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11篇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11篇

时间:2022-11-16 15:36:02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11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2007年我国gdp总量为249530亿元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11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11篇

篇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2007年我国gdp总量为249530亿元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弥补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国家应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并出台相应法规条例由地方政府统筹实行确保资金准确到位高效发挥作用除加大国家投入之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减免费用设立环保补贴资金鼓励当地企业进行环保投入以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臝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时推出bot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拓宽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农村环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必要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但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极不乐观,“农村病”日益显露,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极不协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农村非科学化生产污染(1)化学物质污染问题突出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农业生产依旧为个体粗放式经营,多数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监督、指导,片面追求高产高速,导致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是化肥和农药的最大使用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化肥年使用量为4637万吨,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平方公里的安全上限。由于我国农村还普遍存在不同类别的化肥交叉使用等施肥结构不合理现象,致使化肥平均利用率不足50%,大量残余加剧水土富营养化,造成严重危害此外,农药施用量也不容乐观目前,中国每年农药施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并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却仅有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其剩余量流入水体、土壤或附着于作物表层,致使全国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7%的土壤受到杀虫剂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2)农业遗留物污染形势严峻。农业遗留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后剩余而没有农业价值的物质材料,如农膜、秸秆等。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广泛推广,农膜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种作物的栽培资料显示,我国农膜使用量和利用面积均居世界首位我国每年农膜使用量达150万吨以上,而农膜回收率却不足30%,基本属于一次性生产资料。由于农膜属于非自然降解材料,可残存20年以上,极大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此外,我国每年秸秆产生量约为7亿吨,而还田率只有20%。大量秸秆被焚烧•抛弃,不仅污染大气和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水体,而且造成可回收资源的大量浪费。2.农村非规范化生存污染非规范化生存污染主要指农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

  废弃物非规范集中处理所导致的人为污染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处理生活废弃物能力明显不足,处理设施严重落后,废弃物直接排入河道或裸露于地表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天约有亿吨生活废弃物,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3.农村非科学化工业污染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乡镇工业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重要主体但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存在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由于极度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置环境保护于不顾,肆意排放工业污染物,导致农村环境恶化,已成为引起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吨,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000万吨,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二、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必要性1.基于农业基础的重要性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战略思想。邓小平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多次强调,农业是根本和战略重点。新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肯定并强调“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所以,在围绕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重点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上存在相对滞后性,造成农村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农村资源环境不断破坏,对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扭转当前这种破坏延续的现状,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设计,积极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强化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职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基于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脆弱性农村生态脆弱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的程度。200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中国近1/3的国土生态环境质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量优良,1/3的国土生态环境处于差或较差水平,农村环境污染逐渐加重,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地域性及公共产权属性,决定了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普遍存在着治理主体缺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失灵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管能力薄弱,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近几年,农村环境纠纷不断增加,不仅表明中国农村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更表明中国农村环境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当务之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是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选择《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等生态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明显滞后。如一些国家已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环境监测法》等因此,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农村,必须结合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以实现资源环境与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2.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环境监督监管机制制定法律和政策是重要的,完善农村环境监督监管体系更为重要监督监管是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是治理农村环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境污染的关键环节,应做到全程监督全程监管要逐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确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部门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明晰并厘清相关执法部门职责要务,改变过去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方法,明确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政府决策者政绩考核体系,建立新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根据本区域地方特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监管模式,做到环境监督前、中、后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监督监管工作严防不漏,严明高效在环境监督监管过程中,应定期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予以公告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确定农村相关环保指标并给予具体量化强化社会监督,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鼓励其检举和揭发环境违法等不当行为,并出台激励措施,对有贡献者给予相应奖励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相关环境执法机关应严防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由城市转移、转嫁农村。对投资项目和扩建项目的立项选址、生产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与当地生态环境及公众权益有关的投资项目和建设规划予以公示,并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维护公众及生态权益,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有效保护。

  3.完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现环境公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对改进农村生态与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应尽快对农村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式实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补偿。可考虑开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补偿税,并将征收范围限定在资源开发类企业或者污染企业,将税收的适当比例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剩余的归中央统一调配国家应该对现有的环境污染费、耕地资源使用费等地方性收费项目,以环境保护税的法定形式固定下来,同时扩大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并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将环境保护税收入作为地方政府改善农村环境的专项基金。国家应该对有利于乡镇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或治理,恢复生态环境的项目给予大力度的税收优惠,鼓励发展生态环境整治、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剔除现行税制规定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规定同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招商项目,应当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给予坚决制止对于一些亏损或微利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对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使其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投入机制加大国家投入和扶持力度,是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提高农村生存生活质量,保持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2007年我国GDP总量为249530亿元,财政收入为亿元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弥补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国家应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并出台相应法规条例,由地方政府统筹实行,确保资金准确到位,高效发挥作用除加大国家投入之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减免费用,设立环保补贴资金),鼓励当地企业进行环保投入,以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臝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时推出BOT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拓宽农村环境保护资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篇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

  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

  【内容摘要】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影响子孙后代的安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开展。目前,农村环境的恶化问题正在逐渐加剧,面临着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式,我国的农村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已经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下面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对策做出分析。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保护

  一、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生态环境是自然界水、土、气、生物、能源、矿物等

  生态因子及人类生产、流通、消费、复原和调控等活动的耦合体,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规律,也受技术、体制、文化等社会关系的支配。〔1〕农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X围内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X围内的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2〕农村生态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

  .

  .word..

  ..

  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底。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农村水体污染主

  要表现是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造成饮用水不达标;同时近几年农村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2、化肥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由于农民群众对化肥的使用不够科学,从而使得大局部化肥并没有施放在正确的地方,而是依靠雨水、空气流通、牲畜等间接方式将化肥带入河流、草地、林地等,造成了河流的污染,植物的增长迅速,使水体富养化,使植物营养不均发生病虫灾害,这对人、动物都是存在威胁的。再者就是在使用化肥的时候没有掌握化肥的使用量,往往过多使用,从而造成了土壤板结、酸碱性比例严重失调、地力下降。

  3、农药的滥用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科技也越来越先进,现在农业种植几乎所有作物都要喷洒农药。而农药的施放是以喷雾的形式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可是实际落在作物外表的农药并没有多少,而多数的农药还是被喷洒在了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而人在喷洒农药时会将这些喷洒在空气中的药物吸入体内,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

  4、空气的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逐步有人力、畜力走向了机械化。使现在的农民朋友在秋收

  .

  .word..

  ..

  时都使用收割机来收割小麦。而落在地里的秸秆那么直接点燃燃烧,这不但是对空气的又一次袭击,也是对草地森林的严重威胁,因为一旦起火,火势将很难控制,不仅会燃烧大面积的草地和森林,同时也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浮尘的含量,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5、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重。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给农村经济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很多的机遇,但同时,由于其生存环境、根底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造成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使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工业化污染问题。同时大量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到城郊或农村地区,或者直接将城市垃圾运往农村,造成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6、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失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原因1.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那么,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工程上马等重大决策,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规X化,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2.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在过去

  .

  .word..

  ..

  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工程,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3.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我国属于开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四、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1、加强管理制度,健全法制法规、依法管治农村生态环境。加大农村经济开展仍然是当前的工作重心。但面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不单单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根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当地的法律法规、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如可依据当地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工矿污染等程度制定相应治理方法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XX必究,切实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整治和保护环境问题上的作用。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word..

  ..

  意识,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3、制定补偿机制,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展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展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鼓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开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展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展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到达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开展生态农业。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业资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生态示X区,走生态农业开展道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总结改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性,发动最大多数的民众,调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要素,充分利用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改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保护持续、安康地开展。

  .

  .word..

  ..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3﹞、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立规划问题探讨。﹝4﹞、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

  .word..

篇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及

  对策

  2、浙江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3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取得了重要成就;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的落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问题依旧突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乡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重要性;对策

  引言

  农村水环境是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区域的总称。水环境不仅是调节降雨、应对洪水和干旱等灾害的农村大地脉管系统,还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农村水环境是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农村水环境泛指农村区域内的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资源,是农村地区人畜、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逐步推进,一些高污染企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而在此过程中环保理念缺失导致出现了严峻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在人畜生存、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及影响,因此为保障农村地区绿色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水环境污染及相关保护治理工作。

  1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

  1.1保障农村水环境质量

  一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历史经验表

  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再以水环境污染为代价,而应寻求一条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从源头对水污染源进行污染控制,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

  1.2助推农村经济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而水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十分深远和严峻的,这与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历史经验告诉大家,必须强化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在保障水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需求,而且是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

  2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根源

  2.1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污水管网覆盖面积也有所上升。但即使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来说,污水管网设施仍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问题及运行管理问题,例如施工不当或管理不当等。现阶段,农村污水排放硬件设施存在着一定的运行故障,导致生活污水无法得到统一、集中的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流及湖泊当中,造成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出现,严重时还会造成水葫芦等外来侵袭物种蔓延的现象发生。

  2.2化肥、农药滥用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化肥和农药的消费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化肥和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化肥和农药生产加工企业的废水排放;降雨引起残留农药进入水体,风引起尘粒或雾滴飘移沉降到水体中,同时大量化肥的流失使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富营养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恶性循环,土壤板结导致肥料利用率越来越低,抗虫基因增强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施药工具和设备的清洁废水直接排放水体。

  2.3养殖业污染

  养殖业污染是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重要诱因之一。随着我国农村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从污染方式来看,养殖业污染可分为畜牧业养殖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畜牧养殖中所产生的粪尿及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后者则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水环境污染。现代化水产养殖会大量使用饲料、药物等,导致水质恶化并形成水污染问题。

  3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

  3.1加强污水排放治理

  就目前来说,在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当中,为了使各项水污染控制工作能够有序展开,应对农村污水排放过程加以严格的管理。首先,应对污水处理厂及管道加以科学的布局及管控。在农村污水处理期间,管理部门应充分掌握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加强污水管道建设,确保各居民及工厂能够将污水排放至污水管道当中,随后统一运输至污水处理场,集中对其加以处理。其次,应对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加以制定。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当中,应秉持因地制宜原则,完善污水管理体系,利用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得到满足。此外,在农村污水排放过程中,应对排污标准加以明确,根据农村污水治理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污水处理目标,确保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更加高效合理。最后,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当中,一旦出现企业污水排放不科学的现象,应及时对其加以处理。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当污水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排放,确保农村污水污染源头能够得到控制。

  3.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是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绿色无公害理念为指导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降低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由此可见,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可以规避传统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农业管理部门要有所行动,加

  快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提升农村地区水环境保护水平。

  3.3结合治理与管理

  治理与管理相结合、优化规划、综合治理是控制农村水污染的有效途径。如果忽视管理,而只重视治理,将会难以控制农村水环境污染。当前,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乡镇企业可以集中建设,以便集中管理,污染也能得到集中处理。同时,要坚决关停无法达到治理要求的企业,防止污染农村水环境。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薄弱,管理落后导致耕地污染严重。因此,要合理规划和使用农业用地,优化水肥结构和耕作方式。村规民约应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管理力度也应加强。另外,要加强义务或专职的环境保护与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及时清运垃圾、处理污染。

  3.4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要让广大的农民参与到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队伍中来。加强农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乡镇、农村举办农业科技等有关培训,重点讲授农村水环境污染对于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危害,宣传水环境保护的长远意义;在增强农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要扩大媒体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学习,从而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与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结束语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就必须积极面对水污染问题,采取科学措施,治理与保护农村水环境。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重视度,综合采取多种治理措施,营造良好的生产与居住环境;同时,大众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切实治理和保护农村水环境,为美丽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雷议.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相关思考[J].智库时代,2020(3):30-31.

  [2]刘娜.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7):131.

  [3]王钢.试论农村水环境保护及治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4):22.

篇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文章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现状,并对改进治理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水平高低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是推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面临资源紧张、生态系统退化及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形势,必须贯彻落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及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发展农业生态经济,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高效化、生态化发展。

  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也真正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情况越发的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过度地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突出,势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居民的健康,也会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治理势在必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会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阶段,中国对农村建设已经逐步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因此,需采用先进

  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引导农业经济能够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使中国农业经济能够持续循环发展。

  (二)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户盲目追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及短期经济效益,存在过量或不当使用化肥的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消耗过度,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科学处理农业废弃物,使其能够经过提取过滤等方式处理后继续利用,废弃物经过处理排放后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发展生态农业时,农业种植可与生态环境完美融合、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一)工农业污染问题严重

  工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重,治理难度大,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加重。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造成土壤大量面源污染,使得土地、水体受到严重危害。化肥农药由排水方式进入地表和深入地下,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中国建制村40%以上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没有进行合理的处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备,排放污水废水,还有一些工厂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工厂转移到农村,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加剧。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最为严重,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也造成了农村环境的重度污染,乡镇企业排放的废弃物总量之大,环境难以承载这些污染。

  (二)生活环境污染严重

  1.水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较减少

  近年来,我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管控力度薄弱,生产和生活废水、废料随意排放,其中以畜牧养殖中粪便排放所引发的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由于缺乏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养殖场周围空气质量较差,卫生问题严重,容易对居民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同时给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在中国农村有超过3亿以上的人口不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由于水源污染问题,导致超过9千万以上的农村居民受到饮水安全困扰,大多数农村地区存在污水治理监管不力的现象。水体净化技术未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和使用,不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导致中国耕地面积逐渐下降。

  2.生活垃圾处理不合理

  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由于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很多生活垃圾直接被掩埋或焚烧,虽然这种处理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容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大气、土壤以及水体质量。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每年仅固体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就已经超过2亿t,其中可回收垃圾占比较低,仅占总体的40%左右,污染性强的有机肥料垃圾占比为36%左右。造成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门的垃圾回收系统,且农村居民的垃圾处理和生态防护意识不高,破坏了生态环境,给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进策略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种类和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治理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加快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治理硬件设施投入,保证从源头及时有效的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一)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政府发挥带头作用,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政府要开展多形式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宣传工作,可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组织村民集体

  观看环保电影;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到农村进行演讲,树立先进环保典型模范,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加大对农民环保知识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拓宽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渠道。

  第二,加强农村领导干部环保知识的学习。农村干部的环境治理意识至关重要,只有他们重视生态文明,才能更好的带领农民走向共同治理的道路。部分农村干部认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充足,完全不需要治理。因此,针对农村干部落后的环保观念,必须要坚持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督促他们学习环保知识和技术,强化环境治理的意识,也需要上级单位给予农村地区环境治理方,面的支持。

  第三,在民间大力发展农村环保组织。在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时,民间环保组织能够把广大农民凝聚在一起,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有利于促进农民提高环保意识,作为中介组织还有利于政府与企业和农民之间合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同时必须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监督和审查,保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农村地区财政投入,相关部门在开展生态农业工作过程中,可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域,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生态农业能够得到资金保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农业生产方式绿色、环保、无公害。选派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水平较高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再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其他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应用,以提高农村生产技术水平。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目的是要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对于垃圾污染,大量增设分类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处理站;生产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禽畜粪便污染、农作物焚烧污染等,进行严格控制,建立沼气池;对于污水造成的污染,建设污水处理厂,水源处建设防护带。

  (三)健全监督管理体制

  现阶段,中国环保工作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工作中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环保监管制度,对农村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督。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加快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监督能力,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监督机制,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督队伍,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督队伍。要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制,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督,促使管理机制形成常态化。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监督机制和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同时也要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最终,从法治层面建立起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制度。

  (四)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现如今,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创新。很多农村地区在农业发展上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但是也有部分地区依旧在使用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一直以粮食产量作为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标准,从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对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积极引进并应用先进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放弃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加强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应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只有积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才能为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提供可利用资源。

  四、小结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挑战日益紧迫,要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及经济建设等相融合,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在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农村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政府需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加强立法监管,改善环境恶化现状,有效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浅析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山西农经,2021(11):112-113.

  [2]王传贵.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6):121.

  [3]徐佳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06):73-76.

  [4]李惠兵.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法探微[J].广东蚕业,2021,55(04):142-143.

  [5]郝倩.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恶化成因分析[J].农业考古,2011(06):288-290.

  [6]兰正利.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4):70-71.

篇五: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

  【内容摘要】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环境的恶化问题正在逐渐加剧,面临着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式,我国的农村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已经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下面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应对策做出分析。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保护

  一、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生态环境是自然界水、土、气、生物、能源、矿物等生态因子及人类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等活动的耦合体,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规律,也受技术、体制、文化等社会关系的支配。(1)农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2)农村生态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造成饮用水不达标;同时近几年农村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2、化肥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由于农民群众对化肥的使用不够科学,从而使得大部分化肥并没有施放在正确的地方,而是依靠雨水、空气流通、牲畜等间接方式将化肥带入河流、草地、林地等,造成了河流的污染,植物的增长迅速,使水体富养化,使植物营养不均发生病虫灾害,这对人、动物都是存在威胁的.再者就是在使用化肥的时候没有掌握化肥的使用量,往往过多使用,从而造成了土壤板结、酸碱性比例严重失调、地力下降。3、农药的滥用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先进,现在农业种植几乎所有作物都要喷洒农药.而农药的施放是以喷雾的形式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可是实际落在作物表面的农药并没有多少,而多数的农药还是被喷洒在了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而人在喷洒农药时会将这些喷洒在空气中的药物吸入体内,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4、空气的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逐步有人力、畜力走向了机械化。使现在的农民朋友在秋收时都使用收割机来收割小麦。而落在地里的秸秆则直接点燃焚

  烧,这不但是对空气的又一次袭击,也是对草地森林的严重威胁,因为一旦起火,火势将很难控制,不仅会焚烧大面积的草地和森林,同时也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浮尘的含量,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5、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重。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很多的机遇,但同时,由于其生存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造成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使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工业化污染问题。同时大量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到城郊或农村地区,或者直接将城市垃圾运往农村,造成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6、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失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原因1。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规范化,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2.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

  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3.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四、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1、加强管理制度,健全法制法规、依法管治农村生态环境。加大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是当前的工作重心。但面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不单单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当地的法律法规、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办法,如可依据当地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工矿污染等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切实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整治和保护环境问题上的作用.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3、制定补偿机制,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

  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发展生态农业.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发展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业资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生态示范区,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总结改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性,发动最大多数的民众,调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要素,充分利用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改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保护持续、健康地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

  ﹝3﹞、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4﹞、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篇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环保的意义与对策

  本文内容为河北省社会科学2004年度规划项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研成果(项目编号:200406013)

  一、加快农村环保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抓好农村建设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的关键环节。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托,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1.加快农村环保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承担着粮食作物、肉类禽蛋等国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给,农业环保工作事关这个基础的稳固与良性发展。农业生产直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目前农村环境污染蔓延,农村的土壤和水质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质量下降,削弱了农用地的产出能力并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加快农村环保有利于农村居民生活宽裕

  农村环保工作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9亿农民占我国13亿人口70%的多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就不能说整个国家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只有将农民生活从“脏乱差”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目前农村公共环境恶化导致环境疾病增多。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在许多地方因环境污染出现了“癌症村”。而且因病致穷、因病返穷的情况在农村也很普遍。保护农村环境,不仅有利于增进农村居民的健康安全,而且能使农民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3.加快农村环保有利于构建文明乡风

  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乡镇企业的三废排放和污染事故引起的纠纷日趋增多,长期污染积累的矛盾不能合理解决,导致许多农民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给农村社会的安定造成隐患,不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完善农村环境法制建设,依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有利于构建文明乡风。

  二、加快农村环保的对策

  1.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目前,我国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意识普通不高,环境观念淡薄,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从宣传《环保法》、《公民行为道德规范》着手,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多途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2.完善农村环境立法,强化农村环境法制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将强化法制建设作为基础保障。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管理。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建立独立农村环保法制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制订一批农业生产、农村环境的规章和标准,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重污染项目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设置农村环境保护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实现对农村环境的动态监测、长期监管并形成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3.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循环农业

  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发展道路。中国农村的环境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因此,必须走高科技新农业的道路,降低有害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4.紧抓规划,统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我们需要认真做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统筹规划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在固体废弃物特别是生活垃圾处置方面,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建立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置设施;二是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要结合村镇实际,科学规划环境设施,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是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将镇(村)环境建设规划与农业产业规划,特别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等区域,控制和集中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四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产业。

  5.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大力支持环保农业项目

  在逐步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环保部门要将征收的排污费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财政部门应将资金向农村環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污染防治上予以适当倾斜。同时,政府

  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环保农业项目,加大农村聚居地和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农村生活、乡镇企业废弃物的排放和农业利用,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开发利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农业污染。

篇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现阶段虽然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但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甚至牺牲生态环境导致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退化与自然资源短缺导致的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矛盾

  浅析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更突显农村社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保护中显现的问题也令我们深思,本文拟探析其产生原因,以期找寻农村社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性措施,实现和谐农村社区发展。关键词: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Abstrac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directrelationtothefarmers’lifequality,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futuretothecountryside.Theconstructionofanewsocialistcountrysidemoredashforwardshow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communitiestoprotec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importanceandurgency.Buttheproblemsappearedintheprotectionofalsomakeusthinking,thepaperanalysisthereason,inordertolookfortheruralcommunitiestoprotec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strategicmeasurestorealizetheharmoniousruralcommunitydevelopment.Keywords:ruralcommunity;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

  近年来,尽管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来看,生态环境的基础仍然相当脆弱,农村社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尚未完全得到遏制。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一、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从农村社区的实际出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实现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农村社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农村社区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够使农村社区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减轻对农村社区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

  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

  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着力改变“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使农村社区面貌有一个更大的改变,使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有一个更快的提高,使农业发展有一个更好的环境,以便于更好的统筹城乡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

  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的必要举措。减少农业污染,整治农村社区环境,改善农村社区生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和谐社区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三)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建设和谐农村社区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农”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难点,其集中表现就是农村社区的纠纷纷乱复杂,涉及农村社区的每个居民,直接影响其生存发展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危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和谐社会思想恰恰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景规划,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要从农村社区开始,只有个体的和谐才能更好的保证整体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各个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保证。

  二、现阶段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可喜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农村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也要看到,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社区已构成严重威胁。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农村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恶习还在蔓延,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退化,尤其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面临生活生存与生态环境双重压力。矛盾加剧导致恶性循环,愈加影响农村环境质量。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破坏越来越突出对绿色植被的摧残,是对环境最大的破坏。以森林为例,重采轻育或只采不育,致使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日益加重,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害加重,生态问题复杂化。3.野生动植物数量锐减,部分种群濒临灭绝农村社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保存了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界长期掠夺和破坏,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部分珍稀动植物已经灭绝,现存的珍稀物种也受到很大威胁。4.农村污染日益突出,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危害日益明显生活垃圾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社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极大的威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农业资源污染是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二)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滞后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诸多原因:

  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

  环境保护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应,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村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普遍薄弱,过度砍伐等行为都与其环境意识淡漠有关。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是造成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2.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现阶段虽然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但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甚至牺牲生态环境导致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退化与自然资源短缺导致的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尽快遏制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对农村社区生态环境而且对全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八: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建设

  浅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破坏;治理;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关乎着整个国民生活安全与生产发展,也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将必然成为整个国家生态环境防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诸多具体的治理措施。但是,我国农村地域宽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生活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各地方对待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不一。此外,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环境保护和治理意识淡薄,政府缺乏优秀的环境管理人员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上原来的治理中心放在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治理滞后,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艰巨。所以,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环境,极大程度满足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量和议题。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战略意义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受制于生态系统,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对我国来说,生态环境建设尤为紧迫,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在田头、路旁,甚至抛掷到沟渠、水塘,影响环境卫生和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排沟渠、水塘。乡镇工业布局不当,工业污染突出。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区面源污染突出。综合利用措施滞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凸显。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广大农村,是淡水、耕地、林地、草原、生物等资源的最大腹地,是承载人口的主要场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依托。同时,与城市比较,农村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于环境治理线长面广,环境问题原因更为复杂、危害更为严重、治理更为困难。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标志着国家适时地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的主战场放在农村。但是,问题在于这一事关全局的大战略还远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和全社会的发展。很多人,特别是城里人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抱以漠视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农村的事、是农民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些列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使用了过量的农药和化肥。医疗保健成本大幅度上升,已经为城里人敲响了警钟:农业还具有生态功能,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了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保护农村生态,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2.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呈现的特点

  1)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有显著增强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不再是农民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当仁不让的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是工作的重点。只有加大宣传的力度,丰富宣传的手段和方式,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同时,要加大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破坏环境的各种后果以及在维护合法权益中利用法律武器;只有人民群众明白了环境保f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只有人民群众了解了环境保护和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在联系,才能积极主动的处理好环境保护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够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农村环境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农—村环境防治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农民是农村环境的护卫者和直接受益者,因此,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深入的了解了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参与环境的保护。只有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自觉的约束破坏环境和行为;只有农民群众的保护环境意识提高了,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只有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积极的行使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只有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踏步前进。二、环保政策与实际情况反差巨大第一,农村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首先,由于产权不清晰和兑现程度低的问题,人们对投资环境资源缺乏信任,因此导致短期行为;其次,农村资源市场不健全,价格机制不完善,从最大利益的角度出发,唯利是图,牺牲环境而不愿意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第二,政策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主要是在政府转型时期制定的,因此,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不能够完全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保护,强制性的罚款、限期整改等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并且成本巨大,往往出现经济发展得不偿失的状况;

  第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统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地政府对GDP数据的追求,而将环境保护等问题抛诸脑后。加之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存在偏颇,没有把环境质量这一重要的项目纳入到经济活动的成本之中,导致地方经济指标偏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因此削弱。

  第四,环保制度设计不周密。由于环境保护制度的设计方面存在务种影响因素,导致制定出的制度本身就存在低效率和低约束力的问题。加之,有些环境保护部门不能够确保环境保护防治资金的落实,甚至从中克扣,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置之不理,加重了一现象的存在。

  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够稳定,由于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有些政策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使得人民群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缺乏对政府的信任。因而在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等出台和执行的时候,群众并不积极的实施,不放心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到长期的项目中,使得环境保护的有益措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造成了的环境保护主要依赖国家补贴的局面。三、区域差异的非均衡性特点

  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问题解决进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了区域差异的非均衡性特点。据统计,2001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不足2%,到2004年却超过5%,增加了近二倍,但是与同时期的城市居民增长相比,就落后了,城市居民收入却达到了9%:2005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了3.22倍。与城市居民相比,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处于相对下降中,农民子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比重较大,农民的生活负担较重。农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于城市居民持续下降,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大项支出更使其感到生活艰难。?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越条件,中、西部地区不仅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而且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手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过剩人口众多。“贫困一人口增长一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中,加剧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②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畜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还不能全面的取代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相反单位GDP消耗的资源率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让人更为担心的是带来了环境的破坏。有关专家估算,我国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为特点的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治理的成本高于发展带来的利润,经济发展得不偿失。以云南省的漠池为例,由于周围农田和化工厂的污染,滇池的许多种鱼类和微生物已经灭绝,水质已经变为劣五类水,如果只单单将水变回二类水这一项将投入几百个亿,以前发展得到的几十个亿的利润己经不值一提了。3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的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那么,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环境污染仍在肆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7年仅粮食种植面积就高达10553万公顷①近年来,由于经济

  利益驱使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农田多有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耕作。由于留守人员的素质不高,加之政府农业技术部门在技术宣传、优质品种的推广等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使农业仍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甚至于由于农药滥用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第一,农作物稻杆污染严重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曾经作为生活燃料的农作物稻秆已经普遍的被煤球,天然气等替代。另外,由于农村词养规模的有限以及词养伺料业的发展,稻秆作为词料消耗也急剧的减少;再者,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稻秆还田的运用不多。以上的几个原因直接导致了結秆的过剩,无法处置。在农村普遍采取的措施就是直接燃烧,这样的手段一面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带来火灾隐患,一面还会影响周边城市航空业、公路交通业的安全等。例如,2007年在南京到合肥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60辆车连环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得知主要原因是稻杆焚烧导致烟雾弥漫,大大降低了空气透明度,影响了路面交通视线。第二,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相关研究表明,一个有2000头猪的猪场规模,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相当于10万人口当量。近年来,集约化畜禽养殖模式发展迅速,但由于其管理技术的不完善,给环境带来了超重负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本人调查发现,在集约养殖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主观方面。一,在集约化养殖与环境影响的相互关系上认识不全面,没有处理好实际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比如设备器具清洗不合格、蚊幡多、氨臭味严重等;二,没有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未执行等;三,养殖过程中忽视卫生指标,滥用人用药、原药和违禁药。其次是客观方面。一是养殖模式布局不合理,不仅区域划分不合理、区间距离不符合要求,还将养殖区设在了居民点;二,加工处理技术不成熟,畜禽粪便不能脱水除臭制成商品肥料或进行综合利用,粪便等废弃物排放不符合标准要求。第三,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丛1978年党的H届三中全会来,我国乡镇企业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因为乡镇企业数量较多、能源消耗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大多数企业无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突出。据1997年的报告《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染调查公报》可知,1995年,我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己达全国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1/5至1/3。现在,乡镇企业污染在整个工业污染中的比重己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甚至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放量的一半。当地农村环境被如此庞大的污染物污染的程度不言而喻。二、受地方经济制约环境治理难获得有利的物质支持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渐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新房、新村、新镇”建设中,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规划和配套根底设施建设普遍不能达标,许多地方只重视城镇总体建设规划的编制,忽视了把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因素联系起来,导致缺位或不协调,加上管理缺失,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染物直接排人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SL、差”①的现象。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大致可分为生产型环境问题和生活型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环保根底设施建设滞后显而易见的是我国农村的环保根底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保功能相当缺乏,致使环境的综合质量差。综观我国农村发展过f呈,农村往往是率先启动和发展住宅、商业、服务业等根底设施,将有限的财力集中于道路、房屋、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而诸如垃圾处理、排水和污水集中处理、消烟除尘、噪声隔离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根本就不为人所注意,更谈不上发展。目前全国共有2万多个建制镇,乡镇的根底设施建设远跟不上乡镇的发展速度。有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环境根底设施水平中自来水普及率仅为70.7%,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建制镇还没有一个供水站,致使饮用水供应紧张。建制镇的人均城建资金仅为城市的20%,即只有每人150.9元。资金不足使得小城镇的道路铺装率不足50%,人们出行很不方便。也使得60%以上的地区都是雨污合流更不用说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之类的了。第二,乡镇环境管理滞后乡镇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剧主要是由于环境管理意识淡薄,生态环境管理投入少力度小,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粗放等造成的。由于缺乏专门的环卫机构和专业的环卫队伍,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得不到保障。据了解,即使在经济条件较好、发育比较成熟的苏南地区,仅30%的乡镇有工业废水专门处理装置,超过50%的建制镇居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第三,能源结构欠佳,污染空气环境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仍然是城镇的主要能源,1998年全国人均生活用煤结构中,煤炭占61%以上,部分小城镇生活用煤还是以薪柴、稻杆为主。工业用能的煤炭比重还要高于生活用能,而且优质煤比重明显偏低,缺少清洁能源,使煤烟型污染成为小城镇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三、政府的“爱莫能助”与民众的信心缺失导致治理动方不足“任何一个组织体系,都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运转。环境组织管理也如此。它主要包括环境监测、规划、监督、环境管理及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管理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组织机构合理性,管理权限确定性,组织机制科学性”[21]①。从横向来讲,环境组织管理机构应当有环境监测、监督、事务处理、执行等机构;从纵向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来讲,环境组织管理机构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但是,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环境组织管理机构都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在环境组织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权限划分不明。目前,我国环境治理的政府主导部门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级政府也设置相关的环境治理机构,而到县一级地方政府,通常只在工业密集、工矿企业比较多的地区设置专门环保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这种垂直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起到集权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存在,而环境管理机构一般隶属于本级政府,往往屈从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对环境问题置若罔闻。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往往连片存在,跨地区,跨行政区域,因此若按照行政权限有地方政府操作,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由于执法主体较多,权力过于分散,造成权责不明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常常引发行政部门横向层面管理职能的交叉和重叠。尤其是当污染区域跨地方行政区域,导致存在管理空白的可能,而一些地方环境治理机构沦为本地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没有独立的调查立案权。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环境部有权管理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全国环境信息网,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放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职能;而水利部的水资源水文司也有监测江河湖库的水质、审核水体纳污能力的职能。换句话说,水文监测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另外,在规划职能方面,环境部具有“组织拟定和监督实―施国家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的职能;而国家发改委的农村经济发展司也具有“编制和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职能,两者职能的交叉和重叠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环境主管部门独立性不强。《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虽然如此规定,然后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笼统和模糊的嫌疑。没有相关配套的法规明确环境主管部门的职能权限及管理幅度。当环境问题爆发时,主管环境单位必须上报给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方的声誉,不希望信息传播到中央,因此有可-能责令环境主管部门私下协调解决。也就是说,环境主管部门独立性不强,往往依附地方政府权力而存在,难以实现独立自主解决环保污染等问题。

  第三,根底环境管理机构薄弱。农村基层环境治理,具体由基层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以微观管理为主。一方面由于资金、编制、人员等有限,环境治理机构不能渗透到基层;另一方面,缺乏上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往往流于形式,在执法过程中体现出软弱,妥协,甚至利用权力寻租。当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的制止,群众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助长了环境污染者气焰,起不到惩罚、威慑作用,导致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第四,管理配套机制缺乏。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依靠法律强制力保驾护航,同时需要领导者管理方式灵活多变。如何使得管理成本投入小,产生的效益最大?在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公用地悲剧”:“当众多消费者在共同的、向公众幵放的草场资源饲养牲畜的时候;必将出现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因为草场是公共的,畜群是私人的,每个牧民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养更多牲畜,跟本不在乎公地退化”。?农村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对于农民来说,环境是进行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农牧业生产的根底。如果大家都不顾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那么环境势必承受不起污染之重。因其公共性,个体不愿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愈加恶化,进而,生产方式不能持续进行。出台相应的鼓励机制、协调机制,通过利益均衡的途径,号召农民一方面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渠道引导群众,加强环境污染的问责机制,对造成污染事实的企业或个人追究其责任,起到惩治的效果。第五,环境执法者素质偏低。目前农村环境执法者的数量不足,并且由于准入标准较低,其素质普遍偏低。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训练和相关技能考核,基层环境执法者的能力有待加强。当遇到污染环境的具体情况时,不能合法、高效、准确执法,从而影响环境治理的权威性,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甚至导致居民的非议和不信任。因此,基层环境执法者素质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4.加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1)制定相应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以特别的关注,在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保护和治理的问题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就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目标与原则。2)明确农村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和任务

  (1)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采用集中化处理和无害化处理,降低处理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处理运行机制。(2)农村水污染整治。为了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治理,永州市总体规划,并要求与督促各区(市)县城区和所有乡镇做好农村污水处理的规划,并分步严格落实,依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为了实现规划的制定与认真落实,永州市水务局牵头、市建委配合,不仅帮助各区(市)县政府做好县城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而且还对各区(市)县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时限,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完成。同时,市政府还加大了对饮用水的保护,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在科学规划水源区的同时,对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予以坚决取缔、从而预防和处理水污染事故等。另外,加强各渠系、河道的整治,现已基本完成。(3)农业资源污染整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污染超标耕地综合治理。全面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逐年削减化肥施用量,基本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搞好农作物稻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4)空气污染整治。加强对废气的强制处理,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的废气排放。鼓励农村的中小企业集中发展,敦促废气排放完全达标,并对没有遵循相关条例危害农村生活环境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

  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并、转”。禁止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的生活垃圾,保证农村空气质量。.(5)农村建筑和道路垃圾整治。农村垃圾随处可见,随处堆放,从生活垃圾到建筑垃圾,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管理或者属

  地管理的标准。由于垃圾乱象影响村容村貌,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道路安全埋线了隐患,因此需及时清理农村建筑和道路垃圾。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机制创新

  迫切需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战略位置上来抓。统筹城乡环境保护,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及基础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基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实施的重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抓紧制订5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6,并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规定。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农村环保机构的力量,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0。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0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广,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利部门负责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工作;建设部门加大对农村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林业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和湿地保护等工作;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科技投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安全农产品系列标准的发布;计划、财政、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农业,达到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和谐。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相关产业发展,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良性循环。应用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的高效、清洁生产,延长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广大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可以有效缓解生活用能,改善农村侠生状况,防止环境污染,保持村容整洁。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0发展模式,可以既实现对已有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也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应充分

  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认识生态农业的公益性,在税收、银行贷款和产品标识等方面制定更优惠的专项扶持政策,以降低生态农业改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生态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使农业产业化,使现代农业与生态型农业有机结合,达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体系与农业经济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合理规划村镇建设和产业布局,严防新农村建设导致新一轮的生态破坏。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专门编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把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村镇布局,发展中心镇、中心村,萎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村,统筹考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按照资源有效配置的理念,将交通、教育、医疗、环保等优先配置中心镇、中心村,要将环保基础设施和饮用水源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按照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理念,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区、规模养殖小区和保护小区,为各业持续发展提供空间。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忽略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一刀切0的错误倾向,把绿树掩映、小桥流水的农村建成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点,使农村失去了原有的生态优势。这种倾向必须防止和客服,绝不能让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5.结语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篇九: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毕业论文

  论文编号:论文题目: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姓名: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摘要:目前,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正处在发展时期,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农村的环境问题。农村环境的恶化问题正在逐渐加剧,面临着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式,我国的农村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已经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党在十七大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一。关键词:环境保护三农问题新农村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的生活环境,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乎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农村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企业、工业对资源利用强度的扩大,使我国农村本来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都在农村,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后盾。如果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那么这将不单单影响和制约

  农业的稳产增收、农民的脱贫致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也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关乎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它也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化肥不可理使用造成对河流、空气、植物的污染。由于农民群众对化肥的使用不够科学,从而使得大部分化肥并没有施放在正确的地方,而是依靠雨水、空气流通、牲畜等间接方式将化肥带入河流、草地、林地等,造成了河流的污染,植物的增长迅速,使水体富养化,使植物营养不均发生病虫灾害,

  这对人、动物都是存在威胁的。在者就是在使用化肥的时候没有掌握化肥的使用量,往往过多使用,从而造成了土壤板结、酸碱性比例严重失调、地力下降。

  2、农药的滥用及药瓶的滥放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先进,现在农业种植几乎所有作物都要喷洒农药。而农药的施放是以喷雾的形式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可是实际落在作物表面的农药并没有多少,而多数的农药还是被喷洒在了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而人在喷洒农药时会将这些喷洒在空气中的药物吸入体内,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而盛农药的容器则被乱扔乱放,甚至直接扔到河流中,而容器中残留的农药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人和动物都有可能造成中毒现象,甚至是致癌。

  3、空气的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农业生产也逐步有人力、畜力走向了机械化。使现在的农民朋友在秋收时都使用收割机来收割小麦。而落在地里的秸秆则直接点燃焚烧,这不但是对空气的又一次袭击,也是对草地森林的严重威胁,因为一旦起火,火势将很难控制,不仅会焚烧大面积的草地和森林,同时也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浮尘的含量,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工矿企业的污染。近年来由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业企业加大了管理和整治的力度,加上城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了许多,这样就有一些工矿企业迁移

  到了农村,这种工矿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对农作物也有一定的污染,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由城镇转移到了农村,使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上无疑是雪上加霜。

  5、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就是近年来的农业科研成果——农膜,这种塑料薄膜虽然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客观的收益,但也有一定的弊端,秋收后剩下的塑料薄膜被散落在农村的各个角落,便形成了白色污染。而残留在土壤中得农膜,严格限制了土壤的通气透气性能,另外塑料薄膜中有害的化学物质经过长期在地下埋藏进行了分解,分解后的化学物质将会对农作物品质产生非常之大的影响。

  二、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1、加强管理制度,健全法制法规、依法管治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经济收入这几年的发展有了非常客观的经济收入。加大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是当前的工作重心。但面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不单单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当地的法律法规、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办法,如可依据当地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工矿污染等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切实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整治和保护环境问题上的作用。2、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农村生态环境之所以破坏的如此严重,主要原因就在于宣传不到位,群众生意识不强。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其中,特别需要注重的是广泛的开展农民群众对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为了更好的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若干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从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始,因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城市的环境保护同等重要,何况农村不仅仅

  是城市的生态屏障,也是城市垃圾的消化地,更是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消纳场所。所以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城市的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必须要一视同仁,在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共同提高我国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制定补偿机制,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三、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明确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8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重要政策措施。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亿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3个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对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随着西方国家将环境问题作为其外交重点,中国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对

  中国在国际上维护主权、争取主动、赢得利益至关重要。此时,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污染转移、物种迁移、公共河流等资源的保护和分配等问题都是中国已面临或即将要面临的双边和多边环境问题。认真解决好与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中国和亚洲及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增长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是具备良好的生态体系和生态环境。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是由于人民认识不够,发展不够科学所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于过于盲目的发展农村经济所产生的,所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只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进行解决。好的环境,能狗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新农村发展。其主要表现:1、通过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合理引导投资方向,严格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增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2、通过对工矿企业排污总量的严格控制,实施治理污染和恢复生态工程,既使环境污染得到了改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增长获取了发展的空间。(二)、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证生产安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保障人的健康生存。

  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土壤直接导致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和癌症的高发,受到污染的水产品和农产品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大侵犯。

  随着温饱水平的解决,人民期待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成为环境保护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总之,我国所面临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形势非常严峻,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经济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想要打破这样的发展僵局,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不仅是从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治理,更是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尽我们的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造福子孙。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3、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

篇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10年8月至9月,我们对我县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向荣、矶庙、洪春、卢庄、桃坡等村,对我县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县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农村环境整顿监管治理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

  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枞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枞阳县制定了《枞阳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枞阳县、区、村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

  (三)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稳步推进。市建委、市爱卫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市环保局积极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针对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实际,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钾和微量元素严重失调,土壤理性化性质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污染环境。非降解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活动,通过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家长,影响社会。要加强对农民等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教育,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二)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农村环保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环保、发改、财政、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街办延伸,形成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办以及村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根据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开发者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保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鼓励、支持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三)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市和区、县政府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财政安排、城建和预算内资金补助、各专项资金等向农村倾斜,围绕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引导等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上。

篇十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P>  试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赵映红【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地农业经济、农村社会也得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各类农副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农民收入也在持续增长,但与之背道而驰、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正常生活,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各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沙化、“三废”超标等,严重污染了各地农村的土壤、大气和水体,不仅危害着农村地区人民身体健康,阻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更严重威胁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期刊名称】《新农村(黑龙江)》【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1页(P57-57)【关键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措施与意义【作者】赵映红【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农经站671600【正文语种】中文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与人类密不可分,是自然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系统,它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反之,人类活动也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因人口众多、人口基数过大,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口平均

  45%。我国是世界上土壤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8个省级行政单位(摘自国家林业局第三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05年6月)。因土壤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组,1998)。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加以综合治理,初步遏制了土壤沙化面积的扩大,使这一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个别地区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各地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了城市综合治理,将各类生产企业均迁址至城乡地区。有的企业盲目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国法,进行超标、违规排放,即“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企业未进行任何处理,将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各类污染物直接排放,造成地下水、江河水源、土壤及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导致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等。不仅严重破坏了水生、陆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条件,以及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更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近年来,有些地区频频发生的严重雾霾、沙尘暴、山洪、泥石流等,以及鱼群成群死亡、牛羊等草食动物食草中毒、地区性群发某一种疾病、土壤沙化等灾害,都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过度开采、无节制的排放、不尊重客观规律、直接或间接的破坏行为,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人类在破坏了自然发展规律的同时,必将为其付出惨重的代价。如今,人们在城乡建设和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农村及其周边的各类工矿企业发展迅速,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问题,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然而,各类企业占用甚至毁坏农田,在生产和发展,也给周围的农

  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违规生产的小工厂、小企业,如采石场、化工厂、造纸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渣,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河流、空气、农田中,严重危害着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导致有的土壤农作物无法生长、无法耕种,农民望地兴叹,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极大地阻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片面追求丰产、高产、高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秸秆焚烧,以及畜牧养殖业的污染等,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但却忽略了化学物质等对土壤、作物也会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土壤退化,地力下降,板结硬化,团粒能力下降,养分失衡等。同时,过量施用化肥,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元素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又会严重污染饮用水源,威胁着人畜饮用水的安全。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如塑料、废旧电池、报废电子产品、不可降解的餐盒等日益增多,但各地农村却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垃圾处理厂,未能对可利用的废弃物加以回收利用,绝大多数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或堆放在村外、田边,不仅滋生大量细菌微生物,大量白色垃圾随风起舞,飘落在农田,即使掩埋在土壤里历经数年,也无法降解,严重威胁着农村生态化环境、土壤环境,影响作物生长,最终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总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将直接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推荐访问: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重要性 环境治理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