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愈加丰富,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水质恶化也愈加严重。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果。因此,水产养殖人员在养殖之前及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调控,以达到水产养殖的标准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水产养殖中水质调控技术,旨在改善水产养殖的水质,提高养殖质量和养殖效率。
[关键词] 水产养殖;水质因子;水质调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5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1-100-2
水产养殖环境是水产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场所。养殖水体的水质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益,水质的调节与控制对于生产高效、优质的水产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水产生物遭受大量有毒物质、有机物的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对此,水质改善问题是水产养殖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水产养殖部门应采用水质调控技术来有效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1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因子
1.1 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是指与水产养殖生物有关的因素,水产养殖水质中的生物因子包含很多种类,如鱼饵、鱼卵及野生鱼等。其中,野生鱼及其鱼卵在繁殖和生长的过程当中,会与其同质对象争夺一定的饵料,甚至会存在一些野生鱼残害养殖对象的情况。另外,水质环境一旦被污染,会快速导致水产生物无法正常呼吸,致使其死亡。因此,为了避免水生生物急速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有必要对生物因子进行调控,以提高水体质量。
1.2 化学因子
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在水产养殖中,水质的最适pH值为6~9,而且不同养殖对象适宜的水体pH值存在一定的差异[1]。当水质呈酸性或碱性时,会导致养殖对象死亡以及水体中的有机体快速死亡。另外,当水体中化学因子硫化氢含量过多时,会与水中的鱼类血红蛋白产生还原反应,之后形成硫血红蛋白,其会影响鱼类的呼吸,易导致鱼类窒息而发生死亡。
1.3 物理因子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因子还包含物理因子,主要指水温、水体的透明度、水体颜色等。其中,水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水体的透明度对于鱼类的生存环境以及饵料的丰富度有着一定的影响,水体的颜色是指在太阳光照射下水中浮游生物所体现出的颜色。根据水产养殖生物的类型,可对水质的物理学环境进行相关调控,而且调节水质的物理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水产养殖生物的生存环境,水质的功能性优化也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2 水质调控方式
2.1 以水位调整为基准
在水产生物的养殖过程中,水位是水产养殖的一项重要因素,合理调节和控制水位有利于提高水产养殖水平和效率。水位影响水产生物的活动,而且鱼类生物需要通过水位完成呼吸运动及生理活动等,以有效提高鱼类生物的免疫能力。例如,鱼类适宜生存于20~30 ℃的温度环境下,因此水位的调整应在此温度范围内[2]。
2.2 栽培水生植物
关于水质调控方法,可应用水生植物栽培的方式进行水质调节。例如,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含氮元素的有害物质,以减少水中的有毒物质;有很大一部分水生植物能改善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等各种有害物质,还可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此外,一些水生植物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对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栽培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浮莲等,用于水质调节,防止水质污染。
2.3 水质因子调控方式
当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与水质因子相关,因此可对水质因子进行一定的调控。就水体pH值而言,如果水偏酸(pH<6),可加入生石灰等碱性水质调节剂进行调节;如果水偏碱(pH>9),最好换水或注入新水,否则可加入一些酸性物质进行调节,降低水的pH值。另外,水生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并致死。当水体溶氧不足时,最好的、最方便的办法是注入新水,有条件的可使用增氧机增氧。条件不具备或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增氧剂,在起到增氧作用的同时可净化水质。
3 水产养殖异常水质的调控技术
3.1 应用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
水产微生物制剂在净化养殖水体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水产微生物制剂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水产养殖对象和养殖环境,分解养殖生物排泄物、残饵及浮游植物残体等有机物,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能有效避免固体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净化水体环境。另外,水产微生物制剂在水体中能迅速激活浮游生物,培育大量单细胞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给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虾贝类提供丰富优质的饵料资源。
3.2 应用水色调控技术,确保水色正常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体水色变化问题,此问题会对影响水体环境。针对水色变化问题,可采用水色调控技术,以确保水色正常。例如,采用施肥方法,对水体中藻类繁殖情况进行适当控制,以达到水藻物质平衡的状态[3]。另外,可采用药物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清理,也可应用密制的网筛进行过滤,避免水中的浮游动物过多,引起生物因子污染问题。
4 结语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因子包含生物因子、化学因子及物理因子等,因此,水质调控可采用水位调整、栽培水生植物、水质因子调控等方法。此外,对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异常水质的调控,可采用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应用水色调控技术确保水色正常,以保障水产养殖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彰平.试析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的技术要点[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103-106.
[2]莫国华.关于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探讨[J].当代畜牧,2014(32):95-96.
[3]施永芳.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18):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