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癌症治疗新思路4篇

癌症治疗新思路4篇

时间:2022-11-03 16:24:03 来源:网友投稿

癌症治疗新思路4篇癌症治疗新思路  “联诊联治”攻坚癌症  多学科协作是实现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有效形式。它打破了专业与学科的束缚,实现了患者的一体化治疗理念。这种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癌症治疗新思路4篇,供大家参考。

癌症治疗新思路4篇

篇一:癌症治疗新思路

  “联诊联治”攻坚癌症

  多学科协作是实现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有效形式。它打破了专业与学科的束缚,实现了患者的一体化治疗理念。这种模式在国外肿瘤学界已被广泛接受,也已成为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对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夏廷毅进行专访,探求他对中国肿瘤“联诊联治”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新思路与新探索。

  诊疗一体化《中国医院院长》: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在搭建多学科优势组合平台、开创一体化联合诊疗模式中,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一体化综合治疗?夏廷毅:攻克癌症是医学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成立之初的战略定位。此次以“院中院”模式成立肿瘤医院,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以病种为圆心,开创一体化的联合诊疗模式。同时,“院中院”的成立也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学术壁垒,使患者来医院就诊时不必经历“拿着资料到处跑”的困惑与无助,而是能够得到从检查、诊断、治疗、随访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尽管被称为肿瘤医院,但它和实质上的肿瘤医院存在着较大

  1/5

  区别。首先,它并不是一家实体医院,不行使行政权、人事权和财政权,同样缺乏真正意义层面的肿瘤医院的完整机构。但是它的优势在于目标单一、明确,就是以放疗牵引、以松散学科组合,形成了以肿瘤治疗“联诊联治”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传统意义上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是一种松散的、形而上学的科室会诊模式,一旦离开会诊室,各个科室便开始我行我素,诊疗效果不明显,对患者的意义也远未达到预期效果。“院中院”的特色是组合空军总医院的优势学科,为肿瘤治疗的“联诊联治”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是一位专家说了算,而是根据创新的诊疗数据,将患者的需求和治疗效果最大化,具有强制执行特质。

  《中国医院院长》:您如何理解“以病种为圆心”的“联诊联治”一体化诊疗模式?

  夏廷毅:“院中院”式的肿瘤医院,它不能像大型三甲肿瘤医院一样承担大且全的肿瘤诊疗任务,而是集中数个病种的多学科协作模式逐渐推广并扩大。现在,空军总医院治疗肺癌和胰腺癌患者,需待经验充足、患者满意后再考虑增加病种。

  以肺癌为例,当肺癌患者进入肿瘤医院的肺癌中心,自此,他从门诊挂号开始直至结束治疗后随访,均被纳入了肺癌中心系统。一旦确诊为肺癌并进入该系统后,患者的挂号、收费、诊疗方案等项目均进入肺癌中心的监控系统。期间,无论是胸外科首诊,还是放疗科或化疗内科首诊,均需要按要求进入下一步诊疗

  2/5

  流程,即多学科会诊体系。按照现有的规范和基本的指南数据,在疗效肯定的前提下,

  协作团队可以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而体系中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一过程。如果出现争议较大或现行指南显示疗效较差的情况,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经治医生就将其收入前瞻性临床试验阶段,由各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提出新的治疗方案。

  当多学科医生共同讨论以决定各阶段实施方案时,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患者的资源共享;待患者治疗结束后,效益均分则是维系体系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

  协作无边界《中国医院院长》:成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您如何把握跨学科边界?夏廷毅: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生的学科越分越细。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但另一方面,它又不可避免地因各自知识领域的限制给患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单一学科诊疗的误诊误治率,多学科的协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禁锢和某些利益的驱动,迫使外科医生想方设法将患者留在自己所在科室。面对这一惯性行为,需要医院的决策层突出重围,创新发展医院的学科建设。

  3/5

  创新发展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改变落后的观念。唯有历经创新观念、调整结构、建设规范路线这一过程,最终才能真正让患者受益。

  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在建立“联诊联治”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例如,进入肺癌中心的患者,一经发现存在科室未经多学科会诊后诊断进行治疗操作者,将在院级层面给予处罚。而这种行政干预、严格监控,均是协作模式建立初期规范诊疗流程的关键。

  如此一来,经由规范程度高、治疗理念超前、治疗过程统一讨论环节,患者也会减少对方案合理性的质疑,积极地配合治疗,对自身的治疗效果起到莫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患者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表现。

  《中国医院院长》:“联诊联治”的多学科协作模式运行3年来,您认为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哪些?您对该模式的未来发展或推广有何谏言?

  夏廷毅:这还只是松散型多学科协作模式,它的优势是易推广、示范作用强。由于它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医院,具备严格的监控机制,因此它的难点在于责、权、利的分配很难满足多方需求。这往往就需要依托于另一家医院的全力支持和保障。在这一点上,空军总医院给予极大力度的支持。对于紧密型多学科协作模式,其结构、机制将得到彻底与调整。事实上,紧密型多

  4/5

  学科协作模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当下,部分多学科协作模式与严格意义上的模式相比存在一

  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亚专科的各自品牌化、学科各自为政、目标不一致等。涉及真正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了解国际、国内学科发展的进程和治疗手段的更新,对新技术的认知和相互交流等层面,均未能尽如人意。

  因此,多学科协作的前提,是各学科的专家、医生能在各自领域掌握最系统、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并接纳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新发展趋势,以免造成由于知识领域的局限带来患者综合治疗结局的悲剧。

  5/5

  

  

篇二:癌症治疗新思路

  浅谈癌症治疗的新思路

  【摘要】癌症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达150万。无数的科学家正在寻找治疗治疗癌症的方法。生物体内各种组织细胞通过增殖与凋亡来维持数量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如癌症。细胞凋亡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将从细胞凋亡与癌症治疗的方面来谈谈癌症治疗的新思路。【关键词】细胞凋亡;癌症治疗抗癌药物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尽管已对许多抗肿瘤药物的细胞目标有了一定了解,但对于药物与肿瘤作用后如何导致细胞死亡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是各种抗癌药物引发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从而使得细胞凋亡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及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成为抗肿瘤研究的新焦点。1细胞凋亡细胞死亡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细胞坏死通常发生在一群接触的细胞中,是由各种非生理因素,如局部缺血等引起的难以控制的一种破坏现象。它通过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引起细胞渗透压不平衡,细胞质肿胀,最终由溶酶体酶导致细胞结构的不可逆性破坏并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这一概念是1972年由Kerr和Wyllie等提出的。它是一种主动的、固有的程序化现象,故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许多生理性、非生理性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如射线、高温、毒素及各种抗癌药物等。而坏死实质上是由于细胞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损伤性变化所诱发的,所以这两种过程在发生机制、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等诸方面都不相同。凋亡的细胞由于失去细胞间相互联系而与邻近细胞分离,随后细胞表面释放出信号分子被吞噬细胞识别,因此凋亡不损伤周围的细胞。凋亡一般伴有明显的形态学特征,以细胞核的变化为主,表现为核浓缩、细胞浆中细胞器密集、胞膜突出、体积缩小、DNA断裂及形成凋亡小体。

  1

  在生物体的每种细胞中,细胞数量的控制都是通过增殖与死亡之间的平衡来完成的,细胞增殖是受到高度调控的。但是直至最近人们才认识到细胞死亡的调控与细胞增殖的调控一样复杂,而且多细胞组织中不同细胞似乎都是通过活化一种内部编程的自杀程序而导致凋亡的。尽管不同的细胞之间有共同的死亡机制,但各种细胞发生凋亡的诱导信号各不相同。各种不同细胞甚至同一细胞不同阶段对凋亡诱导的难易程度、速度也各不相同,如静止期的T细胞在X光照射后迅速凋亡,而活化后的T细胞则不同,与胸腺中蛋白质紧密结合的未成熟T细胞株对凋亡更为敏感。2肿瘤的产生30万亿正常细胞是一个复杂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管理、相互调控对方的大环境。一个细胞只有当收到附近其它细胞的生长刺激信号时才会增殖,收到抑制信号时则停止生长。这种相互作用使每一种组织得以维持一定的大小和形状,以适应机体需要。癌细胞则与之截然相反,它们对于正常控制增殖的信号不加理会,只遵循它们自己内在的增殖标准。它们甚至可以移动、入侵邻近组织。由于这种恶性肿瘤细胞组成的肿瘤会入侵越来越多的组织,所以当它们干扰了机体生存所需的器官和组织后就导致机体死亡。癌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许多原癌基因正常时的作用是把外界生长刺激信号传入细胞内。当一种原癌基因突变后影响一个重要的生长刺激信号时,就会使本该沉默的基因活化。有的原癌基因突变后会干扰细胞中的部分信号级联途径,如Ras蛋白,从而在没有受到外界生长刺激信号的情况下,体内基因也被激活。外界的抑制信号也由于信号级联途径受到干扰而无法传入胞内。此外,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也受到干扰。肿瘤细胞中的p531/2基因都缺失或丧失功能,使p21蛋白失去了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DK5以及两者复合物的能力,从而使细胞周期失去了限制。组织一般有两种控制增殖并避免癌症的方法:一个是当细胞内重要成分受损或控制系统失调时导致细胞凋亡;另一个系统是细胞增殖倍数的限制。细胞是如何控制自身增殖倍数的呢?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充当了计数器,并在一定时期开始启动衰老和危机。当每次增殖后进入S期时端粒都会微

  2

  微变短,当长度低于一定阈值它们就启动细胞进入衰老。若细胞仍未经历衰老,进一步的缩短将最终导致危机,即过分短的端粒会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融合或断裂,给细胞造成致命性打击,从而限制细胞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存在,而几乎所有的癌细胞都有该酶,该酶编码的端粒代替了每次细胞周期中被缩短的端粒片段,从而保持了端粒的长度以不受增殖限制。癌细胞也有几种逃避凋亡的方式。大多数癌细胞p53基因丢失或无功能,而有一些癌细胞中产生过多Bcl-2蛋白,这些都可以有效避免凋亡。当癌细胞突破这最后两道防线时它们就获得了永生。这不仅使肿瘤可以无限制生长,而且给了原癌细胞或癌细胞以足够长的时间来进行突变以增加复制和扩散能力。3细胞凋亡与癌症治疗在最近的30~50年中,癌症治疗主要依赖于各种细胞毒放疗和化疗,这些措施对许多血液恶性肿瘤和一些实体瘤,特别是对生殖细胞和一些儿童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恶性肿瘤对这些措施有一定抗性,使用大剂量化疗会使抗性反应有一定好转但不会有所突破,而且正常组织和细胞也受到这些细胞毒的杀伤。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肿瘤治疗是选择性地以快速分裂的细胞为靶细胞,但在临床上这种解释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可治疗的癌症有时生长缓慢而有抗药性的癌症中也可能快速分裂。更多的事实表明,治疗可能是在肿瘤细胞中诱导凋亡,而各种细胞凋亡的阈值不同造成了对治疗的反应不同。放疗的基础理论是体外的剂量依赖性模型与临床反应相关,DNA修复在放疗敏感性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人们推论敏感细胞与抗性细胞相比可能是修复能力差些。但近来的发现与这个观点相矛盾,如p53基因损伤的肿瘤细胞对放疗有抗性,但是DNA的修复能力却很差。这与预计的结果不符合,暗示放疗可能并不是通过破坏DNA而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凋亡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肿瘤并非死于DNA损伤而是诱发了凋亡程序,DNA损伤在凋亡诱导中也许十分重要,但是不可能直接杀死细胞,因此凋亡可能是放疗诱导的肿瘤死亡的机制。

  3

  在研究表臼亚乙苷(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和其它化疗药物时发现表臼亚乙苷诱导核内DNA断裂,这意味着它可能是通过凋亡来导致细胞死亡。从那以后,诱导凋亡的化疗药物的范围不断扩大,支持凋亡在化疗活性中的作用的事实不断积累。现已知通过凋亡的化疗药物有表臼亚乙苷、5-氟尿嘧啶、顺铂、长春新碱等。这些化疗药物在许多细胞株的组织培养物中都可诱发凋亡,包括正常的胸腺细胞、淋巴瘤细胞、卵巢癌上皮细胞、白血病细胞、腺瘤细胞等。凋亡的产生可以用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来检测DNA含量或用其它标准来判定。已有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在体内同样诱导细胞凋亡。例如在体内用视黄酸处理后T淋巴细胞凋亡;体内对食道癌细胞放疗和化疗(5-氟尿嘧啶、顺铂,博来霉素)处理后诱导细胞凋亡。化疗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凋亡调节密切相关。例如,许多化疗药物(如表鬼臼毒素吡喃葡糖苷)都是通过活化ICE或相关蛋白酶而引发最终的凋亡执行阶段。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也可以对抗一些化疗药物(如表鬼臼毒素吡喃葡糖苷、地塞米松、喜树碱、放线菌素D)引起的细胞凋亡。Bax基因的少量表达也与癌症对联合化疗不良的反应及癌扩散有关。其它的凋亡调节剂也显出与化疗诱导的细胞死亡相作用。如破坏p53基因可以保护乳腺细胞免遭顺铂诱导的凋亡;Epstein-Barr病毒蛋白BHRF1(与Bcl-2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类似)可以使细胞不受表鬼臼毒素吡喃葡糖苷和顺铂诱导的凋亡;Safingol(一种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以增加丝裂霉素C杀伤肠癌细胞的能力。由于凋亡的诱发及调节机制十分复杂,所以各种肿瘤药物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也不尽相同。博来霉素(BLD)引起细胞凋亡机制与进入胞浆中的BLD数目有关。当数千个BLD进入胞浆后,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同时伴有细胞肿胀,核多形性改变并逐渐死亡;而当数百万个BLD分子进入胞浆后,细胞很快凋亡并伴有特征性DNA降解。紫杉醇对同步在G0/G1期和G1/G2期的细胞均可在20h内诱发凋亡。它是通过使Bcl-2表达下降且磷酸化灭活并同时激活Bax基因而诱发凋亡的,p53基因在其中

  4

  并无影响。阿霉素是通过升高二脂酰甘油的水平导致PKC激活,PKC可通过拓扑异构酶Ⅱ的磷酸化而直接作用DNA,导致DNA损伤和细胞凋亡。阿糖胞苷(Ara-c)通过下降c-myc,Bcl-2基因表达而导致细胞凋亡,小剂量的Arg-c是S期特异性药物,而中大剂量则不限于S期。顺铂在低剂量时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2期而不凋亡,高剂理时则诱发凋亡。VP-16主要是引起聚(ADP-核糖)多聚酶活性提高,而该酶可直接激活钙/镁性依赖核酸内切酶,并且不被蛋白合成抑制剂所抑制。4细胞凋亡与抗药性放疗与化疗对癌症都有显著疗效,主要的障碍是许多肿瘤细胞对各种治疗都有抗性,所以细胞的抗药性成为研究的焦点。对凋亡的抗性成是抗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许多其它抗药性机制已在体外肿瘤细胞中得到证实,包括药物代谢水平升高、药物积累改变、药物靶目标扩增、修复受损目标、多药抗性与MDR编码的p-糖蛋白、多药抗性蛋白、p450活性增加、多种药物靶目标——拓扑异构酶Ⅱ突变等。对凋亡的抗性是抗药性中新发现的机制,可以解释相当一部分治疗失败的原因。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对抗化疗和放疗诱发的凋亡,只是相对于正常组织细胞的难易程度而已。许多肿瘤细胞都比正常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强,故几乎不存在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正常宿主细胞的治疗方法。尽管我们对凋亡的产生及调控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如何把它们应用于临床实践仍是一个大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为肿瘤治疗的成功或失败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发掘新的抗癌药物拓宽研究领域。通过以上治疗肿瘤新思路的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必然会最终找到治疗肿瘤的最好方法。我们也应探索更多能治疗肿瘤的方法,早日将肿瘤问题攻克。【参考文献】[1]LamMSH,IgnoffoRJ.Aguidetoclinicallyrelevantdruginteractionsinoncology[J].JOncolPharmPract,2003,9(2):45-85.

  5

  [2]

  GabisonA,ShmeedaH,BarenholzY.Pharmacokineticsofpegylatedliposomaldoxorubicin:reviewofanimalandhumanstudies[J].ClinPharmacokinet,2003,42(5):419-436.

  [3]

  VaishampayanU,ParchmentRE,JastiBR,etal.Taxanes:anoverviewofthepharmacokineticsandpharmacodynamics[J].Urology,1999,54(Suppl6A):22-29.

  [4]戴育成,毛亨贞,陈功星,等.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上的意义.肿瘤,1995∶279~282[5]李鹏飞.抗肿瘤新策略——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1~14[6]郭善禹.自杀基因治疗肿瘤研究现状与展望.国外医学——肿瘤学分1998∶193~195[7]ChanWY,CheungKK,SchorgeJO,etal.Bcl-2andp53proteinexpression,apoptosis,andp53mutationinhumanepithelialovationcancers.AmJPathol,2000,156(2)∶409~417[8]MillerDK.Activationofapoptosisandinitsinhibination.AnnNyAcadSci,1999,886∶132~157[9]ApotoddR,WongDTW.Oncogenes.AnticancerRes,1999,19(6A)∶4729~4746[10]WangCY,MayoMW,BaldwinAS,etal.TNF-andcancertherapy-inducedapoptosis:potentiationbyinhibitionofNF-κB.Science,1996∶784~787[11]ThompsonCB.Apoptosisin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diseases.Science,1997∶1456~1461

  6

  7

  

  

篇三:癌症治疗新思路

  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确诊已是晚期,此时病情较重,发展速度较快,只有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才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那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当癌症到了晚期时,病情较重,想要治好的可能性很小,治疗应以患者为本,不仅仅是为了控制病情发展,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还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手术虽然能直接切除肿块,但对机体损伤较大,且只能切除局部可见的病灶,因此晚期患者多不建议手术切除,如果患者满足手术的条件,可以进行姑息性的切除,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放化疗也是治疗癌症晚期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延长患者生命,但放化疗远期疗效差,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以免因不当的治疗而加重病情,甚至加速死亡。

  中医作为国医在几千年的传承拓新下不断继承和发展,当今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与西医联合使用,有助于弥补西医的不足,提高整体的疗效,如在放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患者的耐受程度,提高化疗的疗效,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对于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也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中医治疗从患者整体出发,将补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出身中医世家的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袁希福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

  “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以该理论为指导用药时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部分参考案例:案例1: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ly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凤当场热泪盈眶,“求医半年来,我都没有碰到过说话这么和和气气的医生。”而治疗效果更令她开始重获治疗信心。仅仅用药3天,需要人搀扶的陈林凤就可以慢慢挪着去厕所了;10天后,陈林凤的精神、体力有了明显好转;20天后,全身乏力、腿沉、便秘症状消失,右髋骨疼痛减轻;50天后,除阴雨天髋骨轻微疼痛外无不适症状。8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更让陈林凤欣喜万分:癌胚抗原为0.38ng/mL。她为了让更多正在受病痛折磨的癌症患者重拾信心,常常义务到医院为他们做心理上的安慰和开导,给他们讲自己的抗癌经历,让他们不放弃,充满希望。

  2017年9月24日,陈林凤受邀参加了希福中医第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深有感触地说:“中医多好呀,整个都是调理,把全身各部位都调理顺了,免疫力提高了,病自然也就控制住了。”2019年11月13日,经陈林凤介绍到希福医院就医的患者反馈:陈林凤现在的精神好,气色好。

  案例2:王付生,男,53岁,右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新乡市长垣县人2010年,王付生出现小便次数增多现象,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肾脏肿瘤,随后进行了右肾切除术后,术后病理显示:肾透明细胞癌。到2012年12月定期复查时,发现复发,后王付生到郑大一附院做CT确诊为:右肺叶尖不规则软组织影代谢活跃,考虑转移,建议其化疗。想到罹患肺癌化疗半年后就去世的亲家,王付生不想进行化疗,后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癌症比较有效果,王付生因此决定使用中药保守治疗。2013年6月17号,王付生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治,服药两年的王付生精神气色有显著改变,免疫力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且复查后发现病灶从稳定到缩小,体力也明显增强能连续搬运几十袋100斤重的化肥,除此还从事多项体力劳动。2015年底,王付生再次去复查,身体各方面均正常。且在2016年为村里打井、开路、开挖河道。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在自家盖起了2栋4层小楼,自己亲自驾驶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收割50亩的小麦。2016年8月王付生到河南省宏力医院复查,一切正常。在2017年的9月王付生参加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第五届康复明星交流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抗癌感言,将近60岁的王付生走路生风,说话铿锵有力。2019年12月6日,王付生再次复诊,自述“好多医生都说我这癌症是假的,要是真的,根本不可能治好。我早都习惯了,有啥都不如有个好身体。现在还是一年到头都在忙,天天出差。现在60多岁了,我准备再过2、3年退休,到时候就让院长给我开草药,有什么病,都来吃中药调理。”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当癌症到了晚期时,想要治好的可能性很小,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体质的方法。提示:癌症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ly

  

  

篇四:癌症治疗新思路

  多肽修饰靶向给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赵辰阳;范青

  【摘要】多肽作为一类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活性高、低免疫原性、毒性低、易于装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靶向给药系统可将药物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中,将小分子多肽修饰于靶向给药系统表面,能在降低传统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治疗指数。本文介绍了包括表皮生长因子专一肽,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肽以及细胞穿膜肽等修饰的靶向给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表明多肽修饰药物给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Asanimportantclassofbiologicallyactivesubstances,peptideshavehighactivity,lowimmunogenicity,lowtoxicity,easytomount,nowwidelyusedinthecancertherapy.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scanbeselectivelyconcen-tratedandpositionedinthetargetorgans,thetargettissuesandthetargetcells.Usesmallpeptidesmodifiedonthesurfaceof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s,canreducethetoxiceffectsoftraditionalchemotherapywhileenhancingthetherapeuticindex.Withinthisreview,anoverviewontheapplicationsofthesepeptidesin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sisprovided.Suchasthespecificpeptidesforepidermalgrowthfactor,tumorangiogenesistargetingpeptidesandcellpenetratingpep-tides.Itshowedthatpeptidesmodified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shaveagoodclinicalapplicationprospectincancertherapy.

  【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4页(P88-91)

  【关键词】多肽;靶向;给药系统;表皮生长因子;肿瘤新生血管;细胞穿膜肽

  【作者】赵辰阳;范青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辽宁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辽宁大连116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9

  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因缺乏药理作用的专一性,对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均造成严重的损伤。随着对化疗药物的不断改进,靶向给药系统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给药途径,靶向给药在增大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将药物直接运送至肿瘤部位,可以针对肿瘤发展、生长等不同环节特异性杀伤、抑制肿瘤细胞[1]。小分子多肽具有分子质量小、活性高、低免疫原性、毒性低、易于装载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中[2-3]。利用肿瘤组织某些异常表达的蛋白,研究人员筛选出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组织的高活性小分子肽段,通过氨基酸侧链的功能基团连接于药物载体,提高肿瘤药物治疗的疗效[4-6]。国内外关于小分子肽段修饰给药系统做了大量报道,其中,表皮生长因子专一肽、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肽、细胞穿膜肽等修饰的靶向给药系统于癌症治疗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就国内外应用以上几种多肽修饰的靶向制剂作一综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人表皮受体(HER)家族的成员,是表皮生长因子(EGF)参与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受体。EGFR广谱分布于人肿瘤上皮细胞,且皆过表达。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癌、胃癌、结肠癌等[7]。EGFR的高表达

  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徐嘉雯[8]曾报道EGFR可以通过上调EMMPRIN、MMP2和MMP9的表达,促进人阿霉素耐药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因此以EGFR作为靶点的靶向药物传输系统得到了广泛关注。李宗海[9]利用噬菌体多肽展示文库筛选出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配体多肽GE11(HYWYGYTPQNVI)。碘标记法测得GE11与EGFR结合的解离常数为(22.28±0.40)nmol/L,小鼠尾静脉注射该碘标多肽,测得4h肿瘤组织内放射活性达到峰值。说明GE11作为EGFR新的配体多肽有望应用于EGFR受体介导的靶向性肿瘤治疗中。MilaneL等[10-11]在GE11羧基末端插入一段间隔序列并修饰半胱氨酸得到YHWYGYTPQNVIGGGGC,溶剂置换法合成以PLGA,PCL作为载体,表面修饰PEG及该多肽序列的纳米粒,包裹氯尼达明与紫杉醇,研究其在荷MDA-MB-231耐药乳腺癌细胞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分布。HPLC结果表明该靶向纳米给药系统能显著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半衰期。活体成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荷瘤小鼠体内具有优良的药物代谢分布,荷瘤小鼠给药后药物最初在肝聚集,接着在肾聚集,3h左右药物在肿瘤部位达到最大聚集,揭示该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作用。有报道用小分子多肽D4修饰PEG制得的阳离子脂质体/DNA,siRNA复合物,能显著提高质粒DNA、siRNA在EGFR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可见表皮生长因子专一肽修饰的靶向给药系统在基因治疗中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12]。肿瘤新生血管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氧气和养料,运走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是维持恶性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由于肿瘤新生血管是异常增生的血管,部分在已成熟血管不表达或者表达很低的蛋白,如αv型整联蛋白和某些特定的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13]。按照结合的物质不同将这些靶向肽分为能与整合素结合的RGD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

  识别膜结合金属肽酶的NGR序列(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下面分别予以介绍。整合素是机体重要的粘附因子,是由α(120~185kD)和β(90~110kD)两个亚单位形成的异二聚体,其中αvβ3、αvβ5、α5β1和α2β1能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RGD多肽可以与肿瘤脉管系统过表达的整合素αvβ3、αvβ5结合[14]。将RGD修饰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表面,能增加药物靶向特性,使治疗更有效、精确和安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脂质体、聚合物胶束、基因载体等纳米给药系统中。Zhao等[15]制得载有紫杉醇的空间稳定脂质体(RGD-SSL-PTX),研究其对SKOV-3细胞的毒性和摄取情况,以及该药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与非靶向组相比:靶向给药组细胞毒作用降低3.5倍;细胞摄取实验中,靶向组荧光强度增加6.1倍,裸鼠实验也证实靶向组具有更明显的抑制肿瘤效果。说明该给药系统可提高对肿瘤靶向性,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增强抗癌效果。朱役等[16]利用RGD-PEG-PEI纳米材料构建载有靶向VEGFmRNA的siRNA质粒,检测出构建后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SW620效率提高,说明RGD多肽可通过增大局部给药浓度有效增强基因药物的疗效。NGR的靶向性受体主要为一种膜结合金属肽酶CD13,CD13可以调节多种激素、细胞因子、蛋白质降解、抗原提呈、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17]。研究表明,该酶在肿瘤新生血管中表达有所上调,故利用NGR修饰给药系统以提高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18]。Zhao等[19]运用薄膜水合法制得载紫杉醇的NGR-modifiedDSPE—PEG微粒,研究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测得该微粒粒径为54.2nm,包封率(82.11±2.82)%,NGR修饰后细胞毒性低于不修饰对照组以及紫杉醇药物组,流式细胞仪测得修饰后细胞摄取率是未修饰组的2.2倍,动物体内实验证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给药后瘤体积最小,说明该微粒能显著提高抗肿瘤作用。有学者发现NGR可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与整联蛋白作用即通过天冬酰胺脱酰胺

  后形成的isoDGR,与NGR一样,isoDGR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肽应用于给药系统中[20]。除了以上两种研究最为广泛的肽段,很多多肽序列也具有肿瘤血管靶向性。TCP1(CTPSPFSHC)已被证实能有效识别结肠肿瘤新生血管,不仅用于抗肿瘤靶向还可用于选择性抑制血管新生的治疗中[21]。有研究用五肽APRPG(Ala-Pro-ArgPro-Gly)制备APRPG-PEG脂质体,包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1498,动物体内实验证实修饰后的脂质体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经修饰的脂质体[22]。细胞穿透肽(CPPs)或蛋白转导结构域(PTD)是一类具有较强穿膜活性的多肽,不仅自身能透过多种细胞膜,还可有效携带比其相对分子质量大100倍的外源性疏水大分子(化疗药物及凋亡前体蛋白等)进入活细胞。根据CPPS透膜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在特殊结构例如血脑屏障的渗透性,从某种意义上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CPPs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依赖能量的细胞内吞作用和非能量依赖型穿透膜双分子层的直接摄取方式[23]。目前应用CPP修饰靶向给药系统有两种途径,一种为直接修饰于给药载体表面以提高给药效率,另一种为在CPP氨基酸侧链通过形成共价键的方式连接具有治疗作用的功能性肽段,再将合成后的新肽段修饰于给药载体表面应用于肿瘤治疗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编码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AT蛋白转导肽是一种典型的细胞膜穿透肽。陈卫等[24]选用TAT肽制成pH敏感载阿霉素的聚合物胶束。该胶束在pH7.4时屏蔽TAT肽,避免其无选择性透膜进入细胞,pH6.8时暴露TAT肽,发挥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介导载药胶束实现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由于TAT具有良好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田新华等[25]用TAT、PEG修饰制得明胶-硅氧烷纳米粒,活体成像结果显示经TAT修饰后脑部荧光显著增强,显示此手段在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此外,利用TAT的核定位

  特征可以将药物定位在细胞器中,如将TAT修饰在金纳米粒表面可以使纳米粒转入细胞核内,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随着对天然肽段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根据需要在原有肽段的基础上通过共价键等形式引入治疗因子,既能根据特异肽段行使生物学功能又能应用CPP将外源物质引入细胞,双管齐下使药物疗效增倍。有文献报道将改良的CPP与NGR制得二元配基结合的PEG长循环脂质体。体外实验表明:与CPP与NGR单独修饰的脂质体相比,二元修饰脂质体被CD13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摄取能力显著增强,提示此系统在体内也有很好的靶向潜力,可以针对某些细胞穿透肽特异性不强的缺点,增加在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26]。随着人们对合成肽注意力的提高,现已开发出专门的计算机预测软件,预测未知肽是否具有很好的穿膜性[27],为合成更多的CPP提供了技术保障。SP94(SFSIIHTPILPL)是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分离出的一种能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的多肽序列,LoA等[28]将SP94结合于包载阿霉素脂质体中,发现该给药系统显著增强抗肝癌效果,其机制是通过增加肝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奥曲肽(OTC)是一种模拟内源生长抑素的八肽,能良好地与生长抑素受体特别是亚型受体(SSTR2)结合,SSTR2受体常高表达于肿瘤细胞,故OTC成为了一个新的靶向修饰配体。将OTC与DSPE-PEG2000相连制备载有阿霉素的靶向制剂,在SSTR2阳性表达的细胞以及荷瘤动物模型中验证结果皆表明修饰后的脂质体有效提高阿霉素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抗肿瘤疗效[29]。应用两种不同的肽段连接在一起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多聚精氨酸具有很好的细胞穿膜特性,将识别特定组织的肽段与多聚精氨酸连接得到的嵌合肽既能定向浓集又能穿透肿瘤细胞。也有研究将两种识别不同靶点的多肽序列同时修饰于给药系统表面,结果显示出很好的协同作用。Nie等[30]将转铁蛋白受体(TFR)靶向多肽B6与整合素受体靶向多肽RGD共同修饰于聚乙烯亚胺(PEI)上,表明两

  种配体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与各自靶向性受体的结合特异性均良好,这为进一步开发靶向性给药体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发现新化合物以及高效治疗分子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抗癌方法势必被新的生物学治疗方法所取代。随着各种功能性多肽进入研究领域,其在癌症靶向给药系统中地位不可忽视,利用多肽修饰后的给药系统已成功携带各种抗癌药物进入细胞。但多肽结构中一些活性基团常在引入载体的过程中发生副反应,造成活性丧失。如何对这些有效基团进行必要的保护,如何进一步加大多肽修饰给药系统局部靶组织释药浓度,进一步精确给药部位等问题都需要深入解决。同时,国内外此类研究还仅停留在体外细胞以及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尚未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制备性质稳定、释药精确的多肽载体,将缩短此类给药系统进入临床的距离。

  【相关文献】

  [1]YuWY,ZhangN.Surfacemodificationofnanocarriersforcancertherapy[J].CurrNanosci,2009,5(2):123-134.[2]LiZJ,ChoCH.Developmentofpeptidesaspotentialdrugsforcancertherapy[J].CurrPharmDesign,2010,16(10):1180-1189.[3]LeeS,XieJ,ChenX.Peptide-basedprobesfortargetedmolecularimaging[J].Biochemistry-US,2010,49(7):1364-1376.[4]赵红蕾.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及其抗菌肽融合产物的抑瘤活性[D].吉林大学,2012.[5]卢坤,姜勇,管明强,等.人骨肉瘤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及验证[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647-650.[6]LiZ,ZhaoR,WuX,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peptideligandof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fortargeteddeliveryoftherapeutics[J].FASEBJ,2005,19(14):1978-1985.[7]RogersSJ,HarringtonKJ,Rhys-EvansP,etal.Biologicalsignificanceofc-erbBfamilyoncogenesinheadandneckcancer[J].CancerMetastRev,2005,24(1):47-69.[8]徐嘉雯.EGFR和UCH-L1在乳腺癌细胞耐药、增殖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11.

  [9]李宗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导入系统[D].复旦大学,2005.[10]MilaneL,DuanZF,AmijiM.Pharmacokineticsandbiodistributionoflonidamine/paclitaxelloaded,EGFR-targetednanoparticlesinanorthotopicanimalmodelofmulti-drugresistantbreastcancer[J].Nanomedicine-UK,2011,7(4):435-444.[11]MilaneL,DuanZF,AmijiM.DevelopmentofEGFRTargetedPolymerBlendNanocarriersforCombinationPaclitaxel/LonidamineDeliveryToTreatMulti-DrugResistanceinHumanBreastandOvarianTumorCells[J].MolPharm,2010,8(1):185203.[12]张海红,彭金良,徐宇红.EGFR小分子多肽配体修饰提高阳离子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转染效率[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19(2):163-167.[13]阎锡蕴.肿瘤新生血管及分子靶向治疗新策略[J].生物物理学报,2010,26(3):180-193.[14]LiZJ,ChoCH.Peptidesastargetingprobesagainsttumorvasculaturefordiagnosisanddrugdelivery[J].JTranslMed,2012,10(Suppl1):S1.[15]ZhaoH,WangJC,SunQS,etal.RGD-basedstrategiesforimprovingantitumoractivityofpaclitaxel-loadedliposomesinnudemicexenograftedwithhumanovariancancer[J].JDrugTarget,2009,17(1):10-18.[16]朱役,贾绍昌,蔡凯,等.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10(24):1019-1022.[17]马温惠,汪静.新生血管靶向基序NGR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3):318-320.[18]DreischaluckJ,SchwoppeC.VascularinfarctionbysubcutaneousapplicationoftissuefactortargetedtotumorvesselswithNGR-peptides:activityandtoxicityprofile[J].IntJOncol,2010,7(6):1389-1397.[19]ZhaoBJ,KeXY,HuangY,etal.TheantiangiogenicefficacyofNGR-modifiedPEG-DSPEmicellescontainingpaclitaxel(NGR-M-PTX)forthetreatmentofgliomainrats[J].JDrugTarget,2011,19(5):382-390.[20]CortiA,CurnisF.Isoaspartate-dependentmolecularswitchesforintegrin-ligandrecognition[J].JCellSci,2011,124(Pt4):515-522.[21]LiZJ,WuWK,NgSS,etal.Anovelpeptidespecificallytargetingthevasculatureoforthotopiccolorectalcancerforimagingdetectionanddrugdelivery[J].JControlRelease,2010,148(3):292-302.[22]KatanasakaY,IdaAT,AsaiT,etal.Effectivedeliveryofanangiogenesisinhibitorbyneovessel-targetedliposomes[J].InterJPharm,2008,360(1/2):219-224.[23]张谢,赵应征,赵刚涛.细胞穿膜肽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0):881-884.[24]陈卫,金明姬,高钟镐,等.pH敏感性的TAT肽修饰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J].药学学报,2011,46(5):599-604.

  [25]田新华,魏峰,林晓宁,等.Tat-聚乙二醇修饰明胶-硅氧烷纳米粒跨血脑屏障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29(3):486-500.[26]TakaraK,HatakeyamaH,OhgaN,etal.Designofadual-ligandsystemusingaspecificligandandcellpenetratingpeptide,resultinginasynergisticeffectonselectivityandcellularuptake[J].IntJPharm,2010,396(1-2):143-148.[27]SandersWS,JohnstonCI,BridgesSM,etal.Predictionofcellpenetratingpeptidesbysupportvectormachines[J].PlosComputBiol,2011,7(7):e1002101.[28]LoA,LinCT,WuHC.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pecificpeptideligandfortargeteddrugdelivery[J].MolCancerTher,2008,7(3):579-589.[29]ZhangJL,JinW.OctreotidemodifiedPEGylatedliposomesimprovedtheanticancerefficacyofdoxorubicininsomeatostatinreceptorⅡpositivetumormodel[J].JChinPharmaceutSci,2010,19(5):363-370.[30]NieY,SchaffertD,RödlW,etal.Dual-targetedpolyplexes:Onesteptowardsasyntheticvirusforcancergenetherapy[J].JControlRelease,2011,152(1):127-134.

  

  

推荐访问: 癌症治疗新思路 癌症 新思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