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讲话

时间:2022-06-11 16:42: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4篇

第一篇: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市先进表彰大会,隆重表彰过去一年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也是我们坚持了很多年的好传统好做法。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XX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辛勤耕耘的一年,也是XX硕果纷呈的一年。一年来,一件件可喜可贺的大事,一组组可观可感的数据,一个个的工作,留给我们太多的感慨、欣慰和回想: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完成预期目标,各类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15万家,重点骨干企业在2016年增加23家的基础上再增40家,总数达到375家,其中入库税金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比2016年增加27家,入库税金8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比2016年增加13家,上市公司总数时隔六年重新夺回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每一个简单抽象的数字背后,无不凝聚着全市上下的高点定位、奋发有为;
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十五连冠”、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十连冠”,首次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之首,被新华社《瞭望》周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每一个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无不展现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勇于争先、敢于担当;
成功举办徐霞客诞辰4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首只股票上市20周年座谈会、XX发展大会、撤县建市30周年成就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每一次精彩呈现的活动背后,无不见证着XX改革发展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县级集成改革破冰前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朝梦圆,“1310工程”稳步推开,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每一步追梦圆梦的坚实足迹背后,无不折射着XX人民激情奋斗、自强不息的信念和追求,无不渗透着全体干群不懈奋斗、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力量。

  此时此刻,我们要为取得的每一项成绩点赞,更要为创造成绩的每一个XX人点赞!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它总会忠实地记录下每一个奋斗者的足迹。回首20XX年,从坚守实业的企业家到普普通通的XX人,从勤勤恳恳的工人农民到爱岗敬业的机关干部,从情系XX的驻澄官兵到同心同行的各界人士,我们每一个爱拼善赢的XX人,既有追逐梦想的憧憬,更有默默耕耘的实干;
既有经风历雨的磨砺,更有收获成功的喜悦。正是160万XX人的涓滴努力、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才推动了XX这艘发展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尤其是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你们是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优秀典型、杰出代表,在你们身上,集中展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集中展现了争创一流、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集中展现了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宽阔胸怀,集中展现了顾全大局、团结向上的崇高境界,集中展现了倡导文明、弘扬新风的良好风貌。你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期XX精神的丰富内涵,生动展现了当代XX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值得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大力褒扬。

第二篇: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项目年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已是正月十六,这意味着欢乐祥和的传统“两节”已经过去,新一年的奋斗从此开始。今年是我市深入贯彻市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加速向“建小康、进百强”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市经济要在较高的平台上实现高位增长,各项事业要在攻坚克难的进程中夺取全面胜利,特别是今年为“项目年”,一切工作的主体和核心就是想项目、讲项目、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储备项目,可谓工作任务新、目标要求高、发展责任重、困难挑战多、竞争压力大。因而,对新一年的工作,市委要求必须做到“三高”,就是高速度启动,高起点开局,高质效推进。今天的大会就是要对项目年建设进行动员和部署,进行启动和誓师,使全市上下迅速从节日气氛中走出来,收心聚力,以项目为令,惟项目是从,全员行动起来,通过狠抓项目年建设,开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选准切入点,迅速掀起项目年建设高潮
项目是市域经济的主体,没有项目就没有出路,没有项目支撑的市域经济终究会垮台。我们要实现“建小康、进百强”目标,没有项目不行,没有大项目更不行,没有一大批大项目尤其不行。在年前召开的绥化市委全会上,胡书记的报告一改往年惯例,部署工作时只有一项内容,就是项目建设。市委工作会议也做出了“一个重心、五大重点”的工作部署,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年一切工作的统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今后要把本职工作全面转变到抓项目上来,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项目意识、项目本领,人人进入角色,人人置身项目建设主战场,人人成为抓项目的行家里手。要通过抓项目,一方面发展肇东经济,一方面培养肇东干部,两者同等重要。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全市上下对项目年建设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使项目尽快启动。大家对建设项目热情很高,干劲很足,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只听轱撸把响,不知井在哪儿”的问题也很普遍、很突出。项目不是关门凭空想出来的,闭门造车不可能找到项目,每个项目都必须有它的载体和依托,我们茫然和困惑的核心就是没有找到项目建设的载体,没有找到切入点。项目载体的形式有很多,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利用本部门、本单位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广开视野,寻找项目的有效载体;
因地制宜,选准项目建设的切入点。
一是充分发动群众。项目建设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和一个部门、两个部门的事,是全党、全社会的事。项目年建设的关键是全员参与,仅仅上面热、仅仅领导干部和少数部门参与,是绝对不够、绝对不行的。在肇东90余万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形成全民动员、全党参与、全社会投入的格局,项目年建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要按照“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在项目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要从上到下广泛发动,像发展奶牛产业那样,把项目建设炒起来,炒到人人眼热心动,炒到人人跃跃欲试,炒到人人奋勇争先。要切实做到问计于群众、借力于群众,把群众的人缘、友缘、亲缘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寻找项目信息,结交外埠客商,把群众的“关系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全市上下都要主动出击,广交朋友,叩门招商,形成干群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抓项目的强大合力。

二是继续开展会战。实践证明,会战能够有效集中人财物力,在一定时限内达到工作成果的最大化,是推进工作高效开展的有力手段。今年的项目建设,我们仍要坚持以会战的形式推进。全年要打好2~3个项目建设“百日会战”。第一期会战确定为2、3、4三个月,集中百日时间,把项目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明确阶段性工作或工程进度的时限要求,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国家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跑力度,同时注重借用外力、启动民力,努力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完善会战计划,明确年度在建重点项目、预备重点项目和前期工作项目的责任单位和目标任务,指导全市开展项目会战。各部门、各乡镇也要抓紧对本部门、本乡镇的项目进行梳理,因项施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程。无论党政群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无论市直部门还是乡镇,无论垂直管理部门还是驻肇单位,都要无条件地积极参与到项目会战

中来,形成你追我赶引项目、竞相发展建项目、争先创优扶(服务)项目的生动局面。

三是傍靠名企大户。名企大户是项目建设的市场主体,企业家是项目建设的行家,因而“傍”一个企业家就等于“傍”一个项目。“傍”主要是积极向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靠拢,与他们结成引建大项目的共同体。这个“傍”决不是叫你去摘桃子、去坐享其成,而是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民营企业家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发挥党政部门在政策、信息、协调方面的优势,与他们一道研究、开发、运作大项目,帮助他们解决项目引建过程中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实现优势互补,推进项目建设上水平、上档次。
四是鼓励联合上项。今年的项目年,准确地说是大项目建设年。一百个百十万元的小项目甚至不如一个几千万元的大项目。因而,一定要瞄准大、高、外方向引项目、建项目。就各部门、各乡镇来说,要把握项目年建设的这个核心,克服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行为,增强联合作战、携手作战意识,能自己上大项目的,就自己上大项目;
单靠自身力量上不了大项目的,可以打破地域、部门、乡镇界限,几个部门联合、几个乡镇联合或几个部门与几个乡镇联合引建大项目,届时项目投资指标允许“捆绑”使用。各乡镇也可以进城办项目,鼓励把项目引进开发区,项目指标、效益仍归本乡镇所有。
五是注重盘活存量。参与企业改组改制、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是上项目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我市有几十亿元的工业存量,这些存量资产是我们的一个财富,大有引建项目的文章可做。不搞活是包袱,搞活是财富。比如对毛纺厂等一大批老企业,通过改革措施,都会成为项目建设的坚实载体。各部门、各乡镇要积极介入企业的改组改制,找出项目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可以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等存量,研究为大企业、大集团搞配套的项目;
可以利用企业的品牌、营销体系等存量,研究做大做强企业的项目;
可以利用企业的场地、厂房等存量,研究资源型、市场型的新项目。存量盘活的本身,就意味着一个项目的产生,这一点务必引起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不搞项目,我们肇东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要采取“逼”的办法,不逼就不能发展,不逼就不能进步,不逼就不能出来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所以我们大家必须携起手来,主动介入,来研究开发新项目,来参与盘活这些存量资产。
六是坚持有的放矢。项目建设有的时候确实需要“撞大运”,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有的放矢地去跑、去争、去引。在联大靠强上我们一直强调要“定向”,实践证明,只有“定向”了才会目标明确,才会知己知彼,才会有成功率。在引建大项目上我们也要提倡“定向”,只要“定向”了,思路就有了,招数就有了,成功率就有了。比如,如果依托农牧资源上项,我们可以瞄准域外农牧产品加工的大企业大集团,瞄准行业龙头去对接洽谈;
如果依托企业存量资产上项,我们可以考虑与该存量有关联的项目,有目标地去集中攻关,去招商引资。在引建项目上决不能盲目盲从,更不能一窝蜂地哄抢同一个项目,互相拆台、搞恶意竞争。市相关部门要做好项目规划,坚决杜绝“打乱仗”现象发生。
七是做到百折不回。在引建项目上,只要看准了,我们就要有一种执着精神,就要有一种“舍脸”精神,就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百折不回
的精神。如果缺乏这些精神,伊利引不来,很多大项目都不会落户肇东。所以在今年的项目建设上,面对各地激烈的竞争形势,对确定的重点大项目,要下定决心,树立恒心,紧紧锛住,一盯到底,决不能有半点松懈。只要我们以诚信、诚心、诚意去引建项目,我们的付出就一定会有丰厚回报。



二、坚持“得心应手”标准,竭诚建环境、搞服务
XX年,我们项目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把环境、服务搞好,就是如何让项目开发建设者得心应手。过去一年,我市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政策还没有落实好,服务还不到位,客商还对我们有意见。这些我们都应该抓好、抓实、抓到位。
1、着力落实优惠政策,把能给的全部给到位。政策是建环境、搞服务的第一要素。过去,我们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给的还不到位,特别是存在落而不实问题,在政策落到企业时有的打了折、走了样、变了型。春节前,我们已把市委的态度向全市表明,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性措施通过媒体向全市公开;
这次大会上又正式下发了项目建设方案。围绕项目建设,今年市
里就是要严格按照承诺进行兑现,对该享受的税费返还、子女安排、养老保险、提高工资等政策认真落实,只要够条件的,一项也不少给,一项也不拖欠,决不打政策白条。最近几年,我市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现在这些政策还适不适应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需不需要充实完善,必须加紧研究落实。当前,我们要突出项目建设重心,把握“能给的全给,给就给到位”的总要求,立即对涉及全市各部门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梳理。从现在起到2月16日,以部门为单位进行讨论,各部门都要吃透《肇东市XX年项目建设方案》精神,对自己承诺的政策进行进一步修改、充实、敲定,并将结果报至市项目建设办公室;
从17日开始由项目建设办公室向全市特别是向广大企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反馈意见和建议后,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进一步逐项研究落实意见,在本月底形成一整套的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并将其向市内外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内外皆知。在优惠政策出台后,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抓落实上,要从市里到部门,从上到下,一层一层抓落实,哪里打折扣、哪里出问题,就追究哪里的责任。我们要通过深入走访、基层举报等办法,督促政策落实。要抓一批反面典型,把那些光说不做、心口不一、明一套暗一套的部门和个人公开曝光、公开处理。需要强调的是,过去我们的一些优惠政策只对招商引资和外来企业,今后我市现有企业上新项目、扩大发展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一视同仁。

2、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把能建的全部建到位。今年我们要以武装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要保证投入。现在有许多开发者对我们的开发区持怀疑态度,就是因为它还只是一个雏形。我们要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在开发区建设上保证投入。在城市建设上,经过前期的积极努力,我们争取到了金融部门的支持,今年将是我市城市建设大发展的一年。我们要将开发区建设纳入全市的建设计划,尽全市最大的能力把开发区武装好、建设好。二要保证标准。在开发区建设上,我们着眼高标准规划,立即组织实施。建设标准就是要达到水电气综合配套,企业进驻就能开工建设。工业用水要集中使用松花江的水,以微利甚至零利润的价格提供给企业;
要加快电力基础建设,保证电力供应;
要以中盟热电和汇中为核心,加快集中供热和天然气供应,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使用。开发区的土地由市里集中经营,对规模经营的企业和项目,给予最宽松的使用政策。三要保证速度。各有关部门现在就要把开发区建设纳入紧要日程,抓紧时间,合理安排,能启动的建设项目立即启动,到今年底,开发区要必保初步成型。除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凡涉及项目建设的其它区域、其它方面的基础设施,都要纳入建设日程,切实抓好。
3、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把能办的全部办到位。服务是经济环境好坏的首要标志。它不仅是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问题,同时是肇东形象、发展品牌问题。现在看,有些部门有些改变,但是有些部门还是很不到位。今年我们要在强化服务上再挖潜、再下功夫,重点围绕项目建设,从问题入手、从矛盾入手,真正把服务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项目建设牵系长远、攸关全局,它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我们必须重点围绕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真正增强服务意识,增强为项目服务意识,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意识。各有关部门要真正把民营企业奉为上宾、作为上帝,把政府和各部门建成企业家的家。无论是哪个部门、哪个人,在服务上出现问题,在项目建设上出现问题,市委都要严肃处理。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服务的核心在于真诚,关键在于主动。今年,市里的态度就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搞服务、抓项目。要在服务上搞突破。要强化服务意识,不要把这作为一种负担。有些部门的服务效率、服务态度问题要有实质提高,业务勒卡问题要彻底杜绝。有些部门服务很不到位,有些部门把服务的宗旨放到收费里,只要给钱就办事,不给就不办。还有个别部门、个别人到企业勒卡,这些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是决不允许的。我们对各部门的要求,就是要服从于全市的大局,服务于全市的发展,要真诚服务,主动服务。我们有些部门应该积极征求企业意见,对一些政策、一些承诺要加大落实力度。在为项目建设、为民营企业服务上,要体现创造性,多上门服务,真正做到身在企业,心在项目。要进一步制止和打击“三乱”行为。近年来,我市“三乱”现象有了明显减少,社会各界也有了较好的反响,但“三乱”现象决不是彻底消除了,还有少数人在暗地里为了一己私利而胡作非为,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影响特别坏、危害特别大。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对“三乱”问题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纪违法行为,弘扬正气,以正压邪,全力营造一个文明法制、公平竞争的发展氛围。

、强化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年建设高效运行

今年是项目建设年,也是干部作风转变年。转变作风决不是简单地下几次乡、去几次农户、进几次车间,其实质就是“求真务实,想干事、干大事、干成事”。根本在于增强真抓实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们转变作风的重点,是要围绕项目建设作文章,真正克服畏难情绪、抵触情绪,摆正心态,坚定信心,把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这一全市的中心工作切实咬紧、盯住、卡死。
一要落实项目建设领导机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主抓工程,几大班子、几级班子的核心工程,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重点工程。为确保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我和锡才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迟忠福、刘向东,副市长李霈霜,市委调研员杨书武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刘向东同志担任,成员由市委办、政府办、计委、经贸委、财委、建设局、财政局、招商局等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调研员杨书武同志担任,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情况采集、宣传报道、协调服务、督办推进、考评验收等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任务、第一责任,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投入主要时间、主要精力、主要力量抓大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要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建好、建强、建出高效益。
二要强化项目建设责任机制。市委对项目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一个,或引进到位资金1000万元;
正科级单位、各乡镇、社区一把手,每人引进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一个,或引进到位资金500万元。引资引项工作考核截止日期是XX年11月30日,12月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和总结。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详细的项目建设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中长期
发展目标和措施,并把项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和完善目标保证体系,切实改变抓项目工作“一部分人干,一部分人看”的状况。相关部门要发挥项目综合协调作用,搞好项目工作规划,确定工作重点,把项目工作包括重点项目的各个阶段,即机会研究、立项、可研、勘察、设计、招投标、监理、施工的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领导、投资主体和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明确阶段性工作或工程进度的时限要求,高质高效推进建设。



三要建立项目建设监督机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把项目建设列为今年的督查重点,采取重点督办、分段督办、定期督办和不定期抽查的办法,严督实查,跟踪问效,对项目进展及相关情况进行通报。要建立“月报”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及重点项目法人要按月向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反馈引资引项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定期通报,对进展较快、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对行动缓慢、拖沓滞后的给予批评和督促。市人大、政协也要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重点项目进行视察和调研,加强项目监督。
四要完善项目建设激励机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及工作能力的一把尺子。干部选拔要坚持以项目论升迁的用人导向,坚持项目堆里找干部,把熟悉项目、会抓项目、成绩突出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速培养一批项目型书记、项目型局长、项目型主任,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对那些在项目开发建设中不思进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的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副处级以上干部(不包括人大、政协和调研员)第一年没有完成任务的,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作检讨;
第二年仍然没有完成任务的,建议其离开原工作岗位。科级单位一把手第一年没有完成任务的,诫勉谈话;
第二年仍然没有完成任务的,免去现任职务。要围绕项目建设决定干部的评先树优和物质奖罚,市委、市政府将从XX年财政预算中拿出200万元,对完成任务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励先惩后,加压驱动,确保工作全面大上。
五要健全项目建设落实机制。推进“作风转变年”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应该带着什么抓落实?现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抓落实上可以说是“身无分文”,缺乏抓落实的足够思想准备、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只练唱功不练做功是集中表现。用这种状态去抓落实,只能是越抓越虚、越落越空、越抓越被动,必须全面克服、彻底扭转。我们衡量落没落实的标准,就是看工作是不是上去了。在项目建设工作中,首先,要在“落实”中抓落实。要把落实寓于实实在在、实际有效的具体行动中,绝不
能流于形式,特别是要抓好各级一把手的落实,彻底解决形式化、公式化、简单化、一般化的问题,解决落而不落、落而不实的问题,解决在一片大喊落实声中把工作落空的问题。其二,要在研究招数中抓落实。没有招数,无论什么工作都不可能落到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这种落实是无效的、空洞的,劳民伤财,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决不能带着领导讲话、带着文件抓落实,要带着问题、带着招数、带着措施抓落实。其三,要带着诚心抓落实。招商引资靠诚意,抓落实更要靠诚意。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诚心、诚意、诚实、诚信,决不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甚至弄虚作假、骗取政绩。其四,要带着压力抓落实。要树立自我加压、负重拼搏意识,用压力激发动力,用高压紧逼的态势保落实、保推进、保质效。

同志们:项目年建设的帷幕已经开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大争大上、快引快建项目,向项目要小康,向项目要百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按照项目年建设的总体方案,把所承担的工作抓实落靠,确保“建小康、进百强”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第三篇: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稿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推进XX科学发展、

更快更好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

标、落实措施,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刚才,市

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XX市重大科技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获奖者,为全

市十强高新技术企业授了牌,4 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

政府向获奖的同志和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

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

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科技对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我市已连续 3 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

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最好、最快

的时期。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05 年我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

计达到 110 家,其中国家级 24 家,实现产值 258.8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的比重达到 24.5%,比 2000 年提高了 7.4 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一批特色产业

和一大批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已成为XX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增长点。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

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提升块状特色

产业科技含量、技术层次的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面向中小企

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已形成XX高新技术园区和长

兴无机非金属材料、南浔特种电磁线、德清生物医药 3 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

基地的“一园三基地”发展格局;
全市有 108 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技术)中心,

其中国家级 2 家,省级 47 家;
全市共搞入 9075 万元建立科技创业园(孵化

器)4 个,共吸收 97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创业;
在童装、木业、转椅等行

业建成了一批设计、培训、检测和信息中心;
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科技中介服

务机构 88 家。三是产学研结合迈出新的步伐。我市先后与中科院、中电科技

第十五研究所、武汉冶金研究院、北师大等共建了创新载体,最近我市又与

浙江大学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以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为契

机,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
全市现有 823 家企业与国内 217 家高校、科研院

所建立合作关系,“十五”期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 2045 项,正式签约 1039

项。四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5 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 12.9 亿元,其中研

究与开发 (R&D)投入 5.12 亿元,分别是 2000 年的 2.8 倍和 3.9 倍;
全市

各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 1.4 亿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 1.13 亿元,是 2000 年的

4.1 倍和 3.9 倍。五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全市“十五”期间

累计申报专利 3524 件,获得授权 1488 件,在生物医药、环保水处理、淡水

鱼养殖、竹子深加工利用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成果;
2005 年全市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 751 项,其中 15 项列入国家级重

点新产品,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 2 只、浙江名牌 67 只,驰名商标 4 件、省着

名商标 81 件,国家免检产品 24 种。2005 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44.76%。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

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

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我市的科研院所、

高校和企业研发中心的数量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
科技人才总量不大,素

质结构、专业结构、分布结构均不够合理。二是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由于经

济总量较小,财力不强等客观因素,近几年财政对科技拨款的增长幅度还是

比较低。2005 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 1.09%,一

些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往往更多地

追求即期增长,习惯于外延扩张,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创新上,

在技术引进上,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

的问题。三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真

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产值比重

不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5.73%,低于全省

平均水平 1.15 个百分点。

   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

创新驱动转变新的阶段,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面对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目标,全

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紧

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

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四篇: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推进湖州科学发展、更快更好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刚才,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湖州市重大科技贡献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获奖者,为全市十强高新技术企业授了牌,4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同志和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高,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我市已连续3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我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10家,其中国家级24家,实现产值258.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5%,比2000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一批特色产业和一大批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已成为湖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增长点。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提升块状特色产业科技含量、技术层次的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已形成湖州高新技术园区和长兴无机非金属材料、南浔特种电磁线、德清生物医药3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一园三基地”发展格局;
全市有108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7家;
全市共搞入9075万元建立科技创业园(孵化器)4个,共吸收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创业;
在童装、木业、转椅等行业建成了一批设计、培训、检测和信息中心;
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88家。三是产学研结合迈出新的步伐。我市先后与中科院、中电科技第十五研究所、武汉冶金研究院、北师大等共建了创新载体,最近我市又与浙江大学在原来合作的基础上,以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
全市现有823家企业与国内217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十五”期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2045项,正式签约1039项。四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12.9亿元,其中研究与开发(R&D)投入5.12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8倍和3.9倍;
全市各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4亿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13亿元,是2000年的4.1倍和3.9倍。五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全市“十五”期间累计申报专利3524件,获得授权1488件,在生物医药、环保水处理、淡水鱼养殖、竹子深加工利用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2005年全市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751项,其中15项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2只、浙江名牌67只,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1件,国家免检产品24种。2005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4.76%。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我市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研发中心的数量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
科技人才总量不大,素质结构、专业结构、分布结构均不够合理。二是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由于经济总量较小,财力不强等客观因素,近几年财政对科技拨款的增长幅度还是比较低。2005年,全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09%,一些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往往更多地追求即期增长,习惯于外延扩张,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创新上,在技术引进上,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三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不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产值比重不高,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的阶段,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谁在科技进步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拥有量低,环境容量有限,从长远来看,仅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无论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还是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面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要建成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有一大批创新型城市。城市的发展没有转到以创新驱动为主上来,整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质的提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结合湖州的实际,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转变增长方式、切实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内在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发展总体上是依靠不断增加资本、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走的是一条投资驱动型道路。目前,仍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两大产业占比达42.9%,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比较明显。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已经遇到了资源要素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今后再走这样的路,路将越走越窄,将难以为继。国家政策不允许,资源环境不允许,市场竞争不允许,人民群众也不答应。“十一五”时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切实将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增强“三力”、奋力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路径。“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市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场化逐步完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将呈现递减趋势,科技进步与创新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要加快实现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个新路径、新动力、新的竞争优势,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抓住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就把握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主动权。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努力走在前列,奋力率先崛起,根本出路就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让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真正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增添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要素瓶颈等障碍因素,持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奋力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
  二、进一步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这方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坚持科教兴市,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健全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制,优化创新环境,转化创新成果,活跃创新文化,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把湖州建设成为创新型产业突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汇聚,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品牌,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起到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湖州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将湖州建设成为杭湖宁发展带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工作上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形成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但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观念决定行动,没有人的创新观念,没有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来说至关重要。湖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和谐、务实、精致的元素,也不乏有开放、创新、进取的精神。湖州人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许多创造,近代也有不少创新。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时代精神,特别要使传统文化中“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形成激励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创新文化。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不断破除束缚创新创造创业的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坚决革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弊端和过时规定,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科技生产力的大发展。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创造的锐气、创业的志气,把大家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一切有利于湖州加快率先崛起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应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努力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加强创新文化的传播,广泛宣传创新创造创业的先进典型,让创新的思维、创造的活动、创业的人们充分活跃起来,激励大家拓宽眼界、增强胆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创新创造创业大潮,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做贡献。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我市广大科技人员刻苦努力、奋力拼搏,为湖州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个需要英才并能够造就英才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远大抱负并能够实现远大抱负的时代。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拼搏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畏艰难、锐意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2、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和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前提。去年,湖州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所以,必须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推动湖州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要按照“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围绕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
围绕做大做强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组织力量进行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技术战略制高点,加快培育成为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
围绕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确定若干技术基础较好、近期有望突破的重点,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实现重点跨越,力争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形成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要以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利用浙大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同时,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省淡水研究所等农科院所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新型农村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化体系,加强农业科研与攻关,在种子种苗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业、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现代林业等技术领域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三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力。抓住我市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中介、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人口与健康、人居环境、公共安全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示范工程,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的支撑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强相关技术在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中的推广应用,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3、坚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千千万万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创新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企业创新,说到底要靠企业的决策者。所有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都要认识到自主创新不是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特别是大企业和优势企业,要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力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贡献、树立榜样。二要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是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要加快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重要基地。要大力推进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浙江太极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湖州生物中心、湖州科技创业园、国家级湖州淡水渔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尤其是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要加快建设,早见成效,更好地吸引、集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入驻。三县二区的企业都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帮助解决一些科技攻关难题,转移成果。要鼓励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围绕区域创新目标,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强化孵化功能,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南浔木业、织里童装、安吉转椅等特色优势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强化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整体水平和效率,成为提升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三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业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融资、人才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信息服务、技术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投融资、共性技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尤其是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科技资源。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不多、创新资源不足,要千方百计做好借“外脑”的文章。尤其要建立灵活的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合作与交流,主动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特别是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提高层次和水平。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借助外力研究、开发和改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组织形式,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推进产学研联合向全方位、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鼓励开展科技创业,在相互参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建设科研生产联合体,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实现科研开发优势与生产经营优势相结合。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绝不排斥开放。每个企业都要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我市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引进人才和管理经验等,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同时,要坚决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集成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一是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应该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确立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紧紧围绕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任务,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要重视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二是大力引进创新人才。要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结合起来。要抓紧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敢于面向全国、面向海外,引进优秀的科技专家和善于组织研发、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拥有科研成果、研发能力较强的留学归国人才。特别是对学科和技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要舍得成本,给予特殊政策,吸引他们来湖州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带到湖州来转化。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等,是吸引、集聚人才的主要载体,是人才发挥自己价值、创新创业的基地。要十分重视这些人才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人才集聚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发挥湖州的交通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瞄准大城市尤其是周边杭、沪、宁等大城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建立有效吸引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的机制,努力开创人才会聚、智力集聚的新局面。三是大力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进一步深化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用、奖”并举,放胆、放手、放开使用人才,真正使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继续实施对具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个人实行重奖的制度,建立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激励机制,真正让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要努力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实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完善切合实际的科技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引作用。建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导责任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各地、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都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单位、创新型企业建设,形成共同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营造更加灵活、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从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实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杠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湖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潜力不可忽视,要进一步重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营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
  三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主创新。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不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知识产权拥有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亟待提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时有发生,许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能力已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工作。要加强专利工作,鼓励创新创造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大力发展和应用专利产品。要重视商标注册,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品牌为主转变。要加大宣传,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价值,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给品牌注入文化内涵。要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充分利用名牌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做大做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自身。要大力加强技术标准建设,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同志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副市长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一要确立创新理念。创新是发展之魂,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湖州作为一个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正处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要把创新理念体现到思想行动上。真正从灵魂深处认识到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它放到事关湖州率先崛起的高度来认识,放到事关经济发展和企业兴衰的高度来认识,牢固确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出路,就是对企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走科技创新之路,就是走发展之路、希望之路、腾飞之路、再创辉煌之路”的理念,切实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我市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高。要把创新理念传递到各行各业里。传统产业要高新化,高新技术要产业化,创新是各个行业的职责、所有企业的事情,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要创新,中小企业也要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要创新,传统产业也要创新;
思想观念要创新,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也要创新。必须进一步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激发各方面的活力,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市民支持和参与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要把创新理念灌输到所有企业中。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源动力。企业的认识到位了,办法肯定比我们多,路子肯定比我们广,步子也肯定比我们想的要快。与会的部门要把大会的精神尽早尽快地传递到广大企业、广大创新主体,让所有企业创新之情热起来,创新之劲鼓起来,创新之举动起来。
  二要把握创新定位。建设创新型城市,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从湖州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找准目标定位,走自己的路子。要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原则要求。坚持立足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引导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到科技与经济、创新与发展的紧密结合。坚持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的原则,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放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坚持尊重规律、长期奋斗的原则,切实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科技进步规律,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担当责任,持之以恒,长期奋斗,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力量的支撑作用,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共同推进自主创新。要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这次会议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咬住目标不放松,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加大创新投入,转化创新成果,优化创新环境,确保到2010年,基本建立符合湖州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的三大目标。到2020年建设成为杭湖宁发展带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跨入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行列;
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改革的示范区。要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在整体推进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跨越;
二是突破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提高我市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突破一批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承载和创新服务能力;
四是突破一批行业标准制定,提高企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
五是突破一批品牌创建,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六是突破一批示范型企业培育,加强宣传、典型引路,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当好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和先行军。
  三要突出创新重点。创新型城市建设涉及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科学技术、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任务相当艰巨繁重。必须从我市实际出发,选准主攻方向,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走出一条有湖州特色的创新之路。要更加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支持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配套协作,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资主体和应用主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励和引导规模企业建立内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及成长型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积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中,努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要更加突出产业优化升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纺织、建材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和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中介服务业等,提升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要更加突出科技专项攻关。通过项目集中筛选,确定若干个技术基础较好、近期有望突破的主题,形成一批重大专项,进行自主创新,实现重点跨越。尤其要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以实施火炬计划项目、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载体,组织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联合招投标、联合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抢占发展制高点,提高我市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的竞争力。近期,要围绕我市块状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排出一批纺织、丝绸、建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重点产业、重大产品、重要工艺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组织科研力量,加快技术突破,努力开发、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和产品。要在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及生态高效农业等领域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并逐步扩大优势。要更加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创新平台就是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立足产业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先行区。科技创业园要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尽快达到国家级水平,形成“引进-孵化-毕业”的良性循环,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样板区。与此同时,要加快建设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更多的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入驻,使其早日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聚集区。要更加突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加快培育品牌产品,重点扶持、发展保护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群体。要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品牌效应,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要更加突出创新人才培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组织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问题的创新团队。
  四要完善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需要机制创新有效推动。我们要注重从优化机制、完善体系入手,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制定政策,完善体系,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完善科技发展规划体系。这次印发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科技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和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好,做到与其它“十一五”发展规划相互配套、相互衔接,使之成为全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关部门还要按照科技规划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意见,把相关政策措施细化、深化、具体化,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发展规划体系。要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充分利用杭沪宁等周边城市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和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及组织形式,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才资源、成果资源、信息资源,加快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协作关系,实现产业资本与科技资本的融合互动。要构建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推进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有关职能部门要精心组织好科技招商、产学研合作、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要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使更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兴企”之路。要健全考核推进体系。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和考核推进体系,提高科学技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围绕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得力、考核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五要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型城市建设,关键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宣传创新典型,推进创新实践,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创新氛围。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开设专刊、专栏,大力宣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坚持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一切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潜能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湖州精神。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途径,全面弘扬“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新时代湖州精神,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业风尚,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创新型教育,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这次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后,国家和省在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力度很大、“含金量”很高的扶持配套政策,我市的实施意见、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在大会后也将发布,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各类企业也要坚持科技兴企方针,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快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积极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创新合作,切实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最后,希望湖州的企业家真正重视起来,真正成为讲科技、重科技的企业家,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家,让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型企业.

推荐访问: 会上 市委书记 工业发展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工业强市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