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旧兼备国文教科书【完整版】

新旧兼备国文教科书【完整版】

时间:2022-06-13 19: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旧兼备国文教科书【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旧兼备国文教科书【完整版】

新旧兼备的国文教科书5篇

第一篇: 新旧兼备的国文教科书

本文作者:現任中原大學諮商中心 實習輔導老師

精彩活動筆記/【閱讀原文教科書技巧】

撰文:鄭秋娥

本文內容為學習領航工作坊(一)活動內容花絮報導,活動相關簡介如下:

活動時間:9/29(三)10:10~12:00

講題:學習領航工作坊(一)【閱讀原文教科書技巧】

講師:Jennifer老師

「厚厚一本原文書,即使查遍大半的英文生字,無奈對書本內容還是一知半解,對於學習也越來越提不起勁~~」

對於上述狀況,你有沒有感同身受的感覺呢?

  從事英語教學十多年的Jennifer老師,自小在國外長大、求學,大學主修心理學,整場課程內容老師不僅以閱讀英文教科書的經驗進行分享,更從心理學的角度,啟發大家對原文書的學習熱忱及技巧。並且了解同學們目前學習原文書的狀況給予不同方向的見解,並鼓勵同學提問,現場老師還具體示範閱讀原文書的步驟及技巧,同時,帶領同學討論及思考原文書的閱讀方式。以下,將這場工作坊的精華重點與各位分享:

◆「正向內在語言」的magic power

  心理學家表示,人的內在語言有80%都傾向負面,因此對於挑戰,也總會在心理常先為自己「設限」,認為自己辦不到、做不好,但人們常常不是沒能力,而是心中早已對挑戰舉白旗投降。學習英文或閱讀原文書也是如此!大多數的人一碰到原文書,總是認為「我的英文好爛,英文好困難、好厭煩、我沒辦法、我的英文底子就是差…」,最後當然會缺乏動力與信心克服挑戰。所以,試著做做看!從今天開始,翻開原文書以前,請對自己喊話,告訴自己「I can do it!」,英文不好並不是原罪,這不代表你不能把英文學好。相信只要自己堅持到底,每次多念一點點,再堅持5秒,就是朝向你的目標前進一小步,最後一定會「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原文書重點,I got it!

  「原文書好多單字看不懂,快譯通都來不及按,查單字耗費好多時間,整篇英文文章的重點到底哪邊…」相信這是多數同學的共同經驗,但閱讀英文時,想要把字字句句都讀懂的想法其實需要修正!Jennifer提醒大家,別把閱讀原文書當作學習英語的工具,因為原文書更大的重點與目標是要理解書本所要傳達的內容與知識,因此「理解」最重要。不需費心一一研究翻譯出每個單字,除非完全卡住、無法理解,才查詢關鍵字,否則大多可根據上下文猜測並理解整段文意的重點。

◆閱讀策略

「讀書是有方法的!」SQ3R為心理學家提出學習的有效步驟, 強調首先瀏覽全文架構,而後細部閱讀,是一種「由大到小」的閱讀方式,同時也被認為是相當有效的閱讀方法,有助於理解全文及增加記憶保留率。

1.SQ3R

Survey(瀏覽)

閱讀首要為了解文章全盤架構,因此第一步瀏覽閱讀文章的標題、前言、結語摘要、各章或各論文的各層次粗黑體字的標頭、圖表等,能夠幫助你快速掌握閱讀的精要。

Question

(提問)

再者,對瀏覽過的標題,提出自己的困惑,或從標題猜想作者想要討論哪些問題,或由篇名、章節及其他關鍵字轉變成基本問題寫在書本空白處,如此一來更可在閱讀上更有方向、目標。

Read

(閱讀)

接著,精讀、細讀,試著找出問題答案,並利用自己的話語自問自答。其中,可利用各色螢光筆標記文中關鍵字,並摘述重點筆記,也可利用表格做整理,幫助自己在閱讀上的全面性。

Recite

(背誦)

之後,可將書本暫時蓋上,試回想各章節架構與重點,並且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及方式試著回答閱讀時的疑惑。

Review

(複習)

讀完之後,將書本闔上,回想文章的架構、提出的問題,看看是否能自問自答。若答不出來,就再回到背誦階段參照自己的筆記,將記憶模糊、未理解的部份,對照書本,重新閱讀。

2.英文的重點皆在每段落的頭四五句:英文寫作不同於中文寫作會在文章開頭有所鋪陳或醞釀;
英文的寫作習慣是「開門見山」,開頭就將重點揭示。

3.注意粗體字、斜體字都是關鍵所在,注意其前後文的說明、定義或舉例,以幫助理解。

4.轉述點(例:one, the other, another, first of all, secondly…etc.)與轉折語(例:Finally, the most important…etc.)也需要特別注意,並做標記。

◆善用重點標記技巧

1.閱讀時利用不同符號與顏色,以不同的顏色將重點標記與分類(見右圖),日後複習就可一目瞭然。

2.一大段原文,將理解過的重點用自己習慣的語言寫在頁面邊界空白處,複習時就讀自己摘記的重點。

◆其它小撇步

1.句子好長,難以理解怎麼辦?閱讀時可試著以斜線/ 斷句畫記,標點符號會將句子分成前、中、後三部份,重點常常出現在前、後兩大部份喔!

2.善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來複習筆記重點,或是背單字。

3.將單字寫成大字報,貼在常經過的牆上,隨時經過就瞄一眼,記誦一下。

4.複習時,絕對不能只是瀏覽掃過,一定要有「提取」記憶的練習,也就是自問自答,熟練提取記憶的腦內思考路徑,才能在考試時快速提取資料。

『態度決定勝負』,成功取決於80% Attitude(態度),及20% Aptitude(能力)。所以,試著相信並且持之以恆的保有閱讀原文書的好習慣,總有一天你一定也能成為英文superman!

本學期尚有三場學習領航工作坊,主題與時間如下:

◎11/3(三)10:10~12:00【考試準備的策略與方法】

◎12/22(三)10:10~12:00【時間管理】

◎12/29(三)10:10~12:00【學習全面檢測】

第二篇: 新旧兼备的国文教科书

1990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作者:李斌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12期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规定:“把竞争机制引入教材建设,通过竞争促进教材事业的繁荣和教材质量的提高。鼓励各个地方,以及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有条件的专家、学者、教师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安排上允许有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层次。”同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1992年,根据教材编写和各地实验情况,《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正式实施。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各地出版社根据教学大纲和国家教委关于教材编写方案的精神,编辑出版了多套初中语文教科书。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为讨论对象。

        一

        1990-199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使用的初中语文课本。这套课本试用后,根据各地反应,1993年,人教社按照1992年修改大纲精神,将这套课本修订出版,本文称为1993年版课本。相比于1990-1991年版课本,1993年版课本使用时间更长,影响更大。这套课本的主编是顾振彪、张厚感、王连云。

        1993年版初中语文课本明确了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说明》认为:“语文基本训练是主体,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程序。第一阶段,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第三阶段,更进一步进行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实到实际运用上。”[1]

第三篇: 新旧兼备的国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历史

没有一门学科,能够像语文那样,伴随我们在学校的日子。同样,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语文教科书,这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中国人的最根本的依仗。"语文"太重要了,但是很少人会去追寻一个简单问题的答案:什么是"语文"?

扑朔迷离的"语文"

提及"语文",很多语文教师都会不约而同想起叶圣陶。通俗的说法,是叶圣陶和夏丏尊共同创造了"语文"。叶圣陶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语文"一词的创造经过及解释。1964年2月1日,叶圣陶在给友人的信中回忆了"语文"的由来,他这样写道:"‘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今天,我们在《叶圣陶教育文集》里还能找到老先生在1980年7月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他最后一次公开明确"语文"的涵义:

"语文"作为学校功课的名称,是一九四九年开始的。解放以前,这门功课在小学叫"国语",在中学叫"国文"……

一九四九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

叶圣陶不仅明确了"语文"是一门学科,同时还明确了"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内在涵义。但是这段历史,在另一个同时代的教材编选者宋云彬的日记中也有非常细致的记录:

1949年4月8日晚6时,陆定一、周扬等在北京饭店邀请叶圣陶、宋云彬、胡绳等以聚宴的形式,商议如何组织中小学教科书编审机构。此次会上,决定成立"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因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尚未成立,决定把这一机构暂隶于华北人民政府。会上也决定由叶圣陶任主任委员,周建人、胡绳为副主任委员,宋云彬等人为委员;

1949年5月3日,开始写国语读本课文;

1949年5月17日,晚有座谈会,谈编教科书事,叶圣陶发言,有较深刻之见解;

1949年7月14日,第三册高小国语由叶圣陶改写一课,总算完成矣;

1950年3月1日,语文课文修改完毕者六篇,请圣陶作最后之审阅;

1950年3月24日,国文课本第一册尚缺两课,一为《开国大典》,一为《黄河》,几次起稿都写不好,甚为着急;
1950年4月4日,初中语文第一册须补课文六课,圣陶选定一课,由蒋仲仁修改。

显然,在宋云彬的日记中,"语文"一词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正式论定的。在前,语文还是"国文"、"国语"的一贯称谓,但是到1950年3月后,已经称之为"语文课文"、"初中语文第一册"了。1950年秋,叶圣陶奉命改组建立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8月1日,随《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的公布,一个崭新的学科名——语文,正式诞生。195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小学教科书"语文"成为了解放后第一种被正式冠名的课本。

确实,叶圣陶在"语文"一词的推广上,有着不容置疑的地位,但是根据笔者多年对老课本的追索,"语文"一词又有着一番新的发现。这个发现,也让"语文"这个词汇的身份变得扑朔迷离。

根据佛山市印刷业史志方面的介绍,佛山市印刷业成行较早,门类较细。在清末,有宝华阁、近文堂、龙文堂、五经堂等出版机构。其中,位于福禄大街的宝华阁一直到抗战后依然是佛山的重要出版机构。在清末民初,宝华阁印刷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在清末民国的过渡阶段,一度以"机器印刷"作为技术标榜,印制了大量的教育类书籍。偶然,笔者得到了两册印制于光绪年间的《语文》书。该书封面题有"语文"两个的大字,附有"粤东佛山镇福禄大街宝华阁书局校正"字样;
同时,该书还有一个扉页,翻开,两个古朴的"语文"字样。另一册封面则有更详细的信息,该书由广文书局印制,印刷年份为"光绪甲辰年"(1904年)。而细看内容,实际上是《幼学成语考》。《成语考》是明代程允升编著的启蒙书籍,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故事寻源》,简称《幼学》。清代邹圣脉曾对它进行增补注释,改成《幼学故事琼林》通行。该书内容包罗万象,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书中几乎都可以查到。它对成语典故随文解释,句式上只求偶句成对,不求整齐押韵。民国以后一增再增,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启蒙书籍。

所购书籍,署名成《语文》,显然也是用于教育的书籍,这个书籍的发现,打破了叶圣陶等创造"语文"一词的说法。根据题签及相关线索,时间必然是在1930年之前,要远远早于叶圣陶等在30年代后期提出这一说法的时间。

因为这个发现,"语文"一词的出现时间要向前推移,"语文"的形成过程也有待进一步考证探索,同时也可能会让"语文"一词变得相当尴尬。即便如此,还有更尴尬的,我们知道,《辞海》、《辞源》是一个词汇得到承认的非常重要标志,但是到1999年,修订版的《辞海》依然没有收入"语文"一词!显然,"语文"并不是一个由来已久、且成定论的词汇。

百年多变的"语文"

"语文"不是由来已久,"语文"这一门学科也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低级阶段称"蒙学",基本上是通识教育,所有学科都混同在一起;
在高等教育阶段,有"礼"、"乐"、"射"、"御"、"书"、"数"的分类,但是与近代西方的科学知识分科教学全然不同,并没有语文学科的概念。可以这么说,古代语文教育,基本上是经学和科举的工具、附庸,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京师大学堂创办,中国开始了新式学校的历史,同样,分科教学也随之应用,数学、生物、博物、地理、化学等一门门新兴学科概念被引入,中国的传统教学内容也同时被分化,新式教育已经成为必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与后世"语文"相关的教学课程包括:蒙学阶段有字课、习字、读经;
寻常小学堂阶段有读经、作文、习字;
高等小学堂阶段有读经、读古诗文、作文、习字。此阶段,语文学习以识字、写字、读书、作文为主,基本是传统教育的继续。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总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初等小学堂必须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
高等小学堂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此阶段,读经讲经是基于政治思想统治的需要,语文学习基于文字和文学两大块。

1912年11月,新生的民国政府颁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此时,"国文"成为语文学科的统称,其中规定:"国文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初等小学校首宜正其发音,使知简单文字之读法、书法、作法,渐授以日用文章,并使练习语言。""高等小学校,首宜依前项教授渐及普通文之读法、书法、作法,并使练习语言。"此时的语文开始处于"国文"阶段。之后,1916年袁世凯复辟,曾一度恢复"读经";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白话文运动使"国语"一词开始流传,但是,"国文"在这个阶段一直占据语文学科的统治地位。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修正《国民学校令》,要求废弃文言、采用国语。同年4月,北京政府教育部发出通告,要求国民学校文言教科书分期作废,逐渐改用语体文。及至1922年冬季以后,凡国民小学各种教材一律改为语体文。从此以后,"国语"成为国民小学(初等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名称,主要教授白话文课文;
而高等小学以上阶段,到初中、高中、大学,大部分仍然以"国文"命名,一般都以文言文为主。

此后,民国政府先后在1923年出台《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1929年出台《课程暂行标准》、1936年出台《课程标准》,期间还不断对这些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但是语文学科的名称基本上都保持了初等小学阶段以"国语"(白话文)为主,高等小学以上以"国文"(文言文)为主的格局。这个格局在港澳台地区一直被延续到今天。

1950年以后,"语文"称谓被大陆官方定论,但也曾出现过反复,1956年到1958年,在苏联教育的影响下,我国曾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尝试。语文在三年间一度被撤销,汉语和文学作为两个独立的科目,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个阶段,语文被看做是语言和文学教育的总和,奇怪的是直至今日,《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的注释还是这个观点,即"‘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则注为"‘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可惜的是,这个语文学科定性的尝试很快被有关部门放弃,又恢复到"语文"的学科设置,一直延续至今。

从历史来看,语文学科的成型是相当复杂的,以1950年为分割点的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但是语文学科的复杂程度还不限于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假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学科定位:

如果说,传统教育是一缸水的话,一门门被分离出去的学科就像是一瓢瓢能够被清点清楚的水。问题在于,中国是一个有2000多年文化积淀的国家,西方的科学文化体系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分离出了各个学科,但是传统教育的大水缸里,还给我们留下了大半缸的传统文化。如果不继续用瓢进行测量清点,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剩下的东西有多少。问题在于,剩下的水我们已经没有瓢来进行清点了,于是我们给了它们一个总的名称——"语文"。

这些与母语有关,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不能区分,也无法区分;
不能定位,也无法定位。这恐怕就是到今天我们说不清楚"语文"是什么的主要原因吧!

第四篇: 新旧兼备的国文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 课文教学设计
Precious textbook text teaching design


珍贵的教科书 课文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947年春天,我们xxx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
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
“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多少年来,那捆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第五篇: 新旧兼备的国文教科书


刍议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白璧微瑕
摘要:浙江省当前通用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是一套十分优秀的书籍,获得广大同行的称赞。然而,这套教科书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注释、文章的选材、结构的编排这几个方面。关键词:语文教科书课文注释文章选材结构编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为《语文》)是目前浙江省通用的语文教科书,是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各位专家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而编订出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创新活力,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对于这样一套优秀的教科书,来谈它的不足与缺点,似乎是以卵击石。任何一套作品不管它是如何优秀与出色,难免存在一些瑕疵。况且,《语文》是国家专控出版印刷的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模本,影响甚大,所以谈谈它的不足很有必要。下面笔者就从课文注释、文章选材、编排结构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对《语文》这套教科书不足之处的见解。
一、有待商榷的生僻注音和疑难解释
注释包含的范围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等都是注释对象。现行的语文教科书为了让教师、学生在使用时能方便、明白地看懂,便在正文当页之下,或在文章之后列

推荐访问: 国文 兼备 新旧 新旧兼备国文教科书 新旧兼备的国文教科书 新式国文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