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11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11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统一战线内,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复杂性.。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和作。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长期性。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两国的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有力的国际环境。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2.作用:
(1)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两个战场在客观上互相配合,全民族以抗日为目标形成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取得胜利。(2)。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力量发展壮大,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抗日爱国人士要求和共产党合作。(3)。为后来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重要经验。“三三制”等也为以后多党合作提供历史借鉴。
二、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爆发前,中共召开了哪两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答: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1)“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领导,确立了开展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从此出现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逐渐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好夺取城市的道路。
2)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好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1935年以后,中日民族矛盾如何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上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主张: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中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博得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3)影响:北平的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有内战到和平,有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四、比较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析它们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各带来什么影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侧重点不同:1)过渡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反对“保守”,大炼钢,以粮为钢。
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工业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
启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五、建国以后,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的总路线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
邓小平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
二者之间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六、中国共产党和建设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特征
1,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第一阶段(1921——1935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逐步结合,共产党处于幼稚时期。
①1921年建党,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注意认识中共“一大”内容)
②1922年中共“二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③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中总结经验教训,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第二阶段(1935-----1949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开始有机结合,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在革命道路上,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民主革命道路。
1政权建设方面,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并逐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工农革命政府、“三三制”政权、民主协商等)
2思想建设方面,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和确立。包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统一战线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等。
3经济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4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取得了一定成就。
5斗争策略上,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方针。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
(1)第一阶段(1949——1978)的特征与表现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在照搬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开始自主探索,出现曲折和重大失误。
1政治上,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2经济上,生产关系方面由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并曲折发展。
3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消灭和改造
4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的特征与表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了重大发展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
总体来看,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与建设,经历了又“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经历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篇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实用文档.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根本原那么和根本经验〔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
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特点和主要法宝。两头小,中间大:工人阶级少,大地主少,中间小资产阶级大
〔2〕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比照以及中国革命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
〔3〕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以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开展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抗日民族统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①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由于共产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稳固、开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统一战线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②两个政权两个军队;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④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多项选择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开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顽固派的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那么。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5〕实现统一战线的根本原那么和根本经验。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①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是根底;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②坚持独立自主原那么,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是领导权〕。③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尽可能地联合,以保证革命的顺利进行。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带着斗争,施以物质福利,不损害其利益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说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农民是中国的根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
.
.实用文档.
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为整风撰写的指导性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反
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1〕有利条件是:①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列主义建党原那么建立起来的,党建有一个好的思想
根底;②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根底;③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党建有锐利的思想
武器。〔2〕特殊困难是:①党的理论准备缺乏;②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③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相当严重;④共产国际对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给党建带来特殊困难。主要经验:〔看政党是否先进:看理论纲领是不是马克思,是不是代表社会正确方向,
是不是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①着重思想上建党,看指导思想和纲领是不是马列主义的。〔这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
节〕。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根本要求:个服组织,少服多,
下服上,全党服中央〕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实际、密切联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整风形式。〔整风运动方针和宗旨是“惩前
毖后,治病救人〞〕党建的意义: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进行马列教育好形式,思想建党原那么新开展,马
列建党学说新奉献①丰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②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
.
篇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试卷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标志着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的事件是()(分数:2.00)
A.“东方会议”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性质及影响。答案为B。3.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的是()(分数:2.00)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及影响。答案为D。4.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分数:2.00)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战略防御阶段的内容。答案为A。5.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936年成立了()(分数:2.00)A.东北人民革命军B.东北抗日联军√C.抗日义勇军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及武装组织。答案为B。6.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事件是()(分数:2.00)A.一二.九运动√B.《八一宣言》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标志。答案为A。7.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分数:2.00)A.“反蒋抗日”B.“逼蒋抗日”√C.“联蒋抗日”D.下层统一战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逼蒋抗日”总方针的提出。答案为B。8.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蒋介石在1931年7月提出的方针是()(分数:2.00)
A.“攘外必先安内”√B.“不抵抗”政策C.“溶共、防共、限共、反共”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提出。答案为A。9.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的会议是()(分数:2.00)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瓦窑堡会议的内容与历史意义。答案为B。10.为了适应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共在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分数:2.00)A.“人民共和国”√B.“苏维埃共和国”C.“民主共和国”D.“中华共和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瓦窑堡会议的内容与历史意义。答案为A。11.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的主要任务,组织了一系列大战役,其中取得的一次大捷是()(分数:2.00)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忻口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答案为B。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分数:2.00)A.以华制华,以战养战B.速战速决C.“三光”政策D.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答案为D。13.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是()(分数:2.00)A.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D.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标志。答案为D。14.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分数:2.00)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
D.戴安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损失。张自忠是在枣宜会战的前线殉国的爱国将领。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答案为C。15.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的文件,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这就是()(分数:2.00)
A.《联合国家宣言》√B.《联合国宪章》C.《波茨坦公告》D.《雅尔塔协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及意义。答案为A。16.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溃败是()(分数:2.00)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豫湘桂会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答案为D。17.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分数:2.00)A.开辟敌后战场B.持久战C.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实行。答案为D。18.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全部问题的根据是()(分数:2.00)A.中日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B.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C.日本是小国,中国是大国D.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论持久战》的发表和持久抗战总方针的提出。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0.“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的原因是()(分数:2.00)
A.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B.国民党政府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C.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D.日本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的原因。“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实施的策略,D错误。答案为ABC。
21.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政策,实施()(分数:2.00)
A.“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B.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C.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D.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答案为ABCD。22.“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主要有()(分数:2.00)A.李杜领导的抗日义勇军√B.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抗击日军√C.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李济深等在福州发动反蒋抗日事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进行的局部抗战。答案为ABCD。23.一二.九运动中学生喊出的口号有()(分数:2.00)A.“还我青岛”B.“反对华北自治”√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一二.九运动的口号。“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A错误。答案为BCD。2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分数:2.00)A.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B.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逼蒋抗日方针的重大胜利√C.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D.标志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D错误。答案为ABC。25.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分数:2.00)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D.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答案为CD。26.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的新特点是()(分数:2.00)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C.有共同的纲领D.有统一的组织形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CD错误。答案为AB。27.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有()(分数:2.00)A.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B.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C.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D.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造成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势力的主观原因。A为客观原因,D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亲英美派推行的政策,均错误。答案为BC。28.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包括()(分数:2.00)A.战略防御√B.战略相持√C.战略反攻√D.战略决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答案为ABC。29.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战的最后胜利将属于中国。其具体依据有()(分数:2.00)A.敌强我弱B.敌小我大√C.敌退步我进步√D.敌寡助我多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提出“抗战的最后胜利将属于中国”的依据。敌强我弱是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的依据,A错误。答案为BCD。30.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是()(分数:2.00)A.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B.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C.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是统一的√D.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表现了二者的一致性。无产阶级不能停止和忽略阶级斗争。答案为ACD。31.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是()(分数:2.00)A.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B.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C.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是王明提出的错误主张,D错误。答案为ABC。32.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间势力是指()(分数:2.00)A.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C.地方实力派√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国民党亲英美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具体内容。答案为BC。
篇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洽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最后,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产生原因: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内因: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
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在共产党的催促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篇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哪些区别: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是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共同政治基础,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共产党仍然保持自己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此时的国民党已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成为各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严重的阶级斗争。
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只能各自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完善的合作局面。
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各自有政权和军队,都有合作、分裂、再合作的经验。共产党对于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而且两种力量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导致了比较复杂的斗争态势。
篇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专题十:统一战线射阳二中徐霖一、专题特征1、“统一战线”的基本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目标,在中共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同其他各革命的阶级、政党、团体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同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2、中国近现代史上共存在过四次统一战线,即: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其中,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都是国共合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所跨的历史时期较多,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后两次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都是人民政协。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中共的长期战略,贯穿于革命运动的始终,是马列主义原则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其目的是建立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中共的正确领导是“统战”胜利的政治保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邓小平是奠基人,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针政策;具有广泛性,超越了阶级、政党、宗教、国家的界限,是爱国主义旗帜下全球炎黄子孙的大联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它的两面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它的政治基础;人民政协是它的组织形式,“十六字”方针的提出保证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密切关系。二、知识(结构)要素1、革命统一战线(1924、1—1927、7)⑴背景(列强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共,国民党,共产国际)
⑵建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⑶任务及参加者:⑷成果:
⑸最终结果及其原因: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9—1946春)⑴背景(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中共的努力,人民的要求,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国际力量)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⑵形成过程:
⑶任务及参加者:⑷中共为巩固、发展“统战”所采取的措施:
⑸结果: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背景:任务及参加者:主要表现:结果及组织形式:⑵过渡时期(1949—1956)任务及参加者:结果: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任务:发展及被破坏:
4、爱国统一战线(1978—)背景:参加者:旗帜及任务:中共的方针:成就:
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分析1、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相同:⑴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是为解
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次是为解决中日民族矛盾。⑵合作的实现都首先由于中共的倡导,最终的完成也离不开国民党的参加。⑶共产国际在两次合作的实现中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⑷对当时的中国革命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⑸最终都归于破裂。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不同:⑴合作的具体背景不同(社会主要矛盾)。⑵合作所建立的“统战”名称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⑶合作的形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没有提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后者是党外合作,军队合作,国共两党的政权和军队具有相对独立性)。⑷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⑸中共在两次合作时所处的水平层次不同(前者幼稚,后者成熟)。⑹对历史使命的完成情况不同(前者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中共的幼稚而破裂,未彻底完成历史使命;后者虽存在矛盾和斗争,但还是坚持到最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2、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及其巩固、扩大。然后再结合史实说明无论“统战”的建立还是其巩固和扩大,中共都起了主要作用,就不难理解该历史结论了。
“统战”的建立: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⑵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⑶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⑷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⑸“七七”事变后,发表“七八”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八一三”事变后,改编工农红军和南方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序列,提交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为巩固和扩大“统战”所作的努力:⑴军事上:取得平型关大捷,有力地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太原会战;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日军,配合了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作战;“以斗争求团结”,打退国民党的两次反共高潮;发动“百团大战”,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根据地开展了积极的反“扫荡”斗争,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⑵政治上: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相持阶段,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继续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皖南事变后,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教育、团结广大人民,孤立打击国民政府;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统战”。⑶经济上: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共同抗日。⑷思想上: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⑴中共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⑵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⑶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⑷孙中山接受了中共的最高纲领
A、⑴⑵B、⑴⑵⑶C、⑴⑵⑷D、⑴⑵⑶⑷
2、中共“三大”功绩巨大,但不足之处在于
A、没有提出武装夺取政权B、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C、没有提出建立革命根据地D、放弃了同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
3、对国民党“一大”确立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应是
A、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B、各革命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5、国共两党能进行第一次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共产国际的推动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D、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
6、1924—1927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大革命”,是因为它具
有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领导力量的先进性
C、道路选择的正确性
D、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7、20世纪30年代,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
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依据不包括
A、共产国际的影响
B、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有所改变
C、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D、特定条件下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始终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其根本原因是
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B、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两党在中国所处的地位不同D、两党对当时的形势认识不同
9、下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统战”的初步形成
C、相持阶段国民党破坏“统战”的根本原因是日寇的诱降
D、“统战”的存在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A、由共产党积极倡议建立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C、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基础D、内部存在着尖锐的斗争
11、下列关于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有合作的政治纲领
B、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都有各革命阶级阶层的广泛参加D、都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12、1946年政协会议上有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所反映的实质
问题是
A、要不要实现国家军令政令统一B、要不要继续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要不要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D、要不要实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
13、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
起点。”这里的“转变”是指
A、由执行中间路线到与中共联合反蒋B、由合法斗争转入暴力革命
C、由公开斗争转入秘密斗争
D、由与国民党联合到与之分裂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主
要依据是中国
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⑵革命力量的强弱
⑶社会性质的变化
⑷革命对象的变化
A、⑴⑷
B、⑵⑷
C、⑴⑵⑷D、⑴⑵⑶⑷
15、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进行三大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
用,开始于
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底
D、1978年底
17、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以后
18、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B、民主党派已成为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民主党派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1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B、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
C、以多党合作为基本形式D、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加
20、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A、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B、中共与民主党派密切合作的历史
C、民主党派的两重性
D、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和高度民主的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
翻资本家阶级的统治。……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
材料二:“三大”通过的决议指出:“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
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是听命于资本主义列强……工人运动尚未
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因此,……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
合作。……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真有阶级觉悟的
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
材料三: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
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
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
材料四:针对目前蒋的镇压政策,我们应扩大宣传,避免硬碰,争取中间
分子,利用合法形式,力求从为生存而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反卖国、内战、独
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
——周恩来《在白区对国民党对策》
请回答:
⑴“一大”和“三大”对中国革命对象的看法有何不同?哪个正确?为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和已学知识,说明当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目的。
⑶材料三、四反映出的分别是什么“统一战线”?
⑷决定材料二、三、四中的中共政策的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材料一与二、
三、四反映的中共的政策有明显的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试分别从背景、国共关系以及目的、群众基础、组织形式、结果等方面扼
要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相同和不同点。
一、选择题BBBBB
附:专题十巩固练习参考答案ABBCBCCACDBCBAA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二、材料解析题⑴资产阶级;封建军阀、帝国主义。“三大”。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
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⑵将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⑷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了中共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断地走向成熟。三、问答题
相同点:背景——中共都刚经历了挫折(“二七”惨案的教训,建国后漫长时期的左倾错误);国共关系——中共都主动提出或希望能实现国共合作。
不同点:目的——反帝反封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爱国统一战线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联盟,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结果——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中共的不成熟而破裂,最终未能完成历史使命;爱国统一战线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也是大势所趋。
▃▄▅▆▇██■▓点亮心灯~~~///(^v^)\\\~~~照亮人生▃▄▅▆▇██■▓
篇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一、是全民族抗日的这个特点规定了我们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二、是长期性的这个特点是从第一点产生的。三、是不平衡的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力量的不平衡。四、是有军队的。五、是有十五年经验的这十五年经验的结论是:只应合作,不应分裂。这也是长期合作的基础
之一。这种宝贵经验,世界各国都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也没有的。六、大多数民众尚无组织的这是中国的特点,也是一个缺点,使得统一战线缺乏现成有组织的民众
基础。七、是三民主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不但是合作抗日的基础,而
且是合作建国的基础。八、是处在新的国际环境中的所有国家的先进人民,都是赞助我们的,苏联更是诚挚的赞助。这种新
的国际赞助,对于国共长期合作,有重大影响。历史意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陕北的红军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分别于同年8月和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十二万五千余次对敌作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
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篇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试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作者:曲晓溪来源:《世纪桥》2020年第10期
摘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针对不同时期的时局形势、阶级力量对比情况,提出和建立了不同类型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居于先行者的位置,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东北抗日斗争实践的产物,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提供了有益借鉴。梳理、分析、总结这些特点,对进一步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20)10-039-0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站在了武装抗日的最前线,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最早形成并得以实践。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曲折发展,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局部地区的统一战线,能够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累经验教训,这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密不可分。
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先行性
东北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最先蹂躏的国土。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的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学生、民族资产阶级都产生了强烈的抗日要求,东北自發组织的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一方面陆续派遣党员到义勇军中进行联合与争取。尽管此时中共满洲省委并未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其发表的宣言和起草的文件已经蕴含了联合各界团结抗战的思想。1933年1月26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
“一·二六指示信”率先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一·二六指示信”指出:“因为日本侵略军的民族压迫,及广大群众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恶化,于是不仅满洲的工人、农民、苦力、小资产阶级(小手工业者、学生、城市贫民)对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表示极端敌视,而且有一部分的有产阶级直到现在对侵略者抱敌视态度,因为他是他们利益的竞争者。正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所谓满洲国,直到现在还未能造下坚固的社会靠山,而且,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组织十分薄弱,但满洲的游击运动却逐渐更多带着群众的性质。”[1]37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战斗任务,这就是:“在满洲群众运动现在发展的阶段上,我们总策略方针,是一方面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
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另一方面准备进一步的阶级分化及统一战线内部阶级斗争的基础,准备满洲苏维埃革命胜利的前途”[1]43。同时要求必须把对工农基本群众的领导和组织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奠定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的历史性突破。当然,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一·二六指示信”仍存在一些“左”倾政策,过分强调了下层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但它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的策略方针,为东北地区党组织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也随着东北地区中共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在探索中认识的逐渐深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实践中继续发展。一直战斗在东北抗战前线的杨靖宇、魏拯民(冯康)、杨松(吴平)等同志,率先冲破了“下层统一战线”的束缚,向着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向前进。东北党组织陆续将反日游击队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与有些抗日武装建立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或总司令部)等机构,订立了联合作战的协定。此外,还在各地普遍建立了反日会、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5年下半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人民阵线的方针,先后发表了《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六三指示信”)和《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两个文件进一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六三指示信”总结了东北抗日斗争的经验,准备召集全东北义勇军代表会议,建立全东北的军事领导机关,以便统一东北抗日武装与指挥。“八一宣言”则大声疾呼:“大家起来!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与红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各种反日义勇军一块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2]向全国提出了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的主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今子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的策略方针,并确定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为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律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同时欢迎东北各反日武装之军队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组织。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各军陆续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比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早了至少一年,体现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行性特点。
二、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大都是局部的或是部分群众、部分军队的行动,只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实行了总动员。当然,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广泛性依然无可置疑,且具有东北自身特色。
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广泛性,首先体现在参加成员的阶层和身份上。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分阶级、不分职业,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结成的联合阵线。这个阵线成员广泛、成
分复杂。九一八事变后,从工人农民到军人士绅,从白面书生到绿林好汉,“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3]1034。正如陈潭秋所说:“参加抗日的部队,则不仅有旧东北军余部,并且有反日起义的‘满洲’军,有矢志抗日的义勇军和山林队,有出关杀敌的关内志士,有朝鲜的爱国健儿。而且这些力量,已经在我党所提出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之下团结起来了,已经组成了不可战胜的东北抗日联军了。”[4]261
篇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万人。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三)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中国各党各派一致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战争后不久,八路军即开赴前线。最初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开辟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正如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走势。(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如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集100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1945年8月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尤其是为了发展这些阵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
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除了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反击外,还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声讨,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在抗战情况下,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表现出一致性。(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五、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习惯上称“大后方”)开展促进团结抗日等方面的大量工作。(一)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提出,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实行这个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为了克服根据地的严重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抗日民主政府还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及时做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六、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当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通俗而又生动的表述。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在整风运动中,全党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整风运动文献,联系党的历史,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习题精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2.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始于()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3.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B.遵义会议上C.瓦窑堡会议上D.八七会议上4.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遵义会议上B.中共七大上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D.洛川会议上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2.1942年,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的内容是()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官僚主义C.反对宗派主义D.反对党八股3.毛泽东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土地改革D.党的建设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A.民族资产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开明绅士D.地方实力派23.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2013年多项第29题)A.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C.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与支持D.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依据在于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C。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故选项B正确。选项A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选项C指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的一系列的事端,以便达到华北政权“特殊化”;选项D指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而发动的事变。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到11月,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对王明在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故选项A正确。选项B主要是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选项C主要是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选项D主要是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1945年4月到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选项A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选项C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命题;选项D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发动全民族的抗战。故选项B正确。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延安整风的内容。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内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2.【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也称三个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选项C“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3.【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
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选项B“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坚决要求抗日、赞成民主的,属于进步势力,不是中间势力。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D。4.【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因此ACD三项可选,抗日战争时日本国力比中国强大,因此B项不可选。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CD。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篇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一、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是建立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和基础
从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年华北事变以来,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一情况,使国内各阶级、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推行灭亡中华民族的野蛮侵略方针情况下,保卫民族的生存与独立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每一个阶级、每一个政党提出来的共同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提出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后来又提出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张,高高举起了民族解放的伟大旗帜。
年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红军准备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权利、武装民众等三个条件下愿与全国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的宣言。年月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年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为国共两党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月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达五年之久的坚持不懈努力,逐步推动国民党当权者转变对内“剿”共和对日妥协的错误政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当时,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阶级斗争必须服从于民族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和斗争的根本原则。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不是回避它,而是站在自卫的立场上,以不破裂合作为限度,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加以解决,最后达到坚持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目的。
二、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广泛的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成份十分复杂。各个阶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抗日要求,但每个阶级及其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抗日,怎样保证抗日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各个阶级的政治主张是不一样的,并且发生了谁影响谁的问题,即争夺领导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保证。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关于领导权问题,毛泽东指出“司令官”在中国主要是两个,或者是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或者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决心灭亡中国,动摇其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害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发展壮大,害怕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发动,力图控制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不超出它所需要和允许的范围,服从于它的阶级利益。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彻底胜利而坚持奋斗到底的。为了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巩固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上。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并领导人民去实行、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发挥了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作用。
争取和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前提的。在统一战线内部,由于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歧视、限制和削弱的方针,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在有利于团结抗日的前提下,做到相互信任和相互让步是实行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指出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敌,国内的某些矛盾,必须给予适当的解决,其原则是应当有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增强和扩大,而不是使其削弱和缩小。应该停止那些不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保存那些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这是两党在实行合作和坚持合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两党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相互信任和相互让步。相互信任是实现相互让步的前提,相互让步是实现相互信任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主动表现对国民党的信任和让步。在西安事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的方针,在不要蒋介石签具书面承诺的情况下同意释放他返回南京,这是对国民党的一个重大的让步。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中,进一步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在完成对日抗战的准备工作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还向国民党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的武装暴动方针,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坚决
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对此,国民党也相应作出了让步。“七七”事变爆发后,两党约定,将中共中央宣布国共合作成立的宣言和国民党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公开发表,宣布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这为中华民族救国抗日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四、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两个战场战略上的相互配合,是实行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拥有自己领导的军队。在这一特殊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敌后战场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发展迅速,战果突出。年月,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取得胜利。这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后的第一个大胜仗,给正面战场以有力的配合与支援。接着,八路军在华北广大地区发展和扩大游击战争,钳制和消耗了敌人的大量军力,收复了大片的国土,发展了人民的抗日力量。正面战场的抗日爱国军队对日本侵略军的勇敢作战和有力打击,也为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条件。年、月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凶焰,而且出现了有利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局势。国共两个战场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对于坚持抗日战争和争取最后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迫使日本侵略者由于兵力不足和战线漫长而停止战略进攻。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到来。
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国民党当局在日本的诱降和英美的退让下,畏惧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从年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起政策开始发生变化,对抗日的态度日趋消极,对人民抗日运动的限制日益加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制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尤其接连不断地制造反共摩擦乃至反共高潮,使人民抗日力量受损。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救国大业为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提出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坚持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五、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实行两种政治制度,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政权的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两个政权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突出的特点。这种合作的情况如何,决定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命运和抗日战争的胜败。
由于国共两党承认两种政治制度的同时并存,中国共产党就能够独立自主地在解放区实行全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治上,经过民主选举和按照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代表人物组成的几个革命阶级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的地方联合政府。陕甘宁、晋察冀、晋西北、山东、晋冀豫、冀鲁豫、皖东北、皖东、皖江、苏北、苏中、苏南、豫鄂边等根据地也先后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在经济上,解放区民主政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互助合作政策,减轻农民的封建剥削和解决农民的经济困难,积极扶助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适当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在工商业方面,实行劳资两利政策,一方面改善工人生活,一方面保障私人工商业者有利可图。在税收方面,实行合理负担,废除苛捐杂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从而调动了解放区各抗日阶层的积极性。
篇十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简析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
作者:胡永干来源:《求知导刊》2017年第04期
一、引言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其列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体现了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二、爱国统一战线是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在实质上是一定的阶级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整合社会上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的利益而结成的同盟,它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了特定的历史任务而结成,并时刻随着这种背景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国民大革命时期,列强侵略的加剧和军阀压迫的加深,“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了人们的共同呼声。这种局面下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承担起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历史重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时代的主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承担起抗日救亡的神圣使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蓬勃发展最大限度地孤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最终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回顾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个时期的统一战线都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时代主题成为其最为突出的特点,统一战线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威力。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局面,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实现了由墨守成规到力求变革的转变,建设取代革命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还要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了时代最强音,统一战线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由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建设为主题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建设的统一战线,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鲜明特点。
三、爱国统一战线是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为了特定的目标而结成的同盟,在实现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在有正确的领导的前提下联合的同盟者越多,实现目标的动力就越大,统一战线的作用就越能更好地发挥。而要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者就涉及统一战线的广泛性。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历来为中国共产党所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视,毛泽东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后,一直坚决反对“关门主义”,认为这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革命武装力量只剩下几万人,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党把一些最好的干部派去做统战工作。革命事业一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结合,就调动起了千军万马,开创出抗日救国的新局面,我们党正是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经过长期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确立之初,就立志要建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979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具有广泛的性质。”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把知识分子纳入工人阶级,并强调统一战线中的部分爱国者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空前扩大,突破了以前四大阶级联盟的思想,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产生的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在原来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外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包括新社会阶层的人群,真正实现了“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不仅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还要团结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总目标而奋斗。
四、爱国统一战线是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统一战线
1.爱国统一战线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一方面,这取决于环境本身的复杂性,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与改革开放几乎是同步的。因此,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可能不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有所反映。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利益关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等各个领域均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使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的愿望变得迫切、必要、不可回避。显然,这种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的新的利益分化是不曾出现过的新情况,必须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纳入统一战线的队伍中来,倾听他们的呼声,满足他们的要求,维护他们的利益,调节他们的行为,既能实现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又使得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这无疑增加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统一战线的工作人员不善于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从侧面增加了统一战线的复杂性。虽然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统一战线中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了一致性,但是一些同志却习惯用以前阶级分析的思维方法或工作方法来做新时期的统战工作,这必然增加统战工作的复杂性。
推荐访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 战线 抗日 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