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四市外贸年均增速32.2%
四川长江流域经济带包括成都、宜宾、泸州和攀枝花四市(以下简称长江四市)。该地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航道水运优势,而且拥有全国第三大航空港,是四川连接滇黔渝的重要通道,也是四川克服物流短板,打通向东向南出海口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长江四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优势产业。2013年,长江四市实现外贸进出口值518.1亿美元,占同期四川整体进出口总值的80.2%。2014年1~2月实现外贸进出口值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入世以来,四川长江四市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10年再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后,此后三年每年攀升一个百亿美元台阶。11年间外贸年均增速为32.2%,其中,出口规模由14.2亿美元扩大至327.7亿美元,年均增长33%;进口规模由9.9亿美元扩大至190.4亿美元,年均增长30.8%。
各市外贸发展特征不一
据海关统计,2013年长江四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18.1亿美元,比2012年(下同)增长6.2%,低于同期四川9.1%的整体进出口增速,占同期四川整体进出口总值的80.2%。其中,出口327.7亿美元,增长4.7%,低于同期四川整体出口增速4.4个百分点;进口190.4亿美元,增长8.9%,低于同期四川整体进口增速0.6个百分点(见左图)。
成都体量巨大,泸州增速最快,攀枝花严重萎缩
由于四川的外贸优势产业基本均落户在成都,省内其他城市外贸规模均难以望其项背。2013年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值505.8亿美元,增长6.4%,占同期长江四市进出口总值的97.5%。同期宜宾、泸州和攀枝花外贸规模均未超过10亿美元,其中泸州外贸增速最快,为21.7%;而攀枝花外贸严重萎缩,进出口值仅1.9亿美元,大幅下降29%(见表1)。
成都加工贸易较为发达,其余三市贸易方式单一
2013年,成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53.2亿美元,下降5.7%,占成都进出口总值的50.1%,是长江四市中唯一加工贸易相对发达的地区,此外,成都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出口63.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16.9亿美元、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2.7亿美元,此外还有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租赁贸易等其他多种贸易方式,而其余三市贸易方式基本均为相对单一的一般贸易,外贸发展仍较为落后(见表2)。
长江航运优势尚未显现,外贸仍以航空运输为主
由于四川承接的外贸产业主要以体积小、货值高、交货时间紧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目前外贸运输方式主要以航空运输为主。2013年,长江四市以航空运输进出口308.6亿美元,增长6.2%,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9.6%;同期,以江海运输进出口176.9亿美元,增长6.4%,占34.1%。
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民营企业活力显现
2013年,长江四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74.2亿美元,增长2.6%,占同期长江四市进出口总值的54.3%,所占比重较2012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活力明显释放,增长势头强劲。2013年,长江四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39亿美元,增长21.3%,占26.8%,所占比重较2012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对同期长江经济带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1%,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外贸发展的主要力量;此外,国有企业外贸进一步萎缩,进出口值7209万美元,下降7.5%,占13.9%,所占比重较2012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
参与外贸的企业数量少,集中度较高
2013年,长江四市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有2560家,较2012年减少13家,且绝大部分集中在成都,宜宾、泸州和攀枝花三市合计仅有154家企业参与外贸进出口,且普遍外贸规模小,2013年仅有宜宾海斯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两家非成都企业进出口规模超过1亿美元。同期,长江四市进出口规模前20位企业合计值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1.2%,所占比重较2012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逾7成为机电产品出口,钢材、农产品出口下降
2013年,长江四市出口机电产品231.8亿美元,增长5%,占同期出口总值的70.7%。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129.1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集成电路30.3亿美元,增长38.8%。同期,出口服装、纺织品、家具、塑料制品、箱包、鞋类等6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46.8亿美元,增长7.8%。此外,出口钢材6.8亿美元,下降25.8%;出口农产品4.4亿美元,下降13%。
进口机电产品和资源类产品为主
2013年,长江四市进口机电产品143.9亿美元,增长5.6%,占同期进口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79.3%下滑至77%。其中,进口集成电路83.9亿美元,增长16.4%;进口印刷电路7亿美元,下降28%。同期,进口有机化学品9.9亿美元,增长23.3%;进口金属矿砂5.8亿美元,增长16.4%。
三大问题需要破解
经济外向型程度仍然偏低
与同处长江流域的上海、重庆等地区相比,四川长江四市无论是在外贸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外贸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成都、宜宾、泸州、攀枝花四市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34.5%、4.1%、1.4%和1.6%,远远落后于同期上海126.8%的外贸依存度,宜宾、泸州和攀枝花等地与重庆32.7%的外贸依存度相比也有相当的差距,这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尚未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对外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区域发展不平衡,龙头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由于四川外贸的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业和龙泉汽车制造业,都落户在成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成都在四川外贸中“一枝独秀”的局面仍将继续。当前成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以资源聚集为主,较少向外扩散,是极化作用强劲的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尚未完成,距离出现产业和人口自动溢出的临界点为时尚早。龙头城市向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梯次发展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江经济带上其他城市的外贸发展。
长江航运对四川外贸的拉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与相邻的重庆相比,二者外贸规模相仿、外贸优势产业类似,但长江航运对重庆外贸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于四川。2013年,重庆近6成的外贸进出口货物以江海运输的方式实现,而四川长江四市的这一比重仅有3成半左右,差距较为明显,四川泸州港和宜宾港的长江航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