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约陕西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视野下,针对制约陕西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应该从区位交通、特色旅游定位、开发旅游精神产品、保护旅游环境四个层面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从而打造一个交通便利、目标定位明确、旅游精神产品独特、人与环境和谐的陕西区域旅游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旅游业;旅游产品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04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视野下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陕西省旅游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改善很多,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产业体系逐渐完善,旅游业收入逐渐增长。
1.随着经济的发展陕西旅游业收入逐年增高
马克思指出,在人类满足吃、住等行为后,有追究精神享受的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据统计 2004年,陕西省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1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国内旅游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1%。200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987.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3%,国内旅游收入316.30亿元人民币,增长70.9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以文化、娱乐、旅游等为主的精神消费需求。
2.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产品结构逐渐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人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环境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省目前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业依托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发展,旅游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全省已开发建设的人文景观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等,开发建设的自然景观和休闲度假产品有华山、翠华山等,形成了具有世界著名品牌形象的人文景观旅游产品体系、自然景观旅游产品体系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三大旅游产品体系,标志着陕西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视野下制约陕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陕西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对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制约因素。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山地和高原共占1667万公顷,是一个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省份。地理区位对陕西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方面,远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许多连接公路干线与景点的公路较少、路况较差;航空运输方面,三个支线机场规模较小,缺乏与周边省份的直接航空运输联系。
2.陕西旅游业缺乏特色定位及宣传
一方面,陕西旅游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定位目标。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缺乏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毛泽东曾说过,对于宣传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陕西旅游在宣传方式也比较单一,旅游宣传活动流于形式,影响范围有限,落后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阻碍了陕西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产品文化内涵欠缺
旅游产品市场开发乏力、深度开发不足、附加值少、高质量富含文化内涵的产品少,很难走上国际视野。一方面,陕西旅游客流量制约着旅游产品的销量,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也会影响到陕西的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产品开发多是零散的小企业。旅游产品销售渠道在海外一直是以华人的中小旅行社为主体,缺少大旅行社为主体的销售渠道,国际大旅行社的销售渠道尚未打通。
4.旅游环境恶化及服务质量欠佳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被动的,而是主观、能动的。劳动创造人本身,人不是一味地服从自然的安排,而是创造出大自然本身所不具有的环境,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如此以来,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必然会被打破。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包括我们人类在内,能够只利用环境而不改变环境。”人在劳动过程中通过生产实践获得自然物,并将其变为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消费后,人类将废弃物排泄给大自然。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一些“异化”的现象。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旅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近些年来,随着公民个人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人数增多,景点内、外部环境及区域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游客人数超过旅游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使旅游地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进而影响陕西旅游业服务质量。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视野下加快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需要正视陕西地理区位优、劣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交通;利用其特色文化广泛宣传文化型旅游精神产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环境。
1.正视陕西地理区位优、劣势,大力发展交通
陕西省虽地处内陆腹地远离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但近些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又较大的发展,陕西辐射的中西部经济圈也是很好地旅游客源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中部内陆腹地优势,大力发展内外部航空、铁路、公路运输。形成连接国际、国内周边省份、省内各旅游景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2.明确文化型旅游的目标定位,旅游宣传形式多样化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分析其特殊性,以此将陕西旅游业目标定位为构建陕西特色文化型旅游产业。陕西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发祥地,有三千多年来形成的中国本土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拥有秦汉隋唐等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深刻印迹;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西安古城墙、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的陵墓及其兵马俑军阵等。既要充分利用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文化购物国内旅游,又要充分利用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独特的历史文化国际国内旅游。深度开发古工艺品、陶器等,开发一些具有文化属性的纪念旅游商品,开展文化购物旅游,形成自己的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变单一的旅游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各种陕西旅游产品宣传活动,如开展旅游演出、游客摄影大赛等为旅游造势。
3.深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打通國际销售渠道
陕西具有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吸引中外游客。首先,深入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提高游客的精神感受。人与动物直接的区别就在于有自觉的精神活动和交往。马克思指出,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表明人在满足吃、穿、住等生存条件后,必然会产生追求旅游这种高层(下转90页)(上接22页)次的精神需求。故需要开发一些独具魅力、文化品味高的旅游产品,提供精神需求。马克思认为,“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自然界是人类精神生活发生和发展的源泉,人类正是在自然的引导下,对原生的自然资源稍加设计即可变为旅游产品。仿制再现文化景观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场景。在景区建设兼有文体表演、旅游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秦文化街、唐文化街;在文化街内表演一些地方器乐、仿秦歌舞等节目;重视开发炎黄根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精神文化属性,给游客带来“新、奇、特”的感受。
4.加强旅游环境治理并提高服务质量树立陕西新形象
马克思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类物质生活、生产和精神生活方面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破坏自然,就等于伤害人类自身,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景区开发者、旅游从业人员、游客分别进行思想教育。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努力打造一个整洁、文明、卫生、高雅、美好的景点旅游环境。要重点整治景点外部环境,尽量取消露天活动摊点,打造知名特色旅游产品文化街,同时,要注意景点内外环境的和谐美,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最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现代管理方式与技术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从业队伍。建立游客信息网络反馈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反馈平台,返回的服务评价信息,对从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组建陕西旅游业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质量、高素质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晓楠:《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旅游产业政策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6.第12页.
[2] (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40页.
[3]杨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我国旅游生态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第5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第57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第52页.
作者简介:
闫生金(1965-),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理论导刊》编辑部编审,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四月(1989-),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