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间,走在国内任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画中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姑娘,双手托腮,思考着属于她的中国梦。这是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创作的公益广告。
10月25日,我国首个公益广告创作组织——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在京成立。发布仪式充满传统文化气息,泥人张、杨柳青、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传人以及农民画家等齐聚一堂,与文化界名人、广告界专家共话公益广告创作,并现场表演了杨柳青和剪纸等传统艺术。
汇聚民间艺术形式
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是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发起的公益广告创作组织,旨在汇聚全国公益广告创作力量,创作和传播更多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并为其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和行业指导。
2013年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外宣办等7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牵头设计制作“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并在全社会刊播。
在制作和刊播公益广告的过程中,中国网络电视台/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创造性地将年画、彩塑、剪纸、农民画等中国优秀民间艺术形式运用到公益广告中,创作出一大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同。
随着公益广告制作和刊播的逐步推进,中国网络电视台/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认识到,想要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制作和刊播,进一步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就必须广泛邀请业界专家、知名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优秀民间艺人等加入,组成智囊团,成为核心创作力量,为公益广告创作和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公益广告作品能够最大程度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创作主旨,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因此,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应运而生。
10月25日,在艺委会成立仪式上,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李立言与中国网络电视台总经理、公益艺术委员会主任汪文斌一起,在精美的剪纸作品上一起印下了“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字样的印章,标志着以这十六字为原则的全国公益广告创作平台正式诞生。
公益广告的新创作阵地
汪文斌在仪式上表示,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的成立,让公益广告创作有了固定阵地,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有:聘请相关艺术家、文化大家、广告专家、非遗传承人、优秀民间艺术家成为艺委会专家成员,并授予荣誉聘书;邀请艺委会专家成员定期召开内容策划会,对公益广告的创作和传播建言献策,或就某个选题进行指导并参与创作,对公益广告作品评审和研讨,并提供理论支持;不定期举办公益广告创作主题讲座、公益广告主题培训、艺术研讨会,提升对公益广告的鉴赏力和创作力,促进艺委会的发展和活力;促进与政府有关部门、各文化艺术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从而提升中国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等。
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将采用分批聘请方式,邀请百名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艺术家、民间艺人、广告专家学者、导演、文学家、评论家、书法家、作曲家等加入艺委会,共同参与公益广告创作,同时对公益广告作品进行评审和研讨。10月25日的发布仪式上,首批聘请的50位艺委会委员接受了荣誉聘书,50位委员来自36个地区,涵盖多个民间艺术种类。
建设全国联网发布平台
4月底至今,中国网络电视台深入各地考察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采集了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泥人张彩塑、河北邱县农民漫画、上海徐汇皮影戏、上海金山农民画、浙江嘉兴秀洲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河北蔚县剪纸、河北武强年画、山西运城剪纸、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板画、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山西临汾葫芦画、山西临汾郑家剪纸、河南舞阳年画、江苏无锡惠山泥人、上海丰子恺漫画、天津蓟县雕塑、哈尔滨阿城版画等36个地区的8种艺术门类,创作了平面、手机、展板、围挡、LED、遵德守礼引导牌六类36种规格共1200多个公益广告作品。
6月18日,全国网络公益广告作品通稿库建立,提供平面通稿及视频作品下载服务。通稿库收录了平面公益广告精品近2000幅,视频公益广告精品72支,无偿提供给全国360多个城市和300家媒体使用。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如今已遍布全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天安门广场每天刊播5个小时,在首都国际机场多块大屏不间断轮播,并跻身西单文化广场户外大屏,还登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各省报在内的全国千余家期刊报纸,刊播于全国上百家网站,传播于全国8亿多手机用户的手机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走近百姓身边,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线。
下一步,在继续扩大公益广告艺委会规模,不断提高公益广告创作水平的同时,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计划在全国选择100个城市,建设全国联网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发布平台,推动公益广告创作与传播精品化、系统化、组织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