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胡汀鹭中国画教学理念与艺术创作的人文价值

胡汀鹭中国画教学理念与艺术创作的人文价值

时间:2022-10-30 13:24: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胡汀鹭1924年创办了无锡第一家美术专门学校,先后培养了现代中国画大师钱松岩和陆俨少等众多有影响的画家。本文依据胡汀鹭的人生历程对其中国画教学理念的形成轨迹和艺术创作的演变路线进行探讨,论证胡汀鹭把人格与画风统一作为其教学与创作终极目标的理念,厘清历史上胡汀鹭作为无锡地区近现代新兴美术教育事业开拓者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胡汀鹭 中国画 教学理念 人文价值

胡汀鹭,名振,字汀鹭,号大浊道人,清光绪十年生, 江苏无锡南门人。以笔墨精到的绘画技巧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征,有题画诗词集《画缀》、《汀鹭画册》等出版行世。作为画家,钱松岩称他为“无锡艺坛泰斗”,沪宁著名画家。胡汀鹭是近现代江南地区美术史上注重心灵感悟的美术教育家。先后执教于无锡县女师、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专、无锡振南艺专等学校,他把人格与画风统一作为其教学理念,先后培养了钱松岩和陆俨少以及杨健侯、孙文林、吴荣康等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他强调艺术个性,倡导艺术的自律性,其作品具有全新的审美语境和独创性品质。 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对胡汀鹭教育思想及艺术作品系统完整的研究,忽视了其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造成其地位与他辉煌的艺术水平不相吻合。本文依据胡汀鹭的人生历程对其中国画教学过程与艺术创作的形成轨迹进行探讨与论证,厘清历史上胡汀鹭作为无锡地区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开拓者的真实面貌。

一、 胡汀鹭中国画教学历程与特征分析

长期以来无锡地区以历史悠久的吴文化和以无锡籍画家顾恺之、倪云林、王绂等的绘画理论和实践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依托,以吴观岱、胡汀鹭为首的近现代无锡籍画家,率先突破了“四王吴恽”的束缚,独具慧眼地以石涛的绘画思想为立派之本,注重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富于继承和创新精神,在一种自由、开拓、不受拘束的氛围中以全新的绘画观念和语言,成为无锡地区中国画的重要创作力量,使无锡成为江南地区绘画艺术的重要区域。

1905年,中国以废科举、兴新学为标志,开始了弘扬“新文化”的运动,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基本轨迹也由此展开。中国的新式学堂在“新文化”的浪潮下延续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1912年刘海粟等人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1922年,颜文樑创办了苏州美术学校,1924年胡汀鹭在无锡创办了首个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美术学校——无锡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正式招生,聘吴稚晖为校长,胡汀鹭担任教务主任。设中国画、西洋画两科,学制3年,一批锡邑书画名流诸健秋、贺天健、王云轩、陈旧村、钱松岩、钱殷之、杨荫浏、章绂庭等都来执教,将无锡的现代艺术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匮乏,致使至今我们对无锡美术专门学校和胡汀鹭的认识仍很模糊。缺乏对其教育思想及艺术作品完整系统的研究,忽视了其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胡汀鹭犹如一颗散珠,个体虽然光彩夺目,但他目前在无锡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与其辉煌的艺术水平不相吻合。本文通过对他的人生历程、绘画作品、美术教育过程并结合相关文字资料进行考辨剖析,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其美术教育和艺术生涯进行重新定位。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家,胡汀鹭非常强调人格教育,认为美术教育首先重在内在的修养和境界的提升,以艺术表达对现世的关怀。他画如其人, “独具清标”是胡汀鹭人格的写照,在他看来,画家平日的修养之功,关键在一个“养”字,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古训之下,要以性灵的陶养为根本,否则艺术将失去陶染人心的功能。他说:”作画一沾俗气,即不可救药。能多读书,多观古人之蹟,其或能免”。①在他看来,绘画要表现儒家的思想,首先要能按照儒家的思想原则来陶养自己的心灵,以儒家的仁智善来扩充自己的心胸,这样画出的画才有生命,才能表现生命的境界。他的这种认识始终伴随着他的教学和创作。

从胡汀鹭的经历和行迹中看到,他在江南地区多所学校讲授中国画艺术。在学生眼里,胡汀鹭谈吐儒雅,衣着整洁,一派学者风度。他上课十分认真,当堂作画示范,讲画史,析画论,上下两千年,信手拈来从容自如,把自己作画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他传授的知识不是既定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随时都在传递着思想,通过讨论和交流,教与学无处不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基本没有固定的概念化内容,大多是自己创作的经历、经验和体会,其中的知识是活的,为学习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思考方式,而这对他们把握知识的内涵非常重要。胡汀鹭教导学生要学古而不泥于古,更不能一味仿古,应多观察自然,得其神韵。认为作画要多写生,善默写,所谓“默写”,并非指临摹法中的“背临”。“默写”之妙,在于欣赏观察景物时,默取其可画之本,去其不入画之物,或补其缺,或移其位。胡汀鹭经常对学生说:“中国画要耐人寻味。谜语是给人家猜的,如果同时给人家揭出谜底,便毫无趣味,实际你要说的话,已在不言之中。”作为一个传授者,他没有口若悬河式的讲授,只是引导人们放下心来,在传统探求的路上顺畅而行。这样的心态也表明,他并非要成为大师和权威,相反,他欲挣脱权威的束缚,也启发从学者去挑战。使学生学会思考,这是一个启蒙者的心态,而与教书匠完全不同。在胡汀鹭《闹红精舍遗稿》中,常会发现他对艺术教育思想的独特见解。概括来说就是深入浅出,寓复杂的艺术问题于平凡的事物。淡化教授者的角色。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的教授者,不只是一个讲授能手,而是一个对别人有影响的人。所以,现场讲授只是极小一部分,大量影响在于言传身教中,这种方法对我们当下的艺术教育依然有着重要参考与借鉴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

二、 胡汀鹭中国画作品独创性品质剖析

胡汀鹭的作品空灵淡荡,意趣别饶,大多取材于无锡太湖沿岸的自然风景,笔墨渗透了儒道哲学的精神以及胡汀鹭的理性思考,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胡汀鹭重视到生活中观察、体会和写生,先后创作了多幅山水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山水画为“梁溪八景”,当时无锡尚无万顷堂、鼋头渚、蠡园、宝界桥等,梅园建筑亦未完成。可以说胡汀鹭是无锡第一个通过写生与创作全面表现无锡自然风景的画家。其作品充满时代的品格。在创作上,他主张作画要富有激情,他常对客挥毫,即席赋词题句。所作无论山水、花鸟、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小品尺页,均一挥而就;对三尺以上大幅,用特制画版,以斜靠墙壁竖画,尤有利于观察章法布局,作画时仍挥洒自如。自谓:“古人绘事运笔敷色之外,尤贵布局章法。其得失存乎疏密上下之间。” 胡汀鹭主张“章法要从四边打进来”,章法要先看四条边线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通盘筹划地来个“置阵布势”,不能从一边、一角、一点堆积起来,而应先确定对全局起作用的几个大面积的东西,再逐渐打碎,将小面积的东西搭配进去。大幅看气势,更需要树立全局观念。②他说:“读石涛画,如读南华经,几不知天地为何物,其题语亦莽莽苍苍,非有满肚皮伤心泪者,不能为之,学之无病呻吟,徒为识者齿冷。”又云:“试读宋元真迹,处处拙实而见空灵,一种天地雅秀之气而含蓄于中,盖作者当时以写一时之胸襟未尝有一毫名利在也。”③胡汀鹭作画不择纸笔优劣,用笔取石涛石溪,皱勒点苔,全用中锋驰骋。他说: “雅俗之分不在用色而在用笔,虽涂深红浓绿而含雅气。”“作画,清者难于厚,厚着难于情,二者不易兼得。用笔能挺秀,再加渲染,则清且厚矣。”④

三、胡汀鹭教育理念对当代语境下中国画教学的影响

胡汀鹭的教育思想围绕人格与画风统一这个中心,以师造化为支撑,以求新求变为动力,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寻找适合中国画的教学规律及中国传统绘画样式的当代形态。钱松岩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时,深情缅怀胡汀鹭老师对他的教诲和帮助。当年钱松岩还是个穷学生,想要拜渴慕已久的江南一位老画师为师,登门多次,无法如愿。单胡汀鹭却是和蔼可亲,见钱松岩真诚厚道,便慨然允诺,免费教导。钱松岩先生以后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与汀鹭老师的教诲和帮助有极大的渊源。陆俨少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跟胡汀鹭学画,善绘云水,作品中勾云、勾水等特殊技法是其成功创举。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陆俨少看到恩师胡汀鹭创作的一件三尺水墨山水作品,十分激动,挥毫提款:“此汀鹭师遗作,自其下世倏逾四十年,缅怀往昔,不胜人琴之痛。乙丑(1980年)正月陆俨少并记。⑤”“人琴之痛”,但见琴在,不见人归,此中情味,难以言表。胡汀鹭一生把人格与画风统一作为其教育理念与艺术创作终极目标、始终保持着孜孜以求的探知心态和谦逊的为人态度。注重言传身教,以一个启蒙者的心态启发从学者去思考去挑战。他淡化教授者的角色,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对后人的影响深远。胡汀鹭通过传播现代美术教育及拓展人文精神方面的实践和奋斗,体现出在现代美术启蒙上的社会身份与角色的价值意义。他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后人及其同行树立了历史的标杆。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正面临从“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偏重专业技能训练的美术教育,向“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转型时期,我们重新对胡汀鹭的美术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特质,它不仅与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相连,而且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理念非常适应,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注释:

①②④《闹红精舍遗稿》P23,许瘦峰编 扬州图书馆古籍部印 1945年 版

③《砚边点滴》钱松岩P42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第二版

⑤《朵云》P68,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第4期

推荐访问: 中国画 艺术创作 人文 教学理念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