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5篇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篇1
喜迎八一节,重温革命史
——观电视剧《江姐》之感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7月29日始,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江姐》,向广大观众献上了一份节日的厚礼!
电视连续剧《江姐》讲述了年轻的江竹筠如何成长为一代革命战士江姐的感人故事。该剧主要讲的是:20世纪40年代,随着重庆地下党遭到破坏,革命斗争形势变得越来越严酷。重庆地下党负责人彭咏梧的“单身”身份开始引起敌人的怀疑。为此,被人称为“江小妹”的年轻姑娘江竹筠受命与彭咏梧假扮夫妻作为掩护,以便开展地下工作。江竹筠虽然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个任务,但为了彭咏梧的安全、为了革命事业,她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江竹筠是个记忆力超常、却爱认死理的年轻姑娘。在和彭咏梧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她从老彭身上学到了不少可贵的东西,在老彭的帮助下逐渐成长、成熟着。她协助老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还配合陈然办起了《挺进报》,使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从而极大鼓舞了同志们的革命斗志。此时的老彭不由得开始对她另眼相看,感到她的确是自己的好助手。
虽然两人名义上是“夫妻”,但江竹筠并不知道老彭其实是个成了家的人,他的妻子幺姐就在乡下;
而老彭则迫于纪律约束,又不能把实情告诉给江竹筠。不久,报纸上的一则消息震撼老彭:幺姐在云阳发生的一次大火中遇难丧生了!彭咏梧悲痛万分,却又不能形之于色,他只能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打击,一方面照常工作。然而细心的江竹筠却察觉到了老彭的异样,这使得彭咏梧再也无法隐瞒,只好把实情和盘托出。江竹筠在震惊之余,感到了悲痛与无奈。
随着时间的流逝,幺姐遇难给老彭造成的心灵创伤在渐渐愈合,而江竹筠对彭咏梧的崇敬之情中也渐渐滋生出了爱慕之意。经组织批准,两人正式结成了夫妇,并生下了爱子云儿。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意外:幺姐并没有遇难,她还活着,而且就要到重庆来了。
此时的彭咏梧却无暇顾及此事。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的行动,党组织派彭咏梧前往川东地区组织农民军开展暴动。于是,两个被命运牵连到一起的女人终于见面了。江竹筠情愿放弃自己的感情,把老彭还给幺姐。而幺姐则被江竹筠那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征服了,她的愤怒和疑惑豁然冰释。
不久,江竹筠把云儿托付给幺姐,前往川东云协助老彭开展工作,途中却得到了由于叛徒出卖而使农民军失败的消息和老彭被害的噩耗。为了纯洁队伍、替牺牲的亲人和同志报仇,江竹筠不仅开始了秘密追查工作,而且一次次使同志们和革命群众转危为安,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与信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大姐。就在她的调查即将接近事实真相时,她却不幸被捕了。
身陷囹圄的江竹筠,用她超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所有人,并使叛徒“乌贼”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返顾、大义凛然,她从不向酷刑折磨低头,为了信仰,她不惜舍弃小家,为了真理,她蔑视死亡,笑对屠刀,这种坚贞的英雄气慨,自由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正气歌。烈士江姐,面对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最后,江竹筠和她的难友们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微笑着迈向刑场……
江姐,一个难忘的名字,一段熟悉的故事,一部悲壮的史诗。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
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
红岩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最大的特征,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江姐》契合了现代人对崇高精神新的呼唤与渴求;
既弘扬了革命先烈的光辉理想,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既张扬了艺术的光芒,又凸显了民族精神;
它既是一部红色经典,又是一部人生教材。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一部《红岩》,一曲《红梅赞》,教育了几代人。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虽然他们已经离开我们而去,然而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虽身处狱中,仍不忘党的建设,提出许多意见,直至今天乃至将来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看了该剧后,我的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经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当象先烈们那样,保持一种高尚气节,任何时候都应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象烈士们那样淡泊名利,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事事为群众着想,在灾难面前不妥协,不退缩,只有献身社会,生命才觉得有意义。让我们牢记歌乐山多名英烈,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红岩精神,散发出一份光和热,为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面对社会主义的大好时光,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态度,不要以为社会主义胜利了,就宣告大吉。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全世界各国都在和时间赛跑,都想争做时间的领头人,做科技的主力军,做世界的主。面对近来某些大国对我国的主权挑衅,如美国联合韩国海洋军事演习,日本对我国东海诸岛虎视眈眈,如果我们还沉溺在不思进取的状态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将面临巨大的危机,我们得来的自由也会受之打击。所以,我们非但不能放纵自己,而且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为将来更加伟大的自由而献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一曲红梅赞歌唱出了“红岩”的革命精神,唱响了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的旋律。江姐等无数先烈们用生命践行了党员先进性。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我们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我们的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向江姐等革命先烈学习,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发扬解放时期江姐那种忠诚党,忠于革命,为人民谋幸福的献身精神,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盼望的社会稳定、和谐安宁的愿望。我们要以先辈的高尚品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歌颂并发扬其高尚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每逢佳节倍思亲”。央视一套在这隆重的节日里,向我们献上《江姐》这份厚重的历史大餐!回忆过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高大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绽放着耀眼的放光芒!把握现在,强我国防,扬我军威,固我边防;
展望未来,坚持科教兴国,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永远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篇2
参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有感
近日我们在单位的组织下参观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渤海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后方基地,也是解放战争后期山东的三大战略区之一。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滨州市惠民县境内,今滨州市是原渤海区的中心区域。
为更好地继承发扬老渤海精神,告慰先烈,激励后人,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兴建后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的展览项目囊括了包括革命事迹、历史文化、地理特色等内容。
当我们步入馆内,我们面对的是渤海区革命战争年代的大量历史图片,革命文献,文物,辅以历史场景复原,电视短片,艺术雕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当年渤海区党政军民走过的艰难历程。
走进序厅,迎面是题为“渤海魂”的巨型群雕,它形象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党政军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壮美场景。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千万渤海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车轮滚滚向前,渤海区子弟兵南征北战,屡立功勋。他们的英名和业绩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他们也以自己的光辉斗争历程铸造了被人们传颂的老渤海精神。
渤海区是1944年1月由原冀鲁边区和原清河区合并建立,原冀鲁边区是抗日战争初期形成的一个战略区。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聚黄河两岸,渤海海畔,发动武装起义,坚持敌后抗战,建立和巩固了山东 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为拯救民族危亡,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英雄的十八万渤海子弟兵成为我军的重要骨干力量,另有82万余众踊跃支前,挺进东北,驰骋胶济,逐鹿中原,挥师戈壁,飞渡长江,一直把红旗插到天涯海角,把营盘扎到西北边陲。支前民众,车轮滚滚,踊跃向前,配合我军主力作战,5000余干部南下北上,接管新解放区,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在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山东之时,渤海区军民顾全大局,紧衣缩食,迎纳四十余万休整将士和转移群众,成为我华东战区稳固之后方,为新中国的建立谱写了壮丽篇章。
渤海革命纪念园的展品仿佛真实的历史,一一矗立在我们面前。我们真实看到了那些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抗日将士、义无反顾支援前线的普通却作出不平凡举动的民众,仿佛看到他们嘴角的坚毅、眼神的饱含希望,甚至还有皮肤褶皱里的历史沧桑……今天渤海地区与纪念园展示的老区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正是曾经的历史,曾经的渤海人民造就了我们今天安宁的生活和繁荣的经济,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了历史,反而应当从历史中择出糟粕,吸取营养,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直到1950年5月因形势任务的转换和行政区划的调整,渤海区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光荣撤销。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老渤海区的精神并没有因老区的撤销而有丝毫的消损,相反的,老区人民继承和发扬了渤海区勇敢、坚定、诚实、积极进取的优秀精神风貌,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给予它们新的更好的诠释。
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区人民迅速做出反应,军队、消防干警在第一时间整装奔赴灾区,医务人员、护士成批赶到现场,社会团体、个人有组织或是自发地捐钱捐物,给灾区同胞以坚决迅速的支援。很多人出发前写下留给亲人的遗书,以备出现意外。是他们不明白在灾区随时可能陷入危险吗?是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我想,这些人的选择中必定有一种底色叫做渤海精神,他们识大体,懂大义,并且胸怀宽大,性情勇敢,他们能扛大业,顾大局,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刻勇于献身。这是渤海精神的精髓,是我们所有渤海人血液里流动并为之骄傲自豪的渤海品格之魂。
渤海革命纪念园一行,勾起了我对历史的怀想,并再次受到渤海精神的感染与鼓舞。我想,有这种精神的指引,我们渤海人一定可以更快、更好地进行各项建设。如果说纪念园中展示的历史令我们自豪,那么新渤海蕴含的明天则叫我们无限憧憬,并必将令我们耳目一新!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篇3
霍口人民革命史
佳湖游击队。霍口地区地处古罗候边区结合部,过去常是兵匪经常争夺的要地,也是过去闽东畲族重要集聚地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连罗革命如火如荼。1933年,受党组织委派,叶红妹、叶同光到霍口佳湖找到叶祥灿,动员叶连法、叶红俤等13人组建游击队。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以后,闽东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革命星火向罗源西北部山区燃起,山垅湾、洋头里、漈上、王廷洋、船头、黄鹤、佳湖等地纷纷建立了乡村苏维埃政权。
1934年 月,叶飞在苏区成立中共罗源县委。这一年,连罗苏区遭围剿。原先建立的山垅湾、洋头里等乡村苏维埃政权全面沦陷。
叶飞独立师。1935年秋,由叶飞领导的闽东独立师,在其第三纵队队长沈冠国、参谋长黄培松率领下,从宁古屏地区,经中房、飞竹进入霍口,先后在西峰、佳湖、川边、新洋、黄鹤、下地、香岭、东宅等地开展武装活动。随后,叶飞也率领独立师一部人马来到榛籽垅、文周湾、船头、马下等村,得到畲汉族贫苦农民的大力支援与保护。从此,罗源革命中心转入霍口地区。
第三纵队抵达霍口后,便组成小分队深入到偏僻的山村,寻找革命骨干。先是与黄鹤、下地的周硕照、周硕钊,文周湾地下联络站蓝朝居,船头联络站黄乃基等人接上关系,并以他们为骨干,秘密联络失散的苏区干部、老游击队员,想重新组建一支游击武装。
乌厘游击队。1936年9月,在闽东特委阮英平和闽东独立师三纵队领导沈冠国、黄培松的领导下,将我县河阳和飞竹、霍口地区游击队员集中起来,分别组建罗源地方游击第七、九支队。其中以霍口、飞竹等地队员为主编为第九支队,支队长乌厘,副支队长林清炎,有50多人。1936年夏秋,第七、九支队与三纵队近200人的队伍,在岭头、洋中、茶洋一带活动,曾拦截国民党一区区长,从茶洋民团收缴到12支枪。此后,还捣毁古田毗楼民团、夜袭连江透堡、馆读等地,在罗源、闽候边区的佳湖、东园亭、横坑、廷坪等地方与参加“围剿”闽东苏区的省保安队进行多次战斗,攻打外坂大刀会和国民党洪洋区公署的战斗,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
古罗候边区委。当时,原在闽中游击支队工作的江涛、江国荣几经周也折返回罗古候边区,来到霍口、河阳、飞竹一带,秘密寻找旧的组织关系和隐蔽下来的骨干分子,在霍口恢复建立了船头、马下、黄鹤、香岭、王廷洋、山垅湾、西峰等13个党支部或党小组。为了加强党对这些地方的领导,根据闽东特委的指示,1937年7月在船头村成立了中共古罗候边区委。特委委员江涛兼任书记,江国荣任组织委员,吴意任宣传委员,何如金等为委员,下辖闽候六区、古田四区和罗源三区,江国荣兼任罗源三区区委书记。中共古罗候边区委建立后,加强对第七、九支队的领导,并扩大了河阳、霍口游击区域。
香岭造枪厂。香岭民团有一造枪厂,这个厂从福州请来技工,能造月排枪和曲九等。阮英平组织三纵队会同第七、九支队、古田游击队突袭香岭民团,抓到民团两个主要成员的家属作为人质,通过谈判,终于收编了香岭民团40多人,收缴枪支近百支,游击队也有了自己的造枪厂。
三年游击战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是南方八省革命斗争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霍口九支队不仅要同国民党正规军、地方反动民团、大刀会、土匪进行了严酷、频繁的战斗,而且生活十分艰苦。白天被迫隐蔽深山密林和偏僻的小山村里,有机会要长途行军歼击敌人。他们住的是草棚、山洞,穿的是破衣,常年要光着脚板行军。更困难的是吃的问题。一来当时国民党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对老百姓控制很严;
二来老百姓受到沉重的剥削,加上天灾兵祸,田园荒芜,粮食损收,支持游击队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七、九支队除了要配合三纵队参加反“围剿”战斗外,还担负侦察、带路、站岗放哨和安排住宿等任务,还要帮助采购粮食、食盐等日用品。当时,为减少红白对立,打土豪筹粮款基本停止,红军的经费和粮食供给更加困难,战士们经常忍饥受冻,以野菜充饥。
编入闽东独立师。1937年8月,沈冠国命令七、九支队编入闽东红军独立师三纵队,三纵队增到400多人枪,成为闽东抗日主要人民武装力量。
“白皮红心”政策。为了对付抗战时期国民党保甲制度,古罗候边区委实行“白皮红心”政策,即派一批身份未暴露的共产党员担任保甲长、联保主任,以公开身份应付国民党当局,暗地进行革命活动。船头村党支部书记周在伙,利用关系当上保长,以经营小店为掩护,收集传递情报,保护党的领导人。有一次,三区区委书记江国荣在周在伙家接头时被国民党特务头子李立毅碰着,李认定江国荣是共产党干部,周立即出来担保,说江是他的闽候表弟,因年终讨帐人手不够,叫来帮忙,江国荣才得以脱险。
开赴皖南抗日前线。1937年12月,叶飞接受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将闽东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下辖三个营。原编入独立师三纵队的罗源第七、九支队人员,多数被编入新四军三支队六团第二、三营。12月14日,他们跟随叶飞从屏南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第五野战临时医院旧址。抗战统一战线时期,罗源县常有大量国民党军队过境和驻防,先后有国民党一〇七师、七十五师驻罗,不少伤病员、落伍者留在罗源。1939年,省政府在处于罗、古、闽三县交界处的罗源霍口区东宅地区石坪洋村建立第五野战临时医院,以收容战时伤病员。该院由古田、闽侯、罗源三县卫生院抽全院一半人员、器材和部队部分野战医院联合组成,病床计300张。该院配有中校军医院长1人,三等少校军医、医务主任各1人,上尉司药1人,上尉军医22人,中尉副官1人,准尉司书1人,准尉护士长1人,看护军士22人,看护士46人,传达上等兵1人,一等兵2人,炊事兵23人,担架兵4人,雇员30人。该院于1940年秋停办。
建立“地下交通线”。1945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作出“联系与恢复城市活动”“建立福厦及连罗工作”的决定。为了开辟从福州陆路通往古罗林边区抵达南古瓯省委所在地地下交通线,同年夏,省委派闽东游击支队队长黄垂明同林克俊一起回闽东恢复发展党组织。8月,他们抵达霍口,先建立甘木臭林和下地两个据点。接着,又建立了湖里、腰坪、火 墘、岭头、黄鹤、刘招湾、仙洋、后山、肥猪木臭、六埞等基点村和里洋石桥头店联络点,从而为沟通这条“地下交通线”打下了基础。
1945年秋,为响应省委提出的“自力更生,隐蔽生产,争取自给,暂停打土豪搞经济”的号召,他们以甘 林这个南联福州、北通南古瓯地区比较理想的革命走廊为基点,开展秘密活动。年底,省委又派陈丁克前来加强罗古林边区工作,贯彻省委关于加强思想建设、进行武装斗争的指示,建立了一支游击队,由余泽仁任队长,并在仙洋、西峰一带建立一支武工队,由万宜经任队长,万思旦任副队长,主要任务是保护仙峰溪一带交通据点的安全和开展游击活动。为了严密组织,保证安全,给党员干部以代号。如余泽仁为9号,张道禄为6号,万思旦为10号等。
1946年7、8月间,陈丁克通过张道禄关系,在佳湖、西峰、王廷洋、黄鹤、仙洋等边区建立新的革命据点。他们发展了佳湖的张家相、张纯仁,黄鹤的雷则木,仙洋的蓝如淡为罗林边境联络员;
发展王廷洋的许守椒、洋头里的卓忠慎等人,派到霍口街开设“协太杂货店”,以从事商业,经营土特产为掩护,建立秘密联络站;
派黄章弟打入霍口乡公所当炊事员,掌握敌人活动情况,以隐蔽形式进行斗争。
1947年1月,城工部古田县委建立了邹岭(霍口)党支部,归古田东大区委管辖。5月,阮英平回福建主持军事,要求中共古田县委扩建为中共古罗林中心县委,并组建古罗林人民游击大队,活动区域由古田扩展到霍口等西北部地区。
福湖武工队。设在霍口的福丰区公所是国民党安在该地区的一颗“钉子”,区长张肖翰多次策划围剿游击队。游击队决定与五县中心县委组建的福湖武工队配合截击。福湖武工队队员约20人,由福湖、山垅湾、王廷洋等畲族青壮年组成,队长雷金伙,配备步枪、鸟枪等20支。由康金树、张道禄率领的游击队和由雷金伙率领的福湖武工队,深夜潜伏于霍口溪前岭风流坪。次日清晨,击毙了张肖翰及两名护兵。游击大队还组织了几次消灭土匪的战斗,帮助百姓解除了土匪的骚扰侵害,古罗林边区人民对共产党和游击队更加信赖。
“黄鹤会师”。阮英平率领古罗林游击大队长期在双口渡一带活动。1947年夏,闽浙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左丰美及闽东其他武装力量领导人张翼、刘捷生、黄垂明、陈邦兴、杨兰珍、余三江等率领武装力量到黄鹤榛籽垅同阮英平会师,左丰美传达了闽浙赣区党委会议精神,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会议具体研究了贯彻区党委“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游击战争指示”意见,决定把队伍分散到各地活动,留下古罗林中心县委领导的队伍坚持在边区开展游击武装斗争。这次会师声势很大,群众称之为“黄鹤会师”。
进驻琅坑村。“黄鹤会师”引起敌人注意,加紧了对游击队的进攻。为把敌人引出边区游击根据地,由古罗林游击大队队长阙东生及叶宜耕率领部分游击队员转移到洪洋一带,并组织队伍于端午节凌晨突袭了曹营一地主庄院后,急行军返回罗古边界,进驻琅坑村。
长柄丘突围。1947年7月下旬,省保安团约400多人进驻岭里,企图围歼古罗林人民游击队。政委李继藩接到情报后,立即命令主力撤离双口渡村,仅留一个小分队牵制敌人主力。7月21日,负责牵制敌人的游击小分队进驻长柄丘。并派房东和两名队员乘黑夜步行30里,赶去古田岭里集镇购粮。返回时,不料被敌探发觉,敌全中队120多人随后跟进,游击队岗哨发现,立即鸣枪报警。游击队指挥员迅速把队伍分成两路撤至村外,占领后山制高点阻击敌人,并向敌投掷手榴弹,乘敌混乱之际迅速撤退,绕到村南面的千秋潭,会合后迅速转移到岐头村,才避免重大伤亡。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人20多人。
岐头瓦窑洞。长柄丘突围后不久,省保安团加紧对古罗林边区的“围剿”。面对危急形势,古罗林中心县委和古罗林人民游击大队的领导决定分散隐蔽。中心县委书记李继潘带4人在霍口一带隐蔽,住岐头村西部的瓦窑洞里。时任古罗林游击大队分队长谢厚炽叛变投敌,带领省保安团围袭瓦窑洞中共古罗林县委驻地。当时,古罗林县委成员与游击队员正在开会,书记李继藩派遣张红先、王治水、黄则裕前往福州运武器,留下5名游击队干部及队员继续开会。当岗哨发现鸣枪,敌兵已逼近。李继潘等闻迅冲出洞外,但见整个瓦窑洞已被层层包围,只得退入洞内,以窑洞为掩体与敌展开激战。敌向洞内扔手榴弹,游击队员游品武、李桂官等3人当场牺牲。李继潘虽冲出重围,但因身负重伤,被追兵俘获,押往古田鹤塘,后转押福州监狱,不久英勇就义。仅陈健斌一人带伤突围后,潜藏草丛中,后被群众救护,安全转移。有关联络站不得不关闭,中共古罗林中心县委和古罗林游击队也停止活动。
1947年11月,曾在古罗林边区活动过的老林由宁德率领一支小分队经霍口到达古田、西山一带,派黄振希等去寻找余三江率领的队伍,未找到,后与张道禄等人接上关系,联络一批人在霍口西山村开会,被保安队突袭,老林指挥小分队凭借住地院落宽大,墙垣高厚条件与敌激战,天亮才突围,老林在突围中牺牲。
1947年底至1948年初,霍口地区的革命活动也暂时停止。
1948年五县中心县委任命陈式山为罗源工委书记,王尉生为副书记,并指示罗源工委了解霍口一带敌人武装力量和枪支弹药情况,准备把五县中心县委和游击队转移到霍口一带活动,建立一个以罗源西部山区为中心的罗林连边区游击根据地。
1948年9月,陈式山、王尉生等决定把全县划分5个工作区,并分别成立区工委。仓前—霍口属于西区,由黄忍牛、谢廷光、肖兆从、杨洪亮负责。
借粮运动。霍口地区地下党组织在组织群众开展揭露田粮处主任私自输出积谷粮进行高利盘剥的基础上,进行拖欠还粮斗争。1948年底,仅霍口、丰余一带,就使地富放出的800多担高利谷子本息无归,取得反剥削斗争的胜利。丹阳工委也组织群众到应德岭顶村向地主分粮200多担,连罗边区工委组织下吕洞群众向地霸分粮100多担,帮助群众度荒。
霍口独立队。1948年9月,中共罗源工委成立以霍口为中心的西区工委。冬,福州小北工委派王振祥、周则霖到霍口协助张道禄恢复中共古罗林中心县委时期所开辟的游击根据地。在仙洋、丰余建立了2个党支部。恢复游击活动,组建霍口独立队,又称罗源畲族独立队,由福湖武工队扩编组成。队员30多人,来自霍口、飞竹两乡十多个畲族村,总队长雷金伙,分队长雷华仲,副分队长蓝嫩容,配有交通员、联络员、接头户,配备步枪、鸟枪、自制手雷等武器。新参加游击队的有:霍口的雷进土,福湖的雷法俤,艮尾的雷贤祥,东元亭的蓝新利、蓝新开,溪前的雷新木,飞竹的蓝桂芬。霍口的雷友金、雷水钦、蓝如增,山垅湾的蓝明财、雷志良、蓝如山,黄鹤的蓝朝居,艮尾的雷生明、雷奶灿,大王里的雷其水,溪前的蓝昌桂、蓝廷灵为联络员、交通员或接头户,活动于马腰隔、徐重、价洋、梨坑、罗溪里等地。
1949年春,小北工委书记张元筹同工委委员郑其土、张爱一起,扮作木材商,深入霍口边区,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先后发展10余名党员,建立了佳湖、漈上、堡冈3个党支部。
王廷洋支部。不久,由于敌人大肆进攻,五县中心县委主力游击队转移到霍口一带,并协助小北工委,在恢复发展党组织的同时,注重建立游击武装,开辟了霍口、山垅湾、福湖、王廷洋、黄鹤、仙洋、艮尾、东元亭、大王里、溪前、川边、徐坪、西峰、仙洋、船头、香岭、佳湖、漈上、堡冈、东宅、西宅、西山、飞竹、丰余等大片游击区,建立了王廷洋支部。
漈上会议。位于罗源西部的霍口,南临闽候、北接古田,地理位置重要。当时,国民党罗源县政府为方便过境部队和驻军军饷之供应,在霍口设立粮库,每年屯积军粮近万担。粮库四周戒备森严,其后山制高点,建有碉堡,枪眼交错,火力可封锁粮库所有通道。1949年5月初,五县中心县委书记林白亲率游击队主力400多人进入霍口漈上村,并主持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上级“关于开辟第二战场,配合全国总反攻”的指示和《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恢复与建立根据地的决议》精神,决定攻打霍口粮仓,以断敌粮秣,迎接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帮助群众渡春荒,并借此发动组织群众,扩大游击区。会议研究破仓分粮行动计划。成立攻打霍口粮仓行动指挥部,由张元筹任总指挥,并负责指挥抢运仓库粮食;黄金佃负责指挥攻打粮库;
由以畲族为主的霍口游击独立队负责于霍口溪对岸阻击增援之敌。
破仓分粮战斗。5月28日晨,破仓分粮战斗打响。游击总队第一大队长郑其土率领第三、四中队从霍口以西的山垅湾迂回穿插到“卷桥头”,向区公所发起正面攻击。第二大队长杨孝基率领一、二中队从霍口以北的王廷洋进逼霍口区公所侧后,形成合围之势。七时左右,两路兵力迅速合围区公所,抓获副区长、民团团长、保长等人。残敌逃到后山碉堡,与守堡敌一排兵力,依托工事顽抗。游击队把碉堡团团围住,并以强大火力压住敌火力网。与此同时,张元筹率领埋伏于外围的武工队乘虚从侧后攻入仓库,指挥1 000多人搬运粮食。这时,敌兵见粮仓已破,忙将部分火力转向运粮队伍,运粮队伍受阻。游击队军事指挥员王金钿即派员爆破碉堡。爆破手张章锦身包棉被,手提装有30多斤重的煤油桶,匍匐前进至离碉堡20多米处,不幸中弹牺牲。副手陈若森再冲前去爆破,又被击中。张元筹见强攻受阻,立即改用政治攻势。他派人将已被抓获的保长林国国拉到阵前,逼他向碉堡喊话,说服守敌投降。埋伏于山坡板粟树下的游击队员陈炳等,用解放军已经南下的形势教育他们。随着喊话,守敌军心开始动摇,枪声渐稀。突然,县保安队400多人赶来增援,他们刚到“下郎坑”,即遭到雷华仲率领的畲族独立队的截击。敌增援部队无法突破游击队防线,遂分兵想从霍口溪东面的楮树岗及福湖溪东岸抢渡过溪。但因所有船只均被游击队控制,敌无法渡河,只好隔溪与游击队对打一阵后撤走。游击队顺利完成破仓分粮任务,俘敌40多人,毙敌30多人,分掉库粮5 000多担,使周围几十个村庄群众分得粮食,扩大了党的影响,使革命根据地扩展到罗古交界的珠洋、善德院、岭里和林森县的后溪、石井、廷坪及霍口东北面的刘洋、丰余、斌溪、深坑等126个乡村,为后来把霍口作为支前基地打下了群众基础。
仙洋干部会议。霍口破仓分粮后,五县中心县委为加强对罗源及边区的领导,于6月在霍口仙洋召开干部会议,成立了罗源县委,张元筹任书记,郑荫敏任副书记,周则霖任组织部长,王振祥任宣传部长,扬孝基任保卫部长,郑应许任军事部长。同时,成立罗古候边区工委,张道禄任书记,许守椒、万宜经、叶增仁、林洋华为委员。下辖霍口区工委,负责人许守椒;西南区工委,负责人万宜经;丰余区工委,负责人叶增仁;珠善区工委,负责人林洋华。下辖梨坑、漈上、堡冈、福湖、船头、佳湖、下地、东宅、后溪、大湖、斌溪、珠善、善德院、湖里等15个支部。
罗古闽边区游击队。同时,以罗古闽边区原有的7支武工队(其中包括福湖、霍口以畲族农民为主的武工队)为基础,组建了罗古闽边区游击队,队长张道禄,副队长张爱。下设三个分队,一分队队长万华忠,副队长张纯銮;二分队队长万春利,副队长张金;三分队队长万仁利,副队长周华春,共160多人枪。
价洋培训班。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县中心县委还在价洋畲村举办为期七天的畲族党员干部培训班,参加人数30多人,并建立临时党支部,雷金伙任书记。为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与军事技能,在梨坑畲村又举办了一期5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
7月上旬,敌人知道游击队主力已开赴古田,由省保安四团营长刘自达率一营兵力,从闽候六区经佳湖、西山过价洋窜入霍口笔架山,企图居高临下袭击霍口。留在罗源的代理县委书记周则霖与王振祥、许守椒、雷金伙率领不足30人的武装队伍,先于敌人占领了笔架山顶峰,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人民游击队。为了支前工作的需要,张元筹、周则霖等以罗源县委名义,发动群众参军,收集过去埋藏的枪支弹药,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罗源县人民游击队,对外称第九连,队长王俊义,指导员周则霖,副指导员王振祥,并立即投入支前工作。
霍口解放。敌人得知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霍口及游击队又回霍口活动,即调中央军第五十师,出动三个团兵力,分三路围攻霍口。在解放军侦察队的配合下,当敌人一个团刚从佳湖窜至西山,即遭到埋伏在白水漈石壁的岐峰游击队的伏击,敌不敢冒然前进,拖枪撤回。另一团从南峰直冲下来,游击队配合解放军分四组前后夹击,敌恐有埋伏,也急速退去。敌又一团从连江樟后插入飞竹,直趋霍口,被小沧、日溪一带武工队、贫农团迂回袭击,拖住不放,误了战机,也狼狈撤回。粉碎敌人的“围剿”后,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援下,霍口宣布解放。成立了福丰人民政府,许守椒任乡长。霍口成为组织罗源人民支前参战的基地。
三县支前办事处。为了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福丰人民政府成立后,又在霍口成立连罗林三县军民支前联合办事处(即闽东支前委员会第一分会)主任刘捷生,副主任林白、陈梓干(解放军31军93师副师长),委员张元筹、杨华、江枫等。连罗林三县军民支前联合办事处向各地党组织分配了各项支前任务。主要有:修筑道路、负责部队的粮、油、盐、鱼、肉、菜、柴火、马料等日用物资的供应;发动后方群众组织担架队、运输队;配合解放军收集情报、摸哨抓活舌以及当向导、翻译等。还在各地设立支前供应站或供应点,在各村设茶水站。福丰供应站由王振祥兼任站长。其他各地负责供应站工作的有张元筹、许守椒、陈志祥等人。
霍口畲族妇女也踊跃参加修桥筑路,她们不分昼夜忘我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工委成员章锦华、交通员雷先立冒酷暑,从宁德霍童一直跑到连江高岳,一昼夜途经三县行程300华里,完成了快速传递前线机要文件的任务。福丰乡人民政府为解放军筹集到粮400多担,柴草马料万余担,还从宁德绕道古田,冲破重重封锁,运回食盐、鱼货供应解放军,出色完成了支前任务,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通报表扬。
成立罗源县人民政府。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21军63师189团由宁德三都礁头向罗源进发。罗源县各级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在得知解放军到来的消息后,纷纷赶来与189团会师,接受任务。8月14日晌午, 189团完成了对罗源城守敌的包围。中午12时20分左右,三颗绿色信号弹于城北上空升起,解放罗源城战斗打响,国民党陆军216师被歼覆灭。8月25日成立了罗源县人民民主政府。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篇4
《内蒙古革命史》正式出版
作者:晓克;
作者机构:;
来源:蒙古学信息
ISSN:1007-8452
年:1997
卷:000
期:003
页码:P.51-51
页数:1
中图分类:K311.0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内蒙古;革命史;历史唯物主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近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基金;历史背景;经验教训;史论结合
摘要:今年8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内蒙古革命史》。该书的编撰出版,历经39度春秋,凝聚着三代学者及所有为这项工作尽力的人们的心血。《内蒙古革命史》努力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内蒙古的历史实际出发,力求实事求是地全面反映内蒙古革命史的本来面目,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全书正文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时期分为四章,内列22节89目,前有绪论叙述历史背景,后附大事年表和参考图书文献资料目录,总计50余万字。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资料翔实,以叙史为主,叙中兼论,史论结合,在论述内蒙古革命史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堪称里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篇5
游沪西革命史陈列馆有感今年是我国成立67周年,就在这个国庆长假期间,我和同学们参观了沪西革命史陈列馆。
沪西是上海最早建立近代工业、产业工人最集中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沪西革命史是近代上海革命历史的缩影。从1919年沪西工人阶级率先登上政治舞台,到1949年上海解放,无数优秀儿女在沪西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壮史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胸怀崇高理想,迎战火、冒斧钺、抛头颅、洒热血,内抗暴政,外御强敌,熔炼了信念坚定、百折不挠、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团结战斗、纪律严明、谋求人民彻底解放的“沪西魂”。
沪西革命史陈列馆用150余张照片、一万多字历史资料和10多件实物展品再现了沪西革命斗争的悲壮场面。
刚进门,“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陈列馆入口处,这首用草书书写的革命诗歌格外引人注目。
据说这是首刻在国民党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牢房墙壁上的囚诗,曾作为无名烈士诗在全国流传,后来又被镌刻在龙华烈士陵园的碑林。
我们进馆后就被这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于是我们认真参观展馆的各处,并拍下了许多珍藏在馆中的珍贵史料的照片。
参观完后,我们感触颇深,那些英雄们为了祖国的成立,为了祖国的繁荣,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可他们没有后悔,更没有放弃。而反观现在的我们,遇到一点小困难就要放弃,吃了一点苦就想撂担子,经不得风吹雨打。这样长大的我们在之后的路上要如何走下去呢?我们应该学习这些革命烈士们不怕苦不怕累,遇到困难咬牙坚持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有那个能力去面对长大后的风吹雨打。
这次参观使我们受益无穷,希望大家也多多参观沪西革命史陈列馆。
高一(1)班 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