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各种建筑的高峰时期,但大部分建筑的设计者表现出对建筑内在空间组织和它的形成原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建筑只是简单的模仿各式建筑的表面,而不得内法。本文认为正是建筑秩序使建筑形式生成的内在逻辑性和复杂性使复杂的建筑形式成为统一体的,建筑秩序是对建筑策略选择和形式变化的准确依据,只有建筑设计者的头脑中有了某种建筑秩序的清晰的指引,才可能设计出杰出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构成;秩序
引言
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秩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中。在建筑的不同层面和尺度中都存在着一定秩序。面对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秩序是我们理解他们的内在的支撑。本文以秩序作为研究建筑的契机,通过对建筑秩序的内涵解析,摈弃单纯的风格,流派的纷争,从自然的规律,秩序的本质去探讨建筑秩序的方法论意义,从而在多元化的建筑领域中把握建筑的本质和时代的意义。
一、建筑秩序
秩序是事物构成的规律性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的形式。建筑构图中探索的秩序是人类在大千世界中掌握某种秩序的规律性,应用既有的建筑材料进行秩序化的组织的结构,自原始建筑一直发展到现代建筑,人们都在探索以某種秩序对建筑进行组织,反应了建筑的不同情调和风貌。现代建筑则出现了多向性,即追求着多秩序。
建筑由秩序、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经营构成的,其中秩序即法式,典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这是由量---希腊人乘坐Posotes(量纲、尺寸)---构成的,量就是建筑物细部本身才采用的模数,并由这些特备是细部做成合适的整栋建筑物。
秩序是隐藏在所有事物背后的原则,建筑秩序体现着建筑的本质和目的。秩序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也在改变着时代的意义。建筑存在于一个并非单纯的世界里。建筑拥有自身的秩序性。建筑的一方面必须获得自主性,另一方面必须与某种形而上的原动力同构并获得驱动力。我们也可以说秩序并不仅是事物的内在原则和特性,还是一种活跃的创造力。在关于秩序的具体描述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语言定义为大家所公认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這种理解是枯燥、抽象的,同时也是实在、基本的。
建筑秩序,笼统的讲就是建筑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演绎为秩序的话,可以是空间形态上的秩序,空间布局上的秩序,也可以是功能串联上的秩序,当然自己建立的建筑之间的内部逻辑也可以解释为建筑秩序。建筑形式生成的内在逻辑性和使复杂的建筑形式成为统一体的正是建筑的秩序性。秩序是策略选择和变化多样的依据。任何表面上复杂的建筑在设计者的头脑里,总是受到某种秩序和逻辑规则的导引。没有对这些基本原则的了解,设计构思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也只能是对建筑肤浅的模仿抄袭。秩序贯穿于建筑的全部和设计的全过程,本文对建筑秩序的探讨立足于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之前所遵守的大的规则和框架,这也是设计构思的方法和手段。他们是设计者进一步发挥创造力的凭据,设计在此基础上顺利进行,或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批驳。虽然形成建筑构思概念的起源是多种多样的,从概念到具体的形式转化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在具体的设计者的头脑中,总有一种秩序的东西来支撑起建筑在思维中的形成。秩序的范围很广也很复杂,理解的角度也有很多。但建筑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们建筑设计的基础,在这些基本方面中找到秩序,以此为凭借,建筑设计构思就不会无处下手建筑变化就不会失去控制,陷入混乱,同时秩序也是一个更深入的观察建筑的视角。
二、建筑构成的形态模式与手法分析
1.建筑构成的形态模式。
我们认知中的建筑构成应该包括三层含义,即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内在的社会文化含义,因限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讨论建筑构成的表面形态即其形态模式。建筑的形态属于建筑构成中的外部形态和表征外显,它是建筑环境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建筑的整体效果,而且在建筑环境的塑造和烘托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尽管设计者对建筑进行各种纷繁复杂的技术处理,但终其目的而言,最终还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外表形态更加凸显。
形态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对各种建筑形态的抽象化表达,通常是在图式和理论的方式中出现的,它的主要来源有两种:首先是在现实中的建筑形态的一种归纳、总结和提炼;其次就是一种思辨式创作,建筑理论家通过不断的理性分析和归纳使其主观意念上升为一种图式或者理论中的形态模式。建筑的形态模式随着地域、民族及功能类型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其种类主要包括: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中心模式和辐射模式、多级多进模式、线形系统模式、十字架和太极图模式以及规则式和自由式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形态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和帮助设计者从更高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建筑形态的基本规律,但是形态模式一旦形成也经常会变得僵化,在保存部分经典形态模式的前提下,设计家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打破建筑界过去的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不断开发出新的形态模式。
2.建筑构成的手法分析。
建筑构成的手法是一种手段,是在确定了构思之后,设计家们如何借助某种手段和工具将三维空间中的要素进行排列与组合并在他们的建筑体进行实施的过程。每个建筑的实现都有自己的建筑手法,没有建筑手法就建筑者就无法实现建筑构思,一个建筑的诞生往往都伴随着建筑手法。建筑手法中的三个工具分别是一维空间的线控制、二维空间的层控制以及三维空间的几何体。
自古至今的建筑史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建筑物运用几何形态的例子,部分建筑是简单的借助几何的表面形态表现出几何形体,部分建筑则是运用了比较高级的复合式几何体建筑手法。建筑学界通常将最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等称之为柏拉图体,正因为几何体是控制三维形体建筑物的秩序的最根本方法,几何体的建筑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线控制具体是指轴线和基准线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的空间和形体来达到构建建筑秩序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的纷繁复杂的建筑局面,其产生有社会历史方面原因,也有哲学文化的影响,其实本质就是建筑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增加。秩序从本质上说是理性的。我们从建筑秩序者已整理观念出发,把握秩序的内在发展规律,从而在多元化的建筑领域中把握建筑的本质和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