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照亮学生的成才之路

照亮学生的成才之路

时间:2022-10-29 16:48:02 来源:网友投稿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周苏娅在高校思政课讲台上探索了23年。23年前,历史系毕业的她走上思想政治课讲台。讲台下的她,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既是多个时事政策宣讲团成员,又是黑龙江省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专家;讲台上的她,是一个凝心聚力的“发光体”,牢牢地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她引经据典、生动精炼的讲授之下而深受欢迎。

信仰的味道是“甜”的

“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如此紧密,我作为一名医学大学生,肩头责任重大!”对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医学学生薛竹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她打开了一个认知社会的“崭新天地”。

薛竹在周苏娅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不仅学会了以史明鉴,而且加深了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关注以及对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理性认知,用她的话说,就是“特有收获感”——“周老师的思政课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我们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仅仅是薛竹,在高校评师网上,周苏娅的名字下面有着长长一串真诚而走心的评价:“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喜欢!”“周老师可以去百家讲坛了,连我这个理科生都爱听她的课。”“周老师幽默、细腻、有气质,是我大学期间最喜欢的老师。”在学生们眼中,周苏娅讲课擅长旁征博引,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将现实中的很多现象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让思政教学活起来,将“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

“同学们,提到信仰,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一概念无处感知。其实,信仰是有味道的”“1920年的一个春夜,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也浑然不觉,甚至感觉墨比糖还甜。原来,信仰是甜的,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快乐。其实信仰的甜还有很多种,就像井冈山上南瓜汤的滋味,就如红军井里泉水的甘洌”“品尝过咸酸苦辣,信仰最终呈现的味道是甜的,正因为这种无法言说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甘愿吃苦受难。同学们,信仰的滋味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品得出来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免不了要吃苦受累,只有经历过一番真正的磨练,我们才能品尝到那沁人心脾的甘甜滋味。”在课堂上,周苏娅从“信仰的味道”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前在课堂上“埋头学习”不为所动的学生们为讲课内容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不少学生选择拿起手机,一页一页拍下老师的课件,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苏娅的思想政治课俨然成了学生们热捧的“网红课”。

周苏娅张佳蕊/摄

理论在创新中传承

“1852年,马克思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这是周苏娅在作《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时的精彩开场,“160多年过去,历史与现实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丰厚内涵、独特理念、世界意识等,向世界证明中国已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这份报告从历史与时代、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视角分析了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之问的逻辑关系,不断地追问反思,既体现了辩证法与方法论的高度,也彰显出主题鲜明、理论严谨、体系完整、层次清晰的特色。她每一次作报告都引起台下观众的热烈反响,这份报告还荣获了“全国优秀理论宣讲报告”的荣誉称号。

周苏娅常常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在周苏娅看来,做党的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始终是她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上担负着引领和指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的重任。”

周苏娅刻苦钻研,俯下身子做党的理论的深入学习者。她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求睿智理论和鲜活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她撰写的《在创新发展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等文章,受到省内外思想理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

周苏娅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也是一名积极传播者。“马克思是1818年出生的,他是个‘10后’。如今,‘90后’走上社会了,‘00后’上大学了,‘10后’的马克思永远和青年人在一起。”在教学一线,周苏娅始终通过思政课向学生们传达着这样的一个观点——“马克思的思想影响不止两百年,他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如今,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已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精神航向与思想坐标。前不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98.56%的学生非常肯定、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96.18%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发展前景所持的态度是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

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尽管在思政课教学一线工作了23年,但周苏娅一直保持着“充电”状态。

为了上课时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周苏娅利用寒暑假时间自掏腰包探访革命遗址,深入博物馆、图书馆学习,将搜集到的资料充实到自己的课程中。她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师生互动。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她在每学期期末都要给学生布置一項特殊的“假期作业”:以“家乡新貌”为主题进行社会调研,通过对家乡新变化,百姓的生活状态等方面了解,使同学们在真实的变化中知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一次讲座只有一两个小时,一堂课只有45分钟,但要作好一次报告、讲好一节课,周苏娅花在准备工作上的时间可能是450分钟甚至4500分钟。大到观点立意、案例选取,小到语气神态、标点符号,她都准备得一丝不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佳与周苏娅一起工作十余年,见证了她治学严谨、勤于思考的工作点滴。

周苏娅常说,身为人师,行胜于言,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2018年3月,周苏娅作为调研组组长参加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求变求实迈出文化发展新步伐”’主题大调研工作,先后赴七台河、牡丹江等地高校、工厂、社区、农村调研,为我省扎实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这些年,周苏娅甘愿奉献,做党的理论的积极传播者。她以科学的理念培养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奉献精神服务学生。从学生到教职员工、从工作时间到节假日都留下过她传播党的理论的声音和汗水。2008年她给校学生干部培训班作讲座,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掌声不断,很多非培训班学生站在教室走廊里听她的报告;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时,她在两个月里作了11场讲座;2016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她两个月为师生作26场讲座;近两年,她作为我省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专家、省高校师生学习新思想同上一堂课讲师团专家,在省内地市教育系统、省内高校,共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6场次、听众2万多人。2018年底,中宣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表彰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的决定》,周苏娅以《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题的报告,获得中宣部全国优秀理论宣讲报告荣誉称号。

周苏娅坦言,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今后我要立足岗位,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责任编辑/李逢时

推荐访问: 之路 成才 照亮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