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文分析了急救设备在临床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与方法。 目前急救设备存在用时急,闲时多、误操作、放置位置不固定、操作流程欠规范、无规范化考核、分布广等问题,提出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的管理方法,才能保障急救设备的完好率到100%。
[关键词] 急救设备;管理;措施;临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06(c)-0129-03
Issu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 of the Emergency Equipment in the Clinical Use
CHEN Shu-fen
Department of Medical Device, Hainan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Hainan Province, 57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linical use and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equi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methods from the management aspe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emergency, emergency, idle time, misuse, improper placement of the location,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not standardized, 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distribution and other issues. Put forward to adopt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pertinence, effectiveness and scientific,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rate of first aid equipment to 100%.
[Key words] Emergency equipment; Management; Measure; Clinical engineer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急救设备均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对操作使用、管理和设备维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要完全掌握急救设备的操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在临床工作中,当病人病情发生突然变化时,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抢救中急救设备的准确定位、性能良好,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越来越多先进急救设备用于抢救诊治活动中,为了避免急救设备在临床中使用和管理不当引起纠纷,提高急救设备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只有保证急救设备完好率100%,操作人员操作熟练,确保发挥急救设备的急救作用,才能提高医院应对急救、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水平。
1 急救设备的概论
急救医学设备是指医护人员对伤病员实施抢救、诊治行为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设备[1],大部分是医院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急救医疗设备品种较多,划分方法不统一,常规分为3类:急救诊断设备、急救治疗设备、急救监护设备[2],含有心电图机、血糖仪、血液分析设备、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输液泵、微量泵、洗胃机监护仪、动态心电图等急救设备。
2 急救设备的在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用时急,闲时多
急救设备要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用于急、危、重病人或突发事件的抢救,正确选择急救设备,熟练地调整工作模式和工作参数,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成功率。但急救事件并不常发生,以致急救设备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低,造成浪费,有时遇到突发事件,仪器配备又不足,只能紧急借调。
2.2 临床应用
急救设备在临床应用中,误操作、放置位置不固定、设备备用状态的准备不充足、消毒不当、日常定期检查不到位、操作流程欠规范、无规范化考核等问题存在[3]。
(1)由于闲置时间长,医护人员对设备性能不够了解,工作模式和参数调整不准确,造成操作问题导致设备故障或严重危及患者或操作者的安全。总结部分我院常遇到的操作不当的情况:①除颤仪操作时不能用两个电极板互相涂抹导电膏,以免误动作触到电击开关而造成设备的损坏,除颤时,操作者的手不要接触到电极板的边缘,以避免自身伤害;②监护仪的患者设置报警值与患者基本参数有一定差距,造成报警的不正确,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③呼吸机的过滤器使用时间长,湿度过大,没有及时更换,呼气阻力增加,造成黑屏;④负压吸引器使用不当会造成患者呼吸道粘膜的损伤,负压吸力不足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2)放置位置不固定,设备备用状态的准备不充足造成急救时手忙脚乱的,不能及时有效地使用设备,影响抢救病患的时间。
(3)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由于大部分消毒方式都是使用液体,设备表面一般无密闭,有很多缝隙,如果消毒不当,消毒液进入会增加设备故障概率。
(4)日常定期保养维护意识不强,不了解保养的意义,忽略日常保养,认为保养维护是临床工程师的工作。
(5)急救设备功能越来越复杂,而操作流程欠规范,操作中并非都能完全掌握并保持,且它们大多是进口设备,英文界面更限制了操作者的使用能力。对一些复杂、精密的设备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不足,无规范化考核。
2.3 分布广,品牌多,管理不到位
全院各个科室都会涉及到急救设备,但是同一设备不同厂家、不同型号,造成对借调来的设备操作不熟练。
3 改进措施
3.1 成立医疗设备调配中心
为了保障急救设备的供应充足,但又要降低医疗设备的投入成本,我院决定成立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买,减少设备闲置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调度能力[4]。医疗设备调配中心对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注射泵、临时起搏器等部分急救设备实施专管共用,统一调配使用,实行租赁式使用管理模式。科室在最低限度保有的急救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向调配中心租借。中心的运作使设备的使用率得到很大的提升,由于调配中心的设备集中度较高,便于设备集中维护和保养管理,特别有利于医疗设备的计量和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的实施。
3.2 急救设备的采购
医院在采购急救设备时,同一类急救设备尽可能做到品牌统一、型号一致,一方面便于维护保养,另一方面便于操作者的熟练使用。
3.3 加强急救设备的日常管理
①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急救设备管理制度,设立一位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医护人员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急救设备的日常管理;②制定各种急救设备的操作流程,流程要规范、合理、简洁明了,并悬挂于设备之上,对于操作流程也可以根据日后工作需求持续改进;③备用状态。设备只有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才能在紧急状态下用于抢救生命。备用状态的标准:设备性能完好、清洁消毒备用、按规定地点放置、电池充盈、配件齐全、各接头管道连接完好、辅助设备完好,挂上“备用”标识;④日常检查。对各设备进行每日状态检查,做好记录,如发现故障,及时联系分管工程师,并挂上“故障”标识。日常检查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方面;⑤做好设备的使用、巡检、保养、维修、报废等记录。把急救设备列入临床科室每天交接班的内容,并作好记录;⑥清洁消毒保养。加强日常清洁消毒保养是防止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也对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到关键作用,但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清洁消毒保养方法操作;⑦辅助设备的管理。有很多急救设备必须联合辅助设备才能使用,如呼吸机需要气源,吸引器需要负压等,因此这些辅助设备的安全备用状态与急救设备的安全状态有着同等重要作用;⑧对设备环境的安全认知。严禁在设备附近放置水杯、饮料等液体;对电磁干扰较为敏感的急救设备[5],尽量避免在设备使用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手机、对讲机等高磁场设备;根据说明书保持设备使用环境合适的湿度、温度;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故障,及时向分管工程师报修,并挂上“故障”标识。
3.4 加强培训、定期考核
①对于新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最终决定因素,其中,对使用者进行操作前培训又是正确使用的首要要求。新设备到货,厂家工程师对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要对医护人员及临床工程人员进行现场短期培训,其内容包括面板的熟悉、如何操作、日常维护保养、清洁消毒、报警的种类、原因及处理,常见故障排除、传感器的校正、适用禁忌证等,并现场进行理论或实操的考核,确保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都能进行简单操作,并把培训考核100%合格作为验收合格的一项必备内容。
②当新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会逐渐发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或不太清楚一些操作细节,此时应请厂家工程师进行再次培训,着重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功能的详细介绍、临床应用及常见报警的种类、原因及处理,常见故障排除,提醒对操作者及患者存在的潜在危害,尽量避免,并提高对设备使用环境的安全认知等。
③临床工程师定期巡检,多与操作人员沟通,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及时解答操作者使用上的疑问,纠正其操作上不规范的地方。
④不常用的急救设备定期进行培训,以保证操作者的熟悉和使用能力。
⑤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分期分批,轮换培训,做到所有操作者都经过系统培训。对培训人员按层次划分,骨干需进行专项深入的培训,采用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⑥针对全院医护人员,不定期地邀请厂家工程师或该院临床工程师或不同学科使用技术娴熟的医护人员讲课[5],一方面不断强化急救设备的使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就急救设备的使用的经验交流和临床应用案例讨论。
⑦不定期进行规范化考核,这是确保操作者可以独立操作设备的重要手段。
⑧所有培训的课件都会上传到医院内网,可以随时下载再学习巩固。
⑨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机会给临床工程师,采购合同要提出对临床工程师进行规范系统的学习,以便提高维修水平和综合素质。
3.5 医学工程部门对急救设备的管理
需改变对急救设备管理方式的认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促进医疗设备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风险管理标准强调实施医疗设备正常状态下的风险管理问题和故障状态下的风险管理。
(1)定期巡检:定期深入科室对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协助使用科室制定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指导设备管理员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登记,保证急救设备处于 100% 的完好状态。
(2)预防性维护:对于急救设备主要采取预防性维护为主,应急性抢修为铺的维修方式。参考厂家的意见和设备的风险级别制定预防性维护的周期。定期进行预见性的保养,及时更换蓄电池、氧电池、流量传感器、破损的导联线等,对预见性的故障进行排查,而非是设备有故障了才去维修,大大延长设备的备用率,减少了故障发生率,提高了设备完好率。
(3)故障性维修:对于保修的故障急救设备,要第一时间到场判断故障,迅速做出相应处理,若当场不能修复,需与操作者和护长进行沟通,先调配一台备用机,再迅速制定维修方案,快速修复,并进行性能检测合格后再交付科室使用。响应服务要快速、准确做出处理,尽量减少因设备而带来的医疗风险[6]。
(4)定期质量检测:按技术质量监督局规定对必须年检的急救设备进行校定校准,科室根据检定结果合格的继续使用,参数有偏差的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申请报废。认真落实周期性计量工作[4],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质量检测,能有效提高急救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是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6],经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备用率和使用率,医院对急救设备的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余世准,陈锦康,王小溪.急救医疗设备的管理及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126-128.
[2] 莫国民,雪飞.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10.
[3] 郝真娥,范永利,牛玉霞.急救仪器在临床使用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全科护理,2009,7(6):1677-1678.
[4] 陈淑芬,王国光,陈乙尤,等.医疗调配中心管理系统的研发[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2):111-114.
[5] 王国宏,郑富强.现代医院急救设备系统化管理的探索[C]//北京:《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2010:115-116.
[6] 时玉香.急救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7):93-94.
[7] 刘麒麟,吴大勇,程术森.探索急救与危重医疗装备保障新模式[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69-70.
[8] 崔萍.急诊科急救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2):188-189.
(收稿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