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消毒和灭菌效果最为可靠,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等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热能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能源,很早即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在认知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热逐渐成为医学消毒和灭菌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热在工业灭菌中亦深受重视。
热杀灭微生物的机理
热杀灭微生物的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及与微生物的能量代谢、营养、解毒及稳定内环境密切相关的酶均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抑制一种或多种酶的活性即可导致微生物死亡。干热和湿热对微生物蛋白质破坏的机理存在差异性,湿热主要是通过凝固微生物的蛋白质导致其死亡;而干热灭活微生物的机制是氧化作用。另外,微生物的胞壁和胞膜是热力的重要作用点,热同时可灭活微生物的核酸,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微生物热灭活的影响因素
微生物热灭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微生物遗传性质决定的抗热性,二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三是对微生物加热时有关环境的影响。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的不同株,对热的抵抗力有很大的差别,强弱依次为朊病毒>肉毒杆菌芽胞>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破伤风杆菌芽胞>炭疽杆菌芽胞、产气荚膜杆菌芽胞>乙型肝炎病毒、结核杆菌、真菌>非芽胞菌和普通病毒。其次,当微生物受到有机物保护时,需要提高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才能取得可靠的消毒效果,用热杀灭在脂肪内的芽胞比杀灭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芽胞困难得多,且不同类型的脂肪提高芽胞抗热力的作用大小不同,依次为橄榄油<油酸甘油酯<豆油<葵酸甘油酯<月桂酸甘油酯。在热灭活过程中,温度、相对温度、气压及消毒物品的种类及大小与热消毒和灭菌均有相关性。温度代表热能水平,是热力消毒和灭菌的最主要因素。随温度的升高,微生物灭活的速度加快;湿热灭菌时相对湿度为100%,干热灭菌时相对湿度介于0~100%之间。微生物的含水量是由其所处的环境相对湿度决定的,一般而言,相对湿度越高,灭菌效果越好;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不同,水的沸点也不同,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因此,在高原上煮沸消毒应适当延长时间。被消毒物品的传热能力和大小对消毒效果有明显影响,传热能力快,消毒时间短,物品大,热力穿透能力差,消毒时间相应延长。
热力消毒灭菌的方法与应用
热力消毒灭菌的方法可分干热和湿热消毒灭菌两类。干热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有氧化、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浓缩引起中毒而致细胞死亡。常用的干热消毒灭菌方式有4种:
一是焚烧:主要适用于价值不高的污染物品(如纸张、生活和医疗垃圾、衣物等干性易于燃烧的物质),对于烈性传染病如炭疽、鼠疫等人畜禽动物尸体最好作焚烧处理。另外,对敌人施放生物战剂后的草地,在控制火源的条件下作焚烧处理,可对污染微生物进行有效消毒。
二是烧灼:即直接在火焰上灭菌,主要适用于实验室接种针(环)、涂菌棒等不怕热、损坏小的金属器材的灭菌。紧急情况时对外科手术器械亦可用烧灼灭菌。
三是干烤灭菌:干烤灭菌是在烤箱内进行的,常用温度在160℃~180℃左右,适用于在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的灭菌,例如玻璃制品,金属制品、陶瓷制品、油脂、甘油、液体石蜡、各种粉剂等,不适用对纤维织物、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的灭菌。使用烤箱灭菌应注意以下5点:①器械应洗净后再烤干,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炭化。②玻璃器皿干烤前亦应洗净并完全干燥,且不要与烤箱的底及壁直接接触,灭菌后应待温度降至40℃以下后再打开烤箱。③物品包装不宜过大,物品量以不超过烤箱内容积的2/3为宜,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粉剂和油脂不宜太厚。④灭菌时不得中途打开烤箱放人新的灭菌物品。⑤灭菌时间应从烤箱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
四是红外线灭菌:红外线是波长0.77~1000μm的电磁波,由红外线灯泡产生,其热效应以1~10μm波长者最强。红外线不需要经空气传导,加热速度快,但热效应只能在直射到的表面产生,故只适用于消毒传热较好、小而平的耐热物品表面。
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方式
一是煮沸消毒:是使用最早的消毒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方便、效果可靠,在100℃时绝大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病毒5~15min即死,细菌芽胞多数在10min至数小时内死亡。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对不耐热物品如塑料、毛皮、化学纤维织物等则不适用。在实际消毒过程中,由于需要加热传导时间和安全时间,所以消毒时间较细菌本身所需热致死时间长很多,一般要求煮沸后维持10~30min,而对受芽胞污染的物品则须煮沸1~6h。水的沸点受气压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和水的沸点相应降低,因此,在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被消毒物品应完全浸于水中,条件允许时最好在水中加入1%~2%的碳酸钠、0.5%肥皂等碱性物质,不但可以去污、防止器械生锈,还对消毒灭菌具有增效作用。
二是巴斯德消毒法:可以杀灭牛奶中的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牛结核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嗜热性细菌。牛奶的巴氏消毒有两种方法:一是加热至62.8℃~65.6℃之间,至少保持30min,然后冷却至10℃以下;二是加热至71.7℃,保持至少15min,然后冷却至10℃以下。巴氏消毒法可用于血清的消毒和疫苗的制备。对血清一般加热至56℃,作用1h,每天1次连续3天,这样可使血清不变质。制备疫苗时一般加热60℃,作用1h。巴斯德消毒法也可用于对新鲜人乳和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三是蒸汽消毒:蒸汽可分为流通蒸汽和压力蒸汽两种。流通蒸汽是在1个大气压下,用100℃左右的水蒸汽进行消毒。其设备很多,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且最简单的是蒸笼。其杀菌作用是使菌体蛋白含水量增加,导致菌体蛋白质易被热力所凝固,加速微生物的灭活。主要适用于食品、餐具和其他一些不耐高热物品的消毒。须注意的是,流通蒸汽消毒的作用时间应从水沸腾后有蒸汽冒出时算起。对不能耐受100T以上且受细菌芽胞污染的物品,流通蒸汽可采用间歇灭菌,即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各消毒20~45min,间隔期间存放在室温中待芽胞发芽。低温蒸汽消毒最初用于消毒羊毛毡,温度为73℃~80℃,目前广泛用于消毒怕高热的器材(如内窥镜、塑料制品、橡胶制品、麻醉面罩和毛毡等)。其消毒原理是将蒸汽输入预先抽成真空的压力锅内后,其温度的高低取决于气压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压力锅的压力来精确地控制压力锅内蒸汽的温度。压力蒸汽灭菌是广泛使用的消毒方法,目前使用的主要有下排式、预真空和脉动真空3种压力蒸汽灭菌器。它们都具有灭菌速度快、温度高、穿透力强、效果可靠等优点,当表压达到182.3kPa(1.86kg/cm2),温度可达132T,只要3~4min即可达到灭菌目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是目前实验室、基层医疗单位、卫生单位、防疫机构和专业消毒公司等常用的消毒灭菌装置。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时需注意:灭菌器内的空气应被完全排除,灭菌以其腔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为止;消毒物品的包装和容器要合适,不宜过大、过紧,布放合理,不应超过灭菌室容积的85%,也不能少于15%。另外,炊事压力锅亦可用于消毒灭菌,适用于家庭及部队营以下单位,特别是边防哨所、海岛部队和舰艇部队的卫生防病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