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体现多元共治的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的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2014年2月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城市管理工作时强调: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标志着由传统的社会体制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体制转变,也就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这就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实现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强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管理的新课题。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对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城市治理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一)城市管理职能的广泛性和群众公共需求的多样化与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有限容量之间存在矛盾
物业”“城管+群众”共同治理模式。建立摊群点自治管理制度,将党支部建在摊群点上,建立各个城市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机制,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新闻媒体等,使全市干部职工、沿街商户单位都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把群众和管理对象变成城市治理的主力军,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三)创新城市治理决策机制,注重吸收整合民意,提高民意对决策的实际影响
为降低城市治理决策的风险,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建立完善了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凡推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把社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刚性门槛,使重大决策的过程成为倾听民意、改善民生、化解民忧的过程,让群众在决策过程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更多的体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发生,有效地吸纳民意来保证公共政策更有效地符合人民的期待和利益诉求。如,在城市节点改造规划、公共自行车布点、垃圾处理厂建设、市容秩序“七乱”整治等工作启动之前广泛征求民意,使征求民意工作常态化。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管理决策,宿州市城市管理局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先后申报批准各类规范性文件30多项,包括《宿州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宿州市机动车洗车场管理办法》《宿州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宿州市城区窨井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宿州市亮化管理办法》等,制定内部规范性文件23项,保持了决策意见执行的稳定性、权威性和约束力。在各项决策意见的执行上,积极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等第三方评议监督,确保各项制度实实在在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