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日本开发反射红外线节能玻璃 等8则

日本开发反射红外线节能玻璃 等8则

时间:2022-10-31 1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日本开发反射红外线节能玻璃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近日宣布,研究所开发的节能玻璃可将阳光中50%以上的红外线反射走,用这种玻璃做窗玻璃,夏天空调耗电量可大幅度减少。研究小组使用名为“溅射法”的技术方法,使以氧化钛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的薄膜层附着到玻璃基板上,每层薄膜的厚度仅为几十纳米。

通过对薄膜层厚度的调控,使玻璃有选择性地反射波长750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的红外线。这种节能玻璃的价格是现有红外线反射玻璃的二至三倍。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计划与企业合作,使其价格接近普通红外线反射玻璃,并在5年内使这种节能玻璃进入实用阶段。

消音窗户德国问世 走进家庭待时日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来自德国西南部夫琅禾费研究所的工程师最近研制了一种消音窗户。而消音的奥妙就在于这种窗户上镶嵌的普通邮票般大小的陶瓷片。这些陶瓷片能感知噪音侵袭,并将其拒之窗外。

这种新型窗户对频率在50到1000赫兹之内的噪音都有消音效果,在应对90到100分贝的噪音时更为有效,这正是火车经过或割草机工作时的音量。

测试表明,这种新型窗户抵御低沉的噪声尤其有效,如飞机起降时的轰鸣声,交通堵塞时“百车争鸣”声以及邻家割草机扰人的嗡嗡声。消音效果远胜于普通双层或三层隔音玻璃。

专家预计,新型消音窗将在4年内投入市场。通过批量生产价格得以降低。一扇普通规格的消音窗价格最高不超过70英镑(约合140美元)。

研究人员打算在条件成熟时,把新产品应用于汽车车窗及风挡玻璃的隔音处理上,从而令驾驶员即使在高速驾驶时也不会受到噪音干扰。

超细地暖管成功面世

近日,北京化大瑞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小口径超细PEXa地暖管。

据了解,新研发的这种超细管填补了目前正在开发中的“超薄型地暖系统”项目中的部分技术空白,解决了该系统中所采用的PE-RT管材在卷折和运输过程易折损的难题。超薄型地暖产品是近年来在日本兴起并已经受时间检验的一种潮流性地暖新产品,它在解决层高障碍和施工温度障碍的同时,还使施工工艺更加便捷。业内人士认为,超细PEXa地暖管的上述优点将更有利于它向各边缘地带推广。

专家介绍,新研发的这种PEXa超细管,其耐高温和高压的材料特征,不仅使它在应用条件等级和对热源的适应性等方面与其他地暖管材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点,而且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也体现出诸多优点。更被专家看好的是,它可以避免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成品地暖卷板在搬运过程易出现死折的现象。

我国企业研制出钕玻璃灯泡

近期,海盐凤凰灯泡制造有限公司投入1000余万元,聘请国际专业技术人员,自行研发出钕玻璃灯泡,并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的产品鉴定,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据悉,海盐凤凰灯泡制造有限公司今年与美国大型的照明光源采购商达成了供货意向,全面拓展国际钕玻璃灯泡市场,预计今年该公司将销售钕玻璃灯泡3000万只,实现外贸出口550万美元。

不洗便能穿的无菌内衣浙江诞生

近年来,抗菌内衣因其自身所具备的抗菌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然而,不论用什么健康材料制作,新购的内衣必须先洗后穿,这对抗菌内衣来说是一个“死穴”。浙江科际服饰有限公司新品香思雀无菌内衣不洗便能穿,推出后在业内和消费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浙江科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蓉蓉近日介绍了他们开发这一产品的始末。经过SARS和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洗礼,公众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抗菌内衣应运而生。但抗菌内衣采用的也是普通包装,消费者在挑选过程中可以随意拆开,这样的内衣买回家后还得洗过再穿。

觉察到这个市场空白,科际服饰的决策层产生了“要做无菌的内衣”的想法,“当时我们老总拿着自己的面料上北京找中科院有关部门谈合作,表示了共同开发无菌内衣的愿望。”曹蓉蓉说。内衣一般都是包装后再灭菌,常规的灭菌方法无法达到无菌的效果。经过一系列探讨,中科院决定将医疗上广泛应用的EO灭菌方法应用到内衣行业,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开发了纺织品内衣EO灭菌加工方法。据介绍,经EO灭菌后的内衣就像一次性针筒和医用人体嵌入器官那样洁净。

科际公司生产的内衣,经中科院的后续灭菌处理,香思雀无菌内衣就这样诞生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EO技术之外,这款内衣还采用了无机抗菌和密封包装技术,将经过灭菌后的产品与外界环境隔离,消费者购买时也不可拆封,以保证真正无菌。因为不能拆包装看产品,与消费者选购内衣的习惯有些冲突,香思雀无菌内衣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一些挑战。曹蓉蓉说:“今年我们准备跟国际大型连锁超市、百货商场合作,以专厅形式销售,将高档内衣的形象展现出来。”

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一项成果产业化后,可以将系统运行成本降低50%左右,取用水量比海水直流冷却减少96.5%以上,排污减少98%以上,大大节省水资源。这就是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历时十多年的科技攻关项目——“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结出的累累硕果。该技术的应用无疑将给化工、电力、石化等行业的冷却水取用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专家鉴定意见表明,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久前,该成果还获得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这是目前我国海洋领域的最高奖励。

据介绍,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具有海水取水量小、排污量小、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投资、环保、技术和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是未来海水冷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对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研究起因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和人类海洋环保意识的增强。海水用作工业冷却水,最早是以直流冷却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冷却效果好和系统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对海域污染明显等问题。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在探索无公害海水直流冷却技术的同时,开展了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我国的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在“八五”期间才开始了一些实验室探索研究。由于用海水作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腐蚀、结垢、污损生物附着以及海水冷却塔的盐沉积、盐雾飞溅等问题,海水循环冷却一度被国内业界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作为国内惟一从事有关海水利用的研究机构,淡化所率先在我国系统地开展了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淡化所科技处武杰处长介绍说,经过“九五”“十五”持续科技攻关,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历经实验室研究、中试工业试验研究、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国家标准(GB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水质标准禁区,创立了一套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方法体系,搭建了化工、电力系统两大海水循环冷却动态模拟试验研发平台;实施了海水循环冷却量为百吨级、千吨级和万吨级的三级工程示范;突破了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和海水冷却塔等4项关键技术并形成系列产品;全面开展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正在形成系列国家标准。系统解决了海水循环冷却有关腐蚀、污垢和菌藻控制以及海水冷却塔防盐沉积、盐雾飞溅等技术难题。

只有技术没有示范,难有说服力。淡化所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突出实验室研究与工程示范之间寻找结合点。通过三级示范工程的实施,该项技术首次在我国实现了以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循环冷却水。武杰介绍,目前,除了规模外,我国现有的一些关键技术控制指标比国外还要先进。海水循环冷却工程浓缩倍率控制比国际上现有工程水平提高了10%~20%,碳钢腐蚀速率低于0.025毫米/年、飘水率(盐雾飞溅量)为循环量的0.001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自主设计研制的海水冷却塔,淋水面积大于同类型的淡水冷却塔,弥补了海水冷却效果劣于淡水的不足。由该所作技术支撑开展的天津碱厂2500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深圳福华德电力有限公司28000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分别被天津市、深圳市作为节水示范重点项目,推荐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等联合举办的全国2005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

为尽快使该项技术成果产业化,研究人员在工程示范过程中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成本。武杰告诉记者,海水浓缩倍数在1.5~3时,每提高一丁点都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目前,示范工程已将海水浓缩倍率控制在1.8~2.2,而国际仅1.6左右。在选材方面也突破了国际上海水冷却设备选材禁区,在化工系统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中创新使用普通碳钢,大大降低了海水循环冷却工程的投资成本。

据了解,目前该所已申报成功了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课题,将通过1000MW机组配套10万立方米/小时海水循环冷却工程的实施,实现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应用规模上与国际的接轨。

水产品深加工三大方向

我国是个渔业大国,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是,近年来每年因变质等原因被丢弃的水产品至少在3%以上,另有8%的低值水产品被用作动物饲料,能真正供给人类食用的仅为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因此,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已成为水产食品发展的必选之路。近几年,我国水产食品深度加工已开始起步,但发展仍然缓慢,市场水产品小包装占有量仍小。出口水产品主打品种仍是速冻品、鱼类罐头、风干品和鲜活品等,出口值普遍较低。因此,加快水产品的深加工步伐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根据当前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的加工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开发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调理技术的应用

根据国外经验,过去废弃或被用作动物饲料的低值水产品,小杂鱼等,可将其加工成精制食用鲜鱼浆,然后用鲜鱼浆加工出风味独特的鱼卷、鱼丸、鱼饼、鱼香肠、鱼糕及鱼点心等各色各样的方便食品。在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急于寻求某种营养丰富均衡,风味良好,美观卫生,方便价廉的食品,来代替传统的饮食方式,因此即食调理食品应运而生。自从上世纪末从日本等国家引进冷冻鱼糜制品生产线后,我国的鱼糜生产即从传统的手工加工状态跨入了工业化生产,目前已有几十条冷冻鱼糜制品生产线;另外,中国传统的调理技术也为世界所公认。基于以上两点,可以以鱼糜为原料,进行风味化调理,将低值水产品开发成为新型可微波方便食品。这些食品在鱼卷、鱼丸、鱼饼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不仅可供人们居家、旅游食用,而且更大大提高了低值水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2、冻干技术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加工制品,如干贝、海参、鱼翅、海米等,几乎全都是采用干制(自然风干,工业热风干燥)的方法加工而成。但是,这种传统加工制品却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水溶性、热敏性营养成分损失较大;产品皱缩严重,复水困难,表面结壳龟裂,脂肪氧化,导致产品表面变色等,以上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冻干产品由于是低温升华干燥,对食品营养及质构的破坏均很小,因此产品在色泽、形状、气味、滋味和消化率上均与鲜品基本一致。再者,其加工成本仅为罐头制品和冷冻制品的两倍多,而冻干水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却是热风脱水产品的好几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真空冷冻干燥食品几乎风靡欧美、日本,冻干产品依靠它本身的品质优势,已经占据了不小的脱水食品市场。因此,将真空冻干技术应用于水产品的深加工是势在必行的。

3、生物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水产品加工中,几乎均是在产区集中三去(去内脏、去鳃、去鳞等下脚料),然后再分割处理,由于加工条件所限(去鳞、去骨、整形等机械的不完善),必然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质资源。

经测定,水产下脚料的蛋白质组成仍然较为完全,包括肌蛋白、肌原蛋白、肌动蛋白、胶元蛋白、粘蛋白、软骨蛋白和弹性蛋白等成分。而目前,这些废弃物的利用仅限于加工成鱼粉等低值制品,未能充分利用蛋白质资源。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研究酶工程技术在水产品下脚料中的有效利用,结合脱腥脱臭等技术,开发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且价格低廉的水产功能饮料,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废弃菌糠可淘“金”

大家经常食用的平茹,金针茹等各种食用菌,其菌丝都是在由农作物秸杆或阔叶树木屑,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所组成的培养料上生长和繁殖,并最终转化成我们食用的子实体菌茹。菌茹采收结束后,培养料自然转化成菌糠。近年我国年生产各类食用菌已达上千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每年产生的菌糠总量约近600万吨。由于数量巨大,并且又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既占用存放空间,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所以,将当前资源丰富的废弃菌糠加工成质优价廉的活化酶菌糠饲料,不仅解决了菌糠消化问题,而且也使解决养殖业由于粮食和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成为了可能。把菌糠加工成本与微贮饲料、菌糠饲料、菌糠发酵饲料饲喂效果完全不同的活化酶菌糠饲料,不需较大投资,回收1吨菌糠约可加工活化酶菌糠饲料2.6吨,即使每吨仅卖500元,即可净赚700元以上。

一、菌糠为什么能加工成优质饲料

菌糠采收结束后,培养料中大量的植物大分子得到了降解。其中粗纤维含量降低了50%,木质素降低了30%,粗蛋白增加了6~7%,粗脂肪增加了近一位。尤其是增加了原来培养料中所没有的特殊营养成份——菌丝蛋白、多糖、核酸、维生素等一些对畜禽具有防病和抗病独特作用的活性物质。因此,菌糠中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钙、镁、磷、铜、锌、锰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B类维生素含量丰富。此外,菌糠中还含有大量畜禽不能消化的粗蛋白、粗纤维和木质素等物质,通过用复合活酶降解加工后,可分别转化为氨基酸和葡萄糖。在这一处理过程中,同时也使①不易降解的木质素得到了软化;②菌糠中的毒素含量得到了有效分解;③细胞壁被破坏,胞内营养物质得到充分释放;④细胞壁与细胞间质被降解为营养物质。因此极大地降低了菌糠中不可消化物质的含量及毒性,而可消化率、营养量以及适口性则同步得到提高。又由于所加工成饲料中含有的复合活化酶,80%程度的分解作用是在随饲料进入畜禽体内胃及肠道后完成的。因此,它与动物体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酶的活性并优化了畜禽的内消化环境,所以,畜禽食入的包括菌糠饲料在内的各种粗、精饲料同时得到了降解和全面吸收,饲料的综合转化率提高了30%以上。这种饲喂优势是其它饲料都无法比拟的,同时也是其与菌糠饲料和菌糠发酵饲料的根本区别之处。所以,活化酶菌糠饲料不仅可以饲喂所有畜禽,而且效果非常好。

二、怎样加工活化酶菌糠饲料

1、菌糠选用及前处理——①平茹、金针茹、榆黄蘑、鸡腿茹食用菌菌糠的培养料,大多是以农作物秸杆为主原料,只要不含木质素过高,并且无变质及杂菌污染都可使用。如果以阔叶树木屑或其它木质素含量偏高材料为主成份的培养料菌糠,用前应进行平衡调整,这样可保证加工后饲料的品质。②尽可能集中时间收取、转运,并安排晾晒、粉碎和贮存。③脱袋过程是菌糠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要彻底弃用变质及霉变菌糠,根绝毒素产生条件。④菌糠中水分含量较大,必须在日光晾晒下把水分蒸发掉,并在晒干粉碎后装袋贮存。⑤贮存要求防雨淋,防进水,防潮,尤其要注意防患鼠害。

2、加工方法:

①预制转化处理液——首先将1.27公斤复合活化酶分解剂与0.75公斤辅助剂酌加适量水混调成均匀状态,然后加入清洁水305公斤,充分搅拌均匀后备用。

②拌料——先将原料菌糠190公斤加入拌料机料仓中,并缓缓淋入转化处理液总量的1/2左右,然后开动拌料机,随拌料随将下余的转化处理液分多次慢慢加入,直至混拌均匀。停机后检查含水量,以达到“用手攥可成团,见渗水而不滴”的程度(如已产生滴水可酌补菌糠,如不能成团,可酌补清洁水,直至合适后出料)。

③生化反应——拍紧已混拌均匀的菌糠料堆,并封盖旧棚膜于其上,四围底部用砖压好,开始生化反应。气温在10℃以上保持3小时即可制得活化酶菌糠饲料。

三、加工菌糠活化酶饲料效益怎样

茹农用自产菌糠加工饲料——1吨菌糠从收取、转运、晾晒到粉碎、装袋、贮存的合计用工用电费用约不足百元。每加工1吨饲料的参考成本约为142.6元,按500元/吨卖出,参考利润约为357.4元/吨。

收购菌糠加工饲料——应优先收购以农作物秸杆为主料的新鲜菌糠。根据菌糠种类成分,新鲜程度和含水量大小,收购价可定为每公斤0.1~0.36元,平均收购价0.23元/公斤。这样,每加工1吨饲料的参考成本均为169~279元,按每吨卖500元,参考利润约为331~221元/吨。

推荐访问: 日本 红外线 反射 节能 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