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儿科急救专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各省市的一些重点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科专科医院都建立了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我国儿科急救医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加强了对重大灾害、传染病暴发等的处置预案和救治工作的更加重视。但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目前的儿科急救专业与国家的发展,民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将具体的分析目前我国儿科急救的现状和解决对策,为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儿科急救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科急救;社会医疗;PICU
1 我国儿科急救医学目前问题现状
1.1 全国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PICU)分布不均 尽管伴随着我国儿科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全国各省市的儿科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也纷纷建立起了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PICU)[1]。但是全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无论是从质量和分布上都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例如,我国的一些西部地区由于发展水平的落后,在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的医疗设备上远远达不到平均水平。甚至出现了没有建立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的现象。而我国其他的省市的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虽然已经纷纷建立,但是在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的设备更新速度上以及人员的培训问题上也产生了多多少少的问题。还需要我国各省市儿科医院进一步的完善。
1.2 儿科急救专业医生匮乏 目前我国儿科急救由于分布范围的不均的问题,出现了大部分技术专业的专业医生集中在大城市,而二、三线城市中医院的儿科急救专业医生较少。这就造成了在二、三线城市中出现了较难的儿科急救问题,就会造成了无法及时解决的现象,从更广角度看,全国的儿科医生数量更是远远匮乏,使得很多综合医院的儿科被压缩,二三线城市医院的儿科医生更是不足,与我国人口相比差距太大。这样就先天决定了专业医师的不足。再者说,专业医生的培养需要更长的周期,需要在一定医疗条件下较长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想加快专业医生的培养,改变儿科专业医生缺乏的情况,适应社会的需要,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3 儿科急救财政资金不足 近些年儿科急救的医疗设备不断升级换代,而且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儿科急救医疗单位受财力不足的原因和经济效益的不理想,使得儿科急救在运行过程中并不是很理想。一些地、县级以下的贫困地区的医院,在遇到儿科急救现象的时候,根本无法顺利开展本地区急救工作,只有增加投入,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指导建立符合本地区的儿科医疗急救才能更好的开展儿科急救。
1.4 我国儿科急救运转工作欠缺 我国儿科急救包括现场急救、途中急救和院内急救三个部分,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都属于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的重要环节,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我国的院前急救已经不能够满足对儿科急救工作的开展了,做好儿科急救工作的转运工作已经成为了儿科急救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就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转运模式来看,目前仍是传统模式(120系统),由基层医院上送或家属自行转送。
但是传统模式对儿科急救还不是更有效的组建,为了有效的开展儿科急救的工作,需要高级医疗单位组建,主动把"流动的重症病室"送到危重患儿身边,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基层医院与其联系起来。
2 我国儿科急救未来发展的思考
2.1 加强全国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PICU)建设 为了改善全国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PICU)分布不均的现象,就需要加强基层PICU的建设,目前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在基层医院建立PICU的很好例子。如河北省盐山县医院的PICU和广东东莞市石龙镇博爱医院都已开展了10多年的工作。但是就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我们基层PICU的建设有极大的帮助,我国已经在对于建设PICU颁布了指示所有县医院都要建立PICU的红头文件。而且我国部分省财政厅也对于儿科急救PICU的建设拨款资金,这些对于加强全国儿科急救重症监护室(PICU)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加强儿科急救专业医生的培养 面对我国大部分儿科急救专业医生普通多分布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相对较小的现状,提高儿科急救专业医生的培养就变得迫不及待了,目前我国儿科住院医师的培训已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育,重视对儿科急救专业医生的培养,并且给专业性欠缺的儿科急救的医生提供了足够的培训时间和实践机会。同时我国为了更好地开展儿科急救专业医生的培训,我国部分省市还建立培训网络,更好地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同时省市级医院PICU要积极培养基层医务人员。
对于愿意前往西部等贫困地区的儿科急救医生更是派出了专业的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加大东西部地区的交流、国内外交流,加快专业医师的培养。
2.3 加强专业医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只有不断积累和实践,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和提高PICU专业医师的科研思维能力,加强充分利用临床资源,提出科研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指导儿科急救的专业医生的实践工作,同时在培养和提高专业医生的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国际的交流,从在国外的交流中获取经验。目前我国PICU中出现了很多危重病患儿的疾病涉及临床多学科[2],特别是消化、心血管、消化、神经、肾脏、呼吸、免疫、内分泌、感染、遗传等各专业学科。这些只有加强互动式的合作,才能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不足。开展多学科的更广泛的国内外交流,推动我国儿科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
2.4 加强儿科急救运转体系 院前急救转运已经成为发展和完善急诊医疗体系的纽带,为了更好的开展儿科急救工作,健全儿科急救运转体系,实现把基层医院联系起来,能远程指导、就地抢救、专业转运、绿色通道入住,健全儿科急救运转体系不但能够转诊危重患儿,也能够将救治过程及时反馈给当地医院与医师,分享救治成果,只有在健全儿科急救与基层医疗单位的运转体系,才能使儿科危重病救治真正实现院前、院内,ICU的一体化管理并达到人员专业化、高效运转、、救治程序化设备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黄敬孚.我国儿科急救专业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儿科杂志,2010.
[2]祝益民,肖政辉,刘瑞冰,等.儿科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院前急救转运方式探讨[J].急诊医学,2000.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