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16篇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PPP项目财务风险与管理应对措施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进展和投资市场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渐渐衍生出了PPP这种政府和社会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1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PPP项目财务风险与管理应对措施: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进展和投资市场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渐渐衍生出了PPP这种政府和社会资本严密结合的新型投资模式。采纳这种模式,既能够不断地增加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控流力度,又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但由于这种新模式还未完善,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受到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方面的各种状况的影响,进而导致PPP工程在现实运行中消失财务风险问题。
关键词:PPP工程;财务风险;治理要想尽快适应经济进展的速度,满意广阔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政府必需大力推动根底设施的建立。可是,只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根本无法满意公共效劳的浩大的资金需求,因此,PPP模式就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PPP模式可以通过汲取社会资原来维持对公共效劳的修建,从根本上缓解了基建工程的供需冲突。一、PPP模式概述(一)PPP模式的概念在目前形势下,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公共效劳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升。要想进一步提高公共效劳的水平,就得依靠于政府部门下放大量的资金来投入修建。可是假如政府当下存在财政缺乏以及资金缺乏的情形,那么公共效劳工程的修建就无法完成。在这种状况下,只能将盼
望寄予于社会资本上,这也就催生了PPP模式的形成。所以,我们可以给PPP模式下一个比拟明确的定义:由于修建城市根底设施或者公共效劳,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投入资金支持修建的一种特殊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既要签订权责明晰的详细协议,还要以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赢为目标。
(二)PPP模式的特征(1)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要依据合同来表达。虽然二者对PPP模式实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可是由于二者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因此也会存在权责失衡的现象。就政府而言,政府盼望能够通过这个模式最大限度地满意公众对社会公共效劳的需求,而社会资本方所盼望的是通过这个模式能够将投资的经济效益到达最大化。二者所追求的目标截然不同,难免会引起冲突。而一旦产生冲突或者利益冲突,便可以通过之前签订的协议或者合同来界定权责,保障双方的应得利益,维持共赢的局面。(2)运用PPP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双方的优势,将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这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和资源方面的特长,又能够实现社会资本在经营和资金治理方面的特长。这一模式的产生,促进了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进而推动了公共效劳和根底设施的进步,能够更好地满意人民群众的需求。(3)合作周期较长且关系简单。在PPP这一新模式中,社会投资方与政府签订合同之后,还会有后续的双方多个部门之间的接触与洽谈。比方,在地段拍卖时期的国土资源部门、公共设施建筑时期的城建部门和在PPP模式运作全过程中
起作用的税收部门等,这都是社会资本方需要接触和对话的政府部门。通过多个部门的融洽协商,会增加该模式中的合作双方的关系,并进一步造成运营简单困难的局面。并且,PPP模式中允许社会资本介入的缘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修建社会公共工程工程规模大、工作多、资金需求量大且风险较大。这种状况下,工程合作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其中有的周期较长的工程,甚至会造成政府和社会投资方进展连续的长达数十年的合作。
二、PPP工程财务风险类别分析(一)融资风险分析PPP模式既需要数量浩大的资金,又需要消耗很长的合作周期,且利益牵扯非常广泛。和社会资本不同,PPP工程从全面的工程收益和利润来说,都比拟低。这个明显的特征就造成了PPP工程在融资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并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进展形势,也由高速进展阶段向中高速进展阶段迈进,且金融方面也被供应侧改革影响,政府部门对社会金融的管控力度也随之提升。这就造成了银行不仅要上调贷款利率,还要提升对贷款审批环节的管控力度,这就造成贷款审批日渐困难,且放贷时间也随之增长。就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状况下,银行只得一步步地加强对社会贷款环境地监控与治理。就参加到PPP模式的社会资本方而言,因种种变故,最终导致合作时间与贷款审批时间过长,埋下了资金断裂的隐患,即使是在工程竣工后也很有可能会对工程造成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另外,我国PPP
工程产生的时期比拟晚,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在详细合作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在操作中存在缺陷与缺乏,这也会影响PPP工程的融资。
(二)本钱超支风险分析在PPP模式运作时,也会被地理、政治、风俗等详细因素影响,造成施工时间延长以及修建本钱增加的状况。并且,由于PPP工程双方合作周期较长,在这一较长的时间内,也会被通货膨胀等不行抗力的社会因素影响,造成选购原材料与根底设施时价格激增的状况消失。在这种状况下,工程的本钱不行避开地提升,运营本钱也随之增长,此外,施工单位的治理水平也会对施工本钱造成影响。比方,施工单位治理水平较低,既缺乏科学的岗位培训和工作阅历,又缺乏节省工程本钱的理念,这就会造成工程运转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损耗和铺张状况加重,并且由于对施工设施的治理与保养工作的不到位,进而加重机器的负荷,导致磨损严峻而影响使用寿命。对上述任何问题的无视,都有可能会严峻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另外,由于PPP模式的双方合作周期和施工工期都相对较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会随之增加。假如社会资本方与政府签订了协议,其中却没有关于价格波动方面的详细细则,也没有涉及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风险的躲避方法,那么当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消失后,全部的风险将由社会投资方自己担当。这样的结果,将造成企业投入的资金面临严峻的风险,严峻影响了企业在投资公共效劳建立工程中的经济效益。(三)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分析
PPP工程在运作之时,还会受到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会对财政政策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以期能够推动经济持续进步。比方,政府推行的“营改增”和调整增值税税率等,这些政策的推行都是政府在促进市场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各地方也会依据本地实际的经济进展状况,规划出与其经济进展状况最匹配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动,既给社会资本方带来了税收方面的巨大压力,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阻碍。从市场方面分析的话,现阶段增值税率持续下调,随之受到影响的是企业的增值税额度。但是,由于受PPP模式的影响,相对较长的合作时间将造成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引起更大的资金投入,过多的资金支出会形成大量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在PPP模式下,工程公司在建立期不用缴纳增值税,但公司可以依据长时间的留底进项税额,等到进入运营期再进展抵扣。现实生活中,许多的PPP工程都没有享受到尽享退税等政策的帮扶,这就造成了企业在推行PPP模式时,一般都会面临因税收政策的调整而引发的风险。
篇二: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浅析市场开发中PPP模式项目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摘要: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现实工作中很多市场开发人员遇到PPP项目时不知道从何着手,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判断项目是否具有跟踪价值,本文从实操角度对PPP项目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
一、引言
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广PPP项目,国务院PPP政策也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已经比较完善,市场开发工作中PPP项目对从业人员的全局性理解能力、综合性知识储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自身业务素质等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市场开发工作层面对PPP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说明,从而判断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确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二、市场开发工作中PPP项目的风险分析额判断
(一)开展PPP业务区域的选择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均开展了PPP项目,财政部(财金〔2015〕21号)文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业务时应选择财政实力强,政府债务负担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地域开展PPP业务,建议在近三年GDP全国前十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PPP业务,其他省、省、自治区、直
辖市优先在地级市(含)以上,以及上一年度经济百强县(含县级市)开展PPP业务。
(二)PPP项目合法合规性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项目业务时要对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分析,首先查询项目是否已经纳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同时了解项目是否已经完成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不参与未纳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或被退库的项目,不参与不能够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
(三)PPP项目回报机制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PPP项目回报机制分为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类项目)、使用者付费+政府补助、政府付费三种类型,财政部(财金【2019】10号)文中,PPP项目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强化财政支出责任监管,确保每年度本级全部PPP项目支出不超过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要求使用者付费比例不低于10%。
目前地方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回报机制大部分为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比例不低于10%,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项目业务时要重点分析每年度使用者付费的项目收入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要重点分析使用者付费不足风险分担机制是否合理,对于使用者付费占比高,明显存在使用者付费难度大,收费成本高,收入难以保证且风险全部由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项目,要及时的向实施机构提出修改建议,使用者付费收入部分方案不能修改的项目可不在参与
(四)PPP项目调价机制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PPP项目合作期限长,一般为10年~30年,项目调价机制设置是否合理对项目风险的分担具有重要意义,PPP项目调价机制主要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和利率变化因素。回报机制中可用性付费与利率联系密切,运营绩效费计算公式与通货膨胀联系密切。实践中经常遇到运营期政府只考虑运营绩效费的通货膨胀因素而没有考虑利率变化的影响,可用性付费在运营期是项目运营的主要收入,占比大,不纳入调价机制,社会资本金方风险较大,市场开发工作中要保证政府与
社会资本方合理分担主要经济风险,可用性付费要引入调价机制,根据基准利率变化进行调整。
(五)PPP项目施工利润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实践中PPP项目按专业划分主要有市政基础设施类、教育类、医疗类、环境治理类、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不同专业施工利润率不同,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业务时,要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开展与主业关联度高的专业开展投资业务,工作中要重点关注建安工程费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各专业投资在建安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考虑招标阶段建安下浮率,选择建安占比较高,专业利润率较高的项目开展相关工作。
(六)PPP项目运营风险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
PPP项目合作期限长,项目运营期较长,运营期风险主要有项目运营期长运营内容多,运营成本是否能满足运营要求。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业务时运营期长项目要重点分析运营内容和运营成本。运营内容主要考虑考虑设备和设施的中修、大修、重置等风险,PPP项目运营成本一般投标阶段进行报价包干,运营期引入调价机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进行调差,因此在市场开发工作中要根据运营方案对运营成本进行分析,确定实施机构确定的年度运营成本是否能满足运营所需的资金。政府年度可用性付费的30%以上与运营考核得分挂钩,如果在项目前期不重视项目运营期的分析和测算,可能会出现运营期考核不达标,项目投资资金不能按计划收回,造成项目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在此特别提出,PPP项目一定要重视运营期的分析和测算,确保项目运营期能够满足政府方考核要求。
(七)PPP项目考核机制的分析分析和应对措施
实施中PPP项目考核机制主要包含建设期考核和运营期考核,建设期考核主要对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行考核,运营期主要对设备设施的运营维护进行考核。建设期考核主要为了确保项目投资能够按计划完成投入使用,运营期考核主要保证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为了避免出现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PPP项目采用“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加强运营期考核,运营期考核结果与政府年可用性付费挂钩比例不低于30%,因此考核机制设置的是否合理,将对项目投资
资金的回收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决定了项目经济效益能否实现。市场开发工作中开展PPP项目业务时,要对向考核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参照类似项目运营标准和考核标准合理设置考核内容,风险合理分担,保证项目运营期考核达标,项目资金能够按期收回。
三、结论
本文主要对市场开发工作中PPP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实践中PPP项目要求业务人员要具有全面的专业能力对项目进行分析判断,PPP项目能力的建设时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相关联的领域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需要准确理解PPP政策导向和政策要点,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做好PPP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成功落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关于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
[2]《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9】10号)
[3]《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
[4]中国PPP产业大讲堂.PPP模式核心要素及操作指南ISBN978-780257924-8
篇三: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合作关系是指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友好协商在成本最少风险最小的基础上为了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达成的一种合作关系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扶持履行监督责任社会资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创新机制各参与方各司其职遵循契约精神将项目整体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社会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PPP模式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夏传信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PPP模式在城镇化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准确的风险分析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PPP模式运作中存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融资风险、运营风险,应通过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各参与方权益;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协作配合新格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保障各参与方利益等对策防范和化解PPP风险。关键词:PPP模式;融资模式;风险分析;公私合作;城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8)02-0053-06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部门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负担不断加重,金融供给不足成为抑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PPP作为一种公私合作的新型融资模式应运而生。PPP不仅仅是简单的融资模式,它是指政府借助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管理、创新机制等优势,合作完成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而完成政府部门职能,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资本的获利机会。目前,政府部门积极推广PPP模式的应用,《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均提出,未来要建立起政府、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推广PPP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供公共物品,争取实现各参与方的利益最大化,准确的风险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深入研究PPP模式运作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PPP模式运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PPP模式的探索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与此同时,国内PPP模式应用起步较晚,理论层面研究较为浅薄,政府和社会资本缺乏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分析经验。因此,深入分析PPP模式面临的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对保障PPP项目的成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利益最大化意义重大。一、PPP模式的类型、功能与特征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起源于土耳其,发展完善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英美政府为解决资金不足危机,主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供给;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等发达国家为解决债务危机、推动经济发展,1984年,土耳其提出BOT(建设—运营—转让)概念,并应用到阿科伊核电厂项目当中,随后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改革将引入私人部门作为核心内容,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PFI(私人融资计划)模式,随后PPP模式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逐渐得到推广。目前,PPP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并逐步得到完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步将PPP模式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2000年后,PPP模式得到认可并逐渐得到开展;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抑制了PPP模式在国内的推广;2014年,国家新城镇建设规划的出台,使得PPP模式重新得到推广和发展。随后,政府相关部门从定义、理念、操作等层面对PPP模式进行完善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应用。(一)PPP模式的类型在国内,PPP模式被定义为一种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长期合作关系。狭义上,PPP模式指在利益共享原则下,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构成特殊机构,共同实施基础设施构建,期满后移交公共部门;广义上,PPP模式包含所有因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而在两部门之间建立的合作模式,包括特许经营权类、外包类以及私有化。外包类PPP项目指由政府部门投资,整个项目的所有权归属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负责整个项目建设、运营阶段的一项或几项职责。在此类PPP项目中,社会资本只是受政府委托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得相应回报,积极性相对较低,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特许经营权类PPP项目是指公共部门给予社会资本特定的权利,允许其参与项目投资,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双方共同享受项目收益、分担项目风险。在此类项目中,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较高,根据合同约定,负责整个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在后期将整个项目的所有权转移给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根据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的补偿或收取一定的经营费用。这类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一平衡关系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公平公正地对项目实施管理,充分发挥各参与方的优势,保障各方利益,提高项目运行效率。私有化类PPP项目要求私人部门全权负责项目的投资,并通过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实现投资回报。在此类项目中,社会资本具有项目的所有权,政府部门仅负责监督,这使得社会资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也较大。PPP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服务协议(ServiceContract)、运营和维护协议(O&M)、设计—建设(DB)、设计—建设—维护(DBMM)、租赁—开发—经营(LDO)、租赁—经营维护(LOM)、租赁—更新—经营—转让(LUOT)、建设—转让—运营(BTO)、建设—运营—转让(BOT)、购买—更新—经营—转让(PUOT)、建设—运营—拥有—转让(BOOT)、设计—建设—融资—维护(DBFM)、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维护(DBFOM)、购买—建设—运营(BBO)、建设—拥有—经营(BOO)、购买—更新—永久经营(PUO)、建设—拥有—永久经营(BOO永久)等。(二)PPP模式的功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PPP模式不仅具备融资功能,还可以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创新机制以及新型的技术。第一,融资功能。PPP模式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功能是融资功能,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而获得一定的投资收入,实现政府的社会效益与社会资本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第二,PPP模式具有专业化的管理程序,兼具设计计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需要不同专业公司专业化分工合作完成。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PPP的可行性是由专业机构通过物有所值评价、风险评估报告、绩效监测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等研究报告来确定;其次,PPP项目的实施是有专业机构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对项目的建设成本、实施进度运营效果等进行控制;最后,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价格实施有效监管是公共部门的工作重点。第三,完善创新机制。PPP模式在运营过程中,要求政府简政放权,实现其从经营城市向运营城市、从依靠土地财政向依靠主要税种等的转变;引入社会资本,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政府计划经济向社会资本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种机制的创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缓解了基础资本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增长。第四,提供新技术。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建设模式,在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新技术。可见,PPP模式在解决政府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促使社会资本开发新的技术,制定新的管理方法,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实现了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双赢的局面。(三)PPP模式的特征PPP模式具有全程合作、利益调节、风险共担的特征。在这些特征中,合作关系是最主要的特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在合作关系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特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友好协商,在成本最少、风险最小的基础上,为了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达成的一种合作关系,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扶持、履行监督责任,社会资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创新机制,各参与方各司其职,遵循契约精神,将项目整体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社会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PPP模式中,各参与方建立的合作关系是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建立的,与此同时,由于PPP项目是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存在公益性,若社会资本在项目中获得高额利润,必然会使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若私人部门获得收益低于一般水平,则无法维持自身经营。因此,公共部门要对私人部门的获利情况进行调节,对私人部门的高额收益进行控制,对较低收益进行补偿,进而保证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行。PPP模式的合作特征决定了各参与方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特征。为使PPP项目实现风险最小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应当在考虑风险性质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前提下,找出应对风险的最佳策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利用各方的特有优势,将风险分配给有相对风险承受优势的承担者,降低PPP项目的整体风险,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二、我国PPP模式运作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PPP模式运作中的风险特征分析风险指特定条件下,实际和预期结果间的差别,即损失的不确定性。PPP模式运作风险是指PPP项目在设计计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进而导致项目受到损失。PPP项目风险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预测,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潜在的风险,对于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项目风险具有客观性、危害性、潜在性、相对性以及可测性等特征,PPP项目因资金具有投入量大、周期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其风险具备了复杂性、偶然性、阶段性以及渐进性等特点。1.PPP项目风险具有复杂性。由于PPP项目参与方多、结构复杂,各风险因素对参与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各个参与方衡量风险的标准不同,同一风险在项目不同时期作用效果不同,导致PPP项目的风险具有复杂性。2.PPP项目风险的偶然性特征是指风险的不可预测。由于PPP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项目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项目风险处理方法的可借鉴程度不高,每个PPP项目都有其独特性,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再加上参与者众多,造成了PPP项目风险的偶然性。3.PPP项目的阶段性特征即指项目在不同阶段中面临不同的风险,有些风险伴随着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但每阶段风险发生的程度不同,例如法律风险;有些风险只出现在项目运行的特定阶段,例如运营风险。4.PPP项目风险的渐进性是指PPP项目风险的大小和影响会随项目的实施过程、内外条件的变化而慢慢凸显,由于PPP项目具有社会效应,因此公共部门会对项目的社会效应进行监管、调控,这必然会给私人部门的经济效应带来影响,进而对项目产生影响。(二)我国PPP模式运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我国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风险隐患比较严重,成为影响PPP模式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1.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公共部门对PPP模式制定的各种政策对项目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地方公共部门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往往会作出不切实际的担保,引发信用风险。公共部门在进行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经验,导致前期准备不充分、决策能力不足以及审批过程繁琐等问题,引发决策和审批风险。由于PPP项目具有公益效应,公共部门会对其加以干预,过度的干预会给整个项目带来较大风险,进而引发过度干预风险。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对公众利益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损失,会引发公众反对风险。2.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法律风险。PPP模式下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变更、税收调整等。PPP模式在国内起步较晚,该模式下项目的建设运营在制度上还存在缺陷、配套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很可能引发某一参与方偷钻法律空子,造成合同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效;现行的相关项目建设法律仅针对普遍意义上的项目建设,对于PPP模式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各参与方之间的矛盾问题未作出具体规定,造成PPP项目实施应用过程中引发股权转让和特许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PPP项目相关法律变更,包括税收、环境、补贴等方面法律的变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PPP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影响项目的运营。项目各参与方责任、权利、义务分配不合理,会导致PPP项目在运营时没有相关协议遵循,从而引发合同风险。国内现有PPP相关法律政策对社会资本参与方的限制较多,对标书的形式、具体的项目运作要求缺乏灵活性,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合作方式,现有政策不能充分发挥PPP模式的灵活优势。3.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经济风险。PPP模式运作过程中,利率、汇率变化以及通胀膨胀等情况的发生会引发经济风险。在PPP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利率的变动会给项目的运行带来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等风险;在以外汇计价的运营项目中,汇率变动、外汇兑换困难也会给项目运营带来风险。项目运营过程中,由于物价水平的总体上升,使得项目原材料价格上升、员工工资上涨,导致项目建设、运用成本上升,会引发通货膨胀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在投入经营阶段获得的资金收入不足以支付利息和债务,可能会造成债权人利用法律手段逼迫项目公司破产,给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风险。4.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融资风险。PPP项目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充足的运行资金,作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运行的项目,在资金融通时面临一些特殊风险。首先,目前PPP模式的发展情况显示,PPP项目的运作机构是由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联合出资成立的项目公司(SPV)担任,由于PPP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政府和社会资本资金流不足时,社会资本作为主要出资方,理所当然地成为资金融通方,而基础项目载体融资的项目公司没有存量资产,在抵押上缺乏优势。作为临时成立的SPV,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不会提供全额担保,一旦项目失败,给金融机构的融资追索造成风险。其次,一些PPP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而项目公司融资周期较短,这样会使PPP项目面临二次融资的风险。5.我国PPP模式运作中的运营风险。PPP模式下的运营风险即项目进入运营阶段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指同质项目间竞争、供给不足、需求不足、费用调整、支付风险、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以及产品损耗等风险。由于已投资建设的PPP项目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可能引发其他公共部门投资者新建类似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将会大大分流规划不合理项目的需求,导致该项目资金无法顺利回收。公共基础设施在建设初期,可能面临很大需求,但在项目建成后,或在项目运营期间,由于同类项目的竞争、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人们对项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降低,进而给项目的运营带来风险;同时,由于已建设成功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市场需求增加等原因,导致项目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给项目运营带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运营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项目无法正常运营的风险。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价格定位不合理、项目费用无法按时收回、产品损耗、产品运营不合理等原因,也会给项目的运营带来风险。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我国PPP模式风险应对中存在的缺陷(一)市场规则不完善,参与方职能不明确在PPP模式中,合作方虽规定了各方的权益和义务,但由于缺乏第三方责任机构的监督、市场规则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参与方职能不明确,制约了PPP项目的顺利开展。首先,当PPP项目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不按约定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导致项目失败。其次,政府部门仅将PPP模式当作一种融资方式,在需要时积极鼓励并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最终造成自身的失信行为。最后,各参与方的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政府部门在PPP项目的投资运营中仍处于强势地位,政府部门的违约行为会给项目造成直接损害。(二)法律层级不高,政策衔接不畅PPP项目大多涉及公众利益,法律制度的缺失、法律层级不高等问题不仅增加私人部门的运作难度,而且容易引起民意反弹。首先,国内目前关于PPP的法律文件大多是部门、地方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此类法律规章层级较低,缺乏全局性考量,地方差异性较大。其次,现有法律法规的制定多由政策推动,而政策的变动复杂且和法律规章的衔接程度较差。最后,法律规章的制定缺乏有效的监督,效力较低,导致社会资本承担额外的风险。(三)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PPP项目持续周期较长,各参与方责任不同、风险分担能力不同,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PPP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不合理的利润分配给项目参与方造成较大损失,公共部门承担过多的风险会使PPP项目徒有其表,社会资本承担不合理的风险,则无法获得合理回报,抑制项目的持续运营。其次,目前国内监管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因此对风险分配、运营监管等方面缺乏统一管理。(四)融资渠道不足,运营模式单一目前国内PPP项目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且多为抵押、担保贷款,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融资方式有待开发。2014年11月,国务院就“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等作了批示,为推动融资方式改革打下了基础,但新的融资机制仍有待开发。国内PPP项目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于公共服务等领域涉及较少,运营模式单一;当前国内PPP项目运营期限普遍较短,违背了政府解决融资问题的初衷,不利于PPP模式的发展。四、防范和化解PPP模式风险的政策措施(一)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各参与方权益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诚实守信是PPP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推进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各参与方利益。首先,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应该建立诚实守信、平等互助、互利互惠的契约关系,禁止政府部门利用特有的权利和地位将风险随意转嫁给社会资本;同时,社会资本也不能借助自身获取市场信息的优势来隐瞒政府部门签订不平等契约。其次,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兑现对私人部门的承诺,认真履行合同约定,因违约侵犯其他参与方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同时,制定详细的约定,降低公共部门“随意签约,肆意毁约”的发生概率。最后,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契约制度,明确公、私部门的责权利分工,建立相应的惩戒措施,并形成规范性的书面文件,便于各部门之间进行监督。(二)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协作配合新格局要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之间协作配合的新格局,需建立健全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效合同得到有效执行。首先,从精神方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增加自我认同感,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设,针对PPP项目中规划、招标、采购、运营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监管,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促进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加强投资者资金来源的信贷审核,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贷风险。最后,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需要充分协商,就利益分配问题达成共识,提出各参与方均认可的利益分配方案,并签订完整的协议来规范各参与方的行为,以此规避合作过程中因各参与方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风险。(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从PPP各方的出发点来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均希望顺利完成PPP项目,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因此,根据PPP项目实施进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参与方实施有效的法律约束,消除各参与方对PPP项目的顾虑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强PPP模式下项目实施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从PPP项目的应用范围、操作流层、风险分担、责权关系等方面完善法律体系构建。同时,PP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应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不同部门应出台更具体的PPP操作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其次,通过对公、私部门权利和义务的合理界定来缓解甚至消除外部法律环境变更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情况,事先作出明确规定。最后,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法律变更对项目的建设、运营产生损害时,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应相互协商,对已经发生的收益损失和成本变动,确定补救办法,及时讨论并确定更适合法律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四)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保障各参与方利益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未知因素,项目风险在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担,是PPP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合理的风险分担应遵循“承担风险与获得的收益相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配、承担的风险要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各参与方的风险承担程度要有一定上限”原则。其次,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对政治风险、法律变更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强,此类风险应分配给公共部门参与者承担。融资风险、经济风险、运营风险与社会资本的经营活动相关,此类风险应分配给私人部门参与者承担。此外,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风险,应由双方协商、共同承担。最后,在PPP项目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管,签订合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收益分配规则,合理均衡各参与方的利益。项目运行时,对社会资本的利益进行调节,确保项目在代表社会效益的同时,使社会资本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五)鼓励联合投资,创新融资方式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保障其经济效益,需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打破现有的信贷政策限制,加大新的资金供给,完善经营回报。首先,积极鼓励联合体参与投资、运营和建设,使各公司共同分担融资风险,同时,探索尝试各类联合体模式,解决SPV运营能力的不足的问题,如担保+PPP、基建+产业+金融、基金+基建等模式。其次,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创新融资方式,多开发一些适合PPP模式的融资产品,与银行共同构成为PPP项目服务的金融机构。最后,在PPP项目运行中,为提高私人部门的积极性,公共部门应为私人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在私人部门申请银行体系贷款时,公共部门可为其提供担保,增加其信誉度;在税收、利息方面,公共部门应为私人部门提供一些优惠政策等。同时,私人机构作为融资主体,应该提升自身对融资风险的认识,选择适合自身经营发展的融资模式,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应对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六)完善运营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国内PPP项目运营尚不成熟,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技术以及支撑服务机构等,进而提升PPP项目的管理能力。首先,提供必要的支撑服务,减少项目运营过程中可避免的风险,提升整体收益。其次,提供事前的法律咨询服务,减少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违规概率。最后,提供技术咨询,可以减少因技术问题造成的减缓项目进度问题,从而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质量。(七)加强理念创新,探索多元化的PPP模式PPP模式的推广是为了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只要在控制成本、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引入创新机制,为私人部门的参与提供更大的空间,调动其积极性,使各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和优势,保障PPP项目的顺利推进。首先,对于特许经营期较长的项目,引入仲裁机制,负责重新审核PPP的财务条件以及相关成本,帮助合作各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保证合约的有效执行。其次,给予私人部门更大的灵活性,提高其积极性。最后,探索多元化的PPP模式,鼓励每个项目参与方根据项目特点,创新性地采用PPP新模式,如TOT(移交—经营—移交)等。(八)加强PPP专业人才建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专业的人才,PPP项目也不例外,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项目研究方面做到战略引领,在运营管理方面实现人才保证。首先企业要通过内部培养、外聘专家等方式建立独有的“PPP智库”,成立一支具有项目识别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以及风险识别能力的研究团队,全面、及时地了解政府部门制定的PPP政策并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其次,PPP项目涵盖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资金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因此,企业需打造一支专业化的PPP项目管理团队,统筹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参考文献:[1]杨俊龙.PPP模式的效应、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7(3):40-46.[2]史丁莎.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背景下我国PPP项目利用外资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3):48-55.[3]李凯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研究[J].求索,2016(1):109-113.[4]王树文.“一带一路”PPP模式中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6(5):68-75.[5]龚鹏程,臧公庆.PPP模式的交易结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J].经济体制改革,2016(3):144-151.[6]黄艳敏,宋琦,张岩贵.公共财政支出变动的机会再分配效应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5(8):85-94.[7]贾康,孙洁.公私合作伙伴机制: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模式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1):64-71.[8]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模式的特征与职能[J].经济纵横,2009(8):7-10.[9]姚东旻,李军林.条件满足下的效率差异:PPP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J].改革,2015(2):34-42.[10]刘薇.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1):78-89.[11]严晓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应用及审计重点探讨[J].审计研究,2014(5):45-51.[12]朱相平.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与政府的责任边界——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2(7):11-16.ResearchontheRisksandCountermeasuresofPPPModel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XiaChuanxin(SchoolofStatistics,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newurbanization,theapplicationofPPPmodelintheconstructionofurbanizationismoreandmorewidespread,andaccurateriskanalysisisoneofthekeyfactorsofPPPproject'ssuccess.Thereexistspoliticalrisk,legalrisk,economicrisk,financingriskandoperationriskintheoperationofPPPmodeinChina,soweshouldenhancetheconstructionofcreditsystem,andsafeguardtherightsandinterestsofallparticipantsearnestly,improvetheconstructionoflong-termmechanism,formanewpatternofcooperationandcoordination,improv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provideasafeexternalenvironment,establishareasonablerisksharingmechanism,andprotecttheinterestsoftheparticipantstodefusethePPPrisk.Keywords:PPPpattern,financingmode,riskanalysis,public-privatepartnership,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篇四: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目录一ppp项目融资的风险性分析二ppp项目融资风险因素分析及关注点一宏观层面二微观层面三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措施一加强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二制定公平合理动态可调整的合同机制三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四构建互信守约的信用环境四结语正文摘要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作者:杨少丽骆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08期
摘要:PPP项目融资活动比传统融资方式更为复杂,存在诸多的风险点,是决定PPP项目能否成功落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让PPP项目融资活动顺利进行,应该对PPP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融资风险分析;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333-01
一、PPP项目融资的风险性分析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公共服务领域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发挥在行政资源、组织协调上的优势,社会资本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形成多方合力,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能力。
二、PPP项目融资风险因素分析及关注点
根据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PPP项目融资风险从宏观(外部)和微观(项目)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风险主要是源自于项目外部,主要包括政府信用、法律变更、经济环境和不可抗力等几大方面。
第一,政府信用风险。政府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政府履约能力和政府履约意愿。政府履约能力决定了政府承诺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其它优惠条件能否兑現,在很多PPP项目中,政府提供的各项支持是项目得以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政府付费类项目中,政府支付的可用性和绩效服务费更是项目偿还债务资金的唯一来源;政府履约意愿影响着项目的可持续性,特别在政府领导换届之后,对PPP项目合同的履约意愿直接决定了政府对项目的持续支持力度和资源投入。
第二,法律变更风险。约束风险边界。法律变更风险可能引起项目所在领域技术标准和强制性规范的变化、税负的变化,使得项目投资费用、运营成本的增加,导致项目经营效益难以达到预期水平,偿债能力受到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三,经济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主要包括物价、利率水平、市场需求、价格标准变化等因素。最低保底量,定期的价格调整机制,设定风险边界。物价变动影响项目原材料、能源动力、工资福利及其它经营成本的变化,利率水平影响项目财务成本,市场需求影响项目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数量,价格标准影响产品服务的单价水平,这些因素影响经营收入或经营成本,使得项目的经济效益发生波动。
第四,不可抗力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意外事故等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均无法控制的风险,通过保险适度转移,加强风险预案。如自然灾害、战争、大范围罢工等事件造成的项目停滞甚至失败。
(二)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风险主要是源自于项目自身,主要包括项目完工风险、投资控制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等几大方面。
第一,项目完工风险。PPP项目中政府向社会资本方支付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对价通常是从项目建成并进入运营期后开始的,因此如果项目没有如期完工,其时间成本会大大增加项目融资费用。引起项目完工延误的风险可能有很多,比如政府审批延误、技术工艺变化、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等多种原因。
第二,项目投资控制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前期设计工作深度不足、技术规范变化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项目投资增加,需要不断增加融资规模,可能会提高融资成本和运营期的财务压力。
第三,项目经营管理风险。项目进入运营期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项目收入不足、成本超过预期等原因使得项目经济效益不如预期,项目现金流无法满足还本付息的要求。同时,在找社会资本方的时候,就要选择拥有良好建设、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方。
三、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PPP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包括项目技术层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传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和PPP模式层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两评一案),这两个层面的研究是项目可融资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中,项目技术层面的重点研究项目总投资、建设内容、工艺技术、经济效益、项目产出等,解决项目可行的问题;PPP模式层面重点研究风险分担机制、投资回报机制、社会资本方准入条件(关键在于财务实力、建设能力和运营能力)、绩效考核和付费机制等,解决模式可行的问题。只有完善了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金融机构才能较为科学合理地评估PPP项目的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成本、宽限条件、还款方式等因素,为PPP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制定公平合理、动态可调整的合同机制
PPP项目合同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权利义务、风险分担、合作边界等商务条件的具体细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PP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风险分担的不合理可能导致风险承担一方无法有效控制项目风险,从而导致项目的全盘失败。因此,有必要坚持风险由最有能力掌握的一方承担的原则,对于政府信用、法律变更等风险主要由政府承担,对于经济环境、项目完工、投资控制、经营管理等风险主要由社会资本方承担,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共同分担,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合理转移。此外,每类风险都应有承担上限,对于超出风险上限的损失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分担方式。
(三)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专业的社会资本方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确保金融机构放贷资金安全的保障。因此政府在选择社会资本方时,应尽可能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性方式选择社会资本方,使得项目实现有效充分竞争,从中选择最优合作者;另一方面不应将价格因素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而是应该全面充分的考察社会资本方的财务、建设、运营能力,确保项目融资活动顺利开展、项目建设如期完工、项目运营持续优良。
(四)构建互信守约的信用环境
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合作是一个动态、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双方本着互信守约的契约精神、建立牢固的信任才能解决过程的各种风险和问题,给予金融机构支持项目融资的充分信心。因此,一是需要有上位法律来加强对政府履约行为的约束,对政府失信行为进行惩戒;二是政府应增强自身的法治和契约意识、审慎承诺、依法行政,避免失信违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PPP项目各种融资风险因素,可以从加强项目前期研究、提前引入金融机构、制定公平灵活的合同机制、择优选择合作伙伴、注重契约精神等方面入手应对,以合理防范PPP项目融资风险,促进PPP项目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五: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项目各阶段主要风险类型项目阶段风险来源主要风险因素银行风险类型准备阶段招标阶段银行内部忽视贷前管理的风险缺乏相关经操作风险融资阶段项目项目合规性风险对项目重要指标评价及预测不充分的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借款主体还款能力不足风险担保物流于形式风险可编辑债权虚置风险法人实体不明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私人投资者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信用风险银行内部贷款决策失误风险战略风险贷款负责人经营不足风险管理不当风险审批条件不落实操作风险全面协议签订不当法律风险建设阶段项目市场因素造成成本超支市场风险建设周期长贷款回收缓慢流动性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技术劳资纠纷等引起的成本超技术落后引发完工风险资金用途风险不可抗力造成工程停建信用风险项目公司政府部门政策变动风险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协议不能执行或有变动法律风险可编辑银行内部贷后疏于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造成难于管理操作风险运营维护阶段项目产品价格调整市场风险项目低收益贷款回收缓慢流动性风险三商业银行对ppp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专门ppp项目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手段PPP模式的风险与防范
一、PPP项目银行贷款特点1、PPP项目一般融资组织结构为PPP项目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包括国际银团、商业银行、出口信贷机构、投资信托机构和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其中商业银行目前仍是最基本的债务资金提供方。另外,由于PPP项目资金规模庞大,一般需要几家甚至几十家银行组成的国际银团对项目提供贷款,称为辛迪加银团贷款(Syndicate)。PPP项目银行贷款主要涉及如下内容: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该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而是政府向借贷机构作出承诺,将按照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这个协议使项目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相应的,私营企业也承担一定的贷款担保责任。在经营期限内,项目管理公司以向享受公共产品服务的使用者收费的方式回收资金,偿付贷款本息。2、PPP项目银行贷款特点①PPP项目建设期长,且投资回收期长,对银行资金占用时间长,资产流动性差。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0年以上,有的达30年甚至更长。②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且回报率较低。有些项目自身收益并不十分理想,甚至无回报或项目本身没有还款能力,还本付息资金需协调解决。如污水处理项目等。
③风险因素多,预测难度大。在项目建设经营期较长的情况下,来自项目投资者信用、项目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增加,而同时准确预测市场前景难度加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有一定的考验。
④通常受政府担保,但政策性影响大。PPP项目大多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并享有优惠政策。在项目还款和担保等问题上政府与银行间往往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一般较为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贷款质量。但同时该类贷款受政府政策影响大,该类风险较为突出。
二、商业银行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1、PPP项目寿命周期的界定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以时间为自变量,可以是离散的,即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也可以是连续的,即从理论上讲,其风险管理的各要素均是时间的函数。这种思想体现了商业银行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动态性和持续性。PPP融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可分为准备阶段、招标阶段、融资阶段、建设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项目移交共六个阶段。2、PPP项目各阶段主要风险类型基于以上分析,PPP项目风险来源主要有项目公司及项目本身两个方面。项目公司是政府与私营企业通过特许协议所成立的,对项目公司的评估就是对政府和私营企业的评估,因此,银行在PPP项目各个阶段都要从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及项目本身这三个角度去识别风险因素,以弄清风险来源,有针对性进行风险管理。另外,PPP项目的
复杂性要求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方法都要适应PPP项目的要求,因此,在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中都需要考虑银行内部风险。下面分阶段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将其归类到银行更为熟悉的八大风险中,以便于银行对其进行专业性的管理。
①准备阶段和招标阶段由于PPP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项目准备阶段政府和私营企业通常会对融资来源有初步的构想,对银行的选择也较其他项目有所提前,因此,银行尽早接触PPP项目的前期工作是可行的。在这期间,银行主要是对项目及其投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作出初步的评估,为银行的贷前风险管理打下基础,更有效地减少日后的风险损失。而这期间银行主要识别的风险是来自内部的操作风险,即银行管理不完善导致的对贷前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贷前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所引起的操作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影响银行对是否放贷作出正确的决策,该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即成本的增加。②融资阶段融资阶段是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目标即完成银行与政府、银行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各项协议。这是银行对项目及其投资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详细分析的过程,也是银行识别该项贷款各类风险并通过协议进行合理规避的重要过程。银行在这个阶段的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表现在所签订协议当中,若在此阶段风险管理出现漏洞,那么对银行效益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预料的。从项目角度来看,银行在融资阶段面临着由于对项目重要指标难
以预测和对项目合规性评价不当而导致日后难以收回贷款的风险;在项目公司角度,由于特许经营公司有着特殊的组织形式,放贷银行面临着法人实体不明、担保物流于形式、债权虚置等风险;另外,银行还面临着私人投资者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PPP项目建设营运周期长,对各种因素的识别受时间的影响大,如若在融资阶段评价失误,没能通过协议规避风险,将对日后埋下风险隐患。
另外,在融资阶段银行签订融资协议时需要从银行发展战略角度考虑银行长期的发展情况,以规避贷款决策失误造成的战略风险。此阶段对银行主管经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管理不当将使银行面临操作风险。最后,对银行在签订贷款协议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尤其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银行,需要审慎解决协议中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
③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从建设到运营维护是PPP项目持续时间最长的两个阶段,是成本大量投入到贷款逐步收回的阶段,是还款风险的主要发生期(阴影部分代表还贷风险的主要发生期),也是各种风险因素识别较难的阶段。因此,做好该阶段的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建设阶段银行需识别影响成本投入的各种风险因素。从项目角度来看,包括项目周期长而导致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导致项目成本超支的如利率增加、通货膨胀等市场风险;项目公司角度主要考虑私营企业技术、劳资纠纷等引起成本超支、技术落后引发工程延期、资金使用不当等引起的不能按时还款的信用风险;PPP项目受政策影响大因而银行需关注政府政策变动的风险;项目公司的公私双方投资者违反
协议的法律风险。在运营维护阶段,银行主要识别影响贷款收回的各种风险因素,
在项目角度,各种市场因素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因而银行需谨慎做好该阶段的市场风险管理。在项目公司角度,银行主要面临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变动等信用风险及违约风险,以及项目公司的公私双方投资者违反协议的法律风险。
同样,银行在这两个阶段面临着贷后管理不当、信息不完善造成管理疏忽等引发的操作风险。
④移交阶段通常PPP项目在移交之前银行已经收回贷款,但是直到此时银行仍然不能忽视项目公司投资者某一方违背贷款协议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在收回款项后应对贷款整体情况作后评估,以为其他的项目提供借鉴,这样银行同样面临着内部忠实度不够的操作风险。
表1项目各阶段主要风险类型
项目阶段
风险来源
主要风险因素
银行风险类型准备阶段招标阶段银行内部忽视贷前管理的风险缺乏相关经验操作风险融资阶段项目项目合规性风险对项目重要指标评价及预测不充分的风险法律风险
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借款主体还款能力不足风险担保物流于形式风险债权虚置风险法人实体不明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私人投资者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信用风险银行内部贷款决策失误风险
战略风险贷款负责人经营不足风险管理不当风险审批条件不落实操作风险全面协议签订不当法律风险建设阶段项目市场因素造成成本超支
市场风险建设周期长,贷款回收缓慢流动性风险项目公司(私营企业)技术、劳资纠纷等引起的成本超支技术落后引发完工风险资金用途风险不可抗力造成工程停建信用风险项目公司(政府部门)政策变动风险
信用风险项目公司(公私双方)协议不能执行或有变动法律风险银行内部贷后疏于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造成难于管理操作风险运营维护阶段项目产品价格调整
市场风险
项目低收益,贷款回收缓慢
流动性风险
三、商业银行对PPP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专门PPP项目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手段。体现在PPP项目中,良好的风险管理首先需要设置专门针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机构。这在国家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广泛应用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该机构的专业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培养专门的PPP项目风险管理人员。PPP项目贷款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适应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兴融资模式,银行应当培养一批具备项目融资相关知识的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使其了解PPP项目的特性及其特有的风险因素,以提高银行对PPP项目贷款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是建立专门适应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针对PPP项目特性,贷款银行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体系。如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银行需要从PPP
项目的特殊组织模式角度考虑,建立一系列针对政府、私营企业和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充分了解特许经营协议的内容,分析其中的风险漏洞;为PPP项目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模型,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风险、评估难以量化的风险;在PPP项目的全过程中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等。
2、建立全寿命周期的动态化管理理念PPP项目从立项到完工、运营、移交,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各个阶段相辅相成,这样,上一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防范将直接对下个阶段产生影响。并且在各个阶段各个风险因素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联。银行需建立针对项目全寿命的动态化管理理念,即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考虑时间变化的因素,综合考虑各个风险因素,采取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将各个风险管理单元统一起来进行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统筹全局看风险。风险管理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并随项目发展而呈现不断向前滚动的趋势,使得风险管理覆盖项目周期各个时间段,并充分考虑前后风险因素的关联。
图4动态化风险管理流程
3、重视贷前管理PPP项目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涉及的风险因素多,银行应及早介入,全面掌握投资规模、工程投标、资金预算等情况。尽管这样银行将面临项目未能实施的风险,但相对于后期融资阶段相比,银行只需投入很少的成本,只要项目能够实施,将大大降低融资阶段风险管理的成本,从该笔贷款的全局考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完善对PPP项目贷款协议的管理贷款协议是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银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完善对贷款协议的管理将在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基础上尽可能地达到银行规避各类风险的目的。风险管理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贷款协议的管理:①首先是设置逻辑严密、有效的担保体系PPP项目贷款风险化解的核心环节,是由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以及其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向贷款人提供特定的担保。贷款人防范风险往往是通过一系列严密有效的担保来实现的。通常应该包括项目完工担保、产品购买担保及必要的物权担保。另外针对特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还可以要求政府对贷款人的利益作出承诺和担保。②其次是在贷款协议中确定风险承担限度贷款人应当认真审读项目发起人和政府所订立的特许经营协议,充分了解特许协议中如项目特性、特许权经营的期限、政府承诺保障PPP项目权益的有关条款等。为使贷款人的收贷风险减少,贷款人须明确规定支付贷款前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和明确各项风险的承担限
度。5、充分利用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提升风险管理的竞争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建立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PPP项目这种周期长、风险因素较多的项目贷款来说,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其效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随时更新风险信息并及时作出分析和判断,以适应在PPP项目建设运营的漫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减小可能信息不对称对银行带来的影响。
篇六: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资本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使私营、民营企业与政府公共项目建设间的联系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但由于PPP模式运转的周期长、投资规模较大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一些风险,给企业和政府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就PPP项目投资过程易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PPP项目;投资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我国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改革是确保社会资本正常运转的主要动力源泉。PPP项目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推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有效干预与市场资源配置效应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地方债务形势较为紧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流转不畅,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然而,如何动员社会资本参加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PPP模式进一步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1PPP项目模式的投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全称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最早于1982年由英国政府提出并开始应用,其核心理念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私营、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共同治理”(见图一)。由于国情、经济体制的不同,实践期间在不同国家出现的阻碍因素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主要还存在以下两点关键风险:
社会资本
政府
契约精神相互信任
合作关系
社会利益多赢
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保障
图1PPP模式概念1.1风险分担机制原则不明确项目投资风险预测,管理以及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对于PPP项目来说,是能否成功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每个PPP项目都可能由于某些影响要素而面临着一系列的系统性和不可知性风险,但我国国情相对特殊,PPP项目的投资风险更加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的不定期调整和变化,产业经济结构内部的优化等问题,加上政府并没有相应的契约合同机制,参与PPP项目的私营企业更难预测将要承担的风险。1.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PPP项目当前在我国的实践情况表明,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无法确保模式长期发展下去的。我国针对PPP项目设计、实施等环节没有明确的法律细则。而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指导来保证投资收益,则会导致投资者面临承担投资法律责任的风险。同时,法律与政策法规的一致性,中央政府政策法规与各级下属政府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对PPP社会资本参与模式产生了制约作用。
2针对PPP项目风险的对策建议
2.1健全动态的风险分担、协调机制
政府是否能够贯彻诚信精神是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是否能顺利投资PPP项目的一个重要前提。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合同制度,明确各部门应尽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对于项目审核流程的违规操作制定相关责罚依据。一些发达国家对于PPP项目的重要经验就是及时建立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正确、有效地规避风险,给项目各方参与者相应的风险预防保证。企业财务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之间加强沟通的前提下,在PPP项目中引入动态地融资理念,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健全动态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实现各管理部门工作透明化,保证信息共享,实时跟踪项目进度。
2.2建立多元化的PPP资本投资市场
积极引导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资本大户参与PPP项目,将基金、债券等融资形式引入PPP投资市场,形成多元化发展体系,将PPP项目分布在各个发展领域(见图2),从而更加调动社会整体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延长项目生命周期,加快PPP贸易建设。另外,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在项目不同阶段创新融资形式,如股权投资、资产证券等方式。除了对PPP项目进行融资之外,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协助等服务。
图2英国PPP项目分布
2.3培养PPP项目模式的专业型融资人才
PPP项目的设计、运营等阶段都涉及到许多专业,如财政、金融、法律等领域,因此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相关领域资质。政府及企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对PPP项目的操作流程制定一系列规范、科学、标准的细则,寻找能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的合法金融中介机构,长期下来必然有所回报。
2.4创建合理的价格核定和财政补贴机制
PPP项目的价格核定要满足社会资本投资的有效收益,也要相应减轻政府财政预算压力,政府和企业双方应就项目价格问题预先做好备案,确定合适的标准。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定期审核制度和相关流程,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监管力度,确保能够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政府部门要对PPP投资项目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对于回报周期长、项目收益效果较差,但社会效益较好的PPP项目及时给予评价,如
经过各种因素的周全考虑后决定继续投资,则可以合理地提供相应财政补贴,给予支持,并建立动态的资金补贴机制,稳定支出。
3总结
总的来说,针对PPP项目优缺点,其衍生出的各个影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并决定着PPP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完成。由于PPP模式项目在不同的地区的实践程度具有差异性,并且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企业在后续推进PPP项目的进程中,可以借鉴上述应对措施来确保项目的成功。想要保持政府和社会投资合作的长期稳定联系,双方要围绕项目投资风险分配最优方案,综合健全政府的风险管理机制,考虑项目回报率以及市场整体投资环境等因素,保持PPP项目模式的长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凤亚红,李娜,左帅.PPP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研究,2017(06):51-58.
[2]河南省财政学会课题组,胡兴旺,项勇,李俊杰,金学星,王佳,郭晓丽.PPP项目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财政科学,2016(12):117-133.
[3]王刚,何利辉.我国PPP项目的融资困境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01):75-78+85.
[4]杨俊龙.PPP模式的效应、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7(03):40-46.
[5]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09):82-95.
3
篇七: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7期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开展,必须切实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等问题,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引导工作,实现PPP项目资金利用率的提高,有效解决资金浪费问题。这需要进行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优化,降低资金使用的压力,实现项目运营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二、项目风险与PPP项目发展的联系
在PPP模式应用过程中,项目本身是其融资的主体,实现了项目预期收益、项目资金投入、政府对该项目扶持力度的结合。在这种应用模式下,私人投资者与政府会签订相关的许可协议,双方参与到项目的整体实践过程中,获得该项目的收益,实现债务的偿还。
这种私人投资与政府合作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政府在财务预算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使私人投资者获得相应的利益。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双方共同参与,遵守共担风险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根据自己的实力及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风险。在PPP项目运作过程中,其考虑了私人投资者与政府的优势,实现了对科学性、合理性风险分配方案的应用,有利于降低PPP项目的整体运作风险。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通过对PPP项目的应用,实现了私人投资者资金的引进,有效减缓了建设项目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在这个环节中,其实现了私人投资方高效化管理手段及先进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实现了政府相关部门与私人投资者工作模式的结合。
三、PPP项目融资风险识别及应对
(一)风险识别
从可控性角度来看,融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前者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后者包括环境保护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完工风险、信用风险。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PPP项目融资存在一定的运作风险,在成功融资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朝着非理想化的方向发展。整体来看,PPP模式引导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经济风险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存在一系列的施工技术难关,从而可能使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适应现阶段PPP项目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完善项目预期工作,做好项目风险的精确识别工作,制定相关风险防御措施,确保基础设施项目的稳健性发展。
风险识别即通过大量精准可靠的信息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及分析项目,从而分析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客观上看,其性质及风险识别的方法诸多,比较常见的项目融资风险识别方法如下:
德尔菲法集中了各个专家的智慧,实现了对其想法的统筹考虑,能够有效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德尔菲法,有利于表达出各个专家意见的分歧之处,集众家之所长;头脑风暴法能够有效避免对不常见细微风险的忽视。这种方法对其组成成员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其适用范围比较小,比较适应于一些问题简单、目标明确的情况;工作分解结构法比较适合应用于中小项目工程建设过程,能够实现对项目范围、施工建设进度、成本管理等的有效管理,这种方法亦不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二)融资风险的评估
在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项目的简易程度、建设程序的规范性、项目的直观性及可塑性,从而选择科学的风险分析识别方案,并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风险发生时间等展开定量、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量化研究,实现对融资风险的全面性考虑。
融资风险的识别需要在风险分担前进行,确定风险量大小、风险性质等风险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风险评估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前者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从而实现不同风险相对严重程度的区分,根据其预先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作出相应的决策。后者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模拟分析、决策树法等。
(三)融资风险的应对
为了有效应对融资风险,需要确定PPP融资风险分担的目标。在风险分配环节中,项目参与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由对风险最具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优化PPP融资风险分担模型,在风险一定的前提下,实现各个参与方满意度的最大化以及风险剩余整体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必须遵循风险回避原则。当项目潜在风险可能性较大,其导致的后果比较严重,且当前没有什么策略对其进行解决时,需要主动放弃该项目,改变该项目的目标及方案计划。这也需要遵循风险减少的原则,通过对各种措施的使用,降低融资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避免造成相关的经济损失。
风险应对的策略主要包括风险自留、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风险回避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项目的潜在损失。风险自留应用了内部控制措施,化解了融资风险。风险控制指使用积极性、主动性的风险对策进行损失的预防及减少,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预防计划模块、灾难计划模块、应急计划模块。
为了实现对风险损失的有效分散,必须遵循风险集合原则。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小,在发生数量较多的同类风险背景下,投资者需要联合起来,实现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散化处理。风险嫁接即风险转移,其实现了一些经济方法及技术手段的应用,将融资风险转嫁给信托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为了强化对融资风险的管理,必须做好相关的后备措施,在项目开始前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如准备好应急费用、备用资金贷款等。为了切实解决融资风险问题,必须结合各类风险防范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应对措施的积极作用。在应对风险事件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处理手段,实现融资风险的有效规避。
四、结语
为了实现PPP项目投资风险的有效性识别及量化管理,需要根据实际运作场景,制定相关的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不同的风险防范方案,实现对融资风险的精确性识别及控制,满足现阶段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的要求。
(作者单位为中铁三局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02).
姜军,唐琳.PPP模式下的股权融资模式创新[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
[2]
杨莉姗.城市轨道交通运用PPP融资模式研究——基于杭州地铁一号线调查分
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3]
李晓琳.推广PPP要回归理性和逻辑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
篇八: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浅谈高速公路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地区之间的纽带,是工业、物流、旅游等板块的基础,为现代化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石。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成并达到通车标准的高速公路约有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对于绝大多数省市,高速公路路网覆盖率已达到98.23%。由此可见,高质量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对地区发展、拉动城镇内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大,周期相对较长,政府投资资金压力大,为了减少资金压力,许多地方政府选择采用PPP模式建设高速公路。这种投融资模式虽然优势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高速公路PPP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对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种类;风险防范措施
一、高速公路PPP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可知,高速公路PPP项目大部分存在征拆受阻、业务流程审批不及时、总投资超概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可能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正常推进;或因项目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力、安全质量问题,导致社会投资人投资收益受到一定的影响;或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预期目标无法实现,都属于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高速公路PPP项目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如何成功的运作PPP项目,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和风险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现列举几个常见的风险种类并予以分析。
(一)政府方风险
政府方风险是指政府不履行或以各种方式、借口间接不履行PPP合同(或特许经营协议)中规定的政府方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实施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危害。在高速公路项目实操中,主要体现在资本金出资不到位、履约能力差、征地拆迁工作滞后等问题。导致政府方风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政府的契约精神和契约意识不强,存在“地方特色”或“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二是政府实际财政承受能力差、负债率偏高,没有出资能力。
政府方的信用和履约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为使高速公路PPP项目在特许经营期内能够成功实施,作为社会投资人,首先应当在财承能力强的地区筛选高速公路项目;其次,在运作和实施过程中,要与政府保持常态化对接,持续高端经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有超前意识,提前谋划、提前预判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两评一案”真实性风险
“两评一案”的真实性风险是高速公路PPP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高速公路,单纯靠使用者付费收入基本无法覆盖投资,则需要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模式。而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承空间有限,为了项目能够顺利通过财承论证,“包装”过会,大多数实施机构会在工程可行性报告或者实施方案中“做文章”,采用提高车流量的方式,从而增加使用者付费预估值,以减少政府支出责任。而实际操作中,社会投资人通过对高速公路进行OD调查后,计算出的使用者付费收入与工程可行性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有偏差,导致政府实际支出责任超过预估值,其实质是将支付风险转移至社会投资人或未来政府。
以上情况是高速公路PPP项目中“两评一案”真实性风险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风险对政府和社会投资人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只有客观的进行数据分析,开展“两评一案”工作,才能更好的降低项目风险,从而保障高速公路PPP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三)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投资超概风险
在高速公路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总投资突破概算的情况。主要原因:一是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实际征地拆迁费用超过原投标时的概算金额。或者由于征拆工作进展缓慢,导致前期施工工作面较少,造成人员、设备等窝停工现象,造成成本增加;二是项目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变更索赔处理不及时、不恰当,施工方管理不当等导致成本增加;三是实际施工图纸与招标图纸差异较大,导致实际成本增加等。
目前,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回报机制都是以“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政府每年需承担的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公式为:
常规情况,车辆通行费收入不会随建设成本变化而改变。当建设成本增加后,项目总投资增大,根据公式计算可知,政府需要承担的可行性缺口补助额就越高,而超出部分的资金没有纳入原财承论证的范围内,社会资本是否能按期足额的收回投资,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大的风险点。当概算突破10%后,政府方需重新开展财承论证和物有所值报告。
由于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设期基本都在3-5年之间,施工周期长,为更好的控制总投资,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项目前期阶段,要充分调研项目规模、红线范围、征地拆迁、人材机涨幅、工程地质复杂程度等方面因素,根据前期勘查和车流量实际预测情况,引导政府预留充足的预备费。同时,与设计院进行论证,尽可能优化设计方案;二是由于征地拆迁费不受控,根据以往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超过原概算中金额。因此,在项目谈判中,作为社会投资人可建议征拆费用由政府承担,或采取总价包干模式,从而降低总投资超概风险;三是在合同条款中,需考虑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利率变化、通货膨胀带来的金融风险;四是在编制财承报告时,建议政府和咨询机构需留有空间,将一定范围内可能发生的总投资超额费用纳入财承论证中,实施过程中若出现总投资变化的情况,就能找到合理的渠道解决增加部分的资金问题。五是与地方政府、实施机构商谈,以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适当增加项目合作年限,以便收回项目投资。
(四)高速公路PPP项目运营期风险控制
高速公路PPP项目运营是项目能否持续的核心,也是社会资本提高公共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社会资本主要是央企、地方国企等大型施工企业,关注更多的是施工利润,而非项目运营。在投标报价时,为提高项目中标率,降低运营维护费报价,项目进入运营期后由于运营经验不足,运营风险认识不到位,导致绩效考核扣分严重,增加了运营期风险,影响了可行性缺口补助金额。
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营期长达30年左右,运营绩效考核的分数直接与可行性缺口补助金额挂钩,因此需要我们高度引起重视。为体现项目“物有所值”,社会投资人需要在运营监管和绩效考核上加以研究。一是加强与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力度,针对PPP合同中关于运营条款约定不清,责任不明确的地方,以补充合同的形式完善;二是在项目决策期,参考同类型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客观建立财务模型,完成项目决策;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其他高速公路运营方面成功经验,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坚持精细化管理,尽可能减少运营期风险;三是加强通行费征管工作,与公安机关、公路路政管理部门“强强联合”,打击偷逃通行费行为,有效确保通行费的不流失。
三、结语
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物有所值”,需要国家、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规范措施,加快推动PPP项目立法,从法律法规层面上保障PPP项目规范运作,既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又能达到政府和社会投资人合作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强.央企PPP项目的风险解析与控制研究[J].商业观察,2021(16):3234.
[2]宋沛奇.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及管控[J].交通财会,2021(04):47-49+54.
[3]何凤凤.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2):18-19.
[4]杨平.PPP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担探析[J].居业,2020(08):154-155.
1
篇九: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检测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应鼓励项目参与者主动参与到项目融资风险预测与识别工作中提出降低风险及应对不利后果的举措以此保证风控过程中的检查与调整合理从而形成及时完备的风评报告实现融资风险的动态集成化管理从而应对建筑工程ppp项目的融资风险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及应对策略
作者:熊文雯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09期
摘要:建筑工程PPP项目与传统模式存在许多异同,其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亟需吸纳先进技术、知识、专业理念,系统研究和分析常见风险,提高风险危机与防范意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建筑工程PPP项目健康发展。以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为切入点,论述了PPP项目融资基本架构及运作模式,通过识别融资环节的风险,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提升建筑工程PPP项目应对融资风险的效果。
关键词:建设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9-0155-02;;;;;中国图书分类号:F283;;;;文献标志码:A
PPP项目于十八大后被引入国内,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该模式由政府规划并以社会资本为主导,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一般而言,PPP融资模式具有消除费用超支、利于政府职能转换、减轻财政负担、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能与政府和民间组成战略联盟,取长补短、共担风险,但也存在收益周期较长、融资规模大的弊端,增加了融资风险。因此,积极探寻应对融资风险的策略是保障PPP项目融资模式稳步发展的关键。
1;PPP项目融资基本结构及运作模式
1.1;PPP项目融资基本结构
PPP项目融资方案涵盖股权资金结构、信用结构和资金来源3大方面。股权资金结构由政府和社会合作体共同募集;信用结构决定PPP项目公司能否获取必要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源自股权资金和各种债务资金,股权资金构成公司资本金,而债务资金能够为项目执行提供外在动力。實际工作中,PPP项目股权与债务资金比可体现项目投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建筑工程PPP项目融资难易程度及社会合作体自身的融资与偿债实力。
一般来说,债务资金占比越大,越能说明具有较强融资能力的社会合作体可以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也就意味着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而PPP项目公司债务资金提供方最常合作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其在短期内提供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开发了贷款业务、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投资模式,促进了行业间联动发展[1]。
1.2;PPP项目融资运作模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来看,根据基建项目的不同,可将PPP运作模式分为委托运营模式(O&M)、管理合同模式(MC)、建设—运营—移交模式(BOT)、建设—拥有—运营模式(BOO)、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BOOT)、转让—运营—移交模式(TOT)及改建—运营—移交模式(ROT)等。
运作模式多种多样,但具体选择运作模式时,需综合考虑项目类型、政府市场化目标、政府参与方式、定价调价机制等多种因素。为了弥补现存运作模式的不足,在新兴模式领域预判风险隐患后,才能建立PPP融资模式下分担风险的伙伴式合作关系,共同管理、优化控制,进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合作方的“双赢”与社会收益最大化。
2;识别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的方法
融资风险与财务及经营风险密不可分,财务风险指资产变价带来的风险,而经营风险指因经营不善导致的损失,其本质是投资品价值低于融资成本。由此可见,二者本质相同,但诱因却存在差异,应根据融资流程依次识别对应风险。
2.1;分析融资成本时考量利率风险
开放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充裕,满足风险预期降低趋势,则利率下降。而PPP项目营运周期较长,在分析考量融资成本时,应着重分析偿还融资过程中利率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可见,各国央行降准时,利率下调空间都极为有限,从长远来看,利率走高,风险概率也就提高,故PPP项目融资风险会大幅提升。若PPP项目实行证券化管理,则部分投资人会充分利用各国率差转换中间汇率,而汇率下降会再次导致待偿本金增加,也就意味着资产相对贬值。因此,若民间汇率与离岸汇率低于在岸汇率,项目融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风险敞口继续加大[2]。
2.2;评估投融资对象时涉及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常指上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意外中断融资协议所承受的连带风险。PPP项目融资规模大,金融部门一般会选择分期支付借款资金,但金融部门一旦预判融资者的偿付风险加大,或资金流不充足,就会选择主动终止协议,并下调PPP项目参与体资信评级,提高项目再融资的困难度,严重时会导致融资企业资金链条断裂,使项目后期难以维系。因此,上游违约风险加剧会引发融资成本、信用等级、项目运转等一系列融资问题。
2.3;项目经营过程中潜伏经营风险
建筑工程中,工程投资的本质是合理、高效地利用筹集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再通过专业能力使用各类生产资料建设工程项目。但在这一个循环中,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参差不齐会影响项目运营成果,若决策不当,还会使投资项目所产生的价值低于初始投资额而出项净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值为负数的情形,加大期初融资风险。施工环节浪费物料,设计环节忽视环保要求,部分项目改变设计而使综合成本远超预期,部分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等,都会给项目整体带来负面影响,形成融资风险“多米诺效应”,使整个局面陷入失控状态。PPP项目施工复杂,开展科学高效的管理工作将是大幅降低融资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3]。
2.4;建立退出机制时存在退出风险
无论选择哪种融资模式,都必不可少的存在退出机制,即投资人撤资离场的一种保障措施。在新兴建筑工程PPP项目中,投资人将资金投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或完成时,项目本身始终保持投资品属性,而现存投资人有权选择以证券或完整形态将该项投资品出售给其他投资者获取所需资金。但现实环境下,多数PPP项目无法达到证券化要求,难以成功离场困难重重,若退出机制不完善,项目因无法变现而长期套牢,PPP融资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3;建筑工程应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举措
要想精准识别各环节的潜在风险,合理分担建筑工程中的PPP项目融资风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合理。强调PPP项目中政府公共部门及社会合作主体的平等性,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互惠合作关系。二是坚持风险最优分配与可控原则。基于此项原则,在寻找最小成本的前提下,由拥有最强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以此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损失,实现风控成本最小化。三是强调权责利统一原则。既关注建筑工程中PPP项目参与方的风险管理成本,又要保证与之匹配的相关收益,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四是坚持风险上限原则。分担风险时设置风险上限,避免让一方单独承担风险,良性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在贯彻落实上述4项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应对融资风险的新举措就更具可操作性[4]。
3.1;提高金融、政府部门的参与度
在国际贸易中应对汇率风险,应综合选择合适的兑换货币与兑换时机。为了降低融资风险,双方可以提前商定一个基本汇率,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时,鉴于履行合同的周期较长,可以通过洽谈固定利率以应对利率上行风险。如果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也可在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中提前建立调价公式及补偿机制,以保证项目收益。
除此之外,在PPP项目中,为了降低利率、汇率、金融机构违约、退出壁垒带来的融资风险,可采取政府部门书面担保或承诺等方式。政府部门投保,可减少政府干预、避免腐败,也可以提高合作部门的办事效率,维持彼此的信用和商誉,以保障建筑工程PPP项目融资顺利进行[5]。
3.2;加强建设单位风控意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筑工程PPP项目中,政府部门、社会合作主体(包括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都应通过合同联系在一起,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是核心。政府部门应衔接好项目的相关法律与监管体系,实现依约办事,并贯彻到各个合作体中。
在此过程中,合同及法律风险依旧会连带出融资风险,建设单位应提高风控意识,研读条款,以实现双方效益。在合作基础上,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应选择优良供应商,采用先进技术,对项目全过程实行跟踪监督管理,保证工程按期按质完工,这些都是降低运营风险的必要手段。鉴于应用PPP模式的项目规模通常较大,建设单位应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实施专项管理和提供技术支持,协调项目发展,并确保项目质量、进度与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项目期满后顺利移交。
3.3;全面构建融资风险监控体系
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控应实时搜集并分析与潜在融资风险有关的各种信息,预测风险发生概率,进而对其进行预警和监测。风险监控主要包括检查识别风险是否发生;监测识别新的风险隐患;检查应对风险的措施是否發挥了作用及最终是否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等。
检测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应鼓励项目参与者主动参与到项目融资风险预测与识别工作中,提出降低风险及应对不利后果的举措,以此保证风控过程中的检查与调整合理,从而形成及时、完备的风评报告,实现融资风险的动态集成化管理,从而应对建筑工程PPP项目的融资风险。
4;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PPP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片面地将这些风险理解为借款带来的风险难以对其进行有力控制。管理者应加强对各环节风险的分析与预判,做好事前准备、协议沟通、融资风险识别与应对工作,保障建设工程PPP项目可持续开展,提升应对融资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寅.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7(8):187-247.
[2]尹丹妮.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2018(2):137-138.
[3]吕汉阳.PPP模式全流程指导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4]张鸣昊.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及对策[J].纳税,2020,14(6):17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5]冷静静.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风险及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1):155156.
篇十: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确定风险分担方案如表21表21项目风险分担方案风险因素分组风险因素双方共担政府项目公司政府出资代表社会资本设计政府部门要求改变项目功能性要求合同实施时项目公司提出一个比较经济的施工或运营方案融资在投标截止日到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期间贷款利率提高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贷款利率提高初级债务再融资产生的利润融资未及时到位建设在特许经营权合同谈判期间司被要求增加投资致使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运营运营费用超支由于恐怖袭击而关闭政府部门人员的过失导致迟延支付补贴移交移交的资产不达标特许经营期满后本项目仍可以继续工作但已经不能满足即时的新要求政治和政府政策资产征用法律一个特殊的法律出台要求改变设计指标进而导致设计发生改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授予项目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进行追索自然可抗力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如风险应对措施如表22表22项目风险应对措施设计风险建设风险加强建设期监管资金工期质量安全强制保险方案建立履约保函体系融资风险运营风险完善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收费的调价机制明确社会资本承担的公共责任产出说明完善保险与保函临时接管移交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建立法律政策变更的解决机制科学规划与配套建设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增加社会投资人的竞争性做好资格审查工作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制定应急处置现条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明确临时接管和提前终止的条件强制保险方案PPP项目风险与应对
一、风险分配原则
按照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
原则,工程建设、运营维护风险由中标的投资人承担,融资风险由本项目的
投资人承担,法律、政策风险由市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各方共同承
担。二、风险分担方案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较多,涉及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公共设施建设和安置房建设等内容,且投资额大,实施周期长,涉及的利益
相关者较多,社会影响面较大,全面识别和妥善处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
种风险是实现项目落地、维护公共利益的得要保障。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
确定风险分担方案如表2-1:
表2-1项目风险分担方案
风险因素分组
风险因素
双方共担
设计
政府部门要求改变项目功能性要求合同实施时,项目公司提出一个比较经济的施工或运营方案,致使项目功能性要求改变
设计缺陷
政府√
项目公司政府出资
社会资本人代表
√
√
√
融资
在投标截止日到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期间,贷款利率提高签署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贷款利率提高
通货膨胀率比预期的高
√
√
√
√
√
√
初级债务再融资产生的利润
√
融资未及时到位
政府方要求赶工期而导致的项目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在特许经营权合同谈判期间,项目公司被要求增加投资,致使进度延误,成本超支
建设费用超支
√
√
√
√
√
√
建设
建设质量不合格过多的合同变更
√
√
√
√
分包商/供应商的违约
√
√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发现文物
√
完工时间延后
√
√
运营费用超支
√
√
运营收入低于预期
√
√
低运营生产能力
√
√
运营
维护费用高于预期维护要比预期频繁
√
√
√
√
由于恐怖袭击而关闭
√
政府部门人员的过失,导致迟延√
支付补贴
移交的资产不达标
√
√
移交
特许经营期满后,本项目仍可以
继续工作,但已经不能满足即时
√
的新要求了
政治和
资产征用
√
政府政策政府决定过程的低效率
√
很强的政治反对/不友好
√
法律
一个特殊的法律出台,要求改变设计指标,进而导致设计发生改变
税收政策的变化
√
√
√
对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授予项目√
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进行追索
不可抗力
√
地质条件
√
自然
气候
√
环境
√
三、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如风险应对措施如表2-2。
表2-2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加强建设期监管(资金、工期、质量、安全)
设计风险、建设风险强制保险方案
建立履约保函体系
完善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
融资风险、运营风险
建立绩效考核收费的调价机制明确社会资本承担的公共责任、产出说明
完善保险与保函、临时接管、移交
法律风险、政策风险
建立法律政策变更的解决机制科学规划与配套建设、政府支付方式和项目汇报机制
社会资本选择风险增加社会投资人的竞争性、做好资格审查工作
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明确临时接管和提前终止的条件强制保险方案
篇十一: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但对于发起人和项目融资人来说必须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约定类似担保和风险防范措若能有国际性组织共同参加bot项目这样可以调动国际上各方面的力量对项目所在国施加影响是项目所在国政府对没收或国有化bot项目有所顾忌即使没收或国有化也需要给项目融资人和项目发起人予以充分的补偿海外PPP项目的风险及应对策略(以BOT模式为例)
在“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指引下,在丝路基金和中国信贷支持下,中国对外投资与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正如火如荼。由投资带动建设是当今实施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模式,在“一带一路”国家普遍开花,其中PPP(公私合作)模式下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的投资与施工的方式最多。为了防止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建设中盲目跟进项目,节约企业投资和建设的宝贵时间,依据中伦律师事务所实施国际工程投资与建设的法律服务经验,提出以下探讨。PPP项目概念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形式,是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公私合作模式。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学概念而言,公共设施的投资、运行、维护是由政府行政部门承担。但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地增长,由政府单一投资公共设施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国家人口增长的要求、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安全问题。为了解决社会对公共设施的强大需求与政府资金不足的矛盾,世界发达的欧洲国家创造了PPP的模式。PPP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机场、港口、码头、收费公路、轨道交通、电站、输变电系统、污水处理厂,甚至医院、学校和监狱等。具体到所实施的项目本身,PPP是指社会公共部门在合法的授权下与非公共经济组织就提供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而建立的公私合作法律关系。在这种合作法律关系中,社会公共部门把投资、建设和/或运营公共设施的权利在一定的期限内,一般采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的方式,通过公开、透明方式,有条件的让渡给非公共经济组织。
特许经营“Concession”是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从法国私人投资为公共提供服务而出现的。19世纪的“特许经营”主要在铁路、燃气和电力系统方面。1854年,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许可经营期为99年的苏伊士运河被公认为是比较成功的特许经营项目,虽然项目的工期和投资远远大于在可研报告中的预期。在法国,特许经营归属于法国行政法管理。根据特许经营协议中约定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PPP项目实施主要包括了BT、BOT和BOO等多种模式。以BOT为例的法律风险分析与应对在国际实施的BT、BOT或BOO项目中,因项目本身跨越不同国界、不同文化、不同法律制度、不同政治体系,项目本身时间特别长,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以下用BOT模式作为讨论法律风险的代表。国际工程项目的成功完成,必须是项目参与各方都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利益。项目的风险必须分配到最能控制该风险的一方来承担。因此,在起草BOT项目协议过程中,有效分配项目风险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实施国际BOT项目的主要风险分析立项风险BOT项目中,在融资开始前,项目的发起人(sponsors)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项目进行论证,BOT项目立项阶段是从跟进项目直到融资机构介入提供融资为止。首先,项目发起人应核查项目所在国对特许经营的立法,然后是审核项目所在国对项目立项、环境评估的推进力度,再是评估项目所在国就该项目对外公开招标程序的合法性。因此项目发起人或项目公司需要完成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使用技术的审核评估、环境评估等报告。发起人需要成立项目联合体,项目联合体属于项目所在地的公司法人,该公司法人联合体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从中可以看出,项目发起人在这一阶段,投资风险比较大,但一旦项目发起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签订了特许
经营协议后,项目公司的股东(发起人)亦可以通过项目转让或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取项目利润。但大部分情况下,项目许可人与项目发起人会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有相应的约定,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项目发起人对股权的出让,防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夭折。完工风险一般而言,BOT项目公司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会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也可以是邀请招标的方式)将项目的施工用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and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方式发包给项目发起人中的一方或第三方,从而使项目的完工风险完全落到EPC总承包人身上。EPC合同占据了BOT合同的绝大部分资金,因此控制好项目完工风险,是控制BOT项目风险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了建设风险、试运行风险和工期风险。1、BOT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应主要把握:(1)详细设计风险:设计是否详尽,不但关系到工程进度,而且也关系到是否能有效控制成本;(2)技术标准与规范风险:遵循何种技术规范与标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造价,因此必须在项目投标时就清楚技术与标准要求;(3)地质条件的不可预见性风险:在项目招标中,业主会对项目选址提供基本的地质资料,当然业主同时会强调,对所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要求EPC总承包商对项目选址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并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因此,EPC承包商需要对一般性的地质条件差异承担责任,若在施工过程中,确实发现了有经验的施工方不可以预见和勘测到的地质条件,则EPC承包商需要与项目发包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
(4)在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所发生的自然环境变化是否给履行EPC合同带来巨大的实质性的影响。(5)项目所在国劳务许可,国际、国内材料采购、进出口许可、税收变化风险;(6)为项目提供的水、电、道路条件的变化风险;(7)实施项目成本失控的风险:在BOT项目中,项目公司和融资机构非常普遍地要求项目建设需要采用EPC方式,这样把项目的成功与失败的责任完全转移给EPC总承包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BOT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的风险。(8)政治风险与不可抗力的风险:因为大型BOT项目的建设期一般比较长,发生政治变故的几率也高,项目投保政治风险保险就显得非常必要。2、BOT项目完工的试运行风险项目试运行是项目建设风险从EPC总承包人转移到项目运营维护方的节点。EPC总承包人在成功地满足项目要求指标考核的试运行前,仍然承担着项目失效的风险。因此,在起草EPC合同时,须对项目的测试和试运行(TestandCommissioning)作非常详细测试方法和考核数据方面的约定。3、工期风险对于EPC总承包人来讲,除了达到项目要求的技术指标、施工质量之外,就是工期风险。EPC施工的工期不仅与EPC总承包人有关,而且与项目融资人是否能按期回收其投入、项目发起人是否能按预计的时间开始回收投入及项目所在国政府向社会
承诺可以使用该公共设施有很大关系,工期违约也会使BOT项目中项目公司与原料供货方以及与下游产品购买方之间存在合同违约风险。汇兑风险BOT项目投资人,包括项目融资人的回报,须在项目完工后正常运行过程中,用产生的现金流来作为项目的还款和回报保障。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在项目所在国,因此项目发起人所在国与项目所在国之间的汇率与汇兑,也成为BOT项目风险之一。在BOT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所在国经济通货膨胀对项目的营利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项目运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甚至建设成本的增加、运营维护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BOT项目产生现金流的降低,增加项目发起人和融资人的投融资风险。运营与维护风险BOT项目公司一般会选择有丰富运营类似项目经验的运营商来运营、管理和维护BOT项下的公共设施,从而使该项目达到最佳设计目标,为投资者赚回预期利益,为项目所在国提供公共服务。但在BOT的长期协议下,社会环境、人力资源、技术熟练程度、原材料价格、零部件的价格等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BOT项目下,运营与维护又是另外一大项目风险。选择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运营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在BOT项目下,投资人的回报基本上靠项目市场运行而产生的现金流来保障。BOT项目运营原材料投入的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和产成品的价格完成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因此项目发起人选择有经验的咨询公司提供全面的可研分析,是预防市场风险的一种途径。政治风险
在实施BOT项目过程中,政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给予充分重视。1、内乱或战争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内乱、政权颠覆、政府违约、法律变化等。一般而言,以上风险发起人会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把这一风险推给项目所在国政府,但有些风险也不是政府能够控制的,比如内乱、战争等。2、合法授权在政治风险中,首先需要考虑谁能代表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其次是特许经营是否有立法;再次是政府机构改组、政府人员变动以及不同党派的执政,对BOT项目的影响。控制类似风险的手段一般有:(1)让当地政府在BOT中有一定利益;(2)在项目发起人中争取当地人参与发起和银团贷款;(3)尽量使国际组织能加入BOT项目中,以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3、国有化在政治风险中,当地政府没收BOT项目,也是重要的一项风险。从国际法角度来看,项目所在国政府有权没收或国有化BOT项下的基础设施。但对于发起人和项目融资人来说,必须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约定类似担保和风险防范措施。若能有国际性组织共同参加BOT项目,这样可以调动国际上各方面的力量对项目所在国施加影响,是项目所在国政府对没收或国有化BOT项目有所顾忌,即使没收或国有化,也需要给项目融资人和项目发起人予以充分的补偿。4、税法变化
BOT项目实施周期很长,不能排除项目所在国税收法律的调整。因此须在特许经营协议中需明确约定税收条件和税法变化后的救济措施。在多数情况下,项目所在国政府会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约定调整税收的条件和税收变化的比例,这样可以使双方共同承担因税法变化而带来的BOT项目增加的成本和费用。5、BOT项目中技术要求变化的风险在实施BOT项目过程中,除了法律、法规、行政规定的变化,技术规范、施工标准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把技术要求的变化也列入法律变化中加入约定。这样可以防止因技术要求、设计标准变化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的风险。6、主权豁免问题主权豁免是指每个主权国家在本国和外国司法下具有一定的豁免权。根据国际法准则,主权国家在本国和外国司法管辖和司法执行中具有豁免权。主权豁免问题,主要需要审核实施行为人和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属于主权豁免对象。同时在特许经营协议或其他协议中,需要项目所在国政府就该BOT项目声明放弃主权豁免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放弃司法主权豁免权,不会自动构成对司法执行豁免权的放弃。因此,在特许经营权协议中,需要项目所在国政府放弃司法管辖和财产执行豁免权。若BOT项目所在国政府对放弃主权豁免权有很大障碍和阻力,那就建议双方考虑采用世界银行下设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nternationalCentreforSettlementofInvestmentDispute,ICSID)。这个机构可以裁决私人投资公共设施领域的纠纷,且缔约国必须根据所签订的缔约协议来执行该机构的裁决。7、政治风险保险面对以上无尽的政治风险,BOT项目发起人,除了在特许经营权协议中最大化地让项目所在国承担责任,另外一个普遍使用的手段是投保政治风险保险。
每个国家都有类似政府主导的保险机构。在中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需要清楚的是,对所有项目而言,保险公司难以提供100%覆盖风险的保险,有相当一部分免赔范围。BOT项目发起人需要明确这部分的风险,若能引入国内与国际共同保险机制对项目进行保险,对降低BOT项目风险会起到很大作用。8、适用法律和司法管辖在国际BOT项目中,因为涉及到非常多的合同关系,每个合同关系都会涉及到适用法律问题和司法管辖的问题。一般而言,特许经营协议适用项目所在国的行政法(每个国家都不同,需要研究其特许经营法),这样一来,BOT项目公司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当地的行政法来调整。但BOT项目的贷款协议所产生的法律关系,是融资机构与BOT项目公司之间形成商业法律关系。在这一法律关系中,金融机构需要当地政府提供一定的担保,如非国有化,这又是一个商事行为。因此,EPC合同、运行与维护合同、银团贷款协议,可选择不同的适用法律和司法管辖方式。结语国际BOT项目涉及的参与方多,合同文件复杂,法律关系错综,项目实施时间长,不可预见的风险层出不穷,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和法律团队是防范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需要相信“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企业“一带一路”的投资与建设,任重道远,路途坎坷,需要不断认真探索和审慎实践。文章来源:走出去智库
篇十二: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一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意义在ppp项目运行中政府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合作政府方面给予社会资本公共基础的特许经营权或是和社会资本一同开发公共项目保障资本可以良好运行促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升建设项目经济效益PPP项目资金风险及管控措施
摘要:本文先对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的意义进行简析,进而在国家政策变化、金融环境改变等相关环境下,总结PPP项目资金中存在的风险。然后在加强风险应对、扩宽融资渠道等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PPP项目资金风险的管控措施。关键词: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
所谓PPP项目,其是一种融资模式,也就是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方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使用在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中,比如铁路和公路等项目建设中。在最近几年中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经过对PPP项目模式的使用,可以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提升了建设项目效益。但是在PPP项目实施中,由于合作的时间跨度长,国家对PPP管控政策变化以及金融环境不断改变,以致存在着很多资金风险,这种风险对项目的建设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本文对PPP项目资金风险和管控进行分析有对应现实意义。一、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意义
在PPP项目运行中,政府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合作,政府方面给予社会资本公共基础的特许经营权,或是和社会资本一同开发公共项目,保障资本可以良好运行,促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升建设项目经济效益。PPP项目是一种重要的合作融资模式,做好对其的资金风险管理工作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提升项目投资效益,在通常情况下,PPP项目一旦出现风险,则会致使资金被浪费,同时还会为项目工程建设带去很大的损失。经过风险管控,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经过科学的融资,做好项目运行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从而提升资金利用率,以此来提升PPP项目投资效益;其二是项目工程建设效益,PPP项目存在风险时,不但会提升融资难度,同时还会为PPP项目的实施形成很大的损失,限制了资金利用率的提升,无法保障项目工程建设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做好风险的控制工作,预防风险对工程项目形成的不良影响,保障项目投资效益,让资金被合理使用。二、PPP项目资金风险
PPP项目除了通常意义上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外,其还存在着相应的特点,比如生命周期很长,PPP项目都要经过“两评一案”,其中的两评是物有所值论证与财政承受能力的评估,而一案则是初步的实施方案。其中的谈判周期很长,然后再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还有就是投入成本大,投资回收期很长。通常PPP项目投资的数额超出了10亿元,合作期限超过10年以上,项目投资回收期也要好几年,其中需要特许经营权和收费权等方式来回收。正是因为PPP项目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才使其存在以下资金风险:
(一)政策风险和行政干预风险PPP项目模式是在2014年开始实施的,相对来说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在PPP项目模式的实施中,政策与信息等社会环境依旧还在逐渐的健全,特别是2017年以来,为规范PPP项目管理,国家出台了各项监管政策与红线标准,所以在PPP项目实施中会受到当地政府颁发的政策影响,这样就很容易让PPP项目存在资金风险。PPP项目实施机构是政府方面来确定的,作为PPP项目实施主体,在授权范围中负责前期的评估论证、方案编制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等相关工作。在项目开展中,政府方面要负责两评一案、项目招标以及竣工验收等相关的工作。
还有则是作为公司股东之一,要参与到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其有着双重角色,无法有效分离管理与运营的身份,这样也会让PPP项目存在资金风险。
(二)筹资和财务风险PPP项目投资金额一般都很大,项目公司股本金占据了总投资额的20%以上,其他剩余的部门要向银行等机构进行间接融资,或是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在筹资中,政府只能是以未来项目收益当做背书增加信用,但是却不能够完全担保。而作为项目公司的股东,经常都是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其所具备的融资能力和资源也不够,在资管新规及国有银行对PPP项目融资政策的改变,这样极易产生融资不到位的风险。。PPP项目方案中要求政府和项目企业一同承担因为通货膨胀产生的增加费用。所以,PPP项目在实施中可能存在以上方面的这些问题,然后导致风险出现。除了以上的风险之外,因为社会的发展,所以市场会出现变化,PPP项目在实施中也会面临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还有则是运作前期和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风险对PPP项目实施有很大的阻碍,所以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风险的控制管理。三、PPP项目资金风险管控措施为了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上文的风险,企业要在评估自身风险承担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并实施相关的管控措施,保障PPP项目可以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收益。(一)风险应对主要措施首先是进行风险的规避,要对超出本身风险承担能力的风险,实施改善或是回避的态度,及时放弃或是停止和风险相关业务活动,从而减少损失。然后是风险承担,在判断分析和风险和收益之后,认为产生的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影响,则就可以继续进行项目的实施。最后是降低风险,评估和分析成本效益以后,要实施合理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是减少损失,把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范围。此外风险的转移或是分担,在PPP项目的实施中,可以购买保险,或是以外包业务等相关方式分担部分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中。(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营造好的经营环境政府部门需要以长远的目光和长期性的目标,建设和完善政策制度和项目运行的体系,以此促使PPP项目模式的完善和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此来减轻当地政府的债务压力,尽可能丰富投资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各个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PPP项目的政策,要形成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认知,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企业都可以主动参与到设施建设中。作为PPP项目中的企业,在项目投资之前就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投资要趋向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行业,避免存在法律误区,选用政府信用好和地方政府实力强的地方来进行投资。同时还需加强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规范政府行为,要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保障社会资本合法权益。各个政府要注重PPP项目合作效能性的建设,转换身份角色,精准定位。合作中要尊重社会资本的意见,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三)优化资本金制度,扩宽融资渠道首先是对资本金制度的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合理降低资本金的比例,其余部分则是以债权性资本当做补充,固定收益的产品大量参与进来。或者在保持项目资本金当下比例的基础上,完善对项目资本金出资来源的认定制度。。然后
是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大,除了将项目未来的收益权抵押给银行这类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之外,还可以引入优先股等相关的工具,采用创新的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对项目合作结构进行优化。另外企业与政府均应加强信用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增信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还可以在项目开展阶段中降低付款比例,以此来减少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结束语:
因为PPP项目投资数额大,并且周期比较长,所以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着政策、行政干预等相关方面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些风险的预防,扩大融资渠道,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需要优化资本金制度。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强对PPP项目资金管理,以此促使项目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1]游洋.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18,No.685(14):169-172.[2]孙玉栋,孟凡达.PPP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化解[J].现代管理科学,2017(5):24-26.[3]周兰萍.新常态下PPP项目风险控制难点及对策[J].建筑,2015(20).
篇十三: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作者:王会岩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1年第11期
【摘要】对于PPP项目来看,它是政府实现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则必须要实现对风险措施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风险;对策【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1.050
对于PPP项目合作开展来看,在融资的方式选择上,如果只是依靠原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必然会给企业在发展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PPP项目融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看,如果行业本身的发展前景有所不足,或者产能已经达到市场的实际需求,但是盈利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想要单纯依靠这种方法来获得盈利,进而不考虑市场的总体需求量,必然就会导致在开展此项目合作时,由于融资工作出现偏差而出现风险的问题。因此,对于项目融资工作开展来看,必须要依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有效选择。
对于PPP项目来看,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经营中是否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对称。而且,在经营中,对于同一事件来看,不同的管理者其实在进行信息掌握时,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所差异,并且也会使管理者有不同的看法与结论。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也会导致管理者习惯用标准或以平均的方式来对事物进行判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好,投融资机会越来越多,投融资项目也越来越多,很多投资者希望能够以此来实现扩大自身的发展,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风险[1]。此外,随着PPP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当前阶段中想要单纯地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融资工作,其实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运行需求,所以外部融资方式在PPP项目当中,实现了迅速崛起。但是,对于这种模式来看,由于外部资金在获取时必须要搭配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这也使得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贷款的成功率几乎能够达到100%,但是私有企业在进行贷款时,其成功率往往达不到50%。这就会导致部分私有企业在新开展的PPP项目在中标之后,其融资无法到位。项目融资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基于此,对于项目的融资而言,在其融资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则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企业而言,在当前阶段中的融资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也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但是这时就会存在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其技术被收购的风险。同时,当前外资在行业的垄断行为上,其实也导致了很多小型企业只能够以被收购的下场进行市场运作。比如,以当前的小型公司运行来看,即使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国家性奖项,而且也能够实现满足基础运行需求,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固定资产抵押等条件无法满足融资工作的
开展,这就导致这类型企业只能够以高价被收购为结局。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也导致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对于企业来看,在运营中,可以借用融资来实现满足自身的运行发展需求,但是这有一个关键性条件,就是必须要保证其诚信度较高,且有较为强大的管理队伍,还能够使用高新的生产技术,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生存力。如果是以股份制为主来进行融资,则可以通过选择回购投资者的股权,或者是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融资来实现各项工作的运行。对于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开展来看,由于现实环境的影响导致对直接投融资无法进行有效支持,即使当前国家给予了相关优惠政策进行支持,但是由于企业资金不多、品牌效应不高,且投融资条件不能够满足实际运行需求,就直接导致投融资的模式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其实建立了很多发展机制的基金会,也实现了由国家财政部门开展全新的投融资方式,并积极推行基金的发展。这种投资方法其实是从规划分配来实现对市场局面的转变,它是一种科学的方式。对于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来看,我国的资金分配一般是以财政和银行为主,这两种模式会为社会资金的基调做好调控。但是,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后,银行也开始了自由市场模式的改变,这时投融资机制也在不断转变,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约束性条例,这就导致投融资模式始终以单一形式存在,进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其次,对于项目的融资模式而言,其风险投资也属于融资技术中的一种,而且它能够实现通过融资渠道的有效优化来实现满足加快企业的运行发展需求。但是,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工作开展中仍存有一定的漏洞,所以这也使得融资工作不能及时开展。毕竟,当前政府部门财政拨款进行风险投资,其实是针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重点支持,而进行对外风险投资以及对民间主体投资的内容较少。与此同时,对于政府所参加的风险投资主体能够对社会风险投资产生的影响因素来看,在政府资金不足时,就会对风险投资产生影响。并且,由于我国当前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层次有所不足,且不能够实现以规范化行为为主来对投资对象进行科学评价,这也导致风险投资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发挥的作用。此外,对于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来看,对于资本撤离工作的開展而言也有一定的漏洞。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项目的融资方式应用来看,由于金融机构在法律的约束中对其存货融资与收账款融资的应用方式不多,这也直接导致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往往这种投融资方式是在非正式渠道上进行运作,这在短时间内虽然能够达到实现提高企业的运营需求,但是其应用方式风险较高,进而必须要通过必要措施的有效应用来实现帮助企业规避诈骗问题和非法集资问题。同时,由于我国投融资担保机制仍存在漏洞,想要实现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也必须要保证其信用担保机制存有较高的支持力。基于此,PPP项目的融资条件其实并不符合我国社会运行常态,融资方式也不适用于现行发展的实际需要。
最后,对于项目融资风险因素来看,由于当前资本结构不合理,且内部管理水平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遭遇风险问题。首先,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在整个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政府的有效支持,而且中小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抵抗力较差,这也导致在进行融资工作开展时,无法实现满足自身的运行发展需求。其次,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了管理力度和必要经验,且核算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性较低,同
时财务报表又不能进行妥善完善,更没有实现将业绩体现进行优化,这就导致在进行内部运转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实现通过数据分析来满足对风险的有效抵抗。最后,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尤其是新兴企业,其自身的诚信度较低,且在进行贷款时,由于其抵押资产存有不足的情况,因此他们也无法受到第三方的担保保护,从而就加大了融资风险。
2、PPP项目融资风险的解决对策
2.1实现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
想要实现通过项目融资来满足企业运行的发展实际需求,则必须要先保证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规范法人的治理结构。因此,这时就需要保证企业具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要拥有保护股东权利的内容。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必须要包括实现对所有股东进行平等对待,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侵害,则必须要通过补偿机制的应用来实现满足各项工作的运行。同时,对于项目应承认利益的相关者而言,必须要保證他们具有合法的权益,还要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提升企业的财富创造机会,并保证企业的良好信誉。对于项目应用来看,必须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业务相关的重大信息[2]。此外,公司法人在治理结构中,也要确保能够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指导与监督,这样才能实现使其对股东进行负责,进而才能保证其融资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2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实际作用
想要保证在项目中,通过融资来满足企业运行的发展需求,并实现有效规避风险问题,则必须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毕竟,内部审计管理是其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法律法规中的要求。对此,这就必须要认清内部审计在控制工作开展中起到的实际作用。首先,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来看,它可以通过监督会计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将项目管理的漏洞进行有效筛查,这样就能在源头处进行问题处理,并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对于内部审计来看,它能够实现对项目的生产经营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分析,并通过改善其管理内容来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内部审计也能够保证该项目能够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最后,对于内部审计来看,它能够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各部门的活动做出公平、客观的审计结论,以此就能保证其评价起到作用。因此,对于项目审计来看,必须要有效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还要实现确保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权力来执行其自身的工作。
2.3全面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想要实现防范项目融资风险,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处理。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体系,并提升财务信息应用的准确性,以此才能通过以单项财务管理办法的改善,来满足企业运行的实际需求。同时,企业要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内部控制来实现满足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责任意识与工作动力,从而防
范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融资工作开展做好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建立来看,也必须要通过全员意识的提升来满足各项工作的运行。因此,这也需要通过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之前做好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全员风险抵抗的意识。
总结:
对于PPP项目融资风险问题来看,想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就必须要保证企业在融资工作开展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且要实现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才能减少融资成本不断扩大的问题,并通过融资渠道的有效拓宽来实现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从而降低风险问题的出现,推动项目的科学有效进行和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若初.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融资金融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159-160.
[2]张诺.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8):219.
篇十四: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此外国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税收体制和政策因其对项目的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税收前应先进行税务筹划既要对项目税收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和评估也要于税收优惠政策相结合使ppp项目的交易模式得到优化降低税负和交易成本合理分配好各方的风险保证项目可以顺利进行PPP项目各阶段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大的经济压力。若采用以往的融资模式继续建设,不但不会减轻资金压力,反而会增加政府的压力。PPP模式的出现就缓解了这一现象,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实施PPP项目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使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就针对PPP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便于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标签:PPP项目;问题;措施;分析
PPP模式最早起源于西方,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有些单位还没有完全的了解。从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PPP模式才被逐渐的渗透,并被逐渐的熟悉和应用。PPP项目主要包含了5个阶段,主要有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和项目移交。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对PPP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运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在其运行中仍有问题存在。以下就是对PPP项目中的问题分析,从而为深入的了解PPP奠定基础,也为其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做好准备。
1、PPP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正确的思想认知
在进行PPP项目时,由于对PPP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学习不够,没有深入的研究,导致部分人对其了解不足,在正确认知上存在误差。认为PPP是政府财政危机下的权宜之计,目的只是为了得到融资,导致极端的存在:一方面过分让利,大风险由政府承担,承诺固定回报率等,没有办法将实物发挥其应有价值;另一方面当社会资本大量盈利时又想方设法分一杯羹,社会资本于政府之间缺乏良好的平等关系,以至于使项目开展受到阻碍。
1.2项目收益测算存在问题
在进行项目收益测算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点:一是有经营收入的项目,有些咨询机构在测算时过于随意,只做简便的估计,没有依照相关内容和标准规定进行。二是折现率的确定。依据我国制定的有关制度规定,“年度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但在进行PPP项目实际测算时由于其折现率的选择有所差异,所以在计算时也容易出现差错,以至于使项目政府运营的补贴金额受到影响。三是税收的确定。现阶段,对于有关PPP项目税收的政策并未制定完全,對税收收缴不够明确,也使项目收益测算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1.3项目风险分担问题
根据以往的PPP项目实施的数据和经验来看,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收益和风险二者关系不对等情况时有发生,且在纠纷发生后不能使利益得到良好的保证,从而为社会资本增添了顾虑。目前在PPP建设领域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成熟,在定价机制方面缺乏合理性,加之有利益输送情况的产生,使得已经开展的PPP项目出现亏损或暴力的现象。由于项目的主体、责任以及风险承担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也会使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政府要求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产品服务公共的效率性,而对于私人投资者来说却更加注重经济利益,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参与者目标的多样性,使PPP项目开展受到阻碍。
1.4缺乏健全完善的PPP模式法律制度
现阶段,我国在实行的规范文件中大多数以指导为主,没有专项针对PPP模式而设立的有关规范。因为缺乏国家层面的PPP法律法规,只有行业性或地方性的相约束,其法律效力无法充分发挥,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加之社会资本于政府合作没有有效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也使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受到影响。
2、PPP项目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提高思想认识
要对参与PPP项目的有关人员或部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或研讨等形式,定期的来学习PPP相关政策和文件,深入的了解有关PPP的内容,了解推广PPP模式的背景,使人员可以正确的认知PPP实质。认识到PPP模式不只是政府达到融资目的的一项手段,更重要的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时常的活跃力得到激发,充分使市场的作用得到发挥,做好资源配置,从而为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全面发挥作用。
2.2做好定价策略、投资回报研究和税收筹划
一方面,在咨詢机构在进行测算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到当地相关项目的数据,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和公开招标,也就是为实现项目的应有价值提供保障,这样也可以给予投资方合理的收益和回报;另一方面,针对折现率来说,就要求地方政府每年年初依据同期本地债券收益率来确定,要保证其利率的合理性,以免出现咨询机构随意选择利率测算,使政府的责任数据支出受到影响;此外,国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税收体制和政策,因其对项目的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税收前应先进行税务筹划,既要对项目税收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和评估,也要于税收优惠政策相结合,使PPP项目的交易模式得到优化,降低税负和交易成本,合理分配好各方的风险,保证项目可以顺利进行。
2.3加强风险管控
由于PPP项目投资的回收时间较长,且风险较大,所以就要强化对风险管控力度。在进行PPP项目时,建议政府与投资方构建合理的风险调整机制,对
项目风险要合理的进行分担,以使双方的风险得到良好的规避,当PPP项目因为某客观原因引起投资者难以收回成本,政府要在合同确立时明确相应的补偿措施,若收益较大,可对收益进行共享。这样通过合理的进行风险管控,不但使双方的投资风险得到了降低,而且还有益于收益的获取,从而促进了PPP项目的开展。
2.4提供稳定的PPP模式法律环境
在有关PPP相关规范或体制方面一定要尽快制定并落实,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界定,以激励社会资本的投资行为,要将PPP项目的法律条规提升到立法阶层,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事项,如:项目的交易结构、流程、参与方式、主体、期限等等,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使PPP项目能够得到保障。
总结:
总的来说,要想PPP项目可以顺利广泛的应用并落实,就需要有法律法规、人员意识为基础,使人们能够正确的对待PPP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可以长久的促进PPP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篇十五: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浅谈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及解决建议摘要:随着近几年PPP模式在我国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被广泛应用并迅猛发展,PPP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而且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PPP项目遇到了较大问题,本文对PPP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浅显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PPP项目;风险管理;解决建议
引言: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关于PPP项目加强整改、监管的政策文件规范下,结合我市PPP项目清理及存量推进的现状,就PPP项目运行模式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风险情况
(一)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不足。由于大部分PPP项目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后就同步开展PPP项目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及物有所值论证的评审工作,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基本上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作为基础数据测算,导致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计算不准确,造成投资估算数与实际投资不符,使得项目在后期推进过程中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分歧较大,工作较为被动,实际投资往往远超于前期估算的投资数。
(二)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高。部分PPP实施方案编制质量较差,主要是方案内容不全,风险分析和分配不合理,项目市场调研不足,项目的技术指标和绩效产出参数不明确,比较常见的就是容易混淆不同现金流量表,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从财务角度分析,不同的现金流量表可能测算的结果不同,在测算政府补贴时,社会资本方可能会使用有利于自己的现金流量表进行概念偷换,以此获得政府更多的补贴,该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
(三)前期数据失真,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当PPP项目在确定意向社会资本方时,政府出于减少前期工作经费支出节约成本的考虑,会让社会资本方在可研阶段甚至是更前期的阶段就提前介入项目,社会资本方自行聘请咨询机构编制初步设计及概算,这样会导致项目完全按照社会资本方意愿推进,社会资本方会以优化设计、利于施工等理由提高概算,导致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批复的投资估算,与上述(一)情形一致,直接结果是投资不可控,大大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无形中也给社会资本方提供了谋取PPP项目暴利的契机。
(四)建设、运营分别考核,无法体现绩效付费。现行PPP项目政府付费分为可用性付费和运维绩效付费。可用性付费,是政府支付给社会资本方的项目全部建设成本(扣除政府建设期出资)、合理利润和财务费用;运营绩效付费,是政府根据项目运营绩效考核,支付给社会资本方的运营费用及基本利润。此模式下,社会资本方一般都“重建设轻运营”,仅可用性付费就能赚取足够的施工利润,因此,社会资本方在建设期结束后会逐渐退出,造成项目运营无法正常进行。
(五)PPP项目包边界不清,增加政府付费成本。在复杂的PPP项目包中,可能会包括道路交通配套、给排水配套、电力电路配套、环卫设施配套、旅游设施等若干个经营性、准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子项目,在政府补贴测算时,未将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子项目全部纳入一个现金流量表,直接导致经营性项目收益未能弥补到可行性缺口补贴中,政府不但未能从经营性子项目中获益,还为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子项目支付了大量财政补贴,增加了政府付费成本。
(六)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建设的各项准备不足。部分社会资本方急于获得项目,但项目采购完成后各项准备工作不足,一是前期工作从资金和技术上协助力度不够;二是对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报建手续不熟悉,推进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三是对接、沟通工作不够紧密,导致项目采购完成后还存在未达成共识的争议性问题,影响项目签约落地;四是项目公司成立后资本金未能及时到位,融资准备不足。
(七)征地拆迁和管线迁移影响实施进度。长期以来,征拆问题一直是项目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我市先前一般规定PPP项目征拆的费用由项目公司支付,在
项目公司成立之前,由于历史、制度等原因,我市管网基础数据差,造成道路开挖后管线变更频发,加上前期拆迁经费不到位,影响了项目的征拆工作开展。
1.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重要性。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主要考察政府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支撑PPP项目实施,如财力不济,会产生政府违约风险,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因此,建议增加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对PPP项目的一票否决权作用。
(二)调整机制,充分利用市属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落实政府方主体责任,强化政府方对项目的监管。政府出资方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即从项目立项至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阶段)的组织、管理,征地拆迁和管线迁移的管理和外部协调工作,对项目融资及项目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进监管等相关管理工作。
政府出资方的服务管理费用可通过与社会资本方签订服务协议和实施机构的建设单位管理费让渡方式,合理取得归属于社会资本方的部分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和归属于实施机构的建设单位管理费。
(三)强化合同履行,完善退出机制。建议实施单位按合同约定严格考核社会资本在成立项目公司、资本金到位、融资行为及项目进度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严格处罚和执行退出机制。对于合同约定不明确、不易执行等问题,要及时梳理总结,在今后的实施方案和合同签订中加以完善;逐步将项目考核结果与诚信体系挂钩,对于多次提醒仍违规的社会资本,由实施单位提出后列入黑名单。
(四)设立资金池,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中分设前期经费资金池,资金池由市财政局筹集和管理,用于支付项目磋商落地前的项目前期费用,待项目磋商落地后,由项目公司承接前期工作成果并将已付费用返回资金池,循环使用。
(五)加强规范PPP项目相关费用的使用。一是调整PPP项目施工监理和跟踪审计费用资金来源,为理顺施工监理和跟踪审计工作从属关系,更加严谨地做
好施工监理和跟踪审计工作,施工监理和审计费用应由政府方支付;二是对于PPP项目在项目合作期内争取的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可作为财政专项补助由实施机构拨付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应严格按资金用途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并专账核算,同时冲抵项目直接投资或应由政府方承担的可用性付费及运营服务费。
(六)完善形成PPP分类标准化合同。建议根据实施情况对已落地PPP项目的合同进行分类梳理总结,查漏补缺。其中,一是在进行政府付费测算时应强调项目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关联性绩效考核,并在PPP项目合同中增加“当运营考核严重不达标、或项目建设质量影响运营时,扣除运营绩效付费和可用性付费”的条款,少补建设多补运营,避免建设期政府大量出资,以此约束社会资本方认真运营项目;二是特别明确政府付费的财务测算,规避政府付费陷阱,节约财政支出,使得PPP项目对政府平滑财政压力的效果最大化;三是固化实施效果良好的合同措施,形成范本并加以推广应用,提升项目监管水平。
结束语:综上,主要风险的把控直接影响着PPP项目的推进、运营,要提高PPP项目的落地质量及后期运营维护效益,首先应从实施方案(包括财政能力承受论证和物有所值评价)对项目的功能定位、PPP模式可行性进行严格把控;其次,在进行PPP项目招标采购前,加强PPP项目合同边界条件设计和条款内容把控;最后要对社会资本方资质、建设管理能力等进行核实,务必匹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相信在国家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PPP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并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晶/郭永梅.浅谈PPP项目开发、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建议[J].2020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149-151.
[2]徐婉莹/谢柳芳.基于全程视角的PPP项目风险识别与应对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8(05):32-37.
[3]赵超霖.PPP物有所值评价并不神秘应回归可行性研究框架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4月/20日/第B05版:投融资与项目周刊
5
篇十六: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一针对外部风险中的各类风险对于ppp模式融资中面临的商业风险政府可以为与其合作的私人企业制定一个固定的外汇汇率标准作为参考汇率也可以为其承担汇率和利率波动的风险从而为私人企业提供特定的保障营造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融资环境吸引其参与项目的竞标促进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PPP模式下的融资风险及应对建议
作者:姜天宇刘小雪来源:《北方经贸》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需求也日益提高,而一项基础设施从规划到建成需要的资金量往往非常庞大,这会给政府相关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PPP融资模式在我国的逐步开展与运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现主要分析了PPP模式中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并针对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中的各类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PPP模式;融资风险;外部风险;内部风险
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1-0113-02
一、PPP模式融资概述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一种公私合作的融资模式,其主要参与方为政府和私人企业,目的是为了共同建成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大众的某种公共物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双方都需要签订特许权协议,互相之间形成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各方的权利及义务。这种模式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交通运输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在PPP融资模式中,政府在项目建设初期并不投入资金,而是依靠私人企业自有或通过其他渠道筹集到的资金来进行项目建设,此时,私人企业作为工程的建设方即项目的实际管理人,对项目拥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利。PPP模式的优势就在于是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能够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提升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整体质量。
二、PPP模式的融资风险
PPP模式融资的风险种类较多,按风险的产生是否与项目本身有关可分为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PPP模式的融资风险如果不能合理的予以控制,将会给政府及私人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通常与项目本身无关,而是在项目开工前就已存在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往往会给政府造成一些较大的损失。降低此种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在签订协议前进行风险分析,并通过对协议的修订来进行弥补,同时结合国内与国际上的宏观经济形势,为已签订的协议准备补充协议,从而将未来发生的融资风险降至最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商业风险。商业风险主要包括货币兑换风险、汇率变动和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项目的正常运行以及股东的权益造成损害。尤其是利率风险,0.1%的变动就会使得项目的融资数额发生巨大变化。
2.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在项目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时,国家某些政策上的变化影响到了项目的运行以及责任方的权益,无形中调高了设施运行的难度。政策风险主要从项目的授权、审批等宏观上影响其实际进行。
3.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指国家在颁布、修改、实施法律的过程中,造成了某些项目在合法性、未来的到期收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受到影响。法律方面的漏洞会使得私人企业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中获取一些不正当利润,使政府遭受损失。
4.项目审批风险。项目审批风险一方面是由项目在申请递交时过于草率而导致无法修改引起的,另一方面是项目建成后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不良影响而无法得到审批通过。如果政府认定某个项目存在风险,不予审批,这就会延误整个工期,会给私人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内部风险
PPP模式在融资过程中除了存在外部风险,还存在内部风险。这类风险通常与项目本身有关,是在项目开工建设后出现的各种风险。内部风险的受害方多为私人企业,会给私人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1.完工风险。当承包商无法按期交付基础设施或者建成后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标准时,政府部门不再履行项目初期签订协议中给予私人企业资金的义务,这就会导致承包商无法获取劳务报酬来偿还债务,也就产生了完工风险。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项目建成后无法达到市场平均水平,与其他市场中已存在的类似项目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可能会使私人企业无法获得预期的资金收益,从而无法偿还之前的债务进而导致债务亏欠。
3.开发风险。开发风险主要指私人企业在竞标成功、取得项目的建设权之前,对项目初期的开销由于最终未成功竞标而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私人企业在竞标时往往投入较多的资本,一旦未成功获得项目的经营权,那么企业之前投入的资本无法收回,相当于企业的额外支出,而这部分支出金额往往较大。
4.运营风险。运营风险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外部的技术风险与内部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方面存在缺陷而造成项目整体质量不高,或者设备不够先进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管理风险主要存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管理环节,包括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三、PPP模式融資现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了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各级地方政府在上世纪末开始尝试在地方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PPP模式进行融资,并在2003年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政府与私人企业的合作。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目前并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私人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从企业规模、综合实力方面远远不及国际上的先进企业,再加上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的时间较为短暂,导致其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并产生了较大风险,因此这种融资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
四、应对建议
PPP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协议双方分别为政府与私人企业,在这个融资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较多,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双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控制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企业资金的损失。
(一)针对外部风险中的各类风险
对于PPP模式融资中面临的商业风险,政府可以为与其合作的私人企业制定一个固定的外汇汇率标准作为参考汇率,也可以为其承担汇率和利率波动的风险,从而为私人企业提供特定的保障,营造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融资环境,吸引其参与项目的竞标,促进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也应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根据市场机制及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及时对相关的汇率、利率做出调整。
在政策与法律制定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保证私人企业对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并不断完善关于应对PPP模式下私人企业由于法律政策变化导致损失的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实現法律公平与政策透明,防止出现企业利用法律漏洞进行不当盈利的情况。在政策与法律方面增加对私人企业的支持,提高私人企业参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项目审批环节是PPP模式融资过程的起点,对于项目审批风险,私人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在项目的企划书递交到政府有关部门之前,仔细检查审批标准是否出现变化或审批标准是否低于有关规定的标准,并在上交批准申请之前,私人企业应反复检查有无遗漏的细节,了解审批的相关程序,提前准备好审批所需的各项资料,确保在审批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纰漏。
(二)针对内部风险中的各类风险
针对完工风险,政府在项目招标时应提前了解竞标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包括资金运作过程是否顺畅、资金量是否雄厚等,在诸多竞争者中选择最为稳妥的承包商,确保在项目初期就能获得融资,使项目能够按期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此外,应保证项目的完工成本,将项目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对于市场风险,私人企业在参加竞标前应进行细致的市场评估,对当前市场需求、项目的运营成本及发展前景和我国当前在该领域的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解,并在项目开始建设前对成本进行估算,保证项目完工时能达到预期收益。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有效降低项目的开发风险,政府在给予私人企业对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时,应加快该项权利的审批速度,防止私人企业利益损失情况的发生。同时,私人企业也应谨慎地参与竞标,提前对未开发的项目进行考察,了解待开发项目的详细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系统评估,降低企业的开发风险。
PPP模式融资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项目运营,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存在运营风险。运营风险主要包括外部的技术风险与内部的管理风险。私人企业可在项目建设初期做好工期规划,仔细检查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和施工设备,不断完善施工流程,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等,从而降低项目技术风险。而对于项目管理风险,私人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人员素质,尽量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的PPP模式融资存在的风险种类较多。因此,PPP模式融资应当顺应经济的发展潮流,通过不断的探索来进一步完善这种融资机制。现只是在PPP这一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学术界对PPP模式的不断探究,相信通过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不断努力,PPP模式势必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结构分析[J].中国投资,2004(7):110-113.
[2]夏爱平,李建中.西部基础设施融资创新:一个PPP模式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1):75-78.
[3]邓小鹏,李启明,汪文雄.PPP模式风险分担原则综述及运用[J].建筑经济,2008(9):32-35.
[4]李永强,苏振民.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分析[J].经济师,2005(9):248-249.
[5]陈波,徐成桂.PPP融资模式的风险分配方法[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1):126-128.
[6]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10):2-10.
[责任编辑:王功巧]
推荐访问: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应对措施 有哪些 项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