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运动的起源4篇投掷运动的起源 体育的起源和发展 而最早出现的一种起源说是“模仿起源说”,认为儿童模仿成人打猎、捕鱼、料理家务以及作战等活动而进行的嬉戏,是体育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投掷运动的起源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投掷运动的起源
体育的起源和发展而最早出现的一种起源说是“模仿起源说”,认为儿童模仿成人打猎、捕鱼、料理家务以及作战等活动而进行的嬉戏,是体育的源头。在此之后出现的“生理起源说”认为,人类社会
发展了,人的精神非常旺盛,因而有了剩余或过剩的精力去从事文娱和体育活动。而最受人们所接受的是“劳动说”,认为体育起源于劳动,是在劳动与物质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体
育。很长一段时期,学者们都倾向于这种观点,此观点来源于“劳动创造了人”,自然劳动也就形成了体育。很显然,由于劳动创造了人,因而从体育起源的最初动力和主要源头来看,体育自然应该是起源于劳动。但体育的形成必然有一个不算短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宗教巫术和战争等都成为促使体育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动力。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时代就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人类教学的萌芽,也是体育活动的萌芽。体育的发展与教育、军事、科学技术
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宗教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需指出,体育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原始的体育萌芽时期;自觉从事体育时期;形成与完善体育制度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体育体系;其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发达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带来了体育繁荣。各城邦之间的军事
交战,更加促进了他们对体育的重视。最典型的是斯巴达,他们不仅重视尚武教育,同时很注意优生。新婴儿必须交送国家检查,体格强壮者才归还父母养育,患病或畸形的儿童便被丢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腊人还在祭祀活动中诞生了辉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延续达千年之久,为人类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于14、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此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他明确地把教育分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强调指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主张在宫庭训练学校开设体育课程。
篇二:投掷运动的起源
关于铅球运动的基本介绍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它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铅球运动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铅球的历史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石块猎取禽兽或防御攻击的活动。现代推铅球始于14世纪40年代欧洲炮兵闲暇期间推掷炮弹的游戏和比赛,后逐渐形成体育运动项目。铅球的制作经历了用铁、铅以及外铁内铅的过程。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重量为7.26公斤,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公斤,直径为9.5~11厘米。早期推铅球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原地推,也可以助跑推;可以单手推,也可以双手推;还出现过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
最初采用原地推铅球技术,后逐渐发展到侧向推、上步侧向推。20世纪50年代,美国运动员奥布赖恩发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该技术被称为“铅球史上的一场革命”。70年代,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至今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比赛时,运动员应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单手将球从肩上推出,铅球必须落在落地区角度线以内方为有效。男、女铅球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
1/3
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铅球的竞赛规则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如果有下列违反规则的行为,则会被判犯规,成绩无效:①超出时间限制;
②投掷铅球和标枪技术不符合规则规定(规则要求铅球和标枪必须由单手从肩上掷出);
③在投掷过程中,身体和器械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触及投掷圈铁圈上沿或圈外的地面和标枪投掷弧、延长线以及线以外地面任何一部分,包括铅球抵趾板的上面,否则即为投掷失败;
④只有当器械落地以后,运动员才允许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标枪运动员在投出的枪落地前,不能在投掷后转身完全背对其投出的标枪。完成投掷后,链球、铁饼和铅球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圈后半圈的延长线后面退出。标枪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弧以及延长线以后退出;
⑤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参赛者可以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动作,将器材放下以后暂时离开投掷区,并重新开始,但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投掷;
⑥参赛者可以在比赛期间离开比赛区域,但必须由裁判员许可并由裁判员陪伴;
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不能在比赛场地使用以下电子设备:摄像机、便携式录放机、收音机、CD机、报话机、手机、MP3
2/3
以及类似的电子设备。铅球的动作要领
握球和持球握球手的手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支撑在球的两侧(图),以防止球的滑动和便于控制出球的方向。掌心不触球。握好球后,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尖指向斜前方并与右脚弓在一直线上;右膝弯曲,上体向右倾斜扭转,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臂微屈于胸前,使球的垂直线离开右脚外侧,以加长用力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推球时,右脚迅速用力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内转,右髋前送,使上体向左侧抬起,朝着投掷方向转动。当身体左侧接近于地面垂直一刹那,以左肩为轴,右腿迅速伸直,身体转向投掷方向,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送,右臂迅速伸直将球向前上方约40-42度角左右推出。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并用手指拨球。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3/3
篇三:投掷运动的起源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器械场地规则等方面的改变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投掷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由过去的正面站立侧向站立和换步旋转投掷等方式发展成为背向旋转投掷的技术现在又出现了宽站立低姿势背向大幅度旋转投掷的技术铁饼运动的起源发展,铁饼比赛规则
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已被列为比赛项目。当时的饼是用石头和青铜制作的,在石头台座上正面站立进行投掷。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关于铁饼运动的起源发展,欢迎借鉴参考。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器械、场地、规则等方面的改变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投掷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由过去的正面站立、侧向站立和换步旋转投掷等方式,发展成为背向旋转投掷的技术,现在又出现了宽站立、低姿势、背向大幅度旋转投掷的技术。
运动纪录世界上第一个男子掷铁饼的正式成绩是1896年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创造的,成绩是29.13米(铁饼重量不详)。以后,年年都有提高,现在的世界男子掷铁饼纪录已提高到74.08米。女子掷铁饼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的成绩是39.62米。1952年有人用新的背向旋转投掷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以57.04米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引起了世界各国掷铁饼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事物在不断发展,运动成绩在不断提高,1980年女子掷铁饼的世界纪录已提高到71.50米,1988年,来自德国的选手将纪录提高到赖茵施76.8米,至今无人打破。器材正式比赛中铁饼的重量男子为两公斤,女子为一公斤。内圈直径为2.50米,有效区角度为40度。规则铁饼比赛中,运动员应以单手投掷;进人投掷区开始投掷后,选手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触及区外的地面、护笼和抵趾板的上面;投掷动作完成后,必须从投掷区半圆延长线的后面走出;每次试投的时间限制为1分钟;掷出的铁饼必须落在34.92度的扇形投掷区内方为有效。动作掷铁饼的技术动作分为握法、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
和维持身体平衡四个技术环节。
篇四:投掷运动的起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我国古代投壶运动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作者:孙庆欢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852.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要投壶游戏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流行至清代,延续2600余年。这项被历史尘封的体育游戏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仅从投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考证与梳理,为整理与挖掘投壶这一中国古代民族体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史投壶古代民族体育
投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是贵族间甚至是诸侯间友好往来时的一种仪式内容。投壶作为游戏,通常在宴会上,是作为娱悦宾客的重要内容。在其流传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是汉民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经典博弈游戏,是汉民族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投壶的起源
投壶产生的原因历来是投壶研究者讨论不休的论题。一说认为,投壶是从“大射”、“乡射”演化而来。奴隶制国家军事化的制度,有着明显的整军习武的政治目的,但在一些宾主宴乐之地,由于客观条件而不便在厅室进行射箭,便采用以手投箭入壶、用壶代替箭靶的游戏方式。另一说认为,投壶是从“燕射”演化而来。“燕射”是诸侯招待国宾一起在宴会场所举办的一项交谊活动,同时借此观察双方对军事训练是否重视,由于弓射军事色彩过于明显,与宾主交欢的氛围不太和谐,遂改为投壶,配以彬彬礼节和音乐伴奏,从而达到宾客多饮的目的。还有一种说法,也同意投壶是“燕射”礼的演变,但关于产生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奴隶主阶级渐趋腐化,某些诸侯不通射艺,甚至拉不开弓,上不了马,于是改射礼为投壶,以宴会上的酒壶为“的”,用特制的箭来象征“射”。
二、投壶的发展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最早记述投壶史实的是《左传·昭公十二年》。投壶活动大约在春秋时已经出现当时投壶的礼仪很多,投壶中奉矢中之法,辞让之节,壶位之度,奏乐的制度,对胜者的奖励以及对输者的惩罚方式,与射礼的繁琐、形式化几乎完全一致,基本是“射礼”的一个缩小版。随着时间的推移,至战国时期,投壶逐渐流传至民间,其游戏成分增多,礼节也不太过于讲究,娱乐性也有所增强。
(二)两汉时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汉代自汉武帝时便开始独尊儒术,在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影响下,投壶流行在社会的各阶层中。汉武帝本人就是一个投壶爱好者,他不但经常参加投壶比赛,而且还特别收留了一些善于投壶的高手在宫中。汉代刘歆《西京杂记》中提到投壶高手郭舍人改棘矢为竹箭,壶内不装小豆,投中后箭从壶中反弹回来,接在手中又投,一投一激连续百余次不断,称之为“骁”。《后汉书·祭遵传》亦有类似记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更为盛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国时魏国邯郸淳所作的《投壶赋》,但现存只有389字,其中提到连投连抓的骁,已是投壶的一般技艺,一般人都可以掌握。同时还出现了“隔屏投”,这些技巧显示了当时投壶的高超技巧。另外,还出现了妇女投壶的现象。
(四)唐宋元时期
唐朝的投壶游戏流行于各种类型的宴会之中,文人、武人都把投壶视为娱乐手段,并且把饮酒、投壶、赋诗称为宴会三雅趣。在唐宋元时期,特别是在宋代,当时的宰相司马光撰写了《投壶新格》,对投壶规则进行了修改,同时也把一些政治术语套在投壶技艺上,并去掉了一些有趣的投法,这对投壶技艺的发展实际上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五)明清及民国时期
尽管明清两代士大夫阶层从维护封建礼教的角度出发,极力推崇司马光的《投壶新格》。另外,壶的形制也有新的变化,在当时出现了四耳壶。投壶在清朝虽有所创新,对投壶的繁琐的规则、计分的方式并没有加以修改,也没有投法的突破创新。至此,投壶之戏已见衰亡之态。而在战争纷乱、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这种脱离广大民众的士大夫阶层的风雅之事引起下层人士的强烈不满。此时,由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投壶所需要的心境也难以存在,后来便渐渐从社会上消失了。到了民国时期投壶活动已经失去群众基础,投壶游戏正式退出了中国体育历史的舞台,只留下一些文物诗词待后人研究。
三、小结
新中国成立之后,投壶并没有再次兴盛起来,在大陆地区可以说是已销声匿迹,在当今我国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应该对投壶进行挖掘整理开发。对其挖掘整理并适当创新,如在投掷距离、器材及计分方法上加以调整,突出其民族特色,并以加强其竞争性和观赏性,制定更适合当代体育项目的规则来提高其可操作性等,投壶也许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甚至有可能成为一项有正式比赛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王义芝,宋琪.浅析中国古代投壶游戏[J].丝绸之路.2009(10):11.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中国体育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体育百科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19.[3]王建玲.投壶——古代寓教于乐的博戏[J].文博.2005(3):77.[4]王文锦译解.礼记(下)[M].上海:中华书局.2006:882.[5]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体育史学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107.[6]明汪禔编辑,嘉禾周履清校,王云五主编.图书集成初编之《投壶仪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3.[7]李小成.投壶考[J].江汉论坛.2005(4):99.[8]李延寿.南史[M].上海:中华书局.1986:2790.[9]王利器.颜氏家训[M].上海:中华书局.1993:594.[10]熊纪涛.投壶活动在两汉魏晋时的道教化[J].道教论坛.2008(5):26.[11]王赛时.风靡酒场的投壶游戏——古代宴会漫谈[J].四川烹饪.1997(3):14.[12]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8:201-202.[13]张永,邓丽星.中国古代投壶发展盛衰考证[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