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过着简朴的生活。亚马逊流域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栖息地之一。在近年来对于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中,有专家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中国人,这种说法引起了很大争议。
印第安人是黄种人,其祖先在亚洲大陆,这被多数人所认同。近代考古又发现,古代印第安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引起人们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是中国移民的后代。
印第安人到底来自何方?
现在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大多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欧洲移民说”。此说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欧洲大陆向北经冰岛和格陵兰岛进人美洲的,也有人认为,欧洲人是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
二是“南太平洋岛屿说”。此说认为亚洲人经过南太平洋的岛屿,逐步移入美洲。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本来就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通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美洲的。
三是“非洲移民说”。此说认为非洲黑人,特别是努比亚人、马里人,都有可能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四是“亚蒙人种说”。此说认为是蒙古人种的亚洲人,在4万年和1.8万年前,通过白令海峡结冰的“走廊”,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的。
五是“华人说”。有学者认为印第安人是我国殷商时期华人的后裔。周灭殷商后,殷商残余王族率领一支民众从结冰的白令海峡远迁而去。
第四种法影响很大,赞同者也最多。
王大有的“中华人种”证据
在以上第四种说法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提出“华北人说”,用引人注目的证据,论证了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国人。持这种观点比较有名的是学者王大有,他出版了一套丛书叫《中华大道文库》,其中一些篇章详细地论述了所谓“中华先民开拓美洲”的观点。他认为美洲先民是“中华人种”,美洲文明是距今10000年到3000年内不同时期的中华移民所创造的。
证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对岩石样本的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于是美国学者墨里亚蒂就把有关资料和岩石样本寄给我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要求中国学者参与研究。贾老又把资料转给我国水运史专家房仲甫,房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殷人航渡三千年”。
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
王大有解读印第安人的问候语“YINDIAN”(被哥伦布当作indian)为“殷地安”即“殷地安阳”,就是表示“家乡好”的意思;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就是殷末军事统帅攸侯喜;墨西哥印第安人语中有“IN-FUBU”(殷福布)之语,他们的居住地“CHI-HUA-HUA”为“羲华华”(羲:伏羲之羲,华夏之华);古秘鲁印第安土著语中的“in-ca”——即殷家;美国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语中的“hopi”就是“赫胥”(我国上古氏族,现已消亡);加拿大西海岸印第安土著语中的“NaDene”就是“大地湾”,(甘肃秦安县的伏羲遗址)……
尽管年代久远,变迁频频,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中找出历史遗留的些许痕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中,有些词汇发音与汉语极相似。比如智利等地的印第安人称小孩子为“娃娃”,墨西哥印第安人称“你、我、他”为“宁、内、侬”,称“河流”为“河”,哥伦比亚印第安人把船称为“舢舨(cham ban)”,而中国至今仍将一种轻巧的木质小船称为舢舨。
邹衡教授的例证及其他
1983年,北京大学教授邹衡赴美洲讲学,他来信说:有一次应邀参加印第安人节日晚会,会上,他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这位教员亲切地对他说,他的祖先来自中国,是殷人,邹教授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是唐人,而单说是殷人?他回答:“我们这是世代相传下来的。”
在南北美洲,有关中国古人东迁的线索不止邹衡遇到的这一件。
譬如,1910年,清政府派欧阳庚为特使,东渡墨西哥,办理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华侨300多人的索赔案。欧阳庚办完专案后的一天,当地印第安人百余家族的代表,前来找欧阳庚请愿。他们告诉欧阳庚:“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印第安人750名,这些印第安人是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3000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政府一并保护索赔。”欧阳庚将此事报告摄政王载沣后,载沣未予支持,查证之事不了了之。
从人种上说,美洲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的一个支系。从直观上看去,很多印第安人活脱脱就像一个中国人。阿拉斯加的因纽特儿童照片,那留著垂髻的男孩。与华北小儿毫无二致。还有从一些画报上看到中、南美洲丛林中的印第安人,你会以为他们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毫无疑问,大多数印第安人都具备黄种人的特点:头发色黑且直,黄皮肤、铲形门齿,以及白种人和黑色人种所不具备的婴儿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从血缘上,科学家也发现了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属于同种的证据。另外,印第安文化与中华古文化之间,相似乃至相同之处还可以举出很多。
譬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龙文化和羽蛇文化,共有的太极图和饕餮纹饰和云雷纹饰,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吃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都相同…--
至于在美洲的古物中发现中国文字则早已见惯不惊了,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书写的岩石”照片,以及在亚利桑那州大学博物馆所发现的古石照片,这些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书法,与中国的甲骨文及金文极为相近,有些字的写法简直与中国甲骨文一模一样。
康有为和众教授之见
100年前,康有为到美洲亚士瑞时,见到一处印第安古迹,有几十栋石屋,由来已有2000多年,原本二三层,大部分已倾圯,但结构形似中国的房屋,他在诗中写道:“遗民似是自华来。”
此后,康有为到了墨西哥、秘鲁,发现遗殿器物,都像中国人的遗殿器物,黑发黑瞳的人们见了他,以酒食招待,视为同胞。石刻遗物,与西伯利亚博物馆相同,就确信美洲原住民是从中国鲜卑移来的人种。他认定:“南北美洲,皆吾种旧地。”
台湾金荣华教授于1972年-1973年曾在墨西哥一所大学教书,常到墨西哥各地考察古迹,发现很多与中国有关的古迹和民俗。他还发现一些秘鲁印第安人的村庄为中国村名。他找到叫“王家窑”的有4处,叫“齐家老窑”的有7处。
徐松石教授旅居美国后,发现昔日印第安人盛行扁头习俗,他们或将婴儿前额和后枕骨都压平,或只压平婴儿的后枕骨。徐氏认为,印第安人昔日这种崇尚扁头的习俗,发源于远古时中国东北。直至辛亥革命时,许多人说,只要用手摸摸后枕骨,便知谁是满洲人,由此可见平头风俗昔日在东北之盛。
200多年来,中外众多学者都在讨论印第安人种问题,但一直停留在民间的层面上。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并非要耸人听闻地找出一个什么中国的哥仑布来,但从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比较文化学上来说,认真研究这一历史课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贾兰坡先生《关于谁最早到达美洲之我见》一文中说:“既然和中国有关系的文化材料,都发现在北美洲南部和拉丁美洲北部的沿太平洋岸,的确是令人深思的事。为了寻找更多使人信服的证据,应和有关国家的学者密切合作,有目的地进行综合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