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曾概括陈述了语言交际图式的基本思想,表达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意图传递的基本图式。借鉴这个基本图式,可以构建目标管理中目标传达与执行的逻辑图式,这个图式为目标管理中各种保障目标实现的策略提供了基本的逻辑学依据,并为管理策略创新与组织目标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本思维图式。
关键词:目标管理;经济逻辑;语言交际图式;目标传达与执行图式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Inspirations of the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chema on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YANG Qi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China)
Abstract: Mr Zhou Li-Quan, the famous logician, has described the basic logic thoughts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chema which expressed the basic schema of the intention transferring in the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is schema, the author argued the logic schema of objectives transferr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In this schema, we not only can find the 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approaches to ensure the organization strategies and objectives in MBO, but also can advance new management tactics and method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and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Key words: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 economic logic; the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chema; the logic schema of objectives transferring and implementation
人类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目标实现的过程,而目标又通常是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逐个实现的。但是在实践中,管理目标的实现却充满了很多曲折和变数。如何才能成功、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在管理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有没有逻辑规律可循?如果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这是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曾概括陈述了语用交际图式的基本思想,表达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意图传递的基本图式。由于管理活动中目标的分解过程本身也是目标意图的传递过程,而且执行者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执行者理解上级目标意图的过程,两者有很大相似之处。受此启发,本文尝试用经济逻辑学的方法对这管理目标实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广大管理人员参考。
一、周礼全先生的语言交际图式
周礼全先生指出[1]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有意图(或有目的)的活动,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是说话者S意图通过话语向听者H传达他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某一或某些后果的活动。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S总有一个最初的或最根本的意图,记为I1(E1)。I表示S的意图,E表示S意图产生的后果。有了I1(E1)之后,S就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个意图。常常有这样的情况:S要实现I1(E1),就要实现另一个意图,记为I2(E2)。由于要实现I2(E2),S又必须逐步实现一系列意图I3(E3),…,In-1(En-1)。S还要考虑要实现In-1(En-1)这个意图,S应向H传达什么思想感情和应用什么话语表达这种思想感情。本文用In(En(M))表示S意图使H知道或认识S有思想感情M。我们用“U(FA)”(M′)表示:表达S的思想感情M″的话语“U(FA)”。
当H听到S所说的“U(FA)”(M′)之后,H就知道或认识S有思想感情M″,这记为E′n(M″)。
当E′n(M″)出现之后,即当H知道S有思想感情M″之后,就会逐步出现一系列的后果:E′n-1,E′n-2,…,E′1。
用图式表示如下:
I1(E1)→I2(E2)→…→In-1(En-1)→In(En(M))→“U(FA)”(M′)→E′n(M″)→E′n-1,→E′n-2,→…→E′1
这就是语言交际图式。图式中的“…→×××”表示“…的产生导致×××的产生”。Ei(i=1,2,3,…,n)是S主观意图所期望的后果,E′i是客观上或事实上产生的相应于Ei的后果。客观上或事实上产生的的后果E′i可以就是S意图产生的后果E,但也可以不是。
这个语言交际图式包含两个过程:S的表达与传达的过程和H的理解过程。当S有了意图In(En(M))之后,S就说出话语“U(FA)”(M′),即In(En(M))→“U(FA)”(M′),这样,S就把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了,当H知道或认识S有思想感情M″——E′n (M″)之后,S的表达与传达过程就是完整的,即In(En(M))→“U(FA)”(M′) →E?n (M″)。的理解过程是S意图传达的逆过程,可以表达为:“U(FA)”(M′) →E′n (M″) →In(En(M))。周先生强调,只有当E′n(M″)= En(M)的时候, S的传达才是准确无误的传达。也就是说,只有当听者H通过S的话语“U(FA)”(M′)达成对S的思想感情M″的认识E′n(M″)与S的真实思想感情En(M)完全一致的时候,H就达成了对S的话语的准确理解,而S的表达与传达也就是准确的。因此,En(M) = E′n(M″)既包含了S的准确表达与传达,也包含了H的准确理解。邹崇理教授曾指出,En(M) = E′n(M″)的确立是成功交际图式的关键环节[2]。当然,周先生也指出,S的成功交际并不必然包含H的成功理解。有时候S的成功交际恰恰只需要H知道其部分的意图。
周先生的语言交际图式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成功的交际是意图准确传递和准确理解的双向过程。第二,意图与意图之间是“导致”关系,呈现为制约关联,层层制约,互相关联。第三,明确区分了说话者S的主观意图所期望的后果Ei和事实上的后果E′i。第四,指出了说话者S的最后一个意图In(En)与说话者思想感情有关。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若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必然要通过一系列具有制约关联的子目标来实现,而这些子目标也往往是多个员工共同完成,目标在分解和层层传达过程中也存在一个准确传递和准确理解的问题。因此,周先生语言交际图式的基本思想对现代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目标管理的语言交际本质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 中最先提出的。他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操作要求每一种职务都要向着整个企业的目标。具体来说,每一个经理人员的职务都必须用来使得整体得到成功。希望经理人员做出的工作必须是为着企业的总目标,他的成就必须用这些成就对企业的成功起了多大的作用来衡量”[3]。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自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以来,目标管理的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影响很大。几十年来,学术界和管理界对目标管理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即: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在目标管理理论看来,任何管理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任何组织决策团队都要制定计划,确定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逐个实现,最后完成计划。目标是要达到的目的和指标,它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它必须通过某些指标来表达,而标准则是衡量目标达到的尺度。表面上看,管理目标的实现是由上而下的目标分解与实现的过程,但是德鲁克等现代管理学家发现,实际上,这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相互交织、综合实现过程。这个过程本质上与周先生的语言交际图式中的意图表达、传达与理解的过程是一致的。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往往要通过分解为各个有制约关联的子目标来实现,当然,也有可能只有一个子目标。目标的层层传达,本质上就是说话者——管理者——在交际中(管理中)对目标意图的表达和传达。
第二,目标管理中,目标的传达主要通过话语(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目标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或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在话语表达形式上与周礼全先生提出的语言交际图式中意图(话语)的表达与传达过程完全一致。
第三,目标管理中,目标的传达同样也存在一个目标表达者的表达与传达以及执行者的理解的双向过程。只有当表达者准确表达和执行者准确理解,才能最终实现目标的贯彻与执行。
第四,在目标管理中,目标就是绩效,目标的表达、传达与理解过程中,与语言交际中的话语表达、传达与理解过程一样,同样也存在一个组织的预期后果和事实上的后果的区分问题。只有当组织的与其绩效和执行者理解的绩效完全一致时,组织的目标才能说是实现了准确的传达。
从上述来看,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层层分解、传达与执行本质上就是一种特定的“语言交际”中的意图传达,目标管理中的语言交际难题一直是管理者需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的核心问题,提出并构建目标管理中目标传达与执行的逻辑图式十分必要。
三、目标传达与执行的逻辑图式
组织目标实现的活动,是组织决策团队T要把组织目标向执行者I下达目标,从而产生一系列绩效的活动,这就是目标的传达与执行过程。目标和工作结果(绩效)是对应的,工作结果(绩效)有时候是行为,有时候是产品,产品可以量化统计,而行为却不好量化统计。例如,“准备的会计报表不会让独立审计师做重大修改”。在这一目标中,工作是“准备会计报表”,但是标准却是很难度量或计算的。如果独立审计师不对会计报表做重大修改,那么,雇员就实现了工作目标。尽管我们还可以对“重大”是什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这类以“行为”为内容的目标客观上的确存在难以量化的特点。目标难以量化,就容易使目标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客观上产生一部分难以准确计量的指标,从而使目标的实现程度被削弱。
决策团队T的总目标可以记作O1(P1)。O表示T的目标,P表示T的目标所对应的预期绩效。有了O1(P1)之后,T就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通常情况就是T要实现O1(P1),就要先实现另一个目标,记作O2(P2),而且要实现O2(P2),T又必须实现一系列目标O3(P3),…,On-1(Pn-1)。
团队T还要考虑到,要实现On-1(Pn-1)这个目标,T应该向I传达目标的绩效状态以及怎样表达这个目标绩效状态。我们可以用On(Pn(C))表示T使I知道或认识T有绩效状态的预期C。我们用“Q(FC)”(C′)表示:表达T的绩效预期C′的指标“Q(FC)”。当I听到T所下达的“Q(FC)”(C′)之后,I就知道了T有绩效预期C″,记作P′n(C″)。
当P′(C″)出现之后,即当I知道T有绩效预期C″之后,就会逐步出现一系列的后果:O′n-1,O′n-2,…,O′1。
用图式表示为:
O1(P1)→O2(P2)→ … →On-1(Pn-1) →On(Pn(C)) →“Q(FC)”(C′) →Pn?(C″)→O′n-1→O′n-2→ … →O′1
这个图式就是目标传达与执行的逻辑图式。
这个图式中,“…→×××”表示“…的产生导致×××的产生”。组织团队T的若干绩效目标之间是一种“导致”关系。在目标管理中,团队先有一个根本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又导致产生另一个目标,目标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制约的。Oi(i=1,2,3,…,n)是T的绩效目标所期望的后果,O′i是客观上或事实上产生的相应于Oi的后果。客观上或事实上产生的的后果O′i可以就是T目标产生的后果O,但也可以不是。其中,包含两个过程:T的目标绩效的表达与传达的过程和I的理解过程。当T有了目标绩效On(Pn(C))之后,T就传达绩效指标“Q(FC)”(C′),即On(Pn(C))→“Q(FC)”(C′),这样,T就把自己的目标绩效的意图表达出来了,当I知道或认识T有绩效预期C″——P′n(C″)之后,T的表达与传达过程就是完整的,即On(Pn(C))→“Q(FC)”(C′)→P′n(C″)。I的理解过程也是T的目标绩效意图传达的逆过程,可以表达为: “Q(FC)”(C′)→P′n(C″)→On(Pn(C))。因此,只有当Pn(C)= P′n(C″)的时候, T的目标传达才是准确无误的传达。也即:Pn(C)= P′(C″)既包含了T的准确表达与传达,也包含了I的准确理解。Pn(C)= P′n(C″)的确立无疑是成功目标传递与执行的关键环节。
四、目标管理流程的逻辑分析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了被实践证明了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目标管理理念、流程与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为什么目标管理的方法与流程有效?其科学依据与科学思维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并未得到系统的解答,当前兴起的经济逻辑研究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回答并指明经济管理活动的正确思维方法与逻辑规律,使现代经济与管理思想真正成为从自发到自觉的实践指南。下面尝试运用目标传达与执行图式对目标管理流程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般来说,目标管理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目标的设置;目标过程的管理;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第一阶段:目标的设置。又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1)高层管理预定目标。这个目标必须由上级与下级共同商量决定;而且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本企业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3)确立下级的目标。首先下级明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商定下级的分目标。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4)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由下级写成书面协议,编制目标记录卡片,整个组织汇总所有资料后,绘制出目标图。
第二阶段: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
第三阶段:总结和评估。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循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则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
在目标管理的一般流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来:首先,目标设置阶段为什么要强调上级与下级必须共同商定总目标和分目标?第二,为什么在流程中要强调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沟通、协议、工作反馈、评价与奖惩?这两个问题是否可以从逻辑上进行科学的解释?
按照目标传达与执行逻辑图式,只有当组织团队T的绩效预期Pn(C)与执行者I所理解的绩效P′n(C″)两者完全一致的时候,目标传达才是准确无误的传达,并且目标的理解才是准确无误的理解。而下级对目标的理解则主要是通过绩效指标“Q(FC)”(C′)来实现的,对绩效指标理解的不同直接导致目标传达与执行出现偏差。如果制定目标时执行者也参与进来商议、讨论,把执行者的意见也考虑进来,就能较好地避免对绩效指标“Q(FC)”(C′)的误读。同时,员工的参与还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在目标传达与执行逻辑图式中,由于目标绩效具有鲜明的利益特征,所以它和语言交际中思想感情相比,具有更强烈的利益色彩。因此,执行者I在理解目标绩效Pn(C)时,完全有可能在其权力范围内做出绝对有利于其利益相关人的目标解读,而组织目标则会退居其次,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目标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目标完成的进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目标绩效的失效。而组织与员工的绩效协议则是在法制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最佳选择,协议能使目标执行过程中自觉把组织目标和利益放在首位,评价和奖惩则能对员工有效的绩效行为进行激励和肯定。
在这个逻辑图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标在传达过程中的关键在于绩效指标的制定,如果不能提高执行者I理解目标绩效的有效程度,就无法保证目标的最终实现。
五、结论
周礼全先生提出的语言交际图式思想清晰地展示了交际中意图传达的过程及其关键,这对目标管理的深层理论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目标管理中,目标本质上也是意图,目标的传达与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的媒介是语言,目标管理中目标传递的媒介主要也是语言;语言交际是意图的传递,目标管理也是意图的传递;成功的语言交际是意图的成功传递,而管理意图的成功传递也是目标管理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语言交际与目标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通过思想感情的交流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后者目标传达的主要途径是绩效指标,通过绩效指标的确定来逐级实现目标,达到目标管理的目的。通过分析目标管理的语言交际本质,本文构建了目标传达与执行图式,清晰地展示了目标管理中的逻辑关系,能让管理者和研究者通过逻辑分析找到管理实践的科学依据。成功的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执行者对绩效指标的理解与组织团队的绩效预期之间一致,当且仅当Pn(C) =P′n(C″)时, T的目标绩效的表达才是准确表达与传达,I的对组织绩效预期的理解才是准确理解。Pn(C)= P′n(C″)的确立无疑是成功目标传递与执行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周礼全.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03-504.
[2] 邹崇理.语用交际图式的情境语义学描述[A].王路,刘奋荣.逻辑、语言与思维[C].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82.
[3] (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实践[M].帅鹏,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146.
(责任编辑:李江)