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核电站环境危险应对方式中有如下共同点,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做好应急队伍的准备工作,指挥和协调各方相关的核应急工作组织。
2.2.2 核电站辐射防护的设置
核电站环境风险相对较为特殊并且它应急救援也较为特殊,险情一旦出现,需要尽快的作出处理,尽可能地减小甚至要消除损失。就控制辐射扩散来说,应采取以下应急程序[11],本文关注核电站环境风险应对中的重点即辐射防护如表4。
3 案例分析——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环境风险控制为例
3.1 中核公司简介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作为控股股东,联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核电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核电运行安全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业务等领域。在核工业全产业链体系的支撑下,中国核电致力于为企业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财富,树立安全清洁、高效环保、勇担责任的核电企业形象。截止2015年报告期末,公司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14台,均为控股机组;控股总装机容量达到1151.2万千瓦,同比增长17.8%,控股机组数和控股容量均排国内第一。全年公司核电发电量742.7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0.76%,约占2015年全国总发电量的1.32%;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2361.7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187.8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0.08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17.48万吨。公司共有11台核准与在建核电机组,容量达1211.6万千瓦。
3.2 中核公司环境风险评估分析
按照国家“安全发展核电”的方针,本着对国家、对核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将安全生产作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创造了近100多年安全无事故的核电运行业绩。根据上述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中核公司的环境风险管理实践,得出各指标的定量信息(见表5)。核电工程项目会发生各级安全事故,如果安全风险考虑不足就会引起对人类产生危害的放射性超标物质的排放,引起国家不安定,同时存在不可抗力的因素对核电站的生产运作造成危害,如雷电、地震等无法控制的自然事件。从中核集团的指标得分情况来看,事故救援队人数比为零,集团内部共进行了87次(场)单项演习、1次(场)场内综合演习。过应急演练的开展,检验了各单位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检验了在事故情况下的应急救援与处置能力,提高了员工在事故应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由于本文所列数据是基于中核集团2015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所以得分为零。
3.3 中核公司环境风险控制举措
2016年5月19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场内救援队在秦山核电站成立。事故救援队是核安全工作改进的重要一环,核电集团核事故应急场内救援力量建设和应对目标是防止反应堆堆芯严重损毁,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场外大规模释放。保堆芯、防泄漏既是工作重点,也是救援的核心任务。核电厂综合应急演习要把严重事故应对和集团救援力量有机融合,进行实战检验。中核集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场内救援队依托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在秦山设应急救援总队,在田湾核电站、三门核电厂、福清核电厂和海南核电厂设应急救援分队。应急救援总队承担应急救援队日常技术工作接口,与各核电基地(厂)的技术接口,并提出日常的现场技术支持,在应急响应情况下,负责救援队工作的策划协调、资源调动,作为现场救援的主要力量。各应急救援分队作为现场支援的辅助力量,包括应急抢修、辐射防护、维护支持、运行支持等专业技术人员等。
4 结论
30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核电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核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工业事故。5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给日本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等方面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这些事故发生后给相关社区的居民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伤害说明加强核电站环境风险评估与防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有助于促进核电站明确环境风险的管控重点,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控制环境成本,提供环境效益,保障核电站的安全和持续运行。研究表明:自然原因、管理制度以及受体是评估核电站环境风险的重要风险因子。同时,还应从核安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福利等角度设置评价指标用以定量评估核电站的环境风险。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风险,内陆核电站应该建立事前和事后的控制机制,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分析中核公司环境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实践可知,中核对环境风险进行了比较有效的量化评估,控制措施也比较完善,从而为中核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汪建军.浅谈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2010(9):52.
[2]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今年一季度我国核电运行情况_核电数据_中国核电网http://np.chinapower.com.cn/201605/03/0050642.html.
[3]罗健康,张启山.核辐射的危害及防护[J].当代医学,2012(29):56-58.
[4]高栗,石昌智,刘国峰,卢莎.环境污染诱发群体性事件背后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2(10):73-75.
[5]唐黎标.核能的安全出路[J].防灾博览,2012(3):62-64.
[6]江涛.重大设备制造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7]陈泽韩.我国内陆核电选址决策思考及安全环境问题探讨[J].南方能源建设,2015(4):28-33.
[8]薛静.对核电站的安全、选址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9]廖晓东,陈丽佳,李奎.“后福岛时代”我国核电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3(4):21-23.
[10]陈翔.阳江核电厂应急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1]李莹滢.核泄漏事故中消防应急救援处置程序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