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331四川美术学院周玥瑶
[摘 要]
建筑,顾名思义,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遮风挡雨,同时建筑又是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背景,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把各个时代的建筑当作自己文明的印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意义越来越广泛,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可以作为……统观当代的建筑设计,无论中外,在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几乎都是外国设计师,而近年来中国也算是一个建筑的大舞台,但其表现出来的古怪丑陋粗俗却让人不忍卒看。
[关键词]建筑,城市地标,传承,文化
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个方面都不稳定,人们追求更多的是金钱的获取,从而忽视了他们所从事行业的道德杠杆,就建筑而言,在成本与质量的选择中,人们往往选择的是忽视质量,重视成本。这与亚洲其他国家与欧美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日本建筑师举例,矶崎新,日本建筑大师1931年,矶崎新出生在日本大分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日本建筑师。自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毕业以后,矶崎新在丹下健三(KenzoTange)的带领下继续学习和工作;1963年,他创立了矶崎新设计室,自此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矶崎新和黑川纪章、安藤忠雄并称为日本建筑界三杰,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影响世界建筑历史及现实的大师。
作为日本知名建筑师,作品众多,获奖无数,以新陈代谢主义的设计成名。此后他的建筑里融合了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其作品兼取东西方文化的设计思想,将文化因素表现为诗意隐喻,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其作品多为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风格尤以创新。
上海的新地标喜马拉雅建筑体,他说,“上海的喜玛拉雅并不代表建筑的高度,而是象征心灵的高度。喜玛拉雅山脉是亚洲七大河流的共同源头,上海的喜玛拉雅中心要成为传播中国艺术、文化、文明的平台,让世界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他还要把艺术馆和酒店结合在一起,让世界都罕见这一创意业态。”
他的建内筑空间感极其赋有变化,错综复杂。其实这也正是建筑的乐趣所在。
上海喜玛拉雅艺术中心的整体造型设计,尽可能体现整个综合体的艺术文化内涵,旨在成为二十一世纪大都市努力追求的城市的“像”(ICON),即“虽沉埋在都市的众多建筑中,却又能鹤立鸡群,通过本身特有的个性和表情吸引人们的视线,超越建筑和艺术概念的,可称之为建筑雕塑(ARCHSCLPURE)的东西”。建筑整体在标高31.5米处,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方部分由立面被光的艺术围绕的、造型纯粹的立方体构成,下方部分则由表面蜿蜒曲折的有机形体的“林”构成。简洁明快的立方体内是五星级酒店和创作中心,浮现在空中可供远望,对应了车行速度和城市尺度;“林”内则主要为艺术馆及演艺娱乐设施,三维曲面的委婉变化对应了人的视线和尺度;“林”间则是开放的城市文化广场,并结合地下商业设置了下沉广场作为公众活动的聚集点。
简洁和有机,规则和随意的结合构成了建筑本身的雕塑性,也增强了建筑作为城市“像”的震撼力。
而他的一个新的概念设计“空中城市”,则是像蜂巢似的攀附于立柱之上,这样的设计尽可能的极少占用土地,房子到底可不可以这样做,做出来怎么样,有什么积极意义与负面影响,它的力学结构如何平衡,正是现如今对其可实施性的讨论。虽然它仅仅是一个概念设计,但是其对于业界的震撼是无可估量的。
日本文化赋予了日本人坚韧、严谨的性格特点,作品往往是那么一丝不苟,又不失特色。
而作为大多建筑反面教材的中国建筑,在设计建筑时往往忽略了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表面的浮华,最终成就不了建筑自身,在漫漫长河中,被时代抹杀。沦为被推掉的废墟。
例如,重庆喜来登大酒店——黄金双塔,金光闪闪的外表面,看似富丽堂皇,确始终让人不那么舒服,况且建筑只有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它成为出色的设计,太格格不入就会适得其反……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这就是没有亲和力的建筑所能带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从过去到今天,中国的城市面貌变化日新月异,但这些几乎都是站在毁掉前人的东西的基础上得来的,不可否认,过去有缺失之处,但是现如今的国人的建筑设计已经走入一个极端,往往是将过去的东西统统推掉,那那些精华呢?新的建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从头想想,这是我们想要的城市,如此拥挤,脏乱吗?城市化进程该是这样的吗?
中国建筑的极端是利益,开发商与无良设计师的结合带来的灾难如今依然在进行,建筑千篇一律,重复单调。
中国建筑正是缺少了自身的文化内涵,从而缺少了美,美是发自内心的,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谈后来人,构成城市形体的建筑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有的甚至赤身裸体,张牙舞爪。一个地域的多个建筑很难协调成一组和谐优美的城市交响乐。
萧伯纳曾说:人类文化,一半为半受教育者所摧残,另一半是为饱受教育者所摧残。“假古董”对当前城市的伤害也是如此。那些为利所驱的建筑赝品因粗制滥造大多数部门庭冷落,入不敷出,损失的却是国家的投资和土地。而这正适用于如今的中国。
所以说,做一个有思想的建筑师,做有内涵的建筑体,是当代中国所急需的,只有这样,中国建筑才能得到长远发展,才能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从而能过通过建筑来发扬本国文化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12
[2]《未建成/反建筑史》矶琦新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4]《为中国而设计》杨冬江 梁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