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避暑山庄中的楹联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给人提供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会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探索,启发人们去思考和欣赏。山庄中楹联既是园林艺术,又是书法艺术。每副楹联都能呈现出一幅山庄的美景,本文通过对云山胜地、文园狮子林、文津阁楹联的赏析,深刻的阐明了楹联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避暑山庄;楹联;艺术之美
课题:2015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1 避暑山庄匾额楹联概况
避暑山庄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肇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周围寺庙兴工,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庄和寺庙工程先后完工,前后用了89年的时间。而随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兴建,康熙、乾隆、嘉庆诸帝位其题写了大量的匾额楹联,它不仅是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清帝在避暑山庄的诸多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它们既是园林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了解这座皇家园林文化内涵的实物资料,更是清代底纹遗留的书法艺术真品的一部分。按照目前对避暑山庄园林建筑的不完全统计,其184座亭台楼阁悬挂着近600面匾额。咸丰时期,避暑山庄的匾额、楹联睡着园内陈设多次运往紫禁城,一次就有99块匾,51副楹联挂对,20个横批。目前避暑山庄匾额楹联仅有几十件。
2 山庄内的楹联举不胜数,每副楹联都能呈现出一幅山庄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从几副楹联中体会不一样的山庄美吧!
1、云山胜地楹联赏析
云山胜地位于避暑山庄正宫区烟波致爽殿之后,是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八景,正宫区的最后一组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此景地势高旷,楼阁高耸。“云山胜地”,意为秀丽的山峰常有云气升腾,乾隆曾用这样的诗句赞美道:“地灵延昼永,峰秀蔚云兴。”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山庄地有灵气,使得白昼延长了很多;峰峦秀丽,使得华美的云气不断兴起。在他看来,这里这里地有灵气,景色迷人,登高远望,白云萦绕俊峰秀岭更是难得的游览胜景。
云山胜地楼西侧莲花室楹联曰
云影澄观,妙悟太空参合相;
山光悦性,静因常住识真如。
联的大意为:静观云容景象,彻底领悟到宇宙间的一切,既有形色又是空无的;山光美景可赏心悦目,这是因为它清净纯洁,善因有善果是永恒存在的实体。
乾隆所提的莲花室额联,透露出他理性的宗教观:相信佛的存在,但不主张苦修,赞成佛家所持心既是佛、佛既是心、心诚则灵的观念。
2、文园狮子林楹联赏析
文园狮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照苏州狮子林所建,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的又一处园中之园的美景;乾隆皇帝为此景的门殿题额曰——“文园狮子林”。
乾隆在《题文园狮子林序》中说“兹于避暑山庄清舒山馆之前,度地复规仿之。其景一如狮园之名,则又同御园狮子林,而非吴中之狮子林。既落成,名之曰:‘文园’。”可见,所谓模仿,只是仿照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小巧玲珑及景中套景的格局,而非照景全搬。即顺应塞苑的天然山水,又“因其势以位”。
虹桥北面有石刻对联一副,镶嵌在涵洞两侧,联曰:
入画来,疑到蓬阆;
引舟去,不限神仙。
这副联是石刻,修复文园狮子林清理遗址时挖出,为乾隆所题。其大意是:进入图画般文园狮子林,疑似来到了蓬壶和阆风;划船而去,又不只限天神和仙人。这副联用图画和仙境比喻文园狮子林的优雅和美妙,激发人们的想象,艺术效果是直接描述所不能及的。
文津阁楹联赏析
文津阁清朝四大藏书楼之一,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津,意为文化知识的渡口,为文必须知津。文津阁位于梨树峪口北侧,东邻试马埭。乾隆御1772年聚集当时的著名学者五百余人编纂《四库全书》。编成后抄录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及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从藏书阁的命名来看,乾隆皇帝有着其独到的见解:“该渊即源业。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分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免矣。”大意为:欲探求文化知识的渊源,就必须认真阅读文章;文章就像求得知识的渡口。在乾隆看来,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奥妙的规律。其建筑物除门殿外,中部有藏书阁,阁前有水池、水池前有假山、假山上月台、趣亭,东侧有配殿、碑亭。主体建筑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从外观看是两层,而实际上是三层:第一次为六个单间,象征着“地六成水”;第三层是敞间,取“天一生水”之意;中间一层是暗层,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为藏书层。
文津阁门前有一副联:
析木之次丽乎天;
龙门之名標乎地。
联的大意为:析木是天河的渡口,它附丽于天空;龙门是黄河的渡口,它標志在地上。“析木”,是十二星次之一。古代天文学以日月相会之处为星次。日月一年有十二次相会,故有十二星次,又名十二宫。
这副楹联用过河要找准渡口来比喻学习知识要找准正确的途径,乾隆含蓄的表达了,他组织编辑《四库全书》是学文之津,即学习知识的途径。
3 楹联避暑山庄的点睛之笔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所创造的诗化环境,是一种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重人生、重道德的伦理型文化的基础上的艺术养生模式。园林追求“外适内和”,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环境并重,体现了我们的先人对生命的关注、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园林中的对联就是这种“关注”最好的体现,它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是极为中国式的“表情”。
避暑山庄中的楹联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给人提供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会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探索,启发人们去思考和欣赏。山庄中楹联既是园林艺术,又是书法艺术。山庄中广泛运用景题的楹联,赋予了山庄文化的气息,加深鉴赏者的理解和感受,使山庄的意境更加深化,是山庄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
参考文献
1、 赵玲主编.《 纪念避暑山庄建园三百周年论文集 1703-2003.》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5.12
2、于佩琴、段钟嶸主编《避暑山庄御制诗联解读与品评》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3.12
[1] 白鹤龄,罗星明选注. 避暑山庄楹联.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
[2] 张羽新著. 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1.01
[3] 李洪波主编. 诗词楹联赏析.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09
[4] 赵玲主编. 纪念避暑山庄建园三百周年论文集 1703-2003.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5.12
[5]郭华荣,王乃积,赵克诚编著. 中国旅游名胜楹联.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5.08
[6] 陈登亿等编. 避暑山庄寺庙极楹联详解.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88
[7] 覃文勇.楹联文化在扬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5,(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