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讨稿(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讨稿5篇
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讨稿篇1
冲动与诱惑前,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
【导读】
你的身边是否存在这样一类人群:
即使在最初的热情褪去后,仍然继续完成一个想法或者工作项目;
即使非常想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也还是起身去健身房锻炼;
即使百般困难,仍然每天坚持练习早起工作;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吗?因为自律。
自律是指我们要有意义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对待事物,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一】
多少孩子抵挡不住棉花糖的诱惑?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
他找来一些四岁大的幼童,把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然后,他告诉四岁的孩子,“我给你一颗棉花糖,然后给你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会有两颗。”
说完后,教授随即离开了房间,两名隐藏的观察者开始计时,统计这些小孩在吃掉棉花糖之前会等待多久。
关门期间,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然而,有的孩子忍住了,尽管才四岁,他们却已经懂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则,即“推迟享受”的自律能力。
十四年后,当这些小孩都18岁时,米歇尔展开了后续研究。研究发现:
那些几乎不能等待的孩子,都比较自大,在他人眼里是顽固、爱嫉妒、容易受挫的人;
而那些能够管住自己直到实验人员回来才吃棉花糖的孩子,则具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和可靠性,他们更坚定、更守信、学术成绩更好,中学毕业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较前者高出210多分。
演说家波沙达认为:即便是孩子,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最终也会更容易走向成功。对于那些没有自律精神的孩子,就如同作家柯维所说:“他们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从长远来讲,不自律使他们无法得到随之而来的独特技能和能力,比如演奏乐器的技能或者说一门外语的能力,因而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是缺乏自由的。
自律,或许是个讨厌的词汇,但是却意味着自由。
【二】
每七年拍同一群人,这部片说了什么?
在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他们中一些来自保育院,一些是工薪阶层之子,一些则是上流社会的后代。每七年,他们的生活都将被追踪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第八个七年的56岁。
从影片可以看出,这些人在三十岁之前的变化并不大。七岁的孩子大都天真可爱;
二十几岁时,女孩都年轻漂亮,男孩都英俊帅气。但是三十岁之后,他们发生了相当剧烈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身材。
30岁之后,这14个人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分成穷人和富人两个群体。在富人群体中,包括那些通过自身努力打拼后进入到富人群体的“穷人”,无一例外都保持着良好的身材,他们甚至比年轻时候的自己看起来更有风度,而他们的孩子中肥胖的也比较少。相反,在穷人群体中,大多数开始发胖变秃,面容憔悴,生活也越来越糟糕,他们的孩子年纪轻轻也已开始发胖。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一个人的自律能力。在好身材的背后,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控制饮食、按时运动、规律作息。年纪越大,维持一个好身材就越需要自律精神。这样的自律是一种上升力,需要强大的心智力量来支持。
作家meiya曾说过:“控制不了体重,何以控制人生?”那么,那些在体重控制方面成功的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就容易获得成功?自律的人懂得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地朝着某一个目标迈进,正是这些让他们更容易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自律,从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基石。
【三】
你是用系统I,还是系统R进行思考?
既然我们能够从自律中受益良多,那为何我们总是难以做到自律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兰格曾做过一个实验,主要测试能否说服那些正在图书馆排队等待复印的人让他们插队。
实验中,一旦有人要使用复印机,研究人员就会一个箭步插到那个人前面,要求先复印。研究人员提要求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用一下复印机?”
“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用一下复印机?因为我要复印东西。”
“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用一下复印机?因为我非常着急。”
实验结果显示:
当研究人员只提要求时,插队的成功率有60%;
当研究人员的解释毫无意义(因为我要复印东西)时,插队成功率上升到93%;
当研究人员使用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因为我很着急)时,插队成功率上升到94%。
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是否感到惊讶?对比后面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我们所给的理由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我们得到的回应几乎是相同的,这表明实验对象根本没有意识地思考我们跟他们说的是什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揭示原因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大脑的两种思维系统。我们将冲动的思维活动命名为系统I。系统I可以让我们在没有意识到现象背后发生的一切时,就迅速而机械地做出反应。它具有迅速、情绪化以及概括性等特点。相反的,深思熟虑的思维活动称为系统R。它是一种理性思维系统,总是不停地发问,又不停地寻求答案。
如果人们使用系统R思考,那么当研究人员解释 “因为我要复印东西”时,人们便会觉得很荒谬,无需置疑,复印机除了复印东西还能干什么呢?然而,如果人们运用的是系统I进行思考,那么这个解释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我们的行为大多受系统I驱使,这也正是我们难以自律的根本原因。
【四】
你有目标吗?目标合理吗?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你计划好好锻炼,一天因为有事没有锻炼,于是,你就告诉自己:明天我会把今天所有的锻炼补上,并且会加倍;
你准备开始好好理财,看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于是,你就告诉自己:这是今天购买的最后一条裙子,以后三个月内再也不购物了;
你打算开始学习,可是周末有场非常喜欢的球赛,于是,你就告诉自己:我就最后堕落这个周末,星期一开始努力学习;
接着,新的一天开始了,只是你的计划终究是个计划,始终没有达成。
为什么我们会轻而易举地改动原本的计划呢?
因为我们缺乏目标,或是将目标设置的不合理。目标是在我们不能控制自己或想要偷懒的时候,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一想到“成功的喜悦”,浑身就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反之,没有目标则会使我们丧失自我约束力,得过且过。
你的不自律是否源于缺乏目标,或是目标不合理?
【五】
我们竟是有意识地屈服于诱惑?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莫林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给两组学生各出了一组命题。
第一组命题:
命题一:大多数女人真的不聪明。
命题二:大多数女人更适合在家里看孩子,而不是出来工作。
第二组命题:
命题一:有些女人不聪明。
命题二:有些女人更适合在家看孩子。
很明显,第一组命题带有明显的妇女歧视,所以引起调查学生的强烈反对;
而第二组命题则相对中立一些。接着,分别参加了两组命题的实验人群,参加了同一个招聘面试。心理学家想看看哪组人招聘时会存在性别歧视?
按照常理,我们表达出一种态度后,更可能按照这种准则行事,即第一组更应该注重性别平等。但结果却与你想象的大相径庭,参加第一组命题猛烈反对妇女歧视的人,在聘用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性别歧视,很少录用女性;
而参加第二组命题的人则表现出了中立。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道德许可”,第一组学生在明显表现出反对种族歧视后,觉得自己获得了道德许可证,从而会自我感觉良好。这时候他们会更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做出有悖于常规准则的举动。
举个简单的身边例子。比如:你准备考研。第一天,你奋战了24小时;
第二天,当你不想起床时,你会告诉自己:昨天我那么勤奋,那么早上多睡会也没什么。
当我们往一个目标开始奋进,每前进一小步,我们总会想让自己得到一些奖赏,获得一些补偿,也就是说,总会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的取得会让我们不会去质疑自己的冲动,从而忘掉自己的目标,不知不觉地向诱惑屈服,从而变得难以自律。当然,这也正是你步入深渊的开始。
你是否也在享用“道德许可”,从而陷入不自律?
【六】
你对自身的自律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吗?
似乎在不经意间,我们就陷入了不自律的境地,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变得自律呢?
要想变得自律,首先,你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精读对此做了一个调查,截止5月22日调查结果如下:
从显示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3%的读者达到了合格线以上,其中只有5%的读者做到了充分自律。
问问你自己,你是那23%中的一员吗?
【七】
原来,我们自身竟是冲动的诱发源
当你清晰认识了自身的情况,如果你是剩下77%中的一员,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我们变得自律呢?
稍加观察,你会发现,超市的洗衣护理专区里,常常散发着一股清香的气味。这么做的原理在于,香气通过刺激消费者的联想的记忆,使商店给人更加亲切的感觉,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让他们在不由自主地购买更多的清洁剂。甚至,超市的经营人员还会在芳香的气味中加入声音的元素,增强客户的感官体验。例如,在清新的柠檬芳香加上折叠床单的声音效果,以此刺激冲动消费。
我们的感官系统自身就是诱发我们的冲动源,让我们不知不觉中陷入诱惑,变得难以自律。除了感官系统影响我们的冲动行为外,其实,我们的生理结构也决定了我们的冲动行为。
拿出你的手指,计算你的2D:4D值,就可以轻松地测试出你的冒险类型。这是剑桥大学教授科茨研究发现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人对冒险行为的喜好程度可以通过比较两根手指的长度准确地推断出来。这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人们冒险类型的差异是由大脑中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所致,其中包括催产素、血清素和睾酮素。而这些化学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手指的生长。
测试方法很简单,只需测试优势手(如果你是右撇子,优势手则为右手)的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如图)。计算出食指与无名指的长度比后,对比下列表格,即可得出你对采取危险行为的可能态度。
其实,我们自身存在着许多引起冲动的诱惑点。要想做到自律,你需要找出它们,并有意识的认识它们,以适时采取正确的行为,避免受其影响,使我们陷入难以自律的困境。
你注意到我们自身的冲动诱发源了吗?
【八】
你愿意付1000元的“违约金”吗?
F同学是一名大学教员。他暗下决定,决定在正式上岗前拿到专业博士学位。因此,F同学写论文的动机十足,当然包括考上博士带来的福利方面的动力。但是,直到F同学毕业,他也还是没有完成论文。因此,学校只给了他一个讲师的职称,这意味着学校每年为F同学将少缴纳数千元的保险。F同学内心当然知道不能再耽搁时间了,必须尽快完成他的论文。然而,他的行为总会被许多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所吸引,致使他的论文一拖再拖。
这时,他的同事前来与F同学谈话,两人达成了如下协议:如果F同学在这个月没有完成他的论文,那么次月月初,F同学必须支付1000元的现金给他的同事,以此类推。同时,他同事也承诺这些现金将用于举办Party,但不会邀请F同学参与。结果,F同学在几个月内就完成了他的论文。
为什么这一方式会如此奏效呢?这是因为F同学认为:他同事拿着自己的钱请客,却连自己都不邀请,其恼人程度要远远大于他丢掉额外福利的难过程度。
人人都希望做出最好的选择,然而充满诱惑的世界总会使我们的行为不由自主地做出并不太好的选择。这时,通过邀请外援加强你的自制力将是不错的选择。就像面对海妖塞壬的歌声诱惑,英雄奥德修斯也要通过使用蜡封住耳朵,才得以安然度过。借助外力,可以起到约束自身行为的作用。
仔细推敲“束”字由来(如下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金文、篆文、隶书和楷书),你会发现,“束”中间的“口”像是打圈的绳子,它缚着树木,将树木捆绑起来,令树木站立,即约束。
试想,如果没有外力将树木捆绑起来,零散的树木有何以站立?外援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要想做到自律,你需要学会借助外援,共同督促达成目标。
【九】
你有“雨天专用账户”和“享受专用账户”吗?
影星哈克曼和霍夫曼在早年曾是患难的朋友。
哈克曼告诉人们,有一次,他来到霍夫曼的公寓,发现霍夫曼正在向房东借一笔钱。但是,当他们来到霍夫曼的厨房时,发现灶台上摆放着几个泥坛子,每个里面都放满了钞票。其中一个坛子上写着“出借”,另一个写着“公共设施”等。
哈克曼弄不明白,霍夫曼的坛子里有这么多钱,他为什么还要去借钱呢? 这时,霍夫曼指着一个写着“食品”的罐子给哈克曼看——里面什么也没有。
霍夫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悖于经济学理论的“金钱可替代性”的思维会计,这种方法有效的原因是账户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有助于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这正符合了现代一些家庭的账户分类管理,例如将金钱分配成:儿童教育、度假、养老等,从而避免盲目行为带来的危害。
想要抵制外界的诱惑,做到自律,你需要启动大脑中的R系统,分类设置你的“雨天专用账户”与“享受专用账户”,让他们时刻提醒我们哪些钱需要节省,哪些钱可以花费享用。
要想做到自律,你需要学会启动R系统,理性地思考问题。
【十】
你做到自律了吗?
了解了养成自律的方法,你做到自律了吗?假如你正在与自律做斗争,想要养成早起的好习惯。那么,你会如何做?精读对此做了一个调查,截止5月22日调查结果如下:
从显示数据可以看出,有53%的读者在闹铃响起后,无法做到立刻起床。
如果单独依靠一个外力培养自律是不够的。在这方面,一些聪明的公司会设计出独特的产品以强化外力,比如,会跑的Clocky闹钟。这种闹表能够在你到点不起床时,随处乱跑并将自己藏起来,直到你找到它并将其关闭。自然,等你找到它时,你的睡意也已消失了。
此外,培养自律的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运用R系统、设计好目标和步骤,一步步改善来实现。例如,闹铃响起后,你还需要启动R系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督促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培养自律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过程,你做到自律了吗?
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讨稿篇2
感恩的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正如《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弟子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词句,以及“施恩不图报”的美德,“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和衔环结草,《史记》中,一饭千金的美谈;
饮水知源、恩风长扇的佳话,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必然与某些事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抚养我成人;
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引领我做“大写的人”;
感谢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不断进取、努力。当我每天享受清洁的环境时,我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带来舒适整洁的环境;
当我喜迁新居,我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修建了美丽安全的楼房;
我日常的饮食,要感谢农民兄弟,生产播种出粮食;
我在品尝美味的饭菜时,要感谢那些辛勤的厨师兄弟;
当我出行,要感谢司机,为我带来了方便;
当我读一本好书,要感谢作者的创造。当我生病需要治疗时,要感谢所有的医护工作者,是他们给我带来了健康;
感念宇宙自然界,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空气供我呼吸,雨水供我洗涤,花草树木供我赏悦,那么我便会爱护大自然,爱惜花草树木,便不会践踏自然,那么环境便能得到净化,感谢江河,它让我拥有清水;
感谢大地,它让我有了生存空间。所有这些,我都应感谢。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感谢对手,感谢敌人,对于我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我就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付出了许多,我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因此,在生活和做人方面,我都会常怀感恩。常怀“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如果我总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活着,总是在想应当如何报答别人,那我的生活一定是很有意义的。经常想想我为国家,对社会付出多少,而不要抱怨社会,不要抱怨他人。感谢生活,感谢他人,感谢父母,感谢社会,感谢一切帮助过我的人,只有心存感激,我的人生一定是最开心最积极的。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是在提醒着我,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的心,我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歌曲让我学会珍惜幸福,学会感谢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人生注定离不开奋斗,充满着艰辛,人生之路也会面对许多的坎坷。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
感恩,将是我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热爱生活。我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西南分公司
曹正飞
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讨稿篇3
制作笔录如何做到“信、达、雅”
笔录是特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收集受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等证据时制作的询问笔录和讯问笔录。笔录本身并不是证据,只是承受受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这些无形证据的载体。笔录内容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被询问人或被讯问人的真实语言、思想、行为的反映,但在受到笔录制作人本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对被询问或讯问人的印象、制作笔录时的情绪等主客观条件影响下,通常笔录内容与被询问或讯问人的真实意愿表达,往往是有一定偏差。笔录制作人不是留声机,不可能将被询问或讯问人的叙述完整地记录下来,所以这种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笔录制作人因责任心或主观意愿,故意简化、隐瞒、歪曲被询问人或被讯问人的叙述,将会制作出不合格笔录,不仅会给整个侦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也会降低证据的效力。
无庸置疑,制作笔录水平对于刑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刑警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制作合格的笔录呢?近代著名学者严复的“信、达、雅”三个理念非常有借鉴意义。信、达、雅,也就是翻译工作要做客观、贴切、文雅。翻译工作是译者将外文著作的内容和内涵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理解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和刑警在制作笔录时,用自己的语言将被询问人、被讯问人的叙述表达出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刑警制作笔录时,应该尽量以实事求是的心态,使用规范、恰当的语言做到“信、达、雅”。
一、“信”,即客观、真实,实事求是。要求笔录制作人在制作笔录时不能带着主观意愿,不能“设计”被讯问人或被询问人的叙述,要做到不偏不倚,充分尊重当事人态度和真实意愿。这是制作笔录的基本要求。客观、真实地记录被询问人或被讯问人的叙述,要做到详略得当,尽量详细记录与案件相关、对侦查工作有帮助的事实,与案件无关的事实少记或者不记。
二、“达”,即贴切。就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尽量还原被询问、讯问人的表达能力、语言特征,让人阅读时如睹其人、如闻其声。笔录制作人不能因自己的习惯和文字表达能力,将当事人的叙述随意发挥,笔录的内容要符合当事人的文化水平;
笔录的内容要符合当事人的语言特征。在制作笔录时,当事人因籍贯、职业、社会经历、社交层次等因素,会在叙述时表现出某些个人特征,而在侦查过程中,经常需要分析当事人的这些个人特征或者分析当事人的心理痕迹,这时当事人的语言特征便是重要的依据。能反映当事人的语言特征有:方言、习惯语(包括口头禅)、职业用语、暗语等。
三、“雅”,即文明、雅观。即在制作笔录过程中,要保持语句通顺、流畅的同时作到字迹工整、页面整洁,这对于后期工作的同志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一、笔录在证据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据”有七种,分别是:物证、书证;
证人证言;
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鉴定结论;
勘验、检查笔录;
视听资料。其中四种证据“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勘验、检查笔录”在现阶段的执法实践中,主要以笔录的形式固定。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有七种,分别是:书证;
物证;
视听资料;
证人证言;
当事人的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其中三种证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在现阶段的执法实践中,主要以笔录的形式固定。
翻开任一刑事案件卷宗或行政处罚卷宗,都可以看到笔录在证据材料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现阶段的执法实践中,笔录是公安机关办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笔录在证据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录作为证据的证明效力不可忽视。
二、目前笔录制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安机关办案质量差强人意,基层民警执法水平不高,主要因为所办案件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存在问题,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笔录中找原因。
实体方面是笔录的简单粗糙导致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进而导致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正确,或导致量罚不适当,畸轻畸重,显失公正。程序方面是对一些执法的环节或法定程序如传唤、传讯、告知、调解等不以笔录或其它形式固定,或虽有笔录但记录不全导致办案程序违法;
对侦查措施的采用如辨认、搜查等记录不规范导致侦查活动的合法性、客观性受损。
笔录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字水平不高。这与办案民警对笔录的态度、重视程度和工作责任心有关,表现在:
(1)错别字。①不常用的字写错。民警制作笔录遇到少用的、不会写的字时,懒得请教或,随便写个别字应付了事;
②有些常用的字写错,制作笔录时因粗心大意不假思索写别字;
③记录时赶时间,记录后未加校对造成写别字;
(2)病句。语法方面有问题。如成份残缺;
结构混乱;
语序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重复多余等等;
(3)用语不规范。前后不一致,时而口语时而书面语。把粤语、英语照搬直译;
(4)标点符号不规范。①无标点,以小点代替标点符号,既非逗号又非句号;
②逗号句号用法不分,意思不分层次,一逗到底
(5)人称混乱。因粗心大意、不假思索、未加校对造成你我他不分,引述另一人说话时,间接叙述用了第一人称,直接引用时未原话引用或用了第三人称;
(6)字迹潦草难认。涂改多,卷面不洁。
2、表达能力欠缺。这与办案民警的文化水平、文化基础有关,也与对待笔录的态度和工作责任心有关,表现在:
(1)叙述要素残缺不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结果六要素不全,导致对违法行为或犯罪事实的叙述不完整,不清楚;
(2)记叙简略,描述粗糙。①物品的特征不明,颜色、数量、型号、新旧程度不确;
②人的体貌特征不明,人的高矮胖瘦、脸型、发型、衣着等不明;
③动作的先后顺序、过程、步骤不明;
④场所的方位、特征、朝向四至不明;
(3)对关系到案件定性、量罚的关键问题记录不全。①因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够耐心细致或缺乏办案经验不问及;
②问了,但忘了记;
③问了,但只是随口问问,认为不重要不记;
④问了但得到否定回答不记;
(4)笔录的目的性不强。无的放矢,无针对性。制作笔录无提纲,想到哪里问到哪里记到哪里;
(5)笔录的逻辑性不强。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缺乏连贯性。
3、法律水平低。这与办案民警的法律基础知识,办案经验,工作中缺乏适度的灵活性以及未养成良好的执法习惯有关,表现在:
(1)用语不严谨不规范,不注意使用法律用语。这里指的是“问”中的用语。对被询(讯)问人的“答”当然要如实、客观记录,关键问题最好原话照录,但笔录中的“问”应使用规范的法言法语;
(2)对关系到犯罪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的细节记叙不明;
(3)对关系到行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细节记叙不明;
(4)引用法律条文不精确,法律有明文要求的内容记录不完整。如告知笔录、逮捕刑拘后24小时内讯问笔录等;
(5)自我暴露讯问过程中有指供诱供(把侦查人员的暗示、试探、利诱记录在“问”中)、变相刑讯副供(连续讯问超过12小时,车轮战,变相肉刑)的情况。
4、程序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笔录的合法性、证明力受损:(1)一人办案,笔录只有记录人,无询(讯)问人;
(2)交*询问,记录人或询(讯)问人同一时间出现在两份甚至更多的笔录中;
(3)起止时间不确;
(4)笔录未经核对,涂改、增删处未打指印确认;
(5)笔录头制作不规范,漏项;
填写不规范;
第一次与第若干次笔录头混用;
(6)“讯”问“询”问不分。
5、对特殊情况缺乏处理经验。有法律规定的不按法律规定操作,无法律规定的不动脑筋想办法:
(1)当被询(讯)问人拒绝签名时;
(2)询(讯)问未成年人时;
(3)讯问聋哑人时;
(4)询(讯)问不通晓当地语言的人或外国人时;
(5)被询(讯)问人为文盲时;
(6)被讯问人无理取闹、撒野耍赖、胡搅蛮缠时;
6、笔录的科技含量低。除少数格式笔录外皆为手写,效率低效果差,目前仍是执法工作中最耗费警力的事,是公安工作中科技含量最低的工作项目之一。
提高笔录质量的操作要领:
(一)制作笔录前应注意的问题:
1、一定先了解案情,对案件的关键环节作出判断。这一要领的难点在于快速判断关键环节,争取在做笔录前十分有限的时间里多了解案情,同时抓住时机收集提取固定其它证据。
如果是该案的第一份笔录,要向接警的民警了解情况,如了解到此案有目击证人、物证、书证则务必注意:首先采取措施保证证人、物证、书证不流失,切勿贻误时机,然后开始制作笔录一般而言,证人和物证的证明效力优于违法行为人或犯罪嫌疑人供述。如果不是该案的第一份笔录,应在制作笔录前先查阅原有的笔录材料和其它证据。
2、一定先列提纲,对本次笔录要问的内容、要调查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增强笔录的目的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要认为很正儿八经,很正式的东西才能称为“提纲”,拿张废纸信手写来也是提纲,关键在“写”,想到的东西养成随手写下来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防止遗漏,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的秘诀。
3、一定遵照法律规定的时限制作笔录。依《人民警察法》,继续盘问(留置)应当留有盘问记录;
依《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刑拘后应当在24小时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逮捕后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
(二)制作笔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纲里列出的问题,不管被询(讯)问人如何回答都应记录。民警在犯罪嫌疑人或证人作否定回答时,常常认为没有价值不作记录,这是十分不好的习惯。怎么回答是一回事,某个细节问题我们有无调查、某一问题有无问及是另一回事。有的案子到了法制科,到了市局、区检退回补充侦查往往就因为要补问一两个问题,而这一两个问题往往是问了只是没往笔录上记。
2、有关证人、物证、书证的记录要尽可能详细。关系到能否找到证人,能否收集到相关物证、书证,关系到这些人证、物证、书证的证明效力,关系到各种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关系到全案证据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3、有关犯罪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的记录要尽可能详细。依《规定》第186条:“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动机、目的、手段,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都应当讯问清楚。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申辩和反证,公安机关都应当认真核查,依法处理。”
4、注意使用法律用语。这里指的是“问”中的用语,如岁数,要用周岁发问或核实,这一点关系到行为人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有无法定从轻情节,是否构成犯罪。
5、紧扣法律规定,围绕法律规定进行提问和调查,与行为客观方面的特征相呼应。依《规定》第181条“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它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所以关键字句不要先出现在“问”中,以避“指供”、“诱供”之嫌,关键字句最好在“答”中出现后,在“问”中加以重复和强调。关于重要情节要专门单独发问,由被询(讯)问人重述;
6、区别不同对象确定笔录的语气和提问的侧重点。制作犯罪嫌疑人笔录与制作证人笔录不同,制作证人笔录与制作被害人笔录不同;
7、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有法律规定的按法律规定操作,无法律规定的动脑筋想办法:
(1)当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时,依《规定》第184条“侦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在执法实践中,被讯问人拒绝签名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A畏罪心理。讲是讲了,但想到会被劳教、判刑又有畏惧心理;
B侥幸心理。迫于人证物证,讲是讲了,但以为不签名就可以逃避打击;
C对抗心理。对侦查人员的语气、措辞、态度有抵触情绪,以沉默对抗,以不合作对抗,或借故无理取闹。
为了使所制作的笔录具备证明力,当被讯问人拒绝签名时,办案民警应针对其心理特征讲解法律规定和国家政策,进行说服教育,对其拒不签名的理由、借口进行批驳,仍不奏效的应当在笔录上进一步注明当时的情形。此外,对重特大案件,对重要的犯罪嫌疑人应采取辅助手段,利用录像机对说服教育和批驳的过程录像,以视听资料固定。这样做的好处有,一,已制作的笔录不因拒绝签名白费功夫;
二,把被讯问人抗拒态度固定在案,对其造成心理压力。
被询问人,大多是证人拒绝签名,通常因为害怕打击报告,或因有亲属关系存在顾虑,办案民警应针对其心理特征讲解法律规定和国家政策,进行说服教育。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4条“公安机关收集证据材料时,有关单位和公民应当积极予以支持和协助”,“证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据将依《刑事诉讼法》第98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仍不奏效的应当在笔录上进一步注明当时的情形。重特大案件的目击证人拒不履行作证义务的,必要时应进行录像,以视听资料固定。
(2)讯问未成年人时,依《规定》第182条“讯问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
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家长、监护人或教师到场;
讯问可以在公安机关进行,也可以到未成年人的住所、单位、学校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进行。”
《规定》未提及询问未成年的证人、被害人如何操作,笔者认为应参照上述规定进行。
(3)讯问聋、哑犯罪嫌疑人时,依《规定》第182条“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在讯问笔录上注明犯罪嫌疑人的聋、哑情况,以及翻译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
(4)讯问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时,依《规定》第182条“应当配备翻译人员”;
(5)被询问人为文盲时,法律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由二名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阅读笔录,并分别签名见证该笔录读给被询问人听过,询问人表示与其所说的相符;
被讯问人为文盲时,治安案件可参考上述方法,但刑事案件,尤其是重特大案件、重要的犯罪嫌疑人为文盲时,最好通过视听资料固定其供述和辩解。
(6)被讯问人变卦或胡搅蛮缠、无理取闹、撒野耍赖时,应进行录像,以视听资料固定。
(三)制作笔录后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对笔录材料的综合判断能力。主要是指民间纠纷引起的,双方有过错的治安案件,尤其是涉及多人,场面混乱的互殴案件。对这类案件综合判断全案现有证据有几个技巧:
①抛开各执一词的当事人双方笔录,以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即使证人比当事人少,证人笔录的数量比当事人笔录数量少,如果证人笔录全面、细致,其客观性决定其可采信程度,完全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②以客观的鉴定结论为认定的依据;
③以此方的证词作为认定彼方行为的依据,双方都作处罚。通过相互指证“各打五十大板”比不作认定、都不处理、拖而不决好。对双方过错相当、人数相当、伤势相当、不停上访投诉的治安案件,如果限于案发时的客观条件,已无继续调查取证的余地,应当机立断,该断不断,将反受其乱。
此外,双方都作处罚不等于双方都要拘留或罚款。如果存在过错相抵的情况,双方都作警告也是一个结案方式。当事人不服可申请复议,或以对方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对刑事案件,确实不能认定则不要勉强呈批破案。
2、程序方面的要求绝对不能忽视。
①笔录不仅要由被询问人签名、捺印,涂改、增删、超出行高列宽、字间距不同(疏密不一)、中间空白的地方也要打指印确认,这些地方往往容易被忽略;
②笔录的询问(讯问)人、记录人必须分别签名,杜绝一人办案,交*询问等违反程序的做法;
③规范填写笔录头,区分第一次与第若干次笔录头,区分讯问笔录和询问笔录;
④起止时间填写确切,采取留置措施的注意审批表上的带至时间要与笔录开始制作的时间一致;
⑤规范地进行笔录核对,由被询(讯)问人亲笔书写的“以上笔录我看过(或读给我听过),与我所说的相符”的字样;
⑥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四、提高笔录质量的根本途径
1、重视笔录质量,充分认识笔录在刑事、行政诉讼证据体系中的地位和证明效力:
(1)民警增强工作责任心,经营好自己制作的每一份笔录。在笔录中反映自己的工作态度,体现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简单粗糙、粗枝大叶、得过且过的不良工作作风;
平时注意学习,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文化水平;
必要的基础课要补上,中学的语法书、《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新华字典》是常备的工具书。
(2)各级领导都来重视笔录质量。
①所、队领导把好第一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避免贻误时机,避免案件退回补查民警跑冤枉路:A、审批案件时看笔录材料,发现违法犯罪事实的关键细节叙述不清、内容有遗漏的及时提醒承办人补充记录;
B、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所、队领导在了解案件进展时不仅听承办人口头汇报,还要看已完成的笔录材料,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一步的调查(侦查);
C、对新警、接受能力差的民警加强传帮带,说明制作笔录的要求和要领,充当询问人与之一起制作笔录,对个别“硬骨头”案件的关键嫌疑人或证人亲自记录示范;
②政工领导、政工部门提高对笔录重要性的认识。因为分工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相对而言政工部门领导对笔录较陌生,对制作笔录这项工作的性质、特点、重要性鲜有专门强调。笔者认为,在开展各项政治思想工作时,可以从笔录入手,对案件的笔录材料进行专项的考察,作为民警工作档案,日常考评,年度考核的一项依据,这样有利于克服政治思想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防止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以空对空。A、可以从笔录质量入手考核民警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效果;
B、了解民警日常工作表现可以从领导对其笔录的评价入手;
C、组织开展制作笔录的专项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公安机关内部形成重视笔录质量的比、学、赶、超的氛围;
D、个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与笔录质量、办案质量、执法水平挂勾,集体评优评先与该单位的执法质量挂勾。
③法制部门的领导对影响办案质量的各种因素加强调研,其中包括对笔录质量的专题调研,针对案件审核、执法考评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解决方法和对策。
④各级领导充分认识笔录是现阶段公安基层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通过各种会议、文件对提高执法水平、提高办案质量提出具体要求,敦促和鼓励民警提高笔录质量,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增强民警对制作笔录工作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五、笔录作为证据形式的缺陷与发展前景
在现阶段的执法实践中,笔录是固定多种证据的重要形式,但以笔录固定证据存在很大的缺陷。可以说,公检法司各部门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论证的人不多。《公安法制建设》2003年第3期刊登的《对笔录证据缺陷的分析思考》(浙江李文宏著)一文,作了一些初步的调研,归纳出笔录作为证据“真实性欠缺、准确性欠缺、完整性欠缺、法律依据欠缺”,让我们结合这四方面的缺陷探讨一下笔录未来的发展方向:
1、真实性欠缺。民警“作”出来的笔录,所反映的“事实”与客观事实迥然不同。如孙志刚案,楞把有身份证、有工作的人写成无身份证、无业;
麻旦旦处女卖淫案,屈打成招,处女承认卖淫。
2、准确性欠缺。记录人有意或无意对陈述人的叙述记录不准确。对动作的幅度频率,对目的动机的强度等记录不准确。如“推一下”记成“打一下”;
“可能是某某人干的”记成“某某干的”。
3、完整性欠缺。对叙述内容记录不够全面完整。或因掺杂了记录人自己对案情的分析判断,有选择有目的地记录,或因业务水平低文字表达能力低记录不全。
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决定着证据的可采信程度,直接决定证据的证明力。笔者认为,以下因素导致笔录在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上先天不足,一是制作者是警察。毫无疑问,警察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行政管理相对人是对立的,警察作为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也是对立的;
二是警察的道德操守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三是被询(讯)问人的文化水平低下,使笔录核对这一环节出现漏洞;
四是语言文字本身的缺陷,如一些方言土语难以准确表述等等。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份笔录比不上一份亲笔供词;
十分证人笔录,比不上一份证人亲笔证词。
4、法律依据欠缺。《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七种“证据”中只有“勘验、检查笔录”是法律规定以笔录的形式固定的,其它证据不必以笔录形式固定;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七种“证据”中只有“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是法律规定以笔录的形式固定的,其它证据不必以笔录形式固定。《刑事诉讼法》和《规定》都有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请求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
在以笔录作为证据固定形式问题上,公安机关已然陷入了经验主义的泥潭。大家都习惯了以笔录固定供述和证词,有的民警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警察制作的笔录才有证明力,才有法律效力。在执法实践中有这样的情况:1、当文化水平高的证人看到民警制作笔录费劲、辞不达意时,为了节省时间、准确表述,要求亲笔书写民警竟然不允许;
2、拿到犯罪嫌疑人的亲笔供述,所记叙的犯罪事实也清楚时,民警心里还不踏实,又从头到尾制作一份笔录,把有限的警力浪费在重复劳动上。
从“笔录中心”到“言词中心”到“物证中心”是证据观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重视笔录质量的同时应重视其它固定证据的方式。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1、尽可能收集犯罪嫌疑人的亲笔供词;
2、尽可能收集被害人、证人的亲笔证词;
3、尽可能利用视听资料固定证据。
收集亲笔供词、亲笔证词既可增加证据的证明力,又可减轻警察的工作强度,同时体现尊重人权、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宗旨,值得推广和尝试。
对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有所预见,为增加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应按实际情况区别处理:1、对文化程度低的人(小学及以下),应采用传统的取证方法制作笔录;
2、对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在亲笔书写前民警可告知其书写要领,如必须六要素齐全等,写完后交民警审阅,对未写清楚的事项可一再加以补充;
3、对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以亲笔书写为主,对个别需要补充的细节可制作简单笔录作为辅助;
4、证人、被侵害人优先考虑让其亲笔书写;
5、为了防止出现请人代笔的现象,可在场所、时间上有所限制,如在派出所或指定地点,民警在旁守候至完成;
6、对不在指定场所、时间写就的亲笔供述和证词,必要时可通过笔迹鉴定确定真伪。
此外,通过制作和使用格式笔录,使用电脑制作笔录,可提高笔录的规范程度,节省警力,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如何制作报案笔录(一)
报案笔录是指公安民警根据有关单位或个人向公安机关报告案件发生情况,所作的文字记录材料。报案笔录对侦查办案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为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和收集证据提供线索信息;
二是作为法定的诉讼证据之一,可以为定案处理提供根据。因此,了解和掌握报案笔录的制作内容和要求,对做好接报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报案笔录的制作对象。实践表明,案件发生后到公安机关报案的一般是四种人:即被不法侵害的受害人;
目睹案件发生的群众;
受害人的亲友;
被不法侵害单位的负责人或员工。不同类型的报案人的笔录对案件的侦查和处理的作用不一样。受害人与目睹案件发生的群众,对案件情况了解比较清楚,有的甚至与作案人有过正面的接触,其报案笔录不仅能为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以及开展排查嫌疑对象、收集证据等侦查活动提供可*的依据和线索,而且也是属于直接证据对定案处理有重要的作用。而受害人亲友与被不法侵害的单位的负责人或员工这两类报案人,主要特点是对具体案情了解不太清楚,但能够提供最了解案情的人,其报案笔录属传来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接受报案时,要注意问明报案人是否该案的受害人或发现人,如果报案人不是受害人或发现人,就要询问清楚谁是受害人或发现人,并在笔录里反映出来,这样才有利于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报案笔录的制作内容在接到报案后,除了因情况紧急,需要马上采取处置措施外,询问报案情况和制作报案笔录应当同步进行。能够及时制作报案笔录,既可以有效地防止证据消失,避免重复劳动,又可以为立案侦查和迅速采取各项侦查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以及办案的实际需要,报案笔录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报案人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号码等。报案人个人资料的主要作用是明确报案人的身份,在需要复核有关案情时可以找到报案人。(二)作案人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以及其使用的汽车、电话、信用卡等资料。虽然不是每个报案人都能提供作案人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对案件的侦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制作报案笔录时,要注意问清楚作案人的个人资料,即使报案人提供的资料不完整,对侦查破案仍是有价值的。(三)告知报案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规定:“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这一规定表明,“告知”是一项法定的办案程序,必须在报案笔录里反映出来。(四)时间。包括案件发生、发现时间和报案时间。作案时间是排查嫌疑对象和甄别作案人的重依据之一,案件发生时间掌握越精确对侦查破案的作用就越大。(五)地点。包括案件发生的地点、具体部位和报案地点。具体的作案地点、部位是审查判断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现场周围环境和主要物品摆放状况叙述得越清楚,可供各种证据比对、印证的案件细节就越丰富。(六)作案人的特征。包括体貌特征、衣着特征和语言特征。从作案人特征着手开展调查,是侦查破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从人到物的侦查方法。实践表明,大多数的报案人或受害人与作案人互相不认识,说不出作案人的姓名,需要通过上述的三方面特征,甄别谁是作案人。尤其是在团伙案件中,只有查明各个作案人的不同特征,才能准确区分每个作案人在违法犯罪过程中具体实施了那些行为和应负的罪责。(七)受害人的特征。主要是体貌特征和衣着特征。在受害人与作案人有过正面接触面又互相不认识的案件中,受害人的特征是甄别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伪和检验证人证词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八)作案工具特征和被侵害财物的特征。从物到人是侦查破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报案笔录里问清楚作案工具与被侵害财物的特征,不仅可以为排查嫌疑对象提供有利条件,而且也可以为确定已收集到的工具与财物是否该案的物证提供了检验比对的材料。(九)身体受伤的部位和程度。包括受害人、作案人的身体受损伤情况。在案件发生时,只要受害人或作案人的身体损伤,不管受伤的程度如何,就应当在报案笔录里反映出来。因为,受害入的受伤情况及其后果,关系到认定罪与非罪,罪责轻重的问题,而作案人身体受伤的情况,又是排查嫌疑对象和甄别作案人的线索和依据。(十)案件发现或发生的经过。这是报案笔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确定是否立案侦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这部分的内容要严格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的五何询问要素记录清楚,涉及到的作案方法、作案手段、作案经过、后果等案件情节,要清楚、具体,不能存在漏洞或矛盾。案情的细节是案件的生命线,它是链接各种证据的纽带和桥粱。(十一)提供嫌疑对象或可疑线索。在报案笔录的结尾部分,让报案人提供嫌疑对象和可疑线索是一种常规做法。其目的是既可以有效防止侦查线索的消失,又可以反映侦查线索的来源和途径,为迅速采取布控,追赃追逃等侦查措施提供依据。因此,在询问报案情况将要结束时,应当向报案人提出这一问题并在笔录里记录下来,即使报案人提供不到嫌疑对象或线索,报案笔录也不会因此存有疑问和漏洞,可以让接办该案的侦查员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放到仍未查明的其他问题上。(十二)履行有关办案手续。包括笔录制作的起止时间,询问人、记录人签名,报案人阅看笔录后在每页笔录的左下方签名、按捺指印并在尾页签署对笔录内容是否认可的意见,笔录中删改、添加的内容要报案人按指印加以确认等。在报案笔录中履行上述的办案手续,是为了保证报案笔录的制作符合程序和具有使用价值。实践表明,程序不合法的报案笔录,会影响该种证据的证明力,甚至会出现因程序否定实体,被判定为无效证据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正视程序不合法所带来的危害性,切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制作报案笔录(二)
三、报案笔录的制作要求报案笔录的内容,既要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要求,也要让人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才能适应侦查办案的需要。报案笔录的制作要求有以下几方面:(一)要个别进行。报案人在案件中具有受害人或者证人的身份,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询问和制作报案笔录应当个别进行。每当遇到同一宗案件有多个报案人的情况时,只有对每一个报案人分别进行询问和制作笔录,才能确保报案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才能符合办案程序规定。(二)询问和制作笔录的时候,侦查员不得少于二人。这是法定的办案程序之一。其目的不仅是规范侦查人员的执法行为,确保证据收集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从法律上设定了参与询问的侦查员的数量下限,避免因“一对一”而引起不必要的诉讼争议。(三)笔录内容要真实。所谓“内容真实”就是要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接受报案的过程。在制作笔录的过程中,虽然对报案人的言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有言必录,但是对于涉及到主要案情的内容不能随意取合,应当尽量按报案人的原话记录,只有遇到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口语,才能不失原意地转换成其他的词语。(四)用词要准确。报案笔录常常需要对人名、地址、单位名称、作案工具、被侵害财物、行为动作进行叙述或描述。叙述或描述的字与词是否准确恰当,不仅关系着报案内容的真实性、而且也会影响着该种证据的使用价值。因此,制作笔录用词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有关的人名、地址、单位名称,最好是先让报案人自己书写出来,再作记录,这样可以避免因听不准或是同音字而引起笔误。二是作案工具与被侵害财物的种类繁多,记录时不要用抽象的词作概括,而要用具体的、指向明确的词进行描述。比如,作案工具中的棍棒,有由金属、塑料、竹木等不同物质构成的,而金属的棍棒又有铁的,不锈钢等材料的区分。如果仅仅只写一条棍棒,就不够具体准确,就不能适应办案的需要。在笔录中出现此类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报案人怎么说就怎样记;
说到什么程度就记录到什么程度,没有运用重点提问的方式,把报案人没说清楚的问题追问清楚。三是对行为动作的描述用词一定要准确到位,不要引起疑问或争议。在一些团伙性的犯罪案件中,对每个作案人的行为动作的确认,往往会涉及到罪与非罪、罪责轻重的问题。在询问时,一定要问清楚作案人的具体行为动作,在笔录里用最准确的词记录下来。比如,用脚伤人就有踢、踹等动作,踢的动作只能用脚尖部位,而踹的动作一定是用脚底部位。(五)采用顺叙的记录形式。所谓“顺叙记录”是指按照案件发生或发现的时间、地点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的记录形式。采用“顺叙记录”的形式,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案发的全过程,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六)要用一问一答的记录方式。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未到庭的受害人陈述和证人的证言笔录,是采取当庭宣读,然后进行质证的庭审方式。实践表明,只有运用一问一答的记录方式才能清楚反映提问与回答的内容,才能适应法院庭审工作的需要。因此,向报案人提问问题时,每次只能提问一个问题,不要同时提出多个问题让报案人回答。笔录也要防止出现有问无答或答非所问,语意中断、内容不衔接等毛病。(七)自由陈述与重点提问相结合。在接受报案时,先让报案人自由地陈述有关案件发生或发现的情况,然后民警再根据陈述内容中不具体、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重点提问,这既是接受报案的基本工作方法,又是制作报案笔录的基本要求。因为,先让报案人自由陈述报案的内容,能够较客观获取案件的信息,有利于分析判断报案内容的真伪,而民警进行重点提问,则是由于报案人容易受到语言表达能力、不了解办案需要等因素的影响,所陈述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偏差,需要民警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把案情细节搞清楚。(八)不要指名指事问证。就是要求接受报案的民警在报案人还没有说出某个具体问题之前,不要指名道姓地提出该问题让报案人回答,要确保报案内容的客观性。比如,有一个入室盗窃案,报案笔录的第一个提问是:“你家里被偷了什么东西?”这样的提问让人觉得奇怪,报案人还没有说什么,你就知道他是被偷了东西,而且还是发生在家里。出现这种指名指事问证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把询问过程如实反映出来,把前面的一些询问内容省略了没有记录。按常规的询问方式,前面应该还有两个提问,一是“你到公安机关有什么事?”二是“你报什么案?”因此,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内容的合理性,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掌握好抽象询问与具体询问的时机,才能防止指名指事问证问题的出现。(九)询问结束前,要检查笔录。这是确保报案笔录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笔录存在漏洞或矛盾,为确定是否立案和开展侦查打下良好的基础。检查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程序是否符合办案规定要求,应该履行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
二是记录的报案内容是否适应侦查办案的需要,有没有遗漏问题没问到、已提问的问题是否还有不够具体、清楚的地方。(摘自:江苏省公安信息网)
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讨稿篇4
通过学习《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专题讲座,我明白了当好一名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
第二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要爱护每一名学生,尤其要注意毛病的学生;
第四对学生要严慈相济。
如何真正关爱学生,每位老师也许都有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来说,关爱是阳光。所谓的“优生”需要关心和鼓励,这样可以促使其上进;
其实,“差生”更需要关爱。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在当今社会,教育和培养学生,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学生。对孩子们来说,学习不是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通过学习来为生存更好的服务。
传统意义上老师的关爱,就是,白天,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晚上,我们备课、改作业;
课余,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
假日,我们不厌其烦的与家长打交道……我们费尽心力,效果却甚微。为什么,我们“爱之深”,则“责之切”,我们“恨铁不成钢”。不少老师不仅训斥、挖苦学生,甚至把罚抄、罚站、罚跑奉为宝典。老师们,让我们好好反省下自己吧。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我们的语言是不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粗暴了?
如今,学校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还是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甚至是独身一人。同时,网络传媒的飞速发展,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校园。孩子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又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很多人都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早熟”了。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做到真正关爱学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
首先,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 爱护自己。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 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 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其次,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 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 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 性。
再次,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
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 是却没有揪住不放;
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 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
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
有了理 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
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
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
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讨稿篇5
感恩的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正如《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弟子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词句,以及“施恩不图报”的美德,“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和衔环结草,《史记》中,一饭千金的美谈;
饮水知源、恩风长扇的佳话,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必然与某些事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抚养我成人;
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引领我做“大写的人”;
感谢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不断进取、努力。当我每天享受清洁的环境时,我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带来舒适整洁的环境;
当我喜迁新居,我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修建了美丽安全的楼房;
我日常的饮食,要感谢农民兄弟,生产播种出粮食;
我在品尝美味的饭菜时,要感谢那些辛勤的厨师兄弟;
当我出行,要感谢司机,为我带来了方便;
当我读一本好书,要感谢作者的创造。当我生病需要治疗时,要感谢所有的医护工作者,是他们给我带来了健康;
感念宇宙自然界,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空气供我呼吸,雨水供我洗涤,花草树木供我赏悦,那么我便会爱护大自然,爱惜花草树木,便不会践踏自然,那么环境便能得到净化,感谢江河,它让我拥有清水;
感谢大地,它让我有了生存空间。所有这些,我都应感谢。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感谢对手,感谢敌人,对于我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我就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付出了许多,我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因此,在生活和做人方面,我都会常怀感恩。常怀“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如果我总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活着,总是在想应当如何报答别人,那我的生活一定是很有意义的。经常想想我为国家,对社会付出多少,而不要抱怨社会,不要抱怨他人。感谢生活,感谢他人,感谢父母,感谢社会,感谢一切帮助过我的人,只有心存感激,我的人生一定是最开心最积极的。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是在提醒着我,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的心,我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歌曲让我学会珍惜幸福,学会感谢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人生注定离不开奋斗,充满着艰辛,人生之路也会面对许多的坎坷。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
感恩,将是我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热爱生活。我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西南分公司
曹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