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6篇
【篇一】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胜利的时候不要忘却从前;
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将来。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3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
近日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19万
教育部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通知指出
当前
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
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为了实现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切实组织好双选活动
落实好有关政策
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高校要继续做好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
(京华时报·)
预测:2013年校园招聘形势并不乐观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
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太好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致使整个国际大形势不太乐观
欧债危机从表面看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
但实际影响已经扩散至全球范围
欧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欧盟国际经济出现明显动荡
大部分企业都出现问题
而欧共体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接到的海外投资总体的近一半
虽然中国市场仍被认为是全球最为看好的市场
但与往年相比也不能盲目乐观
冯丽娟说
9月份各大企业的校招计划纷纷启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
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尤其是校园招聘计划的主力军多为外企
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
招聘量自然缩水
与此同时
由于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
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尤其是2009年以来大学生的毕业数不断增加
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700多万人的新高
因此
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所以建议参加2013年校园招聘的学生
请提前做好准备
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象:企业发布校招计划多为"若干"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将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登陆各大招聘网站不难发现
往年的招聘大户一如既往地发布了2013年的校园招聘计划
但与以往成百上千的岗位发布不同的是
今年很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上仅仅标注"若干"
并未对总量作明细说明
明年的毁约现象将有所好转
结合2013年校园招聘的形势
预计明年毕业生毁约问题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90后"群体更关注企业文化
不同于前辈的瞻前顾后
这批毕业生成长于自由充分的信息环境
对于企业在尊重个性、有创新实力、有社会责任感方面更有期待
金融荣登应届生最期望就业的行业
在求职因素的各维度分析中
调查显示
学生求职者在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起薪标准四个方面实际就业情况与求职期望有较明显差距
服务类行业凸显机会
据了解
2013年校园招聘需求缩水
其中以金融行业、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最明显
但无论是哪些行业
纵观整个招聘市场
其实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
如销售、市场、客服等
那些被学生青睐向往的管理培训生等岗位则很稀少
毕竟企业从培养到运用
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建议学生在选择行业和岗位上要更加务实
放眼二线城市
寻找机会
毛凯表示
大学生仍然愿意留在一线城市
但其实从中国大陆雇佣指数来看
一些二线城市如天津、杭州、西安、哈尔滨等城市的人才需求指数较为乐观
他建议学生可以把眼光放向二、三线城市
寻找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
为此
找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原因
对于大学生自身、高校的建设发展
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经济现状低迷、高校盲目扩招、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客观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各种主观原因
1. 经济原因
经济现状低迷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
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
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
紧缩银根
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
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
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
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
忽略市场需求
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
如今年广东省各基层学校需要大量的地理、历史专业教师
但广东省却只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地理师范专业;
而如其它师范类毕业生都供大于求
就业困难
3.就业指导不到位
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
指导机构不健全
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就业招聘服务场
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
到毕业时才开设就业设指导课
偶尔开设讲座或就业咨询
3.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但是
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
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
可是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
而且
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
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
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
在整个大学教育中
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
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
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
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
展示专业能力
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4.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
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
刚刚毕业
刚刚踏入社会
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其实
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
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
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
但通过实践
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
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
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
很少付诸实践
只是纸上谈兵
真要上战场的时候
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
所以
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
也不能自以为是
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所以
也不能期望太高
1. 不求上进
沉迷网络与游戏
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准备不充足
2.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
新形势下
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
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已有的实践证明
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
然而
对于这一变化
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
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
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在这样一种追求完善与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驱使下
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
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
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既然知道了原因
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
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
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
行政的
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
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
第四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
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努力规范就业市场;
最后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
在这一点上
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
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
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
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
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
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
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更积极的态度
更有力的措施
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
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
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
广泛搜集信息
形成信息传递网络
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
按市场规律办事
把个人融入其中
也就是说
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
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
要以积极态度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
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实践技能
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
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必须着眼长远
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为高学历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顺畅就业
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同时也影响到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
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又是-个政治问题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切实加以解决
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软件工程 1205
***
20124788
1.林黛玉:三生石畔,灵河岸边,甘露延未绝,得汝日日倾泽。离恨天外,芙蓉潇湘,稿焚情不断,报汝夜夜苦泪。
2.薛宝钗:原以为金玉良缘已成,只待良辰,奈何君只念木石前盟,纵然艳冠群芳牡丹姿,一心只怜芙蓉雪。
3.贾元春:贤孝才德,雍容大度,一朝宫墙春不再,一夕省亲泪婆娑。昙花瞬息,红颜无罪,到底无常。
4.贾探春:虽为女流,大将之风,文采诗华,见之荡俗。诗社杏花蕉下客,末世悲剧挽狂澜,抱负未展已远嫁。
5.史湘云:醉酒卧石,坦荡若英豪,私情若风絮,嫁与夫婿博长安,终是烟销和云散,海棠花眠乐中悲。
6.妙玉:剔透玲珑心,奈何落泥淖,青灯古佛苦修行,高洁厌俗袅亭亭。可惜不测之风云,玉碎冰裂,不瓦全。
7.贾迎春:沉默良善,见之可亲,深宅冷暖,累遭人欺,腹中无诗情风骚,膺内缺气概魄力。空得金黄迎春名,可怜一载赴黄泉。
8.贾惜春:高墙白曼陀,冷水伴空门。孤寒寂立一如霜,如何能得自全法?狠心舍弃近身人。侯门金簪冰雪埋,海灯僻冷长弃世。
9.王熙凤:毒酒甘醇,罂粟灿艳,锦绣华衣桃花眼,眼明刀锋吊梢眉。何幸七窍玲珑心,只惜冷硬霜凝集。千机算尽,反误性命。
10.贾巧姐:七月七日,牵牛花开,绮罗金线裹绕成,家亡院坍落污地。幸有阴德济困危,得获余生农家栖。一亩薄田,岁月绵长。
11.李纨:寒梅立霜,春来朝气。本自名宦出,农家稻香自甘愿,忠贞侍亲犹清心。竹溪茅舍佳蔬,分畦田列落英,一世宁安。
12.秦可卿:花容柳腰,风情月韵。钗黛兼美太风流,袅娜温软惜早夭。荒唐言尽,辛酸泪流,引情凡世仙客来,红楼梦醒扶春归。
2. 陆雪琪只是微笑,深深凝视着他,这个在梦里萦绕了无数次的男子,许久之后,轻轻地,低低地道:“别管明天了,好吗?”
3. 清风一缕西南荡,风铃响,仙乐扬。碧水霓裳,共与灵犀晃。月映残鬓忆以往,襟又湿,欲断肠。探首出窗望迷茫,青云上,黑竹旁,翠影依依,拂袂试晨霜。笑语欢声起心浪,同心结,不能忘!
4. 我半生说学,尽在相术,尤精于风水之相。这青云山乃是人间罕有灵地,我青云一门占有此山,日后必定兴盛,尔等决不可放弃。切记,切记!
5. 风雨萧萧,天地肃杀,苍茫夜雨中,彷彿整个世间,都只剩下了这一处地方,只有他们两人。
6. 生则尚有希望,死则背信怯懦
7. 曾经的一抹绿,我会倾尽全部守护她 .
8. 这样的一生,又会有多少的事,或人,值得你这般不顾一切呢?
9. 光阴如刀般无情,温暖你心的,是不是只有一双淡淡微笑的眼眸?你忘了么?多年之后,又或者另一个轮回沧桑?你记得的,又是什么?那空白的空虚就像回忆一样,怔怔的看着黑暗、远方。曾经的,我曾经拥抱过么?
10. 天高云淡,蔚蓝无限,的确令人心旷神怡,可是,却怎比得上,深心处里那一个心爱女子的──一个微笑?
11. 碧瑶:
现在这些事,其实都是我的不是,是我瞒骗了他,所以我受什么责罚,也是应当的,但我绝不能背叛师门。
12. 暮雪千山,我不是一个人。
13. 师父,你别说了,弟子心里都早已想得清楚了。此事乃是天意,师父你自己也想不到的,何况当日最后时刻,虽然田师叔他老人家口不能言,但我心里清楚明白地感觉到他的心意,那一剑,田师叔也是要我出手的。
14. 陆雪琪:‘我当然在乎,若有可能,谁不愿长相厮守,谁不想天长地久?只是明知道难以达成,便不去想了吧!反正将来怎样,谁又知道,我却是终究不肯忘怀的。"
15.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也许真的拥抱了你。这个世界就从此不一样了吧。
16. 雨丝从夜空里落了下来,在黑暗的夜色中,在张小凡少年的眼里,仿佛带了几分温柔,甚至于他忽然觉得,这夜是美丽的,这雨是缠绵的,就连雨水打在竹叶上的清脆,也是动听的,响在了他灵魂深处。只因为在他身旁,有那样一个美丽女子,抬着头,带着七分青春二分欢喜乃至一分凄凉的美,怔怔出神地看着。这一场雨!
17. 旧时沧桑过 曾记否伤心人 白发枯灯走天涯 一朝寂寞换宿休
18. 那眼光在瞬间仿佛穿过了光阴,忘却了这周围熊熊燃烧的火焰,看到了当初少年时,曾经的过往。
19. 黑暗深渊里的回忆,仿佛和今日一模一样,像是重新回到了,那曾经天真的岁月。原来,这一个身影,真的是,从来没有改变过吗?那变的人,却又是谁?
20. 在你绝望的时候,有没有人可以与你相伴? 即使无路可走,还有人不曾舍弃吗?
21. 一切,终究是要结束的。
一切,仿佛也将要重新开始…… 日月旋转,穿梭不停,斗转星移,谁又看尽了人世沧桑?
22. 那时候,我们身陷绝境,垂死挣扎,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害怕过,当时若是就那样和你一起死了,我——我也心甘情愿!
23. 原来,千百年的时光,还是抹不去深深的一缕伤怀么……
24. 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师姐,你多半是骂我不知人事,不知这世道艰险,我心中所想所求,泰半都难有结果。其实我又何尝不知?若说心苦,我也曾的确为此苦过。只是,我却是想开了,人家说世难容,不可恕,而我终究不能如他一般,破门出家。但即便如此,我也只求心中有那么一个人可以相思,而且我还知道,他心中也有我,只要这般,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5. 一剑斩龙,两界阴阳,三生合欢,四灵血阵,五婴圣骨,六和镜玄八卦幻,七朵痴情伤心瓣。八凶赤炎玄火鉴。
26. 碧瑶:你哪里会笨了?你聪明的紧!难怪我爹老是对我说,你这个人看似木讷,其实内秀的很。
27. 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堕阎罗, 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28. 从小到大,不知道有多少人讨好我,送了多少奇珍异宝,可是……“她抬起头,凝视著张小凡的眼睛,轻轻道,”就算全天下的珍宝都放在我的眼前,也比不上你为我擦拭竹子的这只袖子。“
29. 你心中苦楚,天知我知,我不能分担你的痛楚,便与你一道承担。总希望有一日,你能与心中爱人,欢欢喜喜在一起的-------陆雪琪语
30. 我从来都不苦的,师姐。从来师门传道,便是要我们无牵无挂,心境自在,参悟造化,以求长生,不是么?可是,我要长生做什么?
31. 我不后悔,十年了,我心中还是记挂着你。如果可能,我情愿放弃一切,跟你一起到天涯海角。可是,终究是不可能了!
【篇二】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0xx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xx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xx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篇三】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
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
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篇四】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键词:拓展任务;训练方案;实践体验
一、拓展训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及其训练方案的构建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方法,提高学生的政策素质和政治觉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根本任务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以社会现实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包含拓展内容、拓展任务、拓展场景、拓展目的、拓展导师、拓展对象和拓展时间几个方面。拓展内容是核心,其他方面围绕它展开、符合它的要求并向它服务;拓展任务是对拓展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是拓展训练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每一个拓展任务构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拓展场景是为实现拓展任务,根据拓展任务要求而选择或设计的典型环境形象;拓展目的是指通过拓展训练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培训目的,主要包括观念、意识;知识、方法;信心、自信;格局、高度;立场、态度几个方面的目的;拓展导师就是邀请的对该拓展任务比较专业的专家或嘉宾,在拓展过程中扮演某种角色;拓展对象专指被训练的学员,不包含临时参与的观众或其他列席人员;拓展时间以分钟为计算单位,分为总时间和每阶段时间,拓展时间不包含阶段与阶段之间的休息时间。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的实践体验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确定后,就要把它付诸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3],体验则是整个拓展训练的本质部分。体验(experiences)是指人响应某些刺激(stimulus)的个别事件(privateevents)。它对事件直接观察或直接参与而形成,它包含受训人员的视听嗅味肤感官和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也包含身体行为因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过程具有两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硬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中,环境媒体是必需的硬件条件,没有环境媒体,无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感官感受,就无法进行拓展训练。无论是实地环境媒体,还是虚拟环境媒体,都不是现成的,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结果。尽管有好的环境媒体,也不能把它们一层不变地搬到教育过程中来,要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媒体层面,经过剪辑和设计,重新整合出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媒体,才能有效推动拓展训练的发展。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软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环境媒体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听嗅味肤的感官,让其产生学习渴望和学习冲动,受教育者在拓展训练互动气氛的影响下变被动为主动,非常自然自觉地参与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过程。因此,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效果的取得,除了要有外在的环境媒体硬件条件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性和理性机能条件。
1.感官(Sense)。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感觉知觉体验,尤其是感觉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体验。感官拓展体验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增加拓展任务的附加价值。
2.情感(Feel)。《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与情绪体验,尤其是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的感情与情绪体验。情感拓展体验的运作,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什么情绪,不能故作姿态违反常情,要让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并融入情景教育中。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为主题的拓展体验,可以通过雄壮的音乐画面来激起学生爱国的情感体验。
3.思考(Think)。思考指针对某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思考拓展体验诉求是以创新引起学生的惊奇感和兴趣性,从而产生对问题思考的体验。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而言,思考是学生感性飞跃到理性的必要条件,思考拓展体验是层层深入的过程,它渗透着学生充满创意热情的精神,能召唤出学生的连带理性动力。
4.行动(Act)。行动特指拓展活动影响学生心理,触动学生身体产生互动交流等的行为动作体验。行为拓展体验分为说和做两种体验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是让别人知晓行为者的意图,意图不明之处是整个拓展训练需要及时清晰确认的盲点。学生在拓展训练进行过程中,不能持续闷着,而是要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后,通过说或做的行为把它表现出来,让受教育的产品(学生)形成拓展共振和叠加效应。如在中国对外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或外交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这种行动体验。
在整个拓展体验中,教育者不要只去凑热闹,瞎起哄,而要引导好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及时抓到触发点,对学生进行即兴激励。因为在体验拓展中,学生可能会偏离主题,也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教育者要通过激励让学生及时回到主题上,或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学生在激励之下学习热情一般会高涨,学习信心会倍增。因此,在体验环节中,教育者要善于激励学生,调整拓展节奏,保持训练热场,一步步把体验环节推向高潮。
拓展体验训练结束时,教育者必须进行总结,否则功亏一篑。对本次拓展训练要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分析它的得失,继续巩固好的方面,修改不足之处,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唐红明.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3]Kolb,D.A.ExperientialLearning:ExperienceastheSourceofLearningandDevelopment[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84.
摘要:当代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矛盾特征:在认知心理上表现出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而在认知状态上则呈现出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点。深入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对于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大学生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1]。在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科学把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心理基础之上。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首先就要研究他们的认知心理。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呈现出趋同性和独立性两个特点。
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领域的独立性,从积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创造性,从消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叛逆性。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在分析问题时敢于打破常规,想前人之未想,容易形成许多新的观点,一旦加以合理引导,就会转化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建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基础之上的叛逆性又使大学生本能地排斥任何理论说教,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容易形成许多过于偏激的观点,从而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色彩浓厚、理论性很强的教育,习惯于独立地、批判地看待,并依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形势政策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因而认识本身就带有不自觉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而言,还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生所关注的最新形势与政策信息,往往在课堂上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介绍;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得不到正确合理地解释。因而通过课堂这一渠道得到的信息中任何缺陷,都可能成为他们否定形势与政策正面教育的理由,从而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
二、认知过程: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
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之后,就开始了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既不是匀速直线上升也不是匀速水平推进的,而是同时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矛盾特性,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呈现出波浪式推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矛盾运动。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临沂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且也是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对近几年来临沂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临沂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大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力量,于2011年8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
2.教学方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色新颖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政治思维的敏感力和洞察力,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立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人均订制一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使用。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月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月的国内外大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网页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十万字),存档备案。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案,我们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师队伍要求合理搭配,实现专兼职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多变而繁杂,教学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流动化等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或长期适应这项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管理难度。
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较差,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够全面掌握和讲授教学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个别教师不能够全面掌控课堂状况,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一是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而且对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漠不关心。他们以应付考试、修满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不甚热情,或者说关心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懒惰散漫,对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漫不经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全面认识。
教育部门要敦促高校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编辑出版统一教材,指导全国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该课程的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育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督察等不同形式,敦促高校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必要的教学资源,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这是目前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必要前提。
2.组建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团队。
3.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
4.健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制度。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广泛性、更新性和时效性特点,主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讨课堂教学状况、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集体的智慧结晶与个人的专业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世情和国情,探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时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篇五】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到三中全会期间我国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人们对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社会弊端,寄予厚望。会议的召开传递了改革正能量,为改革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这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值得我们仔细揣摩,深入思考。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曾表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证明了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党中央是有信心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全面深化改革传递了正能量,彰显了党中央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相信通过各方努力,中国的改革必能走向深入,取得成效。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政治经济的发展收益显著。接下来我就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在此期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新一届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三季度GDP增长7.8%,比二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达到7.6%左右;
物价上涨整体温和,全年涨幅在2.8%左右。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处在预期合理区间,年度目标能够如期实现。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将更有望得以实现,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时,也应看到,除了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慢、不可预测风险因素诸多外,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风险因素较多。首先,资金配置扭曲,价格上升。其次,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调整缓慢。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545家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第三,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国际市场份额缩减。
上述结构性矛盾和风险因素的存在,既是当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也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守住风险底线,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放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稳中求进和以稳促进相结合,在维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矛盾与风险。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小银行,优化资源配置,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
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态势,加强分类指导,减少一刀切政策,提高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健全落后企业退出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培育新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比如,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红利必将更大程度释放,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复杂程度较高、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孕育着新优势;
城市化与信息化、绿色、低碳等新趋势相结合,能释放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住、行主导的居民消费升级将持续推进,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化深入发展,一批人口众多的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将为中国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等等。据中心课题组预测,在2020年前,中国GDP年均增长仍可保持7%左右。按照这一发展速度,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双翻番’”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有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路线图,体现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法治化、清廉化要求,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前景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依靠我们党以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历史和现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总要求和主要任务。这个总要求就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主要任务包括: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修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前进的方向。要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方向,向着党指出的方向来走。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学生,只有自身思想的觉悟提高了,才会有更高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才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六】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15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
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 形势 政策 大学生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