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太湖水库蓝藻治理

浅谈太湖水库蓝藻治理

时间:2022-10-31 1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对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生活污染排放、农业污染流失、水产养殖污染等影响水库水环境三大方面因素,得出蓝藻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库区及集雨区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通过营养方面控制,斩断蓝藻大面积爆发的能量来源,从而有效治理蓝藻。

【关键词】水库水环境;问题;控制与措施

2014年8月至11月期间水库的表层出现大面积绿色漂浮物,特别是在大溪供水公司位于太湖水库的取水口附近处有腥味,部分区域有死鱼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对水库水质、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出质疑,水环境综合治理被提上议程。

根据调查发现太湖水库表层大面积绿色漂浮物是水中蓝藻大面积爆发造成的,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观表征。这次蓝藻水华会引起什么危害后果,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对其他水生植物造成影响。大面积高密度的浮游藻类会阻挡光线透射,底栖的水生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减少了光合产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

二是破坏水域生态景观。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密集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水体颜色变绿,加之死亡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漂浮在其中,使水体变得色泽混杂,恶臭难闻。

三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浮游藻类释放的藻毒素和死亡的浮游生物会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下游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质量,造成用水不便与困难。长期饮用含有该毒素的水可引发肝癌,危害人体健康。

要治理蓝藻水华首先要分析了解蓝藻水华的产生原因,针对其相关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大约距今35一33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所有的蓝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央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其主要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即细胞直接分裂(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85%)淡水产,少数海产。在常温条件下,一些有益的单细胞藻类生长不比蓝藻慢,气温达到20度以上水温在25-35度、低光照强度下、水体流动较低、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物质且氮磷比较低时,蓝藻能够迅速繁殖

根据上海海洋大学编制的《温岭太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防止与水质保护方案》水环境容量分析,太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为中营养,定性评价为良好。浮游植物调查中,水库浮游植物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依据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太湖水库及入库溪流水质处于轻污到中污状态。根据浮游动物多样性评价水质,太湖水库库区普遍处于中污染,而秀岭溪、太湖溪、毛坦溪处于严重污染,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按照Ⅱ类水质标准要求进行测算时发现,TN(总氮)超标率为826.24%和TP(总磷)超标率为3738.15%。在8、9月气温升高,水温达到一定高度时,蓝藻大面积爆发就是必然的。

一、防治措施

蓝藻大面积快速生长一个重要条件是水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就太湖水库这一区域,气温水温是很难人为控制的,因此,就太湖水库蓝藻治理的总思路是从营养方面控制,不让蓝藻得到迅速爆发的能量来源及生存环境是相对较可行的方法措施。治理区域分为水库库区内部及周边集雨区两大部分。

(一)水库库区内部治理

一是组织人员物质设备进行物理清除,提高水体透光度,为其他藻类提供好的生存环境,与蓝藻进行养份竞争。能够减少因为腐败而造成的氧气消耗。同时还能减少蓝藻繁衍中产生的有毒代谢物。

二是进行针对性的养殖。增加藻食生物的牧食群,通过合理投放鲢鳙鱼,能够有效抑制水库蓝藻水华的爆发,并能不断优化水库的生态系统。

三是科学的挂养河蚌。河蚌中特别是三角帆蚌,这类蚌具有强大的滤水滤食功能,能有效降低氮、磷等含量,是蓝藻类生物的天然克星,能有效净化水源、提升水质。

四是对水库底泥进行清淤。在冬季,,蓝藻休眠体一般主要集中在底泥表层,同时水库底泥磷元素相对丰富,,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对水库底泥表层进行清理,能有效减少水库库区内的蓝藻水华爆发的可能。

五是加强库区管理,禁止垂钓。禁止垂钓一方面能有效控制库区鱼类养殖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以垂钓而向水库抛洒化学成分较高的饵料,保护水环境。

(二)库区周边集雨区范围

太湖水库自身应该能大量的产生高氮磷等物质,其来源主要為库区周边集雨区范围的污染物流入库区内,造成库区富营养化。因此要治理库区水质,必须将库区周边集雨区范围一并纳入。

一是加强监管及巡查力度。取缔库区所有的规模养殖厂,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牌和宣传牌,积极开展库区水资源保护专项整治工作,在严禁乱到垃圾、投饵钓鱼和游泳、烧烤、野炊等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定期抽样水质化验,掌握水质的动态变化。

二是强化建设项目源头控制,严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对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排查整治。

三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明确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范围,对饮用水源地破坏警示标志和宣传牌进行更新,加密。

四是加强饮用水源检测体系建设。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水库水质自动化监测站,实现对藻类、氮磷等15项指标的24小时跟踪监测,及时了解水质动态变化,落实专人和专项维护资金。

五完善饮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增加生态补偿资金和调整补偿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各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并实施信息共享,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企业、畜禽养殖等加强监管,并对破坏水环境、污染水源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六化肥污染的控制对策。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在不影响农作物单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田化肥的施用量。同时鼓励农民种植以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的绿色经济作物,使库区周边农业逐步由“高投入、高产出”的无机农业模式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卿,陈良霞,温岭市太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与水质保护方案设计(2015),上海海洋大学

推荐访问: 太湖 蓝藻 浅谈 水库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