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夺取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夺取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的心得4篇
夺取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的心得篇1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1948年4月,毛泽东《在今乃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主义的革命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纲领
1、政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军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两个联盟(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党的建设:思想建设(基础)、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
1、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2、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党的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密切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改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带有过度性质的社会。
2、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农业
方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步骤: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 作社
(2)手工业
方针: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步骤: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官僚资本:无偿没收
民族资本:利用、限制、改造(和平赎买)
3、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提出:
1、政治上:团结——批评——团结
2、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民主党派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科学文化工作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采取“古为今用”
对待外国文化采取“洋为中用”
5、党的建设:1943年3月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市场机制
1、市场机制: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内在功能的总和。
夺取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的心得篇2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把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解决中国革命的发展走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现代化、中国社会进程。
一、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近代中国式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即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下,中国传统的发展方式被打破。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迅速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寻求自己的革命道路,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大革命失败的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等一系列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吧这些实践与马克思列林注意想结合。从此便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社会的物质生产里发展到一定阶段,便用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有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变成生产力的桎梏。在旧中国各种变革失败以后,我们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到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也是日益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革命的目的则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实现中国的现代化。1944年8月,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毛泽东认为,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注意的政治条件在全国境内的实现。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从实际情况出发,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突破了马克思列宁关于世界只有两种革命和两种类型的国家的论断。提出新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第三类型新学说。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成功的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止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胜利,有力的推动和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的力量。
夺取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的心得篇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国际国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经济、政治、文体等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统治势力。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一1919)旧中国的农民阶级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自私性、狭隘性、分散性和保守性,因此,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一面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先进的革命政党。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时代条件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领导力量的变化——五四运动的后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它所表现出的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特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说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尤其是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2)封建主义 首先,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其次,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3)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它是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资本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4)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的特殊优点包括:
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而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彻底。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他们结成紧密的联盟。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领导,形成一支重要力量,开展斗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两者的关系如同一篇文章的上、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在中国革命的“两步走”的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有坐等资本主义发展后,再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只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忽视两者的联系。
另一种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左”错误所主张的“一次革命论”。他们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要反对资产阶级,甚至上层小资产阶级,要在民主革命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政权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但其发展趋势是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坚持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和大众的方向。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地位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学说
第一、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理论。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问题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变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帝国主义战争和俄国革命已经证实:“民族问题只有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系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西方革命必须同殖民地和附属国反帝解放运动结成革命的联盟才能取得胜利。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一部分。”因此,“社会革命只能在各先进国无产阶级为反对资产阶级而进行的国内战争已经同不发达的、落后的和被压迫的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其中包括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的时代中进行”。
正是根据列、斯的这一理论,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提出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命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两种世界革命”的思想。他在科学分析了世界历史时代的基础上,划分了两种世界革命,即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命题中所说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对两种世界革命的划分,进一步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已经脱离了旧范畴,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理论。同时,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问题的深入阐述,准确判断了中国革命所处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方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实现共产主义革命中,需要经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革命阶段。尤其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首先积极参加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待到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不停顿地将革命推到更高发展阶段,要进行“不断革命”,最终建立起无产阶级的统治。直至实现共产主义。1848《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850年马、恩《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是“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的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俄国革命实践,明确区分了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的历史阶段。他指出,在现代俄国,构成革命内容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战争,“一种是在目前的专制农奴制度内部发生的,另一种是在未来的、正在我们面前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内部发生的。一种是全体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争取民主,即争取人民专制的斗争,另一种则是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制度而同资产阶进行的阶级斗争”。他把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视为一根链条上的两个环节,认为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荒谬的,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将为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扫清道路。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理论,并给予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他驳斥了中国在革命阶段问题上存在的“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观点,正确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对待中国革命阶段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出现教条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历史阶段论的错误做法,从而产生了“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左”和右的两种不同的错误认识。“一次革命论”者否定革命发展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两个阶段,主张“毕其功于一役”,其实质是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论。“二次革命论”者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截然分开,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看不到民主革命将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与前途,其实质是要将革命停顿下来。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论相统一的原理,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并进一步指明这个第一阶段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他还阐述了两个革命阶段的区别和联系。两个革命阶段有着不同的革命任务,在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这革命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长的,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另一方面,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将革命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两个发展阶段相互关系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同时也正确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夺取新民主主义伟大革命的心得篇4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际背景: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反帝情绪高涨
②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国内背景:
①北洋军阀内外反动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②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思想基础)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经过:(1)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青年学生(先锋力量)
(2)青年学生呐喊的口号是什么?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结果(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3)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你认为五四运动能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从取得的成果中你能判断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当年学生们不怕流血,不怕坐牢,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4、五四运动的意义
(1)革命史中的“五四运动”:中国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党建史中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史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诞生的条件。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纲领
一、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的任务: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中共“二大”纲领---近代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思考:中共“一大”“二大”确定的党纲领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二大”为何修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说明了什么?
4、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表现在哪里?
A、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B、彻底的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D、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E、群众基础:——工人、农民
F、新的革命力量 :革命联盟(国共合作)
3、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原因
1)共同反北洋军阀和列强。(根本原因)
2)中共:工人运动严重受挫,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3) 国民党:孙中山从“以美为师”到“以俄为师”观念的转变,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4)共产国际的援助。
2、标志: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
3、国共两党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4、意义:北伐并取得巨大成功,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5、大革命失败
(1)标志:“四一二”政变(蒋)国共合作破裂——“七一五”政变(汪)
6、失败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①中共年幼,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②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材料: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国共产党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武汉现在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
从材料中能看出陈独秀在思想上有何错误?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中给年轻的中共怎样的深刻教训?
错误:放弃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影响: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的破裂,也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权,必须坚持革命武装!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
2、秋收起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
3、井冈山会师:点燃星星之火
4、土地革命: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流寇式的武装斗争必然走向失败。根据地是民主革命借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不会支持根据地政权,也不愿参加红军,革命根据地就一天也不能存在。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反围剿与红军长征
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对红军连续发动四次围剿。
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博古李德等人执行了王明左倾主义错误路线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1935.1)
内容:(1)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左”倾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1)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2)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精神: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革命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创新精神
(3)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4)为人民服务,敢于牺牲一切,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5)顾全大局,团结互助、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使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战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长征途中,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六、人民解放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国人民与美蒋矛盾)
2、过程:
(1)军事上:1946夏内战爆发—1947、6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48底49初主力基本消灭(三大战役)—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经济上: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政治上:1949、3 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它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中国实现富强创造必要前提。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