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联是汉字及其书法艺术同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文学的一朵奇葩,臧克家先生誉之为“古蕾新葩”。“嵌字”是对联作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多用于名胜、题赠、贺婚、谐趣诸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嵌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欣赏创作对联,陶冶情操,为生活、工作服务。
【关键词】对联;嵌字;浅谈
一、何谓“嵌字”
对联是很讲究修辞的,很多对联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作品形象生动、内容深刻,表现出很高的使用汉字的技巧,趣味横生,妙语迭出,令人叹为观止。粗略估计,对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五十种,“嵌字”对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对联。何谓“嵌字”,嵌字又称增字、衬字、嵌名,就是把几个特定的字或词,如人名、地名、专用事物名等,有意嵌进联语中,不露痕迹,使对联蕴含言外之音,收到“弦外遗音”的艺术效果。用嵌字法创作对联,嵌字如镶金,往往每嵌无下品。举二例:
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变旧山河。
一生唯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第一联是现代文学泰斗郭沫若所撰,联语在满腔热情讴歌新时代、新变化的同时,在联首中天衣无缝地嵌进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泽东”之名,自然而然地歌颂了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天辟地的历史功勋。第二联是成都武侯祠联,联中巧妙地嵌入了十个自然数,用“三分”、“四方”、“六出”、“八阵”“九伐”等,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在蜀中的丰功伟业,表达了后人对诸葛亮智绝天下、鞠躬尽瘁的深深敬意与怀念。
二、镶嵌的形式
创作嵌字联时,镶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有竖嵌横嵌之分。我们以对联竖贴的传统方式分横竖。所谓竖嵌,就是把要嵌入的字词嵌在一句联语里。与之相反,就是把一个词拆分分别嵌入上下联语里,这就是横嵌了。比如:
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杭州灵隐寺飞来峰联)
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小有天饭店联)
前一联中,“灵隐飞来峰”五字分别嵌入在上下联语里,是横嵌。后一联中,“小有天”三字没有拆分,整体嵌入下联语里,是竖嵌。
二是有整嵌分嵌之说。所谓整嵌,就是把一个词在一个位置整体嵌入,不拆分,不破坏词素的完整性。顾名思义,把一个词拆分开来相嵌,就是分嵌了。请看一例:
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破十字坡。
上联是画家黄宾虹题赠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张英杰)的对联,嵌入“英杰”二字,是分嵌,嵌入的《十字坡》、《三岔口》是盖老的拿手好戏,是整嵌。
三是有正嵌反嵌之序。正嵌,就是所嵌各字,按读联顺序出现,无论是否在一句中,如玉壶春茶馆联:
新诗玉局松风作;大隐壶公杖履春。
反嵌,就是所嵌各字,自读联顺序相反方向出现,无论是否在一句中,如左宗棠(字季高)和曾国蕃戏对一联: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偏相左;
藩臣独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上联嵌“左季高”,下联嵌“曾国蕃”,嵌入的顺序和读联的顺序相反。
四是有重嵌串嵌之便。为了表意的需要,有的对联把一个词在联语里反复镶嵌,那叫重嵌;有的对联,把同类型的事物名称一连串在嵌进联语里,那就是串嵌了。例如:
大帅用兵,士卒效命,车辚辚,马萧萧,气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将入相。
上联是串嵌,联中嵌入了一连串的象棋棋子和牌的名称,使得联语既形象生动又含蓄幽默。
五是有明嵌暗嵌之别。明嵌就是把要镶嵌的事物名称和表意短语直接明显地嵌入联语里,这很好理解,就不再举例了。而暗嵌,所嵌之词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显得比较含蓄了。
三、一种特定的格式
七言联由于联语字数固定,不同部位的嵌字有不同的固定名称,按通行与否划分,有正格和别格,共一十六式。正格有七式:以对应横嵌而言,嵌第一字,叫鹤顶格;嵌第二字,叫燕颔格;嵌第三字叫鸢肩格;嵌第四字,叫蜂腰格;嵌第五字,叫鹤膝格;嵌第六字,叫雁翎格;嵌第七字,叫凤尾格。
别格有九式,具体是:一曰魁斗:一字嵌出句首,一字嵌对句尾。二曰蝉联:一字嵌出句末,一字嵌对句首。三曰鼎峙:三字分嵌二联中,不相并。四曰鸿爪:嵌三字,二字分嵌出句首尾,一字嵌对句居中;或者出句居中一字,对句嵌首尾。五曰双钩:以四字分嵌上下联首尾。六曰五杂俎:五字任意俎于上下联中。七曰四五卷帘:一字嵌出句第五字位,一字嵌对句第四字位。八曰三四辘轳:一字嵌出句第三字位,一字嵌对句第四字位。九曰碎锦:四字以上,任意分嵌于上下二联之中。
四、嵌字的运用
上面对嵌字说了许多,算是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也不妨自己动手作嵌字联。笔者现将在现实生活的一点创作实践,与大家一起切磋。老家建设学校,有二人各捐款数十万元,我作二联,嵌二人名字以赞之:“松高于品,梅竹常伴;辉不掩清,星汉灿明”(嵌松辉名);“新貌呈祥,昊天焕彩,居之毓秀钟灵地;明贤努力,民众齐心,系此光前裕后情”(嵌新明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对联爱好者,在此,不揣谫陋,以管窥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定清.对联辞话[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永志强.联海拾珍[M].北京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