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意识形态入侵案例14篇

意识形态入侵案例14篇

时间:2022-11-08 11:42:03 来源:网友投稿

意识形态入侵案例14篇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部队官兵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唐利东陈鹣来源:《学园》2010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时代特征的多样化,在新的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入侵案例14篇,供大家参考。

意识形态入侵案例14篇

篇一: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部队官兵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唐利东陈鹣来源:《学园》2010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时代特征的多样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官兵的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从教育引导、价值取向、“阵地”占领、抵制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意识形态官兵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176-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趋势的经济、文化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军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部队官兵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来自于意识方面的考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

  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网络全球化使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意识形态渗透更加便捷

  互联网的出现,一些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良信息快速涌入军营,使得影响部队官兵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显得十分便捷,对意识形态渗透的宣传也变得简便易行。

  2.意识形态封锁更加困难

  网络使西方国家占据“信息强势”,西方意识形态利用互联网发布黑色信息,面对夹杂意识形态渗透的海量信息的涌入,还没有更有效的过滤可控手段,部队官兵正在受到一些“不良信息”或“有害信息”的全面包围。

  3.意识形态入侵更加隐蔽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一些网络虚拟组织,如“研究会”、“培训中心”、“研究中心”等作掩护,来宣传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企图以“和平演变”方式,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动摇嬗变,以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部队官兵在西方意识形态无形渗透当中,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必将受到激烈冲击。

  二社会体制迅速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使得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革,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的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

  1.社会思潮多样化带来部队官兵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复杂化

  在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社会思潮出现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官兵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思想的认同,扰乱了官兵思想,导致了部分官兵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意识形态认同思想的复杂化。

  2.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部队官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带来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也导致了分配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从个体上影响了部队官兵价值取向的形成,部分官兵出现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从而使官兵一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等精神有所弱化。

  三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带来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将从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领域进行渗透、干扰和包围,部队官兵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毫不例外,将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全面挑战。

  1.对官兵的政治理想信念进行“削弱”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面临的政治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而与此相对应,资本主义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他们还利用这一时机,大力鼓吹和宣扬资本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抛售“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等西化、分化思想,企图削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和官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

  2.对官兵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解”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意识形态利用信息强势霸权,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推广其文化和生活方式,大肆渲染其“全球化意识形态”;实行全球贸易的文化“配售”,以某种文化新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扩张;消费主义文化随着资本的扩张直接开始影响官兵一致生活方式,欲使社会文化向享乐主义文化偏航,以诱发官兵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来“消解”官兵的主流意识形态。

  3.对官兵的传统文化认同进行“淡化”

  西方意识形态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传统社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象征意义的西方文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而且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官兵一旦身陷其中,就容易淡化部队艰苦奋斗等一些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意识形态领域部队官兵所面临挑战的应对之策

  新的历史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部队官兵必须要面对挑战,找到应对之策,从根本上确保官兵的政治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军魂意识牢固,能够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忠实履行好我军新的历史使命。

  1.在教育引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不动摇

  指导思想是管方向、管根本,也是管灵魂,要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其核心是要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旗帜和灵魂,如果动摇了它的主导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就会因失去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在官兵的教育引导上,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大讲多讲、讲清讲透。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是否定思想的多样性存在。事实上,把握了这一核心,官兵才不会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失去方向,才能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依然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2.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

  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广泛交往进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西方一些糟粕文化和精神垃圾正在大量涌入,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我军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只有坚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实践砥砺、环境熏陶、典型示范等方式培育,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官兵的生活、工作和训练,让其真正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为,切实铸牢官兵的军魂意识,才能使官兵真正做到爱党卫国、爱民奉献、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也只有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官兵的多元价值观才能得到合理调适和规范,官兵的价值选择不至于无所适从,才能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这种思想导向也是激励官兵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篇二: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除此之外明确颠覆中国意识形态的著作和文化产品不可能在中国公开发行西方就将意识形态的内容分散嵌入在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大众文化产品中对我国进行渗透从表面上看中国出版的大部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其实其内部大都嵌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学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避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浅谈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及应对策略

  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顾名思义,是指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对中国的入侵达到非武力方式推翻我国政权的目的。目前意识形态渗透可以分为价值渗透,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利用非政府组织渗透四种方式,其中,西方对中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渗透主要体现在文化渗透上,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形成,其手段的险恶狡诈及造成危害的严重性都不容小觑。

  从现实看,西方文化渗透在高校有着广泛的存在形式,诸如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无不留有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子,但由于多半是以隐蔽的形式出现,进而高校学生一般难以察觉。从调查中发现,国际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接触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报刊杂志、部分影视宣传西方文化内容过多过滥成为大学生尽显眼底不可逾越的现象;再有个别老师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加之对“西化”本质认识不清,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宣扬“西化”思想。

  从以上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渗透的显著特点,即隐蔽性。事实上,当前西方国家输出的“普世价值”、“普世文化”、“大众文化”等大多是暗含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和价值。毋庸置疑,经由“普世”、“大众”等名称的包装和文化修饰,暗含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就蒙上了普世的虚假幻象,在远离其发生的特定环境后就会给人以形式上抽象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这无疑增加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的潜隐性、蒙蔽性,以及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明确颠覆中国意识形态的著作和文化产品不可能在中国公开发行,西方就将意识形态的内容分散嵌入在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大众文化产品中对我国进行渗透,从表面上看,中国出版的大部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其实其内部大都嵌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学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避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如在外语学习中,要想理解语言和进行熟练的交流,就必须掌握西方文化。

  面对西方对中国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冲击,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化解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首先必须引导高校学生认清西方文化渗透的本质,即假文化交流致命,行渗透、颠覆、吞并之实;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对西方文化中意识形态内容的鉴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西方文化所蕴含的精华;第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多科综合,创新教育方法,综合利用多种策略手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事关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也事关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协助学校筑牢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思想防线。

  

篇三: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意识形态斗争下的当代青年

  2014302540013电气一班涂雅丽

  意识形态之争普遍存在。而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贸易、资本、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生活方式的全球流动。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与纷争是如何冲击当前青年的呢?首先,是外来意识形态的入侵,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其一,西方采取多种手段、方式在中国宣扬其错误思潮并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严重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其二,西方通过文化全球化推行文化霸权,冲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欲使更多中国人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俘虏;其三,西方利用宗教对中国大肆进行渗透,企图摧毁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仰;其次,是当代中国青年自身特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表现。在国内,各群体对官方意识形态的认知本就参差不齐,而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呈现被动认可而非主动传播。“我想要的,现在就要,因为,我,不耐烦。”相当普遍的“任性”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去政治化”特征明显,利益问题影响了政治判断。另一方面,政治激进群体虽小,传播力却十分大。而且,“洋八股”之风盛行,导致错误思潮难以得到彻底批判。最后,是正确引导意识形态的巨大压力。管理者希望通过规范青年的思想与行为减缓这种意识形态的“冲击”,而青年们却并没有被宣传、被规范思想的需求。这是最基本的矛盾。自然,在这种形势下,党和政府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那么,作为复杂意识形态斗争下的青年,我们该何去何从呢?首先,当代中国青年须意识到意识形态之争下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担当。当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改革新动力、稳定新挑战、代际新更替、认同新标志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我们不应该消极地、被动地去面对这种复杂的意识形态,采取“随便看看”的冷漠态度,或是抱着“随意为之”的心理人云亦云,也不能激进极端,成为网络推手,或是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偏化、弱化政治事实。当代青年应勇敢地、负责任地面对意识形态之争。其次,当代中国青年须积极配合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增强接收相关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当代青年必须尽量减少这种一味轻视自己的国家、赞扬别的国家的“自我毁灭式”的民族怀疑悲观情绪,心平气和地去看待问题。另外,大学生须增强思想理论学习的热情,不要只热衷于功利性的技术和知识学习,而放松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高校大学生应转变价值观念的功利性倾向,切忌把追逐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仅仅执着于消费与享乐。最后,当代中国青年须将意识形态之争联系实际,从实践中修正认知,到实践中发挥才干。意识形态斗争下,青年不仅仅关注头脑中的观念和意识,也要将其视作一种生活实践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简而言之,它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整体,大学生需要同时将其融入头脑和生活实践,要积极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去判断、取舍,有效获得、理解正确的认知。

  

  

篇四: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部队官兵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唐利东陈鹣来源:《学园》2010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时代特征的多样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官兵的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从教育引导、价值取向、“阵地”占领、抵制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意识形态官兵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176-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趋势的经济、文化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军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部队官兵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来自于意识方面的考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

  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网络全球化使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意识形态渗透更加便捷

  互联网的出现,一些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良信息快速涌入军营,使得影响部队官兵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显得十分便捷,对意识形态渗透的宣传也变得简便易行。

  2.意识形态封锁更加困难

  网络使西方国家占据“信息强势”,西方意识形态利用互联网发布黑色信息,面对夹杂意识形态渗透的海量信息的涌入,还没有更有效的过滤可控手段,部队官兵正在受到一些“不良信息”或“有害信息”的全面包围。

  3.意识形态入侵更加隐蔽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一些网络虚拟组织,如“研究会”、“培训中心”、“研究中心”等作掩护,来宣传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企图以“和平演变”方式,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动摇嬗变,以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部队官兵在西方意识形态无形渗透当中,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必将受到激烈冲击。

  二社会体制迅速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使得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革,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的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

  1.社会思潮多样化带来部队官兵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复杂化

  在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社会思潮出现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官兵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思想的认同,扰乱了官兵思想,导致了部分官兵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意识形态认同思想的复杂化。

  2.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部队官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带来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也导致了分配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从个体上影响了部队官兵价值取向的形成,部分官兵出现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从而使官兵一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等精神有所弱化。

  三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带来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将从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领域进行渗透、干扰和包围,部队官兵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毫不例外,将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全面挑战。

  1.对官兵的政治理想信念进行“削弱”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面临的政治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而与此相对应,资本主义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他们还利用这一时机,大力鼓吹和宣扬资本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抛售“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等西化、分化思想,企图削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和官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

  2.对官兵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解”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意识形态利用信息强势霸权,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推广其文化和生活方式,大肆渲染其“全球化意识形态”;实行全球贸易的文化“配售”,以某种文化新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扩张;消费主义文化随着资本的扩张直接开始影响官兵一致生活方式,欲使社会文化向享乐主义文化偏航,以诱发官兵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来“消解”官兵的主流意识形态。

  3.对官兵的传统文化认同进行“淡化”

  西方意识形态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传统社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象征意义的西方文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而且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官兵一旦身陷其中,就容易淡化部队艰苦奋斗等一些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意识形态领域部队官兵所面临挑战的应对之策

  新的历史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部队官兵必须要面对挑战,找到应对之策,从根本上确保官兵的政治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军魂意识牢固,能够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忠实履行好我军新的历史使命。

  1.在教育引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不动摇

  指导思想是管方向、管根本,也是管灵魂,要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其核心是要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旗帜和灵魂,如果动摇了它的主导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就会因失去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在官兵的教育引导上,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大讲多讲、讲清讲透。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是否定思想的多样性存在。事实上,把握了这一核心,官兵才不会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失去方向,才能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依然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2.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

  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广泛交往进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西方一些糟粕文化和精神垃圾正在大量涌入,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我军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只有坚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实践砥砺、环境熏陶、典型示范等方式培育,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官兵的生活、工作和训练,让其真正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为,切实铸牢官兵的军魂意识,才能使官兵真正做到爱党卫国、爱民奉献、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也只有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官兵的多元价值观才能得到合理调适和规范,官兵的价值选择不至于无所适从,才能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这种思想导向也是激励官兵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3.在“阵地”管理上,坚持用创新理念和先进军营文化占领

  加强思想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抵制渗透,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灌输,关键是要把党的创新理念讲透、讲实、讲活,其根本是要坚定“四信”、唱响“四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念武装官兵头脑,使其掌握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先进军营文化的熏陶与渗透,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先进的不去占领,落后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为此,要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部队“大

  家庭”、“大学校”、“大熔炉”的作用,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塑造人。抓好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军乐队、锣鼓腰鼓队、舞龙舞狮队、溜冰街舞队等各类特色文体骨干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保证基层文化建设能正常有序进行;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军营艺术节”、“军营运动会”、“军营红歌会”等活动,用先进的军营文化来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侵入,从而占领官兵思想意识的制高点。

  4.在抵制渗透上,坚持行政管理与官兵自主防范相结合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全时、全域化,影响意识形态形成的信息也以海量形式涌入军营,要做好抵制渗透,可采取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来控制,减少不良信息的有效传播,严格监管传输渠道,限定网络的使用权限,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加强人员管控和教育,采取疏堵的办法,有效控制互联网的接入和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品流入。但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最关键的是官兵要有自主防范意识,要始终按照胡主席关于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加强提高意识形态斗争能力的建设,注重教育引导,狠抓教育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官兵的自主防范和自觉抵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沁妍、夏光辉.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重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1)

  [2]石云霞.我国当前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3]刘忠厚.浅谈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湖湘论坛,2008(6)

  

  

篇五: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辅导员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3篇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辅导员工作中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还要探索到达他们心灵的途径。辅导员要善于学生分析^p判断、成为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人;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与他们一起感受生活、体验道德成长;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家长的沟通者,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守护者;既要草重学生,更要对学生注入无限的爱,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尊重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是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学生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辅导员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滋润大学生的心田,这样辅导员才能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学生工作对国家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辅导员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出发,为学生的健康

  

  成长和全面成才做好服务,切实强化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辅导员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进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首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1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点做好新情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作为1名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辅导员工作中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2是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还要探索到达他们心灵的途径。辅导员要善于学生分析^p判断、成为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人;与学生展开同等对话,与他们1起感受生活、体验道德成长;辅导员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火伴,是与家长的沟通者,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守护者;既要草重学生,更要对学生注入无穷的爱,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尊重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3是要学为人师,行动示范。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学生更需要的是行动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辅导员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动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这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滋润大学生的心田,这样辅导员才能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点者和带路人。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学生工作对国家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辅导员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从提高人材培养质量的高度动身,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做好服务,切实强化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决定行动,为期4天的思想宣扬工作在丰富多彩的石林现场教学后美满结束。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收获颇丰,本身思想建设、现今时期主流思想、思想宣扬工作等方面都得到了进1步提升。

  

  1、夯实了思想宣扬工作理论知识。1.解决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盲点。通过9月17日马宏敏副教授讲授的《新时期新征程》,更清楚的意想到了意识形态工作中的1些盲点。109大报告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风格建设、纪律建设。党的建设是1项系统工程,必须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根据新情势新要求,下1步要稳步推动“3大主体责任”,即意识形态责任制、基层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责任制,与本职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通过本次培训,结合平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真正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让我意想到意识形态工作时时刻刻产生在我们身旁。李沛林老师的网络安全教育启发了我不论是大到前苏联的解体,还是小到身旁的杂事,网络上对中国1些英雄人物的黑化,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歪理邪说等等行动,都是1种意识形态的入侵,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进1步了解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重要政治责任。要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支部领导班子对医院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支部书记是第1责任人,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引导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1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109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我们做好新情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守。3.清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要进1步提高政治站位,从中国特点社会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从增进改革发展、保护社会稳定的全局高度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谋划意识形态工作。进1步提升做好新情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统1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扬部门组

  

篇六: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詹姆斯?卡梅隆花费十四年耗资5亿美金采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打造出了一部高科技科幻电影阿凡达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3个奖项重新刷新了全球电影票房历史的纪录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27亿美元的影片仅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就有14亿元人民币用2天的时间创造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最快过亿的纪录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摘要

  电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但是电影表现的一切都归根到意识形态中,导演的意识形态也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好莱坞电影通过其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吞噬着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产业,而且对维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阿凡达》作为好莱坞电影中的里程碑,在它高科技的绚丽外壳下,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阿凡达》;美国;好莱坞;意识形态

  FromAvatarofHollywoodIdeology

  Abstract

  Thefilmisacoalitionoftechnologyandart.AlltheFilmsexpressionalcomedowntoideology.Adirector'sideologyalsoreflecttothiscountry'sideology.Globalizationisgrowing.Hollywoodusingthey'reownideology,they'resenseofworthandthey'reculturalandconceptiontodisseminateanothercountry'sfilmdomdevelope,notjustgettingthehugeeconomicinterestalsogobbleupanothercountry'slocalfilmdom.AtthesametimesHollywoodchallengedifferentnationallyculturetraditionandthey'reideologyvalue.AvatarasamilepostintheHollywoodhistory,undertheymagnificentspecialefficiencycover,clearershowstheHollywood'sideology.

  KeyWord:Avatar;theUnitedState;Hollywood;Ideology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目录

  引言...................................................1一、电影的意识形态......................................1二、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表达...............................2

  (一)主题塑造突出主流意识形态.................................2(二)制造神话背景.............................................3

  三、《阿凡达》意识形态分析................................3

  (一)《阿凡达》剧情结构........................................4(二)《阿凡达》剧情的意识形态暗示..............................5

  1.美国中心论.................................................52.个人英雄主义...............................................5(三)《阿凡达》人物形象意识形态暗示............................6

  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9

  2

  引言

  《阿凡达》作为导演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又一史诗巨作,无疑再次代表了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制作的巅峰水平。詹姆斯•卡梅隆花费十四年、耗资5亿美金、采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打造出了一部高科技科幻电影《阿凡达》,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3个奖项,重新刷新了全球电影票房历史的纪录,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27亿美元的影片,仅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就有14亿元人民币,用2天的时间创造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最快过亿的纪录。

  《阿凡达》成熟应用了3D、数码特技、巨幕IMAX三项最新的电影技术,为影片打造了一个高科技的绚丽外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外星探险,进而使观众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影片所传达出的意识形态。

  一、电影的意识形态

  电影在诞生的时候就具备了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承载的有效性和隐蔽性,阿尔都塞在对布莱希特的戏剧进行评论的过程中,便指出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虚幻性,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着世界,也就是说,它像神话一样以颠倒的、幻想的方式反映着现实世界,要认识真实的世界,必须打碎意识形态这面镜子。”[1]“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是人的思想、观念方面的东西,并体现在政治、哲学、宗教、文化、艺术、道德等各种活动之中。”[2]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意识形态是体现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通过政治部门、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措施灌输给自己国家的公民的。“简单的说,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集团公共意识’或者说是‘公众中心言论’,这里的集团可以是指阶级,但更多的是阶级所代表的国家或是利益集团。”[3]

  电影现在已经是文化的生产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所以电影的背后往往包含有作者以及国家或是集团意识形态特征。电影这种综合的艺术文

  1

  化表达方式在当今社会逐渐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最佳装置,尤其是在好莱坞或者是美国电影,电影已经变成文化侵略的主要载体。电影以再现真实的特点让观众与银幕影像成为了一体。电影当中的影像、声音和色彩的直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观众的意识。正因如此,好莱坞电影凭借成熟的制作体系,成功地把意识形态隐藏在电影形象画面的背后,通过各种形象的画面、逻辑严谨的故事、高科技的表达方式等等,隐喻或者潜移默化地传达着他们的意识。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来源于阿尔都塞的重要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凭借人的主观观念,而是根据形象事物来进行阐述,特别是通过电影的结构来起作用,这种结构包括有思维结构、故事结构、表达结构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形象表达隐蔽在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4]“继阿尔都塞之后,让一路易•博德里通过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了电影是以一种基本的意识形态效果为基础的。基于此,博德里借鉴了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认为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并认为摄影机的暗箱操纵使其技术本性掩盖了它们在制造意识形态产品上的用途,更掩盖了它们可能制造的意图。”[5]

  二、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表达

  好莱坞电影往往以一种娱乐产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全球观众面前,好莱坞大片也一直充当着各种商业娱乐的角色,但是,“娱乐绝不是远离意识形态的东西,相反,它是意识形态作用过程中最好的栖息地,这样一个过程包含了对原有内容的维系与对新内容的转化。”[6]所以,纵观美国好莱坞大片,其电影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被深深隐藏在好莱坞的银幕形象之中,在反映历史的过程中,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它将神话、主流意识形态,包裹在百年来孕育出的独特的政治氛围中,看不到,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7]

  (一)主题塑造突出主流意识形态

  在好莱坞电影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好莱坞电影一直在孜

  2

  孜不倦地描述美国历史的传奇,是美国梦塑造的一种形象表达。例如西部片,大家都在为西部电影中的英雄所打动,于是,美国历史上的西部运动进程,成为银幕史上的西部神话,具有冒险精神的个人英雄主义被不断放大、不断延伸,其实这种现象就潜移默化地成为好莱坞意识形态出口的一种成功案例。再比如《阿凡达》中,对外星球资源的掠夺,正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隐喻式表达,也暗喻着前几年美国对中东地区发动的武力侵略。好莱坞电影在制造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脱离对美国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

  (二)制造神话背景

  “美国好莱坞制作出的主流电影,总是可以得到广泛群体的支持,即便是脱离了现时背景,脱离了地域、国家、民族,即使是在表现一个未来时代的故事但是仍然会得到当今时代人们的理解与赞同。”[8]那正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知道如何去制造一个神话故事的背景,让其与当前的社会语境充分结合,从而能够让观众去欣然接受。

  在《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对影片发生的大背景的构思可以说是天马行空。首先是对阿凡达这一外星物种的设计,使人惊异之余又觉得是情理之中、可以接受,就像放大夸张版的人类外加一条可以与潘多拉生物沟通的尾巴。其次是场景设计的独具匠心,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气势磅礴的各种地貌让我们叹为观止,这些种种创意想象都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卡梅隆还花费大量心血系统地制作了《潘多拉全书》,请专业人士为片中的纳威人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外星语,为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动植物用纳威语、拉丁语命名,对几十种植物进行细致地描述,计算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确定外星音乐的三重结构等。这些都为这个科幻片塑造出了一个真实的大背景,简简单单的一个资源开放商与拆迁钉子户之间的故事,在缜密的大背景塑造下,变成了星球大战的神话传奇。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电影故事讲述得是否精彩与一个神奇而吸引人的故事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阿凡达》意识形态分析

  《阿凡达》通过电影技术给观众带来强大视觉冲击后,再通过巧妙的剧情结

  3

  构塑造,让观众与电影内容认同,同时让意识形态的表达隐藏其中。因此我们需要跳出《阿凡达》的制作与技术,分析它的结构,从而发现《阿凡达》表现出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

  (一)《阿凡达》剧情结构

  《阿凡达》剧情涵盖了科幻、冒险、爱情、战争等众多看点,主要围绕主人公杰克·萨利——下肢瘫痪的前海军战士展开。杰克替死去的哥哥到潘多拉星球操纵由人类基因和纳威人基因结合创造出的“阿凡达”生物。他的任务是潜入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内部,说服他们离开纳威人居住的生命之树,从而使RDA公司可以开采出昂贵的“不可得”矿。在探索潘多拉星球的过程中,杰克丛林遇险,得到纳威部落公主娜蒂瑞的解救,并成功进入纳威部落。在跟随娜蒂瑞学习纳威人的生存技能和对潘多拉星球体系的了解过程中,杰克与娜蒂瑞坠入爱河,并开始认同潘多拉星球的文明。与此同时,RDA公司负责人帕克·塞弗里奇和军方代表迈尔斯上校却逐渐失去耐心,决定用武力驱赶纳威人,摧毁他们的家园。杰克和其他有正义感的科学家感到愤怒并决定帮助纳威人反抗侵略。杰克降伏了蝠魟龙,成为受纳威人信任和崇拜的魅影骑士,并通过魅影骑士的号召力联合潘多拉星球上的各个部落来共同对抗地球人的侵略。在艰苦的战斗过程中,圣母爱娃也召唤潘多拉星球上所有的猛兽参加了斗争,最终,杰克带领纳威人取得了胜利并成为一名真正的纳威人。

  《阿凡达》整体还是采用了好莱坞惯用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地球人入侵外星球并想据为己有,地球人控制的阿凡达保卫了外星球。那些通过缜密构思搭建起的客观大背景,只是为了让大众更加轻而易举地理解导演想要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产生共鸣。大胆虚构出的潘多拉星球、潘多拉生态环境、潘多拉生物体系、潘多拉纳威语言,甚至是潘多拉文化,营造炫丽的3D效果等等,只是大大加强了叙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是《阿凡达》的叙事结构本身毫无玄虚,情节链条也是清晰有序:发现稀有矿石资源,清洗纳威族,保卫纳威族,原有族群团结一致赶走了地球人。这种简单的叙事结构让任何受众都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它。导演通过在其中加入新奇要素,目的只是让受众更加紧密地接受其叙事构思,从而接受导演的意识传达,也就是其文化价值

  4

  观念,同时也接受其表达出的意识形态。这种饱满的创意想象以及简单明了的叙事模式在构思阶段就为《阿凡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阿凡达》剧情的意识形态暗示

  1.美国中心论

  美国中心论集中体现在以美国霸权主义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地球资源的掠夺或者是说经济命脉的把控权在电影中往往是在美国人的手中。《阿凡达》也自然而然地塑造了美国是世界资源领导者的角色。编剧构思了一个发生在未来虚拟世界的故事,为了获取潘多拉星球的资源,资本家们联合军方启动了阿凡达计划,用人类和纳威人的DNA进行匹配混血,培养出身高3米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这个背景的构思发生在美国强大的科技支撑下,这就是明显的美国意识形态的隐喻——美国必须承担国际资源开发的先驱者。从飞往潘多拉星球的大型飞船,到融合地球人基因和外星人基因的阿凡达生灵;从飘浮着的神奇的‘不可得’矿石的展示,到科技人员手中随意移动的如玻璃厚度般的显示屏;从随意控制穿梭星球时空的阿凡达与地球人的链接,到复制地球人思想到阿凡达;从受地球人控制的庞大机器战士,到攻打纳威人灵魂树时所展现的战斗群体,无不体现着美国自己编织出的世界第一的完美形象。用自己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来担当世界警察,实行帝国主义的霸权外交,这都是对美国中心论的集中表现。

  2.个人英雄主义

  如《阿凡达》中所呈现的,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通常都是孤军奋战,这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元素——追求个人之自由与平等,主张人应当自立、自强。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了美国军人杰克这一角色上,剧情的几次发展都一直都与杰克的英雄主义行为息息相关。杰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拥有一双健康的双腿,当他第一次与阿凡达配对成功后,他的那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激发了他的英雄主义气节。杰克作为军方的一份子,目的是为掠夺资源的资本家们提供保障。但在与纳威人以及科学家同事们的朝夕相处中,杰克内心的正义感被激发。RDA公司为了尽快开采不可得矿,不断向科研小组施压,再加上美国军方的压力,杰克面临艰难选择,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屈服,为了纳威人的家园,他毅然决然地

  5

  带领同事转移了基地,继续进行与纳威人的沟通交流。杰克个人英雄主意的最终形成是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杰克进入危险的森林,征服蝠魟龙,成为了纳威人所信仰的魅影骑士,并以魅影骑士的身份号召了潘多拉星球的各个部落,大家联合在一起,为了上帝所赋予的平等、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而并肩奋战,影片达到最高潮部分。

  (三)《阿凡达》人物形象意识形态暗示

  影片中主要有四个人物形象:代表人类正义与善良的英雄阿凡达,代表忠诚与爱情的纳威公主,代表邪恶与利益的阿凡达计划指挥官,代表责任与义务的阿凡达计划科学家。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男人与女人的爱情,这几乎是同类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必选要素。阿凡达的产生是美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产物,在科学家眼里是文化发展的和平使者,但在美国军方眼里只是一个经济上的间谍;纳威公主是异族文化的代表,她善良美丽,热爱自然,尊重每一个生灵的存在,这表现了现代人类对原始生态状态的向往和缅怀;阿凡达计划的指挥官,一个是想获取资源利益的资本代表,一个是凭借军事实力去争霸另一种族的邪恶力量代表,这两种人代表美国文化发展中被扭曲的功利心和霸权意识;阿凡达计划的科学家则代表的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科学精神,这种求真的精神在利益与文化的冲突中成为了牺牲品。

  阿凡达在影片中以双重身份出现,作为潘多拉星球的“救赎者”,他英勇善战;作为美国的一名军人,他集中体现出了美国冷血铁面军人背后的善良本性。影片通过阿凡达人物感情的设定,重塑了美国军方的国家形象。同时,美国作为科技的领头羊,也是世界甚至宇宙文明的威胁者,但从《阿凡达》中我们又发现,高科技的武器与实力仍然受制于人性的力量,科学家、战机驾驶员,都最终为了拯救纳威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整体的人物关系进展来分析,影片首先肯定了纳威人文化的自然与真诚,批判了资本家和军人的经济掳夺与文化霸权,同时通过阿凡达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夸张地表现出美国文化的兼容并包、向善和正义的美国神话。

  《阿凡达》中的人物形象都清晰地代表了一种观念、一种取向,看似非美国化的主题思想,但是却又与美国化的意识形态完美结合,这是美国意识形态传播

  6

  的最佳案例。

  结语

  《阿凡达》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或者一部电影产生的奇迹,而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创作与制作的巅峰代表。“总而言之,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表现,对意识形态的书写依赖于创作者对市场的把握,因此影片内容往往是强化已存在的大众观点或行为,无论是对历史真实的消解,还是对时代特征的回应,好莱坞电影总是想方设法地将本国意识形态包裹于电影所创造的影像之中,若隐若现,无处不在。”[9]那么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好莱坞在电影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中,对时代潮流的把握,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无疑是中国电影在未来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启示。

  7

  参考文献

  [1]李讯.外国电影理论文选[C].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550.[2](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1984:120.[3](英)理查德·麦克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靑、何建平、刘辉译,香港:华夏出版社,2005:279.[4](法)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M].孟登迎译,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726.[5]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78.[6]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8.[7](美)托比·米勒.好莱坞与世界[M].蔡如一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3:24.[8]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7.[9]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20.

  8

  致谢

  首先很感谢指导老师鲁向黎讲师,鲁老师从开题报告起,至选题、定题、结构框架、论文写作给予了我很多建设性意见。论文写作中是她带领我徜徉在专业的知识书海中,引领我查阅相关专业的书籍与资料,让我能够很快地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完成论文写作。写作中鲁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感染着我,给我的人生旅途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是她让我明白了耐心与责任心,相信这对我以后的生活与工作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另外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是他们帮助我找到我所需的专业书籍和资料,我的成果有他们的一半血汗。在论文付梓之际,我想最后感谢一下我的母校——平顶山学院,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得很充实和愉快,这里培育了我的气质与素养,是我人生的导航标,我将从这里再次起航。在此,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9

  

  

篇七: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浅谈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及应对策略

  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顾名思义,是指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对中国的入侵达到非武力方式推翻我国政权的目的。目前意识形态渗透可以分为价值渗透,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利用非政府组织渗透四种方式,其中,西方对中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渗透主要体现在文化渗透上,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形成,其手段的险恶狡诈及造成危害的严重性都不容小觑。

  从现实看,西方文化渗透在高校有着广泛的存在形式,诸如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无不留有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子,但由于多半是以隐蔽的形式出现,进而高校学生一般难以察觉。从调查中发现,国际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接触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报刊杂志、部分影视宣传西方文化内容过多过滥成为大学生尽显眼底不可逾越的现象;再有个别老师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加之对“西化”本质认识不清,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宣扬“西化”思想。

  从以上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渗透的显著特点,即隐蔽性。事实上,当前西方国家输出的“普世价值”、“普世文化”、“大众文化”等大多是暗含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和价值。毋庸置疑,经由“普世”、“大众”等名称的包装和文化修饰,暗含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就蒙上了普世的虚假幻象,在远离其发生的特定环境后就会给人以形式上抽象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这无疑增加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的潜隐性、蒙蔽性,以及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明确颠覆中国意识形态的著作和文化产品不可能在中国公开发行,西方就将意识形态的内容分散嵌入在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大众文化产品中对我国进行渗透,从表面上看,中国出版的大部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其实其内部大都嵌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学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避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如在外语学习中,要想理解语言和进行熟练的交流,就必须掌握西方文化。

  面对西方对中国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冲击,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化解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首先必须引导高校学生认清西方文化渗透的本质,即假文化交流致命,行渗透、颠覆、吞并之实;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对西方文化中意识形态内容的鉴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西方文化所蕴含的精华;第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多科综合,创新教育方法,综合利用多种策略手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事关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也事关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协助学校筑牢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思想防线。

  

篇八: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侵略

  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霸权:

  1,意识形态霸权解释:

  意识形态霸权就是文化霸权、文化入侵,将本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通过强制货非强制的手段输入他国,削弱他国民族文化的力量和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日本的动漫、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西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西方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入侵的表现,都属于文化霸权主义。再例如当年日本占领台湾,在台湾消灭汉语,教受日本文化,目的就在于磨灭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意识形态霸权的早期表现。简言之就是在意

  识形态领域搞霸权主义。

  2,好莱坞介绍

  好莱坞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时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是一些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

  好莱坞中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Century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Keith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Pictures)。

  好莱坞不仅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拥有着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牌,引领并代表着全球时尚的最高水平,比如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影片公司、WB(华纳兄弟)派拉蒙等等这些电影巨头,还有像RCAJⅣEInterscopeRecords这样的顶级唱片公司都汇集在好莱坞的范畴之内,这里的时尚与科技互相牵制发展,自然是不造作的,拥有着深厚的时尚底蕴和雄壮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争相模仿。

  好莱坞云集了大批世界各地顶级的导演、编剧、明星、特技人员。好莱坞电影场面的大气、火爆,特技的逼真、绚丽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好莱坞作为电影人的天堂也吸引了中国大批明星和导演,中国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巩俐、周杰伦、李冰冰、刘亦菲、章子怡,日本明星宇野实彩子等,著名导演李安、吴宇森都到好莱坞发展过。

  今天的好莱坞是一个多样的、充满生机的和活跃的市区。它在美利坚合众国文化中已经具有了重大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好莱坞的发展史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电影的发展史。

  下面,就大略分析一下好莱坞电影到底是在哪些方面不声不响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的。

  国旗:配上图片(选择几个)《与狼共舞》:当主角来到边界驻地时,发现驻地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只有破烂的

  国旗还插在地上,随风飘扬。《毕业生》:当达斯汀·霍夫曼跑去他女友那间大学时,俯视镜头前的景物顺序是:

  美国国旗、喷泉、喷泉下的达斯汀·霍夫曼和他身后的教学楼正门。《夺宝奇兵4》:当印第安那·琼斯与凯特·布兰彻驱车进入美国仓库重地时,哨兵

  站上便插着美国国旗。《西雅图夜未眠》:这个不是美国国旗,而是美国地图,不单只在片头片尾出现,

  还在汤姆·汉克斯家里挂着,用来随时教小孩地理。《十二怒汉》:当审判终于结束后,走出法庭,美国国旗高高飘扬。《独立日》:实在不得不提《独立日》,据我看来,它是宣扬美国精神最典型的一部。

  就粗略统计,国旗的镜头足足有6个之多!1、一开场,月球上插着美国国旗,前面是一块碑,写着联合国的话:Wecame

  inpeaceforallthemankind.2、华盛顿硫磺岛战役纪念碑雕塑上飘扬的美国国旗3、脱衣舞台背景都挂着美国国旗4、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当然要挂国旗啦5、不明白四处逃难的汽车干嘛也要插着国旗,大家都是在美国境内嘛6、总统在战机下演讲前,国旗的特写足足有两秒种

  看看这些例子,你就会发现美国国旗真是无孔不入!虽然大多都是一闪而过的镜头,如果你不留意就根本不会察觉,可见美国的爱国主义真是宣扬得不留痕迹,不着一字,尽现风流!其实,除了那些古代戏、星战戏之外,一切发生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后的故事一律有星条旗的身影。我觉得这并不是美国政府刻意要求的,反而是导演们自发的内心感受,这些看似自然又合理出现的国旗,无不体现出他们那种以美国为荣的自豪心情。

  美国中心论:《独立日》:对外星人的反击战由美国人主导,其他国家只有听命的份儿。《世界大战》:火星人率先攻击美国,美国也自觉担当了地球守护者这一角色。《地球停转之日》:外星人也是只来到美国,因为他觉得美国引导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在潜意识里就认定了自己是世界警察,不自觉地担当起世界的领导者,代表地球与外星人交涉

  美国精神:《谍中谍》:英雄主义《完美风暴》:人与自然的英勇搏斗《独立日》:美国式英雄主义,美国式爱国精神《洛奇》:普通人渴望成功

  好莱坞电影中往往不遗余力地宣扬某些人类的美德,比如忠诚、勇敢、负责和自我牺牲,而这些美德又往往以“美国精神”的面目出现。弘扬这些美德正好适应了全球大多数人的胃口,变得所有人都喜欢看,而且在看的同时不自觉地把这些美德与美国人扯上关系。因此,美国人在别国眼中便成了理想人物了。

  先进的社会制度:《十二怒汉》:片中主角纠正了其余人歧视贫民窟的观念,以证据有疑点为由将小

  男孩无罪释放,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美国司法制度的先进性。《刺杀肯尼迪》:虽说片中人物没有成功翻案,但检察官的不畏强权、只求真理的

  执着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司法人员的高尚。《自豪与荣耀》:爱德华·诺顿发现了自己家人参与犯罪,但身为警察的他大义灭亲,

  最终受到美国政府奖赏。似乎给人感觉虽然警察底层腐败不堪,但高层永远是道德榜样。

  《迈克尔·克莱顿》:乔治·克鲁尼屏着良心,斗智斗勇,最终打赢了大财团。无论律师界多么腐败,终有好人在……最近,美国又恢复了拍摄新警察片与政治片的热潮,导演针对政府机器的异化性质的思考、对腐败警察和高官的不信任,拍摄了一系列具有影射意味的片子。但是,这些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出现一个美国人,发现了现实的真相,看出了社会的黑暗,奋不顾身地与之斗争,最终邪不胜正,美国社会改正错误、重现光明。因此,这一类的揭露黑暗片,从另一个方面又更加体现出美国的民主、人道。戈达尔在《英国之声》的声明里说:“当放映一部帝国主义的影片时,银幕是在向人民推销老板的意识形态……”的确,看这些影射片,也是在看导演的人道主义情怀。美国价值观:

  《教父》:家庭观念《独立日》:威尔·史密斯的家就是美国式的完美家庭代表:一座美丽的房子、一辆车、丈夫、妻子、孩子,还有一条狗

  《克莱默夫妇》:妻子极度渴望要一份工作《哈利·波特》:极端个人主义《黑客帝国》:爱的力量大于邪恶在好莱坞片中,普遍存在着美国价值观念,如重视财产、事业;进取心;崇尚工作;家庭观念;重友谊、信用;以爱至上;当然还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这些都是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基本信条。相反,看看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便会发现有多么不同了,如我们不看重财富,而看重品德;我们不求事业上要取得多大成就,只求修身齐家;我们不相信爱能战胜邪恶,而认为对国家的忠诚高于一切;我们没有个人主义,只有集体主义,对于个人则采取中庸之道。然而,看多了好莱坞电影,便会渐渐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反而对自己的有点抵触了。因此,在看电影中,要思考一下美国的价值观真是可取的吗?这种价值观会达到电影中的效果吗?我们的共产党哲学真的是落后的吗?美国梦:《当幸福来敲门》:销售老爸终成金融富豪《阿甘正传》:向着成功奔跑《永不妥协》:单身母亲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相信这种例子不用我再多举啦,几乎每部片都有美国梦的存在。它把美国勾勒成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好像人人都能进入富裕的中产阶级,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但现实真是这样吗?再也没有比美国更好的地方:《碧海蓝天》:主角的妈妈就是美国人,在他看来,美国就是遥不可及的乐土,因此,他对同样来自美国的女友特别感兴趣。《泰坦尼克号》:整船人都蜂拥去美国,寻求美好家园。《谍影重重》:马克·戴蒙一进美国大使馆就受到保护,瑞士警察就不能抓他了,好像美国对本国公民更加重视,美国公民的地位也更高一点。好莱坞电影里总是把美国城市拍得很漂亮,把科技拍得很先进,好像美国就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代表,让人产生去美国定居的欲望。

  现在,随着我们学生看好莱坞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不免会产生崇尚美国的心态,总觉得美国是一个民主、开放、有人权的社会,充满机会,生活丰富多彩,连说话都觉得带点英语才时髦。总之,看着人家银幕上的美国,再看看自己国家,便越看越不顺眼,总觉得人家

  好自己差,反叛思想越来越强。但是美国真的是这样吗?有什么证据证明呢?这一切只不过是导演在镜头前画出来的

  罢了。他们描绘这些美丽事物,本意是想吸引多些观众而已,不是叫我们去相信它,更不是让我们把它与自己国家现状相比较!

  因此,我们要警惕好莱坞电影里的意识形态侵略。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是让动作化为唯美,但美学的暴力则是要把我们的价值观粉碎,把我们的语言系统彻底摧毁,对我们进行灌输,让我们接受导演全部的道德观念。爱森斯坦说过,电影就是有力的宣传武器,它能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一个固定的形象,来宣传我们新社会制度所赖以建立的思想观念,从而强制观众朝一定方向思索。

  这可怕的言论使我惊觉,美国电影并不是仅仅娱乐那么简单,它也把我们的潜意识殖民化了,更把世界美国化了!为此,我衷心希望大家在看好莱坞电影的时候,一定要屏着批判的心态去看,千万不要全盘接受!

  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具体分析

  电影花木兰

  片名:花木兰英文片名:Mulan国家/地区:美国区域:欧美出品:WaltDisneyPictures[us]类型:喜剧冒险动画导演:托尼·班卡福特TonyBancroft巴里·库克BarryCook编剧:RobertD.SanSouci主演:艾迪·墨菲EddieMurphyB.D.·王B.D.Wong米高·菲尔MiguelFerrer哈韦·菲尔斯泰HarveyFierstein帕特·莫里塔PatMoritaGeorgeTakei温明娜Ming-NaHorstBuchholz分级:美国G片长:88分钟上映时间:1998年06月05日国语版制作:DisneyCharacterVoicesInternational,Inc迪士尼国际配音公司导演:彭河

  翻译:涂卫中监制:张云明配音演员:成龙-李翔陈佩斯-木须许晴-花木兰张潮-尧郭政建-宁邵锋-金宝李建义-单于劳力-花弧冯宪珍-花婆婆唐纪琛-媒婆党同义-老祖宗周志强-皇帝李立宏-将军歌曲名单:“荣誉”主唱:王曼丽、叶蓓、白永欣。“沉思”演唱:叶蓓。“自己”演唱:李纹。“为她而战”主唱:邵锋、张潮、张涵予、田二喜、叶蓓。“男子汉”领唱:成龙主唱:叶蓓、邵锋、张潮、张涵予中文版制作:DisneyCharacterVoicesInternational,Inc.(迪士尼国际配音公司)

  剧情: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要以美国的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推广并普及到整个世界。作为美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的美国传媒,已经成为美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动力和美国实施文化扩张、文化霸权的有力工具。在全球化语境下,迪士尼动画公司对中国的“木兰替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进行了改写,刻画出一个典型的美式木兰,使她以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全新形象走入观众的心中。通过对迪斯尼电影木兰的案例分析,本文旨在发现这一故事改写背后的文化霸权现象。而文化霸权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文化霸权就是美国致力于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作为美国文化产业支柱之一的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其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工具。

  若干年前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取材自中国古代经典《木兰辞》,讲述的是中国古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影片充满了富于神秘东方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在全球范

  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影片虽然包涵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保留了大致类似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却对木兰进行了改写,在其身上注入了美国文化内核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和其在被改写的影片中的形象,分析出这是一部包装着古代中国外衣的美国励志片,宣扬的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美国借助电影向全世界推行其文化霸权,所以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方面学会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觉抵制美国文化霸权的侵蚀,保持和保护好我们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独特性。

  “文化霸权”这个词最早是由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来的,它指的是统治阶级将有利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施行于社会各阶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依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愿认同、非暴力的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等手段来实现的。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立奇功的经典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为每个中国人所津津乐道。而取材自中国民间巾帼英雄的迪士尼的电影《花木兰》,将本属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改变为传播西方文化观念的使者,迪斯尼“异化”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它弘扬更多的还是美国精神、西方的价值理念,是美国文化霸权的一种体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杆声,唯闻女叹息。”一一几乎每个中国人上学的时候都背诵过这首流传千古的民歌。中国传统经典故事中的木兰从军主要是为了尽孝,同时也是因为家里实在是没有合适的男性去从军,而且从诗歌中“旦辞爷娘去”这句话中可以推断出她的从军离去是争得了父母的同意的。而迪士尼动画公司对中国的《木兰诗》进行了改写,使一个美式木兰,以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全新形象走入观众的心中。迪士尼影片中木兰是一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在父母开明的教育下,她有着不同于其它女孩的活泼性格和远大理想,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由于叛逆的性格,她无法通过相亲给自己找个理想的丈夫,从而给家庭带来荣耀。而且她的行为似乎常常弄巧成拙,这些都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微召上战场,得知这个消息,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担心父亲会一去不返。于是木兰便趁着午夜偷走父亲的盔甲,假扮成男性,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跟随她一起离开家的,还有木兰“幸运符”,一只不会说话的小蟋蟀。木兰的出走震动了花家的祖宗,祖宗们为保护木兰,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帮助。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由于受伤,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和蟋蟀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为花家争得荣耀的木兰同时也赢得了爱情,和她在军队中并肩作战的将军李翔来到了花家,向木兰求婚。这里的花木兰已不再是中国传统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下贤妻良母的女性典范,而是一个勇于自我抉择生活道路、走出闺房与男人平分秋色的女性形象。西方价值理念的植入,使木兰身上背负了现代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示出与现代人更贴近、更真实的特点。而影片中木兰的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多重性格,更是以全新形象走入观众心中。更有创意的是在《花木兰2》中,创作者又塑造出一个有着现代婚姻观念的花木兰,不仅自己敢于积极追求真正的爱情,还激励深宫中三位公主打破陈规,寻找她们自己的幸福,从而也就了违背了“婚姻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中国传统。在此,我们不难得出,迪斯尼在这部倾注心血、第一次传达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经典故事中所强调的主题精神——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花木兰独立、勇敢、追求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的人生轨迹中所表现出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男女平等”意识的强烈认同。

  迪斯尼“异化”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侵蚀了中国的文化价值。美国电影以艺术为名,正在以强大的影响力推行着其文化霸权。作为观影者,我们都要保持对美国电影的清醒认识和警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独立性。

  花木兰形象变化:

  1.一个勇于自我抉择生活道路、走出闺房与男人平分秋色的女性形象,独立、勇敢、

  追求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的人生轨迹中所表现出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男女平等”意识的强烈认同。

  2.一个有着现代婚姻观念的花木兰,不仅自己敢于积极追求真正的爱情,还激励深宫中三位公主打破陈规,寻找她们自己的幸福,从而也就了违背了“婚姻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中国传统。

  如何抵制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霸权控制:1.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文化市场监管部门的政策性支持,更需要相

  关文化输入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保障。2.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的真实与完整。创新整

  合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3.自觉形成热爱本国文化的氛围,集体团结。培养新型文化传播人才,打造文化名牌。

  

  

篇九: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浅析生活中的文化入侵现象

  现象:这几天又到了圣诞节,我们身边总是可以看到这样的人,或三五成群,或踽踽独行,戴个圣诞老人的帽子,穿着牛仔裤,拿个苹果手机,喝着可口可乐,边走边哼着WhiteChristmas,站在圣诞树前许个愿,然后把圣诞装的自拍发到朋友圈,之后再去看个好莱坞大片,吃顿肯德基……这样的人或事我们身边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因为最近圣诞节的原因,这样的现象出现的更多了。他们大多是90后,属于年轻的一代,他们更加能接受西方文化,他们喜欢看外国影视剧,大多具备一定量的英语能力,其中一部分人愿意去参加托福、雅思考试,去外国深造,或许是外国文化吸引力更强,或许是他们认为外国人民需要他们,要是签证不过,他们会觉得外国人民只是暂时不需要他们,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签证。这些人,我们或许都见过;这些事,或多或少也做过。全部说成崇洋媚外,有点言过其实、以偏概全了,我们对于这些现象也许已经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感觉司空见惯了,圣诞节、可口可乐、好莱坞、肯德基、苹果、宝洁……我们或许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本来就应该如此,可这些社会现象却并不止表面所浮现的那样。

  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它在特定的社会中历史地存在,并作为历史而起作用。1没有不借助于主体并为了这些主体而存在的意识形态,所有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把具体的个人构成为主体。因此主体从来就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一切意识形态都是通过主体畴的作用,把具体个人询唤或建构成具体主体的。意识形态对主体的建构是通过对个体的询唤而实现的。社会上的每个

  “个体”,即使在出生之初,就已经被赋予了各种意识形态的期望,各种外界的影响伴随每个“个体”的终生。这种“询唤”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刺激一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教化”和“暗示”的过程。“询唤”不可能直接造就“主体”,必须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认同”,才能产生对自我形象的确认,进而形成一种想象性的关联,使每个社会个体同社会整体结成紧密的关系。随着生产关系的不断重复和深化,由此产生的特定的观念意识又通过不同的表达渠道(如广播、电视等等)向广大的社会个体进行灌输,使得个体倾向于将意识形态机器的观念灌输当作是自我的自由选择,从而深刻地影响了社会个体的观念乃至价值取向。2而意识形态是前科学3,是一种虚构的虚假意识;但是

  啊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01页

  2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1期

  3也称为迷思概念”或另有概念”,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称为

  自发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由

  它也不是简单的谬误,而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力量,是社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方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中国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积极培养中国人对西方社会

  的认同感的同时,还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并散布“西方文化中心论”,使一些中国人特

  别是很多年轻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侵蚀,从而使我国民

  族传统文化受到极大打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极大的被削弱了。美国电影,是展

  现美国意识形态的重要武器。至今的美国电影,仍是国人所欣赏的外国“大片”。不少

  大制作,远如《乱世佳人》,近如《泰坦尼克号》,都令人津津乐道。至于电影的奥斯卡

  奖,更是国际电影界一年一度的盛事;美国饮食,是展现美国饮食文华的利器。最早是“可

  口可乐”的饮料。改革开放以后,可乐几乎占领了中国软饮料的半壁江山。继而是麦当

  劳和肯德基等的快餐店,在神州遍地开花。现在连星巴克的咖啡店也开得大街小巷处处

  皆是。这种美式饮食文化,“俘虏”了中国亿万的青少年儿童;到美国留学,成为中国

  青年学生出国首选,到美国去“镀金”,既是青年人的梦想,也是达官贵人“进军”海外

  的第一步。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考托福,去美国大学留学,现在甚至扩展到中学生;美

  式日常用品,也飞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以人人常用的牙膏为例,美国的高露洁牙膏几乎

  垄断中国的牙膏市场。他们的广告铺天盖地,他们连中国的一些较为著名的牙膏厂也收

  购了,过去还有一些中国名牌,现在都已销声匿迹。日化市场的宝洁几乎伴随着很多人

  的长期生活。别小瞧这些社会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东西,美国文化产品所代表的的美国意

  识形态,我们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美国的这些东西,习惯了他们的饮食,他们电影,他们

  的思维,他们的教育……我们接受着美国附加在文化产品上的意识形态,慢慢的忘记了

  我们本来生活的样子,觉得这些就应该是这样,如今,中国城市中的青年人离不开可口可

  乐、微软、麦当劳、耐克,就像老一代人离不开米饭、土豆、大蒜一样。在美国文化产品

  的冲击下,大多年轻中国人的确是缺乏“护国”4的抵制力,他们,一步一步的改变着自

  己本身,一个一个的影响着这个社会,忘记了本来的东西,习惯着外国的产品,接受着外

  国意识形态对自身的改造,这种潜移默化式的转变,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种主流,而我

  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就这样被外国的意识形态所改变,由个体到社会再到整个国家。

  美国的学者亨廷顿说过:“世界各地的文化分布反映出了权力的分布”。5那么我们

  可以想想美国的意识形态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冲击力有多么大!

  圣诞节的意味

  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这种前概念的存在是必然的。4一种下意识的爱国行为5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岀版社1998版,第129页

  颇为浓厚,它事关信仰,并且还是个舶来品。尽管如此,中国人对它的包容态度却很让人

  吃惊。圣诞节是一个顶峰,大街上、商店里、宾馆中的洋溢着浓浓的圣诞节气氛:身着小

  精灵服装的表演者们敲着传统的铙钹、塑料制的圣诞老人“站”在他的小屋外吹着萨克斯

  

篇十: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侵略

  记得高三时物理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短片,是美国勇气号登陆火星的模拟动画。当视频播到勇气号伸出一个摄像头时,老师把画面暂停下来。然后,他指着贴在摄像头上面的美国国旗说:“美国的意识形态侵略真是无处不在,就连一个小小的摄像头都不放过!不信你看看美国电影,几乎每一部片都有美国国旗的镜头。其实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中国要好得多,我们每间课室都挂国旗,又不见你们望她两眼!”这番突如其来的演讲说得慷慨激昂,听得我们目瞪口呆,从来没想过平时安安静静的物理老师居然是一位如此有正义感的人。经他这么一说,我从此彻底改变了对美国电影的看法。本来我不相信每一部片都有美国国旗的,但留意了之后,星条旗飘扬的数量真是让我反胃。于是,我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好莱坞电影,结果越看越吐血,发现电影中意识灌输不是一般的强,除了国旗之外,还有诸多地方表现出大美国主义的思想,若不仔细研究,还真容易被它影响。下面,就大略分析一下好莱坞电影到底是在哪些方面不声不响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的。国旗:国旗:《与狼共舞》:当主角来到边界驻地时,发现驻地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只有破烂的国旗还插在地上,随风飘扬。《毕业生》:当达斯汀·霍夫曼跑去他女友那间大学时,俯视镜头前的景物顺序是:美国国旗、喷泉、喷泉下的达斯汀·霍夫曼和他身后的教学楼正门。《夺宝奇兵4》当印第安那·琼斯与凯特·布兰彻驱车进入美国仓库重地时,:哨兵站上便插着美国国旗。《西雅图夜未眠》:这个不是美国国旗,而是美国地图,不单只在片头片尾出现,还在汤姆·汉克斯家里挂着,用来随时教小孩地理。《十二怒汉》:当审判终于结束后,走出法庭,美国国旗高高飘扬。《独立日》实在不得不提:《独立日》据我看来,,它是宣扬美国精神最典型的一部。就粗略统计,国旗的镜头足足有6个之多!1、一开场,月球上插着美国国旗,前面是一块碑,写着联合国的话:Wecameinpeaceforallthemankind.2、华盛顿硫磺岛战役纪念碑雕塑上飘扬的美国国旗3、脱衣舞台背景都挂着美国国旗

  4、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当然要挂国旗啦5、不明白四处逃难的汽车干嘛也要插着国旗,大家都是在美国境内嘛6、总统在战机下演讲前,国旗的特写足足有两秒种看看这些例子,你就会发现美国国旗真是无孔不入!虽然大多都是一闪而过的镜头,如果你不留意就根本不会察觉,可见美国的爱国主义真是宣扬得不留痕迹,不着一字,尽现风流!其实,除了那些古代戏、星战戏之外,一切发生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后的故事一律有星条旗的身影。我觉得这并不是美国政府刻意要求的,反而是导演们自发的内心感受,这些看似自然又合理出现的国旗,无不体现出他们那种以美国为荣的自豪心情。美国中心论:美国中心论:《独立日》:对外星人的反击战由美国人主导,其他国家只有听命的份儿。《世界大战》:火星人率先攻击美国,美国也自觉担当了地球守护者这一角色。《地球停转之日》:外星人也是只来到美国,因为他觉得美国引导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在潜意识里就认定了自己是世界警察,不自觉地担当起世界的领导者,代表地球与外星人交涉美国精神:美国精神:《谍中谍》:英雄主义《完美风暴》:人与自然的英勇搏斗《独立日》:美国式英雄主义,美国式爱国精神《洛奇》:普通人渴望成功好莱坞电影中往往不遗余力地宣扬某些人类的美德,比如忠诚、勇敢、负责和自我牺牲,而这些美德又往往以“美国精神”的面目出现。弘扬这些美德正好适应了全球大多数人的胃口,变得所有人都喜欢看,而且在看的同时不自觉地把这些美德与美国人扯上关系。因此,美国人在别国眼中便成了理想人物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先进的社会制度:《十二怒汉》:片中主角纠正了其余人歧视贫民窟的观念,以证据有疑点为由将小男孩无罪释放,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美国司法制度的先进性。《刺杀肯尼迪》:虽说片中人物没有成功翻案,但检察官的不畏强权、只求真理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司法人员的高尚。《自豪与荣耀》爱德华·诺顿发现了自己家人参与犯罪,:但身为警察的他大义灭亲,最终受到美国政府奖赏。似乎给人感觉虽然警察底层腐败不堪,但高层永远是道德榜

  样。《迈克尔·克莱顿》:乔治·克鲁尼屏着良心,斗智斗勇,最终打赢了大财团。无论律师界多么腐败,终有好人在……最近,美国又恢复了拍摄新警察片与政治片的热潮,导演针对政府机器的异化性质的思考、对腐败警察和高官的不信任,拍摄了一系列具有影射意味的片子。但是,这些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出现一个美国人,发现了现实的真相,看出了社会的黑暗,奋不顾身地与之斗争,最终邪不胜正,美国社会改正错误、重现光明。因此,这一类的揭露黑暗片,从另一个方面又更加体现出美国的民主、人道。戈达尔在《英国之声》的声明里说:“当放映一部帝国主义的影片时,银幕是在向人民推销老板的意识形态……”的确,看这些影射片,也是在看导演的人道主义情怀。美国价值观:美国价值观:《教父》:家庭观念《独立日》:威尔·史密斯的家就是美国式的完美家庭代表:一座美丽的房子、一辆车、丈夫、妻子、孩子,还有一条狗《克莱默夫妇》:妻子极度渴望要一份工作《哈利·波特》:极端个人主义《黑客帝国》:爱的力量大于邪恶在好莱坞片中,普遍存在着美国价值观念,如重视财产、事业;进取心;崇尚工作;家庭观念;重友谊、信用;以爱至上;当然还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这些都是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基本信条。相反,看看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便会发现有多么不同了,如我们不看重财富,而看重品德;我们不求事业上要取得多大成就,只求修身齐家;我们不相信爱能战胜邪恶,而认为对国家的忠诚高于一切;我们没有个人主义,只有集体主义,对于个人则采取中庸之道。然而,看多了好莱坞电影,便会渐渐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反而对自己的有点抵触了。因此,在看电影中,要思考一下美国的价值观真是可取的吗?这种价值观会达到电影中的效果吗?我们的共产党哲学真的是落后的吗?美国梦:美国梦:《当幸福来敲门》:销售老爸终成金融富豪《阿甘正传》:向着成功奔跑《永不妥协》:单身母亲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相信这种例子不用我再多举啦,几乎每部片都有美国梦的存在。它把美国勾勒成一个充

  满机会的世界,好像人人都能进入富裕的中产阶级,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但现实真是这样吗?再也没有比美国更好的地方:再也没有比美国更好的地方:《碧海蓝天》:主角的妈妈就是美国人,在他看来,美国就是遥不可及的乐土,因此,他对同样来自美国的女友特别感兴趣。《泰坦尼克号》:整船人都蜂拥去美国,寻求美好家园。《谍影重重》:马克·戴蒙一进美国大使馆就受到保护,瑞士警察就不能抓他了,好像美国对本国公民更加重视,美国公民的地位也更高一点。好莱坞电影里总是把美国城市拍得很漂亮,把科技拍得很先进,好像美国就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代表,让人产生去美国定居的欲望。

  现在,随着我们学生看好莱坞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不免会产生崇尚美国的心态,总觉得美国是一个民主、开放、有人权的社会,充满机会,生活丰富多彩,连说话都觉得带点英语才时髦。总之,看着人家银幕上的美国,再看看自己国家,便越看越不顺眼,总觉得人家好自己差,反叛思想越来越强。但是美国真的是这样吗?有什么证据证明呢?这一切只不过是导演在镜头前画出来的罢了。他们描绘这些美丽事物,本意是想吸引多些观众而已,不是叫我们去相信它,更不是让我们把它与自己国家现状相比较!因此,我们要警惕好莱坞电影里的意识形态侵略。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是让动作化为唯美,但美学的暴力则是要把我们的价值观粉碎,把我们的语言系统彻底摧毁,对我们进行灌输,让我们接受导演全部的道德观念。爱森斯坦说过,电影就是有力的宣传武器,它能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一个固定的形象,来宣传我们新社会制度所赖以建立的思想观念,从而强制观众朝一定方向思索。这可怕的言论使我惊觉,美国电影并不是仅仅娱乐那么简单,它也把我们的潜意识殖民化了,更把世界美国化了!为此,我衷心希望大家在看好莱坞电影的时候,一定要屏着批判的心态去看,千万不要全盘接受!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他们在传播学上的贡献在国内却鲜见评介和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集中在对媒介控制的认识上。他们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通过传播上的操纵和欺骗,大众媒介不仅极为有效地清除了社会文化的否定性,甚至系统地清除了孕育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终造就单向度的人和社会。虽然这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意识形态媒介的批判,但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批判研究;意识形态;大众媒介一在西方学术史上,“传播批判研究不是特指某一体系分明的研究派别,而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主张”[1]。但是,在众多的流派中,法兰克福学派无疑是这类研究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而且也是对传播特别是对大众传播给予最多关注和研究的一个学派,其研究成果往往也是其它流派的理论源头。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研究中,有很多内容与传播有关,因为他们深信传播对获得生存是十分必要的。该学派的学者本杰明(WalterBenjamin)阿多诺(TheodorWAdorno)、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洛文塔尔、(LeoLowenthal)等,均在不同时期对大众媒介(特别是电影和广播等)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批判。这些研究成果,被传播研究的先驱之一拉扎斯菲尔德(PaulLazarsfeld)在《关于管理的和批判的传播研究》(1941)一文中,称之为最早的“传播批判研究”。[2]这些传播批判研究,主要体现在作为媒介组织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两个方面,其论述涉及媒介、传播者、媒介产品、受众及传播体制等问题。在对这些不同问题的研究中,对媒介及其控制的问题的研究在其整个大众传播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家通常不愿把传播与其他因素从它的整体系统中分离出来”[3],而更愿从整体上将自己的理论称为“批判理论”,并竭力与“实证理论”明确区分开来。霍克海默就说过:批判理论不仅“关注现存的生活方式已经制定的目标,而且还关注人类及其所有潜能。……它的目标在于把人从奴役中解放出来”。[4]法伊(BrianFay)在分析中指出,批判理论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方法对整体的现实的社会状况进行批判考察,以此来揭示通常隐藏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的弊端和危害,进而实施变革、加以规范。[5]波洛克和考克斯(PollockandCox)说道:我们“在准备塑造这个世界时阅读这个世界”,在揭示对立利益的冲突中寻找解决矛盾的方式。[6]对此,亚力山大(JefferyC.Alexander)认为:实证理论仅依赖于苍白的“技术理性”,而批判理论则依靠“批判理性”发挥作用;“实

  证理论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接受世界,不相信超越的可能性。与此相反,批判理论把超越作为出发点,”主张按照理想模式来改变世界。[7]因此,批判理论所持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甚至是抗拒现实的立场和态度,并“有一种希望受挫和遭遇困难的意识,......不信任‘中间路线’的思想或话语的‘整体化’模式”[6],但关心社会上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关心各种社会的文化的甚至心理的冲突,试图以一种现世乌托邦来纠正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不公正现象。同样,在传播批判研究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想要做的,也是试图在阅读、审视、评判媒介产业和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分析揭示“病态的”、“畸形的”西方社会的本质和对立力量间的潜在斗争,以及将媒介塑造成意识形态工具的合法化社会基础,并为他们重建理想化的媒介图式提供证据。二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媒介的被控制”,即“谁控制着媒介”、“为何控制”以及“媒介控制什么”、“媒介如何控制”、“控制的后果”等问题的考察上。媒介的被控制,是指国家对媒介的控制;媒介的控制,指的是媒介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舆论控制工具对社会的控制。前者是国家对媒介的控制,后者是国家通过媒介对社会的控制。国家对媒介的控制是对社会进行控制的前提,或者说媒介的控制不过是国家对社会整体实施控制的一个手段而已。因此,“国家干预”理论也就成了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研究起点。从3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在研究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时,就开始了对国家的考察。战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法兰克福学派的国家理论大体上可以据此分为两种,即前一时期的激进的国家理论和后一时期的现实的国家理论。激进的国家理论以霍克海默和波洛克为代表。他们认为,自从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后,也许它存在着成为民主国家的可能性,但就其现实的种种形态而言,它是地地道道的“独裁主义”国家。这种独裁主义国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整个组织的恐怖统治”,以及通过满足国民一定程度的需要而使其“自愿服从”的高超伎俩。无论是法西斯专政的德国和斯大林极权统治下的苏联,还是罗斯福治理下的美国,都是独裁主义国家。这种看法明显地反映了理论家们对社会的绝望心态,深深打上他们苦难经历的烙印。如果说他们的激进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其理论也不可避免地与现实拉开了距离,影响到它的客观性。战后,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中,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形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进而提出了显然更为客观的现实的国家理论。在马尔库塞眼里,独裁主

  义国家“有组织的恐怖”已不复存在,并已转变为“福利国家”,即它通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其生活更为舒适和安逸来对其进行全面控制。换言之,随着硬性控制的消失,软性控制开始勃兴。哈贝马斯则进一步提出“现代国家”的概念。他认为,“现代国家”最明显的发展趋势是“国家干预活动”的增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持续调整,使国家和经济日益混合在一起,因而这种国家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职能。哈氏进一步指出,这种管理并非一种单纯的维持,而是一种主动的有明确意图的塑造。综观法兰克福学派在这两个时期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国家理论发展迅速,其观点也各不相同,对于国家控制的性质和方式也有不同的描述,但他们都认为国家对社会的完全控制是确凿无疑的。因此,独裁主义国家也好,福利国家和现代国家也好,它们对社会的控制只有方式的不同,功能和效果则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说,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在任何国家类型中都是存在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权力对媒介的控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加强了。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就曾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说过:“广播系统是一种私人的企业,但是它已经代表了整个国家权力,……切斯特农场不过是国家的烟草供给地,而无线电广播则是国家的话筒”。[8]毫无疑问,诸如广播、电影等大众媒介是完全受国家权力控制的。它的功能即是在国家控制下发挥的功能,它的力量就是国家的力量。马尔库塞曾驳斥“信息和娱乐媒介”论:“人们真地能将作为信息和娱乐工具的大众媒介同作为操纵和灌输力量的大众媒介区别开来吗”?必须记住,大众媒介乍看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但实质上不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控制等功能的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是不存在的。[9]大众媒介即使作为传播信息和娱乐群众的过程,它也是国家权力对群众进行灌输和操纵的过程。说到底,大众媒介是国家的“话筒”,是权力的工具,它的运作过程是受国家控制与操纵的。三在激进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士眼中,媒介不仅国家的“话筒”、权力的工具,它还是被国家加以利用的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着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职能,维护着国家统治的合法性。“意识形态”作为传播批判理论的重要术语,它源于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特拉西(DestuttdeTracy)的著作,被其看作是“考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10]。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是指由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力量维持的一套骗人的思想,而科学则必须用来发现真理并战胜虚妄的意识形态。[3]恩格斯在给梅林的一封信中就写道:“意识形态是由所谓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11]。法兰克

  福学派主要在批判意义上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念,认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一切意识形态的普遍特性,如阿多诺即认为“意识形态不真实,是虚假意识,是慌言”。[12]弗洛姆则认为“就这些合理化了的意识形态具有掩盖社会和政治活动的真正动机而言,这些意识形态又是慌言”。[13]法兰克福学派指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其作用在于维护国家权力的统治。因此,意识形态已成为维持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对这种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他们表示,批判理论就是要“具有意识形态批判的形式”。[14]意识形态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有研究者认为“说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乃是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理论也不为过”。[15]也正是因为如此,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主要体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批判。相对于对国家对媒介的控制的关注.他们主要更多地将其理论目光聚焦在媒介对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上。他们眼中的意识形态控制有两种意义:一是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维护意识形态;二是作为意识形态,维护国家统治。按照韦伯(MarxWebber)的说法,资本主义活动的组织方式是“自由劳动之理性”,亦即“工具理性”,资本主义一切活动无不浸润着这种工具理性。韦伯将工具理性向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过程,称之为“合理化”过程。[16]法兰克福学派进一步指出,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流水线上的劳动者成了“一部机器”,甚至成了“机器的一部分”,“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原子”。这种“合理化”进程和近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它鲜明地体现在交往和沟通的技术化——作为沟通手段的大众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进程中。这意味着传播媒介的“工具化”,即工具活动的标准渗透到媒介的运作之中。那么,这种工具化的目标又指向何处、体现在何处呢?马尔库塞说:“在韦伯所说的合理化中,要实现的不是合理性本身,而是以合理性的名义实现没有得到承认的政治统治的既定形式”[17],即使政治统治得到承认,也就是使政治统治“合法化”,以维持既定统治的持续存在。显而易见,媒介的工具化无非是充当维持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工具。所谓合法化,哈贝马斯认为,是指一种政治秩序被人们当作正义的存在物而加以认可和承认。因而统治的合法化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媒介的工具作用就在于充当维护意识形态的工具。[18]对于媒介工具化的具体体现,用霍克海默的一句话来描述再也准确不过了:“通过大众媒介以及其他影响方式来形成人们的思想和感情,通过对表达思想客体以及对客体的思想方式上对能够提供丰富信息的建议和操作进行有效控制,来缩小个人思维的差别。”一句话,媒介的工具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和维护社会“思想的同一性”上。[4]四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媒介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且媒介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媒介即意识形态的观点,起源于法兰克福学派众所周知的一个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四位主要理论家,对这一论断都有论述。这一观点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始自霍克海默,中经阿多诺,到马尔库塞那里才广为人知,最后由哈贝马斯将这一理论体系化,使之成为著名的论断。但是,把大众媒介作为科技成为意识形态批判的代表性对象进行批判,并指明起意识形态性质的,主要是马尔库塞和阿多诺。这两个人正是通过论述媒介成为意识形态,来提出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观点的。换句话说,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批判,实际上是他们的科技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论据。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辨证法》(1993)“文化工业”一章中,把体现启蒙精神的技术在交流活动中应用而形成的媒介组织体系——文化工业,当作他们的技术批判的主要对象。正是通过对文化工业全面的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们才提出了“技术上的合理性,就是统治上的合理性”著名论断。阿多诺在论述文化工业时,一落笔就以一种十分肯定的语气指出:“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事实上,它们根本不是企业,而转变成连它有意制造出来的废品,也被认可为意识形态。”在“文化工业”一章中,阿多诺以他那贯彻始终的悲观态度,论述了文化工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人、对社会的压制和对现实的神化。这些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奴役比起早期的统治实践来,要更为微妙和有效。利用欺骗而非暴力,它几乎是彻底地消除了个人的反抗意识,一劳永逸地维持了既定的存在。这种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奴役,就其本质而言,是科技的意识形态奴役。[8]当然,这种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奴役,并不完全等同于“媒介即意识形态”的论断。因为按照美国学者马丁·杰的说法:“如果认为他(阿多诺)把文化工业基本上归之于技术或大众媒介本身则不大确切”,因为阿多诺真正关心的是“技术的帷幕背后的东西”,即支配技术的社会力量。[12]也就是说,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奴役,与其说是媒介的奴役,不如说是支配媒介的社会力量——统治者的权力对社会的奴役。对媒介成为意识形态进行全面而深入论述的,是马尔库塞。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1993)一书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而这种研究实质上也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如何执行意识形态职能的研究。马尔库塞超越了阿多诺在“技术中立性”上暧昧不明的立场,明确提出面对这个社会的极权主义特点,技术中立的传统观念已不能维持下去了,因而不能把技术本身同使用它的人以及它的用处孤立开来。“技术的社会是一个统治体系,它已在技术的概念和构造中起作用”。[9]“统治的既定目的和利益,不是后来追加的和从技术之外强加的;它们早已包含在技术设备的结构中”。[17]马尔库塞

  认为,马克思所说的技术中立的状况已经改变了,因为今天的技术和技术的应用已无法再区分开来了。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设计,技术从来都是根据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是根据人民的需要设计出来的,设计本身即包含了一种统治的先验性和控制的欲望。因此,“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判的科学本身,皆为意识形态”;科学和媒介之所以成为意识形态,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奴役性,起着统治人和奴役人的社会功能。[9]在马尔库塞的科技—意识形态批判中,包含了不少媒介意识形态论断。甚至可以说,媒介实际上被马尔库塞当作他所批判的科学技术的一种具体对象和主要代表。在他的眼中,技术是相对笼统、抽象的,但是媒介却是具体、实在的。媒介就是技术的外化,技术的代名词。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工业社会制造虚假需求和虚假意识、压制个人愿望、形成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大众媒介作为一种灌输和操纵手段,在制造虚假需求、助长虚假意识的同时,又使人意识不到这种虚假性而形成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从马尔库塞对文化、艺术双向度的丧失,高级文化退化为大众文化,对语言的操作化、功能化、从而形成单向度思维方式的论述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促使这两种转变发生的,正是大众媒介。这些不但鲜明地体现出阿多诺的思想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马尔库塞的媒介成为意识形态的观点,或者说媒介即意识形态的论断已包含在马尔库塞的科技即意识形态的论述中。总之,上述二人虽均将发达工业社会的大众媒介作为他们的科技意识形态批判的代表性对象和重要内容,但是,在他们的眼里,媒介及媒介成为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含义,而这种不同含义又来自于他们对科技意识形态的不同看法。在阿多诺看来,技术由于受权力的全面控制而成为意识形态。媒介组成文化工业,而文化工业由于受到国家的全面支配,已成为维护国家统治合法性的工具,并因此而成为意识形态。马尔库塞却认为,媒介成为意识形态,不但因为技术受到全面控制,还因为它是预先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需要设计出来的。换句话说,他没有把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技术设计和技术自身也有一定的“罪过”。因此,媒介成为意识形态,外在原因是国家的全面控制,内在原因是自身所包含的统治的先验性。

  

  

篇十一: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novemberyang4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当然要挂国旗啦5不明白四处逃难的汽车干嘛也要插着国旗大家都是在美国境内嘛6总统在战机下演讲前国旗的特写足足有两秒种看看这些例子你就会发现美国国旗真是无孔不入

  .

  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侵略

  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霸权:

  1,意识形态霸权解释:

  意识形态霸权就是文化霸权、文化入侵,将本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

  观等通过强制货非强制的手段输入他国,削弱他国民族文化的力量和人民对民族

  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日本的动漫、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西方的价值

  观和思维方式等西方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入侵的表现,都属于文化霸权主

  义。再例如当年日本占领台湾,在台湾消灭汉语,教受日本文化,目的就在于磨

  灭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意识形态霸权的早期表现。简言之就是在意

  识形态领域搞霸权主义。

  2,好莱坞介绍

  好莱坞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时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是一些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

  好莱坞中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Century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Keith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Pictures)。

  好莱坞不仅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拥有着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牌,引领并代表着全球时尚的最高水平,比如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影片公司、WB(华纳兄弟)派拉蒙等等这些电影巨头,还有像RCAJⅣEInterscopeRecords这样的顶级唱片公司都汇集在好莱坞的范畴之内,这里的时尚与科技互相牵制发展,自然是不造作的,拥有着深厚的时尚底蕴和雄壮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争相模仿。

  好莱坞云集了大批世界各地顶级的导演、编剧、明星、特技人员。好莱坞电影场面的大气、火爆,特技的逼真、绚丽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好莱坞作为电影人的天堂也吸引了中国大批明星和导演,中国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巩俐、周杰伦、李冰冰、刘亦菲、章子怡,日本明星宇野实彩子等,著名导演李安、吴宇森都到好莱坞发展过。

  Word资料

  .

  今天的好莱坞是一个多样的、充满生机的和活跃的市区。它在美利坚合众国文化中已经具有了重大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好莱坞的发展史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电影的发展史。

  下面,就大略分析一下好莱坞电影到底是在哪些方面不声不响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的。国旗:配上图片(选择几个)

  《与狼共舞》:当主角来到边界驻地时,发现驻地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只有破烂的国旗还插在地上,随风飘扬。

  《毕业生》:当达斯汀·霍夫曼跑去他女友那间大学时,俯视镜头前的景物顺序是:美国国旗、喷泉、喷泉下的达斯汀·霍夫曼和他身后的教学楼正门。

  《夺宝奇兵4》:当印第安那·琼斯与凯特·布兰彻驱车进入美国仓库重地时,哨兵站上便插着美国国旗。

  《西雅图夜未眠》:这个不是美国国旗,而是美国地图,不单只在片头片尾出现,还在汤姆·汉克斯家里挂着,用来随时教小孩地理。

  《十二怒汉》:当审判终于结束后,走出法庭,美国国旗高高飘扬。《独立日》:实在不得不提《独立日》,据我看来,它是宣扬美国精神最典型的一部。就粗略统计,国旗的镜头足足有6个之多!1、一开场,月球上插着美国国旗,前面是一块碑,写着联合国的话:Wecameinpeaceforallthemankind.2、华盛顿硫磺岛战役纪念碑雕塑上飘扬的美国国旗3、脱衣舞台背景都挂着美国国旗4、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当然要挂国旗啦5、不明白四处逃难的汽车干嘛也要插着国旗,大家都是在美国境内嘛6、总统在战机下演讲前,国旗的特写足足有两秒种看看这些例子,你就会发现美国国旗真是无孔不入!虽然大多都是一闪而过的镜头,如果你不留意就根本不会察觉,可见美国的爱国主义真是宣扬得不留痕迹,不着一字,尽现风流!其实,除了那些古代戏、星战戏之外,一切发生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后的故事一律有星条旗的身影。我觉得这并不是美国政府刻意要求的,反而是导演们自发的内心感受,这些看似自然又合理出现的国旗,无不体现出他们那种以美国为荣的自豪心情。美国中心论:

  Word资料

  .

  《独立日》:对外星人的反击战由美国人主导,其他国家只有听命的份儿。《世界大战》:火星人率先攻击美国,美国也自觉担当了地球守护者这一角色。《地球停转之日》:外星人也是只来到美国,因为他觉得美国引导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在潜意识里就认定了自己是世界警察,不自觉地担当起世界的领导者,代表地球与外星人交涉美国精神:《谍中谍》:英雄主义《完美风暴》:人与自然的英勇搏斗《独立日》:美国式英雄主义,美国式爱国精神《洛奇》:普通人渴望成功好莱坞电影中往往不遗余力地宣扬某些人类的美德,比如忠诚、勇敢、负责和自我牺牲,而这些美德又往往以“美国精神”的面目出现。弘扬这些美德正好适应了全球大多数人的胃口,变得所有人都喜欢看,而且在看的同时不自觉地把这些美德与美国人扯上关系。因此,美国人在别国眼中便成了理想人物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十二怒汉》:片中主角纠正了其余人歧视贫民窟的观念,以证据有疑点为由将小男孩无罪释放,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美国司法制度的先进性。《刺杀肯尼迪》:虽说片中人物没有成功翻案,但检察官的不畏强权、只求真理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司法人员的高尚。《自豪与荣耀》:爱德华·诺顿发现了自己家人参与犯罪,但身为警察的他大义灭亲,最终受到美国政府奖赏。似乎给人感觉虽然警察底层腐败不堪,但高层永远是道德榜样。《迈克尔·克莱顿》:乔治·克鲁尼屏着良心,斗智斗勇,最终打赢了大财团。无论律师界多么腐败,终有好人在……最近,美国又恢复了拍摄新警察片与政治片的热潮,导演针对政府机器的异化性质的思考、对腐败警察和高官的不信任,拍摄了一系列具有影射意味的片子。但是,这些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出现一个美国人,发现了现实的真相,看出了社会的黑暗,奋不顾身地与之斗争,最终邪不胜正,美国社会改正错误、重现光明。因此,这一类的揭露黑暗片,从另一个方面又更加体现出美国的民主、人道。戈达尔在《英国之声》的声明里说:“当放映一部帝国主义的影片时,银幕是在向人民推销老板的意识形态……”的确,看这些影射片,

  Word资料

  .

  也是在看导演的人道主义情怀。美国价值观:

  《教父》:家庭观念《独立日》:威尔·史密斯的家就是美国式的完美家庭代表:一座美丽的房子、一辆车、丈夫、妻子、孩子,还有一条狗《克莱默夫妇》:妻子极度渴望要一份工作《哈利·波特》:极端个人主义《黑客帝国》:爱的力量大于邪恶在好莱坞片中,普遍存在着美国价值观念,如重视财产、事业;进取心;崇尚工作;家庭观念;重友谊、信用;以爱至上;当然还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这些都是美国式资本主义的基本信条。相反,看看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便会发现有多么不同了,如我们不看重财富,而看重品德;我们不求事业上要取得多大成就,只求修身齐家;我们不相信爱能战胜邪恶,而认为对国家的忠诚高于一切;我们没有个人主义,只有集体主义,对于个人则采取中庸之道。然而,看多了好莱坞电影,便会渐渐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反而对自己的有点抵触了。因此,在看电影中,要思考一下美国的价值观真是可取的吗?这种价值观会达到电影中的效果吗?我们的共产党哲学真的是落后的吗?美国梦:《当幸福来敲门》:销售老爸终成金融富豪《阿甘正传》:向着成功奔跑《永不妥协》:单身母亲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相信这种例子不用我再多举啦,几乎每部片都有美国梦的存在。它把美国勾勒成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好像人人都能进入富裕的中产阶级,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但现实真是这样吗?再也没有比美国更好的地方:《碧海蓝天》:主角的妈妈就是美国人,在他看来,美国就是遥不可及的乐土,因此,他对同样来自美国的女友特别感兴趣。《泰坦尼克号》:整船人都蜂拥去美国,寻求美好家园。《谍影重重》:马克·戴蒙一进美国大使馆就受到保护,瑞士警察就不能抓他了,好像美国对本国公民更加重视,美国公民的地位也更高一点。好莱坞电影里总是把美国城市拍得很漂亮,把科技拍得很先进,好像美国就是现代化的

  Word资料

  .

  生活方式的代表,让人产生去美国定居的欲望。

  现在,随着我们学生看好莱坞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不免会产生崇尚美国的心态,总觉得美国是一个民主、开放、有人权的社会,充满机会,生活丰富多彩,连说话都觉得带点英语才时髦。总之,看着人家银幕上的美国,再看看自己国家,便越看越不顺眼,总觉得人家好自己差,反叛思想越来越强。

  但是美国真的是这样吗?有什么证据证明呢?这一切只不过是导演在镜头前画出来的罢了。他们描绘这些美丽事物,本意是想吸引多些观众而已,不是叫我们去相信它,更不是让我们把它与自己国家现状相比较!

  因此,我们要警惕好莱坞电影里的意识形态侵略。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是让动作化为唯美,但美学的暴力则是要把我们的价值观粉碎,把我们的语言系统彻底摧毁,对我们进行灌输,让我们接受导演全部的道德观念。爱森斯坦说过,电影就是有力的宣传武器,它能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一个固定的形象,来宣传我们新社会制度所赖以建立的思想观念,从而强制观众朝一定方向思索。

  这可怕的言论使我惊觉,美国电影并不是仅仅娱乐那么简单,它也把我们的潜意识殖民化了,更把世界美国化了!为此,我衷心希望大家在看好莱坞电影的时候,一定要屏着批判的心态去看,千万不要全盘接受!

  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具体分析

  电影花木兰

  片名:花木兰英文片名:Mulan国家/地区:美国区域:欧美出品:WaltDisneyPictures[us]类型:喜剧冒险动画

  Word资料

  .

  导演:托尼·班卡福特TonyBancroft巴里·库克BarryCook编剧:RobertD.SanSouci主演:艾迪·墨菲EddieMurphyB.D.·王B.D.Wong米高·菲尔MiguelFerrer哈韦·菲尔斯泰HarveyFierstein帕特·莫里塔PatMoritaGeorgeTakei温明娜Ming-NaHorstBuchholz分级:美国G片长:88分钟上映时间:1998年06月05日国语版制作:DisneyCharacterVoicesInternational,Inc迪士尼国际配音公司导演:彭河翻译:涂卫中监制:张云明配音演员:成龙-李翔陈佩斯-木须许晴-花木兰张潮-尧郭政建-宁邵锋-金宝李建义-单于劳力-花弧冯宪珍-花婆婆唐纪琛-媒婆党同义-老祖宗周志强-皇帝李立宏-将军歌曲名单:“荣誉”主唱:王曼丽、叶蓓、白永欣。“沉思”演唱:叶蓓。“自己”演唱:李纹。“为她而战”主唱:邵锋、张潮、张涵予、田二喜、叶蓓。“男子汉”领唱:成龙主唱:叶蓓、邵锋、张潮、张涵予中文版制作:DisneyCharacterVoicesInternational,Inc.(迪士尼国际配音公司)

  Word资料

  .

  剧情: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要以美国的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推广并普及到整个世界。作为美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的美国传媒,已经成为美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动力和美国实施文化扩张、文化霸权的有力工具。在全球化语境下,迪士尼动画公司对中国的“木兰替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进行了改写,刻画出一个典型的美式木兰,使她以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全新形象走入观众的心中。通过对迪斯尼电影木兰的案例分析,本文旨在发现这一故事改写背后的文化霸权现象。而文化霸权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文化霸权就是美国致力于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作为美国文化产业支柱之一的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其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工具。

  若干年前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取材自中国古代经典《木兰辞》,讲述的是中国古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影片充满了富于神秘东方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在全球范

  Word资料

  .

  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影片虽然包涵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保留了大致类似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却对木兰进行了改写,在其身上注入了美国文化内核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和其在被改写的影片中的形象,分析出这是一部包装着古代中国外衣的美国励志片,宣扬的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美国借助电影向全世界推行其文化霸权,所以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方面学会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觉抵制美国文化霸权的侵蚀,保持和保护好我们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独特性。

  “文化霸权”这个词最早是由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来的,它指的是统治阶级将有利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施行于社会各阶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依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愿认同、非暴力的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等手段来实现的。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立奇功的经典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为每个中国人所津津乐道。而取材自中国民间巾帼英雄的迪士尼的电影《花木兰》,将本属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改变为传播西方文化观念的使者,迪斯尼“异化”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它弘扬更多的还是美国精神、西方的价值理念,是美国文化霸权的一种体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杆声,唯闻女叹息。”一一几乎每个中国人上学的时候都背诵过这首流传千古的民歌。中国传统经典故事中的木兰从军主要是为了尽孝,同时也是因为家里实在是没有合适的男性去从军,而且从诗歌中“旦辞爷娘去”这句话中可以推断出她的从军离去是争得了父母的同意的。而迪士尼动画公司对中国的《木兰诗》进行了改写,使一个美式木兰,以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全新形象走入观众的心中。迪士尼影片中木兰是一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在父母开明的教育下,她有着不同于其它女孩的活泼性格和远大理想,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由于叛逆的性格,她无法通过相亲给自己找个理想的丈夫,从而给家庭带来荣耀。而且她的行为似乎常常弄巧成拙,这些都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微召上战场,得知这个消息,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担心父亲会一去不返。于是木兰便趁着午夜偷走父亲的盔甲,假扮成男性,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跟随她一起离开家的,还有木兰“幸运符”,一只不会说话的小蟋蟀。木兰的出走震动了花家的祖宗,祖宗们为保护木兰,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帮助。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由于受伤,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和蟋蟀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为花家争得荣耀的木兰同时也赢得了爱情,和她在军队中并肩作战的将军李翔来到了花家,向木兰求婚。这里的花木兰已不再是中国传统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下贤妻良母的女性典范,而是一个勇于自我抉择生活道路、走出闺房与男人平分秋色的女性形象。西方价值理念的植入,使木兰身上背负了现代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示出与现代人更贴近、更真实的特点。而影片中木兰的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多重性格,更是以全新形象走入观众心中。更有创意的是在《花木兰2》中,创作者又塑造出一个有着现代婚姻观念的花木兰,不仅自己敢于积极追求真正的爱情,还激励深宫中三位公主打破陈规,寻找她们自己的幸福,从而也就了违背了“婚姻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中国传统。在此,我们不难得出,迪斯尼在这部倾注心血、第一次传达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经典故事中所强调的主题精神——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花木兰独立、勇敢、追求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的人生轨迹中所表现出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男女平等”意识的强烈认同。

  Word资料

  .

  迪斯尼“异化”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侵蚀了中国的文化价值。美国电影以艺术为名,正在以强大的影响力推行着其文化霸权。作为观影者,我们都要保持对美国电影的清醒认识和警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独立性。

  花木兰形象变化:

  1.一个勇于自我抉择生活道路、走出闺房与男人平分秋色的女性形象,独立、勇敢、追

  求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的人生轨迹中所表现出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男女平等”意识的强烈认同。

  2.一个有着现代婚姻观念的花木兰,不仅自己敢于积极追求真正的爱情,还激励深宫中三位公主打破陈规,寻找她们自己的幸福,从而也就了违背了“婚姻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中国传统。

  如何抵制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霸权控制:1.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文化市场监管部门的政策性支持,更需要相

  关文化输入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保障。2.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的真实与完整。创新整

  合本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3.自觉形成热爱本国文化的氛围,集体团结。培养新型文化传播人才,打造文化名牌。

  Word资料

  

  

篇十二: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枫默鬼哥謶m|浏览2571次推荐于2016-10-0904:07:22最佳答案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长期以来,敌对势力一直把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对解放军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内容。关于“军队非党化”,敌对势力在认识层面搅乱政党与国家、政党与军队的关系,刻意把军队的政治属性与国家属性对立起来,以军队的国家属性否定军队的政治属性。关于“军队非政治化”,敌对势力掩盖军队的政治属性,宣称军队是用来对外维护国家利益的,不应该介入本国政治,在政治上应当保持中立,不应该支持某一党派的政治主张。关于“军队国家化”,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在网络上长期进行党和国家关系的所谓“讨论”,尤其是在中国的重大节日庆典,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时,更是以网络评论的方式集中散布误导舆论。4颠覆中国传统优良价值观,制造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这主要体现在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制造思想混乱。当下部分网络内容大多伪造史料,污蔑正统,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颠覆人们正确的价值认知,进而制造思想混乱,其背后大多有境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影子。另外一个重要体现是宣扬扩散西方消极文化,制造价值扭曲。西方不健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大量涌入,这些污七八糟的内容易使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出现异化和扭曲。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运筹面对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谋划运筹,特别是要在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阵地上把正面宣扬社会主义主体意识形态与对错误思想开展舆论斗争相结合,坚决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对挑战,应当超越“进攻”与“防御”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谋求“进攻”与“防御”的相互渗透,要如同散文,做到形(手段策略)散而神(中心目标)聚。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首先,要有战略重点意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在“管”和“堵”的层面,当以网络为主,在“疏”和“引”的层面,应当做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兼顾。其次,要实现战略分支之间的高度契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在审慎研究各个战略分支与多个战略层次的基础上做出综合性的协调一致的安排,保证各个层次和纵横向之间的相对和谐。再次,要坚持目标牵引。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目标要体现层次性和长远性。最后,要保持战略的动态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宏观上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同时应避免僵化,要适时、适机保证具体策略、技术的灵活性。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点策略

  1培养强大的意见领袖队伍在新舆论环境下,意见领袖对于公众意识的形成发挥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同样可以对美国的一些策略加以借鉴,依托一些政治信仰坚定的专家学者、网络达人等,打造和建设一支专门为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和舆论安全的“铁嘴”和“铁笔杆”队伍,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中,在国内媒体和境外媒体中宣传中国主体意识形态,反击和揭露各种危害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2打造“总体宣传”的传播结构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特别注重对不同媒体形态予以变化多端的组合应用,形成“生旦净末丑齐上场”的局面。同时,这种“齐上场”又并非简单的信息结构同质化,而是要形式各异,却异曲同工,搭建类似于“鸟巢”式立体交叉、犬牙相错的牢固传播系统。3依法加强负面信息的管理整治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对那些在媒体上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上制造、散布、传播危害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打击整治,绝不姑息。首先,要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其次,是要建立舆情预警机制。最后,要建立管控和问责机制。

  如何抵御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1、必须了解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方式: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的,前者主要是文化入侵,包括电影、动漫、书籍这类方式传播西方思想,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宗教,现在连很多农村都信耶稣了,显性的则包括扶持境内外的激进分子和反动势力,比如达赖,比如香港泛民,鼓动他们制造事端,挑起内部矛盾;2、为什么要说抵御呢?因为抵御永远是被动的,一方面我们只有强大了自己才能不怕别人入侵,但看看我们国人,普遍缺乏信仰,说什么无神论私下又去烧香许愿,文化电影审批也管制的很严,所以电视上永远都是些古装剧、抗日剧、言情剧,我们老是沉静在所谓的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美名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攻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我们那么多人,历史那么多积蕴,也可以向外传播入侵他们呀,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三、应对当前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策略思考当前境外针对我国的各种意识形态挑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制造了不利的国际环境,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

  全带来威胁。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和平道路、提升国家形象、夯实物质基础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1.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坚守国家利益当前某些国家针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活动,具有多重原因,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考虑,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有西方学者在论及这个问题时曾意味深长地指出:“‘玫瑰是一朵玫瑰,永远是一朵玫瑰’,国家就是国家,永远就是国家。”西方有西方的国家观,我们有我们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我们提倡超越意识形态去尽力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反复承诺并认真履行了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但是,对某些西方势力借国际责任之名行遏制中国之实的图谋,对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实质及其扩展本性,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毫不让步地坚守国家主权这个最高利益。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强调保障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的理念。面对各种分化、西化和弱化中国的图谋,中国政府和各族人民以及海外华侨表现出的空前团结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立场,正是源于对国家观念的认同。面对当前境外的意识形态挑战,我们更应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识,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政局稳定作为我们坚定的政治立场。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多边合作共赢从世界近现代史来看,一个大国的崛起似乎往往会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可以说,当前在国际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正是以此为历史根据的。这种推演似乎很重视经验,但是却有意回避中国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有选择性地遗忘了一些国家霸权扩张的反面经验。中国的发展,不走西方发达国家

  依靠武力掠夺其他弱小民族来进行资本积累的历史道路,也不走苏联霸权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我们要积极用理论和实践向世人进一步表明: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永远不变的选择。

  首先,这种选择具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直崇尚“和为贵”,这一理念逐渐成为中国处理内政外交的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就是中国古代和平外交的典范。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战乱之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更强化了我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其次,这种选择反映了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的经验。胡锦涛提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总结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和平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再次,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鉴照了一些国家霸权行径的历史教训,顺应了当今世界合作共赢的发展潮流。霸权不得人心,扩张必受惩罚,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环顾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发展的整体相关性和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非赢即输的旧观念日渐式微,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渐成共识。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对当前国际上种种别有用心的不利言论的有力回击。

  3.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当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际媒体间对舆论导向的争夺与控制。重视媒体宣传的作用,积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必须继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五四运动”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西学东渐有余、东学西渐不足的现象。有调查表明:近百年来西学中译与中学西译著作之比为100∶1,而外国人从中学西译著作中所了解的,又多半是八卦、算命、风水之类的东西。国外民众由于对中国知之不多、知之不切,因而极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媒体误导。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宣传。其次,必须大力增强信息传播的管理能力。在信息时代,谁能够控制信息的传播,谁就拥有权力。当前西方更加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新型网络安全工作,加强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和相关法制建设,并根据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改进舆论宣传、监控、引导和管理工作,确保舆论主导权。再次,要调整舆论宣传的战略。我们要树立先声夺人的宣传理念,不仅要对境外各种误解、曲解乃至丑化中国的言论予以及时回应,而且要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及时性、客观性,从而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声望和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境内外普遍重视的新闻信息源。此外,还应该积极找寻诠释自身理念的恰当方式。中国的发展将伴随着中西之间长期的认知摩擦、碰撞、适应的过程,因此,善于向对方表达自身理念无疑是重要的。法国外交官魏柳南指出: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习惯直接用自己母语的话语方式表达思想,而没有考虑到用适合西方人的方式来表达”。这对我们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应该说,中国政府近年比较注意这一点。北京奥运会申办、主办期间以及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政府推出的国家形象片,受到外国民众的普遍好评。这种恰当的公共外交形式,对提升国家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集中精力促进发展,进一步夯实物质基础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当前一些西方势力加强针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遏制我国的发展和崛起,在于维护西方国家自身的利益。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不断取得的发展成就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我国尚不够发展、还不是真正的世界强国的一种反映。在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我们不可能左右别人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对我国不利的舆论,因此,应对的关键就在于增强对杂音、噪音的抗扰能力,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将发展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做好,将强国之梦变为既成事实,同时又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中的各种不利言论自然会烟消云散。同时,只有将发展问题解决好,才能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奠定可靠的经济基础。因此,当前要紧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发挥边疆优势,突出民族特色,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惟有如此,才能实现边疆巩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从而彻底消除境外分裂势力在境内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总之,发展是硬道理。回应境外意识形态的各种挑战,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篇十三: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广泛交往进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西方一些糟粕文化和精神垃圾正在大量涌入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我军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只有坚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实践砥砺环境熏陶典型示范等方式培育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官兵的生活工作和训练让其真正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为切实铸牢官兵的学园academy2010177平菇培养料配比的试验要本试验以玉米秸麦秸玉米芯棉籽壳等为原料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平菇产量及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结合效益分析筛选出适合通辽地区平菇生产的最佳基质配比

  部队官兵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唐利东陈鹣来源:《学园》2010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时代特征的多样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官兵的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从教育引导、价值取向、“阵地”占领、抵制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意识形态官兵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5-0176-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趋势的经济、文化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军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部队官兵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来自于意识方面的考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

  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网络全球化使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意识形态渗透更加便捷

  互联网的出现,一些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良信息快速涌入军营,使得影响部队官兵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显得十分便捷,对意识形态渗透的宣传也变得简便易行。

  2.意识形态封锁更加困难

  网络使西方国家占据“信息强势”,西方意识形态利用互联网发布黑色信息,面对夹杂意识形态渗透的海量信息的涌入,还没有更有效的过滤可控手段,部队官兵正在受到一些“不良信息”或“有害信息”的全面包围。

  3.意识形态入侵更加隐蔽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一些网络虚拟组织,如“研究会”、“培训中心”、“研究中心”等作掩护,来宣传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企图以“和平演变”方式,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动摇嬗变,以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部队官兵在西方意识形态无形渗透当中,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必将受到激烈冲击。

  二社会体制迅速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使得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革,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的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

  1.社会思潮多样化带来部队官兵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复杂化

  在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社会思潮出现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官兵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思想的认同,扰乱了官兵思想,导致了部分官兵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意识形态认同思想的复杂化。

  2.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部队官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带来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也导致了分配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从个体上影响了部队官兵价值取向的形成,部分官兵出现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从而使官兵一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等精神有所弱化。

  三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带来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将从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领域进行渗透、干扰和包围,部队官兵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毫不例外,将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全面挑战。

  1.对官兵的政治理想信念进行“削弱”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面临的政治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而与此相对应,资本主义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他们还利用这一时机,大力鼓吹和宣扬资本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抛售“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等西化、分化思想,企图削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和官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

  2.对官兵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解”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意识形态利用信息强势霸权,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推广其文化和生活方式,大肆渲染其“全球化意识形态”;实行全球贸易的文化“配售”,以某种文化新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扩张;消费主义文化随着资本的扩张直接开始影响官兵一致生活方式,欲使社会文化向享乐主义文化偏航,以诱发官兵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形成,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来“消解”官兵的主流意识形态。

  3.对官兵的传统文化认同进行“淡化”

  西方意识形态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传统社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象征意义的西方文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而且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官兵一旦身陷其中,就容易淡化部队艰苦奋斗等一些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意识形态领域部队官兵所面临挑战的应对之策

  新的历史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部队官兵必须要面对挑战,找到应对之策,从根本上确保官兵的政治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军魂意识牢固,能够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忠实履行好我军新的历史使命。

  1.在教育引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不动摇

  指导思想是管方向、管根本,也是管灵魂,要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其核心是要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旗帜和灵魂,如果动摇了它的主导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就会因失去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在官兵的教育引导上,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大讲多讲、讲清讲透。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是否定思想的多样性存在。事实上,把握了这一核心,官兵才不会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失去方向,才能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依然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2.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

  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通过广泛交往进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西方一些糟粕文化和精神垃圾正在大量涌入,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我军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只有坚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通过实践砥砺、环境熏陶、典型示范等方式培育,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官兵的生活、工作和训练,让其真正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为,切实铸牢官兵的军魂意识,才能使官兵真正做到爱党卫国、爱民奉献、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也只有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官兵的多元价值观才能得到合理调适和规范,官兵的价值选择不至于无所适从,才能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这种思想导向也是激励官兵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3.在“阵地”管理上,坚持用创新理念和先进军营文化占领

  加强思想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抵制渗透,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灌输,关键是要把党的创新理念讲透、讲实、讲活,其根本是要坚定“四信”、唱响“四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念武装官兵头脑,使其掌握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先进军营文化的熏陶与渗透,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先进的不去占领,落后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为此,要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部队“大

  家庭”、“大学校”、“大熔炉”的作用,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塑造人。抓好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军乐队、锣鼓腰鼓队、舞龙舞狮队、溜冰街舞队等各类特色文体骨干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保证基层文化建设能正常有序进行;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军营艺术节”、“军营运动会”、“军营红歌会”等活动,用先进的军营文化来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侵入,从而占领官兵思想意识的制高点。

  4.在抵制渗透上,坚持行政管理与官兵自主防范相结合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全时、全域化,影响意识形态形成的信息也以海量形式涌入军营,要做好抵制渗透,可采取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来控制,减少不良信息的有效传播,严格监管传输渠道,限定网络的使用权限,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加强人员管控和教育,采取疏堵的办法,有效控制互联网的接入和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品流入。但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最关键的是官兵要有自主防范意识,要始终按照胡主席关于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加强提高意识形态斗争能力的建设,注重教育引导,狠抓教育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官兵的自主防范和自觉抵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沁妍、夏光辉.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重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1)

  [2]石云霞.我国当前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3]刘忠厚.浅谈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湖湘论坛,2008(6)

  

  

篇十四: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詹姆斯?卡梅隆花费十四年耗亿美金采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打造出了一部高科技科幻电影阿凡达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3项重新刷新了全球电影票房历史的纪录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27亿美元的影片仅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就有14亿元人民币用2天的时间创造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最快过亿的纪录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摘要

  电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但是电影表现的一切都归根到意识形态中,导演的意识形态也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好莱坞电影通过其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吞噬着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产业,而且对维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阿凡达》作为好莱坞电影中的里程碑,在它高科技的绚丽外壳下,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阿凡达》;美国;好莱坞;意识形态

  FromAvatarofHollywoodIdeology

  Abstract

  Thefilmisacoalitionoftechnologyandart.AlltheFilmsexpressionalcomedowntoideology.Adirector'sideologyalsoreflecttothiscountry'sideology.Globalizationisgrowing.Hollywoodusingthey'reownideology,they'resenseofworthandthey'reculturalandconceptiontodisseminateanothercountry'sfilmdomdevelope,notjustgettingthehugeeconomicinterestalsogobbleupanothercountry'slocalfilmdom.AtthesametimesHollywoodchallengedifferentnationallyculturetraditionandthey'reideologyvalue.AvatarasamilepostintheHollywoodhistory,undertheymagnificentspecialefficiencycover,clearershowstheHollywood'sideology.

  KeyWord:Avatar;theUnitedState;Hollywood;Ideology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目录

  引言...................................................1一、电影的意识形态......................................1二、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表达...............................2

  (一)主题塑造突出主流意识形态.................................2(二)制造神话背景.............................................3

  三、《阿凡达》意识形态分析................................3

  (一)《阿凡达》剧情结构........................................4(二)《阿凡达》剧情的意识形态暗示..............................5

  1.美国中心论.................................................52.个人英雄主义...............................................5(三)《阿凡达》人物形象意识形态暗示............................6

  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9

  2

  引言

  《阿凡达》作为导演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又一史诗巨作,无疑再次代表了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制作的巅峰水平。詹姆斯•卡梅隆花费十四年、耗资5亿美金、采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打造出了一部高科技科幻电影《阿凡达》,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3个奖项,重新刷新了全球电影票房历史的纪录,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27亿美元的影片,仅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就有14亿元人民币,用2天的时间创造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最快过亿的纪录。

  《阿凡达》成熟应用了3D、数码特技、巨幕IMAX三项最新的电影技术,为影片打造了一个高科技的绚丽外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外星探险,进而使观众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影片所传达出的意识形态。

  一、电影的意识形态

  电影在诞生的时候就具备了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承载的有效性和隐蔽性,阿尔都塞在对布莱希特的戏剧进行评论的过程中,便指出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虚幻性,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着世界,也就是说,它像神话一样以颠倒的、幻想的方式反映着现实世界,要认识真实的世界,必须打碎意识形态这面镜子。”[1]“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是人的思想、观念方面的东西,并体现在政治、哲学、宗教、文化、艺术、道德等各种活动之中。”[2]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意识形态是体现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通过政治部门、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措施灌输给自己国家的公民的。“简单的说,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集团公共意识’或者说是‘公众中心言论’,这里的集团可以是指阶级,但更多的是阶级所代表的国家或是利益集团。”[3]

  电影现在已经是文化的生产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所以电影的背后往往包含有作者以及国家或是集团意识形态特征。电影这种综合的艺术文

  1

  化表达方式在当今社会逐渐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最佳装置,尤其是在好莱坞或者是美国电影,电影已经变成文化侵略的主要载体。电影以再现真实的特点让观众与银幕影像成为了一体。电影当中的影像、声音和色彩的直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观众的意识。正因如此,好莱坞电影凭借成熟的制作体系,成功地把意识形态隐藏在电影形象画面的背后,通过各种形象的画面、逻辑严谨的故事、高科技的表达方式等等,隐喻或者潜移默化地传达着他们的意识。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来源于阿尔都塞的重要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凭借人的主观观念,而是根据形象事物来进行阐述,特别是通过电影的结构来起作用,这种结构包括有思维结构、故事结构、表达结构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形象表达隐蔽在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4]“继阿尔都塞之后,让一路易•博德里通过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了电影是以一种基本的意识形态效果为基础的。基于此,博德里借鉴了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认为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并认为摄影机的暗箱操纵使其技术本性掩盖了它们在制造意识形态产品上的用途,更掩盖了它们可能制造的意图。”[5]

  二、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表达

  好莱坞电影往往以一种娱乐产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全球观众面前,好莱坞大片也一直充当着各种商业娱乐的角色,但是,“娱乐绝不是远离意识形态的东西,相反,它是意识形态作用过程中最好的栖息地,这样一个过程包含了对原有内容的维系与对新内容的转化。”[6]所以,纵观美国好莱坞大片,其电影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被深深隐藏在好莱坞的银幕形象之中,在反映历史的过程中,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它将神话、主流意识形态,包裹在百年来孕育出的独特的政治氛围中,看不到,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7]

  (一)主题塑造突出主流意识形态

  在好莱坞电影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好莱坞电影一直在孜

  2

  孜不倦地描述美国历史的传奇,是美国梦塑造的一种形象表达。例如西部片,大家都在为西部电影中的英雄所打动,于是,美国历史上的西部运动进程,成为银幕史上的西部神话,具有冒险精神的个人英雄主义被不断放大、不断延伸,其实这种现象就潜移默化地成为好莱坞意识形态出口的一种成功案例。再比如《阿凡达》中,对外星球资源的掠夺,正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隐喻式表达,也暗喻着前几年美国对中东地区发动的武力侵略。好莱坞电影在制造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脱离对美国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

  (二)制造神话背景

  “美国好莱坞制作出的主流电影,总是可以得到广泛群体的支持,即便是脱离了现时背景,脱离了地域、国家、民族,即使是在表现一个未来时代的故事但是仍然会得到当今时代人们的理解与赞同。”[8]那正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知道如何去制造一个神话故事的背景,让其与当前的社会语境充分结合,从而能够让观众去欣然接受。

  在《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对影片发生的大背景的构思可以说是天马行空。首先是对阿凡达这一外星物种的设计,使人惊异之余又觉得是情理之中、可以接受,就像放大夸张版的人类外加一条可以与潘多拉生物沟通的尾巴。其次是场景设计的独具匠心,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气势磅礴的各种地貌让我们叹为观止,这些种种创意想象都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卡梅隆还花费大量心血系统地制作了《潘多拉全书》,请专业人士为片中的纳威人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外星语,为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动植物用纳威语、拉丁语命名,对几十种植物进行细致地描述,计算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确定外星音乐的三重结构等。这些都为这个科幻片塑造出了一个真实的大背景,简简单单的一个资源开放商与拆迁钉子户之间的故事,在缜密的大背景塑造下,变成了星球大战的神话传奇。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电影故事讲述得是否精彩与一个神奇而吸引人的故事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阿凡达》意识形态分析

  《阿凡达》通过电影技术给观众带来强大视觉冲击后,再通过巧妙的剧情结

  3

  构塑造,让观众与电影内容认同,同时让意识形态的表达隐藏其中。因此我们需要跳出《阿凡达》的制作与技术,分析它的结构,从而发现《阿凡达》表现出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

  (一)《阿凡达》剧情结构

  《阿凡达》剧情涵盖了科幻、冒险、爱情、战争等众多看点,主要围绕主人公杰克·萨利——下肢瘫痪的前海军战士展开。杰克替死去的哥哥到潘多拉星球操纵由人类基因和纳威人基因结合创造出的“阿凡达”生物。他的任务是潜入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内部,说服他们离开纳威人居住的生命之树,从而使RDA公司可以开采出昂贵的“不可得”矿。在探索潘多拉星球的过程中,杰克丛林遇险,得到纳威部落公主娜蒂瑞的解救,并成功进入纳威部落。在跟随娜蒂瑞学习纳威人的生存技能和对潘多拉星球体系的了解过程中,杰克与娜蒂瑞坠入爱河,并开始认同潘多拉星球的文明。与此同时,RDA公司负责人帕克·塞弗里奇和军方代表迈尔斯上校却逐渐失去耐心,决定用武力驱赶纳威人,摧毁他们的家园。杰克和其他有正义感的科学家感到愤怒并决定帮助纳威人反抗侵略。杰克降伏了蝠魟龙,成为受纳威人信任和崇拜的魅影骑士,并通过魅影骑士的号召力联合潘多拉星球上的各个部落来共同对抗地球人的侵略。在艰苦的战斗过程中,圣母爱娃也召唤潘多拉星球上所有的猛兽参加了斗争,最终,杰克带领纳威人取得了胜利并成为一名真正的纳威人。

  《阿凡达》整体还是采用了好莱坞惯用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地球人入侵外星球并想据为己有,地球人控制的阿凡达保卫了外星球。那些通过缜密构思搭建起的客观大背景,只是为了让大众更加轻而易举地理解导演想要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产生共鸣。大胆虚构出的潘多拉星球、潘多拉生态环境、潘多拉生物体系、潘多拉纳威语言,甚至是潘多拉文化,营造炫丽的3D效果等等,只是大大加强了叙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是《阿凡达》的叙事结构本身毫无玄虚,情节链条也是清晰有序:发现稀有矿石资源,清洗纳威族,保卫纳威族,原有族群团结一致赶走了地球人。这种简单的叙事结构让任何受众都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它。导演通过在其中加入新奇要素,目的只是让受众更加紧密地接受其叙事构思,从而接受导演的意识传达,也就是其文化价值

  4

  观念,同时也接受其表达出的意识形态。这种饱满的创意想象以及简单明了的叙事模式在构思阶段就为《阿凡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阿凡达》剧情的意识形态暗示

  1.美国中心论

  美国中心论集中体现在以美国霸权主义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地球资源的掠夺或者是说经济命脉的把控权在电影中往往是在美国人的手中。《阿凡达》也自然而然地塑造了美国是世界资源领导者的角色。编剧构思了一个发生在未来虚拟世界的故事,为了获取潘多拉星球的资源,资本家们联合军方启动了阿凡达计划,用人类和纳威人的DNA进行匹配混血,培养出身高3米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这个背景的构思发生在美国强大的科技支撑下,这就是明显的美国意识形态的隐喻——美国必须承担国际资源开发的先驱者。从飞往潘多拉星球的大型飞船,到融合地球人基因和外星人基因的阿凡达生灵;从飘浮着的神奇的‘不可得’矿石的展示,到科技人员手中随意移动的如玻璃厚度般的显示屏;从随意控制穿梭星球时空的阿凡达与地球人的链接,到复制地球人思想到阿凡达;从受地球人控制的庞大机器战士,到攻打纳威人灵魂树时所展现的战斗群体,无不体现着美国自己编织出的世界第一的完美形象。用自己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来担当世界警察,实行帝国主义的霸权外交,这都是对美国中心论的集中表现。

  2.个人英雄主义

  如《阿凡达》中所呈现的,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通常都是孤军奋战,这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元素——追求个人之自由与平等,主张人应当自立、自强。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了美国军人杰克这一角色上,剧情的几次发展都一直都与杰克的英雄主义行为息息相关。杰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拥有一双健康的双腿,当他第一次与阿凡达配对成功后,他的那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激发了他的英雄主义气节。杰克作为军方的一份子,目的是为掠夺资源的资本家们提供保障。但在与纳威人以及科学家同事们的朝夕相处中,杰克内心的正义感被激发。RDA公司为了尽快开采不可得矿,不断向科研小组施压,再加上美国军方的压力,杰克面临艰难选择,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屈服,为了纳威人的家园,他毅然决然地

  5

  带领同事转移了基地,继续进行与纳威人的沟通交流。杰克个人英雄主意的最终形成是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杰克进入危险的森林,征服蝠魟龙,成为了纳威人所信仰的魅影骑士,并以魅影骑士的身份号召了潘多拉星球的各个部落,大家联合在一起,为了上帝所赋予的平等、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而并肩奋战,影片达到最高潮部分。

  (三)《阿凡达》人物形象意识形态暗示

  影片中主要有四个人物形象:代表人类正义与善良的英雄阿凡达,代表忠诚与爱情的纳威公主,代表邪恶与利益的阿凡达计划指挥官,代表责任与义务的阿凡达计划科学家。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男人与女人的爱情,这几乎是同类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必选要素。阿凡达的产生是美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产物,在科学家眼里是文化发展的和平使者,但在美国军方眼里只是一个经济上的间谍;纳威公主是异族文化的代表,她善良美丽,热爱自然,尊重每一个生灵的存在,这表现了现代人类对原始生态状态的向往和缅怀;阿凡达计划的指挥官,一个是想获取资源利益的资本代表,一个是凭借军事实力去争霸另一种族的邪恶力量代表,这两种人代表美国文化发展中被扭曲的功利心和霸权意识;阿凡达计划的科学家则代表的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科学精神,这种求真的精神在利益与文化的冲突中成为了牺牲品。

  阿凡达在影片中以双重身份出现,作为潘多拉星球的“救赎者”,他英勇善战;作为美国的一名军人,他集中体现出了美国冷血铁面军人背后的善良本性。影片通过阿凡达人物感情的设定,重塑了美国军方的国家形象。同时,美国作为科技的领头羊,也是世界甚至宇宙文明的威胁者,但从《阿凡达》中我们又发现,高科技的武器与实力仍然受制于人性的力量,科学家、战机驾驶员,都最终为了拯救纳威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从整体的人物关系进展来分析,影片首先肯定了纳威人文化的自然与真诚,批判了资本家和军人的经济掳夺与文化霸权,同时通过阿凡达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夸张地表现出美国文化的兼容并包、向善和正义的美国神话。

  《阿凡达》中的人物形象都清晰地代表了一种观念、一种取向,看似非美国化的主题思想,但是却又与美国化的意识形态完美结合,这是美国意识形态传播

  6

  的最佳案例。

  结语

  《阿凡达》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或者一部电影产生的奇迹,而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创作与制作的巅峰代表。“总而言之,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表现,对意识形态的书写依赖于创作者对市场的把握,因此影片内容往往是强化已存在的大众观点或行为,无论是对历史真实的消解,还是对时代特征的回应,好莱坞电影总是想方设法地将本国意识形态包裹于电影所创造的影像之中,若隐若现,无处不在。”[9]那么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好莱坞在电影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中,对时代潮流的把握,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无疑是中国电影在未来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启示。

  7

  参考文献

  [1]李讯.外国电影理论文选[C].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550.[2](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1984:120.[3](英)理查德·麦克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靑、何建平、刘辉译,香港:华夏出版社,2005:279.[4](法)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M].孟登迎译,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726.[5]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78.[6]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8.[7](美)托比·米勒.好莱坞与世界[M].蔡如一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3:24.[8]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7.[9]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20.

  8

  致谢

  首先很感谢指导老师鲁向黎讲师,鲁老师从开题报告起,至选题、定题、结构框架、论文写作给予了我很多建设性意见。论文写作中是她带领我徜徉在专业的知识书海中,引领我查阅相关专业的书籍与资料,让我能够很快地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完成论文写作。写作中鲁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感染着我,给我的人生旅途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是她让我明白了耐心与责任心,相信这对我以后的生活与工作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另外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是他们帮助我找到我所需的专业书籍和资料,我的成果有他们的一半血汗。在论文付梓之际,我想最后感谢一下我的母校——平顶山学院,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得很充实和愉快,这里培育了我的气质与素养,是我人生的导航标,我将从这里再次起航。在此,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9

  

  

推荐访问: 意识形态入侵案例 意识形态 入侵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