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探讨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联系。
关键词:交通运输 经济 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活动的扩大,同时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要处理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运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深入研究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运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他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运输业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成为独立的物质生产领域,是从19世纪初随着铁路、轮船的出现才形成的。但早在交通运输还不太发达的古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研究显示了出来。
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和技术的传播,促进了渔业、造船业和商业的发展。考察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交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流动载体,沟通生产和消费,是经济发展诸多影响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从宏观上看,交通运输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优良的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各地区潜在的资源,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能起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运输可以使流动资本从某一个地区释放出来,而在别的地方作为固定资本产生更大的效益。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帮助克服生产中的瓶颈状态,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扩张。运输经济学家认为,运输对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四个作用:运输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使商品和人员能在生产和消费中心之间和内部流动;运输的改善通过改变要素成本而可以改变生产可能性函数,特别是它可以降低与生产过程密切联系的库存水平;流动性被提高,使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能转移到它们可以发挥最大生产效用的地方;运输可以增加个人的福利,使他们接触到更大范围的社会设施,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如更大的社会内聚性和增强的国防。运输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直接运输投入效应和包括乘数效应在内的间接效应。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问题,交通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句和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起传遍祖国大地的最简单的经济学理论。任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区间的分工交流,都是以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联系为前提的。即首先是建设道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进行地区(或城市)开发和把国民经济的各个基地联结起来,才能进行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反之,交通运输基本设施的短缺会导致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使经济发展出现徘徊和不必要的消耗,阻碍其发展。
从微观上看,运输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使商品和人员能在生产和消费中心之间或者内部流动。由于这种流动的大部分在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和农村与城市之间,它能把货币经济扩展到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部门,通过运输将这些社会生产部门联系在一起。良好的运输条件提供了较低的货运成本,使得企业服务的市场开始逐步扩大,进而能在广泛范围内开拓大规模生产。运输的间接效应还来自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与运输服务营运有关的工作岗位等。
二、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极其迅速。这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相符合的,正是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到来和发展,根椐生产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与社会化生产的交通运输业,以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立足于社会。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极大地提高整个运输业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改善国家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联系,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国防建设对运输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需求急剧增长。在出行时,人们对于快速、安全、舒适、方便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运输要求不仅促使铁路、水运不断改善装备和运输管理方法,而且使汽车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得以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到,运输业内部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业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还必须看到,进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公路和航空运输增长幅度更大,其根本的原因是这些运输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运输需求。这种需求是在生产构成、生产方式以城市之间和货物交换关系中产生的,是在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地点分散、加工深度增进、高产值产品比重不断增加,而整体上又必须彼此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产生的。
如果我们对越来越多的新型运输方式进入运输体系的现象加以考察,就不难看出这种现象是竞争和取代效应的结果。新的运输方式以它特有的优点吸引一部分运量。由于可供使用的运输方式增多,选择性增强,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增大,这就使运输供给能够更准确、更灵活地适应越来越高的运输需求,这些规律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三、经济发展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对纯公共物品性质的各种运输设施和运输服务只能由政府通过财政方式免费提供,而对各种准公共物品是否也免费提供,大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政府有责任提供那些带有明显公共物品性质的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属于纯公共物品的规划、管制、规则和环保等,同时也尽可能让那些属于准公共物品的交通运输活动以商业原则运作,鼓励私人参与这些设施和服务的提供,只要可以在技术上有效地做到排他,可以制定价格实现收费,就应尽可能放给市场。对那些无法通过价格弥补全部投资和运营成本的服务,政府财政应给予必要的补贴。
无论是由政府负担还是交由个人经营,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从国家长远利益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考虑,尽可能减少由交通用户分摊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成本。因此,什么样的融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用什么样的运作方式才能使我国的生产者增加的价值最大,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处理好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政策性问题。
从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来看,都经历了一个需要大量修建基础设施的经济投入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是在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基础上开始的。离开经济发展提供的雄厚的物质基础,交通的迅速、高效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建设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运输事业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故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合金:《知识经济时代的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输》,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