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空车率差异较大。通过本次我院统计数据显示空车率为20.53%,与广东东莞陈平等[7]报告的20.83%基本一致,高于河南司迎朝等[8]报告的10.0%空返率,以及2007年深圳市120 急救中心通报的全市平均空车率l7.84%[9],低于王小容[10]报告的40.59%以及陆爱琼[11]报告的49.3%空返率。
3.1空返原因分析
3.1.1公众对院前急救救护车使用认识存在偏差求助者因素是致救护车空返的最大变量。在拔打急救电话的求助者中,可以是患者、患者家属、陌生路人、警员或者当事利益方等,可有不同的立场和利益权衡;也可以是在场人员,甚至是远在外地的“关心者”;有的求助者认为救护车方便快捷且费用可以报销,而自用交通工具或租车无法报销,致救护车需求增多;有的求助者在发生交通事故或纠纷时把救护车叫到场作为私了谈判的砝码;也有的求助者因纠纷未解决而拒绝搭乘救护车致救护车空返或再次出车。多数求助者有心理焦虑、紧张甚至激动情绪,没有冷静判断当时病情的轻度缓急,在拔打电话后的等待让其觉得“时间漫长”,急于寻找其它交通工具将伤病员送医院;同时也可能出现伤病员的应急求助,救护车现场应急,求助内容多为火灾报警和跳楼、跳河、跳桥等自杀,空返车次约占总空返数的7.09%;也有要求自行到目的医院约占6.83%,求助者认为救护车同出租车一样,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到达目的医院,如区外、市外医院或某些专科医院,如果不能到目的医院的就会选择自行去,致救护车空返;另外,有5%的求助者在拔打急救电话时只表达“不适,需要救护车”,在死亡或病危放弃治疗的空返中,除部分确为猝死,需紧急抢救外,也有部分家属不是因需抢救而求助,其目的是需要医院的相关证明,方便处理后续事宜。
3.1.2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缺乏和参与度不足是引起空返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求助者没有基本的医疗常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没有勇气去了解伤病员的轻重缓急,或怕承担责任,而只拔打急救电话,未敢参与伤病员的查看和救助;当医务人员到场询问时,需要救助者自觉病情轻微或已明显好转,因此不愿到院诊治。拔打急救电话中,由于精神状态、个人素质和表达能力差异,有的未能说清具体地址或大的标志建筑物,救护车难以快速到达现场;有的求助者为过路者或围观者,拔打电话后自行离开现场,症状轻微的病员在伤后很快离开现场;有的求助者在拔打急救电话后,电话关机或一直占线,以致指挥中心及救护车人员一直无法联系求助者,未能找到现场。
3.1.3求助内容与空返率密切相关在求助内容与空返的关联上,交通事故的出车数最多,占出车数的36.17%,占空返数也最多,占29.45%,空返率为16.6%,随后为晕倒或意识异常、酒醉,且空返率均高于30%,火灾报警和跳楼、跳河、跳桥等自杀的空返率高达76.84%和62.01%,而求助内容为分娩的救护车出车,相对其它求助,无纠纷、有较好心理准备,空返数和空返率均较低。
3.1.4制度不健全院前急救的法规和管理不健全、投入不足、科技应用水平不高,会降低院前急救的效率,增加空返数。
3.2减少空返率的措施
3.2.1增强公众责任感强化公众对院前急救救护车使用是一种有限公共资源的认识,正确呼叫,合理使用院前急救资源,减少随意、错报现象的出现,鼓励轻症行动自如患者自行到院。
3.2.2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参与度是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减少救护车空返的关键在发达国家,全民急救的普及已经通过法律的手段予以保障,目前已建立完善的急救培训体系,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公民在18岁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美国心脏学会每年进行超过12亿人次的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使全民急救意识得到普遍提升[9]。我国社会急救培训起步较晚,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率不足1%,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于2003年实施了社区急救知识培训工程,但目前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2.0%,广州等地不足1%[12]。普及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成年人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加强对“120”急救职能、作用、呼救方法等公众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让公众都学会正确求救、自救、互救,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呼救,减少急救资源的浪费[13]。
3.2.3完善相应的法规、增高投入、优化社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减少空返现象的保障《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于2014年开始实施,但可操作性规范及细则有待细化,标准化院前急救流程,明确院前急救中各方的权与责,减少在公众急救过程中担心承担责任的顾虑以增加参与度和积极性;接到医疗求助必出诊的原则下,对于某些不合理要求或谎报等有可操作性约束措施。增加人力及设备的投入、完善网络增加先进科技的应用,如求助者的手机、固定电话的位置进行地图精准定位,指挥中心、执行医院、救护车上司机及医务人员均可在地图上看到其具体地点,以便可规划更加合理和快捷的路径,合理避免拥堵或交通灯,方便快捷的找到现场,降低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指挥中心或急救医院可探索增加急救咨询的功能,如求助者可以通过电话、图像、视频等方式,查看现场或患者情况,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急救指引和释疑,有助于判断其病情轻重缓急,进行针对性的急救。
总之,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空返率较高是院前急救效率低下的重要表现,公众、政府、医疗机构应思考并探索应对的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减少浪费有限的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
[1]Pittet.Trend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ctivity over 10 years:a population-based registry analysis[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4,10(14):380.
[2]Lowthian JA,Cameron PA,Stoelwinder JU,et al.Increasing utilisation of emergency ambulances[J].Aust Health Rev,2011,35(1):63-69.
[3]邹萍萍,龚纯贵,邹建锋,等.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3,27(10):616-618.
[4]Dai K,Xu ZC,Zhu LL.Trauma care systems in China[J].Injury,2003,34(9):664-668.
[5]Hung KC,Cheung CSK,Rainer TH,et al.EMS systems in China[J].Resuscitation,2009,80(7):732-735.
[6]孙刚,刘玉法,高美.院前急救概要[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10:6-9.
[7]陈平,钟永,许甜,等.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出诊空返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3(12):1637-1639.
[8]司迎朝,穆强,乔武营,等.院前急救空车率经济学分析与对策[J].医学论坛,2013,34 (12):115-123.
[9]罗学斌,李永胜,余学锋,等.院前急救高空车率和高欠费率及其原因[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6):387-389.
[10]王小容.院前急救救护车空返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6):453-454.
[11]陆爱琼.救护车空返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4(12):1852-1853.
[12]Martin-Gill C,Roth RN,Misesso VN,et al.Resident field respone in an emergency medicine prehospital care rotation[J].Pre-hosp Emerg Care,2010,14(3):370-376.
[13]殷欣,李文涛,安力斌,等.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22(8):42-43.
(收稿日期: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