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内容特点
摘要:文章将辽宁省图书馆馆藏180种东北解放时期工业文献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5年8月—1946年5月;第二阶段为1946年6月—1948年10月;第三阶段为1948年10月—1949年10月。按内容将其归纳为“六个注重”:注重战时工业的恢复和建设、注重企业管理和工厂管理、注重工人运动和工人教育、注重工业理论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借鉴国外工业建设经验、注重工业文艺的教化作用。对这些工业文献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4-0135-03
收稿日期:2015-03-16
作者简介:张玉文(1968—),辽宁省图书馆馆员。1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产生的背景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东北经营五十余年,工业实力雄厚。抗战胜利之前毛泽东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指出“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要占领城市,而东北成为共产党要争取到手的第一个区域。虽然战争对东北工业有极大的破坏,但是工业基础尚在,占有东北就能奠定解放全中国的经济实力。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后,共产党抽调11万主力部队、2万名干部和23名中央委员挺进东北,建立各级民主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了东北解放区最高行政领导机关——东北行政委员会,一度控制整个东北。
蒋介石同样重视东北的经济实力,他抽调部队及干部 “接收”东北,国共内战不可避免地展开。为了保存实力,占领城市的共产党军队暂时撤离主要城市,在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同时,遵循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部署,东北解放区军事工业率先发展。当其在东北实力强大后,将原来分散的军事工业统一,以军事工业积累的经验、培养的人才为基础,恢复促进公营、私营企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东北局为恢复发展东北工业做出了《关于接收大城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指示》《关于公营企业中职员问题的决定》《东北公营企业生产立功运动条例》《工矿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等,为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东北行政委员会由哈尔滨迁至沈阳,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由解放战争转为经济建设。东北解放四年零一个月,虽然战争不断,但是在恢复工业建设中,也产生相应的工业文献。
2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的独有特色
东北民主政权是在战争环境下产生的,革命队伍缺乏工业领导人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革命队伍多年在农村、山区进行游击战争,进城接管工业缺乏经验。因此所形成的工业文献有其特殊性,可概括为“六个注重”。
2.1注重战时工业的恢复和建设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相继进入东北,一方接收,一方建立解放政权,战争时断时续。战争破坏经济建设,夺取战争的胜利常需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期间的工业文献注重反映战时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以铁路工业为例,铁路运输与战争胜负关系重大,东北解放战争初期铁路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战争进程的展开,维护铁路、保护铁路被提上日程。1947年6月4日,毛泽东以中央名义致“各局各首长”(包括东北局领导)电文说:现在我军作战业已全部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反攻,过去需要破坏的铁路,现在一般地已无此种需要,相反如果现在还不停止破坏铁路,我们就将做出错误,因此从现在起,除作战时因为战术上的某些需要仍可予以局部性的战术性的破坏外,一切大规模破坏铁路的行动应予停止。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上的铁轨、枕木、路基、桥梁、涵洞、车站设备等项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其因作战需要所做之战术性破坏,于歼灭敌人占领该地后应尽可能地速度加以修理。此外,对于一切普通公私建筑物、道路、桥梁、矿山、工厂、机器、军用或民用物资,均照上项原则,除战术上必要者外,一律重申禁令,不得破坏。即使暂时可被敌利用,亦不要破坏。在 “保护铁路”工业这一前提下,1948年春夏,辽南铁路管理局组织了辽南铁路的重建工程。该局所编《辽南铁路的修复》共10章。包括辽南路修复后的作用和意义,辽南路抢修之开始,辽南路之破坏情况与修复的困难,修复计划方针,克服各种偏向及困难,各路军民团结动员和热情帮助等内容。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是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2.2注重企业管理和工厂管理
共产党人多年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主要在乡村和山区打游击,缺乏管理现代城市和工厂企业的实际经验。在恢复东北工业建设中特别重视管理经验的总结。如东北总工会编、东北新华书店1949年出版的《怎样管理工厂》,东北书店1949年出版的《企业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改革》,邓发等著、东北书店1947年出版的《论公营工厂》, 东北新华书店编辑的“经济建设丛书”之一、1949年印制的《加强经济核算制,克服工业生产中的浪费》,约费著、马斌译、以经济研究会名义于1949年出版的译著《工业生产的计划工作》等书,都反映了工厂和企业管理的新鲜经验,或适应了工厂和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工厂企业有公营私营之分,东北行政委员会劳动总局编、1949年3月印制的《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试行细则》,吉林市委编的《吉市私营工业情况及今后工作的简短结论》,哈尔滨市职工总会编辑的《私营企业工资材料汇集·不包括加工的工资》, 就反映了这方面的经验积累。
张玉文: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史料述略(1945.8-1949.10)张玉文: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史料述略(1945.8-1949.10)2.3注重工人运动和工人教育
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共产党人无论是在武装夺取政权阶段,或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把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因此,十分重视职工运动和工会工作,东北解放区的工业文献史料中有49种涉及这个方面。①职工运动史的宣传普及文献有东北书店出版邓中夏遗著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48年3月到1949年3月东北书店连续出版4集《职工运动文献》,此外还出版了《职工运动参考资料》《职工参考文献》《世界职工运动文集》《劳动保险文献》等。②工会工作指导文件和相关政策研究文献有1948年东北书店出版的《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和1949年出版的《论职工会》。与此前后, 哈尔滨市总工会印制的《目前公营企业工会工作情况》、东北总工会编印了《全国工会工作会议重要文件报告汇编》、中共嫩江省委1948编印的《职工运动方针与劳动政策》、大连大众书店1949年出版的《工商政策与职工运动》, 东北书店出版的《关于发展生产劳资两利政策的几点说明》等。③反映工会工作成果文献有1948年《哈尔滨市总工会常景林同志报告》《嫩江省第一届劳模大会特刊》《辽北省第一届劳动模范大会汇刊》《抚矿第一次劳模大会辑录》等。④职工教育有1946年佳木斯市总工会编印的《工人课本·人民领袖毛主席》, 1947东北书店年出版的《工人课本》,1948年吉林市总工会筹委会编印的《工人课本》, 1949年6月和11月东北新华书店编辑出版的《工人文化课本》 第一册与第二册, 1949年东北新华书店编辑出版的《怎样进行职工文教工作》等。
2.4注重工业理论的学习和积累
要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并建设现代工业,没有理论指导是不行的。适应这种需求,东北书店等出版部门大量编印出版经济(工业)理论,主要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经济理论著作。如《资本论》《资本论补遗勘误》《恩格斯论资本论》《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下卷、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也有出版部门自行编辑的《经济工作手册》《怎样研究政治经济学》《实用经济学大纲》《政治经济学》等。
2.5注重借鉴国外工业建设经验
东北解放区的工业建设,除自身提高外,还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其时苏联和东欧是主要学习对象,这类文献有《论苏联经济制度》《三十年的苏联》《苏联企业中的劳动英雄主义》《什么是斯达哈诺夫运动》《捷克斯拉夫战后工业发展与两年计划》《波兰计划经济》等。
2.6注重工业文艺的教化作用
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争条件下进行工业建设,东北解放区的工业战线是生动活泼的,其中的一个标志是工业文艺创作和演出的活跃繁荣。这是旧时代工业领域见不到的景象。这方面的文献为数不少。随军记者和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报告文学最先亮相。刘白羽著、新华日报社1946年9月出版的《环行东北》,1946年7月光明书店编辑出版的 “鸭绿江文艺通讯集” 《“接收”后的城市》(之一、之二),李纳著、武德祖插图, 东北书店1948年10月出版的《煤》(新文艺小丛书),常工著、东北书店1949年3月出版的 《进军沈阳》,都以短平快的形式反映了东北解放区工业的新气象、新人物、新成果。工业题材戏剧文献也很丰富。丰满水电局职工业余文工团集体创作、赵佩云执笔的独幕四场话剧《模范居民组》(1949),刘相如编剧, 东北新华书店辽东分店出版的五幕九场话剧《钢铁人》(戏剧小丛书), 鹤岗矿务局业余文艺作者创作的《挖糊涂》等作品,反映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生活的历史性变迁。诗歌创作也很繁荣,1949年东北新华书店编辑出版了工人诗歌选集《钢铁的手》。歌曲创作比诗歌创作还要繁荣,1948年9月东北书店出版了东北文协文工团编印的《工人歌集》(第1集),吉林书店出版了鲁迅文艺工作团编印的《工人歌集》(第1辑),1949年8月东北新华书店出版了合江鲁艺创作组编写的《工人歌声》。小说创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沉淀,但是作家草明身入一线,到1948年创作出版了反映齐齐哈尔电力战线新风貌的长篇小说《原动力》。
3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的重要价值
3.1创造性
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是新民主主义工业的创造性文献。共产党人在抗日根据地时期,只较长时期占据过县城以下的较小城镇,只有管理纺织、盐业、简单军事工业的经验,对于像哈尔滨、旅大(今大连)、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珲春、白城子、安东(今丹东)这样大中城市的现代工业管理,则是一切从头学起,从头做起,据此产生的工业规章制度、理论著作、会议文件、工作指示、组织人事档案……许许多多都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具有开创性,或继承形式而赋予崭新内容。比如新民主主义工业体系中,特别突出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反映工人运动、工会工作、工人文化教育、工人文化生活的文献就非常多,几乎占馆藏全部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的半数,形成了自身的小系统。在这批文献中,除工业技术文献和翻译性文献外,几乎都具有创造的性质。
3.2奠基性
东北解放区工业是新中国工业的先驱和试验场;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为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后的全国工业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先行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东北解放区是战略大后方,形成了一个较为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工业建设局面。东北局决定“东北必须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争取全国革命彻底胜利”。把工作重心转入了城市,转入了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各类军工产品、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及时运到关内前线,保证了各个战场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试验场,从工业体制、轻重工业比例、管理方法、计划管理、人才培养诸方面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随着解放战争由北向南的胜利推进,东北工业人才、技术骨干、专业技术、工业资源也支援到华北、华东、华南的工业建设中去, 成为领跑新中国工业恢复与发展的先锋。在这方面,馆藏这批文献反映了这种历史变迁。
3.3丰富性
这种丰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纵向看,东北解放区三个阶段4年的时间里,都有工业文献存世馆藏,尤以1948年10月至1949年10月东北成为战略工业基地后的文献较多,约占这批文献总数的40%。从横向看,涉及战时工业和平时工业、重工业轻工业以及手工业、国营公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企业行政管控与企业技术管理、工业人才培养与工人文化教育、国外工业理论与科学技术的翻译引进等方面。从工业分类看,涉及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武器制造工业、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工业、矿产工业、纺织工业等方面。东北解放区工业文献的丰富性,不仅有利于东北解放区工业史、东北工业史的研究,更有利于今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学习与借鉴,作为决策和运作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2]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1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1988.
[4][5]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编校: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