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16篇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自中国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1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各种形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如何进行现代化管理成为了当前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我国的企业发展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接受了很多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但任何管理形式都存在着其局限性。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结合国情,结合中国人们的习性和思维方式。在不断的摸索中,尝试着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找寻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延续中国古代学者丰富的思维智慧,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传承中发展,在探索中进步。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从最开始口口相传的人为管理模式,过渡到现在的借鉴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纯粹技术型管理方式,中国的企业管理受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影响。这虽然是我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红利,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存在。这种古代的企业管理思想虽然未在概念上被明确划分出来,但是确实融入了很多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1.儒家文化。儒家讲究中庸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调一种整体的和谐性。“既无过,也无不及”“贵和尚中”“以人为本”等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程式化的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人性化、多元化的心理趋向过程。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演变为一种整体化管理思想。当一个团队中,一些人处于优势、一些人处于劣势的时候,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团队整体的运行效率就会被这种矛盾所制约,使得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下,人员内部不和谐,形成内耗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然而在中庸之道的逻辑思维下,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他要求团队成员的素质条件均为接近或者比较接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团队内部沟通顺畅,人们相处和谐,企业的管理精神能够在这种模式下顺畅地传达,企业的整体运行
效率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自然在这种中庸的状态下得以显现。
2.道家文化。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强调这一点可以在多处哲学性思辨论述中得以展现。比如,“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种思辨性的哲学观念在当前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体现在对团队成员的人文关怀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上。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中的作用
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思想,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契机,完善属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汲取精华,结合国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造出和谐共生的企业营商环境,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儒家经典中的中庸之道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做人处事原则中有较为常见的体现。这种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企业经营理念,扩大到整个市场层面就意味着和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企业营商环境。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领导者多接触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将这种中国古而有之的管理哲学运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可以让企业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2.增加企业精神文化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也是团队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历史价值和朴实的唯物辩证主义观念对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将企业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精髓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团队情感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化企业文化底蕴,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创造出属于国人特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特色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为企业员工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员工教育和培训方面,现代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以传统文化思想为导向的员工教育。首先,在新员工入职时,除了有新员工入职导览式培训,还有贴心的座谈会,更有专人的言传身教,使新员工感受家庭的温暖,进而更顺利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其次,针对公司所有员工安排以传统思想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读书会,提升员工的孝亲尊师、善良朴实的传统美德。再次,为提升员工的健康意识,现代企业还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的形式,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的健康全面发展,现代企业还设立了专门的棋社、运动社、影视社等,并开展旅游和运动活动,促进员工的综合健康发展。
4.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邀请国内外企业到现代企业参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国外,应国际、教科文组织、国内外政府机构、著名大学及企事业单位的邀请,也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场合宣传“家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行以传统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让企业员工感受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方面,采取了由公司推至家庭,带进社区,面向社会,走向世界的
推广方式。一方面,通过多位幸福推广的志工队伍,向社区、学校、社会进行言传身教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海报、网站、播音、内部电视台、论坛等渠道向员工、社会进行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国际传播,向社会宣传其以传统思想为底蕴的企业文化,并得到了大家庭的温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在借鉴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不能摒弃中国的传统企业管理文化。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层面需要学习外国,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传承方面,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以这种特色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道。但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一些观念有所取舍。
篇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
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①
如表1-1所示:
统御之术
1.在识人上,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中提出识人“八征法”
2在用人上,墨子认为:“奉贤者,政之本也。”《吕氏春秋》提出“得
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管子提出了用人的德、功、
能三项基本标准
3在制人上,韩非子认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赏罚二术。君之利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用兵之策
1兵以利动2分析态势3先谋后战4避实击虚5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营之道
范蠡总结经商经验,提出了计然之策。计然之策包括“待乏原则”和
“积著之理”。
其他方面
1在管理哲学上,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在领导方式上,儒家提出“仁政德治”,法家提出“法制刑治”,道
家提出“无为而治”
3在系统运作上,古人提出许多运筹谋略,并造就大量传世杰作
4在钱财管理上,孔子主张“崇俭”。荀况提出:“节其流,开起源,
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并形成一些核算制度
5在管物上,重视“利器
2.中国管理思想的演进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②(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法家——霸者之道,法制刑治;
①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1981年出版,第33、248页。②于丹《孔子心得》2007年第一版。
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的管理方式。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这三部分管理思想还可细划为以下五个方面: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证明:人才是一切之根本!一个不懂得珍惜人才的国家和组织是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的!2.“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①3.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普遍贯穿着经权观,“经”指“变中不易的常理”,即管理中普遍的稳定的原则,“权”指“应变的权宜”,即根据时空和势态变化而不断改变着的方法和策略。这种经权观要求“执经达权”,即根据普遍的管理原则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管理方法,最后达到管理目标;同时要求“通权达变”,即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而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德治礼治的恒久之道正是由于不断的变通才得以持久,得以实现的。②4.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军事典籍中蕴藏着大量的战略管理思想,这已成为今天军事乃至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思想宝藏。在《孙子兵法》中,孙子着重指出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5.“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是以整体和谐观为基础的。也就是把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促使社会与自然、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管理组织内各种组成之间达到最佳和谐,把管理的各个要素和功能组成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灵魂是和谐观。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大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企业的大量出现进一步出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和不足,也出现了大量的管理问题。中国公司的执行难是由三大原因造成的:1.文化原因:由于文化导致的执行问题制度原因:由于制度导致的执行问题2.人员原因:由于管理水平导致的执行问题。文化原因导致的执行问题:1、中国是一个人治的社会,我们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能人第一,制度第二,而现代企业制度讲究的是“用人要疑”,制度第一,能人第二。2、中国是一种清谈文化,我们讲究“大道无术”,缺乏量化管理传统,而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大道有术——量化管理。3、中国是一种面子文化,我们讲究“以情理服人”,情在前,理在后,而现代企业是一种利益文化,讲究“理情服人”,理在前,情在后。
篇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经验第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奠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引来无数后人的颂扬和批判总之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致管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而在这场竞争中源于上古华夏文化的儒家管理思想满足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管理需要它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
高职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学习形式:姓名:张龙学号:专业:工商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陈慧媛学生所在教学部:
年月日
目录
摘要............................................................3一、管理定义及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4
(一)管理定义....................................................4(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4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4(一)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5(二)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5(三)重人情而轻法制的偏向........................................5(四)重情意而轻利益的偏向........................................5(五)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5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5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5(二)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6(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6四、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探讨..........................................6(一)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7(二)现代管理强调目标管理..........................................7(三)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7参考文献............................................................9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他不仅含有深邃的哲学观点,更像是一部美妙的哲学诗篇,给现代人管理国家、社会、企业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探讨,从而保证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管理;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探讨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管理定义及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一)管理定义
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自觉由无序到有序的一种活动。人类的管理活动从原始的氏族管理到封建的传统管理、近代的科学管理,走过了一个漫长的社会历程。在人类管理思想和学说的浩瀚烟海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中,萌发、创造出许多卓异的管理思想,如:西周时期“量入为出”的财政思想,秦汉初年的集权、限田管理思想,司马迁的经济放任主张,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政策,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思想等等。他们无论是治国之道(宏观),还是治生之道(微观),都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国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农业密不可分,早在八千年以前,中国已有了原始的种植业,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总之,在当时封闭的以农业生产管理为生存基本手段的宗法社会土壤下,何种管理思想或学派占据主导地位,并以何种形式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种特定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因素孕育了我国早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意识和行为都是以华夏文化为轴心起源、发展的。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形成是通过孔子完成的。孔子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剧烈冲突的时代,在奴隶制处于崩溃的前夜,他作为统治阶级管理思想家毫不隐讳的使命就是复兴周礼。他第一个从理论上总结了奴隶制社会的管理经验,第一个系统地整理、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去传播这种管理文化,正是这两个总结,奠定了孔子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引来无数后人的颂扬和批判[8]。
总之,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致管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而在这场竞争中,源于上古华夏文化的儒家管理思想满足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管理需要,它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
我们对旧中国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生产、制度改革,并大量引用了原苏联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创造出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但是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落后的思想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
下的产物。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由于历史上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加上封建社会多年的宗法专制统治,使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具体表现在:(一)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
千百年来,中国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总把本阶级的政治利益置于首位,不惜阻碍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
首先,企业行为政府化。企业成为了国家的行政组织或政府部门的附属物,缺乏独立的人格。企业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目标选择、经营观念等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和影响。其次,企业内部结构行政化。第三,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行政化。(二)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
过去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是封建专制管理的国家,民主管理的空气非常稀薄。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的个别企业中常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一言堂。(三)重人情而轻法制的偏向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表现在企业管理机制上,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它过分重视人情管理,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结果导致一些企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司空见惯。规章制度停留在嘴上、纸上,而不能见之于行动。这种“人情”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和谐,但企业毕竟不是一个家庭。(四)重情意而轻利益的偏向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建国以来一个时期,我们在“左倾”管理思想的影响下,脱离群众对实际生活的物质需求,幻想不去发展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就能达到共产主义,这是十分可笑的。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五)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西方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在企业管理上具体表现在:
首先,在企业管理思想上,我们曾经偏重于那些重总体,轻个体的学说。比如:建国后,重视对原苏联管理思想的引进、吸收和探讨,而这种管理思想的一个特点是维护了一种总体至上的观念。其次,企业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趋于共同,缺少特点。因此,国家的方针目标就是企业的方针目标;国家的价值观念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念。第三,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铁饭碗”、“大锅饭”至今仍是个别企业改革发展的阻碍。第四,以往在企业职工个性上,共同性胜于特殊性,群体性高于个性。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
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5]。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二)人类社会协调的和谐发展观
企业要协调、持续发展,也需要具备天地的“不自生”品德,希望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贡献能源,为股东谋取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并寻求这四方的和谐与平衡。尤其推崇“和谐”的企业发展观,认为和谐是一种稳定状态,是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最高的使命和追求。(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的“入世精神”
古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文化,即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并投身于改造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提倡经世致用、兴邦论国。数千年来这种积极关注社会的“入世”精神不断延续和发展,影响着代代中国人[2]。今天,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如海尔集团的争当“世界500强”的精神,长虹集团的“以产业报国、民族兴盛为己任”的理念,都是古代中国“兴邦治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四、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探讨
历史上尽管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曾不断“演变”、“改制”,但实际上大多属于封建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调整,而不是封建管理方式整体上的质变。这种内在演变,无法摆脱历史的沉重羁绊和局限。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时候,我们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的更新和西方工业社会产生的巨大变革,已经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这种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向应是:应变、求实、进取、创新、攀高。面对这些,谙熟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显得步履艰难,它其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但是,当我们重新认识这一问题时,也不应全面否定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它的许多优长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应该说,无论是主观,还是在客观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1]。因此,只有通过对它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将其合理成分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科学精神相融汇,再注入马克思主义管理观的生命血液,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当前,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企业要想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求我国当代企业从思维观念到经营管理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一无反顾地进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而这种变革必须建立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民族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为根,兼容世界各国之长的基础之上。1996年9月朱镕基同志发表的题为“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文章,把管理提高到兴国的高度。这体现了对当代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希望和肯定[7]。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振兴,都离不开探索和形成相应的管理之道,这一规律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对中国企业来说,任重而道远。
面对跨国集团的强势登陆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如何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
化,保持企业良性持久发展,成为颇受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古代管理思想作为精神价值上的一种导向性趋势,在企业经营领域的价值效应正在日益凸显。把现代西方管理理念与古代中国管理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路,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3]。(一)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管理主客体科学技术素质和思想、文化观念及素质必然影响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方法。技术革命必然带来管理革命,技术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正确处理技术与管理的关系,既要提倡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也要提倡管理革命和管理创新。现代管理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强调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管理过程是闭环的过程,在管理中广泛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
从机械化到自动化,技术发展和进步,促进生产力解放和改善劳动(生产)环境条件,促进集约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也孕育了一场管理上的革命,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管理方法自然而然也带有许多“自动化”特征。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更进一步的“解放”和“改善”,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和更高效率,推动了更深层次的革命,更加具有“人性化”特征。比如“实时数据”、“数字仿真模型”、“人工智能”,以及“流程再造”、“数字企业”等等,不仅体现在生产系统(工具)和管理系统(手段)的更高级现代化,而且,通过开发应用现代化(数字信息)生产、管理系统,同时表现在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水平的进一步现代化。把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劳动”、“管理”和“工具”的能力因素,通过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从而生产进一步发展、机构进一步精简、人员进一步精练;生产和管理效率整体提高,生产和管理成本整体降低。显现出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二)现代管理强调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把企业目标的实现与人的需要满足结合起来。这个“工作”一定要有即期的和远期的结合,有战术性的,也有战略性的,有明确的宗旨、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有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关键措施,当然包括政策和手段。
目标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自我控制。强调主观能动性和传统管理中的“主人翁”责任感,实行目标管理能够把传统方法中的“要我做”和“要我怎么做”转变为“我要做”和“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就要求以Y理论来看待职工,鼓励全员参与,以目标导向创造性、灵活性工作,注重发挥职工的自觉性、责任心。
实行目标管理要进行层层目标分解。将当今大系统、大目标管理分层分散控制,将专业化生产和职能管理间的既分工又协作,以及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或“半成品”,作为“链条”或“体系”中互为客户化的“服务”和互相依存的“市场”。实行目标管理,必须重视目标评价,并客观、准确、及时反馈和改进,只有这样才使得目标管理过程闭环起来,发挥作用。
在以工作为中心的目标导向管理中,融洽管理各主体间的关系,是成败的关键。建立“共同目标”能促成一个长期的以及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机,营造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能形成取向一致的“价值观”,(三)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都是对人对事的,按照矛盾论的辩证法来研究人的认识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不断解决认识过程中的矛盾,“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制度和文化,行为规范靠“硬”制度管理,思想意识靠“软”文化感染,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软硬兼施”,互为作用,并需要持续改革和创新。制度管理总是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文化熏陶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追求“感染力”和持久性,企业文化底蕴是“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根基。
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管”人是过程,“理”事是目的。理事的制度性、规范性,标准化、程序化等“硬”性约束要强;管人的文化性、学习性,自觉性、能动性等
管理从基层开始,还必须回到基层;信息在基层形成,反馈到高层,也还要再作用到基层。现代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全方位多要素互动的系统性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强调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本”。
管理靠人,直至企业基层的每一个体,换句话说,基层的职工也是管理队伍中的成员,只是职责不同而已,绝不是完成任务的机器。人是有思想,有行为准则和行为能力的;而且,需要有知识、技能,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完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加上现代管理产权体制与经营和管理体制的可分离,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关系可清晰、转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都需要职工参与管理[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凝聚力,企业文化与物质文明相适应,互相促进和发展。企业特征表现与文化属性,与企业的形象和生命力表现,极具个性,绝对不是可以简单“复制”和被复制,也不是能够简单套用或被套用的“模式”。就象X理论和Y理论也绝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对号入座”一样,不能教条式和绝对化。
要相信人是可塑的,要让传统文化观念融入先进思想理念,使企业制度的进步性统一于企业文化(内涵)之中,营造使命感、责任心和文化道德的自觉与制度的刚性约束相互作用的环境,用先进企业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企业制度激励广大职工守纪律、爱集体,牢固树立“主动责任”和“终身责任”理念,增强他们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其长期保持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企业活力的源泉。用企业文化凝聚广大职工,导入“忠诚”、“信任”、“成就”、“绩效”、“责任”、“归宿”等概念和“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思想。要把企业与职工的诉求和价值取向统一在相关制度、规定,以及企业文化中;要把企业“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机制与企业职工“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诉求统一起来。要让基层的群众都始终“忠实、用心”,也就是真实、踏实忠于企业,尽心、尽力做事、做人[10]。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层次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团结进取、改革创新的组织。
参考文献
[1]陈雪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企业的启示交通[J].企业管理,2007,(12)[2]张阳:传统管理谋略的探究与运用——海尔与华为的管理实践探索[J].理论学刊,2004,(12)[3]刘华伟: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7,(02)[4]李启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07,(06)[5]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6]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7冯沪祥: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8]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邓志辉:浅谈当代管理新趋势: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6,(10A).[10]吕巧凤: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论探讨,2004,(3A)
篇四: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启示一、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见龙洞路138号,成立
于一九九六年,是一个从路边小吃店起家,发展成拥有10多亿元资产的全国知名企业,企业现拥有一栋四层的多功能办公大楼及四个生产基地,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员工2000余人,管理、技术人员246人。目前老干妈公司已形成日产量120万瓶辣椒制品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在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如今的老干妈公司,已经成为继贵州茅台、黄果树、贵州神奇之后,贵州省又一张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为什么老干妈能从一个路边小吃店发展为一个知名品牌公司,其成功主要受益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应用。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中的应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顺道、求实。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主观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客观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本文是指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名叫陶华碧,1989年,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开了个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后来,顺应顾客需求,潜心研究麻辣酱,办起了食品加工厂,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从此,走上辉煌之路。2.重人、人和。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老干妈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回家吃饭难,就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每逢员工生日,都能收到公司创始人陶华碧送的一份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员工结婚时,她再忙也必定出席祝贺并亲自当证婚人。老干妈公司能留住员工,员工愿意为公司奋斗,主要在于董事长陶华碧在意员工,把他们当成家庭成员对待他们。3.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老干妈公司最初制定管理制度时,就把讲诚信视为最基本要素。对供货商,许多供货商送货时不结账,拿到公司开出的单据就离开了,想结账时随到随结。对经销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一些经销商在货还未发出时就提前打来货款,希望公司能及时供货。公司按照双方约定时间和数量,保证每一批货定时、定量、保质,从未发生过差错。凭着诚信,陶华碧在同行中赢得了广泛的信誉,企业不断壮大,品牌广为人知,利润逐年增加。她的成功之道,更值得那些学历比她高的大小老板们反思和借鉴!4.利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吕氏春秋?任地》篇说,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利器说是兴邦立业的重要思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前进中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改造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除新增生产线外,还加大力度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力提高。在管理上引入了现代化管理体系,并行之有效的实施,企业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5.对策。我国有一句名言: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后,产品的对外销售成了大问题。公司创始人陶华碧既不懂什么营销策略,也不懂什么广告策划,甚至连名片都不使用,又怎么开拓市场,争取新客户呢?通过分析对内管理的成功,她觉得:对内对外都是与人打交道,都要讲感情。对内,这感情要体现在真上;对外,这感情恐怕就要体现在诚字上了。于是,她专门召开经营管理大会,对员工们说:都说无奸不商,我就偏偏不信,我偏偏要‘宁可人人负我,我决不负客户!’凭着这一点,它为公司广开了财富之门。
6.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节俭,一直贯穿于陶华碧的创业历程中。今天,她当了大老板,自己却一直连轿车都不配,平时出门办事大多去挤公汽、中巴,即使是去税务所交税,也是兜里揣上作为中餐的两个馒头,坐着农用车往返。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1.管理者素质及经营思想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有什么样的要求?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经营思想和理念?是能否办好企业的最根本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要求在这方面就很有参考价值。2.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解决战略决策问题。中国过去的治国或战争中的大量案例及其经验总结,对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只要细细体味与思考,企业家将能从中获得很多灵感与启发,使自己的战略决策不犯或少犯错误。3.管理的另一重大问题是如何待人问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这方面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现代企业要保证企业经营上的成功,可以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获得启示。
篇五: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基于传
统文化。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深深的深入每个中血液,通过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那么等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纵观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下,中国古代人民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萌发了很多卓越的管理思想,既有宏观意义上的治国之道,也有微观意义上的治生之道,它们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结晶,深深着一代又一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古国,中国最早的管理思想起源于原始的农业,在刀耕火种的种植业的根底上逐渐产生了手工业、畜牧业等社会分工管理经营活动,随着社会的开展,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因素下,逐渐形成了以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为代表的早期的管理思想。此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导体系源于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儒家管理思想。
企业管理从简单的角度来理解就有两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管理和事的管理。针对这两方面内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具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的管理特点。
(1)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中国传统思想就是注重以人为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一个“人”字,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非常重视人的价值。纵观历史,在治国管理方面就把人放在
第一位,认为国家的兴亡与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道是“争天下必先争其人”,同时传统的管理思想具有浓烈的民本思想,如由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孔子提出的孔子主张“爱人”、“爱众”、“重民”等人本位的思想。治国方是如此,企业的管理就更应该注重人的管理。在竞争剧烈的商业活动中,企业最短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同时企业管理也是人在管,因此,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以人为本的特点。
(2)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以和为贵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项理论就是以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和为贵是成事的根本原那么,我国传统管理思想主张协调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在内的一切矛盾因素,和气生财是企业生存开展指导,和谐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想要到达的最正确管理状态。
(3)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以德为先的特点。凡事以德为先是古今中外的定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理解为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儒家思想是道德文化的代表。我古代管理国家讲究的是以德治国,管理思想对人们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从此不难发现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点。企业的管理更应该主张德的管理,强调以德服人,古语有言“生而弗有之,为而弗持之,长而弗宰之,此之谓玄德”,管理但不去主宰,不去左右,这才是企业管理中“德”的表达。
从辩证学角度考虑,凡事一分为二,中国古老的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纵观世间百态,管理是在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所衍生的'产物,我国受封建专制统治多年,儒家管理思想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给现代的企业管理带
来了很多消极。首先,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普遍政治化,忽略的企业的最大利益。如企业缺乏独立的一面,表现出政府化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手段、竞争方式、经营理念等受上级部门控制严重,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结构行政化,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行政化。其次,受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现代企业管理普遍专制化,忽略的企业的民主性。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中常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最后,受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机制,现代企业管理重于人情化,忽略了管理。主要表现为,在日常管理中过于注重人情,使得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是用来说、用来看、用来记录,从而导致企业中常常出现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违规现象司空见惯。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现代很多企业遵循以人为本的传统管理思想,把人才视为企业的核心和最珍贵的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到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例如,海尔集团的“盘活资产首先应盘活人”。此外,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积极影响还表现在以和为贵、以德为先等方面,正所谓和气生财,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讲求和谐,再者,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很多企业在管理中注重以德为先的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可持续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同时企业的经营管理更离不开企业文化和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硬性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行为约束,通过企业文化来感染思想意识,鼓舞斗志。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软硬兼施,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互为作用并进行持续改革和创新。此外,规
章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的约束人的行为,追求的是阶段性的工程管理目标,而企业文化那么是长期对人的思想进行熏陶,追求长远效应。企业文化和制度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在树立企业文化和建立管理制度时要融入以人文本的思想,提倡人性化管理,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层次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团结进取、改革创新的组织。
(2)倡导目标性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管理通常把企业目标的实现与人的需求集合起来,其根本出发点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根本管理方式是自我控制。企业的开展在于经营,经营的管理在于工程管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讲求战术性和战略性。与传统管理思想相比,现代企业目标性的管理思想主要表达在把传统方法中的“要我做”和“要我怎么做”转变为“我要做”和“应该怎么做”。
(3)推崇技术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思想。随着科技的飞速开展,技术革命带来了必然的管理革命,正所谓技术和管理是企业开展的双动力,正确处理技术与管理的关系,在提倡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强调管理思想的创新,全面打造以科学技术带动管理创新的新局面。
篇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管理科学与发展论坛系列讨论之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应用综述
2005年12月2日,第二次管理科学与发展论坛讨论活动在全体企业管理研究生的共同参与下如期举行。在第一次论坛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之上,本次活动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并取得了一些积极得成果,也为论坛的进一步开展和后续活动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讨论的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主要管理思想简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对比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讨论期间,各位研究生围绕以上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乏有灵感闪现,妙语连珠,见解独到之处。下面将本次讨论的主要成果汇总如下:一:中国古代主要管理思想简介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具有延续几千年的社会管理的丰富经验,甚至现代西方的许多管理思想理论中都有着对中国代管理思想的学习和模仿。因而中国古代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这份遗产,对于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理论,知道现代管理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对古代的管理思想做以下分类介绍:(一)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
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孔子在《中庸》中提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
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将人作为管理的载体,把“治人”归结成为管理的本质。同时,儒家学派强调用道德感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惩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正如《论语》中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凡事要“以德服人”实行“中庸之道”。此外,儒家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身的管理,“君子务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体现管理者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德行的观点。(二)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将“道”看作是一种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强调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作到天地相合,充分融汇,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道常无为”,因此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实有似无,无为而治,达到一种较高的管理境界,即通过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把社会干涉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在管理艺术上,道家提出独特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原理,运用辩证法的精湛思想证
实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三)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哲学以“法”为中心,讲“法,术,势”相结合。
在执法方面,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韩非提出“上法而不上贤”,认为即使由圣贤来管理国家,也不能离开法律制度,在管理技术和艺术方面,韩非认为统治者必须采用“七术”,虽然其中有些管理权术在道德上不可取,但在实际活动中,都为中国的历代君王所身体力行。此外,韩非认为,帝王之所以为帝王,关键在于有“势”,“势者,胜众之资也”,“势”又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特别强调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以保证管理措施积极推行。(四)兵家管理思想
以孙子为代表的中国兵家思想十分丰富,它以“谋略”为中心,讲“因变制胜”,讲“内修文德,外置武备”。
成书于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中强调,优秀的战争指挥员应该依靠“计谋取胜”,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从整体上把握局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还提出“先动,先算,先知”的三先原则,这些重视战略筹划的思想,对于当代管理者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此外,孙子指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
常形。”要因地制宜,不断变化创新,对当代企业也大有裨益。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现代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得经营哲学,而经营哲学
的好坏又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远见卓识和经营智能,这才是企业灵活运转得以发展壮大的隐性资本。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源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企业家获得经营哲学,增加经营才干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途径,中外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日本京瓷株式会社董事长稻盛和夫就把源于中国儒家的经营智慧“以心为本”当作他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构建自身经营管理哲学的
指导意义:所谓经营管理哲学即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古代的治国之道,无论是政治路线,还是一些具体政策恰恰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儒,法,道三家的治国之道,都把对人的管理作为重点。相比而言,儒家的经营管理哲学比较重视人的心理,情感;道家法家则不大顾及人的各种文化心态。儒,法,道各家的经营管理哲学具体内容比上面说的丰富的多,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作为思想资料,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的形成,当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外,墨家主张君臣上下高度一致,主张
启用贤才,节约开支,主张再物资功利基础上建立彼此想爱得人际关系,对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的建构也有借鉴作用(二)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领导人的修养和领导,管理技
巧的指导意义:再全球化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复杂,对企业的领导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古代的诸多管理思想,诸如对国家管理谋略的探索,多半集中在君主如何治国上。故《荀子》专设《君道》,《管子》专设《心术》,《韩非子》设《主道》等篇,他们对君主如何巩固权势,如何加强自我修养,如何统御部署以至如何养生都有详细论述,这些对企业领导人自身修养的提高,领导,管理技巧的拓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组织运作的指导意义:春秋,战国时期,不但列国政府组织结构不尽相同,就是同一国家往往十年二十年就换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以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这也是诸子论及君道、主术而涉及组织运作内容较多的原因。如法家主要度推动制约组织运作。法家主张集权,君主身边有一个决策层,但最的裁断权绝对控制在君主手中,君主处在政府组织构上层,参与决策的大臣和各只职能部门处于中层,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把最上层的决断落实到基层。因此君主“治吏不治民”,也是“无为而治”。为什么无为而治却能使转自如以至整个组织血络
篇七: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字】思想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史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
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
如表1-1所示:
统御之术
1.在识人上,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中提出识人“八征法”
2在用人上,墨子认为:“奉贤者,政之本也。”《吕氏春秋》提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管子提出了用人的德、功、
能三项基本标准3在制人上,韩非子认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赏罚二术。君之利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用兵之策
1兵以利动2分析态势3先谋后战4避实击虚5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营之道
范蠡总结经商经验,提出了计然之策。计然之策包括“待乏原则”和
“积著之理”。
其他方面
1在管理哲学上,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2在领导方式上,儒家提出“仁政德治”,法家提出“法制刑治”,道
家提出“无为而治”3在系统运作上,古人提出许多运筹谋略,并造就大量传世杰作
4在钱财管理上,孔子主张“崇俭”。荀况提出:“节其流,开起源,
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并形成一些核算制度5在管物上,重视“利器
2.中国管理思想的演进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法家——霸者之道,法制刑治;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的
管理方式。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这三部分管理思想还可细划为以下五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证明:人才是一切之根本!一个不懂得珍惜人才的国家和组织是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的!2.“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3.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普遍贯穿着经权观,“经”指“变中不易的常理”,即管理中普遍的稳定的原则,“权”指“应变的权宜”,即根据时空和势态变化而不断改变着的方法和策略。这种经权观要求“执经达权”,即根据普遍的管理原则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管理方法,最后达到管理目标;同时要求“通权达变”,即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而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德治礼治的恒久之道正是由于不断的变通才得以持久,得以实现的。4.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军事典籍中蕴藏着大量的战略管理思想,这已成为今天军事乃至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思想宝藏。在《孙子兵法》中,孙子着重指出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5.“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是以整体和谐观为基础的。也就是把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促使社会与自然、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管理组织内各种组成之间达到最佳和谐,把管理的各个要素和功能组成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灵魂是和谐观。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大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企业的大量出现进一步出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和不足,也出现了大量的管理问题。中国公司的执行难是由三大原因造成的:1.文化原因:由于文化导致的执行问题制度原因:由于制度导致的执行问题2.人员原因:由于管理水平导致的执行问题。文化原因导致的执行问题:1、中国是一个人治的社会,我们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能人第一,制度第二,而现代企业制度讲究的是“用人要疑”,制度第一,能人第二。2、中国是一种清谈文化,我们讲究“大道无术”,缺乏量化管理传统,而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大道有术——量化管理。3、中国是一种面子文化,我们讲究“以情理服人”,情在前,理在后,而现代企业是一种利益文化,讲究“理情服人”,理在前,情在后。二、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一)人才观念淡薄先讲一个典故: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燕国最为弱小,因此常常受到强国的欺凌。燕昭王继位后,为了奋发图强,计划招聘天下贤士帮助治理国家,增强实力,特向大臣郭槐问计,招贤工作如何着手进行。郭槐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欲出千购买斤千里马,然而三年过去了,没有买到一匹。后来终于发现了一匹千里马,但他派人去购买时,马已经死了。派去买马的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下了这匹死去的千里马。回国后,国王大为恼火:“我让你买的是活马,你花这么多钱给我买匹死马来做什么用?”买马人微笑着答道:“陛下您舍得花五百两黄金去买下一匹死马,何况活马呢?我的这一举动必让天下人都知道您喜欢良马,千里马很快就会得到了。果然,不出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于是,燕昭王就在郭槐的建议下在易水河畔修筑了个黄金台以招纳天下英才贤士。不久,周边各国众多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贤士纷纷来到燕国,并得到重用。燕国的国力也由此大增。这个故事对于现代企业的启示主要是在用人思维。作为一个企业主管,要想把企业做好,必须聚集大批人才。而人才大都有他独特个性和特殊的境遇,这就要求主管既要有独具慧眼发现人才的能力,更要虚怀若谷尊重人才的品格,这样他们才能发挥其所能,帮你的事业获得成功。
中国古代珍惜人才的典故不计其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企业不但要善于发现人才,更要懂得测评人才和管理人才。
现代企业的生存是一种竞争性生存,人力资源自然对企业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对管理的理解,存在着多种观点,现在对管理有一种最简洁而却抓住其本质的定义,即管理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有人批评这一定义过于简陋不周,有失偏颇。他们指责说,按此定义,管理者岂不是什么事不用干,光让别人干,这不成为官僚与寄生者了么?他们建议将此定义补充为:管理就是通过自己和别人把事办成,把管束者自己摆进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别人之所以能把事办成,除了他们自己的努力与贡献,怎能离开管理者筹划、授权、指挥、鼓励、协调、监控等作用的贡献呢?把管理言简意赅地归纳为通过别人把事办成,正是突出地点明了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去管理别人,而不是把自己等同于一个被管理者,和“别人”一个样。这一定义恰恰是强调了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搞好管理,这种管理的贡献和价值将远远超过管理者去做体力的和简单的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
(二)真诚缺乏如今,企业对待消费者的不真诚行为层出不穷,更种欺诈行为更是猖獗,然而翻开中国的历史典籍,其中不乏有关信用无欺的商业规范和严格履行这些规范的“良贾”典范的记载。《周礼•地官•司市》中“贾民禁伪而除诈”。《盐铁论》中载:“古者通商物不豫”、“以礼则工商不豫”。这些论述表明信用无欺的经商之道不仅是必须遵守的商业伦理,而且是能够给经商者带来好处,达到促进流通、利贾利民的有效手段。《史记》中也有“廉贾五之,贪贾三之”的观点,他告诫商人在进行贸易时不要为眼前短暂的小利所迷惑,如果单就某一笔交换的得利来说,可能获利甚微,但在赢得广大顾客的信任之后,货可速售、资金周转快,较之于贪利之贾,总的收获更丰。(三)缺乏和谐发展观思想和谐发展观就是指在个人或集体进行必要活动时,协调的运用并保护社会或其他个体的利益。“自然”是老子哲学,也是道家哲学的中心价值。我们现在说的“自然”,常常指自然界或大自然,但老子哲学中关心的焦点并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老子所提倡的是一种因任自然的态度,也就是让世界万物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去订立一个所谓的标准去干扰、加以约束。老子说:“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话的意思就是,无私也是有私,有私还是有私,所以这世界上一切人的行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的本质。中国古代自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以后,曾多次出现了“治世”或“盛世”的景象,它们都带有明显的“和谐”社会的色彩。我们所说的中国古代和谐社会,一般是指这种地主阶级封建专制集权式的和谐社会。我们今天提出“和谐”现象,探求其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必然同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观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典型事例: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我国现代企业对公益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不少企业认为进行了一两次公益活动就足够了,但没有考虑到公益活动的开展与公司的长远目标相结合,大部分企业均无制度化的社会捐赠计划;不少企业认为进行公益活动将会减少他们的利润。现代企业公益事业的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家熟悉的蒙牛集团,他们以“百年蒙牛强乳兴农”根本目标,利用蒙牛的品牌和效益带动内蒙古贫困地区发展农业,同时,内蒙古政府也免费提供土地为交换,双方实现了互赢。这正体现了老子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思想。此外,现代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回馈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里,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因此,企业应当树立起热心公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加强培育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捐赠意识,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企业才会真心诚意地为公众服务,不会把公益活动的开展流于表面。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除了能获得公众广泛的好评和信赖,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外,还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回报。因此,企业要认识到如果能够为社会公益事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业的发展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支持,企业就可以在授益于他人当中自己也受益,社会效益会直接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飞跃。
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与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特别是在管理思想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是理念的启迪和指导。
古代一个王朝的兴衰与现代一个企业的管理有着很多内在的相似地方,一个王朝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就像现在一个公司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一样。于是中国古代入世的儒家思想,出世的道家思想,无论对古代社会还是现代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人性的共性,因此古代的哲学思想亦可以指导现代人进步。社会管理、政府管理、组织管理、科技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是非常复杂的,要使管理更有效、更成功,就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使之古为今用!让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三、中国现代企业管理问题解决对策(一)人才对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根本作用,所以企业要留住和培养人才,并队人才进行科学的测评。首先,企业留住人才的方法:1.懂得尊重人。任何一个人(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应有的权利理应受到尊重。必须懂得尊重人才。2.发展人。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是企业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一定要让员工能得到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机会,这样他们才有归属感,为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3.凝聚人。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有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仅要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案例:摩托罗拉力求把人才的流失率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这个比率根据整个行业而定。摩托罗拉认为8-10%的人才流失率是很健康、正常的,低于这个比率则公司缺乏新员工的更新,会导致机体缺乏活力。按照工作业绩,摩托罗拉将员工分成最优秀的20%、中间的70%、表现欠佳的10%三类。与其他许多500强公司的看法一样,摩托罗拉信奉“20-80法则”,即80%的价值是由20%的人创造的,20%的员工起着关键的作用。摩托罗拉竭力留住的人才就是这部分人。中间的70%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表现一直很稳定。对于最差的10%,摩托罗拉会逐一做出分析,某些人可能是其工作岗位与之所学或特长不相吻合,通过更换工作职位可以实现他的价值。但公司每年还是会有一定比率的员工被淘汰掉。摩托罗拉会直言不讳地告诉员工,在这个公司的发展可能不太适合,最好的方法可能是去另一家公司,会更有前途。而在过去,摩托罗拉从来不会这么做,大家都好,没有这种差别性,结果业务表现并不理想,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也无法进行奖励。这样就传递给了员工一个信息:一定要有工作业绩。
为能留住优秀的人才,摩托罗拉除了制定合理、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体系外,公司还为特别重要的员工提供特殊津贴。然而,摩托罗拉认为,要成功留住人才,只靠高薪是不行的。为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工作、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摩托罗拉大学是公司重要的一个培训机构,每年向公司员工提供管理和技术培训课程多达几十门。摩托罗拉制定的员工学习政策要求所有员工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这些资源包括:课堂培训,网络教学与培训,自学课程,正式大学教育,工作轮换机会,以及其他一些发展项目。
其次,人事测评对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1)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与事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长期以来,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借助素质测评,不但能发现优秀人才与短缺人才,而且还能明确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个人所长,避人所短,优化组合,开发潜能。(3)有助于劳动人事的优化管理,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管理,包括编制定员、人员招聘录用、人员分配与培训、绩效考核与劳动报酬发放等工作。
如表3-1所示: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项研究显示,70%以上的被调查经理认为,抬高和降低对员工的评价都是故意做的。表些1—1中是这些经理对他们这种做法的解释。结果指出,许多测评制度的有效性是有缺陷的。表1——1故意抬高或降低评价的原因抬高评价认为精确的评价将对下属的动机和业绩有不利影响期望提高员工凭测评结果提薪的合格率希望避免部门不光彩事件的扩散希望避免产生一个消极的、永久的,并可能在将来仍影响员工的负面记录需要对那些业绩仍较低但已付出了很大努力的员工进行奖励避免与某些难以管理的员工对抗希望促进较新式或令人生厌的员工逐步离开该部门降低评价担心员工对其良好的业绩感到惊慌为了惩罚一个顽固的或难以对付的员工为了缩减凭业绩提薪下发数量为了遵守组织不提倡经理给出高评价的规定
(二)诚信企业的建立我国春秋时期孔子以信为其“四教”(文、行、忠、信)科目之一,要求人们讲究信义,作到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①说明信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道德在强调人际交往中要重言诺,守信用,以诚待人,表里如一;其次要求人们的行为要保持一贯性,不能朝三暮四,翻云覆雨。孔子讲的“谨而信”、“谨事而信”、“笃信好学”都是强调这一点。做到守信,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理解、肯定与合作、支持,保证交往能够顺利有效的完成。否则,如果在往来中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甚至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欺诈他人,就会受到别人尤其交往对象的鄙弃、猜疑、回避和疏远等。所以,中国古人曰:“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无论亲疏远近,以诚信待人,自然会得到对方以诚信的回报,不仅能关系畅通,和谐人际关系,在事业有难时,往往亦能得他人的援手相助。如信誉扫地、欺诈成习,即便亲如夫妻或父母兄弟,也难相处。因此,中国传统道德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信义相交,坦诚相待,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信任,避免彼此猜疑、诈骗,反对言行二致、表里不一甚至勾心斗角、口是心非。关于这种道理,西晋思想家傅玄说得好:“讲信修义,人道定矣。君不信以御臣,臣不信以奉君,父不信以教子,子不信以事父,夫不信以遇妇,妇不信以承夫,则君臣相疑于朝,父子相疑于家,夫妇相疑于室。大小混然而怀奸谋,上下纷然而竟相欺,人伦于是亡矣。夫信由上结者也。故人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诲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遇其妇,则妇以信顺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以应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②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始,就已经出现完善的商业或非商业的交换,民间的借贷关系就已经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现和发展,商人的利己心及由此而演化出来的为逐利而为不诚实行为对当时缔创诸子学说的思想者们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影响。尽管他们对商业经济的态度各不相同,但从其对伦理道德及经济政治问题的一系列的论述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交换的伦理思想,正是这些宝贵的政治经济伦理思想,奠定了我国商业信用观的思想基础,对后世商业者的行为特别是儒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作为先驱者们的诚实信用思想的沐浴熏习下,“信用”理念灌输到商业活动中形成中国“良贾”们优良的商业传统。信用也是儒商在交换关系中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诚信原则,要建立一个诚信企业首先要先从企业内部做起:
①于丹《孔子心得》②傅玄(217-278)《傅子》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企业自己指定诚信发展制度。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经营诚信的准则,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职工遵守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企业制定经营的诚信准则是为了使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同步协调,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因此,企业制定经营的诚信准则必须从人性的要求出发,让职工能够接受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把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2.企业要建立经诚信奖惩机制。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经营的诚信环境。例如,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经营的诚信业绩、经营的诚信行为和经营的诚信信仰,提拔、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违反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必须给予必要的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晋商是明清时期称雄于国内外商界500年之久的强大商业集团。诚然,晋商成功的因素和经验不少,然而最根本的还是诚信,诚信为本,利以义制。在道德观念上,山西商人主张道德为先、利以义制,认为经商虽以赢利为目的,凡事则以道德信义为根基,提倡生财有道、见利思义,反对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诚信不欺”是晋商成功的根本,值得当代商界学习借鉴,值得整个社会传承发扬。(三)企业应树立和谐发展观1.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和谐发展观在和谐发展观方面,我们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对中国而言,许多环境问题正是由于科技和经济不发达所造成的,只有积极致力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离开对自然的保护来单纯强调对自然的开发,使开发变成对自然的粗暴掠夺和破坏,必须吸取某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的历史教训,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证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加强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使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一致,让每个员工从自身能够参加到和谐发展的队伍中去,员工的行动才是企业的行动。3.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谋发展科技按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企业,运用高科技代替或减少对自然能源的利用。蒙牛集团就正是利用科学技术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了环境。案例:蒙牛认为:可持续商业模式是要求企业把对环境和社会的双重责任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从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营中持续盈利。成长与增长相辅相成,对企业发展来说缺一不可。成长是又快又好的增长,而单纯增长的增长是不健康的发展速度,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蒙牛重增长而更重成长。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能否构建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领军企业、一个国家能否拥有健康未来的重要指标。身为传统的“三农经济”企业,蒙牛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前沿,投入巨资创建了一个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共赢格局。2006年,在和林生产基地,蒙牛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是目前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零排放。此外,蒙牛斥巨资对围绕厂区的缘河进行改造,经过我们处理的中水流入缘河和水库,水质清澈可以直接用来养鱼。这些水还可以用于周边农牧民以及园区企业灌溉或生产。目前,蒙牛还在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在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蒙牛的中水全部循环利用正在实施中,一些污水工程正随主体工程建设中。除了这些,蒙牛还在事业部规章制度中详细制定、完善企业环保要求,规范生产环节,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蒙牛的产业链条上,从退耕还草到养牛挤奶,从节能减排到循环利用,通过蒙牛精心营造的产业链条,构建了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系统,更在循环中实现了数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300万农牧民的脱贫致富。蒙牛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得到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了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伊森•绍泽博士等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总结
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与的成果,对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组织在对外的竞争过程中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现代企业与组织内部的成绩管理和人员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其思想文化的管理为现代人的进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哲学与理论指导;中国古代技术与实践的进步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现代人更应好好总结经验吸取养份。
参考文献:
1.成君忆:《水煮三国》,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7月版;2.万君宝、王仁培:《财经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期;3.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北京:中信出版社,1981年出版;4.王慧炯、陈小洪:《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5.段从清,董林,王仁志:《企业战略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2版;6.罗峻才:《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7.于丹:《孔子心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8.孙子:《孙子兵法》,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9.黄受安,段福德等:《中国古代九大思想学派集要》,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10.何怀宏主编:《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11.路甬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实质深入探讨和谐发展规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李景源、杨通进、余涌:《论生态文明》,北京:《光明日报》2004年。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篇八: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管理资源。我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为政以德、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管理者行为依然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传统管理思想现代管理以人为本中庸之道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生产等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其中不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纵观人类历史,中国是仅有的一个数千年来从未间断过文明史的古国,中国如此坚固和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无疑是因为这些管理思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现代管理思想不仅源于西方也同时深受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西方管理思想来源于古希腊文明,从20世纪初至今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在近代资本的条件下演变成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西方管理思想偏重于掌握改造自然,早期西方管理思想更多的把人作为工具,这不符合现代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则更注重自然规律和人文社会的有机结合,所谓“道法自然”,可以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长处恰好弥补了西方管理思想的不足,二者的结合无疑为现代管理活动打开了崭新的一页。特别是我国企业管理不应该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由于几千年文化的深层积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管理活动必须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将西方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有机地契合起来,才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
(一)以人为本。儒家是人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人本思想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反对将人动物化、工具化,反对无视人的尊严,反对强加于人。第二,尊重人的利益要求,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对人民进行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以使天下归顺。第三,倡导“仁政”,反对“暴政”,认为统治者应宽厚待民,施以恩惠,以利于争取民心。第四,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认为国家治理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二)“中庸”与“和为贵”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又说“过犹不及”,主张对待事物既不过分,也无不及,采取适中和恰当的态度。中庸的过犹不及不是折中,不是不顾原则、酌盈济虚以求平衡,而是坚持事物判定的标准,是则是,非则非,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
“和”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天人合一”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整体主义的管理思想。“修身”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人格自由,恰恰相反,而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个人束缚在家庭道德上,并进而受制于君臣上下的等级制度中。也就是说在家通过“孝”、“节”两方面维系家庭利益,倡导的是个人绝对服从家庭,是家族本位。在国则是通过“忠”维系国家利益,是国家或社会的本位。“尽忠报国”即是这一思想原则的体现。
三、中国传统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管理重心由“物”转为“人”。儒家对“仁”的强调及对“礼”的推崇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现代的人本管理,从东方到西方,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居仁怀义”,追求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以及员工与顾客的和谐。
(二)坚持中庸之道,把管理目标由“理想”转为“适度”。一是决策目标应由“最优”转向“满意”。传统的管理决策理论追求决策的最优,但经济组织是一个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决策是一种多变量、多约束的行为,而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决策达到最优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合理”或“满意”。二是管理原则应由“极端”转向“适度”。中庸之道不仅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法宝,也是组织管理的方法和思维。管理活动不能理想化、简单化、片面化,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必须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将具体问题放在当时特定的背景、状态和条件下实事求是地加以处理,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三是管理方式方法应切合实际。管理现代企业需要坚持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但是任何管理理论都是基于管理经验的系统总结,都是基于一定的约束条件得出的结论,脱离实践、脱离约束条件就会出现错误。中庸之道告诉我们,不能撇开客观现实与可能,不能无视管理理论的本质、内涵和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进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变革。
(三)坚持统筹兼顾,管理视野由“局部”转为“全局”。一是树立战略眼光。要把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提到全局的高度思考,不能就事论事;要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思考,不能单打独斗;要把当前问题放在发展过程中思考,不能急功近利。二是突出重点。企业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千变万化,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保证在主要领域获得突破,带动其他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三是兼顾各方。在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兼顾企业进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管理是人进行的一项涉及组织和指导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行为,是“人为”过程。在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从中国古代到现代的管理活动的主体思想是注重群体本位而不是个体本位,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特殊主义人际关系,是注重道德教化而不是制度约束。然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同样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既要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要
使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优秀部分得以发扬光大,并且走向世界,为当代世界科学文化和管理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九: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儒家管理思想—“和为贵”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是“和”,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调和、相谐与协调,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认识到了“协调”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后来历代儒家也都肯定并十分重视“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从管理的角度讲,“和”就是协调。因为管理就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就企业来说,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序列、多职能的有机结构。只有把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法国企业家法约尔把“协调”视作是企业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之一,认为“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美国管理学家古里克认为“协调”就是“为了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步调一致,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则进一步把“协调”从一般的管理职能提升为“管理的本质”。这些都说明“协调”即“和”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它的低层次的作用,是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讼”是人际间矛盾的激化。“无讼”是孔子的理想,目的在于缓和矛盾的冲突,是“和”的表现。“和”在管理中的高层次作用,是指企业成员间通过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这是一种互为目的、互相新生的关系,也是“和”管理的高境界表现。“和为贵”已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
要理念。以和为贵的上下级关系“和”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境界。一个企业的“和”,首先应该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和睦关系,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和无寡”。当一个组织内部的上下关系互相协调,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怎么会觉得人少呢?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与员工关系紧张对立,员工三天两头地闹事罢工,或者上班人来心不来,工作不认真尽责,用消极怠工来发泄心中的怨气,那么,这个企业即使人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至少也是效益低下,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笃信“和为贵”处世哲学的华商们,都很善于处理令许多西方老板很感棘手的雇主与员工关系。他们不但在企业中实施仁政,善待员工,而且还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所以,在大多数华商企业里,劳资关系都比较和睦融洽,一般都不会发生工人请愿罢工的事情。当一个企业能“内求团结”,老板和员工能和谐友好,融洽一致,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时,那么这个企业就有了“外求发展”的良好基础。所以,企业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认真地加以倡导和维护,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儒家所提倡的“和为贵”思想对东亚民族影响很深。在日本的企业决策中,也处处体现了“和为贵”的精神。日本管理人员在做出决策时,总要同他们的同级和部下商量,决策往往是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制订出来。这就使得决策者与下级之间能保持紧密的联系和融洽的协作关系。领导意见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决策本身也就成了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过程,同时也为各类人员同样协调地执行决策奠定了基础。因此,做决策虽慢些,可是一旦决策制订以后,推行起来却非常顺利。集体决策为组织关系的协调创造了条件,而协调的组织关系又为决策的高效化提供了保证。团队精神与儒家文化的渊源“仁”是孔子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所谓“仁”,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一般可理解为同情心、友爱心。孔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管理角度看,要把天下治理好,就得使国家、家庭与每个人联系起来,需要人人从自身做起。孟子发展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提出要把仁心“推己及人”,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达到群体的安定协调。先哲们的思想与西方的“团队”意识有异曲同工之妙。团队建设由于日本的成功而在世界范围内大为盛行,很多企业也因
实行团队管理受益不浅。其实,团队管理虽然首先在日本取得成功,但追根溯源,团队精神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儒家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群体本位、团体主义,强调个体的行为不能危及集体的生存和发展,个体应服从集体。特点之二是和谐主义,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存、稳定发展。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中庸主义是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因拥有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英雄群体,从而获得胜利;项羽因不能容忍范增一人,最终自刎于乌江。对于企业来讲,要取得成功,就得靠全体人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和集体主义。今天,大凡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与团队有很密切的渊源关系,以团体主义、群体本位、和谐主义、价值主义、民本主义、中庸之道为基本特色的儒家文化,后来衍生出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不过,现代团队中有一点是儒家文化的缺憾:儒家文化强调人和,但往往容易形成好人主义,顾及面子不愿指出个人问题。而现代团队要求,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而在成员之间互相批评、指出问题、共同促进。由于团队与儒家文化的渊源,在进行团队工作时,培养合作意识,树立团队精神,应该把儒家思想和现代管理学思想结合起来,共同作为团队工作的指导依据。将“和为贵”的思想引入商业竞争中。“和为贵”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来讲也算是“双赢”的上策。由于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西方现代管理中十分强调竞争的作用。在“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竞争战略,夺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创立独家名牌,消灭竞争对手,套住顾客用户等一系列手段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做法。企业为了在市场上求生存,就非要与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强调竞争的思维方式有许多缺陷。为了实现创新的目的,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竞争对手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综合起来,努力扩大并开拓市场,分享其利益。例如布兰登伯格和梅尔巴夫就将其新著命名为《竞争合作》,指出将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是一种革命性的设想。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应当以“和为贵”的思想为指导,探索出一条竞争合作的途径。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将世界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背景下,企业孤
立经营的传统格局正在被打破,企业靠单一的批量生产或规模经营已不再能获得长期利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其他相关群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也就是说,企业的竞争正进入利益共享的合作竞争时代。企业在开拓市场中进行合作竞争、联合竞争、协作竞争是个大趋势,而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重要。如果做个概括的话,就是从单纯的竞争到协作型竞争;从追求独家利润到互惠互利;从独赢模式到“双赢模式”、“多赢模式”。但是仅仅凭借儒家的“和”来对企业进行治理是不可以的,汉代后期独尊儒术造成国力下降。直接导致了国家的分裂。所以在施行儒家的“和”的治理方针的同时也要用法家的“霸道”来加以规束。法家,中国春秋战国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否定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学派这种纯粹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确实是实用的,秦的统一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企业中的规章制度一旦定下来,不遵照执行就是不行。这种管理方法的好处是能够使员工绝对执行制度,但在执行时有点过于古板,缺少沟通的艺术。这里就是缺少术,很容易造成员工的反对情绪。有些企业制度执行不下去,那是因为势。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制度执行部门或人没有得到应该的权力,就是工作机会与金钱所得的处理权,这是没有势;再一种情况是得到了权力却运用不当,这是没有运用好势,等于没有势。法家的立法初是设法让国家强大。现代企业设立制度又何尚不是想让企业壮大。只不过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中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但其运用制度进行管理的理论却不出法家左右。法家强调的是“法治”而非“人治”,其基本立足点是强国。儒家的“和”理论固然高明,但是只“和”无“法”必然使企业内部纪律松散,甚至解体。只用“法治”来治理企业,不可避免地使员工对管理阶层产生不满。认为其对自己的生活漠不关心,自然不会将自己置于主人位置,甚至去破坏企业。企业管理者应该“王霸兼施”在以儒家“和谐”的治理方针的前提下辅以法家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
民,不循其礼。”的思想。
篇十: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wordzl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
-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摘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的今天,国外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应在广泛吸取各种有益文明成果的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的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构建具有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对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开展壮大。关键词:企业管理;传统文化;运用
可修编
-
.
目录
第一章中华传统文化概述…………………………………………1
1.1中华传统文化涵……………………………………………………………11.2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1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思想……………………3
2.1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32.2佛家精神与企业管理…………………………………………………………42.3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6
第三章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8
3.1中庸之道——现代企业定位的基准…………………………………………83.2刚柔并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83.3和气生财——现代企业旺盛的法宝…………………………………………93.4外圆方——现代企业对外的形象…………………………………………93.5正己正人——现代企业指挥的令牌………………………………………103.6自强不息——现代企业开展的动力………………………………………10
.
word.zl
-
.
在整个社会经济开展的进程中,文化和管理渐渐相互渗透、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传统文化是前人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磨砺出来的,其中也许有许多已不适应现代的社会,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智慧却闪耀着永恒的光华。传统文化是前世所留下的瑰宝,不容抛弃。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核〞,对促进我国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芒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1.1中华传统文化涵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
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聚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1.2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
历史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典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鲜明的整体性
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穿,相互影响。整体性把握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出色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树的文化全才。例如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历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开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出色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那么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
1.2.2强烈的时代性
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衍变
.
word.zl
-
.
的过程。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开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自宋代以来,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屡次重大繁荣。然而,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根底上加以创新。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开展。
1.2.3突出的地域性
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局部时间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场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承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创造、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奉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
word.zl
-
.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开展。
2.1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
儒家文化的中心:“仁〞。何为“仁〞?仁是“二个人〞,就是人和人的关系如何协调好的意思,要协调好关系,就需要人的修养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儒家从仁展开,有“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具体容。仁有什么用呢?“仁者爱人〞。现代企业都懂得一个道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竞争。对于人才的重视、引进和培养,各企业费尽心思。但是人才真的像商品买进即可吗?否!人是活的,是有腿可以走的。企业就是找到了适宜的人才,想要留住也并不容易。那么,儒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2.1.1留人在于留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纵观儒家思想,其对于人心的向背十分关注。儒家总结出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要得人心,就是要以德服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君王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使用的手段是“德主刑辅〞,因此,可以推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能够稳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许正是统治者使用了这个正确的方针和手段。现在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不注重心服,采取的方式、方法往往是压服,这是留住人才的大忌。压服的结果常常是“口服心不服〞,最后往往是“压而不服〞,这为企业今后的开展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
2.1.2克己复礼
制度只有自觉服从才能产生最大效用,“克己复礼〞。在儒家的思想中,有一个字很重要,那就是“礼〞,礼就是规矩,中国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企业来说,工作秩序的维持需要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再好的制度也会与个人利益相冲突,因为制度是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而不是为了某一个人。那么,儒家怎么来服从这个“礼〞呢?儒家提倡“克己复礼〞,而且唯此为大。要克己,不从自己的利益出
.
word.zl
-
.
发,不是简单的事情。列宁曾经说过:如果违背了人们的利益,就是几何公理也会受到挑战。因此,人并不是都那么完美的,需要心的自我改造和修炼。儒家把这个提得很高,认为:人要是能够有这种心的修养,能够“正心〞,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开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容实际上在现代企业文化建立中也很受重视,企业文化的基石就是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是要植入每个员工心之中并得到真正认同的!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从企业员工心认同方面下工夫,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植入每个员工的心中。
2.1.3构建和谐
儒家文化是一种“和〞文化,讲究中庸、融合、谦和等等。儒家从人和人的相处,找到一个“仁〞,再从“仁〞开展到“和〞,就是要人们不要无谓的争斗,不要搞耗。和为贵,已经成为儒家的符号。“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那么。儒家已经注意到在阶级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因为有上下贵贱之分,相处中必然有不和谐的音符,如果就此争斗不休,那么将永无宁日。一些企业已经非常重视和正在研究、利用儒家的这个思想,出现了“三和治企〞的观点,这“三和〞就是“人和、物和、利和〞。“人和〞就是企业中的员工要关系融合、身心和谐的开展。“物和〞就是企业生产的开展要和环境相结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利和〞是说企业之间有竞争,更有合作,要树立双赢、多赢的思想,最终达成共赢。
2.2佛家精神与企业管理
佛家精神的核心:“空〞。“空〞是佛家常说的东西,有一首禅语诗,可谓路人皆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家的洒脱确实够水平!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是否也需要洒脱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这种佛家的洒脱更有其深意,是哲学上的否认之否认原理对事物看得更透彻根底上的洒脱。那么如何对待佛家的“空〞,企业管理中又如何借鉴佛家的思想观点呢?
2.2.1禅定
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就是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禅定是指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场,而到至静,才能到达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各种障碍。
.
word.zl
-
.
定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茫茫商海里,真是诱惑多多。每个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遇到利诱却常常就有人失去了理智。学禅的人定力会高,这是因为去除私心的缘故。因此,佛家的禅定与企业家的自身修养是殊途同归。假设是一家企业的当家人能做到禅定,谋而后定。那么,这家企业将会少去许多危机。
2.2.2舍得
“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在传入中国后,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舍得〞这个词,现在一般都是连用,简单的意思就是奉献掉。可是这个词其实是两个词,“舍〞和“得〞。为什么两个词成了一个词了呢?“舍〞是献出,“得〞是得到,想要得到,就要先付出,而付出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一种得到!佛家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任何事情有舍必有得,有得也必有舍。如果你过于迷恋现有的,过于依赖现有的,就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竞争力。作为企业来说,对有员工本钱问题,对外有社会责任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对部员工的待遇百般苛扣,对外部的社会责任千般推卸,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企业不会有良好的声誉和向心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中吸取养分,悟出一些道理,对于国家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舍得,又何尝不是企业的一种境界呢!
2.2.3老实守信
曾看到电影里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和尚被逼问说出秘密的时候,他先是双手合十,高诵佛号,然后慢慢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确实,佛家十分讲究诚信。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无奸不商〞,好似经商办企业就全都不讲诚信,其实这是对企业的错误看法。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信誉的企业一定是不会长久的。从根本上讲,企业还真是“无信无以立命〞呢!佛家讲诚信还有一个支撑,那就是“报应〞。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主席还加上了句“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哲学,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是傻子,都是可骗的。做企业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是做不好的,骗人的事情只要人家发觉了,事情就败露了;事情败露了,企业的声誉就完蛋了。俗话说:“假设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做了骗人的事情,想要人家不知道,那是一种梦想。从骗人的动机出发,到事情的败露,再到害己的结果出来,这是一种循环。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循环,所以佛家总结为“报应〞。当然,这种循环是一
.
word.zl
-
.
个过程,是过程就会有一个时间段,所以短期可能会因为骗人的“造假〞而获得肥厚的“利润〞,但是这一定是无法长远的。
从佛家的洒脱到佛家成就的品格,不难看出,做企业和做人一样,要讲品格〔企业叫品牌〕、讲信誉才会有好结果。
2.3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道家思想的精华:“无〞。在中国,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观点,几乎是人人皆知。道家的“无为〞的第一层意思是:不妄为、不乱来。道家追求的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那就是要求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社会开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而且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工作,那就是“无为〞。人们总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过去我们国家就搞过大跃进,结果呢?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违背自然规律当然要承受教训。“无为〞的第二层意思与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原话为:“但凡现实的东西都是符合理性的〞〕。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开展都会遵循一定的法那么,而随着这个法那么,万事万物的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所以,老子要强调“无为〞,目的是“无不为〞,只有在你真正找到规律之后,你才可能无不为。那么,如何在企业管理当中借鉴道家的思想呢?
2.3.1制度的制定——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非不治,而是顺其事物开展的客观规律,不对其横加干预,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企业的管理需要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而管理制度与管理者的思想、企业的现状和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制定制度犹如国家制定法律,切忌朝令夕改。要想制定的制度有一个长期的稳定性,那就要深思熟虑,不能想起什么是什么。对一个方面的管理出一个制度,可能很容易,但是这会产生一个密合问题,制度和制度之间,涉及的管理容和以前其它的管理容和方式之间,有没有问题呢?在没有对整个系统和格局考虑周全的根底上就出手,那往往会产生“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因此,要善用道家的“无为〞观点,在管理框架上作调整时,更是要慎之又慎。
2.3.2改革、改制——治大国如烹小鲜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具体到治国,有一种具体的做法,那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假设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
.
word.zl
-
.
道德经?第六十章。关于这句话的意思,解释很多,其中一种为: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还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的核心局部,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候。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道家的这种思想观点曾经为汉朝的辉煌和强盛奠定了根底。现在企业集团经常喜欢对下属企业进展改革改制,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上级指令〕,有些却是自己的主动行为。上级指令这里不作讨论,因为没有讨论的余地;自己主动行为,就要考虑周全。现实情况是,一些被改制、改革的企业成了上面权力人物利益和权力再分配的牺牲品,企业改制没有使企业得到应有的开展。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每个企业都会存在自身的弱点,当一种力量强力参加后,其自身弱点也在缺少制约,爆发出一种破坏力,使得整个系统管理的链条发生了断裂,此时,原来的系统破坏,而新的良性系统又不能很快建立,这样,不好的结果就出现了。这类现象非常值得深思。如果真的想把企业搞好,那就应该借鉴道家的观点,“如烹小鲜〞,不要随便起意就弄;企业集团就是对下属企业进展改制、改革,在操作时也不要“一刀切〞地简单设定一个时间点,因为各企业的“火候〞时间不同,你“一刀切〞,怎么可能整好呢!
2.3.3对待人事——水至清那么无鱼,人至察那么无徒
“水至清那么无鱼,人至察那么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问入宫篇?。“水至清那么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人至察那么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企业管理千头万绪,要想一下子什么都管好,那是太乐观的想法。俗话说:“事要一件件的干,饭要一口口的吃〞。考虑到管理力量和管理本钱的问题,管理需要突出重点,不然什么都下手,可能什么都管不好。因此,在一些客观存在的小问题方面,管理者的忍耐也是需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假设愚〞的境界。古人总结的“水至清那么无鱼,人至察那么无徒〞是非常有道理的,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贵在引导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如果管理者不能造就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而是“锱铢必较〞,始终“眼里容不得沙子〞,那么在大局观上就会有问题。作为管理者,可以追求完美,但是理想中的完美和现实中的缺憾,总是存在的。
.
word.zl
-
.
第三章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子兵法?等书。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及其富有个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开展,引起了人们的一番思考。所以,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构建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迫切的也是必然要完成历史性课题。我们应该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成功经历中得出一个根本结论:我国的管理者们不应该单纯的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核〞有机地契合起来,这才是我国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3.1中庸之道——现代企业定位的基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的思想已浸透于中华民族文化肌体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
孔子的思想方法论也就是平常说的“中庸〞,“中庸〞涵十分广泛,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是它主要的容。
“中庸〞思想的核心是在成认事物矛盾对立的前提下为人处世“执中〞,“用中〞,这并不是主观地排除事物的矛盾,因为矛盾有“两端〞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孔子还认为“中〞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提出了“时中〞的概念。“中庸〞载“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思想里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心的对象,“中庸〞思想对现代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朋友、同事、异性交往等关系中有着积极地作用。“中庸〞思想以“〞为做人做事的准那么,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以“诚〞为重。在为人处事中,到达“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也正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和谐〞。所以“中庸〞不但不是老古董,也不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反过来,“中庸〞之道,既是为人处事的根本方法,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开展的辩证思路,企业管理定位的根底基准。
3.2刚柔并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
.
word.zl
-
.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一直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其精华是为人处事随和谦让,当刚那么刚,当让那么让,绝不是匹夫之勇,这是一种心胸豁达的思想境界。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太过锋利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那么马到成功。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一些企业以严厉的制度约束员工,将罚款视为最重要的管理手段,而忽略了教育鼓励作用。在管理过程中人性化欠缺,经常将违章行为的原因归结到员工自身素质的不高,而无视从管理组自身寻找原因。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企业带来无形之中的损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刚性的制度约束员工,以柔性化的手段化解员工与企业间的矛盾,建立一套科学性、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古人云:“矫矫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所以为人处事,最好是“刚柔并济〞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个人与个人之间如此,团队与团队之间也如此,柔是自然之道,柔也是养身之道,柔还是治世之道。由此可见,刚柔相济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3和气生财——现代企业旺盛的法宝
现代国际学术公认,最提倡和谐的古代圣贤是孔子,孔子擅长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展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和气生财〞关键是一个“和〞字,必须强调,“和〞的重要性决不仅仅表现于能够生财,而是渗透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览古今,但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中国历史上的蔺相如,为了社稷久安,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著名京剧?将相和?所反映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千百年一直被世人称道。
商场上的和还有得与失之意。利是前提,得失是目标。在和的前提下双赢才是好生意,单赢的生意无法长久,无法壮大。单赢是短和,是假和,是外表的和,是伪装的和,这种类型的和眼前虽是赢了,从本质上看是彻底的输了,输在诚信,输在德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和谐将成为现代企业旺盛的法宝。
3.4外圆方——现代企业对外的形象
“取象于钱,外圆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事,就要像这
.
word.zl
-
.
铜钱一样,把“方〞和“圆〞结合起来:“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孔〞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那么。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事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事的锦囊。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职场、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做到性格灵活,随“方〞就“圆〞,采取外“圆〞“方〞的处事策略,软硬兼施,能“方〞能“圆〞,“方圆〞有度,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方圆〞兼顾,注意交往中的细节,把握好拒绝别人的“方圆〞技巧,“方〞中有“圆〞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方〞是人格的独立,“方〞是情操的独守,“方〞是自我价值的完善实现,“方〞是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棱角清楚,代表着踏实稳重,坚决执着,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态度。
“方圆之大,之大〞,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这一点,你会觉得游刃有余,工作起来也会轻松自信。企业能做到“外圆方〞,就能把良好的对外形象变成高知名度的无形资产。
3.5正己正人——现代企业指挥的令牌
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就是很好的例证。
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仁。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
试问如果企业的领导层都不正,那么如何能领到好企业在破涛汹涌的商海中前行,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到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谈何去管理下面的人。所以企业的领到人应该先端正自身,这样说出去的话才会有人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那么,率先垂,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足以成为现代企业领导号令企业的权威令牌。
3.6自强不息——现代企业开展的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
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
.
word.zl
-
.
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为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俗谚,那么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普遍化和社会化。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主精神,对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
.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开展,从而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变成推动现代企业开展的动力源泉。
.
word.zl
篇十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P>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过于圆滑的人谁都看不起而且也确实靠不但是作为高级管理人员身居高位要同来自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要与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的人一起工作天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是襟怀坦荡度量恢弘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不要说工作上有所建树可能生计都成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中华文化边缘地带的东亚及东南亚诸国,也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新兴发达国家的次生性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作为具有丰富内涵并且包括许多精华的原生性文化,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早复兴并迅速跨入经济强国之门的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这是由于日本人把中国传统伦理人管理模式与美国现代工业的经济人管理模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造就了日本企业的辉煌。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就是这种辉煌的延续和拓展。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内容吸引并造就了日本企业管理界的精英。
关于企业的根本定位《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中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均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追求和品质。顺手拈来几个中国百年老字号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的定位。如“全聚德”、“德发长”、“信祥和”、“同仁堂”、“荣昌祥”等等,无一不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正当需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均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从企业构想定位,到商品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分销的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欲望,并由此获得利润,同时还要求整个经营全过程都要和消费者和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相符合、相一致。正确处理企业自身利益与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全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双赢乃至多赢。香港李嘉诚先生就曾经力排众议,否决开设赌场的董事会议案。也就是说企业的产品只有是利他的,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经营风格,也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润。
关于企业的组织管理《荀子•王制》中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组成一个群体,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这样的群体成为现实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所谓“分”,即在有大的相同共性的群体中再以小共性划分
;.'
;.
出来的组织。如在企业中,再以组织结构、伦理结构以及管理结构等来划分为不同的小群体。有了这种划分,才能形成人类生存的保证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标志着社会分工化和组织有序化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可以使人类的整体力量得到汇集和放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提出了“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的基石,其中所追求的亲密型的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组织来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润滑剂”,有了紧密的组织架构,就会便于人员和机构的亲密配合,在工作中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无论是在内地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在港、澳、台以及东南亚久负盛名的华人企业,他们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其管理理念和成功经营秘诀的文化底蕴。这种大“群”小“分”的组织管理所带来的最直观的效果就是以“宽容、仁爱、平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再辅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成为华人在海外所创企业的显著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
关于企业的协调管理《论语•学而》中说道:“礼之用,和为贵。”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注重和谐,坚持中庸的协调管理理念是贯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做事不走极端,注重对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孟子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国民间也有“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同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它要求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大智慧,通过让员工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以期达到“保留意见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服务大局”的良好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哲圣贤,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同的事物联系组合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甚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过于圆滑的人谁都看不起而且也确实靠不住。但是作为高级管理人员,身居高位要同来自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要与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的人一起工作,天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是襟怀坦荡,度量恢弘,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不要说工作上有所建树,可能生计都成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和”这个问题上,处理的就非常高明,见地之高,手法之巧,无人能出其右。他主张不争论,而且说“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对内,不争论我们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我国的经济水平才能在近二十年来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一国两制”的大智慧就是息争求和的典范。关键是我们要把我们想要的东西拿回来,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
;.'
;.
职业经理人如何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诸多著名企业家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经理人在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实情出发,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思想中汲取精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思想精髓必须被我们掌握,一个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前者是对我们职业经理人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和提高方法,而后者更侧重于职业经理人的战略思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来源于《周易》中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后来梁启超将此概括为清华大学的校训。电视直播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背景图案就是这八个字。《周易》又称《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智慧非凡。“易”字有两种深刻含义,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首先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易”的写法像“鸟”字,本意是“鸟振翅”。其深刻含义在于“必须像高空中飞翔的鸟一样不停地努力,才能高飞,才不至于跌得粉身碎骨”;其次是“易”字衍生意思中的“变化发展”、“平等亲和”等,也包含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发展完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总的意思只有一点,那就是要达到内外统一。“内圣外王”,讲的是我们个人理想追求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明了我们实现个人理想追求的途径;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实现我们个人理想追求的方法论问题。从古到今,仁人志士无一不是向往个人理想实现和事业成功的。但真正实现这个目的的,历史上确确实实为数不多。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追求很好地统一起来。毛泽东时代要求青年一代要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红”是什么?“红”就是沿着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继续革命的意志和行动。“专”是什么?“专”就是必须要有沿着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继续革命的能力和本领。毫无疑问,这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就连前些年出现在街头卖艺的人也有一句自己的说法,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也就是说,只有个人素质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和谐,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抱负。
要想战胜自我,必须自强不息。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奋发图强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体现。自强
;.'
;.
不息最核心的内容在于不停留不满足于当前的自我,不断地向“更新”的自我迈进。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俗语,则反映的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全民化、普遍化和社会化。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就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源泉。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具备忧患、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时常考虑所处环境,清醒地反思;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有效地预防危机、排除危机;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和毅力,以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行动追求个人素质日臻完善。那种对内不思进取、对外不学无术的人一般来说肯定不会有大的收获。正像俗话说的那样:“付出不一定就会有回报,但没有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
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厚德载物。德是什么?德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古人怎么能说它可以载物呢?《孟子》中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个德行差的人,路只会越走越窄,最终成为一条死路。相反的是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作风严谨、奉公敬业的人,一定是会受到大家的拥戴,死路也会变成活路。德是个人对他人的一种思维和言行,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位,能以善良人的立场来对待他人他事,这样的才能得到周围人的拥护和帮助,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作为职业经理人,德才兼备当然好,有才无德更可怕。俗话说得好,“小胜靠谋,大胜靠德”,那种依靠阴谋诡计暂时达到目的的人,必是短成,不会长久;必是假成,不是真赢;这种类型的成功,是表面的成功,是伪装的成功,眼前是成功的,但本质上是失败了,是彻底的失败了,输在根本,输在德行。
无为而治的战略思维所谓“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它的本质含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思想中,“无为”思想还包括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的要求有所作为的意思。因为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侧重于管理,我认为第一种含义更符合我们的职业特点和要求。
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外诸多大企业家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在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五千年优秀传统思想中,吸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工作。
;.'
;.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古人为什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呢?道理就是做事先做人。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人生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如果你是一个内涵丰富、品德高尚的人,众人就会愿意与你交往合作。换句话说,你也就容易成功。
刚柔——企业管理的方法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中,一直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其精髓是为人处世随和谦让,当刚则刚,当让则让,绝不是匹夫之勇,这是一种心胸豁达的思想境界。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太过尖锐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犹如一块巨石落在一堆棉花上,棉花不仅毫无损伤,相反,刚硬的石头反被棉花轻松地包在其中。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性格刚烈之人,其情绪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可以设想,失去理智的人不可能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
“刚柔并济”是运用智慧来巧妙地为人处世,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个人与个人之间如此,团队与团队之间也如此。柔是自然之道,柔也是养身之道,柔还是治世之道。和蔼谐——企业旺盛的法宝
现代国际学术公认:最提倡和谐的古代圣贤是孔子。古代圣贤擅长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气生财,关键是一个“和”字。必须强调,和的重要性决不仅仅表现于能够生财,而是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览古今,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而度量狭小者,不仅于他人没有好处,就是于己也是没有好处的。历史上睿智的哲人曾证明过,像庞涓那样忌贤妒能的小肚鸡肠者,最终兵败马陵道,贻笑天下。中国历史上的蔺相如,为了社稷长治久安,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著名京剧《将相和》所反映的就是他们间的故事,千百年一直被世人称道。商场上的和还有得与失之意,和是前提,得失是目标。在和的前提下,双赢才是好生意,单赢的生意无法长久,无法壮大。单赢是短和,是假和,是表面的和,是伪装的和,这种类型的和,眼前看是赢了,从本质上看是彻底地输了,输在诚信,输在德行。
;.'
;.
方圆——企业对外的形象“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送给儿子的座右铭。它的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应该像铜钱,外圆而内有方孔。外圆内方,不是虚伪圆滑,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粹,是中国最具有社会良知的人格体现。
“圆”,代表着曲线,从视觉上就具有美感。圆可以减少阻力,代表着顺畅。我们在职场工作,同事间常会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处理意见不一致,如果无原则地争个你高我低,必然大伤和气;相反,如果我们待人和若春风,时常换位思考,用微笑去面对分歧,反而会赢得同事的尊重信任。“方”,是人格的独立,“方”是情操的独守,“方”是自我价值的完善实现,“方”是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棱角分明,代表着踏实稳重;坚定执着,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态度。
“方圆之间,天地之大”,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好这一点,你会觉得游刃有余,工作起来也会轻松自信。
中庸——企业定位的根本
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精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认为它会使天地之间所有的人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万物生长,一片繁荣景象。
《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一书,让人叹服侯为贵经营企业的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扣其两端,允执其中”。这就是中庸之道,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成就了中兴20年的成功。
中兴是中国通讯的巨头,与巨龙、大唐、华为并称为“巨大中华”,一直秉承“牛”文化闻名于业界,他的“森林原理”和“低成本尝试”原则分别代表了中兴的企业认识论和方法论,使企业有效回避了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抓住每个机会。它不仅体现了一种东方的价值观,而且还展示了这种价值观向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领域、市场末端、文化氛围等各个细胞的渗透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立体动态景象,是中庸之道在中国企业中的典型运用。
;.'
;.
松下作为日本企业之首也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认为提倡中庸之道,就是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言,也不搞折中和放弃原则,而以社会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孔孟之道产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期,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管理当然是牵强附会了。用于自己修身养性是可以的,但管理主要是组织群众,没有一套现代管理制度,即使老板是一个圣人也没有人听,恐怕还比不上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津津乐道中国传统管理呢?恐怕不是用于自己的修身养性,而是要求别人修身养性,这看起来好处多多,其实是欺人之谈,不会起多大作用。比如员工希望老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对员工不要太刻薄,不要太霸道。而老板就是要剥削你的剩余价值,他会听你吗?反过来,老板要求员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物质上所得很少,付出很多,成为驯服工具,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孔孟之道一开始就没有多少人听,孔子在世时也没能做什么大官,他的出名是后人炒作起来的。他的那一套一直没有多大用处,如秦国用商鞅变法而强盛,用的是法家。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足可以证明它的生命力旺盛,果真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有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革命的成功,依靠的不是传统文化,不是孔孟之道,而是“外来文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列主义!我们的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为纲。那时候并没有说要融合孔孟之道,倒是说要结合中国的革命实践,出来一个农村包围城市,反把崇尚孔孟之道的蒋介石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搞建设,不是搞运动,不能再搞阶级斗争那一套,但也不至于回到2500年前去找答案。而是把外国好的管理理念“拿来主义”,结合当前现实,得出“初级阶段”管理理论来
;.'
篇十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P> 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各种形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如何进行现代化管理成为了当前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我国的企业发展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接受了很多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但任何管理形式都存在着其局限性。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结合国情,结合中国人们的习性和思维方式。在不断的摸索中,尝试着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找寻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延续中国古代学者丰富的思维智慧,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传承中发展,在探索中进步。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从最开始口口相传的人为管理模式,过渡到现在的借鉴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纯粹技术型管理方式,中国的企业管理受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影响。这虽然是我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红利,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存在。这种古代的企业管理思想虽然未在概念上被明确划分出来,但是确实融入了很多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1.儒家文化。儒家讲究中庸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调一种整体的和谐性。“既无过,也无不及”“贵和尚中”“以人为本”等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程式化的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人性化、多元化的心理趋向过程。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演变为一种整体化管理思想。当一个团队中,一些人处于优势、一些人处于劣势的时候,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团队整体的运行效率就会被这种矛盾所制约,使得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下,人员内部不和谐,形成内耗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然而在中庸之道的逻辑思维下,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他要求团队成员的素质条件均为接近或者比较接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团队内部沟通顺畅,人们相处和谐,企业的管理精神能够在这种模式下顺畅地传达,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自然在这种中庸的状态下得以显现。2.道家文化。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
1
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强调这一点可以在多处哲学性思辨论述中得以展现。比如,“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种思辨性的哲学观念在当前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体现在对团队成员的人文关怀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上。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中的作用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思想,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契机,完善属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汲取精华,结合国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造出和谐共生的企业营商环境,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儒家经典中的中庸之道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做人处事原则中有较为常见的体现。这种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企业经营理念,扩大到整个市场层面就意味着和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企业营商环境。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领导者多接触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将这种中国古而有之的管理哲学运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可以让企业管理焕发新的活力。2.增加企业精神文化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也是团队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历史价值和朴实的唯物辩证主义观念对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将企业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精髓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团队情感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化企业文化底蕴,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创造出属于国人特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特色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为企业员工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员工教育和培训方面,现代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以传统文化思想为导向的员工教育。首先,在新员工入职时,除了有新员工入职导览式培训,还有贴心的座谈会,更有专人的言传身教,使新员工感受家庭的温暖,进而更顺利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其次,针对公司所有员工安排以传统思想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读书会,提升员工的孝亲尊师、善良朴实的传统美德。再次,为提升员工的健康意识,现代企业还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的形式,引导员
2
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的健康全面发展,现代企业还设立了专门的棋社、运动社、影视社等,并开展旅游和运动活动,促进员工的综合健康发展。
4.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邀请国内外企业到现代企业参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国外,应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外政府机构、著名大学及企事业单位的邀请,也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场合宣传“家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行以传统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让企业员工感受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方面,采取了由公司推至家庭,带进社区,面向社会,走向世界的推广方式。一方面,通过多位幸福推广的志工队伍,向社区、学校、社会进行言传身教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海报、网站、播音、内部电视台、论坛等渠道向员工、社会进行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国际传播,向社会宣传其以传统思想为底蕴的企业文化,并得到了大家庭的温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在借鉴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不能摒弃中国的传统企业管理文化。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层面需要学习外国,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传承方面,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以这种特色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道。但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一些观念有所取舍。1.重人情而轻法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法理不外乎人情。古代思想对法治的概念较为模糊,对于法治社会的描述也较为笼统,这就导致了古代思想运用到现代的局限性。众所周知,当前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是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条件下执行的,延用中国古代的这种观念很显然不适合当前企业的合规经营和依法经营。2.重政治而轻利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政治氛围比较浓重,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企业管理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这种企业的管理理念多数是在政治格局的划分和政治角逐中形成,这段时期的企业管理思想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和时代背景,和现代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大相径庭,也有悖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发展目标。所以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其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但是并不适合当前的企业营商环境,不利于打造公平合理的企业竞
3
争平台。3.重专政而轻民主。中国古代哲学与管理学思想中经常会有重视专政而轻视
民主的思想,这是古代封建社会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而对民众进行的思想禁锢,这是封建时代的一大特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早已被取缔,封建思想也被人们所摒弃。现代的企业管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凸显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企业发展的有利作用。将这种专政的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无异于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悲剧的重演。所以对于这种思想的糟粕我们应予以摒弃。由上可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具有独特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即相互关联又彼此对立。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并努力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道路。如果一味地照搬外国管理模式,或者全盘接受中国古代的企业管理思想,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两者并用才能达到好的企业管理效果。
<!--
4
篇十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P> 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1-02-2511:19:18
【摘要】中国古代文化中体现出的管理思想,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并禾过时。本文从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现代企业引言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何种层次、何种规模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管理思想也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一、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综述儒家管理思想—“和为贵”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是“和”,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调和、相谐与协调,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管理思想很早就认识到了“协调”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后来历代儒家也都肯定并十分重视“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儒家思想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也是一种“和”。从管理的角度讲,“和”就是协调。因为管理就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就企业来说,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序列、多职能的有机结构。只有把企业内外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使管理处于有序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成功。法国企业家法约尔把“协调”视作是企业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之一,认为“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美国管理学家古里克认为“协调”就是“为了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步调一致,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则进一步把“协调”从一般的管理职能提升为“管理的本质”。这些都说明“协调”即“和”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它的低层次的作用,是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讼”是人际间矛盾的激化。“无讼”是孔子的理想,目的在于缓和矛盾的冲突,是“和”的表现。“和”在管理中的高层次作用,是指企业成员间通过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这是一种互为目的、互相新生的关系,也是“和”管理的高境界表现。“和为贵”已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和为贵的上下级关系“和”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境界。一个企业的“和”,首先应该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和睦关系,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和无寡”。当一个组织内部的上下关系互相协调,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怎么会觉得人少呢?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与员工关系紧张对立,员工三天两头地闹事罢工,或者上班人来心不来,工作不认真尽责,用消极怠工来发泄心中的怨气,那么,这个企业即使人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至少也是效益低下,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笃信“和为贵”处世哲学的华商们,都很善于处理令许多西方老板很
感棘手的雇主与员工关系。他们不但在企业中实施仁政,善待员工,而且还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所以,在大多数华商企业里,劳资关系都比较和睦融洽,一般都不会发生工人请愿罢工的事情。二、古代激励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激励方法虽然大多都来自于对国家和军队的管理中,但表现为多注重“情”字,强调心“治”,重视精神鼓励。最终实现对民“爱之如父母,则归之如流水”的目的。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在管理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1.重视“情”字,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作为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因素,起作用的机制在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来调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管理的核心在人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如怎样以道德为核心在社会生活及决策管理中发挥作用,将人们引向管理目标,实现统治者的目的,孔子所倡导的仁政与礼治,可谓达到了最高的理想境界。这样做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求治”、“求善”为目的,以人情主义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机制下,“礼”在各种管理行为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功能。而“礼之用,和为贵”,其中促成“人和”的内在机制则是“仁”“仁”作为礼的核心,其基本含义就是“爱人”。这种主张靠领导者榜样身教的力量和道德感化来影响群众达到目标,以心理情感为纽带,以情理渗透为原则,洋溢着浓浓人情味为形式的“德治”方式,体现着高超的管理艺术,起到了无比拟的巨大效果。在现代社会里,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利用人情感应来控制人的行为,是现代管理的高明之处。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社会之需要,并使人们形成较强的群体意识,提高人们对组织的认同感、责任感;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管理组织具有很强的自组功能。因为在人情主义的调控机制下,组织中各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心意感召实现人际互动。这种由情感实现的互动,就是管理系统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控。所以,人际关系在当今的组织管理中占据无法替代的地位。2.大力祟尚、培育职工的团队合力和团队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它强调的是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从而产生出一种群体的力量。崇尚团队精神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这种永不褪色的管理方式,可从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价值取向——义利观即“天人合一”的整体价值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在这一整体价值观中,“义”是指精神价值,是正义、道义,是有利于社会国家、有利于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而所谓的“利”是指物质价值,是指个人的名利、财富、地位等。历代各思想学派在解决“义”与“利”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其共同的努力方向是二者的平衡发展,从而保证国家的稳定。这种“义利合一”观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就是各家所主张的“义以生利”、“以义制利”、“以利制义”。正如孔子所主张的:“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所以,管理者所要履行的
职责就在于:正确处理好“义”与“利”二者的关系,在整体把握中求得共同发展,达到终极目标——义利合一。惟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真正推出模范的行为,制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处于管理系统中的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物质、精神价值。马克思说,协作产生的不是单个劳力相加的效应,而是整体的效应。可以想象,一旦有了这样的团队精神、团队合力,在企业里,员工将企业视为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使出最大的力量。3.提倡、遵循“中庸之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度”,做事达不到这个“度”或者超过这个“度”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揭示了这一真理。所以,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这一管理理论,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抓住时机,严防“过”与“不及”,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呼!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因此,在他看来,“中庸”是最高的品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由于这一思想的影响,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在管理思想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协和观。它以追求管理系统的协调、和谐、均衡为目标,在生产管理上实现“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上实现“天下一家”;在人事管理上实现“知行一致”。它对管理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生产管理中要做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国语·越语》),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在社会管理中“依天顺人”,“敬德保民以配天”,从而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协调。在人事管理上,强调“知行一致”,主张“听其言,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从而做到“知人善任”。要实现上述目标,在管理中实现有效的三、集体案例分析扬子空调有限公司成立之初,采取的是直线式管理模式,其最大的好处是决策层能够亲自掌控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没有过多的中间管理环节,减少多余的层级,快速反应、高效运行,这在企业初期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所要经营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宽泛,原有的组织架构就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于是从2005年起,企业大胆尝试对组织架构进行改革,从原来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变革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成立了5个事业部,在所有事业部之上,成立一个纯粹的职能管理机构---扬子空调总公司,对全公司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事业部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形成了公司内部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划小了核算单元,真正做到了通过组织的分工与协同实现经营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并最终促成总体管理目标的达成,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08年,在原有5个事业部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农业人工环境事业部,更进一步实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在法家看来,一个理想的、足以控制全局的组织结构,必须有一个能决定和支配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设立有这样一个控制中心的的组织系统,是实现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的根本条件。企业的运营,仅有目标和组织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完善的制度是基本的保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制度同样如法律一般。诸葛亮治蜀时曾说过:上下有节,为治之要,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根本无法开展任何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从2005年起,公司加强了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完善和执行,这其中涉及基础规章、信息化建设、流程管理、薪资改革、物资采购、生产制造、质量监控、销售政策等各个方面。2006年,扬子空调总公司提出了建立“四化”企业的管理思想:即建立法制化、规范化、流程
化、人性化的现代企业。2007年以来,公司又先后与国内多家著名的管理机构合作,陆续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MRP采购管理”、“KPI管理系统”、“ERP管理系统”、“IE工程”等多个管理项目,使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得到长足的进步。当然,有制度,就必须要有执行!法家强调:执法有信。用现代管理的话说:就是执行力是法制的保障,即有法必依。没有执行,所有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法家思想认为:管理行为也就是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和需要分析,以求人与组织的和谐,并引导恰当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和对需求的渴望用以实施组织的目标。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现代管理学的控制职能是衡量和校正属下人员的各种活动,从而确保组织目标以及行为达到目标的各项工作得以实现。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重要方面,也是控制责任落实所在。对于包括领导者在内各个层次的人员,控制的职能均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对象包括人、事、行为等在内,因此控制是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基本手段。这里所说的“控制”,就是依照制度的执行过程。我们都知道,一支在战场上的部队,每名战士必须始终保持服从指挥、步调一致,否则永远都打不了胜仗,最终只会被对手消灭。企业也是一样,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下,每一个组织成员都能做到目标一致、方向明确、思想统一、行为规范,这样才能实现员工行为与企业目标的高度统一,否则,企业将始终处在一种混乱状态,最终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直到被竞争对手消灭。
篇十四: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杨宇光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34期
摘要: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孕育处灿烂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更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思想精髓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运用
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人文精神带有很深的儒家文化烙印,即崇尚礼教、修身,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的完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和合精神”。“和合”一词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心,也指事情的协调和顺利。《论语·学而》讲“礼之用,和为贵。”后来,孟子将这一思想作了更深层次的发挥,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而,“人和”超越了“天时”、“地利”,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处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自然精神”。在传统文化思想中,道家以崇尚自然闻名,老子注重天道,把自然摆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是世间万物的母亲,而自然则是道的终极。中古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通变精神”。求新求变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追求,中华文明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就充分体现了“通变精神”所包含的智慧。中国人的“通变精神”在《周易》中得到系统的表达,《周易》的核心理论就叫“穷则思变”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担当精神”。所谓“担当精神”,就是勇于承受,敢于负责的意思。“担当精神”建立在儒家积极入世的哲学基础之上,强调“公利优先”的原则,它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生活依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它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进行不懈的自我更新。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体现着凝聚力。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从未中断过,究其原因,它与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和载体,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机制和基础。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在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能够进行不断的创新。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也蕴含着民族精神生命的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民族文化长期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没有及时的创新,是导致民族精神衰老、陈旧以至丧失生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传统文化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途径
3.1用“和合精神”培养员工的和谐心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追求和睦的民族,实践证明,中国之所以没有蹈其他文明古国的覆辙,与中华民族“和合”的精神密不可分,有了这种“和合”精神,才能大度宽容、和谐相处,遇到苦难和挫折,便能同心同德。当今企业职业道德追求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相敬如宾、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与“和合”精神一脉相承。运用和合精神,培养员工和谐心态,就要把企业成员过分注重功利的道德心态引导到崇德尚义、见利思义的道德价值轨道上来,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引导到以企业集体利益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上来,引导员工正确对待自己、企业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正确对待个性与共性、变革与创新。将仁爱思想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相结合,营造一个以爱换被爱、以奉献博取感恩的和谐人际环境,从而使全体员工不断增强无私奉献、知恩报德、热心服务、真诚奉献精神;员工之间精诚合作、相互爱护、乐行善事;管理者坚持仁爱、仁义、善待下属;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环境,个人潜能、组织活力被最大限度地激活。
3.2用“担当精神”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具有担当精神的人,必然是“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也就是说,在处理公与私、家与国的关系上,要先公后私,先国后家,不会为一己之私近利而远害。这些对现代企业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创业需先敬业,先有对功业崇高而执着的精神追求,才有个人发展成才的通畅。岗位和职业,是个人为之服务和作贡献的基本手段和场所,也是个人实现自己抱负和价值的基本方式。“敬”源于“爱”,敬业需先爱岗,敬业爱岗是爱国爱民和自尊自爱的统一,是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的统一。担当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追求,理当成为现代人确证自身价值和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伦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担当意识和敬业精神。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员工勇于担当、敬业重道、乐业爱岗,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就不能适应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它要求员工敬业爱岗、勤业精业、干一行爱一行,这正是企业文化中必须首先倡导的核心精神。
3.3用“通变精神”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通变的精神意义是,永远保持求新求变意识,永远保持一种创新精神,并不断致力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为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积极的入世哲学和参与精神与现代企业强调全员的开拓精神和参与意识是一致的,这种创新精神正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的动力源自对事业的责任和追求,创新是基于价值、真理、规律的实践活动,最终又通过实践来检验。只有坚持以变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构建创新型生态体系,搭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才能深化精益管理,构建规范的工作秩序,防范经营风险,营造和谐环境,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篇十五: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P> 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经过五千余年的创造和发展,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出了文化和思想,源远流
长.直到现在,不仅在国内,包括全世界,都得到众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推崇。中国传统
管理思想已经被众多领域所接受并且得到很好的运用,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无以复加的贡献。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思想.其中数儒家思想更甚,
它吸取和改造了诸子百家思想,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自汉武帝以来,为历代封建君王
所推崇,成为封建王朝管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儒家思想更注重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在社会的发展中,注重人的作用。根据人的心理理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来协调社会关
系,这些因素往往又与科学的社会管理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就是希
望能够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从而能融入团体,更好的促进团队发展,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如果用现代的管理思想来诠释,就是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
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在我国古代,古人认为,对家、国的管理,除了人口的差异和对象的不同,
其在管理的方式上,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这就容易形成家族管理模式与国家管理的相似。从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慢慢的做大做强,家族企业在沿海等地区慢慢成长.特别是在港澳台,
东南亚等地区愈加明显。在海外,中国比较出名的民营企业,无一不是家族企业。他们的管理
思想无一不和我国传统管理思想有关。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依靠家族或者同乡的帮助而获得成
功。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管理者为组织制定目标和利用组织资源去实现这一目标。而在国家社会
管理中,与企业管理又有很多共通之处,因而这一思想在为代企业提供理念和动力的同时,也为
中国社会提供治理国家理论。
推行目标管理关键在于领导。领导对各项指标都要心中有数,工作不深入,没有专业
的知识,不熟悉生产,不会经营管理是不行的,因而对领导的要求更高.领导与下属之间不是命
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尊重、信赖和相互支持。领导要改进作风、提高水平、民主管理、
善于沟通,在目标设立过程和执行过程中,要善于沟通,使大家的方向一致,目标之间相互支持,
同时领导还要和下级要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并授
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予下级以相应的支配人、财、物和对外交涉等权力,充分发挥下属的个人能动性以使目标得以实现。这不仅需要领导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还与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又有分不开的联系,“仁”的思想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刻”,是宣扬“人类之爱"的管理思想,“爱人"观念加强血缘联系,消除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
其次战略决策作为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其重要性、方法虽然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已经有较多论述,但中国古代无论在治国或战争中的大量案例及其经验总结,无疑对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为现代企业领导战略决策正确和错误导致成功与失败提供借鉴。《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这两本书直到现在都为企业家和管理者们所推崇,也是有着这方面的原因。
同时就像硬币有2面一样,任何事物都是有2面性的,我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并不是十全十美,它也有它自带的劣势。千百年来,中国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总把本阶级的政治利益置于首位,不惜阻碍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久而久之,“政治中心"成为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直接导致了企业行为政府化,使企业常常主动迎合上级行政部门的意愿,甚至不惜牺牲经济利益。企业内部结构也过于行政化。政企不分、政经不分,组织机构和编制同国家行政机构对口,管理规章制度参照国家行政机构标准制定,企业行为中政治任务压倒一切的倾向较为严重,经济色彩大大淡化。同时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行政化。在生产经营中,领导者往往注重行政命令,爱算政治帐,不善于算经济帐。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工作,领导者常常凭主观理想办事,企业不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
目标管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目标商定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其次,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这些正好也和我国儒家思想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很多共通点.所以在实际中推行目标管理时,除了掌握
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具体的方法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工作的性质,分析其分解和量化的可能;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合作精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使目标管理的推行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上;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预期的作用(摘自百度百科)。
中国文明的基本特点是“宽容与友好”—埃德温赖肖尔。他说在科学技术领域西方文明占据明显优势,在对人生终极目标及最高意义的洞察上中国文明则深刻的多。西方管理思想对管理的理性分析格外重视,企业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控制手段实施管理。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完善,企业文化越来越被重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兴起,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立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理念,建立知识型企业的理念,重视知识管理的理念等(摘自《东西方管理思想特征比较》).
所以我们应学习代表西方文化精神的科学管理精髓,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篇十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P> 最后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的健康全而发展现代企业还设立了门的棋社运动社影视社等并开展旅游和运动活动促进员工的综合健康发应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外政府机构著需大学及企事业单位的邀请也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场合宣传家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各种形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如何进行现代化管理成为了当前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我国的企业发展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接受了很多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但任何管理形式都存在着其局限性。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结合国情,结合中国人们的习性和思维方式。在不断的摸索中,尝试着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找寻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延续中国古代学者丰富的思维智慧,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传承中发展,在探索中进步。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从最开始口口相传的人为管理模式,过渡到现在的借鉴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纯粹技术型管理方式,中国的企业管理受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影响。这虽然是我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红利,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存在。这种古代的企业管理思想虽然未在概念上被明确划分出来,但是确实融入了很多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1.儒家文化。儒家讲究中庸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调一种整体的和谐性。“既无过,也无不及”“贵和尚中”“以人为本”等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程式化的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人性化、多元化的心理趋向过程。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演变为一种整体化管理思想。当一个团队中,一些人处于优势、一些人处于劣势的时候,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团队整体的运行效率就会被这种矛盾所制约,使得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下,人员内部不和谐,形成内耗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然而在中庸之道的逻辑思维下,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他要求团队成员的素质条件均为接近或者比较接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团队内部沟通顺畅,人们相处和谐,企业的管理精神能够在这种模式下顺畅地传达,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自然在这种中庸的状态下得以显现。
2.道家文化。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强调这一点可以在多处哲学性思辨论述中得以展现。比如,“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种思辨性的哲学观念在当前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体现在对团队成员的人文关怀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上。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中的作用
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思想,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契机,完善属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汲取精华,结合国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造出和谐共生的企业营商环境,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儒家经典中的中庸之道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做人处事原则中有较为常见的体现。这种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企业经营理念,扩大到整个市场层面就意味着和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的良好企业营商环境。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领导者多接触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将这种中国古而有之的管理哲学运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可以让企业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2.增加企业精神文化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也是团队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历史价值和朴实的唯物辩证主义观念对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将企业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精髓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团队情感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化企业文化底蕴,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创造出属于国人特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特色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为企业员工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员工教育和培训方面,现代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以传统文化思想为导向的员工教育。首先,在新员工入职时,除了有新员工入职导览式培训,还有贴心的座谈会,更有专人的言传身教,使新员工感受家庭的温暖,进而更顺利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其次,针对公司所有员工安排以传统思想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读书会,提升员工的孝亲尊师、善良朴实的传统美德。再次,为提升员工的健康意识,现代企业还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的形式,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的健康全面发展,现代企业还设立了专门的棋社、运动社、影视社等,并开展旅游和运动活动,促进员工的综合健康发展。
4.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邀请国内外企业到现代企业参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国外,应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外政府机构、著名大学及企事业单位的邀请,也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场合宣传“家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行以传统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让企业员工感受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方面,采取了由公司推至家庭,带进社区,面向社会,走向世界的推广方式。一方面,通过多位幸福推广的志工队伍,向社区、学校、社会进行言传身教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海报、网站、播音、内部电视台、论坛等渠道向员工、社会进行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国际传播,向社会宣传其以传统思想为底蕴的企业文化,并得到了大家庭的温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在借鉴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不能摒弃中国的传统企业管理文化。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层面需要学习外国,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传承方面,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以这种特色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道。但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一些观念有所取舍。
1.重人情而轻法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法理不外乎人情。古代思想对法治的概念较为模糊,对于法治社会的描述也较为笼统,这就导致了古代思想运用到现代的局限性。众所周知,当前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是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条件下执行的,延用中国古代的这种观念很显然不适合当前企业的合规经营和依法经营。
2.重政治而轻利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政治氛围比较浓重,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企业管理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这种企业的管理理念多数是在政治格
局的划分和政治角逐中形成,这段时期的企业管理思想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和时代背景,和现代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大相径庭,也有悖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发展目标。所以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其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但是并不适合当前的企业营商环境,不利于打造公平合理的企业竞争平台。
3.重专政而轻民主。中国古代哲学与管理学思想中经常会有重视专政而轻视民主的思想,这是古代封建社会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而对民众进行的思想禁锢,这是封建时代的一大特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早已被取缔,封建思想也被人们所摒弃。现代的企业管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凸显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企业发展的有利作用。将这种专政的思想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无异于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悲剧的重演。所以对于这种思想的糟粕我们应予以摒弃。由上可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具有独特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即相互关联又彼此对立。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并努力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道路。如果一味地照搬外国管理模式,或者全盘接受中国古代的企业管理思想,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两者并用才能达到好的企业管理效果。
推荐访问: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 中国传统 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