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8篇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推进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问题分析 曹兴臣 摘要:业财融合发展理念,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业务端与管理端的协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推进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问题分析曹兴臣
摘要:业财融合发展理念,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业务端与管理端的协同作用,改变企业以往业务与财务相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实力。因此,业财融合经营思维经过实践表明,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科学思路与方法。但当前很多企业在积极推动业财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无法科学的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发展。为此:本文将深入探索,当前企业业财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从而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
关键词:企业;业财融合;问题方法
一、探讨积极推动业财融合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一)业财融合有利于企业做好财务风险防控
现代企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往往会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开辟市场等方式来实现,而这也往往意味着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尤其是随着企业涉及的资金业务越来越复杂,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而业财融合发展模式则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这是因为在业财融合模式下,企业既可以监督控制业务端,又可以监督控制财务端,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二者融汇发展,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水准与规范性,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业财融合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三)业财融合是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科学性的必然选择
保证经营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无法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也就无法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发展实力等。而业财融合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整合、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所以企业能否保证决策依据的准确性要看财务管理质量。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对财务数据的分析缺少针对性与全面性,从而无法更好地保证企业经营发展,而基于业财融合视角下的财务管理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决策需要。通过将业财融合理念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从而让企业的财务分析更加到位,使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数据分析可以涵盖各个工作环节,防止因财务数据分析遗漏而造成的不全面,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精准的财务数据支撑。
二、当前企业业财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阻力有哪些
(一)业财融合认识不够
业财融合理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仍然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往往导致企业对业财融合发展的概念认知不是很全面、很清晰。首先:很多企业经营理念都比较守旧,对一些新的发展理念不闻不问,而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很多企业自然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其次:业财融合发展是需要建立在企业自身需要与经营现状基础之上的,而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投机取巧,往往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业财融合模式来应用到自身企业当中,这很容易造成业财融合难的问题,也就是当前很多企业中业务端与财务端无法有效衔接的问题,财务端与业务端仍然是各自为政,这也就使得业财融合失去了意义。
(二)业财融合缺少人才力量支撑
业财融合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自然是比较高的,在业财融合模式下,无论是企业的业务人员还是企业的财务人员都将进行角色的转型与升级。如:财务人员并不只是像过去那样只注重业务工作,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才能。而当前,很多企业中的财务人员都不具备这一能力要求。一方面这与企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并未根据业财融合要求来完善相关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招聘机制等,导致对财务人员的企业内部帮助力量不够。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自我的管理与要求较低,没有及时建立起科学的认识与思想,没有工作危机感,没有学习精神,从而导致自身的能力建设始终无法更进一步。
(三)缺少完备的业财融合财务管理体系
业财融合主要是指将企业的财务端与业务端进行有效的結合,从而加强财务环节与业务环节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因此,想要提升企业业财融合质量,就必须要具备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才是。首先:很多企业并未根据业财融合的要求来更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与业财融合要求不一致、不配套。其次:缺少完备的财务监督机制,往往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的无序性,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无法给予业财融合更大的帮助。最后:很多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时,都忽视了人力资源机制的重要性,并未根据业财融合的需要来制定完善的招聘机制、考核机制等。
三、推进企业业财融合发展的办法探讨
(一)企业要构建良好的业财融合发展氛围
为了进一步推动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运用与发展,必须要从思想认识层面先做起,积极提高企业全员对业财融合的认识才是,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业财融合发展思想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强化业财融合发展的
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提高业财融合发展的技术能力,构建更为完善的ERP系统,在系统内部不断优化业务端与财务端的信息共享,从而真正落实好业财融合。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业财融合的认识及重视,企业可以考虑将业财融合纳入到全体员工的绩效考核当中,从而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业财融合的认识与重视。企业一定要做到及时公开考核结果,并根据考核结果来进行绩效奖励与惩罚。
(二)为业财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四、结语
业财融合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为此,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业财融合发展力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将业财融合落实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篇二: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的难点及实施路径作者:张晓翠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22期
张晓翠
摘要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非常核心且关键的内容。为更好地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效,同时全方位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有必要充分全面地推动业财融合工作深入高效开展,精准全面地把握业财融合的难点,科学全面地采用高效的实施路径,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质量以及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难点实施路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实现长效快速发展,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打破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企业财务与业务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主动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中,真正实现业财融合,不仅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全方位提高企业的业务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经营发展成效。但当前阶段,在企业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难点,有必要采用科学的实施路径,以此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托于科学且高效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推动业财融合深入开展,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作用。一方面,科学的业财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也能够全方位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效。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管理内容,但一直以来财务与业务是相互分离的,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效。因此,实现业财融合,充分发挥财务对业务的指导作用,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科学的业财融合还能够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有效防范,同时全方位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比较多元化的风险,依托于科学的业财融合,能够有效发挥财务管理对业务工作的监督作用,加强财务管理对业务环节的指导作用等,以此来更好地协助业务部门监测内部控制绩效,及时发现内控机制的缺陷以及潜在风险。此外,科学的业财融合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的难点
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业财融合是非常关键的模式,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为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成效,同时也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有必要深入全面地推动业财融合高效开展,精准全面地把握业财融合的难点,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效能。但当前阶段,企业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尚存在较大的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工作目标
在企业经营以及发展中,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只有将其统筹起来,真正实现业财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但现阶段,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力度不够大,业财融合缺乏统一的工作目标,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业财融合的高效实施。比如对于财务部门而言,节流增值是关注的重点,开源增量则是业务部门的关注要点,显而易见,两个部门缺乏统一的工作目标,自然难以实现有效融合。比如业务部门为了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以及配合、获得较为充裕的发展资金,可能会向
财务部门提供虚假指标或者数据。财务部门为更好地提升决策工作的成效,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把控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往往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审查,这就增加了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冲突。在实践过程中,阻碍业财融合工作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统一的工作目标。
(二)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
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是脱节的,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业财融合的整体成效。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是两个独立的管理体系,除工作层面的简单交互外,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比如财务部门缺乏对业务活动的指导与参与,也没有为业务流程与业务内容等提供精细化的指导,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效,也难以推动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再如业务部门在工作实践中,较少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即便提供一定的指标或者数据,或者进行相应的报销等,也基本是单向的,没有深入的交流以及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工作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效,也影响着企业的长效持续发展。
(三)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在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科学高效地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有必要搭建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此来充分全面地利用标准、广泛的信息数据。但当前,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较为良好,也搭建起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但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数据共享。比如OA(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财务系统也是相互独立的,二者没有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各个模块不能发挥数据共享的功能,自然影响着业财融合的深入开展。
三、企业财务管理业财融合的实施路径
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加大业财融合的整体力度,同时也为了全方位提高业财融合的水平,有必要精准全面地把握业财融合的特点,依托于高效的实施路径,科学且精准地推动业财融合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发展质量,全方位提高企业的发展成效。
(一)实现目标的高效统一,精准指导业务环节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加大业财融合的力度,财务部门应该科学发挥自身的职能及作用,积极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科学全面地构建统一的目标体系,更加精准地指导业务环节。一方面,财务部门应该会同业务部门共同明确发展目标,以统一的目标来指导各自的工作,为业财融合的深入推进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应该转变自身的思维观念,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来突显自身的核心作用。比如财务人员可以在事前通过目标决策、实施计划、流程设计与业务有机结合,制定可行的量化目标和可衡量的财务指标,充分全面做好事前规划工作。同时,在业务工作结束后,财务人员要依托于详细全面的数据体系来进行科学高效的研判和分析,及时精准地发现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积极采用高效的整合措施。
篇三: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问题及对策作者:王淑平来源:《中国民商》2020年第06期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有企业作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当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实现财务管理转型,而业财融合则是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利用业财融合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业财融合模式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在实施业财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业财融合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及时解决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业财融合。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面对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有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要对财务管理进行深入改革,加快推进业财融合,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业财融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转型升级,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财务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而业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也涉及到财务活动,因此业财融合有助于财务部门对业务工作进行指导,控制业务工作的成本,促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在發展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企业只有尽可能的控制风险,才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国有企业利用业财融合机制,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有效联合,财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最大程度的控制财务风险。
(三)提升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企业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决策较为落后,而且财务管理的侧重点在投融资和财务报表方面,在实施业财融合之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侧重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并且与业务部门实现数据对接,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对业务成本进行预测,从而在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对成本进行调整,进而提升企业的决策准确性。
二、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管理观念制约企业的业财融合
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必须要根据岗位职责独立完成工作,然而岗位之间过于独立则会使企业人员认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本就是应该相互分离的部门,而且各部门对彼此的工作信息不了解,导致在推进业财融合过程中工作积极性较低。企业少数员工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认识不准确,仅仅将财务管理工作等同于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等内容,企业坚持明确分工原则进行工作,长此以往,使得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更加匮乏,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无法集中解决问题。财务部门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限制,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准确全面的得到企业关键的经营数据,难以从财务层面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建议。
(二)业务财务部门之间的管理目标不一致,缺乏有效沟通
通过分析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管理目标有较大的差异,财务部门的管理目标主要侧重于控制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的净收益,而业务部门则将重点放在提升业绩以及完成经济计划。在工作中,业务部门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就需要财务部门参与,但是受到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顺畅,财务部门未能深入业务一线支持业务工作,导致企业的成本支出增加,反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业财融合切入点不清晰
随着国有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前文提到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受到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各司其职,缺少沟通,虽然国有企业对业财融合的宣传力度较大,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受到较大的阻碍。尤其是推进业财融合缺少准确的切入点,导致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工作中缺少方向。
(四)业财融合人才短缺
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数据信息,及时快速的收集业务信息并对业务决策提供财务支持,财务部门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将关键信息反馈给业务部门,以便于业务部门调整管理计划。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过程中,业财融合人才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来看,企业的业财融合人才短缺,财务人员业务人员不能完全满足业财融合对人才的要求。现阶段企业的财务人员仅仅对业务活动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难以深入业务一线对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安排业务资金,而业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不准确,认为财务管理部门只是企业的后勤部门,对业务活动并未进行实质性帮助,因此在业务工作中对财务部门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对彼此工作了解浅薄,管理观念错误,使得实施业财融合的难度增加。
三、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国有企业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业财融合理念,并明确企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认识到一味地按照分工明确原则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国有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业财融合文化建设,基于企业传统的企业文化,与业财融合相结合,形成新的规范,对企业员工进行约束。最重要的是企业要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明确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在企业文化的支持下增强部门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合作意识,为企业推进业财融合创设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统一管理目标
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需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业财融合发挥其作用。首先企业要组建独立的业财融合管理组织,负责业财融合工作,通过该组织调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建设信息沟通平台,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对接,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提供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而且国有企业要统一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管理目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因此,企业可以基于战略目标设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管理目标,统一目标,全面推进业财融合。
(三)明确业财融合的切入点
国有企业要明确业财融合的切入点才能使工作事半功倍,达到预期效果,企业要根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需要合作的业务活动,分析其中可以对业财融合起到推进作用的管理手段,比如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以预算管理为例,预算管理需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合作,编制预算环节,财务部门要深入业务部门了解上期预算执行情况,并且根据业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评价,以及提供的本期部门预算数据,确定整体的预算编制,在预算执行环节,业务部门定期向财务部门反馈预算执行进度、预算目标完成进度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于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
(四)组建专业的业财融合人才团队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业财融合对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训方案,从业财融合理念入手,加强对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管理,使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够明确对方部门的实际工作,加深对业财融合的理解,积极配合业财融合工作。企业通过线上或者线下培训方式,对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财务人员能够使深入学习业务管理,业务人员能够强化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准确定位财务管理。另外,企业也可引进复合型业财融合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组建专业的业财融合人才团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要提高对业财融合的重视,改进业财融合基础环境,全面推进业财融合,使其发挥作用,实现财务管理转型,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婕.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难点及实施路径探讨[J].纳税,2020,14(11):78+80.
[2]黄婕.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的难点及实施路径探讨[J].纳税,2020,14(11):78+80.
[3]赵鹏.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业财融合分析[J].商讯,2020(10):58+60.
篇四: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业务与财务融合的五大难点分析时间:2018-10-2411:02:20来源:《贸易金融》杂志在现实的财务管理实践当中,大家都在谈业财融合,但业财融合有哪些难点,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作者: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张庆龙来源:《贸易金融》杂志2018年6月刊
在现实的财务管理实践当中,大家都在谈业财融合,但业财融合有哪些难点,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管理层决策的信息需求不明确
虽然业财融合的目的是为管理层提供更多有利于决策的信息,但是往往管理层并不清楚自身对于财务会计,尤其是管理会计信息的明确需求。这样在业财融合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以及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价值链等不同来源的信息,财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筛选,并按照规划的指标进行采集,更不可能实现分析的目的和应用于决策的价值。
其实,尽管管理层对于信息的使用有着明确的需求,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于信息的偏好也会不同,更何况这种需求还在不断变化。这就会为业财融合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业务与财务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业务主动性不足
传统的业务部门主要职责定位是为了完成既定业务目标,在管理模式上侧重于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最典型的特征是“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这使得业务部门往往会具有突破各种控制,不择手段完成目标的可能性,甚至增大整个组织的各种风险。
财务转型的关键恰恰是基于流程再造,以流程管理为基础,并且强调财务在流程管理中驱动性作用。一方面期望通过财务转型后业财融合加强财务对业务的事前、事中管控能力;另一方面,期望通过财务转型后业财融合提升财务在整个组织的决策支持能力与价值实现。而这些与业务部门自身的目标并不一致,虽然财务具有一厢情愿的主动性,但业务部门会觉得增加了自身的工作量,加之具有被动性,最终会导致业务部门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业务与财务的信息传递存在阻隔
最初,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都是以各自工作开展来选择和设计信息系统的,导致相关数据难以兼容,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不能实时反映财务运行情况,财务数据也不能实时地跟踪业务的运行管理,两者存在相互脱离的现象,难以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系统。
四、外部价值链条的会计流程再造难度较大
业财融合使得原来以单个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主体扩展为以多个企业组成形式存在的会计主体。这就要求企业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应该把视线扩展至企业外部的上下游企业。这还仅是一种空间上的要求,在时间方面,还要求会计参与整个业务经营过程,加强实时控制,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大多数企业原有的会计流程再造实现了同一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会计信息共享(包括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的流程再造),这就是以ERP为核心的会计流程再造。
ERP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技术手段,其核心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它将供应链管理功能包含进来,强调企业、供应商、客户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并将企业内部的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行整合,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据,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活动,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工作流、信息流的实时反映,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会计信息,使得企业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整个业务流程,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这种信息系统的流程再造数据收集的端口仅限于企业内部,并没有真正延伸到整个价值链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的会计信息不能得到有效采集,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满足管理者做出战略决策的要求。企业外部价值链是内部价值链的延伸,内外部价值链条的共同作用才能真正有利于业财融合下的会计信息真正共享、实时管控、及时采集,以利于战略决策。
而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外部价值链条的流程再造难度很大。由于外部价值链企业的类型不同,会计信息的标准不同,加之信息的秘密性,导致各个企业的财务子系统与其他企业财务子系统之间存在结构和数据的不兼容。这些均影响了业财融合下的会计流程再造。
五、价值链组织中管理会计协同性差
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依赖于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当然,需要看到的是,业财融合的下的管理会计应用不同于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
原有的管理会计应用大多适用于单一企业,业财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则是基于价值链管理。它不仅涉及到单个企业,还会涉及到价值链网络上的联盟企业或合作企业,具有典型的跨组织特征。
在这种管理情境下,管理会计的边界趋于模糊化,管理对象不再局限于内部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其资源配置会扩展到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以及其他关联企业在内的整条供应价值链上的利益共同体。
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作为决策和控制系统,必须契合于价值链上的跨组织管理。它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同时,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倾向于协同,以实现整体价值大于各环节的简单相加。但这种协同的障碍性很大,恰恰这一点也是业财融合中的难点。
篇五: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企业业财融合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者:高建峰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21期
高建峰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企业要想实现高效健康发展,就要实现业务活动以及财务活动的融合,通过提升财务在运营发展中的地位,实现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把控。借助业财融合的优势,加快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强部门员工的协作沟通,以此不断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本文从企业业财融合的基本概述展开分析,并探究企业业财融合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推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价值协同、搭建业财融合平台、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业财融合业务管理财务管理
一、企业业财融合的基本概述
(一)企业业财融合的内涵
业财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财务活动以及业务活动的高效融合,使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能充分了解运营的基本特点,使财务管理监督活动顺利进行,并与业务发展互相融合,为战略发展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加快业财融合的发展速度,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可以加强对资金流、现金流、业务流的把控,形成全新的数据共享模式,结合价值目标开展合理的规划、评价工作。
(二)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1.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虽然在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属于互相独立的机构,但是如果缺乏跨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各个部门就会盲目开展工作。在业财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协调工作,可以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基本业务特点等。在推进阶段,改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实施业财融合,能使财务人员进入业务活动,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财务人员需要树立全局性的意识,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更要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开展全面的分析工作,全面地掌握业务运行的过程,积极参与业务部门投资以及管理的过程。在强化事前风险预测、事中管控职能的同时,将财务部门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管控水平。
二、企业业财融合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管理阶段不规范
许多企业在推行业财融合理念的过程中,没有贯彻规范性的管理理念,还存在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业财融合度不高,导致预算管理无法落实到实处,财务数据不准确[1]。虽然有些企业也编制了专门的预算管理表,并定期更新、一键生成。但是这种模式适用于发展成熟的企业,不利于开展零基预算工作。此外,对于预算执行来说,预算管理模式粗放,无法结合预算情况,形成业务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没有实现预算工作以及考核工作的融合,整体的财务管控效率不高,无法为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撑。
(二)业财融合滞后
企业在实际的运营发展阶段,大都先提升企业的实力,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企业处于精细化管理发展阶段,采用这种方式不利于后续经营活动的开展。例如,数据转化、数据分析与基础工作内容不同,在财务管理中属于较高层次的工作范畴[2]。但是开展上述的工作,能从财务数据以及管理者之间提取价值较高的信息,做好数据预测与分析的工作,为业务活动提供决策信息。但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仅仅采用会计核算以及记账的方式,为业务部门提供信息,无法充分了解不同业务的精细数据,注重事后监督、汇总的工作,无法科学化地分析与利用数据。
(三)协调措施单一
在实际的监督检查阶段,许多企业都存在协调方式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激励约束体制的重视不足,由于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融合度不高,导致行动目标不一致。例如,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以及预算管理机制;还有一部分企业建立了预算管理机制,但是执行力度不大,无法落实降低成本的管控工作,导致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出现浪费的现象。
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有效对策
(一)推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价值协同
在企业推进业财融合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利益不同,给各个部门下达的考核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融合阶段会产生摩擦。各个部门的职工相互排斥,这也属于业财融合工作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所以,企业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需要配合企业开展业财融合活动[3]。对于企业的高层人员来说,需要组织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业财融合管理知识讲座,安排员工进行学习,并使各个部门的职工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与工作模式,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价值协同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小组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人事部门、采购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不断加大企业内部的预算资金管控力度,并对各个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的条件下,财务部门应当使全员重视业财融合,推动后续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来说,需要赋予员工相应的权限与职责,贯彻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经营理念,以科学化的财务管控方式为主,实现生产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接受领导层的协调,以此加快企业业财融合的落地速度。
(二)搭建业财融合平台,实现业财信息互通互联
企业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属于确保业财融合的基础内容。企业需要搭建完善的业财融合平台,实现财务系统以及业务系统的互相联系,利用动态化、多维度的方式,获得经营活动需要的数据信息。由于各个企业内部普遍都存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存在信息壁垒的问题,所以建设业财融合平台,实现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信息共享,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建立信息化一体化管控平台的方式有很多,企业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实现信息的整合[4]。可以借助数据连接的方式,整合原有的财务系统,建设一体化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平台。对于资源以及条件有限的企业来说,可以抽取各个系统中现有的数据,了解独立综合分析的模块。从软件开发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可以选择自行进行内部开发与设计工作,还可以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也可以购置成熟的软件。不管利用什么方式推动业财融合一体化的发展,都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采用从上至下的方式,宣传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各个部门的员工掌握新技术与理念。第二,对当前的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进行梳理,统一业务数据标准以及财务数据标准等,加快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速度。第三,借助业财融合平台,提取价值较高的信息,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篇六: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浅谈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的问题以及对策作者:贺艳军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24期
贺艳军
摘要国有企业要促进自身效率提升,需要实现业务与财务两个方面的高度融合,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效率,助推企业更好地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必须推进国有企业业务与财务进一步融合,在推动国企业务扩展的同时,强化对各项业务运行情况及财务内部运行情况的有机管控,从而保证国有企业良性运转。为此,本文对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创新管理
业财融合是指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手段,将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进行有序对接、融合,保证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间的协调性,促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业务、财务及内部监督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企业财务活动渗透到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精细化,有利于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及发展壮大,不仅有赖于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还要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的实施,可以保证国有企业管理与决策的精准度,促进国有企业运营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推进国有企业快速发展。
一、国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
企业运营是否顺利,与其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其两大支柱,二者是否融合是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能否提升的关键。而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业务与财务相对独立,融合度差,二者的管理价值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种现象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十分突出,重业务轻财务的观念非常明显,从而对国有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今,市场行情变化很快,不仅需要业务活动适应市场需要,还需要在财务上能够做好应对,为业务运行提供财务保障。因此,必须保证业务与财务进一步融合,保证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促进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有序对接,解决业务与财务衔接不畅的问题,使财务管理更好地满足业务运行的需要,这样可以全面提升业务与财务管理质量,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核心源于管理模式创新,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的实施,国有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手段,整合企业资源,资源管理更加优化,从而保证了业务处理与财务工作更加精细,业务运营与财务协作更加紧密,减少了部分重复环节,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随着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多,国有企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压力。如何做好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当前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业务与财务相对独立,难以对企业风险进行准确预判,企业风险难以把控,国企发展面临的潜在危机极大。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有序实施,业务与财务间进行及时沟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预防,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业务运行情况的有效监督。实施业财融合之后,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更为便捷,运行效率更高。同时,加强了业务风险环节的监督,增强了财务监管能力,制定的风险应对方案更精准,从而大大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未转变,管理制度不完善
业财融合是企业的整体活动,并不是企业部门间的个体行为,因而需要企业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布局,从上至下高度重视。而部分国有企业并未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在经管活动中,对业财融合没有高度关注,没有从顶层做好布局,进行整体设计,导致国有企业部分环节没有引起重视,甚至一部分高管对业财融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重业务轻管理的观念仍然存在,管理观念没有完全改变,不重视业财融合制度建设,导致业财融合制度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不少漏洞,导致内控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如在内控流程上设计复杂,企业管理构架烦琐,运营效率不高,导致国企效益难提升。同时,对业财融合观念没有进行广泛宣传,员工对业财融合的价值并不清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部门间配合不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基础管理不到位,业财融合度差
企业发展过程中,基础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规范化的基础管理对于国有企业运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中有序实施,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然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对基础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基础工作不扎实,如在原料使用过程中,没有完全执行定额标准,边角余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生产过程中材料浪费现象严重;机械设备与人工、材料没有实行最优化组合,人工与机械安排不当,没有做好工时控制,人工效率低下。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没有全面纳入财务监管体系中,财务部门不能对业务活动进行实时监督,业务融合度差,财务管理效率不高,业财融合开展不顺。
(三)管理目标存在差异,数据信息对接不畅
从国有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业务目标与财务目标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业务与财务运行方式存在差异,在管理性质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因而在管理目标上,业务与财务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中面临着不少争议,难以达成统一。这就导致业财数据信息难以有序对接,不能保持畅通,具体表现为数据传递延迟,数据沟通与反馈不及时,从而对业财融合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业务人员对财务工作不太熟悉,在业务运行中难以完全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做好数据传送工作;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具体的业务活动并不清楚,特别是业务部门较多、业务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对业务监管缺乏制约手段,导致内控管理弱化,存在潜在风险。
三、国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应对之策
篇七: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瓶颈与对策郭俊超
摘要:“业财融合”可理解为企业业务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的融合,在经济市场背景下,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业财融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方式,然而业财融合系统复杂,融合管理并非易事。本文中从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出发,对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瓶颈作出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瓶颈;对策
“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就像是两条齐行迈进的双腿,其中财务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了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更科学的业务决策,而业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工作就是在业务工作中衍生出现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业财融合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建设发展的必然,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更好的推动国有企业良好运行发展。
1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瓶颈
1.1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增加融合差距
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双重支持,但由于两者之间职责、职能不同,因此长久以来,国有企业都是将两者分割开来进行工作的。如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都很少对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单纯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编制财务报告,缺少业务技术专业性。而企业的业务工作也都是着眼于自身的发展目标、考核目标,很少考虑到财务要素,如在销售业务中,只考虑扩大销售量,但却罔顾赊销问题,致使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使企业发生坏账损失[1]。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与
业务管理脱节,这样在发生问题时就很容易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如财务部门会推卸业务部门,没有做好客户信用调查,而业务部门又会推卸财务部门没有做好账款催收。由此可以看出,相互独立的财务与业务流程,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差距,这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并对精细化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发展。
1.2信息技术建设落后,制约业财融合发展
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若是想要实现深度的业财融合,必须要有相应的信息系统作为嫁接桥梁,这样才能促进两者之间深入沟通,深入合作。但是很显然在笔者调查中发现,现下国有企业的信息技术建设还相对落后,对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門之间的融合沟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国有企业虽然有专门的财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之间都是各自独立的,不能够相互作出访问,因此也无法实现信息的联动共享。而这无疑从某种程度就阻碍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之间的融合进程,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今后能够不断的强化信息技术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促进业财深度融合的物质基础保障。
1.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业财业务一体化建设不利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企业最具潜力的动力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若是想要更好的推进业财业务一体化建设,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但是很显然,现下国有企业人才类型还相对单一,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如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比例远超出于管理会计,这致使管理会计的分析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企业业财融合。此外大部分的财务人员,只专注于财务核算工作,对企业的业务经营知识了解甚少,致使工作脱离企业业务实绩。而这种现象同样也体现在生产经营业务部门当中,如大部分的业务
人员,都是本职岗位的专业人员,缺少其他业务知识的了解,对财务知识掌握更是有限,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困难,容易出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建设执行不力的问题。
2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瓶颈对策
2.1突破管理机制,建立业务财务融合渠道
2.2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当下已经正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并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业财融合中也必须要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优化组织流程,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深入沟通,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做出整合,实现系统信息数据共享,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业务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真正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数据共享,同时也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公开透明性,更有利于发现业财融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其次,结合具体融合需求,强化信息建设。如EPR系统是高度集成的跨部门应用系统,该系统只要输入一次数据,就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共享,这对加快两者之间的合作,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为此,今后国有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内部的信息系统整合于一体,这对实现自动化、深度化的业财融合是很有裨益帮助的。
2.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奠定业财融合基础
“人”是国有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开展的执行者,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好人的作用,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构筑好业财融合基础,对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
议。首先,要优化管理会计人员配置,管理会计是企业中法复合型职位,是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推进业财融合最有效的工具,因此企业要优化管理会计人员配置,促使其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业务分析和财务分析岗位职责。其次,国有企业要培养打造一支综合性的业财融合专业队伍,为此企业可以鼓励财务部门人员深入到业务工作的第一线,多去了解企业的业务内容,熟悉企业的业务知识[3]。同时还要组织企业的业务人员深入学习财务知识,可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帮助业务人员掌握更多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流程,并引导业务人员积极的参与到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中,为财务分析提供技术支持,相信在这样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下,一定可以更好的为企业业财融合奠定基础。
在经济市场背景下,业财融合是国有企业完善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拓宽业务,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保障,但很显然业财融合并非易事,在融合的过程中会遇见诸多困难,如管理机制困难,信息化建设困难,人力资源配置困难等,针对于这些瓶颈问题,今后国有企业管理者还需做出更加深入的应对思考。
篇八:业财融合的难点问题
业财融合实施存在问题思考建议一、业财融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对彼此工作内容不了解,影响沟通协作。
目前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分隔与界限太明显,财务是财务,业务是业务。绝大多数财务人员接受的教育是财务会计知识,对企业的业务知识懂得太少,也很少关注企业产品优劣势、行业竞争态势、对标企业动态等业务内容。多数财务人员由于不理解业务的本质,对业务数据分析不深入,就更谈不上对业务部门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建议。
同时,多数业务人员都认为财务是非常专业的学科、概念术语晦涩难懂,不愿意去学习一些基本的财务思维和知识。在平时具体工作中两个部门大多数人员工作交集不多,彼此不熟悉对方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缺乏沟通的共同语言与基础,遇到问题彼此不能说服对方,容易产生隔阂,导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正常的协作。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影响业财融合实施进程与效果。
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已经上线了ERP等系统,甚至各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软件,分别产生各种数据及报表,但是由于企业整体的信息系统没有做长远的规划和安排,不同系统之间未能有效衔接,数据口径不统一,相关数据难以兼
容,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联动和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未能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
比如有些企业已经用财务信息系统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但财务信息系统仅仅局限在会计核算、存货、固定资产、会计报表等模块中,没有与业务部门的合同管理系统、项目预算管理系统及OA办公系统等进行有机整合。这些都会造成企业获取信息的及时性较差,准确性不高,且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相关性较弱。而这些可能失真或误读的信息,最终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业财融合的实施进程及效果。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关注目标不同,参与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考核指标各自独立,侧重点也不相同。业务部门重点关注销售订单量、货款回笼率、市场占有率、新客户的开发等指标;财务部门则关注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预算完成率等企业整体性的经营指标。两个部门关注目标出现差异,会导致相互配合协作的不平衡。
另外,由于财务部门比业务部门更关注风险控制,而业务部门为了完成业绩,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开拓业务,并且业财融合项目会使得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增多,导致业务人员对财务的深度介入有抵触情绪;参与业财融合的财务人员也往往感觉难以介入业务实质,浮于表面,对业务部门的咨询建议服务功能也没有得
到有效发挥,得不到业务部门的认可,同时会感觉自己的工作游离在财务部门主要传统工作的边缘,因此往往会打消主动参与业务流程工作的积极性。
二、业财融合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培养高素质的业财融合工作团队,做好人才保障工作。
业财融合需要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在加强财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重点培训业务相关知识,特别是要结合本企业及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的业务知识。
如果财务人员不能深入理解业务,就无法为业务提供有效咨询建议等支持性服务;对于业务人员来说,在强化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重点培训基础财务知识,强化其财务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意识。另外,不管是财务人员还是业务人员都需要学习风险识别和防范、沟通交流、组织协调、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在沟通时,都要学会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多用接地气的大众词汇,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切忌矫揉造作、莫测高深。教育培训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参加相关专业培训课程、部门间相互授课、业财融合座谈会等形式。也可以尝试不定期地将两个部门部份人员进行相互轮岗,加深相互交流和理解。多管齐下,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深入推进业财融合工作做好人才保障工作。
*、健全业财融合信息系统,为推进落实提供技术支撑。
健全的业财融合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竞争优势。企业应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数据处理系统,搭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企业应对当前的业财融合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对于数据信息的相关专业化术语及数据口径标准进行统一化规范,特别是要重视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衔接工作;实现对各种经营活动信息快速进行整合处理、高效传输,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确保各类信息互通共享,切实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及多样性。
要积极探索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慧财务)等先进信息工具,提升财务信息采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挖掘信息深层价值,为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优化业财融合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各方参与积极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业财融合绩效考核体系,是调动各方人员主动参与,分享信息、密切配合、相互合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将对业财融合的顺利推进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企业根据自身客观情况,在建立业财融合考评体系时,需要特别考虑到相关员工跨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
因此,在考核机制的设计上,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部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个人绩效与协作绩效的统一,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参与业财融合的积极主动性。
在具体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既要考虑员工本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也要考虑其对企业整体价值所做的付出;既要考虑员工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也要考虑其为其他部门工作提供的支持和服务。从而让员工能参与企业价值增值的分享,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提升员工忠诚度,鼓励员工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业财融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