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寒假期间,本人对山东省企业展开了一项关于人才需求的调查,共有10家企业参与调查,分别是山东旅行社、山东大厦、济南玉泉森信大酒店等.从调查的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寒假期间,本人对山东省企业展开了一项关于人才需求的调查,共有10家企业参与调查,分别是山东旅行社、山东大厦、济南玉泉森信大酒店等.从调查的结果看,企业最缺的人才类型是专业技术人才。从需求层次上看,高学历人才、技术超群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成果显著的高级营销人才、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才仍然是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此外,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山东人才需求的特点。
1、企业目前最紧缺的人才类型
笔者对企业的调查题目是:你认为目前企业最缺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共有10家企业参与调查,其中选择专业技术人才的有6人,占总投票人数的60%;选择高级营销人才的有3人,占30%,选择高级管理人才的有2人;选择基层操作工的有1人。
一般来说,企业人才需求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技能人才。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普通认为,目前企业最缺也是人才市场中最难招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从山东人才网近期的招聘情况看几乎所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都供不应求,中小企业更是面临专业技术人员难招的困境。目前,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财务人员、人力资源人员等都有大量需求。而对于广大外资企业来说目前急需大量本土化管理、外语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了高薪难觅专业技术人才的现象。当前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在调查中发现,公司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技能技术能力。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崛起,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将是无庸置疑的。
优秀的营销人才一直是企业招募的重点,从本次调查中也不难发现,企业对于优秀营销人才的渴求。从山东人才网2008年全年及2009年前两个月的人才指数分析看,营销人才一直位居热门招聘的首位.人才市场上大量的空缺职位便是中小企业的营销和业务岗位.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规模较一般、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再加上营销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对人员的需求基本上常年不断。由于门槛较低,一线的业务员为数众多。从山东人才网招聘
统计看中小企业缺的是熟悉行业、营销经验丰富、能够带领团队做出业绩的营销管理精英。
中小型企业一般在经过2~3年的市场历炼后,企业发展会进入快车道,销售额激增,但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此时,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众所周知,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是企业的核心,属于企业的“首脑"。这一部分人才一般属于企业的中层管理以上的人员,对于这部分人才来说,不会轻易流动。
2、人才供需的本质分析
2.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省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山东地区1990年至2004年6月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济南,2003年高校中60%的本科生在机械类、电工类、土建类、经济学类和管理工程类等10个专业,而生物制药、城市发展、现代物流、汽车与成套设备、新材料、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大量人才缺口,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又跟不上。紧缺的13大类101个职业岗位需大于供。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农业人才需求错位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的最突出问题.据统计,我省目前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名,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
0491名,而发达国家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1名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的达45%-65%。(2003年底统计)
2。2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大学以基础设施和师资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共同愿景,在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专业人才。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据国内一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和外语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映,部分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不如应届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不到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都过时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鉴别知识(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哪些是当今世界前沿知识),敢于抛弃知识(筛掉过时知识、垃圾知识),善于转化知识(把握知识点,形成量到质的转变),
用智慧统帅知识才能在现实社会中靠自己的实力生活,用自己的能力赢得胜利。
总之,本次调查,认为缺少基层操作工的仅占14。2%.随着科技的进步,手工操作基本被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所代替,但是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操作工还是被市场认可的.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才。就业率在统计过程中,应多元化确定其概念,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以市场化视角来认识,并鼓励支持多元化就业.如:非单位就业、非组织就业、隐形就业,随着产权多元化、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评价大学生就业的指标体系也应不断创新和完善,改变培养与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统计方法.
推荐访问: 关于企业人才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人才需求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