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常志气:藏其锋芒,以利天下

常志气:藏其锋芒,以利天下

时间:2022-10-29 18:30:09 来源:网友投稿

山西太原,重阳将至,秋意渐起。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采访一位古兵器收藏家,似乎正是天意。尽管铜戈铁戟横行天下的冷兵器时代一去不返,“城头铁鼓声犹震,匠里金刀血未干”的豪气也早已烟消云散,但当记者走进常志气的收藏室里,拔出宝剑,掂起那份沉重,剑光闪现的时候,狼烟遍地、金戈铁马的历史画面扑面而来。

然而,与盛世收藏中火爆的书画、瓷器等艺术品相比,居于杂项的古兵器收藏依然显得有些清冷。这位在改革开放中成功的企业家耗费亿万家财,收藏这些锈迹斑驳的古兵器,历经2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古兵器鉴赏知识,终成古兵器收藏界的行家,山西省冷兵器收藏协会会长。所为者何?

自幼习武,获赠古兵器

古时的山西河东一带,由于与胡人搭界,尚武侠义之风盛行,古谚云:“河东出将、河西出相”。卫青、霍去病、吕布、张辽、关羽、尉迟恭、薛仁贵及至宋朝杨门忠烈、十大元帅徐向前,可以说,名帅悍将迭出。

常志气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西营镇大营村,此地曾为军队驻防之所,习武之风延续至今,抗战时期曾出过不少武术教官,终南形意拳更是声名远播。从8岁起,常志气所在的小学就开设了武术课。日日清晨,朗朗书声前,先操练武艺;晚课之后,在武术老师指导下苦练五行八卦连环刀术。日久,武艺精进。从此,他爱上了银光上下翻飞的刀法,对兵器更是爱不释手。初三即将离校时,武术老师将一把明代的古刀赠送给常志气,望他能不忘初心,光大中华武术。

这是他得到的第一把真正的古兵器。

商海聚财富,千金散尽为吴钩

步入社会后,常志气开始在商界大展拳脚。20世纪前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山西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煤炭、焦炭资源,常志气抓住商机与亲戚合伙经营煤炭生意,发展房地产,集团实力不断增强。然而,与大多数企业家不同,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收藏古兵器。

谁也没有想到,这项业余爱好,却从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逐渐取代了原有的产业。他的产业从经营良好的煤炭生意逐步转向了在别人眼中视为“破铜烂铁”的古兵器收藏。当一件件透着千年岁月沉淀,闪着寒光的兵器拿在手中,常志气的眼中瞬间闪现出熠熠光彩,滔滔不绝地向记者细数家珍。兵器的来历、年代制式、时代特点、鉴定依据、花费多少,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兴致所至,他还当场演示了不同兵器常用的招式。

在我国,良兵利器成品率低且成本高,限制了其产能,时至今日,能够得到一把几近完整的古代兵器已经十分难得,其中钢铁锻造兵器因“一锈到底”以及后期官制兵器禁止陪葬等原因更是一器难求。

为了收到梦寐以求的古兵器,常志气跑遍了全国,甚至在与家人旅游期间也泡在古玩城。自此,孩子们再也不愿跟爸爸出来游玩了。只要听说谁的手中藏有古兵器,不管多远,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过去。国内外有涉及古兵器的拍卖会,他托人进行参拍,不惜高价回购。

有几件兵器虽然不是最贵重的,却是他最喜爱的,时常拿出来鉴赏。

明朝时期抗倭僧兵使用的少林铁棍是他收藏的一件重要藏品,是他从河北保定武备收藏家手中求得。这根铁棍,两头有错金镶嵌,工艺特殊。而更让人感怀的是其背后的故事。少林武僧在明代抗倭中屡立战功,功绩卓著。据《云间杂志》记载,月空和尚率少林应募武僧30余名赴松江抗倭,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坐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常志气说,少林棍原为木制,只为强身健体,但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这些原本吃斋念佛的少林僧人却能够手持重器,阻击强敌,舍身取义,令人由衷钦佩。

十多年前,常志气偶然得知,甘肃一个农户家里留有一把清代制式官刀,于是当即连夜开车前往。由于官刀为祖上传下,农户家不舍得出让,经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苦求,当家人终于被这个山西汉子深厚的古兵器文化、对收藏的痴迷所感动,同意转让于他。

巨额的投入却并未带来任何收益,起初青梅竹马的妻子为此与他吵闹过,他总是耐心地与她讲解其中的故事、收藏的意义。慢慢地,妻子也转变态度,从不理解变成了支持。

遍访名家苦研磨,收藏界里领风骚

在遍访名家的过程中,常志气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古兵器鉴赏知识、国防军事、科技冶炼、文化风俗,甚至服饰壁画也会吸引他探寻的目光。当然,初入道时,他也免不了付出昂贵的学费。他笑说,这些丢在床下的东西虽然拿出来有点丢人,却可以为收藏界的朋友们提个醒。为此,他更加苦心钻研,多少个不眠的日子里,他常常彻夜清理兵器上的杂质,查找资料,翻寻古书,研究记录。

古兵器锻造工艺复杂,尤其是错金银装饰的兵器、鎫金银等工艺堪比在铁上作画。如何保护这些兵器不再受到自然界的腐蚀是个难题。经过多年实践,常志气通过封蜡法处理,既保留了兵器的完整性,又使其与空气隔绝,避免氧化而生锈,此法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认可。

而合理修复这些古兵器难度更大。必须找到同时代的材质熔炼铸造后来弥补缺失的部分,这样才能保持色泽一致,同时雕刻也要符合当时的技艺,修旧如旧。而刀身一般会保持原有的残缺,要知道,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依然昂首屹立的傲骨,更是一种缺憾的美,而难点也在于鉴赏与修复中如何重新获得审美平衡点。他拿出一件明代的七星宝剑,尽管剑身锈迹很厚,但仍能感受到它的锋芒。而红色的木制剑鞘上则包裹着镂空的铜制火焰纹,栩栩如生,你完全想不到剑鞘乃是重新制作的。剑柄用丝线缠绕着美丽而繁杂的纹路,那是常志气爱人的杰作。而这些利刃也在他的双手留下不少“纪念”——大大小小多处伤疤。

20多年的苦心孤诣,如今,刚过天命之年的他已然成为全国四大古兵器鉴赏家之一,经过其手的兵器达数万件。几米之外,他就能判断出兵器的大致年代。拿在手中,仔细观摩,年代真伪立辨。国内许多著名的兵器收藏家也对他赞赏有加。

踏破铁鞋寻刀剑,古兵器博物馆终开放

常志气对记者说,兵器乃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拥有超过5000年的传承。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军事,从石器、青铜、铁器到火器,兵器代表着每个历史时期最尖端的科技发展水平,为消逝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见证,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然而,从古玩收藏的大类别论,包括书画、玉器、青铜器、瓷器、古家具、杂项等,都已经被收藏爱好者和市场认可并形成了收藏热潮,但其中几乎没有古兵器的位置,就算是在杂项中,它也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门类。

为了自己的收藏品有更好的环境展示,激发民众对古兵器的兴趣,铭记历史,不忘传承。2014年,常志气在登封少林,斥资上亿元,兴建了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2015年4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拥有各个时期的古兵器5000余件,有些珍品为全国博物馆中之孤品。随着古兵器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全国古兵器收藏爱好者也由原来的不足千人,增长到现有的十万余人。

龙雀环首刀,为十六国时代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所铸。相传大夏龙雀制作极巧,首为大环,以缠龙为之,其首鸟形。《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世珍之。”常志气苦心搜集,终于得到残存的一把,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玄铁剑曾是金庸小说中独孤求败所持,40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在兵器史上此种剑为陨铁铸成。陨铁主要由铁镍合金组成,其比重大于铁,有天然氧化物形成的黑白相间的花纹。因其具有辐射性,若被其伤,则伤口不易愈合。

不曾想,常志气就收藏了这样一把罕见陨铁剑,他向记者说明,此剑为随身佩剑,长约一尺半,剑身色泽漆黑,却异常沉重,完好无损,剑刃锋利无比,透射着自然的寒光,而剑鞘流失。造型中间起脊、整体宽厚,剑颈为由宽到窄的鼠尾型,为宋朝典型造型。其材质稀有、工艺精美,十分稀有,经山西陨铁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是陨铁打造。

中国自古就有文治武功,崇文尚武,南京夫子庙的孔子像就是一手执书,腰悬长剑。回顾中国历史,正是尚武精神捍卫了民族尊严,雕刻了中华文化的风骨。当然,尚武并不是好勇斗狠,恃强凌弱,而是一种宽广的勇士情怀,是为了以武止戈、止戈为武。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藏其锋芒,以利天下”的对联,更彰显出中华民族自古爱好和平的精神。

时至今日,古兵器早已刀剑入鞘,良弓封藏,淡出了实际的应用。然而,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中国古兵器独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历数千年而自成体系,是世界古兵器文化的杰出典范,许多国家博物馆都收藏有中国的古兵器,并且对此非常重视。作为古兵器的收藏家,常志气呼吁将我国的古兵器作为收藏大项,保护传承好这一中华瑰宝,不使其损失流失。而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也将开展更多走进校园、军队,走出国门,交流和传播古兵器知识的活动,让更多人爱上古兵器,追寻弥足珍贵的历史脚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汲取力量。

推荐访问: 锋芒 天下 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