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11年5~7月兖矿总医院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2011年5~7月兖矿总医院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时间:2022-10-31 11:36: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为了解笔者所在医院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根据卫生部2010年颁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要求统计相关危险因素。共监测一类骨科手术161例,2例感染,感染率为1.2%。

【关键词】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

从2011年5月1日起在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外科医护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完善了各项记录,院感科及时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并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2011年5~7月创伤外科、脊柱外科、显微外科161例一类手术病例的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1.2方法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c手术部位感染监测[1]的要求统计相关的危险因素。

2结果

2.1外科手术按科室统计2011年5~7月,创伤外科59例,脊柱外科60例,关节外科42例,创伤外、脊柱外各有1例感染病例,见表1。

2.2外科手术感染按医生统计如下将手术医生进行编码统计,总的感染率为1.2%,其中4号医生的感染率为5.5%,14号医生的感染率为2.9%,根据平均危险指数进行了调整感染率计算,具体见表2。

2.3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根据不同危险指数等级计算出各位医生的感染专率,具体见表3。

3讨论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术前麻醉诱导期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术中使用率为13.1%;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率为75.2%。根据手术患者的状态(ASA评分)、手术时间的长短及切口类型等危险因素,计算的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危险指数等级为1的外科医生4感染专率14.3%和调正专率为14.1%,外科医生14感染专率5.9%和调正专率为2.9%。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达到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的目的[2]。下一阶段,笔者所在医院的院感科将以《外科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方案》为依据,从加强培训入手,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率,进一步提高手术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熟悉程度,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院感科监督手术医生加强病原菌的送检,及时收集、录入监测信息,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荣,武迎宏.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9,19(21):2861-2862.

[2]孙俊明.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J].安徽医学,2009,30(4):464.

【收稿日期】2011-09-14

推荐访问: 切口 总医院 监测 外科手术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