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江苏农垦改革发展情况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48-50)【作者】江苏省农垦集团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供大家参考。
江苏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48-50)
【作
者】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江苏农垦诞生于1952年,经过六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江苏农垦集团形成了农林牧渔及食品加工、医药制造、贸易物流及相关服务、投资及房地产、通用设备制造等五个产业板块,成为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集团拥有直属企事业单位43个、直接对外投资参股企业8个、海外农场3个。43个直属企事业单位中,国有农场18个,分布在江苏省内13个县(市、区);全资企业5个,控股企业10个,共同控制企业4个,分布在江苏南京、连云港、盐城、淮安、镇江、南通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派出机构6个,分别是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南通5个市农垦事业办公室,还有1个农机监理所。
截至2014年底,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资产总额235.61亿元(不含土地),其中净资产98.44亿元。垦区土地总面积181.8万亩,其中:耕地100万亩,林地32.9万亩,水面19.35万亩。垦区年末总人口20.2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5.51万人,离退休职工5.90万人。
集团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个;中国驰名
商标4个、省级著名商标26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45个、省名牌农产品16个。
201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67亿元,在省属非金融类企业中分别位列第六名和第三名,在全国34个垦区中分别位列第七名和第三名。
(一)集团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4年,集团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全面迈上“2字头”的新台阶,归属集团母公司净利润迈上10亿元的新台阶。201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9.78亿元,同比增长6.78%;实现利润总额14.32亿元,同比增长18.25%;归属集团母公司净利润6.03亿元,同比增长18.88%。预计全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利润总额30亿元,完成“十二五”目标已成定局,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农业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整合垦区种植业资源组建的“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29日正式报会。“三夏三秋”工作赢得了全面主动,种植业综合效益保持年增长30%以上。集体经营和联合承包面积占麦稻生产面积85%以上,“农技人员+农机化”成为主要生产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2014年用全省1.34%的耕地生产了全省3%的粮食,与地方政府签署承租农村流转土地战略协议面积累计达140多万亩,已种植近20万亩,有望近年内在耕地规模上再造一个“江苏农垦”。大华种业已发展成为全国种业十强企业,种子市场份额稳居全省40%以上;苏垦米业进入全国行业前五强,在南京主要超市苏垦大米的销量占其大米总销量的60%左右。拥有1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牌农产品总数占全省比重9.3%,33种农产品被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标识,7个农产品实现质量可全程追溯,苏垦米业成为南京亚青会、青奥会运动员食用大米唯一供应商和南京市主城区中小学食堂用米主要供应商。分别与中电十四所、南京农业大学、省粮食局、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推进集团信息化、构建农业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全省粮食安全产业链、加快农业机械化展开全面、深度合作。
(三)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二三产业已成为集团经济的“台柱子”和“钱袋子”,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超过70%,在国有利润中的比重近90%。工业企业全部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1家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本运作进展顺利,资金管理中心2014年实现利润突破1.2亿元,并正在探索设立财务公司;两期创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9个;合资设立的“江苏农垦溧水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去年累计放贷2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股权投资6.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78倍,主要涉及种子和大米加工、农产品市场流通、新能源、铁路投资等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同比增长61.75%,其中现代农业、医药制造和房地产三大产业占比达92.9%。
(四)垦区民生改善取得新进步。2014年垦区实现营业收入408.3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6.47亿元,上缴税金22.21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4.88万元,增长15.83%。2015年上半年,垦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91%,垦区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垦区18个农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其中1个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移交地方管理,17个农场的居委会经属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垦区社会事业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014年,在实现垦区职工“五险一金”全覆盖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
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使命,着力打造产业完整、链条齐全、效益突出的现代化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集聚区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基地、大粮仓、大产业。
(一)进一步明确农垦功能定位。农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重
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国有农业企业的主力军、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和“农业走出去”的国家队。实现农垦功能、地位的历史性回归和战略性提升。
(二)完善垦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着力打造创新型、服务型集团总部,增强战略管理、投资决策、资本运营和资产监管职能;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积极争取打造江苏省属国有农业资本运营公司。
(三)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推进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因企制宜、有序引导直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股权多元化,积极实施三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场企业化、公司化改革,探索农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和空间。
(四)推进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对农场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属地政府对农场社区管理的委托或授权,实现依法管理;将农场社会事业纳入属地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
(一)深化垦区国有企业改革。垦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研究制订垦区国企改革方案,让改革释放更多红利。着力推进集团治理现代化和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进一步增强江苏农垦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认真编制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提升战略规划能力,战略执行能力。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外部董事制度,落实国有产权代表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更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
(二)积极实施“双+”战略。以构建现代产业为核心,依靠“互联网+”和“资本+”双轮驱动,积极实施一体两翼的“双+”战略。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商贸服务业融合创新,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差异化发展。推动由管企业向管资产和管资本转变,提高资本、资源、资产配置效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准确把握“双+”战略的开放本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快推进对内对外立体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三)深入发展“六次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产业整合能力、引领示范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延伸和提升整体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农工和专业人才队伍,探索搭建农业生产对外服务平台。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途径,促进农场转型发展。依托中德农业技术科技园、汤泉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平台,打造产业形态丰富、相互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综合体”。
(四)加快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瞄准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主动对接落实“中国制造2025”,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促进垦区现代服务业由单一提供产品和服务向提供“产品服务+品牌”转变。推动科技、创意、资本与二三产业的全面对接,推进从技术、管理模式到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构建“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在逐步拓展自主创新空间的同时,构建产学研一体的集成创新平台。
推荐访问: 农垦改革现状调研 江苏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农垦 江苏 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