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篇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篇

时间:2022-11-03 20: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为深化XX区农村综合改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篇

篇一: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为深化XX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XX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根据“绿水青山就是XX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XX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XX任组长的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

  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

  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

  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和整改。

  标准:

  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

  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

  定期对植物进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

  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

  标准:

  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2次,并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

  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

  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

  (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

  标准:

  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3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

  (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附件2),每年要组织人员对各处(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

  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

  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

  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

  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

  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总结

  今年来,综改办在局党委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综合改革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成果

  以转变职能为重点,进一步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实现职能转变的新路子.要创新乡镇管理和服务机制,提高乡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其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进行补助.

  

篇二: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鹿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1)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鹿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县十七届人民政府常务会第133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3月9日

  鹿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农经〔2019〕1645号)、《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财政厅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任务落实清单〉的通知》(桂发改农经〔2020〕37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在全面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改革创新管护机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我县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城乡融合、服务一体。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按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保障管护经费。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点,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有序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建管并重、协同推进。按照“建管一体”的要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一谋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建立有利于长期发挥效益的管护实施方案。

  (三)主要目标

  到2021年底,以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和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机制改革为试点,明确产权归属、确定管理模式和管护主体,制订收费标准,落实管护经费保障。

  到2025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较好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二、建立明晰的管护责任制度

  (一)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县级政府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责任主体,乡镇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要在明确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和各类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基础上,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编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明确管护对象、主体和标准等,建立公示制度。

  (二)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负有监管责任,要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加快制定本领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操作规程及应急保障机制等,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评价体系,推进管护信息化、智慧化,促进各类设施安全有效持续使用。

  (三)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村级组织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管护责任。对于应由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管护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委托村民、农民合作社或者社会力量等代管的,村民自治组织要承担监督责任。

  (四)强化运营企业管护责任。供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自觉接受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监督,确保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养老院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单位应承担所属设施管护责任。

  (五)落实受益者责任。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主体,应增强主动参与设施管护的意识,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的费用。探索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者管理协会,鼓励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农民参与村内道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管护。

  三、改革试点的工作重点

  (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管护改革试点

  1.确定运行管理模式。因地制宜采用以城乡一体化供水和乡镇村民委管理模式为主的等多种运行模式。一是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即:在县城距离鹿寨县自来水厂较近的村屯,应

  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将自来水供水管网由县城向村屯延伸,使用市政水压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城乡居民共享优质足量供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是村民委管理模式。即:受益村屯所属村民委进行经营管理,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维护专业化。县水利局及时与村民委办理管理权移交手续,村民委只有管理使用权,没有工程所有权。乡镇协调村民委共同研究制定运行管理机制。县水利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于2021年3月底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情况调研,结合各乡镇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各村屯饮水工程的管理模式。(牵头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水利局、县住建局)

  2.制订水价及落实管护经费。农村供水水价成本是指供水单位生产和经营商品水,并供给到用水户所产生的全部费用,通常包括原水费、运行维护管理费(含大修理费)、电费、药剂费以及其他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费用。根据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情况并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桂政发〔2010〕62号)的规定分以下类型定价:

  农村饮水工程水费按照国家有关农村饮水工程水价的制定原则及要求进行测算,全面推行按供水成本收费。

  采取分区定价。以片区化方式确定水价组合,纳入县城管网及乡镇级水厂管网延伸的工程实行统一定价,实行“同网同价”,按县级自来水价格执行;单村供水工程以村屯为片区,结合各辖区内村级饮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分类进行水价的制定。

  采取分类定价。单村供水工程:千人以上由村委会管理的,以村(屯)为单位,由县水利局负责开展水价成本核算工作并配合县物价主管部门完成定价工作,水价要达到供水成本,适当考虑利润;千人以下由村委会、村集体管理的,采取简化程序,由各受益村屯根据实际情况召开村民大会自行确定水价。

  受益村屯建立水费专户,从水费中列支农村饮水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养护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用于工程更新改造。由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共同制订鹿寨县饮水维修养护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使每一笔维修养护经费落到实处。同时,县财政局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工程提升改造,分配到每个乡镇或每个受益村屯所属村民委,并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县发改局)

  3.建立农村饮水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从2021年1月开始,县水利局督促和指导各乡镇对本辖区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以保证正确掌握饮水安全政策、措施和要求。(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4.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选择2至3个村作为改革试点,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运行管理模式确认;受益村屯所属村民委于2021年7月底前做好水费缴纳工作。安排好各村屯饮水设施管护人员,其他乡镇、村屯逐步推进,并于2021年底全面实施。各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各受益村民委)

  (二)农村公路管护改革试点

  1.常态化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农村公路养护包括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农村公路养护补助政策应建立与里程、养护成本变化等因素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发展及财力情况适时调整,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应逐步增加。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要达到100%。(牵头单位:县交通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政策。当出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替代公路养路费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的时候,县财政部门应从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列支补足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经费和日常养护经费。(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一是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大力推行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贯彻落实《鹿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鹿寨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鹿政办发〔2020〕24号)文件精神。建立全面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二是推行多元化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工作,培育成熟、高效的养护市场,全面推进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三是加强通自然村(屯)道路的养护。对于符合四级公路标准的通屯道路,县交通局要一律申报纳入自治区公路路网年报统计系统,作为村道管养;其他暂不符合等级公路标准的通屯道路,应由县财政逐年安排等外路提升改造工程建设资金,改造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后,纳入村道规划并列入农村公路养护计划,进行规范性养护。(牵头单位:县交通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县财政局负责资金落实工作。县水利局负责统筹协调饮水安全工作,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推进情况等。县交通局负责指导乡镇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并进行考核,实行绩效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协助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等;受益村屯所属村民委是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生产运行、计量收费、维修养护、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配合县卫健局做好净水和消毒设施运行管理,加强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二)强化制度保障

  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尽快制定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具体操作细则,报县人民政府审议。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行政村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收费管理细则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细则。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三)落实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要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对因执行水价低于成本水价导致的政策性亏损、重大维修、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等予以补助。对运行管

  理不规范、水费收缴率低、考核不合格的供水单位,相应核减补助。

  (四)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宣传,大力宣传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效,准确解读改革政策举措,积极宣传改革中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改革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发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在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爱路护路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监督检查

  各乡镇要建立改革进展情况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改革进程,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各乡镇、各单位要将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纳入重点改革事项清单,进一步加强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财政补助资金等挂钩,建立健全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篇三: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三篇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一篇第一条为全面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扶

  贫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榆政办函(2020)83号)《榆林市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

  工作的指导意见》(榆政办函(2020)8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村级

  环境卫生管理、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及绿化养护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镇街村组的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后续管护,已列入行业主管部门维护的设施不在维护范围内。

  第四条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指导、镇街组织、农民主体”的原则,发改科技局为综合协调部门,负责完善后续管护及考评制度,监督检查部门、镇街及村组的后续管护工作,争取经费、队伍等保障,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市扶贫、水利、电力、交通、农业农村、教体、工贸、民政、文旅等相关部门为指导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指导镇街及村组做好后续管护工作;各镇街具体组织实施,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各方力量,统筹各种资源,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后续管护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村组为管护主体,要在镇街的组织领导下,全面做好所在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护工作。

  第五条发改科技局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的综合协调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镇街负责本办法在所辖村组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管护范围。将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1•村内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生产生活道

  路。

  2.小型水利设施,包括人饮工程中的高低位水池、管网、

  防护网、防护挡墙等设施,灌溉渠道、管网设施等。

  3.O.4kV-0.2kV电表闸刀以下线路。4.农村养老院、互助幸福院等。5.村卫生室。6.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

  动室、体育场、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

  7.村级活动场所,除文化体育设施以外的基础设施,包括

  村委会、村级活动场地等。

  8.村内绿化、美化。9.公共路灯等亮化工程。10.公厕。

  11.卫生保洁及垃圾处理设施,包括村庄卫生保洁、村庄连

  接带卫生连片保洁、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清运车辆等。

  12.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

  等工程形成的渠道、挡墙护坡等。第七条管护标准。依据《榆林市农村公厕管理办法(试行)》

  (榆政农函(2020)47号)《神木市电力局配网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神电局发(2020)4号)《神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神政办发(2019)53号)《神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神政办发(2020)171号)《神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神政办发(2014)114号)《神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补助办法》(神政办发〔2020)12号)《神木市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管理办法(试行)》(神卫计发(2018)180号)等办法的标准要求,加强基础设施

  及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

  文化礼堂等公共场所明确专人负责,做好日常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路灯立杆无破损、倾斜,

  灯具照明正常。

  3.村内道路管护。加强村内道路、水渠管护及巡查,做到路

  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路标路牌、警示标志、安全设施齐备。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4.公厕管理维护。公厕全年开放使用,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

  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族有破损及时修复。

  5.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

  动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6.电力维护。0.4kV—0.2kV电表闸刀线路无破损、漏电等

  情况。

  7.农村养老院、互助福利院管护。设施维护维修及时,干

  净卫生整洁,运行正常。(二)农村环境长效保洁

  1•道路保洁。对各村辖区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

  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2.庭院保洁。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

  屋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污物。

  3.垃圾收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

  日产日清。(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

  1.高低位水池无破损、漏水,防护围栏、防护挡墙完好,供

  水管道畅通,水质达到国标要求,安全饮水率达到100%。2.农耕道路、渠道、水坝等生产设施有专人管护,每周巡查

  管护次数不少于2次,发现农耕道路损坏、渠道堵塞、水坝破损

  等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及时修复到位。第八条市发改科技局牵头,定期组织检查、指导和服务;各

  镇街结合工作实际成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后续管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后续管护工作计划,明确后续管护措施,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将领导小组及管护工作计划报扶贫办备案。

  第九条市发改科技局每年组织4次抽查,年终进行综合考

  核,建立考核台账。第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二篇X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

  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三个有”;

  突出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等“五个明确”;

  创新专业管护、市场化管护、自行管护“三个模式”,确保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篇四: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5•【字号】信政办[2006]146号•【施行日期】2006.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

  正文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政办〔2006〕14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信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信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为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豫政办〔2006〕100号)等有关规定,现就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提出如下方案:一、指导目标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加快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管理养护职责(一)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行业管理,监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建议计划,审批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并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监督和考核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负责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二)县级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制定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编制农村公路年度养护建议计划,监督和考核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本行政区域内乡镇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对省、市养护补助资金、养护项目、养护质量、进度负总责。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实施,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三)乡镇人民政府为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养护责任主体,在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乡道和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其具体职责由县级人民

  政府结合实际确定。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具体承担辖区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

  保护辖区内乡道和村道的各项设施,参与、协助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四)行政村村委会为该行政村区域内村道管理养护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其具体职责由县级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目标管理。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完成管理养护任务、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管理养护任务、出现失养、农村公路严重损坏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管理养护资金筹措及使用(一)资金来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主要由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和汽车养路费补助以及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等构成。1、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市级分成部分和返还至各县区的部分在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比例均不得低于80%。2、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时,对农村公路中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养护工程的补助资金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3、市级财政将年财政增收部分的3%用于农村公路养护。4、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列出专项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要逐步增加。5、乡(镇)人民政府应鼓励沿线农民投工投劳,支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

  作。有条件的乡镇可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6、积极拓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融资渠道,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

  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出(捐)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二)资金拨付1、省级财政预算内(含汽车养路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

  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专项工程,实行对县(区)切块包干的管理方式。根据各县(区)管养的农村公路里程,考虑农村公路的正常服务年限、地方养护资金到位情况和上年度公路养护工程目标完成情况,编制年度农村公路省补助资金建议计划,经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审核、报省政府同意后,由省财政部门纳入预算并直接拨付县级财政部门。节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超支不补,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解决。

  2、市级财政预算内(含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市级分成)安排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项工程。

  3、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和其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和水毁等专项工程。

  (三)资金使用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必须按照规定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市财政、交通、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各级交通、发展改革、财政、审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其合理有效使用和安

  全。四、管理养护运行机制(一)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管

  理分类运作机制。县道养护和乡道、村道中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中修、防护、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等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具有养护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实行计量支付,合同管理。

  乡道及村道的日常保养应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沿线村民。对于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公路,也可采取聘用、委托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养护。

  (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其中,县道的路政管理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乡道、村道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扩大超限运输治理的覆盖面,综合整治农村公路超载超限问题,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检查、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附属设施的行为,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五、管理机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重新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根据省编制管理部门和交通部门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我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人员由市、县(区)编制管理部门会同市、县(区)交通主管部门研究确定。六、组织领导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进行,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推

  进,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2007年年底前完成。

  

  

篇五: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21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管好、护好农村公路,为新区打造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农村公路路长制高效运行,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7,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全面完善。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1.履行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管委(区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统筹谋划,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各镇街的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实行农村公路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管理,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镇街履职尽责。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管委(区政府)、镇街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县、乡、村三级路长,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及路域环境整治,区、镇街明确相应机构承担路长制运行的日常工作,

  

  建立“管委(区政府)指导、镇街负责、市场养护、环卫保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加大管理养护投入力度。

  (责任单位:各镇街)2.加强区级统筹和政策引导。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拟订有关农村公路政策,提出农村公路发展指导意见,加强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区财政局负责加强资金统筹,安排养护补助资金。区发展改革在项目立项方面,引导、支持和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管委(区政府)对各镇街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绩效管理。(责任部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3.各镇街加强政策支持和指导监督。各镇街应当明确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项资金,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履行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各镇街)4.发挥好镇街村两级作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镇街在管委(区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小修和日常养护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好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确定专职工作人员,按照“一支管养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笔管养经费、一个运行机制、一套内业台账”的要求,推进镇街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建设。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组织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通过将管理养护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责任单位:各镇街)(二)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5.落实好养护工程资金。完善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支持力度。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80,可用于普通公路改建,不得用于公路新建。自2022年起,该资金不再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6.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自2021年起,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并根据农村公路里程、养护成本变化等因素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路乡村管”的原则,由区交通运输局制定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考核办法,并组织开展示范镇街、示范路创建等活动。年底,根据各镇街创建情况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考核情况,以“以奖代补”形式对镇街给予奖励支持。(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各镇街)7.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区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财政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对各镇街农村公路的管养责任范围进行明确,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养护经费和建设项目安排挂钩。同时,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各镇街)8.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管委(区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鼓励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方式依法依规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探索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各镇街)(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9.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将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市场化运作交由专业化队伍承担,日常养护、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采取分段承包、定额包干、“以路育树、以树养路”等模式;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交由第三方公司实施。鼓励将干线公路建设养护

  

篇六: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要求,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乡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村书记负责项目进度等工作。乡新村办将始终加强对我乡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进度、质量、管护等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其次,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乡纪委、财政所将对资金的使用、拨付等进行专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拨付合法合规。最后,明确和强化建设和管护的主体责任,乡镇为项目的主体责任单位,各项目行政村为项目建设和管护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各自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管护等具体事项。二、项目建设实施内容项目实施单位:乡村项目实施内容:村:新建道路x.x千米、扩建道路x.x千米、改建x.x千米、改建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改建。三、项目进度时间安排x年x月x日之前完成村项目实施内容。项目资金配套情况村中央配套x万、省市县配套x万、乡镇配套x万、农民自筹x万。四、项目后期监护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项目村庄配备专职保洁员,实行村收集、乡转运模式运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推进治脏治乱工作常态化,做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村庄建成区建后维护常态长效。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平台和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村庄长效管护政策,努力营造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村庄建设长效管护。

  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长效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村庄建成区乡里每年安排x万元管护配套经费,用于村庄长效管护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等费用开支,同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志愿者环境保护,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后管养。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德平镇基本情况及项目简介

  德平镇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辖133个行政村,镇域面积144.32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集镇面积3.7平方公里,总人口6.04万人,其中集镇人口21536人。德平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镇,自五代后唐到1956年撤县设镇前一直为县治驻地。2007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文明村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德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是根据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签订的《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合作投资合同》,共同协商、合作建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基本构想是,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德平镇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为居住、工业、商业、农业、旅游、教育卫生科研、管理服务、养老等八个区。项目由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具体操作。

  二、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二〇〇二年十二月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登记注册成立。公司隶属九金山as303总部旗下直属企业,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跨国集团。资金来源于家族数百年来的巨额资金积累。公司宗旨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造福人类、普度众生。经营范围为:资本运作、资产管理、国际贸易,交通、能源、高科技、农业(农产品、农副产品)、扶贫相关的医疗、教育等项目的投资与开发。

  (一)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公司总部设:办公室、财务部、项目部、国际贸易部、人力资源部、资本运作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及深圳代表处。公司下辖:本港全资子公司2个;英国全资子公司1个;泰国全资分公司1个;大陆全资子公司2个。

  (二)公司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势,通过合法资本运作、资产信托融入资金,积累资源,以造福人类为宗旨,不分地区、不分行业,积极投入到中国大陆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各项经济建设中去。围绕中国592个贫困县扶贫计划(下称:“592”计划)的实施,真正把公司的宗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通过对中国592个贫困县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和教育设施、医疗体制和医疗设施的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的改造、农业种植结构的改造、农民饮用水改造、农村环境改造、农民工作技能培训等具体项目的实施,让贫困县绝大部分的农民过上中国标准的“小康”生活。

  三、项目建设运作方情况简介

  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目前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农业开发投资等。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运作规范、人员精干、目标宏伟。现在公司除董事长外,设有总裁一名,副总裁三名(分管行政、工程、财务),策划总监一名,机构有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策划部、销售部、前期部、资本运作部。

  董事长吴丙清为公务员下海经商创业人员,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市政协副秘书长,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项目总经理等职,先后在北大、清华进修房地产、资本运作课程,胸怀远大,为人诚实,经验丰富。

  总裁孙海军为国家注册一级结构设计师、二级建筑设计师、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有着17年的房地产从业经历,具有丰富的操盘经验。

  另外三位副总裁为人诚实,积极肯干,独挡一面,业务能力较强。

  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富有激情,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

  公司注重以文化育人。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产品定位,建立了服务文化、标准文化、资历文化、信任文化、诚信文化、领导文化、管理文化、聚合文化等,管理科学先进。

  公司发展目标为:到2014年,实现公司上市;2015-2020年,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年开工项目20个,成为德州第一,进入山东百强。2021年之后,逐步实现“双百目标”,即百亿利润,百强企业(中国地产界)。

  

篇七: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精品文章

  《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方案》

  为深化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二、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

  精品文章

  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

  三、工作目标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促进学校教学,方便师生学习”的公共设施长效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和整改。标准: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

  精品文章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定期对植物进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标准: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2次,并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精品文章

  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

  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

  (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标准: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3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附件2),每年要组织人员对各处(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

  精品文章

  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

  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

  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内容仅供参考

  

  

篇八: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职责、完善制度、科学管理、规范养护、严格监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一个机构精干、职责明确、制度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养护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保证农村公路路况完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三、工作重点

  (一)明确机构,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按照《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公路管理处负责市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具体承担市区县、乡道管理养护,各乡镇(林场)具体负责村道的管理养护,区政府、各乡镇(林场)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门机构。

  (二)定岗定员,充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量。

  区政府、各乡镇(林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实行定岗定员,合理确定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各乡镇(林场)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分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并配置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

  (三)明确责任,维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

  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对县道、乡道、村道路政管理工作作的规定。村民委员会以及村道沿线的单位、个人在各乡镇(林场)的领导下开展村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公路的义务,对村道造成损坏的,应当向各乡镇(林场)赔偿,占用、挖掘、穿越村道的,应经各乡镇(林场)的同意。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各乡镇(林场)的要求,指定专人对村道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制止侵害村道路产路权的行为。

  (四)加强监管,管好用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区农路办、各乡镇(林场)要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区农路办会同区财政局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并接受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加强考核,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要纳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区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各乡镇(林场)目标考核范围,每年与各乡镇(林场)签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责任书。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区农路办、各乡镇(林场)要深刻领会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三个服务”的理念,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交通事业和谐发展的高度认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二)加强领导,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区政府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建设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

  (三)加强督查,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各乡镇(林场)调研,督查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四)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业务水平。

  

  

篇九: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2•【字号】闽卫基层〔2021〕68号•【施行日期】2021.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卫基层〔2021〕68号

  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现将《福建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管护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附件:20个试点县(市、区)名单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8月12日

  

  

篇十: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稳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成果,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根底,提高农村根底设施运行水平,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根底设施维护和管理的意见?〔京政发〔2021〕28号〕和?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关于做好下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通知?〔京新农办发〔2021〕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是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按照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明确农村根底设施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出资主体和监管主体,通过拓展政府公共效劳职能、构建社会化公共效劳平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根底设施正常运行,使新农村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阔农民。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怀柔区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工作小组日常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城市管理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区财政局、各镇乡街道为工作小组成员单位。

  各镇乡街道要成立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小组,明确主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本镇乡街道农村根底设施管理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明晰根底设施的产权归属

  市、区、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无偿资助或社会捐资建设的农村根底设施,由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进行资产登记,实行台账式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上级政策另有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联村共用或跨村共建的设施,由镇乡、街道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资产登记,产权应划归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集体所有并依法进行资产管理;建于行政村范围内并供本村使用的设施,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资产登记,产权应划归村集体所有并依法进行资产管理;由政府或村集体出资补助兴建于村民院内的设施,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资产登记,产权归农户所有并由其自行管理。产权难以明晰的农村根底设施,由各镇乡街道依法进行资产管理。

  〔二〕建立责任明确的管护体系

  各镇乡街道是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区相关部门是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效劳和验收工作。各级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能定位,参照城镇标准实现管理覆盖,到达所有建成的设施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维护、有人监督。

  1.区农业农村局:负责街坊路硬化、村庄绿化、平安饮水、污水管网、太阳能公共浴室、村庄照明等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收集汇总相关资料,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区相关部门开展上述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工作检查考核;负责农村太阳能浴室、村庄照明的行业管理,核实现有设施数量,参与设施资产登记工作,制定相关管理、考核方法,监督设施运行情况,核算设施管理本钱,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检查考核。

  2.区城市管理委:负责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村庄保洁的行业管理,核实现有数量,参与设施资产登记工作,制定相关管理考核方法,制定运行维护和管理标准,监督设施运行情况,核算设施管理本钱,组织对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村庄保洁维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街坊路硬化、乡村公路行业管理,核实现有面积,制定运行维护和管理标准,制定相关管理、考核方法,

  监督设施运行情况,组织对农村街坊路、乡村公路的维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4.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农村地区饮用水源卫生许可的现场勘验及许可证的发放管理;负责对农村地区饮用水源水质消毒设施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督管理;督导农村地区饮用水源责任单位是否按要求进行水质检测;协助区水务局制定农村根底设施平安饮水运行维护和管理考核量化指标,并负责农村根底设施平安饮水质量的考核工作。

  5.区水务局:负责农村平安饮水、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的行业管理,核实现有设施数量,参与设施资产登记工作,制定运行维护和管理标准,制定相关管理、考核方法,监督设施运行情况,核算设施管理本钱,组织对农村平安饮水设施、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的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6.区园林绿化局:负责农村村庄绿化的行业管理,核实现有面积、数量,参与设施资产登记工作,制定相关管理考核方法,制定运行维护和管理标准,监督设施运行情况,核算设施管理本钱,组织对农村村庄绿化维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7.区财政局:负责农村根底设施维护管理资金的管理,审核年度本级财政补贴资金数额,参加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检查考

  核。负责对各镇乡街道年度各项专项资金的检查考核工作。

  8.各镇乡街道:负责对现有根底设施进行登记,建立镇、村管理台账;确定管理模式,组建管理队伍;制定实施方案、管理方法和奖惩机制;记录设施运行情况,组织开展检查考核;严格按照各部门制定的标准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接受区相关部门指导、检查和考核;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平安,严禁挪作他用。

  各镇乡街道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降低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本钱。可以组建专业队伍,统筹考虑增加农村公共效劳岗位,优先安排本地区农村劳动力从事农村根底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成立村级综合效劳队伍、实行“门前三包〞、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区等管理模式,实现农民的事农民管。可以采取招标等形式委托有资质、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公司进行农村根底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对于专业性强、有特殊维护管理要求的根底设施,要按有关部门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

  〔三〕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

  区政府作为农村根底设施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投入主体,区财政对纳入运行维护的农村根底设施统筹安排补贴资金。各镇乡、街道、村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相应运维管护资金。

  〔四〕建立考核监管体系

  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各项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标准,建立农村根底设施维护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行业监管、业务指导和专项考核。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加强对各镇乡街道的监督考核,考核结果记入综合绩效考评。

  

篇十一: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

  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

  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

  三、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促进学校教学,方便师生学习”的公共设施长效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

  (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

  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

  和整改。

  标准:

  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定期对植物进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

  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

  标准:

  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2次,并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

  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

  (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

  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

  标准:

  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3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

  (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

  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附件2),每年要组织人员对各处(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

  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

  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

  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

  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

  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

  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

  (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篇十二: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某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三个有”;突出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等“五个明确”;创新专业管护、市场化管护、自行管护“三个模式”,确保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有人管.对农村所有公共基础设施,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凡出现自然灾害,有人及时排危抢修;凡出现人为破坏,有人代表集体进行制止和索赔;凡出现使用故障,有人及时维修养护;凡出现资产闲置,有人引导正确使用,着力解决“有人用、无人管”问题。

  有机制管.夯实镇、村、农户的管护责任,形成一批可操作、有实效的好的办法措施,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对每一类公共基础设施都要明确建设、移交、管理、验收、监督等制度,对具体管护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并根据考评结果支付一定的管护报酬,切实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心管、无力管”的问题。

  有钱管.以村集体投入为主,以群众自筹投入为补充,多渠道筹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资金,逐步实现人员管理有报酬、损坏维修有资金、灾后恢复有保障,着力解决“有钱建、无钱管”问题。

  一、明确管理范围

  将各级财政投入建设的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10项具体内容。

  1、村内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

  2、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村级供水站、饮水及灌溉管网设施等;3、幸福院;4、村卫生室;5、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健身房等设施设备;6、村级活动场所,除文化体育设施以外的基础设施,包括村支部、村委会用房、活动场地等;7、路灯;8、公厕;9、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箱、拉运车辆等;10、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形成的渠道、护坡挡墙等资产。二、明确管护权属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将村内各项产权明晰的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移交到村,村委会负责日常管护,建立“村有、村管、村使用”的管护责任体系。明确管护清单,切实做到物有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三、明确管护标准结合行业规定和管护实践,制定明确管护标准。道路管护标准:路面平整,干净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肩无缺口,安全设施齐备,路容路貌良好。

  公厕管护标准:标识清楚,设施完备,清理及时,卫生清洁。

  幸福院管护标准:设施维修及时,卫生干净整洁。

  村卫生室管护标准:环境卫生整洁,设施维护及时,垃圾分类处理。

  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要保障。要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向中省市县争取一点、行业部门补助一点、镇级财政筹措一点、村集体经济支付一点、投工投劳折算一点”的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修管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正常运行。

  五.明确管护责任

  镇上成立某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某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农业办,负责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各村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由村主任担任站长,负责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考核。

  专业管护+管护+自主管护

  专业管护。全面推行“五岗十二员”管理制度。

  “五岗”:即农村道路管理岗、水利设施管理岗、村卫生室管理岗、服务场所管理岗、环卫设施管理岗,岗位负责人从“十二员”中产生。“五岗”负责组织管理“十二员”,以志愿者服务、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支付报酬为辅的工作模式。

  “十二员”:即道路管理员、水利设施管理员、幸福院管理员、村卫生室管理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员、路灯

  管理员、村扶贫工厂管理员、扶贫产业园管理员、公厕管理员、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员、其他设施管理员,根据任务量大小据实确定每一类管理员的数量;

  市场管护。对垃圾清运等村级无力承担的管理任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定期处理等方式予以解决。

  自主管护。一方面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义务管护;一方面激励引导群众对自家院落、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定期清扫保洁,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353”管理机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全部移交给村两委会,归全体村民所有,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实现“村有、村用、村管”。建立镇、村、组三级责任明确的统一管理机制,真正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篇十三: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方案与2021年农民工学校实施方案

  2021年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方案为深化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__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___》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一、实施背景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___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二、___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

  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三、工作目标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促进学校教学,方便师生学习”的公共设施

  长效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和整改。标准: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定期对植物进

  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标准: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___次,并实行巡回动态(范本)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

  标准: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___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附件2),每年要___人员对各处(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___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___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

  款专用。

  2021年农民工学校实施方案前言.....................................................................................................................................................2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二、活动时间......................................................................................................................................2三、实施步骤......................................................................................................................................2四、___机构......................................................................................................................................3五、工作要求和保证措施..................................................................................................................41富力铸管厂地块___层住宅楼工程15幢(自编b1-b15幢)及

  

篇十四: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9.28•【字号】郑政办[2007]21号•【施行日期】2007.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路

  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郑政办〔2007〕2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为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06〕10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改革的目标:加快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管理养护职责(一)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行业管理,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编制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建议计划,审批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并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备案,监督和考核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监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二)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市)、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制定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编制农村公路年度养护建议计划,监督和考核本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本行政区域内乡(镇)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检查养护质量,对省、市养护补助资金、养护项目、养护质量、进度负总责。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实施,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三)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参与、协助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职责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确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目标管理。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完成管理养护任务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管理养护任务、出现失养、严重损坏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管理养护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人员,重新核定机构和编制。市编制管理部门要会同市交通主管部门依照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全省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编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豫编〔2007〕27号)精神制定我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编制由各县(市)、区编制管理部门会同本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实施意见研究确定。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现有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实行事企分开。原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工程养护处(队)以及场、站、库、室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应全部整建制转为企业,实现与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财、物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四、管理养护运行机制(一)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管理分类运作机制。县道养护和乡道、村道中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中修、防护、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等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具有养护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实行计量支付,合同管理。乡道及村道的日常保养应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沿线村民。对于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公路,也可采用聘用、委托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养护。(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其中,县道的路政管理由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乡道、村道及其设施的保护工

  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扩大超限运输治理的覆盖面,综合整治农村公路超载超限问题,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检查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附属设施的行为,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五、管理养护资金筹措及使用(一)资金来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主要由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和汽车养路费补助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等构成。1.省对农村公路中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养护工程的补助资金按以下标准补助: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2.各级征收的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总收入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80%。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水毁防护工程。3.在省补资金和市管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列入专项资金对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给予补贴:县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4.农村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大、中修工程资金除省、市和拖拉机、摩托车养路经费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筹措。5.积极拓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融资渠道,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出(捐)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二)资金拨付1.省补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专项工程,实行对县(市)、区切块包干的管理方式。2.市财政补助资金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编制年度建议计划,经市发展改革、财政

  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财政部门纳入年度预算。市财政用于各县(市)、区县、乡公路大、中修工程的补助资金,必须是按建设程序完工,经市交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村道的养护工程补助资金实行切块包干的管理模式。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县(市)、区财政部门。

  3.县(市)、区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和其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三)资金使用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必须按照规定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市财政、交通、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各级交通、发展改革、财政、审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省、市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纳入审计范围,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其合理有效使用和安全。六、组织领导(一)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推进,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二)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

  

  

篇十五: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通过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管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形成新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案

  市农办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又要注重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马车的内动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并驾齐驱。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决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重庆“三农”实际,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制定此专项方案。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总纲,通过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管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形成新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1

  新农村建设。二、发展目标(一)水利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建设统筹城乡水利水务

  发展试验区,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四个率先: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2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基本解决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集镇防洪安全问题,2015年基本建成西部领先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此外,在2012年完成统筹城乡水利发展试验区框架体系建设,建成适度超前的城乡供水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城镇防洪体系,2015年初步实现城乡水利水务统筹协调发展,基本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工农业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需要。

  (二)农村交通方面。以城乡交通统筹水平西部领先为目标,力争到2012年,100%镇乡公路和55%的行政村公路实现硬化,到2015年全市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到2020年全市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三)配套设施方面。电力供应巩固完善农村“户户通”,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村用水普及率达到50%,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30%,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30%。到2020年,逐步形成以市域重大基础设施为骨架,以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为节点,以中心镇和一般镇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中心村和一般村基础设施为主体,覆盖到村、延伸到户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村用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

  2

  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清运率、清洁能源普及率、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一小时经济圈”率先建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到2012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农业增加值达到570亿元,农产品优质率75%、商品率62%;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左右,建设柑橘标准果园300万亩、优质核心蔬菜基地200万亩,出栏生猪2300万头;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一圈”达到30%以上,“两翼”达到20%以上。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农村青壮年富裕劳动力实现应转尽转;城镇化率超过55%。到2012年,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完善,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城乡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初步呈现。

  三、主要措施(一)立足“加快”和“率先”,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满足城乡供水需要。2010年建成鲤鱼塘水库、“泽渝”一期工程、长江铜罐驿和松溉提水工程,建成渝北观音洞、璧山三江城市水源工程,基本建成玉滩水库。在2012年前,力争开工建设主城区观景口、南川金佛山城市后备水源工程和“泽渝”二期等一批中型水源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

  3

  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切实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步伐,努力保障城乡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加强大中型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尽力满足长江柑橘、蔬菜等产业带和农业产业化等项目的灌溉需要,大力推进烟田水利建设,力争2015年全市旱涝保收面积增加200万亩。

  三是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到2015年,力争建成3个国家级、10个市综合性的水土保持示范区(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取缔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建立健全市、区县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加快推进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河流建设,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市、区县两级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充分利用重庆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水能资源开发,2015年前实现农村水电装机200万千瓦。

  (二)加快发展农村交通事业,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一是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体系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运输服务能力,大力扶持、规范引导农村客运发展,促进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成更加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智能化交通管理与支持保障系统,继续推行电子政务。

  4

  二是率先突破交通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城乡交通行政、规划、建设、养护管理体制,构建“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高效、覆盖城乡、服务社会”的交通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模式。落实农村客运优惠扶持政策,缩小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差距。完善城乡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在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提取2-3%的农村交通建设专项资金。改革城乡交通用地政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充分保证交通用地;合理简化交通用地的审批程序;创新土地征用和补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配套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全市城乡基础设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之中,在城市及城乡结合部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模式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农村按城市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各类基础设施,远郊乡镇紧紧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村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按照乡村规划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相结合的原则,加快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2010年前规划覆盖所有行政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及时编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二是统筹投入,形成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5

  持农村”的方针,逐年扩大村镇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机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税收优惠、贴息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县域或镇域为单位,将部分规模小、投资少、可收益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以捆绑打包的形式,推向市场。鼓励以股份制、合资、独资等形式成立专业公司,承包一个或相邻几个村镇的市政维护、环卫清扫、绿化养护等任务,实现规模效益。

  三是加快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点、线、面”有机结合。注重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影响作用,提速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小城镇做到基础设施延伸到镇,覆盖到村,服务到户,远郊小城镇通过项目运作的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集中有限资金,突出建设重点,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灶”为重点建设好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好农村各类集中居住点。

  四是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和适用技术推广,形成适合重庆特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结合“三下乡”活动和“百劳工程”、“阳光工程”,对相关村镇基础设施的管理、运作、维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积极研究和推广简单、低耗、高效村镇污水垃圾处理技术以及其它节能、节地、低

  6

  投入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在不具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小城镇,结合当地条件推广采用简单、低耗、高效的氧化塘、自然处理系统等方式。在农村宣传普及“易学、易用”的村庄整治技术。

  (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特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按照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稳定发展优质粮油,重点发展生猪、柑桔、蔬菜等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优质蚕茧、榨菜、笋竹、花卉五大特色产业,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发展1-2个区域特色产业,推进全市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一小时经济圈:一是建设百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打造渝遂高速公路沿线蔬菜产业带,确保主城农产品供应。二是盘大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力争启动建设中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在15个重点区县每年发展50个奶牛养殖小区和500户养殖大户。三是着力打造西部农产品流通中心。依托观音桥农贸市场、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万州三峡中药材批发市场等物流平台,着力培育设施装备水平较高、经营能力较强的大型现代农产品批发中心,推进3个全国性和6个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升级改造。以“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为平台,大力发展会展农业。四是推进重庆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以北碚区江东

  7

  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为核心,在九龙坡、南岸、北碚等地发展花卉业,在缙云山、中梁山、歌乐山、铁山坪、南山等自然风景区打造都市旅游度假农业,在巴南区“百里生态长廊”集中连片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五是推进兽药及饲料科技示范加工园建设。以中国畜牧科技城为主体,打造西部地区“兽药航母”;整合永川、江津、荣昌等地饲料加工企业,做大盘强饲料企业集团。六是打造百万亩晚熟柑橘加工及出口基地,打造优质晚熟柑橘产业带,高标准实施柑橘非疫区建设。七是打造500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创汇基地,以规划基地县为重点,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支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打造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八是打造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配套推进“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庭院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探索发展循环农业。九是打造生物质产业基地,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为主原料的生物质燃料、肥料、饲料,启动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试点项目。

  渝东北地区:围绕库区特色资源、产业基础、发展趋势,加速构建库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一是突出发展劳务经济,落实“五类对象”就读中职学校的扶持政策,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零转移就业”户普查工作,推进城乡平等就业试点向纵深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协调库区区县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新疆等劳务输出基地和企业对接,大力培训劳务经纪人,不断拓展输出领域,整体提高输出质量。

  8

  二是精心打造柑橘品牌,高起点确定柑橘产业发展目标,把库区建成亚洲最大橙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高效益调整优化柑橘品种布局,形成以奉节、云阳、巫山为主的鲜食、晚熟脐橙生产区,以忠县、万州为主的橙汁加工原料生产区,以开县等地为主的晚熟杂柑和鲜食加工兼宜的优质锦橙生产区,年产量达到180万吨。高速度建设柑橘非疫区,用三年时间建成市级疫病诊断控制扑灭中心1个、县级检测站18个、公路检查站50个和一批乡镇检测点,形成柑橘疫病诊断防治体系和疫情防疫屏障。三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推广品种改良,发展优质肉猪和牛羊兔;转变饲养方式,发展健康养殖和规模化养殖。未来5年,实现年出栏山羊380万只、肉兔1000万只、肉牛40万头,奶牛存栏2.5万头、长毛兔500万只。四是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科学发展库区特色生态渔业,重点发展胭脂鱼、长吻鮠、珍珠等流水性名贵高价值鱼类,全面开展人工增殖放流,重点放流对水质起保护作用的植食性鱼种,大力发展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保持水库生态平衡。五是大力发展特色粮油,在库区发展优质水稻基地150万亩,指导重点区县培育1~2个优质稻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马铃薯、粮饲兼用作物等专用特色基地100万亩;围绕库区旅游发展油菜基地7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优质芝麻、豆类、高梁等小杂粮基地,规模分别达20万亩。

  渝东南地区:建设50万亩特色辣椒和50万亩高山蔬菜生产基地、300万头优质肉猪生产基地、200万只山羊生产

  9

  基地、500万只长毛兔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00万亩茶果生产基地(50万亩生态优质茶叶、20万亩优质猕猴桃、30万亩特色柑橘)。加速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深入推进“一池三改”,加快普及农村清洁能源。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结合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到2012年,新增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户33万户,受益农民新增123万。推进“绿色证书”和“科技入户工程”,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结对子;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建设农民科技书屋500个,培养100万名从一产业转向非农就业的“技能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型”农民、有技术专长和有号召能力的“带动型”农民。

  (五)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支持和鼓励长期外出迁入城镇并有稳定非农职业的农民,在获取补偿补助并能享有城市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自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入城镇定居。制定培育壮大种养殖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从事农业规模开发。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宅基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到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建房。在国家批准范围内积极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指标跨区域有偿、合理

  10

  流转与转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六)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立足提升农机投入、装备作业、农机服务水平和农机队

  伍素质,坚持丘陵山区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有条件地区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和经济作物机械,努力打造年销售产值达100亿元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集群,着力抓好“一带三片”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即长(寿)垫(江)梁(平)开(县)100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带和秀山、合川、江津100万亩水稻示范片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机领域。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促进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2008年全市新推广农业机具2万台,完成水稻机插40万亩任务,实现机耕1200万亩、机收150万亩目标,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7%以上。

  (七)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土地出让收入要加大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灾毁复垦和耕地质量建设。以优质粮油项目县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要继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推进库周绿化带基本农田和“移土培肥”工程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鼓励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支持开

  11

  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试点。探索整片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全市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完成财政投资3.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50万亩以上,力争将项目区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同时,要将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选择部分重点区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整合力量、设备和投入,加大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力度,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形成优势产业、学科、人才、技术支撑相统一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平台。切实搞好良种培育,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和应对异常气候等各类灾害的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抓好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品牌开发,对创立国家级名牌产品给予一定奖励。鼓励经营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推广资源节约型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继续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和科技特派员的长效机制,扶持农业科技户、示范户。通过3—5年建设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整合农村科技信息资源,推进农村科技服务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九)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城乡互动发展新机制。要着重从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投融资体制、农

  12

  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等方面下功夫,开创农村改革新局面。一是水利体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全市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水利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农村产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林权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经营机制,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实现多赢的现代农村产权经营新体制。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扩资增容,积极组建注册资本金3亿元左右的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以解决农业发展的贷款难问题;在生猪、柑橘、奶牛等三大产业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大宗农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四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着力研究市场需求,打开城乡农产品市场通道,构建立足大农村、服务大城市、瞄准大市场的城乡互通的大流通体制。五是深化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改革。积极构建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主体、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体系,以村科技指导员、科技中心户、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

  四、请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一)水利方面一是在我市开展统筹城乡水利水务发展试点。建议水利部与重庆市政府签订支持备忘录,给予我市统筹城乡供水、城镇防洪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编制专项规划,加大项目

  13

  资金支持力度,力争3-5年取得试点初步成效。重点是支持我市在西部地区实现“四个率先”。

  二是继续给予我市水利项目资金支持。第一,继续给予“泽渝”一期工程投资支持。“泽渝”一期15座中型水库原审批总投资28亿元(现由于国家征地移民政策变化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工程总投资已增加为44亿元),申请中央在“十一五”期补助14亿元,至2007年底已补助5.2亿元。请水利部在3年内安排余下的8.8亿元。第二,继续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4年,经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调查复核,我市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341万人(其中列入国家规划971万人),中央2005年以来已下达计划256万人,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066万。请水利部支持我市在2012年前基本解决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十一五”期支持我市解决800万人以上。第三,继续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我市拟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请水利部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小(一)型及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支持力度,并将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纳入国家补助范围。第四,继续支持大型灌区项目建设。请中央将每年动态安排我市5个大型灌区调整为7个,并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第五,继续支持防洪工程建设。请支持我市璧山盐井溪、铜梁小北海等防洪中型水库建设和长江、乌江、嘉陵江防洪工程建设。第六,将我市渝西地区12个区县作为整体纳入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4

  三是继续支持我市重大水利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玉滩水库可研、初设审批工作,并列入2008年中央投资计划;金佛山水库项目建议书审批工作和观景口水库项目建议书的审查、转报工作;将“泽渝”二期18座中型水库纳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打捆”开展前期工作,并力争在“十一五”期开工一批工程。

  四是国家依法征收三峡电站水资源费。恳请水利部继续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尽快开征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合理确定分配给重庆市的资金比例,并专项用于三峡库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涵养。

  (二)配套设施方面一是出台支持重点镇发展的具体政策。希望国家六部委能尽快出台《关于全国重点镇的扶持政策》,在重点镇土地利用、产业支持、资金补助等方面进行扶持。特别是在今年编制的《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二是在村镇建设技术研究和试点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在安排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示范和村庄整治试点时,希望能够把我市村镇纳入试验基地。三是支持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建设。建议建设部能够与国家发改委协商,及时下达资金补助,并且共同制订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建设部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在其中的职责,切实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四是研究农房产权上市流转。不少农民进镇居住致使原

  15

  有农房长期空置,形成“空心村”现象,造成巨大的浪费。建议有关部委研究在保证土地集体性质的基础上农房上市进行流转,有利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农村人口转移。

  (三)农业方面一是土地政策。重庆作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议国家在农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农民住房入市流通、农业土地用途界定和限制,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等方面允许试验,适当放宽,给予更大的灵活自主性。二是农业基础建设。启动新一轮“沃土工程”,加大旱作节水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支持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大植保工程和种子工程投入力度;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大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投入力度;加快库区渔政渔港建设;加大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扶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力度。三是农村公共安全。加大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力度,重点支持乡镇兽医站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力度,重点支持市级检测中心和县级质检站建设。四是产业发展。加大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国家补贴力度;在奶牛养殖项目上重点支持良种引进、奶源基地建设,确立“西南奶牛优势区”并把重庆纳入建设范围;重点支持“双低”油菜育种和示范推广项目以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五是试验示范区。以荣昌县为核心区,支持建立中国现

  16

  代畜牧业示范区。

  17

  

  

篇十六: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洛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商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21•【字号】商政发[2007]21号•【施行日期】2007.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路

  正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洛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商政发〔2007〕21号二00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商洛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商洛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方案》)、《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7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2005〕第105号),以下简称《办法》)精神,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认真贯彻《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和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以及《实施办法》,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确立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及其职责、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配套措施,指明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方向,这是党和政府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工作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于构建新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提高管理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公共服务,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纳入农村改革和公路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积极实施,稳步推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坚持国务院《方案》确立的指导思想,结合贯彻省政府《实施意见》和《办法》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以创新管理养护机制、落实管理养护主体及其职责、建立稳定规范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养护市场化进程为重点,从今年起,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市农村实际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2007年,完成山阳县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理顺全市农村公路体制;2008年,建章立制,完善

  改革;2009年,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总结改革经验,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二、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按照国务院《方案》和省政府《实施意见》、《办法》精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要坚持统一领导、县管为主、分级负责、各方支持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管理养护体制,落实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保证养护资金投入,提升管理养护水平。(一)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制订本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有关规定,筹集市、县级财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交通局主管本市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制定全市公路发展规划,审核、上报、下达公路养护计划和养护工程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和养护工程计划执行、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使用,指导本市公路技术进步和路政管理。市交通局所属的市公路管理局具体承担拟订国省道、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综合平衡并组织实施本市国省道、农村公路养护计划,进行养护质量和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考核,组织验收养护工程。负责实施国省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监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二)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和养护计划,筹集和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工作,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县区交通局主管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拟订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建议计划,组织检查、考核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质量考核评定,安排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监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和发包,监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县区公路段在市公路局的统一领导下,主要负责国省道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按市公路局的要求,完成国省道养护工程计划、养护计划的编制,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检查、验收国省道的养护质量,完成国省道路政管理工作。

  县区交通局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审核、拟订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负责区域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具体负责落实县区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组织县区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标投标和发包,检查、验收县区公路养护质量。指导乡、村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标投标和发包。按照县区交通局的委托,组织检查、考核乡、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质量考核评定。负责县、乡、村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

  (三)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积极配合支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政府具体负责落实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拟定乡、村公路发展规划、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建议计划,筹集必要的养护资金和安排养护劳动力等,并按批准计划组织实施。

  乡镇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落实乡、村公路日常管理工作,支持配合县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拟定乡、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计划,配合、参与县区公路机构检查、考核乡、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质量考核评定,组织乡、村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标投标和发包。

  三、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渠道,规范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分为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主要由公路养路费和各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并切实保证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根据中央1号文件确定的“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的

  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公路养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按照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省养路费年

  度计划和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标准提高和地方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养护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

  (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按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进行补助,资金主要来源为省级财政和汽车养路费。省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与省交通厅汽车养路费安排的养护工程费捆绑,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专项资金,养护工程资金按照省交通厅下达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统一安排使用。具体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除省上的专项安排外,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统筹解决。

  (三)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用计划,由市交通局负责按照农村公路的列养里程,具体测算下达到各县区,具体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根据我市财政状况,镇安、丹凤两个省级财政直管试点县要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全额列入省财政预算,确保及时到位。其余五县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用由市、县区分级负担,市级财政承担日常养护费用的20%,县级财政承担80%。五县区政府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在财政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中,足额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财政从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原来从“三统筹五提留”中提取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比例。各乡镇应视财力情况,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县、乡两级管理人员、养护人员工资、经费及农村公路日常保养费。

  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用中用于县乡公路道班工人及领养人员的劳动报酬应按下列标准予以落实:县级公路每公里每月不少于150-200元,乡级公路每公里每月不少于80-150元,村级公路每公里每

  月不少于50-80元,并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市级财政统筹的20%日常养护费用,按五县区列养公路里程予以补助。市级征

  收的拖拉机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费用数量,根据各县区财政及转移支付资金到位比例,实行以奖代补。

  (四)运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沿线农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鼓励社会和公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个人,以组织义务劳动、支援设备材料、自愿捐资等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事业。

  (五)规范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拨付渠道和程序。省上安排的养护工程费,省交通厅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拨付县级交通局,市交通局对养护工程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级财政安排的资金由市财政部门拨付县区交通局,市级拖拉机养路费资金由市交通局拨付县区交通局。县区财政安排的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县区交通部门提供的养护计划拨付县区交通局。乡镇筹集的资金,由乡镇政府根据交通部门批准的乡、村公路养护计划,拨付养护管理单位。县区交通局按照养护工程计划和日常养护计划安排使用省、市、县级拨付的养护资金,乡镇政府安排使用乡镇自筹资金。

  (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实行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严禁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混合使用,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接受本级财政、审计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实行定期审计制度,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规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加快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一)规范和精干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按照“统一、精干、高效”的原则,将原市交通局下设的“地方公路管理处”更名为“商洛市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处”,事

  业性质,副县级建制,编制32人,设书记、处长各1名,副处长3名,经费由财政差额补贴,隶属市公路局管理。同时,将原市地方公路管理处的公路建设、养护和路政管理职能划归市公路局。市公路管理局统一承担国省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养护、建设和路政管理任务。

  将各县区“地方公路管理站”更名为“××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局”,事业性质,副科级建制,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编制维持原各县区核定数不变,经费从县区财政预算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中列支,隶属县区交通局管理,业务受市公路局指导。根据《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规定,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局养管人员编制按县道每10-15公里1人标准配备,乡、村道由各县区按养护里程及职责确定养管人员数量。

  在各乡镇经济办公室加挂“××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牌子,站长由主管交通的副乡镇长兼任,确定1名干部担任乡镇交通专干。各乡镇可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建设任务大小程度,聘请1-2名专干,其经费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中列支。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接受乡镇领导,同时接受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及农村公路局的业务指导。

  各级公路管理局要严格控制人员,重点加强路政、技术、业务人员管理,其中路政及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总人数的70%。

  (二)加快农村公路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在对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定编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逐步剥离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设立的养护生产单位,可将原县区交通局下属的路桥工程公司、地方公路站的养护公司、或地方公路站直接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和相关资产进行重组,设立新的公路养护公司,并解除与公路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通过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改革初期可以委托承包的方式取得公路养护权,逐步过渡到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养护。

  公路养护公司在从事公路养护中,应按以下要求组织公路养护工作:①县、乡公路管理养护设立专职道班。县道原则每10公里设道班一处,机械化养护作业的路段可按每20公里设道班一处。乡道每10公里或每条路设道班一处。村道可采取以村为单位固定专人养管、或承包养管、或群众以领养方式进行养管。②县、乡公路道班工人编制按不同路面型式确定,原则油路每2公里1人,砂土路每1公里1人。村公路管养人员原则每3公里1人。③公路养护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公路养护公司通过竞争方式取得公路养护权的,与公路养护机构依法签订养护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公路养护公司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

  各县区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符合养护市场要求的公路养护经营主体,允许一切符合资质条件的养护企业,公开、公平地参与养护市场竞争,鼓励和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

  (三)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养护招标投标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全面开放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大、中修养护工程、小修保养要全部向社会开放,逐步采取公开招标投标方式,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鼓励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公路养护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准入和养护企业资质制度,建立健全养护市场竞争规则,不断规范养护市场秩序。

  (四)全面实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制度。养护工程费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定额和工程量进行核定,依照养护合同拨付,强化资金责任约束,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农村公路养护要逐步取消养护包干费,实施以养护工程费为主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五)农村公路因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的路段,可实行干线支线搭配,好路差路捆绑,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养护,

  也可采取由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并签订养护合同,落实养护责任和质量目标。

  (六)妥善做好养护职工的分流安置。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重新定编定员和剥离养护生产单位富余的职工,优先转岗到新改制设立的养护公司就业。同时,鼓励公路养护职工自谋出路、自主创业,享受国家和地方有关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对分流到养护公司就业或自谋职业的职工,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职工身份转换的经济补偿以及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五、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制度建设,促进公路管理养护规范化(一)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应按照《方案》、《实施意见》、《办法》的规定,结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管理、养护责任目标管理、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养护招投标管理、养护市场准入、养护技术规范、养护定额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路政管理等规章制度,并抓好贯彻施行工作。同时,应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进行目标考核,促进管理养护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二)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按照统一标准、内容完备、结构合理、数据准确、上下衔接的原则,建立市、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息系统,适时、准确反映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配套设施、养护投入、路况质量、路产路权等信息。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三)建立农村公路应急保障体系。结合各地农村公路的实际和不同等级公路的功能作用,逐级建立农村公路水毁、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重大事件的应急、抢修、救援、疏导等应急保障方案,明确领导责任、职责分工和对策措施,做到反应

  快速、组织得力、抢修及时、救援有效。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顺利进行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机构,明确和落实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强化对改革工作的协调指导。各县区要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本办法,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报市政府审定,并报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备案。各级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县区人民政府及其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实施意见》,切实做好国务院办公厅《方案》与省政府《办法》以及市政府《实施方案》的结合和衔接,积极协调处理改革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广泛深入地做好公路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争取干部职工的理解与支持,稳妥处理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要掌握改革进展情况,积极培养改革的先进典型,加强信息反馈,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顺利进行。

  

  

篇十七: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为深化XX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XX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根据“绿水青山就是XX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XX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XX任组长的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

  三.工作目标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促进学校教学,方便师生学习”的公共设施长效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和整改。标准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定期对植物进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

  标准

  

  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2次,并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

  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

  (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

  标准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3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

  (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

  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附件2),每年要组织人员对各处

  

  (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

  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篇十八: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通知德政办字202056号等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建立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20〕16号)、《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20〕56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我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7%,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到2035年,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管理养护体制

  1.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公路工作的政策措施,制定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做好县道管理养护工作,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落实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责任;推动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建立“县级指导、乡级负责、市场养护、环卫保洁”县、乡、村道管理养护新机制;将养护资金、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投入力度,组织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绩效管理工作。交通运输部门作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全面落实省、市制定的农村公路有关政策及农村公路发展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和统筹安排上级奖补资金,推动全县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

  2.各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乡村道管护工作,指导和组织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管护工作。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村道管理养护工作;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鼓励采用“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设置公益岗位等形式,引导村民参与农村公路管护工作。(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二)强化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1.加大各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严格执行国办发〔2019〕45号文件明确的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政策。县政府每年将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的2%—3%、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支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档升级、路面改善、危桥改造等,支持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公路+”等示范路。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10000元,乡道5000元,村道3000元”标准执行,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2.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县财政局要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措力度,联合县交通运输局建立对乡镇(街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乡道、村道管护奖补资金挂钩。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审计。(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3.创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

  支持、群众参与”的投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将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其他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公路养护。鼓励采用社会力量捐助,利用公路冠名权、绿化、广告和路域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方式合法合规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探索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地方金融风险监测中心,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三)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全面实施

  全面推行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总路长的农村公路路长制。设立县、乡、村道路长,由县政府和乡镇(街道)相关负责同志担任,其中村道路长鼓励由所属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担任。各级路长具体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和涉及问题的协调治理工作。

  1.县政府成立全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专班,统筹负责全县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进、评估工作,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指导监督。(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2.县交通运输局是全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专班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农村公路路长制组织实施、协调推动工作,落实总路长的相

  关部署,对各级路长履职尽责情况监督评估,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对各级路长提报管理问题的办理落实。各乡镇(街道)负责推动落实乡道、村道管理任务,做好与县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3.建立政府部门高效协作机制,落实成员单位责任。排查整治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及安全隐患,依法查处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的行为。(县交通运输局)打击破坏公路基础设施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整治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县公安局)加大政府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投入,严格使用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落实省、市、县各级对日常养护资金的投入比例,将路长制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县财政局)开展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充分利用公路用地范围外两侧宜绿化地块进行绿化。(县自然资源局)开展公路沿线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为主要成分的规模以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县交通运输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各乡镇政府〈办事处〉)查处公路沿线工业企业污染物乱排放等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平原分局)按职责对公路横跨的河道上下游采砂进行管理。(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和有关执法部门)

  (四)建立管护长效机制

  1.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

  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择优选取专业化队伍;鼓励小修及日常养护实行片区捆绑、条块打包。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县交通运输局)

  2.加强安全和信用管理。开展危险路段和桥梁集中整治,完善安保设施。加强路域环境整治,净化通行环境;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养护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将信用记录纳入相关平台并依法向社会公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应急局,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3.强化法制和信息化建设。探索通过民事赔偿保护路产路权。完善路政管理指导体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坚持绿色集约、融合发展、智慧创新等理念,探索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推进“农村公路+”等多元融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升农村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养护水平。(县交通运输局、县政府办公室,各乡镇政府〈办事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按照方案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明确具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具体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或意见建议随时报县交通运输局。

  (二)强化监督评估。建立农村公路管护工作评估机制,县级有关部门可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不定期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各乡镇(街道)进行监督指导,强化评估结果运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农村公路管护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爱路护路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公路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十九: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了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继续围绕强基础重民生促增收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努力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要求,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乡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村书记负责项目进度等工作。乡新村办将始终加强对我乡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进度、质量、管护等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其次,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乡纪委、财政所将对资金的使用、拨付等进行专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拨付合法合规。最后,明确和强化建设和管护的主体责任,乡镇为项目的主体责任单位,各项目行政村为项目建设和管护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各自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管护等具体事项。二、项目建设实施内容项目实施单位:乡村项目实施内容:村:新建道路千米、扩建道路千米、改建千米、改建综合性公共

  服务中心改建。三、项目进度时间安排x年x月x日之前完成村项目实施内容。项目资金配套情况村中央配套x万、省市县配套x万、乡镇配套x万、农民自筹x

  万。四、项目后期监护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项目村庄配备专职保洁员,实行村收集、

  乡转运模式运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推进治脏治乱工作常态化,做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村庄建成区建后维护常态长效。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平台和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村庄长效管护政策,努力营造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村庄建设长效管护。

  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长效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村庄建成区乡里每年安排x万元管护配套经费,用于村庄长效管护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等费用开支,同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志愿者环境保护,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后管养。新农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德平镇基本情况及项目简介德平镇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辖133个行政村,镇域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万亩,集镇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集镇人口21536人。德平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镇,自五代后唐到1956年撤县设镇前一直为县治驻地。2007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文明村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德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是根据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签订的《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合作投资合同》,共同协商、合作建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基本构想是,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德平镇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为居住、工业、商业、农业、旅游、教育卫生科研、管理服务、养老等八个区。项目由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具体操作。

  二、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二〇〇二年十二月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登记注册成立。公司隶属九金山as303总部旗下直属企业,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跨国集团。资金来源于家族数百年来的巨额资金积累。公司宗旨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造福人类、普度众生。经营范围为:资本运作、资产管理、国际贸易,交通、能源、高科技、农业(农产品、农副产品)、扶贫相关的医疗、教育等项目的投资与开发。

  (一)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公司总部设:办公室、财务部、项目部、国际贸易部、人力资源部、资本运作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及深圳代表处。公司下辖:本港全资子公司2个;英国全资子公司1个;泰国全资分公司1个;大陆全资子公司2个。

  (二)公司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势,通过合法资本运作、资产信托融入资金,积累资源,以造福人类为宗旨,不分地区、不分行业,积极投入到中国大陆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各项经济建设中去。围绕中国592个贫困县扶贫计划(下称:“592”计划)的实施,真正把公司的宗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通过对中国592个贫困县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和教育设施、医疗体制和医疗设施的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的改造、农业种植结构的改造、农民饮用水改造、农村环境改造、农民工作技能培训等具体项目的实施,让贫困县绝大部

  分的农民过上中国标准的“小康”生活。三、项目建设运作方情况简介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目前主要

  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农业开发投资等。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运作规范、人员精干、目标宏伟。现在公司除董事长外,设有总裁一名,副总裁三名(分管行政、工程、财务),策划总监一名,机构有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策划部、销售部、前期部、资本运作部。

  董事长吴丙清为公务员下海经商创业人员,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市政协副秘书长,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项目总经理等职,先后在北大、清华进修房地产、资本运作课程,胸怀远大,为人诚实,经验丰富。

  总裁孙海军为国家注册一级结构设计师、二级建筑设计师、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有着17年的房地产从业经历,具有丰富的操盘经验。

  另外三位副总裁为人诚实,积极肯干,独挡一面,业务能力较强。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富有激情,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公司注重以文化育人。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产品定位,建立了服务文化、标准文化、资历文化、信任文化、诚信文化、领导文化、

  管理文化、聚合文化等,管理科学先进。公司发展目标为:到2014年,实现公司上市;2015-2020年,实

  现年销售额100亿元,年开工项目20个,成为德州第一,进入山东百强。2021年之后,逐步实现“双百目标”,即百亿利润,百强企业(中国地产界)。

  四、两公司合作情况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公司,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了解,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为了发挥各自优势,为造福人类做贡献,决定合作投资山东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合作期限30年,自2011年2月28日至2041年2月27日。双方合作投资后,项目公司名称不变,股权分配: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60%,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占40%。企业名称为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最高权力机构为董事会,董事会由五人组成,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名,任董事长一人、董事一人;德州美诚达仁公司三名,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人,董事二人。该企业董事长领导下总经理出任法人代表。五、项目建设内容初步规划在德平镇建设居住、工业、商业、农业、旅游、教育卫

  生科研、管理服务、养老等八个区。建成不落后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农庄,建成低碳、环保、节能、科学、效益高的现代化新农村,争取在全国树立样板,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

  1、居住区:每户三室一厅,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30平方,完成装修,达到入住条件。

  2、商业区:建设2个大型商场,1000家商铺,实行承包经营。3、农业区:发展高效农业(1万头驴)、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种植。以养殖1万头德州驴为切入点,建立全循环的产业链。4、工业区:重点建设肉食加工生产销售公司、生物制药公司。5、旅游区:建设一家四星级宾馆,一家温泉度假村,一家农业种植历史展览馆,蔬菜、枣、杏等采摘区,人工湖等。6、教育卫生区: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保健站、防疫站等。7、科研培训区:建设一家商学(农业)院,一家高效农业研究所。8、养老区:建设高标准的养老院。六、项目建设目的通过新农村建设,投巨资解决农民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业余娱乐等六大问题,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做到: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

  都有好身体。初步建成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共产主义小社区”。

  居住:由公司投资建设楼房,所有权归投资方,农户有永久优先居住权,每月仅需支付物业管理费(用于支付保安保洁工资、绿化费、房屋及公共设施维修等)。

  教育:统一建设高标准的学校,原则上,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费一律全免(如果高中拿不到毕业证书,必须退还50%的学费),考上大学后,学费继续由投资商支付,大学毕业后无条件回当地工作,十年后可自由工作。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者,统一培训,统一安排工作。

  医疗:建设高标准的医院,当地居民看病全免费,在当地工作的非当地居民看病收取工本费和10%的利润。

  养老:统一建设高标准的养老院,老人全部住进养老院,全部免费。

  就业安置: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旅游区、教育卫生科研区等,统一优先招用本地居民,不足者招收外地人。使全体居民达到:全部培训上岗,三保险全免费,收入不低于全省平均工资水平。

  七、项目投资概算及效益评估(一)、农民耕地、宅基地1、农民耕地使用权实行转移使用权的办法处理,由公司每年返

  还农户每亩1000元土地使用权费。统一承包经营:1000元/年×11万亩=亿元/年亿元/年×20年=22亿2、农民拥有宅基地使用权,拥有房屋所有权,办法是置换,用

  楼房换平房(正房一平方换一平方,偏房一平方换平方),初步概算为6万人口,每人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200元造价,总造价亿元,每平方米装修费按300元计,总计亿。居住总投入为36亿元。

  6万人×40㎡=240万240万×1200元/㎡=亿240万×300=亿+=36亿(二)、居住商业服务区1、住宅:6万×40㎡/人×(1500+200)元/㎡=20亿2、养老院(70岁以上)5000人×20㎡/人×2000元/㎡=2亿3、商业区(商场+商铺)【(3万×2)+(30㎡/个×1000个)】×3000元/㎡=亿4、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保健站、防疫站5亿

  5、服务业(办公)3亿以上约需土地3500亩×50万/亩=亿共投入:20+2++5+3+=亿形成资产:150万㎡×3500=亿(三)、农业区规划:1、高效农业开发区:2万亩,总投入4亿2、粮食作物种植区:5万亩,总投入4000万元3、蔬菜种植区:1万亩,总投入2亿4、1万头驴养殖区×5000=5000万,总投入亿约投入8亿元(四)、工业区食品加工生产线:1、屠宰线3000万2、厂房、冷藏6000万3、熟食加工设备1000万4、土地500亩×20万/亩=1亿5、人工费1000人×万/人=3600万6、销售网络1亿共投入约亿元

  生物制药生产线:1、厂房5000万2、设备1亿3、土地1亿4、其他1亿共投入亿以上食品生产线和生物制药生产线总计投入7亿元。(五)、旅游区㈠四星级宾馆1亿㈡温泉度假村1亿㈢人类农业种植历史展览馆1亿㈣蔬菜、枣、杏等采摘区5000万㈤人工湖开挖引水、雪山1亿㈥征地3000亩6亿㈦人工费、管理费、宣传费4000万共投入约11亿。(六)、教育、科研1、商学(农业)院培训农业、工业、服务人员约10000人,三个月固定时间

  (1)教师、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10万×200人=2000万(2)校舍、设备8000万(3)土地1000亩3亿万2、高效农业研究所办公楼3000万设备1000万试验品4000万专家科研、考察、工资2000万以上两项共投入约5亿。(七)、新农村村民福利概算1、保健医疗(医生工资、药费)6万×2000=亿2、三保险(养老、医疗、意外事故)6万×1500元/年=9000万/年9000万/年×20年=18亿以上两项共投入约亿。(八)、基础设施建设1、自来水厂5000万2、污水处理厂5000万

  3、燃气站3000万4、温泉井5000万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是本市落实《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收尾之年。为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切实改善和提升本市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继续围绕强基础、重民生、促增收,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努力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底,全市所有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未硬化的街坊路实现硬化,已破损的路面得到修复;村内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10年以上老化供水管网得到改造,

  基本实现一户一表;处于全市重要地表水源地规划内的村庄和市级民俗旅游村庄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户垃圾实行源头分类;村内建设卫生公厕,没有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户厕得到改造;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2010年度建设任务1.总体任务。根据《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2012年)》的总体任务,结合2009年任务完成情况,确定2010年任务。2010年,计划新编900余个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完成剩余1400余个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硬化街坊路2813万平方米,街坊路两侧绿化1050万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4868公里,安装水表26万个,在160个村庄实施污水处理工程,为89个乡镇农户配齐垃圾源头分类桶(袋),为71个乡镇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在66个平原乡镇建设垃圾资源再利用处理设施,在24个边远山区乡镇建设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造户厕万座,建设农村公厕3157座。2.分区县任务。具体任务见附表。根据《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2012年)》的总体任务以及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结合区县村庄数量、农业人口规模确定了各区县2009-2010年的建设任务,减去各区县2009年工程建设完成部分,计算得出2010年的工

  程建设任务。由于个别区县2009年实施的工程建设任务超过当年下达的任务,经与区县沟通,结合区县农村实际需求,确定了2010年建设任务。

  二、村庄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标准村庄规划编制要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组织管理的通知》(京新农办函〔2008〕8号)附件中“北京市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北京市一般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的规定进行编制,并经过区县政府审批。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其中街坊路硬化、污水处理、户厕改造、公厕建设等工程建设依据《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中“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参照标准(试行)进行建设;新农村街坊路绿化依据《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街坊路绿化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首绿办字〔2009〕7号)进行组织安排;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依据《关于统筹做好新农村供排水工程建设的通知》(京水务农〔2009〕97号)进行组织建设;垃圾源头分类依据《北京市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指导意见》进行组织实施。三、资金安排

  (一)总投资根据2010年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标准进行测算,2010年计划投入规划编制费、工程建设费、工程监理费、管理和不可预见费67亿元。其中规划编制费亿元,工程建设费61亿元,工程组织及监理费亿元(根据相关标准,工程监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3%计提),管理和不可预见费亿元(根据相关标准,管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计提,不可预见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5%计提)。(二)投资来源2010年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仍通过市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区县配套资金和贷款融资等途径解决。其中市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亿元,即规划编制费用亿元、街坊路硬化亿元、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亿元、污水处理亿元、垃圾处理亿元、户厕改造亿元、公厕建设亿元,绿化亿元;区县根据工程建设费用的1/3进行配套,工程监理费、管理和不可预见费等由区县财政统筹安排,区县财政需安排资金亿元;在市政府转移支付、区县财政安排部分建设资金后,仍有亿元的资金缺口,区县可按照2009年的方式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解决,贷款本息可在以后年度的转移支付资金中进行安排。四、工作保障措施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

  道路、绿化、供排水、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多项具体工程,包括从地下到地上,从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工程量大、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受益人口众的特点。而且,今年的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级重点投资项目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这就要求市、区各级部门要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的组织安排好此项工程,创新体制机制,确保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农民在工程建设中就业增收,确保政府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一)创新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2009年,各区县经过调整、完善,都建立了领导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体制和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2010年,各区县、各部门要从建设世界城市、夯实农村基础、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化对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二)创新和完善责任机制市新农办会同市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检查评估办法,确定工程建设总体任务并下达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负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估;郊区各区县

  政府为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主体,负责“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程的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资金拨付和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市级重点工程管理要求,各区县“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区县相关部门)要及时与市建委签定阳光工程责任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三)创新和完善项目审批和农民参与机制各区县要将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为本区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纳入政府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拓宽农民参与机制。要把农民参与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凡是当地农民能干的,应当让农民去干,把当地农民的参与程度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标准,并列为考核的内容,切实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四)创新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一是创新和完善台帐备案制度。各区县新农办要按照市新农办下达的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会同区县各相关部门制定本区县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明确本年度拟实施的村庄名单、具体工程建设任务、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主体、工程进度安排和投资计划。并于2010年3月15日前,将本区县2010年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方案及任务台账报

  市新农办备案,作为市各相关部门检查评估各区县工作的依据。二是创新和完善月报告和月通报制度。为掌握各区县“五项基础

  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进行调度和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请各区县新农办指定专人从2010年3月份开始,每月25日向市新农办上报本区县《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统计表》,同时,将项目组织实施中总结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一并上报。市新农办从2010年3月底开始根据区县进度每月以《新农村简报(特刊)》的形式进行通报。

  三是创新和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市新农办会同市各相关部门根据区县工程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检查力度。对措施有力,工程又好又快的区县予以表彰鼓励;对工程组织推进过程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示范;对措施不力,工程进度缓慢的单位要督促整改。计划于2010年7月和10月份别组织一次“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检查评估活动,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创新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属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各区县要切实加强资金的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同时,各区

  县要按比例将配套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根据财力情况对缺口资金进行贷款融资,并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六)创新和完善长效运行机制2009年,郊区1700个村庄完成了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还将有1400余个村庄实施“五项”工程,到2010年底,全市郊区农村街坊路、供排水、垃圾、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然而,完成工程建设只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管好用好已建的设施才是关键。因此,各区县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保证设施有人管、运行有制度、资金有保障。市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指导并协助区县搞好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护水平。

  

  

篇二十: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为深化__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__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__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根据“绿水青山就是__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__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__任组长的__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__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

  三、工作目标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促进学校教学,方便师生学习”的公共设施长效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和整改。标准: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定期对植物进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

  标准:

  

  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2次,并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

  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

  (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

  标准: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3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

  

  办法(附件2),每年要组织人员对各处(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

  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

  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

  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

  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

  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推荐访问: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管护 实施方案 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