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英伦十年的女作家恺蒂,又在南非住了4年半,将深入南非各地的察言观色浓缩成成9.8万字的随笔集《南非之南》。她在后记里说:“南非的许多事,许多感受,是无法写成文章的……文字往往太唐突太肤浅太软弱。”
事实也是如此:人类祖先在10万到2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假说,已得到DNA测试,古人类学,考古学发掘等不同角度的佐证。不仅如此,南非还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语言,而同样诞生于南非的岩画被称为人类艺术的起源。
南非因人种肤色丰富被称为“彩虹国度”,其官方语言就有11种之多,城市建筑风格十分欧化,当然贫民窟也不少。但长期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把当地社会撕裂出长长的伤口。在曼德拉的领导下,黑人政党国大党执政了,以宽恕谅解为主题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又成功地避免了社会的二次撕裂。
另一方面。南非又是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该国前总统却公开说HIV病毒与艾滋病没有关系,说是因为贫穷、饥饿和营养不良导致,前卫生部长不仅说控制母婴传染的艾滋病用药是“毒药”,还告诉大家控制HIV阳性最好的药物是非洲土豆、橄榄油和大蒜……
阳光之盛大,悲凉之透骨,杂味横陈,无以复加。
所以难言、无言。恺蒂的文字倒是惊人的亲近与柔和,没有半丝恐慌与排斥,从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我们面对南非的焦灼感。我们在温馨甚至亲昵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传的悲哀,那是来自族群与历史深处的悲哀。
数据是冰冷的,具体的面孔才是鲜活的。这些来自遥远南非的文字、图片给了我们充分的联想空间,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有孤儿院的小赛类、有“南非良心”图图大主教、还有南非前总统姆贝基与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尤其是后者,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他从早年的反殖民英雄,成为晚年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和独裁者,使“非洲的面包篮”变成要靠国际慈善组织粮食救援的饥荒之地。
“世界是平的”,但我们总是担心,经过势利的选择过滤体系,我们已看不到世界的全貌,只能看到“有用的”世界,而那些“无用的”世界,就被屏蔽掉了。南非、尼日利亚、缅甸等等,都曾遭遇这样的屏蔽。所幸的是,南非继曼德拉奇迹之后又一次因世界杯而获得全球瞩目。但愿投入在这些土地上的关注越来越多,如此,世界才不会显得那么势利那么叫人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