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代替“快”成为新发展主题词的今天,已经习惯了多年加速的印刷企业,能否及时点刹战车?能否顺势调整增长心态?能否深刻洞悉发展新命题?
本期杂志,“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第十次公布。回看10年百强榜,映射的是快时代的色彩:百强门槛,由0.93亿元一路攀升到3.51亿元;百强榜首,由8亿元翻盘到35亿元;而百强总规模,也由200多亿元扩容到近800亿元。
百强的10年“狂奔”,隐含着这样一个行业共识:企业的增长速度,必须快于市场的发展速度和竞争者的速度,才能在行业中立足,才能做大乃至做强。
在一个经济起步发展的市场,“速度为王”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正因为如此,“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成为印刷企业信奉的生存信条;“跑得比别人快”成为印刷企业设定的阶段性目标;速度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但是,对一个逐渐步入成熟、而且外部经营环境尚扑朔迷离的市场,快增长的发展模式能否延续,成为一个有待观察的命题。进入2012年,国内GDP的预期增速调低到7.5%,这比2011年的实际增速9.2%下调了1.7个百分点,也是近8年来政府披露的首次低于8%的增长目标值。
减速的信号不一而足。5月,在深圳文博会上,新闻出版总署首次公布了2011年的印刷业总产值:按比2010年7700亿元增长10%计算,印刷业总产值在2011年达到8500亿元。虽然这一预估值还有待年审数字出台后予以修正,但10%的增速,已是百强建榜10年来的最低值。与此相应,今年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也较往年有了明显的回落。
显然,快增长的印业战车在2012年开始减速,或者如某些地区更为积极的描述——进入稳定增长的时期。在“稳”代替“快”成为新发展主题词的今天,已经习惯了多年加速的印刷企业,能否及时点刹战车?能否顺势调整增长心态?能否深刻洞悉发展新命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印刷人警觉,乃至思量。
前不久,在沿海地区印刷业发展交流会上,遇到了香港印刷业商会的杨金溪会长。杨先生承认,目前港资外单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命题,也面临更猛烈的减速震荡。但一些港资企业也在有效利用这一时期,积极进行内部整合、机器大修、员工培训,甚至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在“练内功”的同时静心等待着商机的来临。
面对此轮外单颓势,珠三角印企的整体命运将会怎样,杨先生的回答给了业界莫大的信心。确实,以往人们习惯于关注速度,但关键问题其实是节奏,也就是对速度的调控。企业的成长是一种节奏的胜利,除了一味的快,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面临不同的营商环境,印刷企业也应更多地关注对速度的调控,并在减速调整时期,积极强身健体,努力蓄积下一轮加速的动能。
速度并不能换回时间。为了持续而长久的快,为了走得更远,经理人们有必要修炼慢时代的功夫。不过,踩油门容易踩刹车难,真正考验飞行员的是着陆,真正考验管理者的是减速,这重考验,是印刷经理人在2012年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有所准备,必须经受磨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