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4篇)

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4篇)

时间:2025-04-18 09:56:15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4篇)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四史学习教育党课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src=“/js/xcer0.js”>/script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4篇),供大家参考。

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4篇)

篇一: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四史学习教育党课

  scriptlanguage=&#106avascriptsrc=“/js/xcer0.js”>/script四史教育党课_百年大党正年轻中国共产党立即迎来百年华诞,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新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

  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什么说百年大党依然年轻]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恒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发]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

  1/3

  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重,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钻研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时代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即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即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2/3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忆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行。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3/3

篇二: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社会治理历程与经验

  作者:王浩翼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21年第11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恢宏历史,既是一部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在探索与实践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发展史。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关头,回顾和梳理百年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总结和提炼百年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深入把握,也是从百年社会治理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经验启示。

  一、建党百年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21—1949):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的初步实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28年的时间里领导中国先后经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先后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晋察冀、陕甘宁等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社会治理的摸索和尝试。通过制定《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通过落实“议行合一”“普选制”“三三制”等政权建设原则获得了人民拥护和支持,通过发展农民协会、贫农团、工会、革命互济会等群团组织提高了治理效率,通过强化医疗卫生、教育、福利等社会事业改善了社会民生,通过解决吸食鸦片、会匪游民问题净化了社会风气。这一系列治理措施和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巩固了党的新生政权,更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推进阶段(1949—1978):“单位制”下的国家全面管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为了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中國共产党充分借鉴革命根据地和苏联建设经验,将城市中绝大多数企事业机构纳入国家体系,成为集政治、经济、管理、服务等多种社会职能于一身的“单位”,社会成员通过“单位”获取资源、身份和地位,体现了对国家的依附,形成了“国家——单位——个人”的治理主线。对于少数无法被纳入“单位”的居民,则是充分发挥街道办、居委会的补充作用,建立起“国家——街居制——个人”的治理辅线。在广大农村,党和政府将上百万个自然村落和核心农户构成的传统农村社会统一于“人民公社”中,国家权力可以直达基层的各个角落。在这种国家管控模式下,整个社会处在一个超稳定状态。

  转型阶段(1978—1992):从国家管控走向社会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昔日由国家主导的“单位社会”开始向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领域分化。为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党和政府颁布《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新的行政

  功能,用以承接“单位”退场后的社会建设与整合职能。在广大农村则是通过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接管人民公社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形成了“村民自治”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路径,向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发展阶段(1992—2012):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传统依靠“单位制”与“街居制”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模式难以适应来自国企改革和城乡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与变化。因此在2000年11月,中办、国办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实现了从“单位共同体”到“社区共同体”的转变。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专门部署,首次将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具体目标,社会管理就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阶段(2012至今):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充分总结过去几十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了系统完善,提出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其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首次将“社会治理”写入全会文件,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目标。2021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将综合管理权等治理权限延伸到乡镇、街道一级。这一系列的社会治理实践和理论体系的创新标志着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二、建党百年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坚持以人民、国家及社会为治理主体,通过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共服务的调整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以达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人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体现了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时代性。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充分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治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制从青涩走向成熟,逐步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目标。

  始终坚持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取向。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治理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主线。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治理历程始终以公共性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最高目标,各项制度设计与安排最大限度地从满足公共需要、扩大公共参与、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平正义、培养公共精神出发,使每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尊严都得到有效维护,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寻求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始终坚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纵观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百年历程,既不同于古代与近代的统治方式,也与西方社会治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国情形势,牢牢抓住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到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目标与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在此基础上立足实际,选择了与国情相契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并及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转变调整治理路径,最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

  始终坚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实现“善治”的重要基础。一百年的社会治理实践已经证明,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经历了不断健全与完善的过程。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社区建设、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诸多领域制定了大批基础主干法规,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姜姝

篇三: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2022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__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1921年到____年,__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__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__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__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__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__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__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____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____年11月至今是__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__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__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__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__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__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__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__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__政治舞台的。__共产党是在近代__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__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__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19____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___召开,几天后在______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__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

篇四: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100年党史的四个阶段主要历史事件素材关于百年党史概述4篇

  100年党史简要概括(篇一)

  1921-202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

  党的旗帜上。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

  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这是我们党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注重思想

  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总书记指出: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

  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

  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

  强大的战斗力。'这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和经验的深刻总结,为

  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

  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100年党史简要概括(篇二)

  回顾建党100周年1921-2021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

  立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

  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直至全

  国胜利的正确道路。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

  Word文档

  1

  作题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报告根据反磨擦斗争特别是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策略原则。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总结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9月1日至11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十二大报告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1994年3月11日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讲话,提出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2021年3月11日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100年党史简要概括(篇三)

  历史瞬间1949-2021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35年1月15日到1月17日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题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Word文档

  2

  的报告。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100年党史简要概括(篇四)

  总书记重要讲话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并提出几点要求: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务求实效,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2、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认真学习党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

  Word文档

  3

  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置身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Word文档

  4

推荐访问: 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时期 分为四个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