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肺癌白细胞内分析6篇

肺癌白细胞内分析6篇

时间:2022-11-09 16:48:05 来源:网友投稿

肺癌白细胞内分析6篇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病史:  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入院。既往:吸烟40余年,平均20支/日,已戒2月,饮酒20余年,1瓶啤酒/天,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肺癌白细胞内分析6篇,供大家参考。

肺癌白细胞内分析6篇

篇一: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病史:

  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入院。既往:吸烟40余年,平均20支/日,已戒2月,饮酒20余年,1瓶啤酒/天,未戒。影像学检查:如图1-10(1-5肺窗、6-10纵膈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基础解剖影像:

  图11

  图12

  图13

  图11-13所示为正常人纵膈窗增强静脉期轴位,显示纵膈内强化血管影、气管、支气管、食管、胸腺、肋骨、肌肉影,可见主动脉弓(黄色箭头)、上腔静脉(蓝色箭头)、肺动脉主干(绿色箭头)、升主动脉(棕色箭头)、左心室(白色箭头)。

  图14

  图15

  图16

  图14-16所示为正常人肺窗轴位,显示双肺支气管、血管、叶间裂胸膜影。右肺上叶分为前段、尖段、后段,清晰显示支气管分叉走行(蓝色箭头)。右肺中叶分为内侧段和外侧段,清晰显示支气管分叉走行(黄色箭头)。双侧斜裂胸膜区分下叶与上中叶,部分层面无肺纹理(棕色箭头)。

  诊断及分析:

  影像描述:胸廓对称,纵膈、气管居中。右主支气管及分支气管走行未见异常(蓝色箭头),左主支气管及分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黄色箭头),左肺门影增大,纵膈内气管隆突下(白色箭头)、食管旁(灰色箭头)、主动脉弓旁(棕色箭头)可见多个结节样、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融合成团,食管中下段受压变窄,上段扩张并积液(紫色箭头)。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背段见结节样、索条状、斑片状高密度影(绿色箭头),边界欠清,其内见多发钙化影,局部胸膜牵拉。影像诊断:左主支气管、肺门及纵膈内改变,考虑左肺中心型肺癌,伴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食管继发改变。右肺上叶肺结核球。

  分析思路:

  从临床病史、年龄、部位、大小、形态、增强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临床病史和年龄:老年男性,提示恶性肿瘤可能,炎症不除外。年轻人提示炎症及结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提示炎症。临床病史高热

  提示炎症,低热、盗汗提示肺结核。咳血提示恶性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本例重度吸烟史提示肺癌可能。2、部位及大小:周围型肺癌位于肺周边。中心型肺癌位于段以上。肺结核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肺脓肿无特殊。本例左主支气管及分支气管明显狭窄提示中心型肺癌;右肺上叶后段及左肺下叶背段见结节影。3、形态:中心型肺癌直接征象可见软组织影致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截断,本例符合。肺结核球多边界清晰,形态规整,周围可见卫星病灶,其内见钙化影,本例符合。周围型肺癌病灶多类圆形,浅分叶生长,边界清晰,可见短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本例可以排除。肺脓肿早期呈大片状影,密度可不均,形态可不规整,边界模糊;晚期可见液气平面、空洞形成,内外壁光整。本例可以排除。4、增强:增强对实性结节占位病变有鉴别意义,一般认为增强10Hu以下无强化,10-20Hu轻度强化,提示良性病变;20-40Hu中度强化,提示恶性病变;40Hu以上明显强化,提示良性病变,但不除外恶性病变。肺结核球增强包膜强化,中心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中心型肺癌增强中等以上不均强化,坏死多见。周围型肺癌整体均匀中等强化。肺脓肿明显强化,因中心液性坏死无强化,呈单房或多房环形明显强化。

  5、临近结构:右肺上叶与邻近胸膜牵拉。左肺门影增大。纵膈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食管中下段因肿物压迫局部梗阻致上段食管扩张、积液。6、小结:老年男性,因呼吸系统不适并痰中带血就诊。重度吸烟史。影像表现左主支气管及分支气管狭窄,左肺门增大并纵膈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符合中心型肺癌表现。右肺上叶后段结节影,边界欠清,可见卫星病灶,内含钙化影,符合继发性肺结核表现。支气管镜检诊断:中心型肺癌(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高度倾向小细胞癌,ki-67(+80%)、CK-pan(+),TTF-1(+),CD56(+),CK5/6(-),CgA(+),Syn(+),Vimentin(-),LCA(-)。

  中心型肺癌1、临床表现:定义为肺段及以上支气管粘膜和腺体的肿物。病理肿物多阻塞支气管引起远端肺组织空气潴留、肺不张及肺炎、支气管内粘液潴留。因临近肺门,易侵犯肺门及纵膈结构,临床表现包括刺激性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及继发感染。2、影像表现:直接征象肿物所致支气管内肿物、管壁增厚、支气管截断、以及肺门区肿物,肿瘤向外生长炎症可累及整个肺段,包绕肺门血管使之狭窄或闭塞。间接征象因肿物所致阻塞性改变,未完全阻塞时因远端肺组织活瓣性充气引起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粘液引流不畅继发感

  染导致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粘液潴留形成指套征。完全阻塞后远端肺内气体吸收形成肺不张,边缘呈S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壁及骨质结构转移等。

  鉴别诊断:

  1、肺脓肿:定义为化脓性细菌所致肺化脓性疾病。分为吸入性与血源性肺脓肿,以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病理早期为炎性改变与小血管栓塞,进展后病变中央出血坏死及液化,周围环绕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临床症状高热或低热、畏寒、咳嗽、胸痛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影像表现:吸入性脓肿以近地侧多见,包括下叶背段与上叶后段,因右侧主支气管短且直更多见。早期呈大片状实变影,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不均强化。进展后形成具有气液平面的脓腔,其内包含水样密度或出血高密度,脓肿壁厚且光整,多较厚。增强因脓肿壁富含血管明显强化,中心无强化,呈环形改变。脓肿引流淋巴结增大,若临近胸膜可见胸膜增厚、粘连,破入胸膜腔后形成脓胸或脓气胸。2、周围型肺癌:定义为远离肺门、起源于段以下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的肺癌。呈单发或多发结节,以单发多见,早期小于3cm,后期进展体积差异较大。病理以腺癌多见,其次为鳞癌。

  临床表现老年人多见,近年有年轻化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可为体检发现,晚期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严重出现转移和侵犯临近结构表现,如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影像表现:肺周边及上叶多见,边界清楚、分叶状类圆形结节或肿物,边缘不规则,可见毛刺状突出。多为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呈GGO或亚实性结节,早期可见偏心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腺癌多见)。约10%病变可见偏心性或边缘模糊钙化,16%可见厚壁空洞,内外壁均不光滑。血管集束征提示病变血供丰富,胸膜牵拉征(也称为胸膜尾征、凹陷征)提示与胸膜粘连。增强病灶不均匀强化,CT值增加20Hu以上。倍增时间30-400天。胸内转移征象明显,如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癌性淋巴管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壁侵犯或转移、溶骨性或成骨性转移。3、肺结核球:定义为纤维包裹的干酪病灶,直径大于2cm。病理可以为单个病灶纤维包裹或多个病灶融合,或者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及空洞内非液性物质充填而成。结核球非真性肿瘤。临床可无异常表现,也可呈低热、咳嗽、盗汗、胸闷等结核病变表现。影像表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光滑,无分叶或浅分叶,其内点状、条状、弧形或粗大钙化多见,周围可见卫星病灶,呈结节、斑片状炎症,与胸膜临近可以胸膜牵拉、凹陷或局部胸膜增厚粘连。增强包膜强化,中心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变化缓慢。

篇二: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张丽妍;谭晓明【摘要】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arecancercellsthatfallofffromtheprimarytumorandenterintothebloodcirculationsystem.CTCsdetectionwillcontributetodiagnosingtumorinitsearlystage,monitoringtherelapseandmetastasis,evaluatingtheprognosis.Inthisreview,therecentprogressandtheapplicationindiagnosisandtreatmentofCTCsdetectionmethodsinlungcancerweresummarized.%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发肿瘤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癌细胞.其检测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监测、预后评估等.该文就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的进展及其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8)003【总页数】5页(P343-347)【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肺癌;检测方法【作者】张丽妍;谭晓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呼吸科,上海2011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呼吸科,上海2011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

  原发性肺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6—2011年肺癌患病率为130.2/10万,男性84.6/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45.6/10万,居恶性肿瘤第4位[1]。大多数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故其病死率居高不下。低剂量CT筛查可有助于及早发现肺癌,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活检这一金标准。随着精准化医疗的推进,通过病理活检标本检测肿瘤驱动基因表型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2]。然而,肿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无法避免会产生耐药性,致使患者不得不再次接受活检以了解肿瘤细胞基因层面的最新改变[3]。病理活检虽在肺癌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操作有创性且耗时,在实际过程中进行反复活检仍然面临挑战[4]。此外,因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存在的异质性,以及活检取材存在的主观抽样偏差,活检获取的组织可能无法代表肿瘤真正的完整特征[5]。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及肿瘤分子水平变化的后期连续观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869年,Ashworth发现血液中存在一种与原发肿瘤细胞相类似的细胞,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的概念[6]。CTCs是存在于原发瘤及转移瘤之外的肿瘤细胞,这部分肿瘤细胞通过原发肿瘤的不断增殖、侵袭进入循环,成为具备有侵袭及转移潜能的循环肿瘤细胞。而循环中出现CTCs对于远处转移而言,将是一个早于常规影像学、组织学及细胞学的重要信号。CTCs检测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液体活检技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疾病监测。由于该技术捕获肿瘤细胞风险较小且获取途径较为便捷,在特定人群中可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对于肺癌患者而言,该技术不仅可获取多样的肿瘤分子,同时还便于临床上连续观察且不增加额外的活检风险,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1CTCs的富集技术1.1基于形态学的富集技术

  该技术利用单核细胞密度低于其他血液成分的特性,通过密度梯度将CTCs进行分离。OncoQuick在此基础上加设多孔屏障进行改良,提高了CTCs的检出率[7]。Vona等[8]提出了基于肿瘤细胞大小的分离法(isolationbysizeofepithelialtumorcells,ISET),利用包含有不同孔径的滤膜对无法通过孔径的细胞进行收集,目前认为8μm孔径的滤膜收集CTCs效果最佳。1.2基于免疫学的富集技术免疫磁珠法是利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与连接有磁珠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相结合,使细胞具有磁性,继而可以被外加磁场所吸引而滞留,实现CTCs分离。其中,分选的磁珠可分为阳性磁珠和阴性磁珠,前者可通过标记肿瘤表面抗原(如EpCAM)直接分选肿瘤细胞,而后者则可通过标记白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抗原(如CD45、CD14、CD61)后进行移除来达到收集肿瘤细胞的目的[9]。2CTCs检测技术CTCs的检测可以从细胞水平及基因水平2个方面进行。其中,前者包括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及流式细胞检测法(flowcytometry,FCM)等,后者则包括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等。2.1ICC通过带有抗体的显色剂显色含有相应抗原的细胞,进而对该部分细胞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检测。该方法可以保持细胞完整性,从而进一步对肿瘤的形态学进行分析;但该方法灵敏性较低,缺乏特异性肿瘤抗体[10]。近年来,研究人员又开发了光导纤维阵列扫描术、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自动细胞显像系统等技术,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准确定位免疫标记的肿瘤细胞,以显著提高细胞检测灵敏性[11]。2.2FCM

  该技术采用荧光抗体标记具有相应抗原的CTCs进行检测。其优点为简便、快速、精确,但灵敏度仅为10-5。由于大部分外周血中CTCs浓度均低于该浓度,极易造成漏诊[12]。2.3PCR理论上,通过对CTCs中发生突变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他特定的肿瘤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可以确认CTCs的存在。然而,由于外周血中存在游离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即使检测到ctDNA也并不能真实地反映CTCs的存在。故该方法虽灵敏性较高,但因无法克服假阳性而不适合在临床中应用。2.4RT-PCR与PCR类似,RT-PCR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该方法以由肿瘤特异性的mRNA序列反转录的DNA片段为检测对象,可识别肿瘤mRNA[13]。由于该类mRNA不存在于正常的外周血细胞中,且在肿瘤细胞死亡后可迅速被RNA降解酶降解,一旦在外周血中被检测到,即可以很好地提示CTCs的存在。该方法是PCR法的一种很有效的替代。3CTCs富集与检测相结合技术外周血中CTCs的含量极低,且不同肿瘤或同种肿瘤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间的CTCs数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检测前对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富集已成为主流共识。富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CTCs的浓度及检出率。3.1CellSearch技术该技术利用免疫磁珠富集原理,使用带有EpCAM抗体的磁珠对CTCs进行标记,经过正向收集CTCs后,通过ICC进行检测计数[14-15]。3.2CTC-chip技术与CellSearch技术的基本原理相同,CTC-chip技术在前者的基础之上,进一步

  利用微流体学原理,在硅片上设置了78000个包含有EpCAM抗体的显微位点。当包含有EpCAM抗原的CTCs流经位点时,可以被位点捕获,继而再利用ICC对其进行检测计数[16]。3.3ISET联合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技术该方法利用ISET富集原理,采用孔径为8μm的滤膜对肿瘤细胞进行分离,而后利用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对进行过荧光标记的肿瘤细胞扫描计数。该方法可以有效捕获EpCAM阴性的肿瘤细胞,但也存在小于8μm的肿瘤细胞被遗漏的缺点[17]。其与CellSearch技术的原理不同,因此在计数同一患者的CTCs时,将得出不一致的结果[18]。3.4免疫磁珠负向富集联合FR靶向PCR检测该方法是针对肺癌设计的新一代CTCs检测技术,利用负向富集的原理,通过带有磁珠的白细胞特异性抗体CD45抗体、CD14抗体分别标记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而去除该2种细胞以负向富集CTCs。而后,利用部分肿瘤细胞(如卵巢癌、肺癌)中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FR)高表达的特性,将FR作为一个检测靶点,在标本内加入肿瘤特异性叶酸配体-寡核苷酸偶合物探针标记液,再对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分析。由于该方法利用的检测原理不同于CellSearch和CTC-chip,所以其对于缺乏EpCAM表达的肿瘤细胞依然有效,同时也避免了利用ISET富集原理造成的漏诊和假阳性。目前,该方法已在肺癌中开展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20]。4CTCs检测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4.1CTCs与肺癌诊断目前,肺癌的确诊依赖组织细胞学活检。但该操作的有创性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使患者难以接受,且不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监测。外周血CTCs检测因其创伤性小、重复性好,已成为肺癌诊断的一种良好补充手段。CTCs可以在肿瘤的早期

  阶段进入外周血液循环,通过对CTCs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肺癌,避免患者被确诊时已属晚期继而错过最好的治疗期。Allard等[21]利用CellSearch技术对99例肺癌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分别有20%、14%、10%、6%的患者外周血中CTCs数目(个)≥2、≥5、≥10、≥50。Nagrath等[16]利用灵敏性更高的CTCs-chip进行检测,发现所有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均可检出CTCs。之后有大量采用不同富集、检测方法的独立研究对CTCs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验证,所获得的CTCs诊断肺癌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不尽相同。近年来,通过对肺癌CTCs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改进,研究人员利用FR靶向PCR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检测发现,该方法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20]。在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中,该方法灵敏度也达到了67.2%[19]。研究人员利用ISET方法在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TCs,经过1~4年的CT随访发现有新发肺部结节影,手术后证实为早期肺癌[22]。该研究证实,CTCs不但对诊断早期肺癌有帮助,同时还可以帮助监测具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及早发现癌前病变,进而实现对癌症的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4.2CTCs与肺癌的复发转移在肺癌中,血行转移是造成患者转移、复发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多项研究[23]证实,外周血CTCs数量与肿瘤发生转移的可能性成正比。Tanaka等[24]也发现CTCs的数目与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Cheng等[25]的研究发现,骨转移患者的外周血中CTCs的浓度明显高于无骨转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前CTCs数目较高的患者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也更高[17]。4.3CTCs与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级及患者的综合情况。除少部分的早期患者外,绝大部分的中、晚期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手

  术治疗,均需进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且患者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判断也并不能在原发灶发生进展或出现转移复发之前进行有效评价。而通过对CTCs数量的变化检测,则可有效判断肺癌患者的病情及间接反映肿瘤对于治疗的敏感性,帮助患者及早延续或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个性化治疗。多项研究[26-28]表明,检测患者CTCs对于评价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种不同的肺癌治疗手段均有价值。此外,从外周血中收集而来的CTCs还可用来进行后续的肿瘤基因分析[29]。随着对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研究深入,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显得更为重要。Maheswaran等[30]检测了12例包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CTCs中EGFR情况,结果证实有11例存在与原发肿瘤相同的EGFR突变。而对CTCs的EGFR检测可有效指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s,TKIs)的应用。此外,当肿瘤发生EGFR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时,原先对TKIs治疗有效的患者即会发生耐药。CTCs检测技术也可以很好地反映T790M突变,及时指导调整用药[31]。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可被应用于ALK基因以及ROS1基因重排检测,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32-33]。另外,有2项未来可能对指导患者治疗有益的研究在此也值得一提。一项研究是利用CTCs进行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的检测。新近上市的纳武单克隆抗体和帕姆单克隆抗体获批应用于肺癌,进一步强调了肿瘤组织中对PD-L1表达检测的重要性。通过检测该配体,可以更好地筛选出适合这类药物治疗的患者[34]。有研究[35]报道,通过微流体系统捕获NSCLC患者的CTCs,可显示出PD-L1的表达及其异质性,且该研究为不采用有创活检、实现对患者进行PD-L1检测提供了可能。另一项研究源自CTC衍生植入物(CTCderivedexplant,CDX),未来可能代替患者衍生异种移植物,用于患者基因检测及临床前药物测试,尤其适合于那些不适合进行活检的患者[36]。

  4.4CTCs与肺癌预后在过去的十余年内,数项研究证实外周循环血中的CTCs数量在肺癌中与患者预后具有明确相关性。利用CellSearch技术检测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发现,当CTCs数目大于5个/(7.5mL外周血)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14]。同时,CTCs判断预后的作用在接受肿瘤根治术的病例中同样有效[37-38]。Meta分析显示,CTCs的存在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减少相关,虽然研究采用了包括RTPCR、CellSearch、ICC在内的多种检测方法,CTCs依然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39]。Hou等[40]利用CellSearch技术检测了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86%的患者在接受化学治疗前可检测到CTCs,经化学治疗后其检出率下降至60%;且当患者CTCs数值持续走高时,也意味着有更差的预后。CTCs检测在应用方面具有如下优点:①可作为肿瘤检测的一项量化指标(包括早期筛查、术前术后以及肿瘤进展评估)。②用于检测肿瘤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和重排)。③可进一步对RNA和蛋白质进行分析(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检测,如ALK、PD-L1等药物靶点)。④CDX技术可应用于药敏等功能性化验。此外,该类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目前,虽然可用于CTCs的富集检测技术众多,但不同方法之间检出一致率较低,缺乏统一的标准。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和循环肿瘤微栓(circulatingtumormicroemboli,CTM)现象可造成部分检测技术检出率降低。③富集和捕获将增加外周血DNA检测的步骤和成本。因此,在针对不同的检测目的时,应选择最适合的应用技术。例如,CellSearch技术通过免疫磁珠对CTCs进行检测,易造成细胞团块离散,CTM无法被检出[18]。由于CTM较单个CTC更容易在外周血中生存,且具有更强的远处转移倾向,当检测的主要对象为CTM时,则不适合应用CellSearch等利用免疫表型进行检

  测的技术。同时,针对肺癌等存在EMT现象的肿瘤,由于上皮免疫表型缺失,CTCs假阴性率亦会明显增高[41],也应改用ISET等技术进行检测。另外,在靶点检测方面CTCs技术更适用于对肿瘤RNA和蛋白质的分析,而对于普通的DNA点突变和重排则可选用成本更低、灵敏性更高的ctDNA技术。综上所述,随着CTCs富集检测技术的革新,尤其是通过针对肺癌的特异性标志FR的开发应用,CTCs在肺癌的早期诊断、转移及复发监测、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均取得较大进展,其应用方面也从单纯的细胞计数转向了对富集所得肿瘤细胞携带DNA、RNA及蛋白质信息的检测。相信通过CTCs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普及应用,这种新颖的无创性液体活检技术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尤其是肺癌的精准化治疗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参·考·文·献[1]石远凯,孙燕,于金明,等.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1-15.[2]CancerGenomeAtlasResearchNetwork.Comprehensivemolecularprofilingoflungadenocarcinoma[J].Nature,2014,511(7511):543-550.[3]ArcilaME,OxnardGR,NafaK,etal.RebiopsyoflungcancerpatientswithacquiredresistancetoEGFRinhibitorsandenhanceddetectionoftheT790Mmutationusingalockednucleicacid-basedassay[J].ClinCancerRes,2011,17(5):1169-1180.[4]OvermanMJ,ModakJ,KopetzS,etal.Useofresearchbiopsiesinclinicaltrials:arerisksandbenefitsadequatelydiscussed?[J].JClinOncol,2013,31(1):17-22.[5]deBruinEC,McGranahanN,MitterR,etal.Spatialandtemporaldiversityingenomicinstabilityprocessesdefineslungcancerevolution[J].

  Science,2014,346(6206):251-256.[6]DonatoBM,BurnsL,WilleyV,etal.Treatmentpatternsinpatientswithadvancedbreastcancerwhowereexposedtoananthracycline,ataxane,andcapecitabine:adescriptivereport[J].ClinTher,2010,32(3):546-554.[7]RosenbergR,GertlerR,FriederichsJ,etal.Comparisonoftwodensitygradientcentrifugationsystemsfortheenrichmentofdisseminatedtumorcellsinblood[J].Cytometry,2002,49(4):150-158.[8]VonaG,SabileA,LouhaM,etal.Isolationbysizeofepithelialtumorcells:anewmethodfortheimmunomorphologicaland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J].AmJPathol,2000,156(1):5763.[9]JacobK,SollierC,JabadoN.Circulatingtumorcells:detection,molecularprofilingandfutureprospects[J].ExpertRevProteomics,2014,4(6):741-756.[10]DengG,HerrlerM,BurgessD,etal.Enrichmentwithanti-cytokeratinaloneorcombinedwithanti-EpCAMantibodiessignificantlyincreasesthesensitivityforcirculatingtumorcelldetectioninmetastaticbreastcancerpatients[J].BreastCancerRes,2008,10(4):R69.[11]HsiehHB,MarrinucciD,BethelK,etal.Highspeeddetec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J].BiosensBioelectron,2006,21(10):1893-1899.[12]GoodaleD,PhayC,PostenkaCO,etal.Characterizationoftumorcelldisseminationpatternsinpreclinicalmodelsofcancermetastasisusingflowcytometryandlaserscanningcytometry[J].CytometryA,2009,75(4):344-355.

  [13]JiXQ,SatoH,TanakaH,etal.Real-timequantitativeRT-PCRdetectionofdisseminatedendometrialtumorcellsinperipheralbloodandlymphnodesusingtheLightCyclerSystem[J].GynecolOncol,2006,100(2):355-360.[14]KrebsMG,SloaneR,PriestL,etal.Evaluationandprognosticsignificance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J].JClinOncol,2011,29(12):1556-1563.[15]CristofanilliM.Circulatingtumorcells,diseaseprogression,andsurvivalinmetastaticbreastcancer[J].SeminOncol,2006,33(3Suppl9):S9-S14.[16]NagrathS,SequistLV,MaheswaranS,etal.Isolationofrarecirculatingtumourcellsincancerpatientsbymicrochiptechnology[J].Nature,2007,450(7173):1235-1239.[17]FaraceF,MassardC,VimondN,etal.AdirectcomparisonofCellSearchandISETforcirculatingtumourcelldetectioninpatientswithmetastaticcarcinomas[J].BrJCancer,2011,105(6):847-853.[18]KrebsMG,HouJM,SloaneR,etal.Analysis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usingepithelialmarkerdependentand-independentapproaches[J].JThoracOncol,2012,7(2):306-315.[19]ParkerN,TurkMJ,WestrickE,etal.Folatereceptorexpressionincarcinomasandnormaltissuesdeterminedbyaquantitativeradioligandbindingassay[J].AnalBiochem,2005,338(2):284-293.[20]LouJ,ZhouC,WuJ,etal.Amulticenterclinicaltrialoflungcancer

  circulatingtumorcellassaywiththelargestsamplesize(1210cases)inChina[J].CancerRes,2016,76(14suppl):Abstractnr2247.[21]AllardWJ,MateraJ,MillerMC,etal.Tumorcellscirculateintheperipheralbloodofallmajorcarcinomasbutnotinhealthysubjectsorpatientswithnonmalignantdiseases[J].ClinCancerRes,2004,10(20):6897-6904.[22]IlieM,HofmanV,Long-MiraE,etal."Sentinel"circulatingtumorcellsallowearlydiagnosisoflungcanceri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PLoSOne,2014,9(10):e111597.[23]KatohM,NeumaierM,NezamR,etal.Correl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withtumorsizeandmetastaticloadinaspontaneouslungmetastasismodel[J].AnticancerRes,2004,24(3a):1421-1425.[24]TanakaF,YonedaK,KondoN,etal.Circulatingtumorcellasadiagnosticmarkerinprimarylungcancer[J].ClinCancerRes,2009,15(22):6980-6986.[25]ChengM,LiuL,YangHS,etal.Circulatingtumorcellsareassociatedwithbonemetastasisoflungcancer[J].AsianPacJCancerPrev,2014,15(15):6369-6374.[26]Muinelo-RomayL,VieitoM,AbaloA,etal.Evalu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andrelatedeventsasprognosticfactorsandsurrogatebiomarkersinadvancedNSCLCpatientsreceivingfirst-linesystemictreatment[J].Cancers(Basel),2013,6(1):153-165.[27]HiroseT,MurataY,OkiY,etal.Relationshipofcirculatingtumorcellstotheeffectivenessofcytotoxicchemotherapyinpatientswithmetastatic

  non-smallcelllungcancer[J].OncolRes,2012,20(2/3):131-137.[28]DorseyJF,KaoGD,MacarthurKM,etal.Trackingviable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intheperipheralbloodof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patientsundergoingdefinitiveradiationtherapy:pilotstudyresults[J].Cancer,2015,121(1):139-149.[29]HvichiaGE,ParveenZ,WagnerC,etal.Anovelmicrofluidicplatformforsizeanddeformabilitybasedseparationandthesubsequent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viablecirculatingtumorcells[J].IntJCancer,2016,138(12):2894-2904.[30]MaheswaranS,SequistLV,NagrathS,etal.DetectionofmutationsinEGFRincirculatinglung-cancercells[J].NEnglMed,2008,359(4):366-377.[31]SequistLV,BellDW,LynchTJ,etal.Molecularpredictorsofresponseto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antagonist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J].JClinOncol,2007,25(5):587-595.[32]IlieM,LongE,ButoriC,etal.ALK-generearrangement:acomparativeanalysisoncirculatingtumourcellsandtumourtissuefrompatientswithlungadenocarcinoma[J].AnnOncol,2012,23(11):2907-2913.[33]PaillerE,AugerN,LindsayCR,etal.HighlevelofchromosomalinstabilityincirculatingtumorcellsofROS1-rearrangednon-smallcelllungcancer[J].AnnOncol,2015,26(7):1408-1415.[34]CarbogninL,PilottoS,MilellaM,etal.Differentialactivityofnivolumab,pembrolizumabandMPDL3280Aaccordingtothetumorexpressionof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sensitivityanalysisoftrialsinmelanoma,lungandgenitourinarycancers[J].PloSOne,2015,10(6):

  e0130142.[35]AhmadZ,Fraser-FishJ,KumarR,etal.CharacterizationofPD-L1expressionon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isolatedwithalabel-freeinertialmicrofluificsystemfrom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NSCLCpts)[J].CancerRes,2016,76(14Suppl):Abstractnr2243.[36]MorrowCJ,TrapaniF,MetcalfRL,etal.Tumourigenicnon-smallcelllungcancermesenchymalcirculatingtumourcells:aclinicalcasestudy[J].AnnOncol,2016,27(6):1155-1160.[37]HofmanV,IlieMI,LongE,etal.Detec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asaprognosticfactorinpatientsundergoingradicalsurgeryfor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comparisonoftheefficacyoftheCellSearchAssay™andtheisolationbysizeofepithelialtumorcellmethod[J].IntJCancer,2011,129(7):1651-1660.[38]Bayarri-LaraC,OrtegaFG,CuetoLadrondeGuevaraA,etal.Circulatingtumorcellsidentifyearlyrecurrence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undergoingradicalresection[J].PLoSOne,2016,11(2):e0148659.[39]WangJ,WangK,XuJ,etal.Correction:prognosticsignificance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ametaanalysis[J].PLoSOne,2013,8(11):e78070.[40]HouJM,GreystokeA,LancashireL,etal.Evalu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andserologicalcelldeathbiomarkersi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undergoingchemotherapy[J].AmJPathol,2009,175(2):808-816.[41]PrudkinL,LiuDD,OzburnNC,etal.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adenocarcinomaand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lung[J].ModPathol,2009,22(5):668-678.

篇三: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临床药师对1例肺癌化疗患者白细胞升高的干预

  郑志燕;钟海利【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3(014)002【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肺癌;化疗;白细胞升高,不良反应;临床药师【作者】郑志燕;钟海利【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

  药物不良事件是指使用某种药物而出现的任何不利的临床事件(包括偶然事件),该事件与药物治疗本身无须有确切的因果关系[1]。它包含可疑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也包含临床新出现的各种偶然事件及不良损害(如在使用某种药物期间出现的病情的恶化、并发症、就诊或住院以及化验结果异常等)。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除了完成ADR的监测工作,也应对药物不良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保持高度的警惕,适时开展药学监护。本文病例为1例肺癌患者化疗后第2天出现血象升高,笔者在药学监护中适时提出意见,保障了治疗的顺利进行。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左侧恶性胸腔积液化疗后2个月余”于2009年12月10

  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入院。患者于2009年7月出现胸闷、气促,于9月住院诊治,当时确诊左侧恶性胸腔积液,给予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300万U,多西他赛(80mg,D1)单药化疗,出院后胸痛、气促明显好转,以咳嗽、干咳为主,无盗汗,无畏寒、发热,无咯血,1个月后复查胸部B超示少量胸水,此次欲行第2次化疗,门诊拟“左侧恶性胸腔积液”收入院。2009年9月5日本院胸水细胞学检查:胸水中发现腺癌细胞。此次入院后CT检查示:1)左肺下舌段软组织密度影,纵隔内见肿大淋巴结影,考虑占位性病变;2)左侧胸腔积液;3)右肺中、上叶斑片状密度影,考虑感染。入院先后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液(来立信)400mgivgttQd,醋酸地塞米松片10片Bid,0.9%氯化钠100mL+法莫替丁40mgivgttQd,0.9%氯化钠100mL+多西他赛(艾素)20mgivgttst,0.9%氯化钠100mL+盐酸昂丹司琼(欧贝)8mgivgttst(化疗前),0.9%氯化钠500mL+多西他赛(艾素)60mgivgttst,5%葡萄葡萄糖液500mL+维生素B6200mg+地塞米松5mgivgttst(化疗前)。临床药师阅读化验结果后,发现入院第4天,患者血常规示:WBC16.8×109L-1,NEU91.4%,血常规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情变化:查阅患者的用药情况后,发现多西他赛化疗后第2天早晨即抽血化验。为预防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于化疗前1d开始需连服3~5d地塞米松,而化疗当天除口服外另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2药学监护与分析原因分析:临床药师经查阅资料后,分析有2种原因可能引起患者白细胞升高,一种为患者化疗后感染,一种即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遂与医师展开认真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停用地塞米松后再进行血常规复查。于12月15日停用地塞米松,12月16日复查血常规为正常。2.1患者出现血象升高与感染无关

  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未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加剧等症状,也没有其他不适,且停用药物后血常规即恢复正常。患者住院过程中并未加用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如果为感染所致,血象不会如此迅速正常。故排除化疗后感染引起的血象升高。2.2患者出现血象异常可能与正在服用地塞米松有关患者于2009年12月14日抽血前1d使用的药物有多西他赛、乳酸左氧氟沙星、法莫替丁、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片。查阅说明书及相关资料:乳酸左氧氟沙星、法莫替丁及多西他赛可出现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均未有前4种药物引起血象升高的报道资料。故怀疑与地塞米松使用有关。2.3出现该反应的理论研究资料传统理论认为糖皮质激素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值下降[1]。个别对激素具特异性的患者,刺激了骨髓造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产生了白细胞数增多的生物应激反应,引起白细胞增多。另一因素为动用周边池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所致[2]。糖皮质激素引起白细胞升高,可能与刺激骨髓造血机能有关,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导致患者病情起伏,出现“第二峰”。使用大剂量或小剂量激素,患者第二峰的出现并无显著差异。第二峰出现白细胞升高,可能是激素所致,而不是感染[3]。糖皮质激素通过促进机体代谢而刺激骨髓粒细胞的形成,中性粒细胞增殖尤其明显。能使淋巴细胞渐行性退化,使淋巴细胞产生减少,以及其加强网状内皮细胞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吞噬和分解作用,中性粒细胞比值相对增高。所以,短期大量应用地塞米松引起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亦显著增高,酷似临床感染血象,形成感染未控制或合并其他感染的假象[4]。激素治疗时WBC增高是药物所致还是感染所致,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感染性WBC增高抗生素治疗可下降,而激素WBC增高抗生素无效,停药方能恢复正常。糖皮质激素能促进骨髓制造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它能使嗜

  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转移至肺、脾等处滞留或破坏,故血中这2种细胞减少,能抑制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吞噬和消化功能,因而降低白细胞对炎症的浸润和吞噬活动、能使淋巴细胞溶解,由此可见激素可使中性粒细胞总数及百分数升高、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故白细胞总数亦增加[5]。激素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使骨髓中性粒细胞增多,使循环血中白细胞重新分布,同时在外周血中滞留,并推迟向外转移。故使用激素后,白细胞数量和比例均升高[6]。由此可为上述病例发生的反应提供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础理论资料。3讨论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的5项原则,本例肺癌患者在化疗后血象升高与药物(地塞米松)使用符合4项判断条件,即:1)存在合理的时间关系;2)该反应具有发生的理论和实验基础;3)患者停药后相关反应消失;4)上述分析可以基本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可能。综上所述,患者出现以上反应很可能为地塞米松用量过大所致。因为为了预防化疗不良反应,化疗当天,患者口服了地塞米松10片,临床上还给予静脉点滴地塞米松5mg,两者无须同时使用。以上事件符合“药物不良事件”的基本判定要素,提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更多关注。该病例提示对于癌症的患者,在化疗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并密切关注血常规变化。若出现血象升高,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感染所致,而应分析原因,可以首先尝试药物的调整。如果盲目地加用抗菌药物,既容易导致耐药的发生,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异常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都可能与药物治疗有关,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协助医生把握主要治疗原则,同时也应善于注重细节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许多药物相关性问题。这不仅仅包括药物

  不良事件的发现与报告,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解决许多关乎药物治疗、生活质量以及用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发挥临床药学的专业作用,同时使临床药师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2.[2]刘为义,李作吉,杨光.地塞米松致白细胞升高38例分析[J].药物实践杂志,2006,24(4):244-246.[3]高红梅,张健鹏,柳东杰.SARS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对白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03,5(4):248-249.[4]郭平,端木祥涛,王锐.地塞米松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8(S1):181.[5]伊玉琴,王玉玲,姜艳群.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白细胞变化[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7,20(3):76.[6]郭雪君,邓伟吾,黄绍光.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与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关系[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11):673.

篇四: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概要】三类五种

  ·单核细胞(M)·淋巴细胞(L)

  .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计数【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原理】显微镜计数法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0.38ml稀释液+20μl血→混匀(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计算

  【质量控制】1.经验控制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

  .

  血涂片上WBC数/HP

  WBC(×109/L)

  血涂片上WBC数/HP

  WBC(×109/L)

  2~4

  (4~7)

  6~10

  (10~12)

  4~6

  (7~9)

  10~12

  (13~18)

  2.计数误差

  (1)技术误差:

  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若白细胞数太低(<3×109/L),可增加计数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9/L),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

  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

  (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100个白细胞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儿童:(5~12)×109/L【临床意义】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白细胞分类计数(DC)【检测原理】

  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质量控制】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1)细胞分布不均:体尾交界最佳,“城垛”式移动。

  【质量控制】主要因素(2)形态识别差异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

  .

  .

  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

  ③染色较差的涂片,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

  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

  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如表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109/L)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白细胞总数(×109/L)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4

  50~100

  20~30

  300

  4~10

  100

  >30

  400

  10~20

  200

  【参考值】

  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

  百分率(%)

  绝对值(×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0.04~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2~7)

  嗜酸性粒细胞

  0.5~5

  (0.02~0.5)

  嗜碱性粒细胞

  0~1

  (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9/L称为增多。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4叶核占10%~20%,5叶核<5%。

  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

  .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严寒、暴热使白细胞数高达15×109/L或更高。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4)妊娠与分娩: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12~17)×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34×109/L,分娩后2~5d内恢复正常。

  5)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30%(包括N、L和M)。

  中性粒事儿真多

  淋中6945两交叉

  安静休息早晨低

  其它情况均增高

  (2)病理性增多

  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增多白细胞大多为Nsg

  或Nst。

  ①反应性增多

  四急一严一恶

  ②异常增生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如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真菌、放线菌、病毒如流行性出血急性感染或炎

  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等、立克次体如斑疹伤寒、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毒症(最常见)

  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

  严重的组织损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

  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急性大出血如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

  失血(内)

  急性中毒

  外源性中毒如化学物质、汞、铅、安眠药、昆虫毒、蛇毒、毒蕈等;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

  恶性肿瘤

  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

  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髓增

  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3)中性粒细胞减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见于:

  ①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

  ②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

  ③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⑤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增多: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参考上限(>0.05×109/L)。

  (1)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

  (2)骨髓增生性疾病:

  .

  .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达20%以上,且多幼稚型。口诀:过敏炎症骨髓增嗜碱粒白较罕见2.减少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急性期。淋巴细胞1.生理性增多:绝对值成人>4×109/L、儿童>7.2×109/L、4岁以下>9×10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2.病理性增多: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良性淋巴细胞增多性传染病。2)百日咳:淋巴细胞达30×109/L,范围为(8~70)×109/L,以CD4阳性细胞为主。3)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前,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4)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药物:阿司匹林、氟哌啶醇、铅、左旋多巴、苯妥英等。传单百日肾移植淋白药物淋增多淋少放射肾化脓3.减低: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单核细胞1.生理性增多: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0.8×109/L。儿童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达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N变化相平行。2.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1)某些感染:WBC达20×109/L以上,外周血单核细胞明显增多,达30%以上,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2)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可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3)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4)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5)胃肠道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操作方法】0.38mlE稀释液+20μl血→混匀→充池→静置3~5min→计数(低倍镜,两个池,10个大方格)→计算

  .

  .

  【试剂】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等。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E着色物质碳酸钾、草酸铵。抗凝剂枸橼酸钠、EDTA。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参考值】成人(0.05~0.5)×109/L。【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1)年龄变化:5岁以下儿童约为(0~0.8)×109/L;5~15岁约为(0~0.5)×109/L。(2)日间变化: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3)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低。2.增多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1)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等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可达90%以上,使用驱虫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2)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常达10%以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等。(5)某些恶性肿瘤: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是嗜酸性粒细胞对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细胞因子的反应。

  .

  .

  (6)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等。3.减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注意事项】1.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排除日间生理变化。操作应在30~60分钟内完成,否则嗜酸性粒细胞逐渐被破坏或不易辨认,使结果偏低。2.混匀:嗜酸性粒细胞在稀释液中易发生聚集,要及时混匀。又易于破碎,振荡不宜太猛烈。白细胞形态检查【检测原理】血涂片经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氏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May-Grünwald法、Jenner法、Leishman染色法等。【临床意义】正常白细胞形态

  大小

  细胞核

  细胞类型

  外形

  (μm)

  核形

  细胞质染色质着色颗粒

  中性杆状

  核

  10~15圆形

  粒细胞

  弯曲呈腊肠样,两端钝圆

  深紫红淡橘色,粗糙红色

  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

  中性分叶

  核

  同上同上分为2~5叶,以3叶为主同上

  粒细胞

  同上同上

  嗜酸性粒细11~

  深紫红色,淡橘红最多粗大、圆面均匀,充满胞质,

  圆形分为2叶,呈眼镜样

  胞

  16

  粗糙

  色鲜橘红色

  嗜碱性粒细10~

  核结构不清,分叶不明

  淡橘红最少,大小和分布不均,常覆盖

  圆形

  粗而不匀

  胞

  12

  显

  色核上,蓝黑色

  淋6~圆形或椭圆圆形或椭圆形,着深紫红色,粗块透明淡小淋巴细胞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

  巴15形

  边

  状

  蓝色胞可见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

  .

  .

  细

  颗粒

  胞

  单

  不规则形,肾形,

  核10~圆形或不规

  淡紫红色,细致淡灰蓝最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漫

  马蹄形,或扭曲折

  细20则形

  疏松呈网状色

  分布于胞质中

  叠

  胞

  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异常形态

  (1)毒性变化:

  严重传染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大小不均

  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

  杜勒小体

  退行性变

  1)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

  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染色较深黑色或紫黑色颗粒。毒性指数:计算中毒颗粒所占中性粒细胞(100个或200个)的百分率。1为极度,0.75为中毒,0.5为中度,<0.25为轻度。3)空泡形成

  .

  .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可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细胞发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

  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源自RNA),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成灰蓝色,直径1~2μ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

  5)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现象。

  (2)棒状小体(Auer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称为棒状小体。急性白血病类型急粒(M3):数条急单:一条急淋:无(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

  .

  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和(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5%)。

  核左移杆状核细胞类型

  类型

  临床意义

  轻度>5%仅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感染轻,抵抗力强

  中度>10%杆状核,少量中性晚幼粒、中毒性改变

  严重感染,抵抗力较强

  重度>25%杆状核,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2)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

  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期。在炎症恢复期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属正常现象,但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

  .

  细胞体积较大,直径l6~25μ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5)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2.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1)异形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百日咳、布鲁菌病、梅毒、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生,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Ⅰ型(空泡型):又称浆细胞型。Ⅱ型(不规则型):又称单核细胞型。Ⅲ型(幼稚型):又称幼稚型。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

  (3)浆细胞:如外周血出现浆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病、梅毒、结核病等。异常形态浆细胞有:

  .

  .

  1)Mott细胞:浆细胞内充满大小不等、直径2~3μm蓝紫色球体,呈桑椹样。见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疟疾、黑热病、多发性骨髓瘤。

  2)火焰状浆细胞:浆细胞体积大,胞质红染,边缘呈火焰状。见于IgA型骨髓瘤。

  3)Russell小体:浆细胞内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直径2~3μm红色小圆球。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伤寒、疟疾、黑热病等。

  【小结】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检测原稀破充二计

  理

  制片染色油分类

  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

  素

  1.经验控制

  ①细胞分布不均

  ①RBC/WBC500~1000:1

  体尾交界,“城垛”式移动

  质量控②2~4,4~7;4~6,7~9;6~10,10~12;10~12,13~18②形态识别差异

  制

  2.技术误差

  杆分、淋单、碱中

  小三增八血减倍、大于十五增加倍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

  3.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100/100+Y

  素

  <4~10~20~30<

  50~100100200300400

  续表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新生儿6个月~2岁儿童成人15~2011~125~124~10

  Nsg50~70;L20~40;M3~8Nst1~5;E0.5~5;B0~1

  中性粒事儿真多

  过敏炎症骨髓增

  粒淋6945两交叉

  嗜碱粒白较罕见

  安静休息早晨低

  传单百日肾移植临床意义

  淋白药物淋增多

  其它原因均增高四急一严和一恶

  淋少放射肾化脓

  中性粒点儿挺低

  伤了副流再辐氯

  自身免疫和脾亢

  【小结】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

  检

  测稀破充二计

  原

  制片染色油观察

  理

  质保护乙丙二醇,着色紫红绿

  量破坏钾草铵,枸橼EDTA来抗凝

  控加点甘油防挥发

  制混匀轻柔,固定时间,1h内要完成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

  参成人(0.05~0.5)

  各种白细胞正常形态

  .

  .

  考×109/L

  值

  临嗜酸生来变化多床白低夜高下恒定意劳寒饥精E减低义病多常见虫子变

  中性粒五毒变,大小不均中毒粒空泡杜勒退行变,核象变化左右移左移杆状幼稚5%,右移5叶以上3%棒状急粒急单中,异林分为ⅠⅡⅢ病毒感染见传单

  【习题】白细胞数小于2×109/L,采用下列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重新采血复查

  B.取血量20μl,改为40μlC.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乘2

  D.结合分类涂片细胞分布综合判断

  E.减低稀释倍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不用乘2.

  小三增八血减倍

  大于十五增加倍

  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棘形红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A.1~2天,1~2岁

  B.2~3天,2~3岁

  C.6~9天,4~5岁

  D.8~10天,8~10岁

  E.8~10天,2~3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6~

  9天,4~5岁。

  淋中69,45两交叉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A.空泡变性

  B.H-J小体

  C.核固缩

  D.中毒颗粒

  E.大小不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H-J小体是红细胞的结构异常。

  .

  .

  嗜酸性粒细胞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A.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B.保护嗜酸性粒细胞C.抗凝剂D.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E.染料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细胞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加入碳酸钾的作用是破坏白细胞、红细胞,并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一男性患者,主述咽部疼痛、吞咽困难。体温39℃。检查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颌下淋巴结大、压痛。血象检查:白细胞28×109/L,中性粒细胞占0.86(杆状核细胞为0.08),伴有中毒颗粒、空泡。(1)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比例为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比例为0.5~0.7。

  (2)下列一般不引起白细胞增高的是A.粒细胞白血病B.化脓性感染C.病毒性感染D.急性失血E.急性溶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病毒性感染主要是淋巴细胞增多。A.分裂池B.成熟池C.贮备池D.循环池E.边缘池(1)含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池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含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池为成熟池。(2)含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池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含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的池为贮备池(3)含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的池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含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的池为分裂池。

  .

篇五: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现在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再加上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肺癌的发病率变得越来越高。化疗是目前治疗肺癌常用的方法,在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缩小瘤体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化疗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其中白细胞数量的下降,往往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也有所降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提升白细胞数量,此时很多患者想到了中医药的调理,那肺癌化疗后白细胞低中医调理怎么样呢?

  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的降低也就意味着机体免疫力下降,患者身体变得虚弱,自身的抗病能力也较差,极易发生感染,会导致抗癌治疗受到影响或者被迫停止治疗,因此一定要重视提升白细胞的数量。首先在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注意补充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以肉、蛋、奶、豆制品为主,蔬菜主要有菠菜、西红柿、油菜、胡萝卜等;水果有大枣、苹果、香蕉、木瓜等。如果白细胞下降严重,可以使用升白细胞的针剂,可以选择口服的升白细胞的药物,而升白细胞的中药主要有黄芪、太子参、黄精、枸杞子、女贞子、西洋参等等。

  中医治疗除了能升白细胞外,联合化疗还能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在化疗期间通过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重要,能够扶正元气,调理脾胃,减轻化疗的副作用,缓解消化道不良反应,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患者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使治疗顺利完成;在化疗后长期坚持用药,还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巩固化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无法耐受化疗副作用的患者,采用中医保

  守治疗,也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患者一定要尽早配合中医药的治疗。

  中医在治疗肺癌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作为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帮助众多肿瘤患者通过中医中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部分参考案例:案例1:樊雪梅,女,肺癌,河南漯河市人2004年8月,72岁的退休教师樊雪梅在省会医院被确诊为肺癌,并发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随后,女儿四处为母亲求医问药,9月上旬,樊雪梅进行光子刀手术治疗4次。然而,病情依然没有得到控制,症状仍然在不断加重。

  因母亲并发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不能化疗,综合考虑后,女儿为樊雪梅寻求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中医药治疗,9月20日初次就诊,樊雪梅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虚汗、口苦咽干、吐白黏痰、极度消瘦。此次看诊,取了一个月的中药,服药半月后,食欲增加、心慌、气短、出虚汗好转。3个月后,樊雪梅精神身体一般情况好转。2006年11月16日,樊雪梅经医院CT检查,结果表明,右肺肿瘤已经消失。而后,一直坚持服药。

  2017年3月,袁希福院长前去探望已康复13年的樊老师。虽已85岁,但樊雪梅身体依然硬朗。

  案例2:任兴宇(化名),男,肺癌2016年4月,任兴宇遭遇了车祸,摔断三根肋骨,随后住院休养。一段时间后,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完毕,临出院准备再做个检查,以防万一,哪知道这一检查发现了一块肺部阴影。2016年5月,受县医院医生的嘱咐,任兴宇来到郑大一附院复查。一番检查下来,大夫明确地告诉他:“这肺部的病灶毫无疑问就是癌症。”就这样2016年5月12日,任兴宇通过手术把右肺切除了。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手术一个月后开始化疗。可前两次化疗后检查还行;第四次以后,一检查发现又新长出了好多结节。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又去放疗,可30次放疗以后,再去检查又发现了骨转移。看不到疗效,任兴宇的心情也有些暴躁,但治疗不能停止,他转而开始寻求中医治疗,经病友介绍了解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任兴宇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用了中药后,感觉体力明显有了

  好转,身体有劲儿。每次去拍片,医生都说病灶较前稳定。2019年9月20日,病情已经稳定三年的任兴宇复诊说:“和我同病房做化疗的病友全都不在了,就剩下我一个。现在吃中药都两年了,要是从患病的时间开始算,都三年多了。当时就是肺癌骨转移,这么多年病情稳定都是中医的功劳,我觉得以后还是要吃中药才行。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肺癌患者化疗后一定要注重提升白细胞,打针、吃药、加强营养,也要及时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调节机体,缓解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提示:肺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篇六: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现在患上肺癌的人越来越多了,提到癌症,大家都是很害怕的,谁都不希望自己患上癌症,在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能够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但化疗也会损伤正常细胞,有很多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免疫力随之降低,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肺癌病人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怎么办呢?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功能细胞,是人体和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当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减少时,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提升白细胞的数量。当白细胞数量下降较少时,应确保充足的休息,增加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木耳、银耳、香菇、红枣等,并严格遵循医嘱复查。如果白细胞数量下降较多,可以使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并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多休息,加强营养,必要时应暂停化疗,待白细胞恢复后再行化疗。

  肺癌患者化疗后除了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损伤等,而且化疗并不能全部将癌细胞杀死,患者还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需要进行巩固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有助于弥补西医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补气益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有助于扶正元气,调理脾胃,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提升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耐受程度,使治疗顺利完成。长期坚持用药,还有助于抑杀残癌,巩固化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在确诊病情后要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维护身体的元气,增强抵抗力,才有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预防病情的恶化,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袁希福接诊了大量病例,并摸索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如今,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案例1:廖年零,女,右肺中央型肺癌,湖南省岳阳人2014年5月,廖年零老伴带其去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调理糖尿病时,无意间被确诊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并双肺多发转移。另外一家医院告知晚期,不能手术,只能放化疗。可是由于年龄大,放化疗可能受不住,加上老伴的弟弟也是肺癌,去放化疗不到一年人就走了。不想走这个老路的他们,一门心思想找个中医看病。后经一位康复十五年的食道癌病友介绍,于2014年6月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袁希福院长对其进行中医治疗后,廖年零的后背疼、腋下疼、胸疼,在服药80天后,后背不疼了,就腋下疼,胸闷。服药三个月后,疼痛基本没有了。服药6个月后,2014年12月19日,诉复查CT对比8月份结果,肿块从3.2cmx1.8cm缩小到3.0cmx1.5cm。随后继续用药,病情一直稳定,在2015年4月10日复诊之前做了次检查,结果显示肿块比之前缩小了三分之二。为感谢袁希福院长,廖年零老伴敬献了一面锦旗。2017年9月24日,廖年零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此时的廖年零精神矍铄,气色好。2019年10月25日,廖年零的老伴反映:“老伴现在的身体和生病前没什么两样,每天上午种种菜,下午就打打麻将。可是,自己不敢让她放肆打,上一次一下午就输了4、500,现在年纪大了,脑袋瓜不如年轻人,怎么打得过他们,所以,就让她打打小牌,消遣下。

  案例2:任兴宇(化名),男,肺癌2016年4月,任兴宇遭遇了车祸,摔断三根肋骨,随后住院休养。一段时间后,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完毕,临出院准备再做个检查,以防万一,哪知道这一检查发现了一块肺部阴影。2016年5月,受县医院医生的嘱咐,任兴宇来到郑大一附院复查。一番检查下来,大夫明确地告诉他:“这肺部的病灶毫无疑问就是癌症。”就这样2016年5月12日,任兴宇通过手术把右肺切除了。并在医生的建议下,手术一个月后开始化疗。可前两次化疗后检查还行;第四次以后,一检查发现又新长出了好多结节。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又去放疗,可30次放疗以后,再去检查又发现了骨转移。看不到疗效,任兴宇的心情也有些暴躁,但治疗不能停止,他转而开始寻求中医治疗,经病友介绍了解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信息。任兴宇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用了中药后,感觉体力明显有了好转,身体有劲儿。每次去拍片,医生都说病灶较前稳定。2019年9月20日,病情已经稳定三年的任兴宇复诊说:“和我同病房做化疗的病友全都不在了,就剩下我一个。现在吃中药都两年了,要是从患病的时间开始算,都三年多了。当时就是肺癌骨转移,这么多年病情稳定都是中医的功劳,我觉得以后还是要吃中药才行。(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肺癌患者通过化疗虽然能控制病情,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对症的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保护元气,提高免疫力。提示:肺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为解决肿瘤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减轻长途奔波之苦,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特开设了袁希福远程医疗中心。仅需通过微信提供患者的舌苔、面色照片,病史资料及影像资料等,即可得到袁希福抗癌专家团制定的“三联平衡”抗癌方案,使患者在家即可得到及时诊治,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看名老中医”。Tag:化疗吃什么提高白细胞|提升白细胞最快的食物|化疗后白细胞低吃泥鳅|化疗后白细胞低的危害|化疗后白细胞低怎么办|补白细胞的食物有哪些|白细胞低应该吃什么补|白细胞偏低吃什么补|化疗后白细胞低危险吗|化疗期间吃什么最好|化疗时白细胞不能低于多少|白细胞低是怎么食补

推荐访问: 肺癌白细胞内分析 白细胞 肺癌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