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张阿姨患有糖尿病,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好。近半年来,她又被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搞得心烦意乱,整天唉声叹气。她不明白,为什么吃了那么多药,这小小的尿路感染就是好不了呢?
70岁的李阿婆一个月前因突然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尿路感染。吃了几天抗菌药以后,她感觉尿频、尿急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便自行停了药。几天以后,她又感觉不舒服了,便重新开始服药。服药几天以后,见不适症状有所改善,她又停了药。一周前,李阿婆去医院复诊,尿常规检查提示感染未控制。当医生知道李阿婆没有坚持用药后,连连摇头,再三告诫她:抗菌药绝对不能“吃吃停停”,否则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增加治疗难度。
医生的话: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尤以老年女性最为多见(发病率高达10%左右)。老年女性之所以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除了与其生理结构(女性尿道较男性粗短,体外的细菌容易上行感染)、雌激素水平降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药物治疗不规范、基础病因未去除等因素有着直接联系。临床上,像李阿婆那样不按医嘱服药,一旦感觉症状消失便不再继续用药,以及像张阿姨那样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尿感反复发作的病例,均不在少数。
反复尿感的2大危害
1.易造成泌尿系统的器质性损害。老年人免疫力减退,且常合并多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发生败血症、肾乳头坏死,甚至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老年人的用药时间往往更长,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害。若感染反复发作,病变还会逐渐进展,至晚期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另外,在反复慢性炎症的刺激下,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
2.易诱发心理疾病。若尿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会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烦躁、失眠等。同时,因存在尿频、尿急、下腹痛等不适症状,患者会变得不愿意外出、害怕与人交流、情绪低落、经常哭泣、厌恶生活,甚至还容易有轻生的念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复发的5个忠告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虽比较难治,但只要能接受及时、正确的治疗,90%可以治愈。要避免尿感一发再发,患者应努力做到以下5点: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基础病变,去除诱因,如尿路结石、血糖控制不佳等。其次,应酌情多饮水,充分冲洗尿路黏膜,稀释局部细菌量。第三,用药要合理。凡是初次发生的急性尿路感染,都应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医生会先根据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采用经验性用药,并随时根据疗效、中段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若疗效不佳,还应关注是否存在耐药菌株及特殊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第四,疗程要用足。尿路感染的治愈标准是症状消失、尿培养转阴。抗菌药物的使用一般要持续到症状消失、尿培养转阴后2周。第五,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多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以便减轻焦虑情绪,缓解尿路刺激症状,同时还应注意加强营养,保持规律生活,坚持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以促进康复。
特别提醒:尿常规正常并不等于治愈
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抗感染治疗以后,尿常规会很快转为正常,但此时细菌并未被全部杀灭,仍有部分细菌“潜伏”在泌尿系统中,成为日后复发的“罪魁祸首”。此时若停止治疗,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特别提醒:无症状菌尿不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部分老年患者的自觉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匹配,有些人并没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检查却提示有白细胞尿与菌尿。对这些反复发作的无症状菌尿病人而言,长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是不必要的,并不能减少尿感的复发。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小剂量、更替用药的策略,并配合一些清热化湿、补脾益肾的中成药物,更有助于加强抗菌作用、改善尿路局部免疫功能及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