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叶奇蓁:中国核电自主化建设的元勋

叶奇蓁:中国核电自主化建设的元勋

时间:2022-10-28 14:12:02 来源:网友投稿

出乎意料的工作分配

1961年5月的一天,从上海开来的第14次列车在行驶一天之后,终于缓缓停靠在终点站北京车站。

车门打开,站台上顿时热闹起来。一节车厢的出口处,一个相貌清秀、文质彬彬的小伙子拎着行李大步跃上月台,径直走向出站口。

从上海一路风尘仆仆颠簸至京城,小伙子虽有些疲惫,但心中却非常兴奋——几天前,他接到发自北京的电报,要求他即刻进京,正式接受组织上的工作安排。自己将要被分配到哪个单位工作?一路上,他都十分好奇。

这个年轻人,正是时年27岁的叶奇蓁。

从1951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到1960年年底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得电力系统专业副博士学位,叶奇蓁已经深造了近10年。归国不久的他,正急迫地想早日为建设新中国出一份力。一想到终于可以一试身手,可以开始实践报效祖国的理想,叶奇蓁便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

抵京第二天,叶奇蓁被告知去第二机械工业部下属的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报到。彼时,中苏关系已经进入冰封期,我国核反应堆建设恰又步入了关键阶段,正急需大量高精尖专业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奇蓁迎来了全新的使命,投身到了那个丝毫不为外界所知的神秘领域。

从1961年起,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叶奇蓁一直都在从事十分保密的核反应堆设计、研究、建造、生产工作。其间,他参与了我国第一座核生产堆的设计和建设,主持了武器级钚生产堆控制和仪表的研制项目,完成了运行及事故动态分析,编制了运行及事故处理规则、调试启动大纲,保证了生产堆按时建成和安全运行,成为“两弹”最终成功的幕后功臣。

2002年,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海盐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作为这一国产化核电项目的总设计师,叶奇蓁从核领域回归其最初所学的电力领域。他个人的这样一个轮回,无论对于我国的核应用建设,还是对电力事业的发展,都是意义非凡的巨大进步。

自主设计秦山核电二期

叶奇蓁的祖籍是海宁盐官。年幼时,他随父母定居上海,直至1955年大学毕业。此后,叶奇蓁留学苏联,归国后又因工作常年辗转于北京和西北、西南等地,数十年间,很少有机会回到故乡。他没有想到,自己阔别故土经年,最终,个人事业的巅峰之战,又和故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86年5月的一天,时任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的叶奇蓁被两位核工业部副部长叫到了办公室。他们向叶奇蓁传达了一个部党组的决定,任命他为中国核工程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前身,秦山二期建设单位)副总经理,即刻上任。

突如其来的任命,让叶奇蓁又惊又喜。他知道,这一次又是个重任,更是一个施展拳脚的好机会。彼时,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受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尚没有能力全部自主完成这一商用核电站的建造。但如果此后仍过多依赖进口及外国技术支持,我国核电事业将会自缚手脚,无法取得快速发展。所以,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后的第二年,即1986年,国务院便决定及早启动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

秦山二期工程不同于一期的建设模式,而是以“自主设计、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国外咨询”为方针,将真正实现我国商用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建造,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获任命后第二天,叶奇蓁便坐到了洽商国际合作的谈判桌前,开始了漫长的“秦山二期”之路。

“现在,我们国家在国际核电领域已经明显有了自身的优势,技术也成熟了,资金也有保障了。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搞个核电太不容易了。从秦山二期启动后的几年时间里,我们和法国、德国相关公司的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叶奇蓁说,秦山二期,从一开始就坚定“自主”的原则,不希望外国公司通过技术、资金环节对我国核电事业日后的独立自主发展形成牵制和制约,所以,筹备之路历经波折与坎坷。

总设计师不辱使命

不久,叶奇蓁再次获得新的任命。这一次,他不仅要作为副总经理继续参与落实并领导秦山二期工程建设,还担任了秦山二期工程总设计师。

作为总设计师,叶奇蓁要带领技术团队,完成核电站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敲定技术路线,确定电站反应堆堆型、主要技术指标,并完成发电系统相应设计等庞杂的技术工作。核电站生产堆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及重大技术方案,以及其他相关重要设备的选定,都需要他亲自主持把关。

主持设计工作,既要心细如发,洞悉每一环节,又要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叶奇蓁面对的,是一个高尖精密的庞大系统工程,充满了困难。此外,他还需要四处奔走,多方游说,筹集贷款。在繁琐而又紧张的工作中,叶奇蓁展现出一位科学家的务实、严谨、认真,也让更多的人见识了他的睿智、博学与精悍。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设计出符合国际标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秦山核电联营有限公司和核二院、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单位通力合作,引进了上百个设计分析软件,收集了全套参考电站的图纸资料,并先后进行了包括核反应堆堆芯设计、安全壳内布置、堆内构件与压力容器间水层厚度选择等300多项涉及核心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使反应堆本体安全性能、安全系统可靠性和冗余度、防范和缓解严重事故能力等得到了全面优化,且自主设计率达到了90%。

核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的突破,无不与叶奇蓁有着紧密关系。他主持了研制方案及技术措施的审定,组织了驱动机构、装卸料机的科研攻关,并带领科研人员完成了乏燃料格架、超级管道、电站计算机系统,并实现了常规岛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此外,他还组织实施了国内首次堆上实测,处理、协调了大量技术接口问题。

2002年4月15日,秦山二期工程终于迎来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刻。这天,其一号机组顺利通过考验期,提前47天投入运行。秦山二期工程,首次按照国际先进核电站建造标准,不经过原型阶段,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并达到了国际同类核电站的技术水平。2012年,秦山二期第4号机组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秦山二期工程前后历经20余年,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耄耋之年续写核电缘

如今,80多岁的叶奇蓁依然在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如果没有会务活动,每个工作日,叶奇蓁都会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北京西三环北路的世纪经贸大厦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上班。

“现在,全国各地总有太多的会务活动,能推辞的,都婉拒了。我还是希望可以多做一点更需要我的工作。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充满了救国、报国的热情。年轻的时候,总希望多学点知识,将来好建设国家。那时,尽管国家面临着各种困难,作为个人也并不富足,可所有人都充满热情和激情。我想,现在的人们,还是要有理想,还是需要精神的东西,要少一些浮躁。”当被问及事业成功的“秘籍”时,叶奇蓁说,在他看来,根本没有什么捷径,要说“秘籍”,无非是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对自己、对家庭、对事业、对国家,充满责任感。

当谈及核电今后的发展时,叶奇蓁说,如今,我国核电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核电技术已经成功出口多个国家,核电事业正在步入新的飞速发展期。“现在,我们国家核电的装机容量只有2010万千瓦,只占全国各种电力装机容量的2%。这一比例,明顯偏低。我们国家面临着很大的环境问题,发展核电,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几年,核电事业已经明显提速了”。据叶老介绍,202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是5800万千瓦,到2030年,总装机容量要到1.5亿至2亿千瓦。届时,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50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约为25亿千瓦,其中,核电4亿千瓦。

展望未来,中国核电将继续向世人展现奇迹,叶奇蓁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为再创奇迹继续出一份力……

(凤义摘自《科学24小时》2018年第7期)

推荐访问: 元勋 核电 中国 自主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