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标志物筛查的必要性

标志物筛查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31 12:24: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tہ	QU3 aW^z�^�-1?]6ky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 在本院住院需输血患者1024例, 年龄 4~75岁。

1. 2 试剂 试剂有珠海丽珠公司及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质控血清有北京金豪公司提供。

1. 3 仪器 Labsystems MK2洗板机 , Wellscan MK3酶标仪(芬兰产), 科华生化仪。

1. 4 方法 ALT测定使用速率法。HBsAg、抗-HCV、抗-HIV、Anti-TP检测均采用ELISA法。批检合格, 在有效期内使用, 实验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

2 结果

2. 1 检测临床用血者标本1024例, 从表1可以看出HBsAg反应性62例(6.05%);抗-HCV反应性15例(1.46%);Anti-TP 反应性6例(0.59%);ALT超出正常值的有31例(3.03%);未发现HIV反应性病例。具体结果见表1。

2. 2 对检出阳性者114例用血者进行年龄分段统计, 其中21~60岁年龄段阳性73例, 占总阳性的64.04%。结果见表2。

表1 各项检测情况(n, %)

检测项目检测总数阳性例数阳性率

HBsAg1024626.05

抗-HCV1024151.46

抗-TP102460.59

ALT1024313.03

抗-HIV102400

合计102411411.13

表2 各年龄段阳性率指占总人数的比例(n, %)

年龄组(岁)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

4~2093262.54

21~40392323.13

41~60326414.00

61~75213151.46

合计102411411.13

2. 3 城乡HBsAg、抗-HCV、TP感染情况, 见表3。

3 讨论

从统计1024例用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体-HIV、抗-TP项目的检测结果发现HBV病毒携带者62例, 感染率为6.05%;HCV携带者15例, 感染率为1.46%;HIV感染者0例, 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本市受血者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病毒的感染情况。从受血者的人员来看年龄在20~60岁和市区人员较多, 是用血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获得感染几率随着人的岁数长大而逐渐降低, 此次统计资料分析所得, 18~60岁年龄段乙型肝炎病毒获得感染的几率明显有高于本次统计的最小和最大年龄段, 市区人群感染低于比较组, 表明经血病毒感染主要以此年龄段和郊区+流动人口为主要模式, 应将该年龄段和此区域内人群列为重点预防经血传染性标志物感染的对象, 特别是HBV预防形势更加严峻。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以体液血液为载体的, 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都有可能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 皮下注射或污染的锐器刺伤等方式传播[1]。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以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的传播为主。而梅毒这一在解放初期已基本消灭的疾病, 如今已卷土重来,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次调查阳性率为0.59%。

临床受血的安全性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 全球HIV感染者中的5%~10%为经血液传播而感染, 此次调查虽未发现HIV阳性者, 但是本省已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4899例[1], 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从事医疗活动人员应引起高度警惕。通过对用血者输血前按照国家规定检测经血传染性标志物的项目检测, 不但能了解用血者的输血前病毒携带状况, 而且又能及时准确的为用血者进行相关的诊疗过程提供有参考意义的依据, 及时提醒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在诊治过程中、与患者紧密接触的人员都应加强自我防护, 同时要求患者用过的各种物料和器具都应严格消毒, 达到减少和避免患者所感染病毒的扩散与感染, 这将对医患双方都有正能量作用。把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化验结果资料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 不但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原因溯源、划清责任, 同时也为解决医患纠纷提供必要的证据。

经体液血液传播的病毒有多种, 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近年来, 血站通过加大全自动化血液筛查系统设备的投入(以减少人为误差, 能监控、监测整个检测过程), 血站应用灵敏度好、特异性高的免疫试剂(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 严格筛选献血者等手段, 血站虽然在经血传染性标志物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高度进展, 但发生输血后感染的个案仍有报道[2]。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并评价,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 输血虽然是临床抢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输血也可传播极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3]。输血治疗某些疾病其他方法无法替代, 在医疗诊治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新的病毒陆续发现, 输血还存在潜在风险, 所以作者建议患者必须输血时才能输血, 且尽量少输。输血前必须要对受血者进行经血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 对医患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永岳, 张春阳, 严延生, 等. 福建省HIV-1新近感染者流行毒株基因亚型及其流行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6): 25.

[2]王勇军, 桂嵘. 112106例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2):580-581.

[3]韩选伟, 胡同平, 张文兰, 等. 1068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2012, 12(5):223-234.

[收稿日期:2014-11-10]

推荐访问: 必要性 筛查 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