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部分组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鱼类增养殖学中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和食用鱼的饲养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养殖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塔里木大学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针对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提出课程学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4个方面改革,并结合地域特征进行探讨,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和掌握水产养殖的生产技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毕业生。
关键词 鱼类养殖学;地域特征;课程改革;学时;内容;实践;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0;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84-01
鱼类增养殖学是集淡水、海水鱼类养殖和增殖于一体、运用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等知识研究鱼类养殖和增殖的自然科学,是水产养殖类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食用鱼饲养以及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随着社会发展,新的养殖技术不断涌现,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鱼类增养殖学课程也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并结合不同地域特点,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以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1-3]。
1 课程学时改革
课程学时不断减少是现今课程改革的趋势,如何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和学时,是该门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塔里木大学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鱼类增养殖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主要将另一个水产养殖学的专业选修课程鱼类捕捞学调整合到该门课程,而原来课程的学时数也相对减少。现阶段该课程的总学时数为80个学时,其中捕捞部分内容的学时为20个学时,另外加上5周的教学实习内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五学期,而教学实习内容安排在第六学期,并结合该专业的生产大实习内容一起教学实习。
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较多,相互叠加现象严重,教学内容的调整也是本轮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鱼类增养殖学课程在第一篇总论的教学内容中加强鱼类生物学和水环境调控的学习,鱼类生物学方面结合新疆特点,介绍当地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水环境调控方面结合养殖肥料讲解池塘中水质特征和生物组成概况,而对水化学中讲解过的内容要减少重复;鱼类的营养和饲料内容不做讲解,由专门的课程介绍,而饲料的投喂方法在后面养殖技巧中一并讲解。该课程的主体内容为第二篇技术篇,总共40个学时,其中鱼类的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是重点内容,占30个学时。课程改革另一个特色是将捕捞学的内容加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中,总共20个学时,还有1周的校内教学实习周,主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网具的种类、编制技巧及修补方法等内容。
2 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鱼类增养殖学使用的教材为王武主编的《鱼类增养殖学》,而主要的实习课程没有专门的统编教材,教师授课内容以理论课为基础,根据实习基地特点,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我校地处西北地区,主要的鱼类以北疆的冷水性和南疆的高原型鱼类较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物学内容方面,讲解白斑狗鱼、虹鳟、高白鲑、河鲈等冷水鱼类;高原鳅、裂腹鱼等高原鱼类,为下学期的生产实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繁殖学内容方面,由于教材中主要针对四大家鱼和鲤鲫鱼的人工繁殖介绍,缺乏新疆本地特色鱼类的繁殖技术讲解,如河鲈浮性卵的人工繁殖和孵化技术;虹鳟、高白鲑等沉性受精卵的人工繁殖和孵化技术等。苗种培育内容方面对新疆特色鱼类进行介绍。新疆特殊的地域特色与教材中养殖鱼类有较大差异,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地域特点掌握鱼类增养殖学,也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3 实践教学改革
鱼类增养殖学的教学实习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课程结合生产实践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中存在问题能力的体现[4-5]。
3.1 合理安排教学实习内容
根据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计划,鱼类增养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2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安排在第五学期的课程完结后进行,主要进行1周的鱼类捕捞部分课程的实习;第二部分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新疆鱼类人工繁殖的特点,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也就是每年的4月初进行,而该学期的课程也有重大调整,该学期只安排4~5周的教学,其余的时间均在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主要内容为鱼类增养殖学的课程实习,与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生产大实习一起进行。鱼类增养殖学的主要实习内容为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苗和鱼种的培育技术等。学生除了完成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外,还需结合实习点出现的情况,想出学习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让学生通过实习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3.2 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强校企合作
塔里木大学作为新疆唯一一所开设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在开设本专业初期,寻求合适的实习点是该专业的难题,学校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实习基地,因而学生在前些年没有固定的实习点,实习内容也得不到保障,制约该专业的实习效果。近些年,鱼类增养殖学的实习逐渐固定下来,实习的内容基本确立。现阶段主要的实习点有伊犁地区的伊河鲟业、博乐地区的赛湖冷水鱼基地、阿勒泰地区的水产站等基地逐步固定下来,学生的实习内容均以鱼类的人工繁殖为主。同时,进一步与实习基地合作,加强校企合作,让水产专业学生接触到生产第一线,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为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3 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生结构
学生的课程教学实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师应适应当地社会发展,掌握水产动态和基本技能。教师通过相关教学的讲解,再和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补充教师在实践技能上的缺失,也为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实习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科研和推广工作,近5年在实习单位完成学生的学术毕业论文10余篇,并部分发表于核心杂志。教师掌握生产需求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科研课题的申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比闭卷的形式进行,其中平时成绩(考勤、提问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实践部分的改革改变传统以实习报告为主的考核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必须按要求遵守该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由该单位开具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在实习期中,不遵守实习安排,单位考核不通过,则该学生实习成绩为不合格,要求重新实习;带队的实习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打分。最后的实习成绩为实习单位的鉴定30%+动手能力和技能(实习教师打分)40%+实习报告30%=100%,其中,实习单位鉴定可以一票否决[6-7]。
5 结语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课程改革,让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对鱼类增养殖学的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也让该课程适应当地的发展需要,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6 参考文献
[1] 操玉涛,申玉春,刘丽,等.鱼类增养殖学实践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7(3):112-113.
[2] 侯文久,张安国,李强,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改革探讨:以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增养殖学》课程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增刊2):351.
[3] 吕光俊,李代金,黄辉.提高《鱼类增养殖学》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164-165.
[4] 黄进强,刘哲,蔡原,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与实习教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1(1):177-179.
[5] 傅学丽,張健东.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建设路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5):104-107.
[6] 刘焕亮,王吉桥,赵兴文,等.水产养殖学专业生产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6):69-71.
[7] 刘焕亮,刘长发.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