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沈希顺巧卖虹鳟鱼

沈希顺巧卖虹鳟鱼

时间:2022-10-31 1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在北京怀柔区有一个著名的观光休闲之处,说它著名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色,而是这里的一种鱼,这就是虹鳟鱼一条沟。这里几乎家家都养虹鳟鱼,迎接城里来的游客,相互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养鱼有些年头的沈希顺,不仅巧妙地避开了竞争,而且可以卖出翻倍的价钱。

沈希顺是北京市怀柔区田仙峪村人,1985年就开始养虹鳟鱼,在他的带动下附近不少村民都开始养鱼卖鱼。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属冷水性鱼类,肉质鲜嫩,它的美味吸引着北京市民前来尝鲜,田仙峪村也逐渐声名鹊起,靠垂钓和餐饮不用出门村民就能把鱼卖了。可是到了2001年,村民们却发现游客来的多了,钱却越挣越少了。

近几年怀柔养殖虹鳟鱼的农户达到上百家,从事虹鳟鱼旅游休闲的农家院发展到近千个,因为竞争激烈,鱼价从最红火时的每千克40元降到了20元。沈希顺同样受到了冲击,不过他没想着怎么去打价格仗,而是动起了别的脑筋。

沈希顺打算从新品种上找突破。经过市场考察,他看中了一种名叫银鲑的鱼,售价比虹鳟鱼高,当地又没人养殖。他引进了5000条进行试养,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养鱼20年的老行家,养起银鲑根本不行。沈西顺随后又引进了七彩鲑等几个新品种,但是都因技术不过关或气候不适合而失败,先后投入20万元没见到一点成效。2002年3月,沈西顺在当地水产局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一种俄罗斯选育出的虹鳟鱼能在8月份产卵,这让他喜出望外。

养这种鱼可以反季节销售,也能避开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可是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养殖风险很大,气候、水质等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养殖失败,这让其他养殖户望而却步,看准了商机的沈希顺决定大胆一试。拿定主意后他没有忙着去引种,而是北上去了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找以前买鱼种时结识的退休职工王昭明,他想请王昭明到养殖厂进行技术指导。

王昭明当时赋闲在家,听说沈希顺要养殖8月产卵的虹鳟鱼很感兴趣,爽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到沈希顺的养殖场实地一看,张口就让沈希顺改造养殖池。虹鳟鱼是冷水鱼,适宜生长温度4~22℃,不耐高温,把鱼池建成阶梯式,增大水流落差更有利于鱼的生长。沈希顺立即将20个养殖池进行了改建。2002年5月,沈希顺引回了1吨8月产卵的虹鳟鱼(虹鳟鱼的生长期是4~8年,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

2004年6月鱼临近产卵期了。沈希顺乐滋滋地盘算着,鱼顺利产卵后自己养殖,加上部分成鱼出售可收入60多万元,他憧憬着鱼跃欢腾的丰收场景。2004年7月初,他请村里一个电工给养殖池安装增氧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90%的鱼都被电击死了。沈希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转瞬之间两年的期待化为了泡影。沈希顺有点迷茫,如果继续试养下去结果怎样他心里没底,可就此放弃他心有不甘。沈希顺决定咬牙坚持到底。2004年8月,劫后余生的那部分鱼产下了近20万粒卵,他决定全部留下自己养殖。

2005年11月,沈希顺的虹鳟鱼长到了1.5千克左右,可以上市了。此时已经过了旅游旺季,还想靠游客销鱼是行不通了,他决定另僻蹊径转战水产市场推销。冬季上市的虹鳟鱼量少,一些客商听到介绍后主动找上门拉鱼。因为采用的是反季节销售法,减少了竞争对手,沈希顺的鱼价自然也涨高了。2005年他的虹鳟鱼卖到每千克30元,50吨鱼全部售出卖了150万元。看到沈希顺赚钱了,不少村民也从他那里引进这种鱼养殖。村民都觉得鱼能卖到这个价格可以了,没人会想到,后来沈希顺的一个发现让鱼价又往上翻了几倍。

2006年初,沈希顺给北京一家酒店送虹鳟鱼,走进后厨一了解他才发现,虹鳟鱼大部分都被做成了一种他从没听说过的“熏鱼”。

熏鱼是西餐的一种加工做法,在星级酒店西餐厅经常出现,虹鳟鱼刺少、腥味淡,很适合熏制,每千克虹鳟鱼熏鱼价格达到100多元,北京周边专门做熏鱼的企业还不多,有的酒店还是厨师自己加工,了解到这些信息,沈希顺很兴奋。

当时怀柔区有一家肉制品加工厂要转让,这家企业也曾生产过熏制食品,有现成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沈希顺仔细考虑后买下了这家厂,并研发了8个熏鱼品种,保质期达到3个月。他把产品送到了北京市的酒店,因为能替酒店后厨省去加工程序,销路很好,一年的熏鱼加工量在就达到了20吨。

现在沈希顺每年养殖虹鳟鱼20万千克,净赚200多万元。2008年他打算养殖3倍体技术培育的虹鳟鱼,这种鱼生长快个体大,2年多能长到3千克,到时候他的鱼价还能再涨20%。

推荐访问: 虹鳟 沈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